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议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议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议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议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

——以德宏州傣族为例

张 群

内容提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满足人生存的基本物质欲求,不仅如此,饮食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很大的社会意义,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辐射源。傣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本文从德宏州傣族的饮食结构、烹调技艺、饮食习惯以及傣族饮食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入手,挖掘出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分析、总结出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可以丰富和弘扬民族文化,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傣族 饮食文化 饮食结构 烹调技艺 饮食习惯 宗教信仰 特征

作者简介:张 群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2级民族学专业学生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生产水平低下的过去,许多时间都用于创造饮食和品尝饮食。我国食物资源丰富,又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饮食因而极为发达,饮食文化令人眩目。但中国饮食又不仅仅是单纯满足人的物质欲求,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很大的社会意义。同时,饮食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辐射源。

上古文字和数字均源于饮食活动。“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⑴最初,人们结绳是用来记录食物数量,后来才改成文字以记录。甲骨文中常见一牛、二犬、十牢、百羊之类数字,记的是食物,说明古文字通过食物计量又促进了数字演化。

上古时代的交易活动也源于饮食。“神农氏有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⑵又说:“颐中有物曰噬嗑。”⑶而“颐中有物”就是口里有食物。可见,上古市井交易最初也是食物。

音乐、舞蹈源于得食之乐和果腹之喜;酒类的制造,萌发了古代化学;至于古代医学、哲学、文学、礼仪等等,无不伴随着人类的饮食活动而产生和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饮食在人类社会演化及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所谓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界适应性的积累,它表现为人类行为的式样。因此,各式各样的文化,都与

孕育了该种文化的自然状态——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决定了该种文化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在历史过程中沉淀而成的。饮食文化,是人类对食物环境中生产物的依存而形成的,因此具有特别鲜明的个性。当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组成部分的傣族饮食文化也就毫无例外具有了与其他饮食文化不同的特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包括饮食文明在内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国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居住在不同的边疆地区,饮食习俗大相径庭,即使同一民族,由于分居各地,彼此的饮食习俗差别也是很大的。

傣族概况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据2005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傣族自称“傣”、傣仂 ”、“傣那”、“傣绷”、“傣达”或“傣纳”;汉时称傣族先民为“滇越” ⑷,“掸”⑸。魏晋时期,傣族先民被通称为“濮”、“越”、“僚”,唐代以来的史籍又称为“黑齿”、“银齿”、“金齿”。此后傣族的族称逐渐固定,宋代称“金齿”、“白衣”,元代通称“白夷”或“金齿白夷”,明代称“百夷”,清以后称之为“摆夷”。傣族族称“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依其自称而正式定名的。

傣族历史悠久,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地区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带着音乐师和魔术家来到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奉献乐章,表演新颖的技艺,博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还被封为“汉大都尉”,从而和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世纪至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于云南行省。元代开始在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在云南西部傣族地区设置金齿宣抚司,管辖德宏等地傣族,在南部傣族地区设置彻(车)里军民总管府,管辖西双版纳等地。明代,又在元代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在西部

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在南部设车里军民宣慰司,并设较小土司区,全面推行土司制度。在广大傣族地区任用世袭的土司、土官,大大加强了元、明、清王朝对傣族地区的统治。清代,基本上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较为先进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委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在边疆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继续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加深了傣族人民的苦难。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完成了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废除土司制度,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傣族地区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了美丽富饶土地的主人。

从科学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国家及民族的饮食文化,系指这个国家及民族的饮食食物、饮食器具、饮食的加工技艺(烹饪方法)、饮食方式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礼仪、心理等而言。前四方面为饮食自身的规律和基本特征,亦即饮食的原生态文化,后者属意识形态,为前四方面的文化辐射,即饮食的再生态文化。考察傣族饮食文化的特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傣族饮食的结构

傣族的饮食与饮食结构由其居住的环境决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位于北纬23°53′——25°50′,东经97°32′——99°4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800——2000米,主要河流有大盈江、瑞丽江、怒江及芒市河、南宛河等。全州属南亚热带低纬度雨林型湿热气候,年平均气温18.4——20°C,其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2218——2453小时,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全州坝子平坦,土地肥沃,加之傣族依水而居,灌溉便利,益于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傣族是最早栽培稻谷和最早进行犁耕的民族。“芒市谷子遮放米”也为云南人民所称誉,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德宏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辣、苦(凉)。三者皆可助开胃化食,消暑解毒杀菌,而且傣族还能用稻米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富有民族特色的“竹筒饭” 、“菠萝饭”等,风味独特,远近知名。

德宏傣族虽有水傣、旱傣之分,但在饮食习俗方面却大同小异,都喜食糯米饭,这与他们世代沿袭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因为他们经常到远离村寨的野外从事劳动,回来吃饭不便,常在野外就餐。另外,他们吃饭不善于用筷子,而惯于用手捏饭吃,因此糯米饭正适合于他们的要求。与野外就餐应运而生的菜肴,如酸肉、烧鸡、喃咪、青苔松、

干鳝鱼等,可以在家做好或野外生火不用锅便可制作,佐餐十分方便。又由于常吃糯食,不易消化,喜吃酸性食物助其消化,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酸摆夷”。

蔬菜也是德宏傣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德宏地区的蔬菜品种繁多,仅人工种植的就有数十种,野生的则数不胜数,如蕨菜、水香菜、树头菜、木蝴蝶、槟榔青、粉芭蕉、细芽菜等,其中许多还有药用价值,如水香菜煮田螺可治肝炎,苦凉菜可消肿去毒等。

