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复习

传染病复习

传染病复习
传染病复习

第二节鼠疫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啮齿动物、野生食肉类动物和肺鼠疫患者

传播途径:①鼠蚤传播:主要途径,啮齿动物→蚤→人②皮肤接触传播③呼吸道传播

季节:南方鼠疫(主要腺鼠疫)多发生春夏季,青藏高原等地鼠疫(主要肺鼠疫)多发生夏秋季。

临床表现

1.突然高热、白细胞剧增,病情迅速恶化,48小时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

2.腺鼠疫:淋巴结炎,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败血症型: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

4.肺鼠疫: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眼型:重症结膜炎伴严重眼睑水肿。

6.肠型:血性腹泻伴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型:剧痛红色丘疹,血性水疱,周边灰黑色。

8.脑膜炎型:头痛、神志不清、脑膜刺激征等。

实验室检验

1.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等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2.PCR检查阳性。

3.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预防

灭鼠、灭蚤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健康教育,重点是“三报”(报病死鼠、报疑似患者、报不明高热和急死患者)和“三不”(不捕猎、不剥食、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制度。

第三节霍乱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经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2.经食物传播 3.经生活接触传播

夏秋季高发。

临床表现:剧烈腹泻,继之呕吐,泻吐物为米泔水样。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非炎症,因霍乱毒引起小肠粘膜回吸收障碍)。可有不同程度脱水、严重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少尿、肾衰竭。阳性水体的管理:对检出产毒株的阳性水体,应插上警示牌或其他有效告知办法,告诫群众暂勿使用此水。

第四节艾滋病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期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管理。

甲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黄疸前传染性最强。

预防:(1)健康教育(2)安全饮用水(3)免疫预防: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4)食品卫生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带毒者

预防:免疫预防:常规婴儿免疫预防(丙型无疫苗)

所有注射器、针头及手指刺血针都要彻底消毒,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械

任何捐献血液都必须用敏感试验进行HBsAg检测。

戊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急性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孔等。性及母婴传播。

预防:(1)健康教育(2)做好病人粪便处理和厕所防蝇措施

(3)对公共饮用水进行保护、净化和氯化消毒(4)及时收集和处理垃圾(5)食品安全措施

第六节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症。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发病1~2周排毒率最高。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临床特征:可分为前驱期、麻痹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垂和足内翻畸形。

临床表现

(1)早期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2)热退后出现不对称弛缓性瘫痪。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麻痹60天后仍残留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

免疫预防:1.灭活脊灰疫苗(IPV)肌肉注射,于3~6个月内注射3次。2~3年后加强注射1次。

2.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目前普遍采用3价混合疫苗。

OPV常规免疫程序:2、3、4月龄,4岁时加强1次。接种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喂奶。与OPV有关的其他病例

(1)服疫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从粪便分离到疫苗株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其接触者也可发病。

(2)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

(3)疫苗衍生病例: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

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注射引发的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瘫痪(包括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高钾型周期性瘫痪、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

高危AFP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第七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

传染源:主要为病禽、健康带病毒的禽,特别是感染H5N1、 H7N9亚型病毒的禽类。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污染的水及接触病毒株被感染。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发病季节: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高发。

第八节麻疹乙类传染病。该病婴幼儿多见、冬春季多发且传染性强。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6个月~5岁流行。

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为10天左右。典型麻疹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 2.出疹期 3.恢复期

临床症状:发热(体温≥38℃)。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散,3~5天内波及全身。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等结膜炎症状。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天)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实验室诊断: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第九节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寄生于鼠身上的革螨或恙螨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男性青壮年多见

临床表现: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颈和胸部潮红(三红),呈酒醉貌;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皮肤瘀点等。

肾脏损害尿蛋白,少尿或多尿。

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阳性);血标本检出汉坦病毒RNA或分离到病毒。

第十节狂犬病乙类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

疫情调查和处理

伤人动物处理:人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伤,应当立即妥善处死咬人犬,焚烧或深埋。

健康动物(犬、猫及其他宠物)咬了人,该动物应当被关起来逐日观察2周,在此期间动物如果始终保持健康,则未预防免疫的犬免疫注射后可以放走。

狂犬病暴露分级

Ⅰ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完好皮肤被舔。 --------无须处置。

Ⅱ级:裸露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头面部咬伤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处置Ⅲ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

