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推荐】太阳辐射的类型

【精品推荐】太阳辐射的类型

【精品推荐】太阳辐射的类型

太阳辐射的类型

小编希望太阳辐射的类型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太阳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它也有很多类型存在着,那么太阳辐射的类型有哪些呢?

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以辐射方式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辐射是能量传播方式之一,也是太阳能传输到地球的惟一途径。那么太阳辐射的类型有哪些呢?

太阳辐射的类型

太阳辐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直接太阳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及大气长波辐射。

直接太阳辐射

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分子及大气中气溶胶、云层等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削弱。总的说来,由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吸收带一般位于太阳辐射光谱的两端能量较小的区域,因而大气通过吸收作用对太阳直接辐射所造成的削弱并不太大。相对说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则是削弱太阳辐射能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气层对电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JGSLJZ 【知识归纳】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精析】 1.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 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abc B.bca C.cba D.bac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 【答案】C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3 一4题。 3.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

表示,单位为(W/m2)。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了名为“地球辐射平衡”的课题,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对太阳辐射进行长期监视。这些观测数据将对进一步了解大气物理过程及全球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很大帮助。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太阳常数值Rsc=1367±7(W/m2),通常采用1367W/m2。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到达地球表面。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面。图2.4最下面的实曲线表示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被吸收、散射、反射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特性

太阳辐射的特性 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季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转轴呈23°27′的夹角而产生的。地球每天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转一周为一昼夜,所以地球每小时自转15°。地球除自转外还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法线始终成23.5°。地球公转时自转轴的方向不变,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地球处于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投射到地球上的方向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见下图)。每天中午时分,太阳的高度总是最高。在热带低纬度地区(即在赤道南北纬度23°27′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垂直入射,在较高纬度地区,太阳总是靠近赤道方向。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在南北半球大于90°~23°27′),冬季太阳低于地平线的时间长,而夏季则高于地平线的时间 长。 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而且一年里每天的日地距离也不一样。众所周知,某一点的辐射强度与距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地球大气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会随日地间距离不同而异。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所谓“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一年中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所引起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超过上3.4%。 2.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照射到地平面上的辐射或称“日射”由两部分组成——直达日射和漫射日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时,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不仅使辐射强度减弱,还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和辐射的光谱分布。因此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直射和漫射两部分组成。直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其辐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辐射;漫射则是被大气反射和散射后方向发生了改变的太阳辐射,它由三部分组成:太阳周围的散射(太阳表面周围的天空亮光),地平圈散射(地平圈周围的天空亮光或暗光),及其他的天空散射辐射。另外,非水平面也接收来自地面的反射辐射。直达日射、漫射日射和反射日射的总和即为总日射或环球日射。可以依靠透镜或反射器来聚焦直达日射。如果聚光率很高,就可获得高能量密度,但却损耗了漫射日射。如果聚光率较低,也可以对部分太阳周围的漫射日射进行聚光。漫射日射的变化范围很大,当天空晴朗无云时,漫射日射为总日射的10%。但当天空乌云密布见不到太阳时,总日射则等于漫射日射。因此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通常要比非聚式收集器采集的能量少得多。反射日射一般都很弱,但当地面有冰雪覆盖时,垂直面上的反射日射可达总日射的40%。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大气层厚度的影响。大气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严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此外大气的状况和大气的质量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有影响。