蕨菜又称龙爪菜、长青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细芽菜长在水田里,芽干分节而细长,叶子晶亮,吃细芽菜据说可以使身材修长,因此它很受傣族姑娘的青睐。竹笋也是傣族人生活中必备之菜,用竹笋腌制的酸菜尤其受欢迎。傣族地区竹笋种类繁多,有毛竹笋、甜笋、苦笋、龙竹笋等等。毛竹笋是笋中的上品,吃起来清爽香脆:甜笋味道甘甜,苦笋虽略有苦味,但吃起来松嫩鲜美:龙竹笋味道香辣,有开胃润肠之效。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饮食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饮食之异者:鳅、鳝、蛇、鼠、蜻蜓、蜉、蛟、蝉、蝗、蚁、硅、土蜂之类以为食。”⑹此外,沙土中的沙虫,长在竹子中的竹虫等,都是傣族人喜爱的佳肴。

傣族男子过去喜欢上山打猎,不仅围捕野牛、熊、麂子、山羊、马鹿、猴子等大动物,也猎食蛇、山猫等小动物。现在,傣族地区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傣族群众也已经改变了捕食野生动物的习俗。

到了夏天,寨中的青年男女便相约去捕蝉。蝉有三中:一种较大,灰黑色,翅膀透明;一种中等大小,身子棕色,头部碧眼;还有一种花知了,身上有黄红相间的斑点,很是漂亮。夜幕下,成千上万的知了到江边去饮水。人们点燃火把或打开手电筒,吸引知了,把它们捅进袋中,一夜工夫能捉数百只。把捉来的蝉洗净,用香油炸过,味道香脆可口。

采蜂蛹则是一件很惊险的事。人们要戴上面罩,在马蜂窝下架起火来,用烟把马蜂熏走才能安全地采到蜂蛹,蜂蛹营养十分丰富,油炸蜂蛹是德宏傣族爱吃的美食。

竹虫是长在竹节中的一种虫子,主要有两种:一种全身米黄色,有拇指大小,长约一寸;另一种全身白色,长也约为一寸,直径一厘米左右。竹虫用香油炸过,味道十分鲜美,是傣家人待客的上品。

德宏傣族民间食用昆虫最富特色的是用酸蚂蚁拌成的凉菜,既消暑,又开胃。酸蚂蚁是生长在怒江两岸的一种黄蚂蚁,因为在其腹下生有一个透明的储酸小黄球,故称酸蚂蚁。酸蚂蚁的巢都筑在一种豆种植物的枝和干上。巢是用蚂蚁吐的丝状物将植物叶子连接在一起做成的,呈倒圆锥形挂在植物的枝干上。大约蚂蚁窝约有一尺左右。捕获酸蚂蚁大约在

立夏以后,捕时很简单,只要发现蚂蚁的巢,顺着根一刀割下即可,然后用胶泥封住蚂蚁的进出口,就可全窝捕获,食用时将蚂蚁窝频频摇动,使巢中的蚂蚁储酸球碰破,互相沾在一起,然后破巢如盘,加盐和辣椒拌合,即可食用。食用时酸辣可口,经常食用,有治瘴毒,杀虫的功效。

在德宏傣族民间除普遍喜食蚂蚁外之外,还喜食蚂蚁蛋,以蚁子作酱,周代宫廷即有之,取蚂蚁蛋时,先把蚂蚁赶走,然后把蚂蚁蛋洗净,晒干,与鸡蛋和在一起炒,其味鲜美,当然也有直接用醋生拌蚂蚁蛋做成凉菜食用,这可能与其口味嗜酸有关。

二、傣族的烹调技艺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技术,就是将经过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用加热和加入调味品的综合方法,制成菜肴的一门技术。傣族的烹饪技艺方法多样,选料讲究,制作精美,是我国宝贵的饮食文化瑰宝。

傣族菜肴又称“傣菜”或“傣味”,其色、香、味、形俱佳,以冷、酸、辣为主要特色。傣菜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特点,是风味独特的营养膳食。

傣菜从制作方法上可分为“并”(包括寄、并、并窝、并雅、摩等几个小类)即烧烤;“珍”即煎炸;“能”即蒸制;“冻”即煮、炖;“帮”即调脑渍;“刹”即剁生;“单”即舂;“咪”即调拌;“贺”即炒、腌等几大类,120多种。按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肉、水产、禽蛋、山珍、蔬菜等类别。傣族肉食以猪肉、牛肉为主,此外还有鸡、鸭、鹅肉等。傣族近水而居,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各种鱼类都是傣族爱吃的食物。禽蛋也是傣族日常家居的必备之菜。

(一) 烧烤类菜肴

烧烤是傣族喜欢吃的菜肴,像牛肉、猪肉、鸡肉、鸭肉、鱼肉,此外还有黄鳝等都可烤着来吃。将猪肉、牛肉切成片,配以蒜、姜、葱、辣椒等佐料及香茅草,放在火炭上烘烤,熟了便可食用。烤鱼、鸡、鸭等比较小的动物时,将其内脏取出,填入各种佐料,用香茅草捆起来在炭上烤熟。烤出的肉食外焦里嫩,香脆可口,辛辣诱人。傣族不仅喜欢吃烤肉食,也喜欢吃烤鲜笋,烤甜笋等。

香茅草烤鱼是傣族地区最为常见的风味食品,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取青竹夹住鱼用明火烤炙,故有竹之清香;二是取傣族地区特有的香茅草和芫荽等调料调味,故具有鲜香滋嫩,微辣回甜之美味。其做法是:把鱼的鳞片去掉,用刀划开鱼背,去掉肠肚杂物,洗净。将葱,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细,拌入食盐,把佐料放进鱼肚子里,把鱼肚子合拢,用

二、三根香茅草叶捆好,用竹片夹紧,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时,抹上猪油,继续烘烤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这种烤鱼味香而酥脆,能增进食欲。