--------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伤口处理

1.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越早越好,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不处理。

(1)伤口冲洗:20%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2.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

伤口轻微:不缝合、不包扎,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

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排出。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4.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1)眼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2)口腔: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

(3)外生殖器或肛门部黏膜:冲洗方向应当向外

被动免疫

1.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IU/kg,抗狂犬病血清40IU/kg。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

2.应当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如有剩余,应当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3.如未能在接种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疫苗接种

1.首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

2.接种程序:A.于0、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不分体重和年龄。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其后续针次相应顺延。B.“2-1-1”当天2剂,第7和21天各1剂。

3.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第十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乙类。宿主和传染源:猪

传播途径:经蚊(三带喙库蚊)传播

人群易感性:2~6岁儿童多见

季节:7、8、9月高发

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早期中性高);

脑脊液:压力高,外观清亮,细胞数50~500×106/L ,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脑脊液分离到乙脑病毒、检测核酸阳性。

第十二节登革热登革病毒引起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可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乙类传染病。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非人灵长类。病人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可多次感染。

流行特征:夏秋季高发

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高热(少数双峰热),中毒症状重,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出血等。

2.皮疹病程5~7天出现多样性皮疹,分布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

3.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

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或颅内出血等。

4.肝大,胸腹腔积液。

5.休克表现。

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2.血液浓缩,低白蛋白血症。

第十三节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菌群)、B群(福氏菌群)为主、C群(鲍氏菌群)和D群(宋内菌群)次之。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临床表现:1.急性普通型(典型):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

2.急性轻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中毒型:发病急、高热、昏迷休克、循环和呼吸衰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休克型、脑型或混合型。

4.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

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显微镜下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

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第十四节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多呈慢性过程,属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的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青壮年多见

诊断流程

1.医疗机构对肺结核可疑者应进行如下检查:1)痰抗酸杆菌涂片镜检3次;

2)痰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3)胸片;必要时肺CT。

2.通过以上检查仍无法确诊者,可进行以下检查: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

2)结核抗原、抗体检测;3)胸部CT(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或胸片显示不良者);

4)支气管镜检查(怀疑存在支气管结核或肿瘤者);5)痰结核杆菌定量PCR;6)肺组织活检。

第十五节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乙类。

传染源:患者和慢性带菌者,后者是伤寒和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消化道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

发病季节:夏秋季最多;大多散发,也可因水源(生水)或食物污染暴发。

临床表现: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

2.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正常或低下);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1:160者;但在高发地区,可有较高抗体滴度。

第十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流行季节:冬春季

易感人群:6个月至14岁儿童多见

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2)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

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脑脊液:浑浊,白细胞>1000×106/L,多核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减低。

(3)皮肤淤点或脑脊液涂片:革兰阴性球菌。

(4)脑脊液或血培养阳性。

(5)脑脊液或血细菌核酸阳性

第十七节血吸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为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地方性:没有钉螺,就没有血吸虫病流行,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部分省市。

季节性:夏季或秋季。

易感环境: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的有螺环境及其尾蚴波及的水域,是血吸虫的易感环境。

临床表现:

急性:发热、肝脏肿大及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慢性: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以左叶为主的肝大,少数脾大;

晚期: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表现。

实验室检测

1.下列试验至少1种反应阳性: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

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

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个案疫情的调查和处置:发现和治疗传染源,采用吡喹酮;查螺灭螺;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

健康教育;个人防护;预防服药;粪便管理与安全用水。

第十八节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为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

传播途径:按蚊叮咬。

临床表现:典型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

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恶性、三日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

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第十九节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丙类法定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品传播。

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实验室依据。

疫情报告:同乙类传染病

第二十节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丙类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易感性: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流行特征: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临床诊断病例: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疫情报告

1.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报告均在24小时内报告。

2.聚集性病例:一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3.暴发疫情:一周内,同一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

第二十一节免疫规划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1.不良反应:合格疫苗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可能伴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乏力等。

(2)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1.全身反应

(1)发热: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发热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2)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2.局部反应: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Ocm)和强反应(>5.O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直径>5.O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某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响应工作的分析