显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长短与太阳辐射的方向有关。参看下图,A为地球海平面上的一点,当太阳在天顶位置S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A点的路径为OA。城阳位于S点时,其穿过大气层到达A 点的路径则为0A。 O,A与 OA之比就称之为“大气质量”。它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的路径与太阳在天顶方向垂直入射时的路径之比,通常以符号m表示,并设定标准大气压和O℃时海平面上太阳垂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用太阳辐射中纬度来表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太阳高度角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高度大,等量的光线散布的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另一方面,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经过的大气层的距离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 2、云量 云量的多少和云层的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少,因而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3、地势高低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弱,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长,辐射强度大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场地,太阳辐射强度将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大气条件,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和附近的障碍物等。 (1)大气条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要受到大气条件的影响而衰减,主要原因是由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引起的大气散射和由臭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引起的大气吸收。在晴朗夏天的正午时刻,大约有70%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另有7%左右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分子和粒子散射以后,也最终抵达地面;其余的被大气吸收或经散射返回空间。 (2)地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影响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指标进行考虑: ①太阳高度角。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高度以地平面与太阳光入射线之间的夹角来测量,称为高度角(或仰角)。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强度愈大。因为对于某一地平面而言,太阳高度角低时,光线穿过大气的路程较长,能量衰减得就较多。同时,又因为光线以较小的角度投射到该地平面上,所以到达地平面的能量就较少。反之,则较多。太阳高度角因时、因地而异:一日之中,太阳高度角正午大于早晚;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 ②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和地球轴的倾斜同样影响到太阳能辐射量。当6~8月份夏天来到北半球时,地球的北半球朝太阳倾斜。夏季白天时间很长,加之有利的地球轴倾斜,造成了夏季与冬季太阳能辐射总量的巨大差别。 ③日地距离。日地距离是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日地之间的距离则不断改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有很大的衰减作用,而这种衰减因又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有关系。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程越长,能量损失得就越多;路程越短.能量损失得越少。所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获得太阳辐射大于远日点。(3)日照时间 太阳辐射强度与日照时间成正比。日照时间的长短,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4)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大气透明度越好,所以从太阳投射来的直接辐射量也就越高。 (5)地形、地貌及障碍物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如下现象。当上午或下午太阳斜照时,高大的山峰、树林会遮住太阳,房屋、烟囱等建筑物也会挡住阳光。上述现象在冬天就更为突出,冬天时太阳在地球的南半球上空,在北半球的人看上去太阳离地平线的距离较夏天近得多。由于太阳斜射的影响,阳光更容易被地形、地貌及障碍物遮挡。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见图2.4。从图中可看出,大气上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与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计算出的6000K的黑体光谱能量分布曲线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把太阳辐射看作黑体辐射。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内部温度更高。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峰值的波长λmax为0.475μm,这个波长在可见光的青光部分。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6μm),波长大于可见光的红外线(>0.76μm)和小于可见光的紫外线(<0.4μm)的部分少。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μm之间的占99%以上,且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约50%,后者占约43%,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量的约7%。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通过星际空间到达地球表面。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用Rsc (Solar constant)表示,单位为(W/m2)。太阳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切有关研究太阳辐射的问题,都要以它为参数。关于太阳常数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经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估计它的取值,认为大约应在1350~1400W/m2之间。太阳常数虽然经多年观测,由于观测设备、技术以及理论校正方法的不同,其数值常不一致。据研究,太阳常数的变化具有周期性,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近年来,气候学家指出,只要地球的长期气候发生1%的变化,就会引起太阳常数的变化。目前已有许多无人或有人操作的空间实验对太阳辐射进行直接观测,并在宇宙空间实验站设计

