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_何友军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_何友军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_何友军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_何友军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

何友军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南昌市,330002)

1摘要2以重庆龙溪花园竖向设计为例,对竖向设计原则、内容,尤其是如何进行竖向设计,怎样做到竖向设计合理、经济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1关键词2竖向设计山地城市坡度土方工程量

1前言

由于地貌的变化,山地城市在发展中,除了遵循一般城镇建设的共同规律外,还有不同于平原地区之处,即由于地貌高低的变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竖向问题。所以竖向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设计方法。

2竖向设计任务

各类城镇用地的竖向设计是城镇各种总平面规划与建设的组成部分。任何一处总平面设计除了对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交通等进行平面布置外,对于用地的地面高度也要进行合理考虑,使改造的地形能适宜布置各类建筑物,同时它有利于排除地面水,满足城镇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敷设地下管线要求。在进行城镇居住区、厂区的规划设计时,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设计同步进行。

3竖向设计内容

311确定城镇各类总平面建设用地的平整标高,选择居住区、厂区建筑及构筑物的室内外标高。

312使城镇各类建设用地的道路及管线等坡度、标高,能符合使用功能和修建上的要求,并与总平面的各类建筑物的设计标高相适应。

313改造自然地面时,注意环境保护中的水土保持,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使地面水能够迅速利用最短途径排除,并考虑总平面用地中建筑和用地不受洪水威胁。314充分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地貌,力求总平面建设用地土方工程量最小,并接近平衡,确定土方工程量。

4实例

411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重庆龙溪花园用地位于一面坡的山地上,地势东、西、北高南低,紧邻李家花园隧道,自然地形为一/U0形小山窝,被冲沟切割,现状有鱼塘,110kV、10kV高压线走廊,纵断面平均坡度20%,与红石路高差819 m,占地25608m2(最长300m,最宽120

第20卷第3期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1999年

9月

*收稿日期:1999-01-28

m)。通过对用地地形、现状全面分析,为了使道路不超过最大容许纵坡度,不需要进行很大的土方工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道路系统形式充分结合地形采取自由式。主要道路呈/之0形,采用大坡度,因纵向/之0路的转折处是支路的最佳连接点,从而形成水平尽端路,采用小坡度,伸入各个台地。因此一面坡用地路网为水平尽端路+纵向/之0状道路。

412土方工程方案

龙溪花园地形破碎,坡度大,必须做用地改造方案,才能既满足建筑布置要求又经济、合理。一是大平整方案,即按小于3%的地面坡度,在用地范围内全面平整。此方案易于机械化施工,适应于平原建筑布置,但挖方工程量非常大,有30多m的高边坡,防护困难,场地稳定性差。二是规则坡方案,措施是削岭填谷,改高坡度为低坡度,按8%左右坡度平整,此方案建筑布置难易、土方工程量居中。三是完全结合地形把用地划分成几个台地,避免深挖厚填及深房基与桩基。此方案土方工程量最小,施工工期最短,综合造价最低,最能体现山地城市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特色等。最后确定选用第三方案。由于场地平整充分结合地形,呈多坡向、不规律变化,土方计算不宜采用断面法来进行计算。为了提高精度,需要采用10m@10m的方格网计算法。

413排水

由于用地是一面坡,东、西、北面高,南面低,竖向布置方式为台阶式,为防止东、西两侧山坡雨水进入花园内,在东、西两侧边坡上设截水沟,场地内采取明沟+暗管排水方式。因道路纵坡大,排水迅速,如采用平原城市常见的雨水口型式,大气降雨量稍大一点,雨水就越过雨水口往下游流,雨水口拦截雨水的作用不大,从而加重下游城市道路排水的负担,影响城市道路正常使用,严重的使城市交通瘫痪。采取提高路面粗糙度(在混凝土路面上滚槽),降低水流速度,缩小雨水口宽度,加大雨水口长度的办法可以大大提高排水效果。