? 管理·教育·教学 ? 393 某区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响应工作的分析 叶?青1 黄文光2 (1?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无锡?214023;2?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无锡?214042) 【摘要】目的?了解滨湖区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状况,发现并改进影响响应质量的因素。方法?利用Excel2003对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为响应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结果?2010~2011年响应率和完整率均是100%;其中2010年共收到预警信息7种100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38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65.00%、98.00%;2011年共收到预警信息5种112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75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77.68%、98.21%,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未发生暴发疫情。结论?滨湖区传染病预警响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及时相应率需进一步提高,及时响应和现场处置是今后强化的重点。【关键词】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4-0393-02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滨湖区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及现场调查表个案资料。1.2?方法 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将2010-2011年异常信息卡导出,利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采用中位数描述响应时间,使用SPSS13.0进行分析。1.2.1?响应及时性 收到预警信息后,异常信息卡在2h 内填报为及时响应,在24h 内填报为当日响应,超过24h 为不及时响应。1.2.2?响应完整性 报告人、联系电话为必填项,作为响应完整性的评价指标。2 结 果2.1?预警响应情况 2010~2011年响应率和完整率均是100%;其中2010年共收到预警信息7种100起(表1),平均响应时间为0.38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65.00%、98.00%,不及时响应率为2.00%;2011年共收到预警信息5种112起,平均响应时间为0.75h ,及时响应率、当日响应率分别为77.68%、98.21%,不及时响应率为1.79%(图1)。2.2?预警病种分析 2010年预警系统共发出手足口病42起(42.00%)、流行性腮腺炎18起(18.00%)、麻疹13起(13.00%)、痢疾11起(11.00%)、流行性感冒8起(8.00%)、其他感染性腹泻7起(7.00%)、丙肝1起 (1.00%)等7种传染病的预警信号,均为排除事件。2011年预警系统 共发出手足口病52起(44.64%)、流行性腮腺炎12起(10.71%)、麻疹18起(16.07%)、痢疾6起(5.38%)、其他感染性腹泻26起(23.21%)等5种传染病的预警信号,均为排除事件(表2)。 3 讨论及建议 2008年4月21日全国启动传染病自动预警(时间模型)系统,疾控机构通过分析、核实预警信息,增强了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计算机提供自动预警是一个比较好的构想和实践[1]。本研究 显示,滨湖区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发出的预警信号100%得到响表1?滨湖区2010、2011年预警情况一览表 年度预警信号(起) 响应率(%) 响应时间(h)(中位数) 初步判断结果 2h 24h 排除(起)疑似数(起)201010065.0098.000.381000201111277.6898.210.751120合计 212 71.34 98.10 0.56 2120 表2?2010、2011年滨湖区不同病种预警情况病种 2010年2011年 预警信息(起)构成比(%)预警信息(起)构成比(%) 手足口病4242.005044.64流行性腮腺炎1818.001210.71 麻疹1313.001816.07痢疾1111.006 5.38流行性感冒88.00--其他感染性腹泻77.002623.21 丙肝1 1.00--合计100100112 100 图1?滨湖区2010、2011年预警信息响应率比较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

我国已有的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 一、预警级别划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将事故响应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预警级别分级方法及预警颜色如下: Ⅳ级,可能死亡1~2人的一般事故,预警颜色为蓝色; Ⅲ级,可能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预警颜色为黄色; Ⅱ级,可能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橙色; Ⅰ级,可能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红色。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消除。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标准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鼠疫 预警级别分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为Ⅰ级 预警,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为II级预警,一般鼠疫疫情(Ⅳ

级)为Ⅲ级预警,动物间鼠疫疫情达到下列强度时为IV级预警:局部地区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且波及到县级以上城市;或 动物鼠疫发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对人群构成严重威 胁。) 鼠疫分级 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下同)发生 5例以上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 点连续发生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数1~4例; ?(2)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 ?一般鼠疫疫情(Ⅳ级) ?腺鼠疫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9例