云层与气溶胶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

第20卷 第3期2001年8月 高 原 气 象PLA TEAU M ETEOROLO GY Vol.20 No.3 August ,2001文章编号:100020534(2001)0320264207 收稿日期:1999206201;改回日期:1999208210 基金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96290820120624)资助 作者简介:胡丽琴(1972— ),女,硕士,主要从事气象卫星资料的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3现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北京,邮编:100081 云层与气溶胶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 胡丽琴3, 刘长盛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云通过辐射过程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起着特别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影响天气、气候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子。近年来,有云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异常吸收”又成为云—辐射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热点。有云大气的短波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计算,从理论上探讨了若干因素的组合对大气吸收的综合影响。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不同太阳辐射波段、不同太阳入射天顶角、不同云顶高度以及不同下垫面的影响,并考虑了包含大气分子、气溶胶和云滴的吸收与散射,以及在近红外波段大气自身的热辐射等过程,阐明了云与气溶胶在不同波段对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 关键词:云辐射;气溶胶辐射;大气的短波吸收中图分类号:P422.3+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云或有云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异常吸收,成为云—辐射相互作用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所谓异常吸收现象,实质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就一层云而言,指的是实测的水云吸收率系统性地明显大于云模式的理论计算值的现象;二是就有云大气而言,指的是目前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模式得出的有云大气的平均吸收要明显小于实际观测值的现象。对于前者,目前倾向性的看法是:水云的异常吸收是存在的[1,2]。近二三年来,争论激烈的问题则是整层大气(包括晴空大气和有云大气)是否存在异常吸收。Ramanatha [3]、Cess [4,5]、Pilewskie 等[6]对不同观测资料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有云大气存在异常吸收。而Arking [7]通过统计方法得到与Cess 等[4]完全相反的结论。李占清[8]的研究结果 也表明,大气吸收异常更明显地出现在晴空而非云天大气中。Stephens [9]也对Cess 等[4]的分析方法和结论持怀疑态度。 迄今有关有云大气异常吸收的各种研究仍无最终定论。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赖于两方面工作的深入:一是通过规模较大的辐射观测试验获取更高质 量的实测资料;二是加强对云及有云大气吸收机制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由于云—辐射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充分。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讲,有云大气的短波辐射特性值得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有云大气吸收量的多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工作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效应。例如,Zuev 等[10]用统计模式计算了云天大气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整层大气的总吸收受到云型、云量以及入射太阳天顶角等因素的影响。李占清等[11]也得出相近的结论,即地面的云辐射强迫与大气顶的云辐射强迫的比值,不仅与云顶高度和云的光学厚度有关,而且与太阳入射天顶角有关。Dan Lubin 等[12]研究了不同太阳天顶角下云天及晴空大气的吸收随波长的分布特点。对于气溶胶对大气总吸收的影响,一般认为,无论是云层外部的气溶胶,还是云层内部的气溶胶,都会影响到总体的吸收[1,13]。 由此来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若干因素的组合对大气吸收的综合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此,本文采用辐射计算程序软件包———DISOR T 计算了有云大气的吸收。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不同太阳辐射波段、不同太阳入射天顶角、不同云顶高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一、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二、为何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 一个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与该地区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一般是,太阳高度角愈大(纬度愈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海拔愈高)、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则愈少。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2.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 3.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好。上述原因,使得太阳辐射的折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大大减弱,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夏季时也比其他地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1.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2. 加以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所以,即使是夏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很低,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所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分别受到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微尘、氧和臭氧以 及云滴、雾、冰晶、空气分子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中某些成分具有选择吸收一定波长辐射性能的特 性。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及固体杂质等。 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后变成热能,因而使太阳辐射减弱。 水汽虽然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都有不少吸收带,但吸收最强的是在红外区,从 0.93-2.85微米之间的几个吸收带。最强的太阳辐射能是短波部分,因此水汽从总 的太阳辐射能里所吸收的能量是不多的。据估计,太阳辐射因水汽的吸收可以减弱 4-15%。所以大气因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引起的增温并不显著。大气中的主要气体是氮和氧,只有氧能微弱地吸收太阳辐射。在波长小于0.2微米处为一宽的吸收带,吸收能力较强;在0.69和0.76微米附近,各有一个窄吸收带,吸收能力较弱。 臭氧在大气中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强。0.2-0.3微米为一强吸收带,使小于0.29微米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在0.6微米附近又有一宽吸收带,吸收能力虽然不强,但因位于太阳辐射最强烈的辐射带里,吸收的太阳辐射还是相当多的。 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较弱,仅对红外区4.3微米附近的辐射吸收较强,但这一区域的太阳辐射很微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此外,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但其量甚微。只有当大气中尘埃等杂质很多(如有沙暴、烟幕或浮尘)时,吸收才比较显著。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因而使穿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光谱变得极不规则;由于大气主要吸收物质(臭氧和水汽)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都位于太阳辐射光谱两端能量较小的区域,因而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不大。也就是说,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对流层大气来说。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氧的吸收作用微弱,而含量不多的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等的吸收作用较强。这种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均位于太阳光谱两端能量较小的区。臭氧能强烈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辐射。由此可见,大气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减弱不大。大气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也不显著。所以,太阳辐射并不是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埃尘能将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其中反射最明显的是云。不同的云量,不同的云状,云的不同厚度所发生的反射是不同的。高云平均反射25%,中云平均反射50%,低云平均反射65%,很厚的云层反射可达90%。笼统地讲,云量反射平均达50~55%。假设大气层顶的太阳辐射是100%。那么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发生散射、吸收和反射(反射云量反射表示),向上散射占4%,大气吸收占21%,云量吸收占3%,云量反射占2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但散射并不像吸收那样把辐射能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是直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则辐射的波长愈短,被散射愈厉害。其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例如波长为0.7微米时的散射能力为1,波长为0.3微米时的散射能力就为30。因此,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由于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得较多。雨后天晴,天空呈青蓝色就是因为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的缘故。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答题模板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人文地理类专题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举例: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举例: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举例: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举例: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举例: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举例: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举例: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6.国家政策区位选择类专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