火烧乳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一等菜肴。烧乳猪要选用德宏半岁左右的小耳猪,皮薄且肉质细嫩,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刀子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吃的时候,配上傣族特有的“腌菜膏”作蘸水碟,味道十分鲜美。

(二) 蒸类菜肴

蒸制的菜傣族人也非常爱吃。蔬菜,肉类,各种水果都可以蒸着吃。蒸肉时,先将肉剁碎,再把佐料捣成泥状,和肉拌在一起,用芭蕉叶包成小包,串在细竹丝上,放入甑子内蒸熟,蒸出的肉味道鲜嫩,又带有芭蕉叶的清香,清爽可口,别具风味。蔬菜瓜果清洗干净,放入佐料蒸熟,味道也很独特。如将小瓜瓜瓤挖空,将捣细成泥的各种佐料放进去蒸熟。青苔蒸蛋是一道很有名的菜。将青苔切碎,与鸡蛋调和,蒸熟以后,翠绿的青苔,鹅黄色的鸡蛋,黄绿相间,分外诱人。

此外,蒸鱼也是很有特色的。傣家人选河溪里的马头鱼,泥鳅,黄鳝来作蒸鱼。先将鱼去内脏洗净剁成块,再拌入番茄,豆鼓,花椒嫩叶,小米辣,芫荽,香辣子等佐料,以新鲜的芭蕉叶包裹再放入竹甑中蒸,该道菜风味独特,令人唾延欲滴。在傣味菜肴中,经常用到豆鼓,番茄,这也是傣菜的一大特色,俗话说:“拉祜的辣子,傣家的豆鼓”,许多傣味菜肴没有油可以,但缺了豆鼓却不可以,足见豆鼓在傣味菜肴中的重要作用。 (三)煮类菜肴

在傣族菜谱中,煮类菜是较为常见,有特色的一种。有杂菜汤,酸扒菜,酸笋煮鸡,煮鱼,干腌菜汤等。所谓杂菜汤,即以多种蔬菜掺与青椒,酸汤同煮,汤汁酸辣开胃,待客的传统杂菜汤必须具备野芭蕉花,辣藤,南瓜花等。傣族居住地区竹林茂密,竹笋鲜嫩可口。喜食酸味的傣家人每到夏季,家家都要腌制一大罐酸笋,一年四季以酸笋作调料煮汤食傣族食谱中又一大特点。人们将洗净的鱼肉,鸡肉煮酸笋,吃时拌以小米辣舂蒜泥,盐巴,味精,味道酸辣可口,令人食欲大增。

(四)油炸菜肴

油炸的菜也是很受傣族人青睐。油炸肉或油炸蜂蛹,油炸蚂蚁蛋,油炸竹虫等,都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油炸蔬菜也很独特。苦凉菜叶,花椒叶等用鸡蛋套过,再下锅炸脆,香酥可口。油炸水果更是别具一格,如油炸香蕉,将香蕉用鸡蛋浆套过之后下锅炸,外表

焦黄香嫩,里面酥软宜人。油炸芭蕉是先将芭蕉捏软,去皮,放入锅中炸至焦黄,不仅酥软可口,而且还保持了芭蕉特有的清香与甘甜,令人拍案叫绝。傣族人最常吃的是油炸青苔。青苔生长在河流边的水中卯石上,有的浮在河边的水面上,颜色青绿,苔丝细长,形状多为片形。把青苔从河边捞回,冲洗干净后晒干,加入佐料做成饼状,用油炸过以后,香脆回甜,味道清香润口,有清凉解毒的作用。

(五)腌制菜肴

腌制的菜是傣族人必不可少的家常菜,有数十种之多。最具特色的如腌牛脚筋、牛皮、猪脚、猪头、鱼、黄鳝等,当地人又叫“酸皮”。各种蔬菜也可腌着吃,如酸茄子、酸木瓜等。酸笋则是傣族人家中必备的腌菜,傣族人认为吃酸的东西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既有利于消化,又可消暑解热。

酸笋煮鸡就是一道酸味十足的傣菜。将腌制的酸笋与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烂后起锅,随后将辣椒、姜、葱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煮鸡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其味酸辣爽口。傣家还用酸笋来煮鱼、煮肉,制作方法与酸笋煮鸡相同。

(六)凉拌菜肴

由于德宏气候炎热,因此凉拌菜倍受傣族人民的偏爱。牛撒撇和拌凉皮是傣家人节庆之日接人待客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牛撒撇,是傣族传统药膳佳肴。撒撇,傣语,指牛苦肠内一种消化液之类的苦汁,系牛撒撇菜的主要原料。主要做法是:取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洗净煮至八成熟后切成细条,剁碎,再拌以苦肠汁、小米辣、撇菜、花椒、芫荽、盐巴、味精、干辣椒面等佐料,吃起来既有苦味,又有清香,既有肉鲜,又有蔬菜的清淡,细腻可口,香味纯正,色泽诱人,有助消化,清热解暑之功。关于牛撒撇,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由于傣族人民居住之地炎热,傣家人选出一个年青小卜冒⑺寻求解暑的良方,历尽千辛万苦,得知苦胆有清热解暑之功,可是回家后得知,动物的苦胆短缺,于是就尝了一个牛苦肠,发现它可以解暑,经过后来的改进,成了今天的牛撒撇。

(七)剁生类菜肴

德宏傣族人还爱吃一种“剁生”的食品。凡是肉类都可做成剁生,常见的有猪肉、牛肉、鱼肉、黄鳝剁生等几十种。制作方法是将肉切成薄片,用刀剁细,放入葱、蒜、香菜、野花椒、辣椒面、柠檬、食盐、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剁生味道鲜美,食之口鼻生香,令人回味无穷。