传染病科病历举例

传染病科病历举例(二) 三、传染病科病历兴趣例(二) 入院记录 徐建初,男性,43岁,已婚,浙江宁波籍,汉族,住上海市浙江路10号,现任金山石化总厂二分厂机械工。因寒战、发热3天,伴胸痛,咳嗽,于1991年8月19日急诊入院。 患者于8月16日浴后着凉,次晨感畏寒、战慄、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胸痛、咳嗽及轻度咽痛,无鼻塞、流涕。该厂医务室测体温38.50C,晚间腹痛,水泻3次,曾呕吐出筷子样粉红色虫子1条。来我院急诊。体温400c ,体检咽峡稍充血,两下肺可闻湿罗音,余无明显异常。查血像WBc15×109/L,N90%核左移,L10%,血沉300mm/h,尿蛋白+,RBC2-5/HP,X线胸片中下部有斑片状浸润阴影,经用青霉素治疗,留急诊室观察,24h体温不降,以发热待查,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 有慢性咳嗽史15年,每年冬季明显,近两年有加重趋势,去年住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幼年曾患“麻疹”、“流腮”,8年前左下肢曾有“流火”发作。去冬12月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住市传染病医院治疗3月,痊愈出院,继续休息2月后上班,本次病前已恢复正常工作。无伤寒病史。过去按时预防接种,今春迄今因肝炎免除各种预防接种,上周曾出差皖北两天但未与特殊病人接触。无食前洗手习惯,生于宁波,18岁来上海。家中父、母、兄、弟、姐、妹共6人,均健康。 体格检查T39.50C,P94/min,R26/min ,BP15.5/9.3kPa。一般情况尚好,急性热病容,神志清,皮肤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约黄豆大数粒,质中,无触痛,可移动。头颅及五官无畸形,睑结膜有轻度充血及乳头增生,结膜无黄染,∣6牙后咬合面及内侧表面粗糙、有暗斑,牙龈无肿胀、溢脓,鼻窦区无压痛,咽部充血,扁桃体Ⅰ0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心界不扩大,心律齐,心率94/min,心尖部有Ⅰ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运动减少,两肺反响增强,呼吸音减弱,两下肺可闻湿罗音,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肝肋下恰及,质软,无触痛,脾未触及。脊柱与四肢关节运动无特殊,肋脊角无叩痛,双足趾间有落屑性皮损,肛缘6点处有黄豆大紫蓝色柔软突出物1个。左侧精索有花生粒大结节一个,伴轻度压痛,余无特殊。神经系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性反射。 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像:WBC14.8×109/L,N88%,L12%,RBC4×1012/L,Hb125g/L.大便黄软,无粘液及脓血,镜检有受精蛔虫卵1-2/LP,尿液略黄,尿二胆O,糖O,蛋白(+),RBC1-3/LP。胸片双侧中下部有斑点状浸润阴影。 最后诊断(1991-8-27)初步诊断 1.军团菌病,肺炎型 1.细菌性肺炎 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支气管肺气肿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支气管肺炎、阻塞性肺气肿 3.班氏丝虫病3.肠道蛔虫症 4.肠道蛔虫病4.精索肉芽种,丝虫性?左侧 5.外痔5.外痔 6.沙眼,双,Ⅱ6.沙眼,双,Ⅱ 7.龋病7.足癣,双 8.足癣,双8.龋病 费雪汀费雪汀/雷习登 入院病历 姓名徐建初工作单位、职别金山石化总机械工 性别男地址上海市浙江路10号 年龄43岁入院日期1991-8-19 婚否已病史采取日期1991-8-19

什么是传染病 如何防治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该如何防治 什么是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传染性,人畜之间或人与人之间均可造成感染传播。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非常有必要,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防范。那么,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传染病?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按类型分 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按传播途径分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4、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哪些人容易得传染病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管理工作分析总结

2、扎实开展医疗临床科室“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的自查自纠工作,杜绝和减少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继续搞好药品价格公示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 3、治理医务人员吃“回扣”和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问题。 4、完善药品集中网上竞价采购工作,加强对医疗药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履行,按时回款工作。 5、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设立“意见箱”,为住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履行职责,积极防控救治突发传病 1、2012年上半年,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继续搞好日常结核病、肝病的治疗工作。2012年1--10月,医院门诊人次人,住院人次人,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2、搞好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手

