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运用图表,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的概况。(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分析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国耕地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4.结合资料,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特别提醒]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的粮食生产的承载压力大。

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3.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的手段

(1)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①跨区调剂方向:以前是“南粮北调”,目前是“北粮南运”。

②目前的粮食净调出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

(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3)建立粮食储备。

[特别提醒]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以国内粮食生产为主,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在此前提下,以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途径。

1.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总体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面临的主要挑战

(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4.主要对策——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1)耕地数量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2)耕地质量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轻巧记忆]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侵吞大量良田;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③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措施: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乱占耕地行为;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节约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耕地退化。

1.我国自然条件越好的地方,人均耕地越多。( ) 2.我国耕地中,中高产田达2/3以上。( ) 3.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要大规模开发利用荒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4.随着大量荒地被开发,我国人均耕地将大大增加。( ) 5.目前我国的下列省区市中属于粮食调入的是( )

A.黑龙江B.内蒙古

C.安徽D.浙江

提示:1.×我国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均耕地较少。

2.×我国耕地中,中高产田仅占1/3左右。

3.×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于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价值,而不是“开荒种田”。

4.×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5.D [浙江在历史上是粮食生产大省,但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高,占用了大量耕地,且经过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粮食需要从区外调入。]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从总量排名看,我国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人,拥有耕地才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再看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们的18倍,印度是我们的20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中排在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

材料二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600多万公顷。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材料三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问题1 (综合思维)通过阅读材料,请用简单话语描述一下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提示: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面积比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A耕地间接表现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 B耕地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为了稳固农业基础,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农业的发展,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支撑,为其提供的丰富的资源。 C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对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非常重要。

D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作用。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是现今耕地出现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有重要的作用。 E保护耕地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耕地是我国农民的生存之本,如果不能有效保护耕地,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就无从谈起。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A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B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 中国只有“手中有粮,心理不慌”,才能在许多世界和我国重大政治问题上显得自信和从容应对。 C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D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经济建设对粮食需求量在增加,确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3.国土局考试 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管理模块

国土局考试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管理模块 一、判断题 1.符合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标准的三项要求中的任意一项的,考核认定为合格。(×) 2.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的由国务院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3.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但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4.基本农田保护期限和基础数据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和基础数据相一致。(√)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将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 6.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 7.基本农田可用于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8.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方法,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平衡。(√) 9.特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可不必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 10.土地复垦的义务人是用地单位和个人,验收者是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1.乡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根底的土壤改良。(×) 12.国家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农村居民建房,占用耕地的都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但由国务院批准免除的除外。(×) 13.目前,我国农用地整理包括两种形式:综合整理、专项整理。(√) 14.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5.复垦土地者可以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 16.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所破坏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由国家征用。(×) 17.《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要求,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相当于本行政区域耕地的70%以上。(×)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_吴艳玲

光明日报/2013年/5月/26日/第007版 理论·实践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吴艳玲 根据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差异性概括其涵义,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延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即耕地资源的数量平衡,保持耕地资源总数的稳定;另一种则是内涵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即耕地资源的质量稳定或提高,包括耕地对农业生产适宜性、物质生产力、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耕地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内涵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农业生产发展更具潜力。耕地资源数量下降会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则通过影响食品安全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国土资源部2009年发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耕地质量,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分析 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资料显示,由于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我国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仅在1996—2003年,由于建设用地等,全国耕地面积就减少近1亿亩,平均每年减少0.8%。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耕地的保有量还将较目前减少7%。 耕地资源质量退化。我国耕地不仅人均数量少,而且质量偏低,存在着高中产农田比重不断下降、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污染日趋加剧等诸多问题。中低产田由于保水保肥、耐水耐肥性差,更是“吃肥、吃水、吃工”,要维持高产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耕地质量低造成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根本保证。 耕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倾向普遍。其主要表现就是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一些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质量好、基础设施好的良田沃土被大量占用,部分新补充耕地主要分布在耕作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耕地质量总体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阻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原因分析 耕地资源投入方向的比较利益差是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经济原因。对于资源,经济主体会选择将其投入到经济效益最高的利用方式中,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非农业利用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农业利用的经济效益,把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能够带来大量收益,导致一些人违规占用耕地。据公开资料,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尚有19.45亿亩,仅过7年,到2005年就已降至18.31亿亩,非农建设占地发展速度惊人。 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差是耕地资源质量退化的主要经济原因。农村劳动资源所有者在配置资源时会考虑到把劳动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差。耕地资源质量下降的部分原因在于农民种地不养地,而这又源于时间投入上的“剪刀差”,同样的时间投入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之间的差额使得农民过于依赖农药、化肥,而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农业生产上,农民种粮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撂荒现象普遍存在。 财政投入上重数量轻质量。耕地资源质量建设还受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工作面广量大,综合性强,不但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而且更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耕地资源质量建设较难衡量,数量平衡则较易考核,使得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耕地资源占补平衡方面,“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任务单