(八)傣族风味小吃

种类繁多的“南秘”。大凡在傣家竹楼做过客的人,都会尝到一种傣语叫“南秘”的食物。“南秘”实际上是一种当地特有的酱。傣族称为“南秘”的酱,品种繁多,吃法各异,也是一种极具风味的佐餐食品。如称为“南秘布”的螃蟹酱,“南秘帕”的蔬菜酱,“南秘麻黑松”的番茄酱,“南秘巴”的鱼酱,都是老少咸宜的食品。螃蟹酱是将螃蟹舂成肉泥放在铁锅里熬,放上适量的盐巴,调匀,熬到水干为止,将螃蟹酱晒干成干片备用,要吃时,将青辣椒,大芫荽,大蒜等佐料和适量的盐巴,用舂盐棒研细,拌匀即可食用。放入各种佐料,螃蟹酱就做成了。这种酱用糯米饭蘸着吃,味道十分鲜美。“南秘南诺”是一种用竹笋做的酱,制作时,将黄竹笋剥去皮后、切细、舂烂,放在铁锅里熬,水熬干后,捏成小块晒干备用。要吃时,取一块笋酱干片放在碗里,放入切好的葱蒜、大芫荽、青辣椒等佐料,加入适量的盐巴和几滴开水,用舂棒把它们舂细,拌拢,即可食用。番茄酱是将番茄放在火上烤熟,去皮,拌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清香酸辣,拿用水烫过的瓜藤尖,青菜等蘸着吃,极为爽口。还有一种花生酱,将花生置文火上炒至微糊,去皮后捣成泥状,拌入佐料即可。这种酱用生水蕨菜等蘸着吃,又香又辣,令人胃口大开。

除了花样繁多的菜肴,傣族的糯米制品业是远近闻名。如香竹饭、黄米饭、紫米饭、米干、米线、粽子、千层年糕、“毫诺索”、“毫滇”和“毫崩”等,数量也有数十种之多。

香竹饭又称竹筒饭,是很珍贵的风味食品,每年只有香竹新长出幼嫩竹节时才能制作。香竹烤饭,傣语叫“曼禾拉”,将优质糯米装入酒杯般粗细,长约40余公分的幼嫩竹节中,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烧烤,或置于烤炉上烘烤,将水煮干后,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轻敲一遍,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其外包裹着一层雪白的糯米香竹竹瓤,用手握而不会粘手,可随意分段食用。用糯米香竹煮制的糯米饭,方便携带,在10小时内不会变硬返生,可热吃亦可冷吃,米饭香软可口,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

菠萝紫米饭是德宏地区傣族一种独具风味的食品,既是主食,又是菜肴,以新鲜菠萝和紫米为原料制成。制作菠萝紫米饭,需要鲜菠萝一个,紫米适量。菠萝去掉柄和过长得尖叶,再将带叶柄的尖端切下一块做盖子,菠萝肉质剜出剁细,紫米经泡水,淘洗后蒸熟,取一团紫米饭与剁细的菠萝拌匀,填入挖空的菠萝内,加上预先切下的盖子,重新放入木甑内蒸至菠萝熟透即可食用。菠萝紫米饭的外型是一只完整的菠萝,美观大方,而壳内则

是菠萝肉与紫米饭紧密结合的柔软饭团,米饭带有明显的菠萝味,甜而不腻,吃起来非常爽口。

紫米饭是将紫糯米洗净,用水浸泡后放入甑子内,用大火蒸一小时左右,取出放入盘中,待水气蒸发后即可食用,清香柔软,营养丰富。

“毫诺索”是傣历新年的特有食品,又称为泡水粑粑。傣家人常说:“吃了毫诺索,人就长了一岁”,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泡软,再磨成浆状,将石锌花粉、芝麻、花生、红糖放入其中拌匀,用芭蕉叶包成两寸宽,三四寸长的长方小包,放入甑子内蒸熟,美味的毫诺索就可食用了。

“毫崩”也是傣族人常吃的一种糯米粑粑。将淘好的糯米浸泡十来个小时后,舂细,拌入红糖、蛋黄、芝麻等,再继续舂细,拌匀后取25克左右做成直径30厘米的圆饼,晒干备用。吃时可将圆饼放在火上烘烤,也可在油锅中炸熟,又香又脆,美味可口。

三、傣族饮食习惯

傣族的饮食习惯,“日舂造饭,以竹器盛之,举家围坐,捻成团而食之,食毕则饮冷水数口而已。”“饭则粘糯,不用匙筋,以手捻而齿之。”等记载。

德宏傣族,喜食糯米,保留着古代先民“饭则糯粘”,“以手传而齿之”和“日舂造饭,以竹器盛之,举家围坐,捻成团而食之”的千年古俗。所食大米糯性好,质地软粘,能捏成团。在使用脚破舂米的漫长岁月里,多数人家都是“鸡鸣而起,踩礁舂米”,每舂一次米,可吃二至三天,极少食用陈米。每天所食米饭于清晨一次蒸熟,倒在木盘内充分搅拌,待米饭蒸气散尽,拢团装入竹根挖制的“毫逛”⑻,或竹篾编成的饭盒“毫稚”内保存,供全天食用。食用时,各人挖出一砣,紧捏成团或条而咬吃。

进餐次数,三餐,四餐皆有。进三餐者和毫约⑼,毫矮⑽,毫跑⑾,进四餐者增加了一个毫两⑿。人们进餐的随意性很强,想吃即吃。家人围坐进餐,多在中午和夜晚,农忙时节,仅在夜间围坐进餐,夜饭一般做的比较丰盛。