足口病疫情的蔓延。 2012年1--10月,传染病医院共救治手足口病患者近1000余人次,其中重症患者80余例,2例死亡。在收治的手足口病的患者当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为5个月。 为了改善救治手足口病的条件,提高救治能力,医院利用会议室,新建了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3.全力应对h1n1甲型流感疫情。 成立了以院长为指挥长、副院长副书记为指挥长的防控甲流感指挥部和各专业小组,抽出了有抗击非典经验的医护人员30余人,组成了救治梯队;制定了相应的的救治、疏散、重症救治、工作要求处置方案;分别在传染病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手指患者的病区,目前已收治了近10例甲流感确症病例;在三院五楼病区已建好2间甲流感重症患者救治的负压病房,随时可接收甲流感重症患者;储备了救治甲流感的口罩、手套、隔离服、眼罩、雨靴、消毒液等物资,配备

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的主要模型分析

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的主要模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指标,建立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模型。方法:我院2010年1月起建立传染病早期预警模型,对我院传染病患者早期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寻找传染病的疫情预警指标,将疫情指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目标传染病的相关信息资料,评估事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在事件发生之前或早期发出警报,使相关责任部门及事件影响目标人群及时做出反应,预防或减少目标传染病的危害。结论:对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的主要模型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模型 医院传染病疫情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线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因此,传染病的疫情多以线性模型进行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往来日益增加,传染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这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建立传染病预警模型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重要任务,我院从2010年1月起建立传染病早期预警模型,能够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极大的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疫情的控制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传染病预警资料来源分为两类, (1)在我院传染病的诊断记录中,分析基础病例,监测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死亡原因,同时对目标疾病的监测,分析疾病导致患者发病和死亡情况。 (2)收集我院传染病的类型,监测基础症状与相关疾病的症状,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的事件。传染病预警资料主要来源于我院急诊室主诉记录、医疗相关物品和药品的销售监测、我院食品安全监测、院内环境监测、院内公共卫生设施监测、气候与水文监测、社会求助热线以及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 析及自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院未上报传染病卡。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0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无一般传染病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菌痢无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一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内科、妇科门诊日记项目不全; 2、检验科、放射科无阳性结果登记本; 3、网络直报有不能登陆的现象;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及奖惩 1、督促门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填写报告卡,加强对全院医进行培训等。 2、加大督查力度,避免传染病的漏报。

3、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医生 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 4、扣内科、妇科50元、网络20元 2011年4月2日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全院上报传染病卡5张。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4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一般传染病报告,但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多例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门诊日记仍有项目不全现象:无职业、家庭住址不详细; 2、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已完善; 3、网络直报登陆慢现象已处理;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奖惩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流程 (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交医务部的疫情管理人员(双休日及节假日立即报告总值班)。 (2)订正报告 负责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裂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 (3)死亡报告 对已填写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

(4)填卡要求 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自己清楚、项目齐全及准确。 住院期间诊断为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卡,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接诊医生要立即补填、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5)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在作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再次复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且在同一年度内可不再进行报告。 (6)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 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必须符合法定时限(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2小时内、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方式和我院的有关规定。杜绝迟报、漏报、漏登现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当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区疾控中心报告。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的危害: 一、共同点 1.危害儿童健康,可造成生长发育的滞后,严重可造成死亡。 2.影响儿童的生活水平和和生活质量。 3.可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社会安定),引起家长的恐慌。 4.对家长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不同点 1.手足口病: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 肌炎等,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2.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仅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暂不能接 种。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3.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该病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4.麻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恢复期3天,皮 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5.水痘: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容易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6.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男童可并发睾丸炎、女童可 诱发卵巢炎等。 7.风疹:可引起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8.猩红热: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 正确治疗是关键。 9.充血性结膜炎:眼睛磨痛,怕光流泪,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 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溃疡。

传染病预警机制

传染病预警机制 在抗击传染病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要巩固抗击传染病的成果,牢固确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建立和健全医院卫生工作管理体制、卫生队伍和群防群治网络,把医院卫生防疫、健康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积极开展医院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职工公共意识和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不断提高医生的健康水平,成立医院传染病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长:陈维义副组长:向顺海组员:张华、骆美珍、杨胜高 一、建立医院传染病处理预警机制 1、医院认真执行晨检和健康观察制度。 2、根据病种、发病的病例数、范围及预警的分级标准,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 导下由医院发布预警信息 3、若发生一级预警,医院按正常上班秩序管理,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卫生健 康教育,限制无关外来人员进入医院。若发生二级预警,保持医院的相对封闭,保持正常上班秩序,加强消毒工作,加强健康检测。若发生三级预警对可能受污染的区域实施消毒与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二、建立和完善医院传染病紧急情况报告制度。