3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大气影响

3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大气影响 遥感-原理.技术.应用 第三章 太阳和地球的辐射特性 3.1 太阳和地球的辐射 3.2 大气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3.3 地表辐射的几何 特性 3.4 地面辐射测量 b5E2RGbCAP 《 遥 感原 理 技 术应 用 》 武 汉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对地遥感以地球为探测对象,因此了解地球的电 磁辐射的基本环境是必要 的。地球辐射环境中 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地球本身的辐 射,其二是 太阳的辐射。若把太阳和地球都近 似看作黑体,则由于太阳的温度远远高于地 球,地球又处于太阳的强烈辐射之中,因此太 阳辐射对地球辐射的影响,还要 大于地球本身 的辐射,在很大意义上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辐 射主要来自太阳 的二次辐射源。p1EanqFDPw . . 《 遥 感原 理 3.1 太阳和地球的辐射 1. 太阳和地球的辐射 太阳概况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恒星,是地 球的最 重要能源来源。太阳的主要参数有: 质量为 1.99×1033g,直径为 1.4×109m,表面温 度约为 6000K(或 5900K),日地平均距离为 1.496×1011m(称为天文单位,记为 AU),物质 成分有 73 种元素(按质量%):氢 为 71,氦为 26.5,氧+碳+氮+氖为 2,鎂+镍+硅+硫+铁+钙 为 0.4,其他为 0.1。太阳的结构和辐射如图 2.34 所示。DXDiTa9E3d 《 遥 感原 理 . 技 术应 用 》 武 汉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 《 遥 感原 理 . 技 术应 用 》 武 汉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RTCrpUDGiT . 技 术应 用 》 武 汉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 地球概况 地球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态接近于一个小 扁率旋转椭 球体。地球的主要参数有: 质量为 5.976×1027t,平均半径为 6.371×106m,表面温度约为平均 288K~ 300K,变化范围在 184K~332K。物质 成分有 100 多种元素,主要元素丰度为: Fe>O>Mg>Si>Ni>S>Ca>Al>Co>Na。图 2.35 地球的构造示意图。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固体圈层主要有地核、 地幔、地壳。地球表层有水圈、生物圈,外层有 大气圈。地球表层及其水圈、 生物圈和大气圈是 遥感的对象,它们的特征和变化也对遥感产生重 要的影 响。地球的结构如图 2.35 所示。5PCzVD7HxA 《 遥 感原 理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寡的因素课后测评

1.2.1.4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寡的因素(课后测评)1.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大气和云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回答(1)~(2)题。 (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B.20°N C.40°N D.60°N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昼夜长短D.太阳高度 难度:易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可能总辐射量是指没有受到大气中的云量的影响的总辐射量,所以只要比较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的差值,就可以知道云量最多的地区是赤道。第(2)题,因可能总辐射量没有受到大气中的云量的影响,所以它的变化基本上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太阳高度。 答案:(1)A (2)D 2.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是因为Ⅰ区( ) A.夏季气温较高B.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D.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难度:一般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Ⅰ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Ⅳ区域在渭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者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和降水。

答案:B 3.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 难易:一般 解析:第(1)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3)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答案:(1)D (2)C (3)B 4.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1)~(2)题。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分析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 的变化,单位为兆焦/米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⑴?(2)题 ⑴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B .夏至日 C.秋分日D .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1)B (2)A [解析]第⑴ 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根 据图示可知M日时图示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其他节气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少,所以B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a b两点中a点太阳辐射值明显较大,而根据两点的纬度可知,a点的明显较低。 影响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所以A项正确。命题突破 1.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1 F I卜I 刖川*' - 10 | I III ?~H , i. ip-i, JH> TO *J ①总体分布特征:不均衡。 a.不同纬度地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相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的,海拔高的地区强于海拔低的地区。 ②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青藏高原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赤道地区的。 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 晴天多,云雾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至V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①总体分布特征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各地每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量特别丰富。 ②青藏高原是太阳辐射高值中心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7.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 ②土地、水源 ③劳动力 ④市场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图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在对其判读时,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分析: 一、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如下图中最大值为①点,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为②点,介于3 000~3 500之间。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下图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变化趋势为: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二、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闭合及疏密。 三、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温馨提示]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典型例题】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思维过程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