“不用匙筋”是远古之俗,到了近代,傣族的食具已趋于丰富多彩。古旧的竹器,木器大多已被现代的瓷器与金属器皿所取代。但竹罐盛饭在农村仍广泛保留,因为用竹罐盛糯米饭,蒸汽不易凝结成水,既可使米饭保留有一定的湿度,又不使米饭变馊,便于捏团食用。

四、傣族饮食和宗教信仰

人类饮食的本能和习惯,被原始先民理解为万物共有的本能和习惯。所以很古时代便

以“牺牲”供奉各种神灵或祖先。早期的宗教信仰仪式主要是祭祀,祭祀总是同人类的某种祈求心理分不开的。“芬教祭,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我国古代祭祀,无论是大祭祀或薄祭,都是以最好的食物侍之。

饮食曾对宗教信仰的产生有过促进,反过来,宗教信仰对人类的饮食活动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心理联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人为的现代宗教,都渗入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作为人们一天也离不开的活动,自然是处于宗教信仰的氛围之中,留下了各种宗教信仰的印迹。

傣族是一个佛教民族,但傣族普遍信仰的佛教与内地的不同,它属于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作为傣族群众精神上的一种信仰,它已经渗透到傣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佛教文化,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中独具异彩。

小乘佛教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后,傣族社会经历了一个深刻的佛教化过程,傣族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佛教民族。每一个傣族人,他的一生都是和佛教密切联系的,人生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僧侣起名字。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参加佛事活动,男孩到六,七岁时,要进寺庙里当和尚,才被认为有教养学识,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歧视。还俗为民以后,几乎月月都有佛事活动。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春种秋收、都和佛教息息相关。傣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天文历法、建筑、饮食文化等,都深深刻下了佛教的印记。

正因为如此,傣族饮食在烹调方法上受佛教寺院菜的影响很深,擅用煮、烘、烤、腌、拌、舂、烧、炖等。同时,傣族小乘佛教教规又有其特点,如不忌荤腥,只要是他人宰杀的牲畜,皆可食,不算犯戒等特点。

德宏一带的佛事活动叫“摆”,也叫赶摆或做摆,是祭献,施舍忏悔的意思,也有借此通向佛国天堂之意。在进行佛事活动期间,要举行祭祀。

祭祀寨神是德宏傣族比较普遍的一种活动。祭祀由村寨首领主持。各家各户备鸡、酒、腊条、糯米饭、芭蕉、槟榔等祭品到神位所在处上供,请寨神享用“百家饭”。逢大祭之年,则要杀猪宰牛,更为隆重。之后,祭司宣读祷词,大意是求寨神降福,保佑寨子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结束即煮食供品,全寨男女老幼一起聚餐,“章哈”⒀唱起祭祀歌以示欢庆。

食是中国数千年的文明结晶之一,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核。但饮食又历来都

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也与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由于受到种种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俗以为饮食可以关系到人的长相、禀性、吉凶、祸福、生死等等,甚至还可以关系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他人的利害,于是人们的饮食活动就不可避免会涂上迷信色彩。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即为饮食方面的禁忌习俗。

德宏地区的傣族在举行祭祀祖先的时候,忌用牛肉做供品。因为他们认为招魂使者“黑白无常”即“牛头马面”,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除此之外,傣族在饮食方面并没有其它禁忌,这也说明了傣族不仅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不断汲取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傣家菜肴,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

一位法国营养学家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是看他吃什么和怎么吃”。傣族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再一次丰富了我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⒁

傣族饮食文化已创造了灿烂的过去,也必然会有辉煌的未来!!

注释:

(1) 引用自《易》系辞下

(2) 引用自《易》系辞第八

(3) 引用自《易》系辞第八

(4) 引用自《史记·大宛列传》

(5) 引用自《后汉书·和帝本记》

(6) 引用自《百夷传》

(7) 小卜冒:傣族对青年男子的称呼

(8) 毫逛:竹饭罐

(9) 毫约:早餐,意为用手捏着少许食用之意

(10) 毫矮:上午饭

(11) 毫跑:夜餐

(12) 毫两:下午饭

(13) 章哈:民间歌手

(14) 引用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参考文献:

1、《饮食与中国文化》 万建中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4年6月出版

2、《饮食文明论》 石毛直道(日)著 赵荣光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导语: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标准差异,称之为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傣族民风民俗,希望能帮到大家!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主要分布]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民族语言]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互相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构造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骄傲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民族历史]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 建国后,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开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

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1

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 (德宏州情介绍)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是著名的孔雀之乡。全州辖三县两市一区,即:中国咖啡之乡州府芒市、葫芦丝之乡梁河、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目瑙纵歌之乡陇川、东方珠宝城瑞丽和中国边关名镇畹町,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2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德宏州深入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产业富州、开放强州、和谐稳州”五大战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德宏的州情可以用“五个特殊”来概括。 (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德宏属南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800~1300米,年均气温18.4℃~20.3℃,年降雨量1436~1709毫米,年日照时间2281~2453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1%,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德宏境内主要有怒江、伊洛瓦底江两大水系,江河湖泊和地热资源极其丰富,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60多万千瓦。全州共有70余个湖泊、70多个地热温泉,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独具优势。优越的光热水土气,为发展生物特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德宏成为了中国小粒咖啡、柠檬、坚果、橡胶、香料烟、优质大米的重要生产基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德宏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到德宏安居