414高差利用

平原城市居住区现代多层建筑的一个复杂问题是当提高建筑的层数时(如住宅建筑层数超过6层,不设电梯),保证建筑物内部的竖向交通及内部房间与毗邻用地的联系。山地城市居住区道路与其他用地,在多数情况下存在高差,利用高差能比较容易解决在不同高程上组织通向建筑物的进口道路、出入口及工程管线的引入口等问题(如住宅建筑层数超过6层,不设电梯但却可以保证符合规范要求)。在居住区内修建各种用途的大型地下或半地下建构筑物(办公楼、商业中心、车库等),常利用能为多层建构筑物组织不同高程出入口的道路陡坡特点,从斜坡方向设置进入这些建构筑物的出入口,能够省略或者减少设置竖向交通的费用,并可大大减轻解决排水及防止地下水渗入建构筑物的问题。龙溪花园西南端办公楼利用南面红石路与西面规划华新分流路的高差分层入口,既解决三层商业店面交通问题又不影响首层停车库使用。

5结论

山地城市竖向设计是一项复杂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合理、经济与否,不仅是竖向设计本身的问题,也影响山地城市的面貌,相邻用地的建筑布置以及建筑艺术等。特别是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做多方案比较,充分和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竖向设计获得优美、安全的效果,满足建筑物布置要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建设费用等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锡然编.城镇竖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

14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第20卷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探索山地城市的规划建设新模式

探索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新模式 ——以大理海东两个实际规划项目为例 王晓宇 【摘要】中国山地城市众多,但山地规划建设方法相对较少。针对当前山地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建设问题,试图以大理海东新城两个实际规划项目为例,在山地建设模式、山地建设空间选择、山地交通组织、山地空间形态塑造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 【关键词】山地城市、建设模式、空间选择、交通组织、空间形态、方法创新 一、回顾与反思 中国是一个多山之国,城依山而固,城拥山则秀。 在几千年的中国城建法则中,山一直是影响建城营国的重要因素。如今在全国660个设市城市中一半以上属于山地城市的范畴,然而在国内关于山地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一直较少,且大部分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可操作的规划技术办法不多。自八十年代以来,黄光宇教授创建的《山地城市学》对许多城市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建立的山地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空间结构模式广泛应用在西南地区山地城市之中。 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有些山地城市基本特征却面临破坏甚至消泯。“山地当成平地建”的现象屡屡发生。一条条生动的山脊线被生硬的建

筑轮廓线所取代,一个个优美的山头被杂乱的建筑群所埋藏,城市的生态性和景观性受到严重威胁。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思路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指导建设的具体规划方法应结合城市发展的综合要求继往开来,开辟新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基于近期在云南大理开展的两个规划项目,我们致力在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积极突破,在理论方面发扬与创新《山地城市学》,研究山地城市规划新方法;在实践方面指导山地城市实际建设,建立山地城市建设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云南大理,一座令人神往、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山地城市。 2009年我们有幸在这里承担了《大理海东新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理民族生态居住示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项目(以下分别简称《控规》与《修规》)。 纵观大理全市格局,属于横断山脉的苍山和属于哀牢山脉的东南群山如双臂将洱海捧在手中,大理众多城镇如明珠般镶嵌在环洱海项链之上。在“打造滇西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引领下,“保护海西、开发海东”的战略思路逐步明晰,这座城市发展的重点将从大坝如平川、拥有千年辉煌、却已“密不透风”的海西转移到山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却“海阔天空”的海东。 两个规划项目基地均属于海东新城的中心城区,位于洱海东面,远可观阅苍山,近可俯览洱海,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可谓“风花雪月”尽收眼底。距大理市区下关仅16公里。片区对外交通便捷,拥有机场、大丽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是进入大理的门户与窗口。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山地建筑的平面与立面设计

浅谈山地建筑的平面与立面设计 摘要:本文从对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入手,从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两个方面论述了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可以对建筑设计在山地环境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面、立面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山地建筑是山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各种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城市风貌特征的重要物质要素。在山地城市中,自然的山水格局、地貌特征、植被形态是构成山地城市风貌特色的自然基础和景观基质,而山地建筑是镶嵌在这一自然基质之上的嵌体,因此山地建筑设计与修建必须适应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点这一总的背景。 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 2.1、山地建筑的地域性特点 不同的地埋、气候环境与地形地貌特点,如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地域的差异特点就十分明显,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就是一个流域,其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条什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和差异性,都会反映在建筑上,使山地建筑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性特点,如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的吊脚楼建筑,四川、云、贵地区的石砌雕楼山寨建筑和干栏建筑,西双版纳地区