1、遇突发传染病,每位职工都有责任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小组。 2、科室在第一时间上报县传染疾病控制中心。 3、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范围: (1)出现个别传染病或疑似病例的; (2)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 (3)出现集体性不明原因发病症状的; (4)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6、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要求:凡出现上述情况的医生要立即了解患者病 因,在两小时内书面信息报告院长室。院长室同时通报县卫生防疫部门,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三、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1、隔离。医院在防疫部门指导下,立即启用隔离观察室,对发病群众采取隔 离措施。并将患者尽快送医院治疗。 2、消毒。对患者活动过的区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由专职人员进行消毒。 3、封闭。加强医院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医院,停止大型人员集聚活 动。

外科完整病历范文(完整)

普外科大病历 姓名:恰马博住址:福贡县上帕镇木古甲村 性别:女工作单位:无 年龄:43岁入院日期:2013年10月21日11:20 婚否:已婚病史采集日期:2013年10月21日11:10 籍贯:怒江州福贡县病史记录日期:2013年10月21日14:50 民族:傈僳族病情叙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左侧乳房无痛性肿块5月。 现病史:患者于今年1月初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蚕豆”大小之肿块,当时无任何不适感,并未引起重视,至今年5月初,自觉肿块较前明显增大,约有“核桃”大小。曾在外院诊断为“左乳房包块性质待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肿块继续增大,遂来我院门诊就医,B超提示:“左乳房均质性肿块,有恶变可能”。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无高热、午后低热,无胸痛及咳嗽,无乳头溢液及血性分泌物,无腹痛,腹泻及便秘,无明显消瘦,食欲及睡眠尚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血吸虫病、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按时接种疫苗;无重要皮肤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否认中毒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未去过外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无烟、酒嗜好。无食生鱼、生肉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肝炎、结核、麻风等传染病接触史。 月经史:13岁初潮,经期5到7天,周期28到30天,量中等无血块,无痛经,40岁绝经。 家族史:父因胃癌于1968年病故。母因“脑溢血于1976年逝世。有二弟二妹,均健在。女儿健在。否认家庭遗传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系统回顾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及职责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及职责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实施工作落到实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校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经我校研究决定,成立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疫情报告员: 成员: 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1、组长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校长负责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总务处: (1)负责学校教学建筑等环境质量及设备、设施达国家卫生标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 (2)负责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3)按照饮食、饮水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学校食堂、校园饮水卫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 3.教导处和德育处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按照有关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3)负责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和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4)负责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4、值周教师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值周教师负责每天对学校室内外卫生的督促打扫、检查评比工作。 5、班主任传染病防控主要工作 (1)每天加强晨检,发现学生缺课,及时与家长联系,确认学生缺课原因。 (2)旦发现班级内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与家长联系,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3)每天到校后提醒学生开窗通风。 (4)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要求,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组长亲自指并做好工作。 2019年2月18日

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流程

吉山老年公寓传染病预防制度及流程养老院原则上拒绝接收感染传染病的老年人,本措施针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突发感染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及时转上有传染病病房的上级医院治疗。现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隔离办法: 将传染病的老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老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室,与健康的老人分离开,防止病原体扩散。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蔓延、保护易感人群。 二、隔离别类及流程: (一)、严密隔离 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采取严密隔离。非典型肺炎也须采取严密隔离。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老年人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门上挂有明显隔离标志,禁止探视、陪护及老年人出病室。 B、接触老年人时必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密。 C、.老年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处理。 D、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进行焚烧处理。 E、病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二)呼吸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适用于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百日咳、流脑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住同一病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B.通向过道的门窗须关闭,老年人离开病室时需戴口罩。 C.护理员进入病室时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 D.为老年人准备专用的痰杯,口、鼻分泌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E.病室内空气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 (三)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适用于由老年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隔离的主要措施有: A.不同病种老年人最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每张病床应加隔离标记,老年人之间不可互换物品,以防交叉感染。 B.接触不同病种老年人时需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戴手套。 C.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 D.老年人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食物及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 吉山老年公寓