乐业。另外,德宏紧邻世界著名珠宝玉石、名贵硬木产地缅甸,使德宏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宝翡翠、红木制品交易市场和集散地之一。 (二)特殊的民族文化。德宏州是全国30个、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州内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傣民族的发祥地,德宏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傈僳族的“阔时节”、德昂族的“浇花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瑞丽国际珠宝文化节、中缅边境交易会等节会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中缅友谊、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和谐稳定的重要文化交流平台。德宏地处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中原文化与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文化。德宏的爱国文化历史悠久。近代以来,德宏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中演绎了一幕幕壮丽的英雄传奇。1875年,发生在德宏盈江县的“马嘉里事件”震惊中外。抗日战争时期,十万远征军从德宏畹町奔赴东南亚战场,45吨援华物资、10万南洋华侨机工从这里入境进入抗战大后方,为抗战胜利扮演了重要角色。著名作家艾芜、王小波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南行记》和《黄金时代》等作品中,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精彩的德宏故事。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和杨非,通过他们的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将德宏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提炼成了醉人的旋律,传唱不衰。独

云南傣族服饰文化研究

云南傣族妇女服饰文化研究 摘要:服饰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探讨了傣族妇女服饰的深刻内涵以及在当今社会的变迁发展,以期更全面的了解傣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 关键词:傣族服饰文化文化调适 服饰是走动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它深刻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历史演进、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生产和消费水平以及文明程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积淀,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探讨服饰文化,除了其外表的质地、面料、款式、色彩、画纹等显形文化现象外,还应探就其隐形特质,以使服饰民俗和各民族的整体文化相整合,进而全面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 傣族人口109万余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在思茅市的孟连、景谷、澜沧,临沧市的耿马县,玉溪市的元江、新平等县也有聚居区; 其他,如大姚、景东、金平等县市也有零星分布。 傣族自称有傣泐、傣雅、傣那、傣绷等,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是云南的土著民族。傣族源于古代“滇越”民族,汉文古籍中有金齿、绣脚、雕题、白夷、摆夷等称谓。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故佛教对其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支系和语言可分为西双版纳、德宏、新平、金沙江流域和其他几个傣族服饰文化区。各地基本款式相近,但也有些差异。傣族服饰文化中,无论是西双版纳、德宏、元江、金沙江流域及其他地区,均呈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各类型服饰文化中,以其文化背景、服装、饰品及相关服饰习俗,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子文化区。可把傣族服饰文化类型区,概分为四个,即西双版纳、德宏、新平和其他。 一、服饰的基本类型及分布 傣族妇女服饰极为复杂,且各地差异较大。我们分类作一介绍。 西双版纳的妇女,以紧身衣、薄筒裙为主要特征。她们内穿浅啡色紧身小背心,竖镶有彩色花边,外着大襟或对襟园领窄袖短衫,袖管和腰身十分窄瘦,下摆宽大,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下身穿能盖住脚的筒裙,扎上银饰花纹的腰带,结发于顶,插木梳、鲜花作饰物,也有的以白帕裹头。打扮精干紧凑,简单的设计线条与质感,更显傣族妇女的婀娜多姿。德宏、耿马、孟定的傣族妇女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仅齐腰部,但未婚少女服饰与已婚少妇服饰有严格区别。内地傣族,居住比较分散,形成不同支系,而每个支系都有自称且服饰各异,居住在元江和新平的傣雅妇女,发盘于头顶,缠镶有用丝线刺绣的花边黑色高筒帕。凡头上戴有用银泡镶饰的花边头巾,属未婚女青年,没有的则为已婚。她们身穿镶花边黑色窄袖短衫,内着花边紧身短背心,并缀满银饰,有的可达五、六公斤,犹如软甲,庇护前胸。她们头裹黑色布帕,下着筒裙三四条,左高右低,全套服装都是用花丝线刺绣,色泽艳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傣仲、傣德、傣涨妇女上衣为蓝色、粉红色土布短褂,短褂前下摆处钉有一排晶莹闪光的细银泡,外罩一件只可遮盖胸部的蓝色或粉红色无领无纽短衣,下穿宽大的青土布筒裙三条,分为内筒裙、二筒裙和外筒裙,其中二筒裙边用红、黄、绿兰、白条色丝绒精心刺绣,色彩斑斓,鲜艳夺目。手艺灵巧的妇女,还要点缀其它颜色的精美图案,如古方格、花、草等。最后将一条自织的艳丽多色的彩带绕腰数周,美丽动人,“花腰傣”因此而得名。层层叠叠的筒裙左高右低,绚丽的图案以及白色的银饰与衣服形成完美搭配,提高了服饰的美学价值。总之,边疆傣族妇女服饰简单、清洁,式样美观,色调柔和,白、红、黄、绿是其服饰的主色,再配以傣族妇女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另有一番风韵。内地傣族妇女服饰较为复杂,式样多变,层次分明,有较多装饰物,而且艳丽纷繁,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D卷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D卷 一、积累运用 (共11题;共100分) 1. (16分)看汉字写拼音。 xuān nào hú lújìng z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将本单元所学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生花字________腔________ 余音________ ________大吕惟________惟________ 轻歌________ (2)上面词语表示“(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的词语是________。 (3)虽然过了许久,但那优美的歌声似乎还在我耳边同荡,真是________,三日不绝啊! 3. (6分)多音字组词 燕yān________ yàn________ 藏cáng________ zàng________ 尽jǐn ________jìn________ 散sǎn________sàn________ 4. (9分)形近字组词。 堆________ 朝________ 琢________ 遇________ 滩________ 嘲________ 啄________ 愚________ 5. (5分)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菱形:________ ②失望:________

③奇怪:________ ④秘密:________ 6. (4分)按要求写句子 (1)扩写句子。 ①一群________蝴蝶________翩翩起舞。 ②老师________说:“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 (2)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微风吹来,银杏树的叶子轻轻地摇着。 ②例: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本书。 (3)造句。 ①从“舒适”、“纷纷”、“喜出望外”、“应有尽有”中选一个词造句。 7. (7.0分)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罩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________的笋,成群地从土里________又来。 (2) ________的小鸡,________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________,________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下国。 (3) ________,是________之国,________之国,也是________之国。 (4)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________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________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________走来走去。 (5)童孙末解供耕织________。