的竹楼建筑,福建武夷山区的土楼建筑,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建筑、生土建筑等。 2.2、山地建筑的协调性特点 山地建筑是修建在特定山地地域的建筑,因此,地域性的特点也必然体现与自然的协调性。其设计首先必须考虑节能、节地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起伏、气候环境、地方建筑材料等特点,使建筑设计、群体组合,平面布置,立面造型以及建筑材科的采用、色彩的处理等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取得一种协调共生的关系,从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适应山地地形与气候复杂变化的生态建筑,以达到因地制宜的理想效果。有些建筑事先有规划设计图纸,也有一些很精彩的乡土建筑,压根儿不是凭设计图纸,而是凭实际的地形,是在山地上“长”出来的建筑,或则也可称作“赤脚”建筑。 3、平面设计 3.1、布局形式 山地环境中的建筑在平面布局形式方面,一般都结合地形,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其间没有明显的纵横轴线,边缘轮廓也不一定遵循几何形状构图,有的聚居成团,有的延伸成带,或者兼而有之。具体的布置方法应视城市的规模、地形情况、坡度、坡向、地质等多种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利用方式有: 3.1.1、沿等高线布置 即建筑用地布置在同一或相邻的等高线上,多沿主要道路延伸,

山地规划设计

山地规划设计

前言: 前几天官方发布了最新的 SketchUp 8.0 版本。 SketchUp 成长到今天,因其自身友好的界面、易操作的优势和及时反映设计师想法的能力逐渐成为建筑规划设计常用工具。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独栋别墅,小区规划还是建筑单体,SketchUp 在方案推敲和方案表现上都显示出了不错的实力,那么在山地规划设计中 SketchUp 表现又如何呢?由于 SketchUp 对曲面建模、异形建模能力对比 3ds MAX 等类型的 3D 软件来说弱了许多,所以当需要表达复杂山地环境和山地道路时就会令接触 SketchUp 不久的设计师头痛。 我目前所在的城市是美丽的山城重庆,大大小小的项目几乎都围绕着山地设计展开。自己上学期跟着导师做了两个投标项目,一个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一个是面江靠山的山地住区设计,最近又和几个同学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个山地别墅区概念设计,通过这些实践我才算开始真正地接触了山地设计。设计工作中我一直在不断学习,尝试如何让 SketchUp 在山地规划

设计中有更好表现,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走了不少弯路,有过很多次失败,甚至和设计团队成员还有过关于这方面技术问题的争执,现在回想这些事情,我都觉得很有意义,所有这一切都在帮助我进步。 现将 2010 年上半年的经验教训在此成文,不是什么教程,不是高手经验,只是自己设计工作中某一环节的方法和思路的 总结,这是自我反思提高的分享文章,希望这点分享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这篇文章主要是总结关于山地设计现状分析阶段中SketchUp 山地地形建模的问题,下部则会详细介绍关于山地道路建模的经验教训。 说明: 现在回想走过的种种弯路,原因就是自己总企图让一个软件是万能的,妄

山地城市规划案例总结

山地城市词条 概念 山地城市是广义的概念。山地,包括地理学划分的山地、丘陵和崎岖不平的高原,它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其中山地约占33%,丘陵约占10%,高原约为26%。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分布在上述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生境。此外在占12%的平原地区和占19%的盆地地区,其城市本身修建在大于5°以上的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形成与平地城市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生境条件,也应列入山地城市之列。 1992年中国山地城市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建立,一大批研究、设计人员投入到山地城市研究中来。在西部大开发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珍惜并合理利用有限的山地资源,尽可能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区域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山地城市(镇),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综述 目录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布局原则 ??2 山地城市主要结构模型的建构 1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与布局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1.1 集中与分散——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由于山区和山地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气候、降雨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山地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一般而言,当山地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 0万人,就应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模式,切忌采取自由蔓延“摊大饼”式的过度集中连片布局,使城市无限制膨胀。集中,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体现,分散,则是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集中与分散,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应对城市高密度化浪潮中现代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矛盾的基本策略思想,重要的是对集中和分散有一个“度”的把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4 路侧带 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