传染病管理工作分析总结

2012年临汾卫生局安排部署了全市卫生工作,按照市卫生局通知精神,现将临汾市传染病医院2012年(1—10月)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根据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党支部、院委会积极组织医院的党员、职工,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等文献书籍;邀请市讲师团贾成奎作集体辅导讲座;医院领导班子召开了 由党员、中层干部参加的扩大民主生活会,发放“领导班子征求意见表”和“患者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撰写了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找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加强医院管理,加大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在医院上下开展了 医德医风和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推进活动;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感恩患者”、优质服务活动,由医院院长亲自给职工讲授如何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组织职工收看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与人沟通专家的录像讲座,提高职工的服务沟通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3、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在医院建立“感恩基金”,帮助困难的住院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其中免费为陕西的一名无 家可归人员,实施了救治,医院还为他垫付了治疗费用。当他病逝后,还为他进行了免费火化,受到了死者家属的感谢。 二、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活动,树立医院新形象 1、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的利益。加强长效机制,经常性 地对容易滋生商业贿赂问题的重点科室和重要岗位人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2、扎实开展医疗临床科室“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的自查自纠工作,杜绝和减少开大处 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继续搞好药品价格公示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 3、治理医务人员吃“回扣”和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问题。 4、完善药品集中网上竞价采购工作,加强对医疗药品购销合同的签订履行,按时回款工作。 5、继续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设立“意见箱”,为住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切

-康复医学科病历书写要求

康复医学科病历书写要求 康复病例特点:康复病例是以残疾为中心的病例;是功能评定的病例;是综合评估的病例;是跨科性评估的病例。 住院病历内容包括:病案首页、出院记录、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录、病程记录、初、中、末康复评定(Team)会议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脊髓损伤综合评定量表,家庭及社区康复计划书、入院告知单、病危(重)通知书、一般检查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医嘱单、体温单、治疗记录单、一般护理评估单、专科护理记录单、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单等。 1.基本要求: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 [2010] 11号 2.主诉: 写明患者就诊时最突出的症状、功能障碍及其出现时间和近期情况,不需要用医学术语表述。 3.现病史: 应围绕主诉。叙述致残的原因、经过、演变、治疗过程及目前症状。 包括:(1)身体伤病发生的部位及造成功能障碍的部位、时间。 (2)功能障碍的内容、性质及程度。 (3)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的影响。 (4)以往诊治的情况,是否接受过康复医疗及治疗后的状况。 (5)一般情况:指患者发病后的精神状况、睡眠、食欲、体重等情况。 (6)简要描述发病以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描述,如:进食、穿衣、修饰、洗澡、二便控制、如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情况。 4.既往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重点记录与现在病情发展有关的病史,特别要记录以下四个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并注意病人对以往疾病压力的反应。 5.个人史、职业史 记录出生地及长期居留地,生活习惯及有无烟、酒、药物等嗜好,职业与工作条件及有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有无冶游史。记录患者平素生活和工作环境、职业特点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等内容。患者如果是脑瘫患儿,应记录患儿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这部分执行的结果对于ICF的应用能提供资料。 6.心理史:目的是收集有关病人环境的信息来确定社会对疾病的影响。主要内容:以前是什么性格,是否有重大心理创伤史,病时性格如何,对康复知识有无认识,对身体康复的期望值如何。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的预防制度 1、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预防工作把好三关: 1)晨、午检关。早发现、早报告,幼儿缺勤三天内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2)入园体检关。不合格者坚决不得入园。 3)消毒、隔离、检疫关。坚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常规,按传染病的规定执行隔离期,对密切者实行检疫期,检疫期内不得与其他班接触,并暂停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3、抓好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 a、检疫期内不混班,不串班,单独管理; b、针对传染病的接触者投放预防药,增强抵抗力; c、患者隔离期痊愈后持医院医生证明,经保健医检查登记后方可入园。 2)切断传播途径: a、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 b、室内保持通风,使用排气扇,保证空气新鲜; c、采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对空气消毒; d、对特殊病症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法消毒到每一个角落。 3)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 a、坚持做到入园时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b、坚决不吃生冷、腐烂、变质、不清洁的食物。 c、做好地面、餐桌、水杯、毛巾、玩具、卫生间的彻底消毒,用“84”消毒液浸 泡三十分钟; d、对餐具消毒、消毒柜30分钟; e、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传染病的媒介。