傣族生活习惯

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是中国56 个少数民族之一,大多聚居于我国云南省边境。根据统计,傣族人口为102.5 万。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着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风俗。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 4 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1.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著特点。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情况不多见。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服饰? 傣族的服饰颜色特别鲜明,大胆。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特别漂亮。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特别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现在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应该也会像阿拉伯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非常美丽。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不过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进了,可以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可以穿了!1 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男人纹身较普遍。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么穿~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必须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与大多数亚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不同地区的傣族主食谷类稍有不同。根据仲富兰在《傣族风俗介绍》一文中所记载,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主食糯米。(3)傣族人所食的肉类主要为猪肉、牛肉和鸡鸭,很少是羊肉。(仲富兰3)苦笋、苦瓜是傣族的常见蔬菜。傣族人喜食昆虫,蝉、竹虫、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仲富兰3)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他们用手抓饭吃~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 多种,这里动植物

傣族文化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万(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等30余县市。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东汉时期,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艺人到东汉王朝的的首都洛阳献乐表演,赢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被封为“ 汉大都尉”,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公元12世纪,西双版纳首领叭真憨势力逐渐强大,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权,称为“景金殿国”。据史料记载,有上百万人口,曾受过元朝封号,授“虎头金印”,此后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彻里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傣族地区。明代,在这里设置较小土司区,全面加强土司制度。清代,虽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更为发展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盘剥,但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仍进行着友好的交流和往来。傣族在当地较其他少数民族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在坝区逐渐形成各民族交换产品的集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对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景颇、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瑶、基诺等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傣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更是历史悠久,关系更为密切。早在秦汉以前,中、缅、印之间就有贸易往来,傣族德宏地区是当时中外联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后,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区垦荒戍边,和那里的傣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篇一: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

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上课讲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 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一、基本情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 2010年德宏州常住总人口121.1,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 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二、文化艺术 1.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傣语支,国内同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松佬语、毛南语、黎语,同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是很接近的亲属语言。 德宏傣族学者普遍认为,德宏傣文字母来源于印度巴利文字母,德宏傣文是由缅甸文字变化而来的。有老傣文与新傣文之分。新傣文系1954年在老傣文基础上改进,共有36个字母、19个声母、84个韵母,6个声调。书写为自左向右横写。拼写顺序是声母在前,韵母在中,声调符号放在韵尾后面。 截止到2013年使用德宏傣文的地区,有德宏、保山、临沧、思茅、大理、楚雄等地州的傣族地区,人口达40多万。 2.文学艺术 傣族叙事长诗,截止到2013年傣族叙事长诗大约有五百五十部,这些作品都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藏中一座绚丽多彩宝库。傣族叙事长诗从题材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英雄史诗,主要反映傣族氏族部落之间为掠夺土地、奴隶、财富和驯象爆发的残酷而激烈的兼并战争,所描绘的场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弘,体现了当时傣族先民崇尚武力的社会特征。二是阿銮故事,阿銮,即汉文佛经中的"阿罗汉"。南

傣族的民风民俗.doc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

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初一:____浅夏诗韵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

德宏傣族与佛教

德宏傣族与佛教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傣族为云南二十三种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六十七万,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部及南部边疆,与缅甸、寮国、越南接壤,与泰国邻近。傣族历史悠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族称。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魏晋时称“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银齿”、“白衣”等;元明时期沿称“金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1949年后,正式定名为傣族。其集居地带,原称为“思普沿边区”及“腾龙沿边区”,现在建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傣族人民主要信奉小乘佛教,据史料记载,小乘佛教约在七世纪中由缅甸传入。傣族佛教大致分为田园派与山林派,二者名称各有不同。在西双版纳地区二者称为“摆孙派”及“摆坝派”,德宏地区则称之为“润派”和“左抵派”。德宏的两派之下又各有支派,‘润派’的支派为“摆庄”;“左抵派”的支派为“朵列”。 佛教诞生于公元6世纪以前的古印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的名字是悉达多,他的姓是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人生提出了一种因果报应的理论。宣传人生有生死轮回的三世说,即过去前生、现在今生、未来来生。这三世轮回都在天堂、地狱、人、阿修罗、畜牲、饿鬼之间轮回。如果今生不修行积善,死后就要入“磨姆纳火”,也就是地狱,遭受油锅煎熬后,分身等罪,来世也只能转生为饿鬼、畜牲。由于这种理论的影响和恐吓,使得傣族形成普通信教,对佛万分虔诚。 由于小乘佛教适合傣族农村自然经济的特点,过去一切宗教活动都具有村落共同体的性质。每个村寨都有寺院,僧侣的物质生活由本村群众供养,寺院还通过斋期和宗教节日,接受世俗信徒的布施。宗教活动颇为频繁,泼水节期间,要进行浴佛、堆沙、听佛爷讲经等奉佛活动;在傣历九月十五关门节至十二月十五开门节的3个月净居期内,要举行多次佛会;此外几乎每月还有种种祭佛参僧活动。泼水节,德宏傣语称“摆爽南”,德昂语称“拱拍”,阿昌人称“浇花节”。它是傣历新年,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我会填空。(共27分) (共10题;共27分) 1. (4分) (2020三上·十堰期末)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米、________、厘米、毫米。 2. (2分) (2019六上·睢宁月考) 30分= ________时;0.4L=________mL. 3. (5分) (2019三上·嘉兴期末) 在横线上合适的数。 7分=________秒4000千克=________吨80厘米=________分米 8厘米-6毫米=________毫米800米+200米=________千米 4. (7分)分子相同(0除外)的两个分数相比,分母________的分数________. 5. (2分) 3里面有15个________ 6. (2分)今年小红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妈妈今年________岁。 7. (2分) (2018三上·澄迈期中) 《直播海南》是晚上6:00开始,7:00结束,播放的时间是________. 8. (1分) (2019三上·天等期中)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那么宽是________分米,周长是________分米。 9. (1分)王叔叔上周末出租车的里程表读数为551千米,本周末读数为868千米,本周行驶路程为________千米。 10. (1分) (2020三上·通榆期末) 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狼馆的有35人,参观猴馆的有39人,两个馆都参加的有28人。去动物园的一共有________人。 二、我会判断。(共5分) (共5题;共5分)