山地工业建筑竖向设计

浅谈山地工厂竖向设计 1前言 如何利用地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同时方便使用,竖向设计尤为重要。山地建筑,归根结底难就难在依据不同的坡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竖向设计 2.1 竖向布置形式 竖向布置一般分为平坡、台阶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这三种布置形式。平坡布置形式优点在于总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方便物流运输,为厂区建构筑物、道路、绿化提供良好的建设条件。台阶式布置能充分利用地形,避免高挖高填、减少场地平整的土方工程量,且排水条件较好,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做好总平面布置,如能利用位差,还可达到节能效果。在山区建厂,平坡布置形式平整场地的土方工程量一般较大,造价过高,且设计场地坡度太陡,会增加建、构筑物尤其是较大面积的建、构筑物的布置难度。因此,在山区建厂的总图竖向设计中,多采用台阶式布置形式。 2.1.1 台阶的划分 合理确定台阶的数量、台阶内的面积、台阶间的高差以及台阶间的连接方式等是阶梯式竖向设计的关键。台阶的数量和台阶内的面积是相互关联的,设计时应清楚哪些装置单元、建构筑物单体适宜布置在同一个台阶,哪些装置单元、建构筑物单体间可互为台阶,应结合总平面布置才能合理确定。一般来说:a) 工厂占地小于5公顷的厂