4)保护易感人群: a、保健医应掌握园内易感儿的情况,并登记专项管理。易感儿:经常感冒发烧者; 得过肠道传染病者;有过其他病史者。 b、加强易感儿的体格锻炼,合理安排饮食,提高抗病能力。 c、根据不同流行病、不同季节及时投服预防药,降低发病率。 d、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e、家长不许进入幼儿活动室,防止疾病传染。 二、预防隔离制度 1、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地方,帮助加强传染病的管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每个幼 儿的健康。 2、隔离室要远离幼儿活动区,便于保健医的护理与观察。 3、隔离室备有专门物品,各项设施齐全,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平时不能挪做他用,设 有资产管理档案。 4、发现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及时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保健科及防疫部门,并进行登 记管理。 5、对传染病患者立即隔离,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通知家属。 依据病种安排对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彻底做好消毒处理,保健医要直接指导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做到无爆发、无续发。 6、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方案 一、预警级别划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将事故响应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预警级别分级方法及预警颜色如下: Ⅳ级,可能死亡1~2人的一般事故,预警颜色为蓝色; Ⅲ级,可能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预警颜色为黄色; Ⅱ级,可能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橙色; Ⅰ级,可能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红色。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消除。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标准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

市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鼠疫分级标准 预警级别分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为Ⅰ级预警,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为II级预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级)为Ⅲ级预警,动物间鼠疫疫情达到下列强度时为IV级预警:局部地区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且波及到县级以上城市;或动物鼠疫发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 鼠疫分级 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血常规Hb:115g/L,RBC:×1012/L,WBC:×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各科病历书写格式

各科病历书写格式 一、呼吸内科病历 1.现病史 (1)起病的时间及缓急。 (2)咳嗽:性质,发生与加剧的时间,气候变化对症状的影响,体位改变与咳嗽、咳痰的关系,持续的时间。 (3)咳痰:性质、24小时数量、粘稠度、颜色及气味。 (4)咯血:量和颜色,持续时间。 (5)呼吸困难:性质、程度及出现的时间。 (6)胸痛:部位、性质,与呼吸、咳嗽和体位的关系。 (7)有无畏寒、发热、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 2.过去史、个人史有无吸烟嗜好(吸烟的时间长短及每天几支)、过敏性疾病、结核病接触史和有害粉尘吸入史。 3.体格检查 (1)神志状态,有无鼻翼扇动、紫绀、端坐呼吸。 (2)皮肤有无皮下结节及红斑;浅表淋巴结,尤其是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压痛和粘连;有无杵状指(趾)。 (3)气管的位置,有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部软组织有无水肿、肿胀及皮下捻发感(音)。 (4)胸廓检查,肺及心脏的四诊(视、触、叩、听)检查。 (5)有无肝脾肿大。 二、消化内科病历 1.现病史 (1)食欲情况,有无吞咽困难(发生及持续时间,对流质和固体食物咽下反应,自觉咽下困难的部位,进展速度)。 (2)腹痛:部位、性质、发生时间,有无节律性、周期性和放射痛,缓解因素,疼痛与排便、体温、体位、黄疸及情绪的关系。 (3)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诱因、程度,与进食的关系;与其他症状或体征,如眩晕、头痛、腹痛、尿黄等的关系;呕吐物的性质、数量、颜色,和气味。 (4)呕血和便血:数量、颜色,有无伴发全身症状,并注意便血与粪便的关系。 (5)腹部肿块:发现时间、持续性或间断性、部位、质地、形状、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疼痛及移动性。 (6)大便:次数、性质、颜色和气味,有无里急后重。 (7)有无发热、体重减轻等。 2.过去史、个人史、家庭史有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病、肝胆疾病、腹部手术史及术后情况,烟酒嗜好程度及年限;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及肝炎等传染病史。3.体格检查 (1)皮肤、粘膜:有无黄染、色素沉着,有无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等肝病周围血管征和腹壁浅表静脉曲张,有无肝臭。 (2)有无腮腺,甲状腺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有无男子乳房发育及睾丸萎缩。 (3)腹部四诊(视、触、叩、听)检查。 (4)腹部肿块:部位、大小、质地、表面情况,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可否移动,与呼吸的关系。 (5)肛门指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