民风民俗作文1500字

民风民俗作文 1500 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 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 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 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 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 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 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 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 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 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 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 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 点塔灯、 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 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 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 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 型美观, 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如“嫦娥奔月”、 “银河夜月”、 “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 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 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 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 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 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 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 相传,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晒得庄稼枯死, 民不聊生,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202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

202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事业单位 考试 (说明:本卷共10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 联合上报的公文,由()加盖公章。 2.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答案】A 4. 以下关于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错误的是()。 A、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B、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应当立即解除 C、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 D、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没有特别规定【答案】D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答案】D 6. 某影视娱乐城在经营过程中,对娱乐城内的消火栓进行了埋压、圈占和遮挡,并且有占用防火间距的行为。为此,该市的公安消防局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该影视娱乐城改正,并处人民币五千元的罚款。如该影视娱乐城拒不改正,公安消防局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所需费用由()承担。 A、影视娱乐城 B、公安消防局 C、施工单位 D、人民法院【答案】A 7. 当事人被处以罚款,但其确有经济困难,经本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 A、免除罚款 B、适当减少罚款数额 C、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D、变更行政处罚【答案】C 8. 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满 1 年的,自期满之日起 30 日内,负责实施的部门应当向()书面报告有关情况。 9.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武装斗争 B、非武装斗争 C、群众运动 D、民主改革运动【答案】A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是著名的孔雀之乡。全州辖三县两市,即:中国咖啡之乡州府芒市、葫芦丝之乡梁河、中华翡翠毛料城盈江、目瑙纵歌之乡陇川和东方珠宝城瑞丽,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2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德宏州深入实施“生态立州、科教兴州、产业富州、开放强州、和谐稳州”五大战略,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产业培育成效显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加凸显。 州府所在地芒市,陆地距省会昆明649公里,空距427里。德宏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林木苍翠,森林覆盖率62%,坝子平坦,土地广袤,土壤肥沃,民族风情浓郁,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美丽的"孔雀之乡"和"动植物王国"享誉国内外。德宏与邻邦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通,口岸优势突出,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二战时期全国抗战唯一生命线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都

是从这里出境、入洋、通达世界,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和国际大通道枢纽,是我国第一轮对外开放中国家最早批准的边境经济贸易区,是第一个实施边境贸易“境内关外”管理方式的地方,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去,开拓创新的传统,包容多样的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特别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以来,德宏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全国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德宏州的瑞丽市赫然名列其中,成为全国“沿边的深圳,开放的前沿”。按照国家的定位,将通过10年的努力,把德宏州建设成为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中心、西南开放重要国际陆港、沿边经济增长极、国际文化交流窗口、沿边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 当前,《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即将获批,“六个专项规划”正在报批过程中,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国家、省对加快试验区建设从财税、投融资、产业、土地、行政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若干坚强有力的支

202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202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事业单位考试《卫生专业知识》 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起着始动生精作用的激素是()。 A、睾酮 B、卵泡刺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孕激素 【答案】B 【解析】在男性,LH与FSH对生精过程都有调节作用,实验证明,FSH起着始动生精作用,LH通过睾酮 维持生精。 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磷酸肌 D、ATP 【答案】D 【解析】葡萄糖及脂肪酸所含的能量必需氧化降解生成ATP,方可被各种生理活动所利用。磷酸肌酸及GTP 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也需转移给ATP,方可被多种生理活动所利用,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即ATP。故选D。 3、细菌酶测定阳性的正确组合是()。 A、苯丙氨酸脱氢酶—变形杆菌 B、明胶酶—大肠埃希菌 C、尿素酶—产碱杆菌 D、不动杆菌—氧化酶 【答案】A

【解析】变形杆菌属的生化特征之一是:苯丙氨酸脱氢酶阳性。 4、有关低体温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 A、放置中心导管会引发心室颤动 B、若电击无效应先将体温上升后再继续电击 C、体温低于30℃为重度低体温,此时病人身体会持续颤抖 D、低温时药物代谢减慢,故须延长用药间隔 【答案】C 【解析】体温下跌在32℃以下为重度低体温,情况严重并最终致命,颤抖只能在几个小时内有效,因为最终会导致肌肉的葡萄糖过度减少和疲劳。 5、女性,25岁,l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就诊,大便每天1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 重,按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5天,症状好转,昨日进食不洁水果,再次腹痛、腹泻,每天2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目前对该患者的治疗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 A、黄连素 B、复方磺胺甲噁唑 C、氯霉素 D、诺氟沙星 【答案】D 【解析】细菌性痢疾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抗生素,代表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等。 6、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B、食物进入胃后30分钟开始 C、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溶液 【答案】C 【解析】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进入胃内后5分钟就开始胃排空,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液体食物较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快,等渗液体较非等渗液体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故选C。 7、消除半衰期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A、可确定给药剂量 B、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C、可预测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