区,台阶数不宜超过 2 个。10公顷的厂区台阶数不宜超过3-4 个。台阶数过少,对自然地形改造力度过大,易造成高挖高填,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台阶数过多,则会造成厂区零乱,整体性欠佳,增加了填、挖边坡的防护工程量,降低了土地利用率,造成人流、物流不便。b) 主装置、主车间尤其是工艺流程、生产操作联系密切的,宜布置在同一台阶。辅助性的建、构筑物可结合地形,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2.1.2 台阶宽度和高度确定 台阶宽度主要根据工厂的生产工艺、运输线路、建构筑物尺度、通道宽度、管线敷设、施工要求以及总平面布局和形式确定的。 台阶间高差和连接方式也是相互关联的。台阶的高差主要取决于场地自然地形坡度、上下台阶间的生产联系和运输方式要求。一般情况下,相邻台阶高差控制在3~3.5m 之间,不宜大于6m。高差过大易造成: (a)加大防护加固工程成本;(b)主干道路纵坡过大,人流、物流不便;(c)地下管网埋设与空中架设施工难度增加。 下面就一个具体工程来说明,本工程用地约12.44公顷,竖向设计设置3个台阶,每个台阶的面积均不小于3公顷,主要生产车间根据风向等因素考虑设在较高两个台阶上,办公区设在最低台阶上,台阶间高差控制在4~5m。 2.1.3 台阶连接 台阶的连接方式有护坡和挡土墙两种形式,也可采用挡土墙加护坡方式。护坡有草皮土质护坡或砌筑型护坡采用护坡,采用护坡连接具有投资节省、但占地宽的特点。砌筑型护坡指干砌石、浆砌石或混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发表时间:2020-01-18T09:26:35.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李雪杨侯人仁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设计是保证发展科学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措施,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必须以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通过科学规划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设置,本文就城市设计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分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积极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设计是保证发展科学性与持续性的重要措施,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必须以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发展现状为参考依据,通过科学规划对城市区域进行划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进行设置,本文就城市设计的定义以及城市规划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而后探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山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城市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针对城市进行科学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空间进行科学设计能够为城市持续发展指明方向,在山地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以及设计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更高,而其规划及设计的综合性分析也要求城市规划者必须做好各方面信息的收集与综合考量。 1何为城市设计 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城市设计可广义理解为设计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也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合协统一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和整体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更为具体化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都比较广泛,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的总体设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的设计。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但是要尽力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更要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整个城市环境更加统一、和谐,并富有浓烈的时代感。 城市设计可以概括成场景与社区的营造、社会环境与物质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并且逐步地由起初的重视空间美学视觉与美学价值及对建筑物空间感的强调,更为注重城市设计与人、城市空间、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强调的是社会使用性。 2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其本质就是公共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法律。在做具体城市规划项目时,应该不仅仅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重庆城市规划中“十八梯的故事”为例来分析它兼顾规划、空间关系及人文等方面设计协调的思路。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有关于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实例。首先,进行区位关系分析:规划区域位于重庆渝中半岛渝中区下半城十八梯地段,北临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西以中兴路,南以解放东路为界。其次,社会经济背景:渝中区一直作为城市建成区的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设计地块与城市CBD功能和形象不相称的旧城区。 旧城的重新规划更新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②塑造半岛形象,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③旧城更新与传统风貌保护的尝试;④探索适合设计地块的有机更新模式。针对以上几项分析,在规划过程中,产生合理构思:城市形象的塑造尽管受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影响,而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又是能动的。应将其粗俗的一面剔除出去或淡化处理,将精彩一面凸现出来。 规划主要依据:①设计地块已有规划所形成的格局。②政府规划详细控规。③贯穿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城市发展潜力,留住十八梯,留住部分老区、遗址以及饶有趣味的老街名字等。 以上述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共设计了三条主轴线:十八梯轴线,十字金街轴线,法国领事馆轴线,并由此形成了:①绿色景观通廊:(政府控规)给城市增添色彩。②沿大高差地势绿化带:提高土地利用率,给城市以立面的绿化。③沿法国领事馆轴线绿色景观带:提高地区居住品质。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这样的山地城市规划很好地实现了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并且难得的是,还综合考虑到了以下控制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3山地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做好山地城市的规划,只要充分结合山地地形地貌的自然条件,应用科学有效的规划手段和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水平、提高用地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处理好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坚持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能构建出特点鲜明、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1)合理的用地布局。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的母体,城市规划要基于自然条件。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山体的地形地貌多变特点,城市的用地面积受到限制。一些山地城市在用地布局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城市形态分散无序,往往顾及成本等因素,或弃之不用、或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实现眼前的利益,土地的批复和使用较为随意,这增加了未来城市的升级改造和环境保护成本。随着人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日渐拥挤,空间和承载能力已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需求,所以对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即合理的用地布局是山地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合理的交通设计。对山地城市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城市交通的布置等受到巨大限制。交通设计是山地空间的重要纽带,包括桥梁、隧道、公路、水系等。山地城市的路桥从布局、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都比平原城市的路网要复杂得多。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要本着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手法和适应交通需求的原则进行布置,即按照山体水系的城市空间变化而布局。 (3)构建生态城市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往往比平原型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要高效合理的分配用地,并且保护既有的生态环境不被任意破坏,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要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分析。在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行政设施用地等方面,应该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保留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例如,部分山地城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一、坡地建筑十原则 尊重自然原则,系统原则,亲水原则,择高原则,择坡原则,留顶原则,占边原则,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二、坡地建筑的杂谈 坡地住宅挑战最大的是成本问题,因为在坡地上面搞建筑活动,必然会增加成本,至于成本增加多少,增加20%,3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成本控制上面要做得更加的精细,另外我们也会动一些脑筋,想一些办法,比如在坡地上景观地利用,提到水景,我们坡地本身有很好的一些山地的溪流的水景,这些水景我们充分地利用,把这些溪流的沟床做一些处理,下雨的时候水很大,不下雨的时候水就很小。这个没关系,我们把沟床进行景观化处理了以后,有水是有水的景观,没水是没水的景观。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坡地跟平地是一个矛盾体,坡地有坡地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有很多的劣势,所以关键的是开发商拿到坡地以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它的劣势。 开发商如果要把坡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个优势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对坡地住宅他有平地住宅所无法比拟的视线和景观的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和享受,在坡地上形成退台之后,后面的房子不会被前面的房子挡住,那么他视线的开阔度和私密性各方面都会比平地的小区要好很多。平地上的小区所有的房子都一样高,每一户的窗子都是互相的对望,你保持18米的间距,还是会有私密性的干扰。 那么坡地建筑大部分的住宅能够保证他的私密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坡地建筑最伟大的价值,第二个坡地建筑本身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景观很好,空气好,我们学府大道69号,我们专门做一个空气质量的测试,我们对于悬浮物和污染物的含量,我们专门请重庆大学环境测评所给我们测试,比我们主城区里面的平地的数值有很明显的区分。所以居住坡地建筑有很明显的生态上的享受,那么你要得到这些享受,肯定相应就要克服一些困难,主要就是高差的困难,那么在重庆来讲,重庆的坡地建筑在80年代,90年代以前,重庆市场没有真正的坡地建筑,只是因为重庆没有这么多平地,所以就有大部分房子是盖在坡地上面,可能有些房子就是上面是8层,然后下面还吊了6层,那么整个有十几层,但是还没有电梯。 我们在解决居民的入住的舒适度上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路网和车行道和步行系统上面有一个合理的搭配,再配上现代化的扶梯和电梯这些交通工具,加上家庭小车越来越普及之后,利用小车能够上去之后,慢慢的以前坡地所固有的这些抗性,慢慢就会化解。反过来对坡地所得到的好处和享受的坡地的价值会慢慢超过坡地的劣势,两者比较,他认为得到的好处比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时候,他就会愿意买你这个房子。 若是描绘一桢生活场景,不应忽略了嵌在山腰的坡地。看到坡地,就自然想起温馨四溢的炊烟,想起树林,想起锅炉里香气沁人的红薯和远去的童稚梦幻。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析 ——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规为例① Urban Planning for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y A Case Study on the UrbanPlan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郑纲 【摘要】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再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结合地形特征进行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路网规划、景观特色塑造、规划控制等策略,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市,山地城市,规划设计 【ABSTRACT】Common problems are always happe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such as the bad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declining c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related studies on China’s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Secondly, it analyses a case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on Mountainous Cities’ function s, traffics, landscapes and its controlling tactics, which will give some experiences for planners or designers on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City,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ing 中小型山地城市是山地城市的主体,通常位于沟谷地带,周边地形陡峭,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可建设用地有限;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使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政策驱动,很多中小型山地城市加速发展,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使用低效、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秉承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 1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 1.1研究综述 由于山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生态景观学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人与环境应该协调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黄光宇开始建立“山地城市学”,将生态学引入山地城市规划研究,并将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征作为首要原则,总结和实践了集中紧凑、绿心环形生态型空间结构、带状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等三种模式[1]。同时期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构想,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何晓蓉(2003)分析了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特征,按地形条件和结构形态对山地城镇的景观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2]。徐坚(2006)以滇西地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包括整体景观环境体系、对边缘景观的强化、利用地势强化重点景观等方面,由此开始了生态景观学在城市内部的应用[3]。明珠(2009)等针对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制定适用的指标体系,楔状绿地、城市蓝廊、道路附属绿地结合的网络式绿地布局,充分利用残余斑块(保留的山丘林地和陡坡),景观节点处规划公园绿地,增加立体绿量等策略[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 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整体设计研究

山地城市规划与城市整体设计研究 我国山地较多,对山地城市的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当代规划设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着不同点,然而两者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山地城市整体设计研究的剖析,希望带给广大规划设计人员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标签山地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整体设计;方法 前言 我国山地城市较多,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70。如何做好山地城市的开发工作,是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在山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修建城市,如何做好山地城市规划和山地城市整体设计,是当代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整体设计两部分进行分析,揭示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的。 1 山地城市规划 1.1 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1.2 山地城市规划特点分析 山地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其特点是地形地貌复杂。在规划过程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同于平原城市,相关规划人员要注意规划过程的合理性。另外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可能导致城市不集中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用地规划也是山地城市规划的重点难点。下面本文将介绍山地城市规划要点中的用地布局要点进行你个分析。 1.3 山地城市规划的要点 (一)合理的用地布局。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的母体,城市规划要基于自然条件。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山体的地形地貌多变特点,城市的用地面积将受到限制。相关规划人员要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保证对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地形地势利用等利用效率。 (二)合理的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出行已经是人们当前进行经济活动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