地理教学资源学习任务单

三、自主检测 习题训练: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1~2题。 1.甲是() A. 新疆 B. 上海 C. 浙江 D. 陕西 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休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是保护耕地、修复生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的有效措施。农业部表示:耕地轮作休耕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主参与轮作休耕。近年来,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实施季节性休耕,这意味着中国农业生产理念的重大改变。据此回答3~4题。 3.河北黑龙港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达到减少地下水用量的目的,该地区因休耕而使产量明显减少的农作物是() A. 玉米 B. 棉花 C. 冬小麦 D. 花生 4.一般而言,在推行休耕的过程中,对农户休耕意愿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土壤肥沃程度 B. 地表起伏状况 C. 政府经济补贴 D. 人均耕地面积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深居亚洲腹地,号称“中亚之中”,是世界少有的双重内陆国(被内陆国包国的国家)。该国国土虽多荒漠,但却有着发达的农耕历史,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3%,人均耕地0.14公顷,远高于我国。该国粮食生产完全自给自足,不仅是世界重要的棉花出口国,还是中亚最大的瓜果种植基地,果蔬出口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1)分析该国耕地资源相对富足的自然原因。

最新耕地保护讲稿

耕地保护讲稿 一、耕地保护情况 1、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3)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

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4)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2007年我们在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得到了省联合考核组的肯定,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应当优先开发成农用地。”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四十二条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土地,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6238749.html,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作者:余晓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摘要: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 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 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 全。 关键词:世界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54-03 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 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有占世界五分之 一的人口,养活这13亿人口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因此,中国的粮食安全显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重要得多。这就要求中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只顾眼前,而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背景 (一)世界粮食危机的现状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萌生、滋长,到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在接踵而来的金融 危机作用下,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全球正在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粮食危机。国际粮价成倍暴涨,世界粮食库存直 跌到安全线以下,供不应求状况频现,“粮荒”波及世界许多地区,甚至在有些国家引发了社会骚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09年10月14日发表报告说,2009年全球营养不良人口将达到10.2亿,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这场世界粮食危机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世界粮食长期供求失衡的必然结果。早已有专家指出,世界粮食产量已多年徘徊不前,世界粮食库存这些年以来也连续下降,而同期世界人口却不断增加,现已达66亿多。国际谷物理事会最近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 400万吨[2]。 (二)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

耕地保护制度

呼和木独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当前法律规定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都安县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共同问题。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拟对都安县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资源现状 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县境南北长8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土地总面积4091.9平方公里,有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七大类。全县共有耕地面积526935亩,其中水田面积10477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8%,主要分布在澄江、安阳、地苏、高岭等乡镇的江河两岸平原地区及低丘、台地开阔地带;旱地面积421160亩,占耕地面积的80.12%,主要分布在其他乡镇的山坡、丘岗地带。园地面积31667.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2%;林地面积1347251.9亩,占县域总面积的21.95%,主要分布在板岭、下坳、百旺等乡镇,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93309.7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53%。交通用地30621.2亩,占县域总面积的0.5%。未

利用土地3914227.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就有3102010.8亩,占未利地面积的79.25%。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建国以来的多数年份,本县耕地面积都在减少,以致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不断缩小,但人口数量却以较快速度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大幅降低。进入80年代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加快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幅度一直居高不下,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 2、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全县未利用土地虽然占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8%,但适宜开荒的荒草地仅有313997.9亩,仅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8.1%,而其他类面积就占到本类地面积的91.9%。可见土地后备资源十分缺乏。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本县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要道,交通便利,又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多种水果和粮量作物。但长期以来这一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仍然呈现单一结构,封闭式发展,以致效益增长缓慢。近年来,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展有特色的农林果特产,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还未形成高效益的用地结构,其地域优势的利用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 4、土地利用比较粗放。本县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和养殖水面的中低产面积均占相当大的比例,特产是中低产田和中低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贾丙辉 20095761 09级02班摘要:我国现在有十三亿人,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1.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1] 2.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 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2] 3.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 3.1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3]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中国的人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方忠敬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三)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有效保护空间;(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六)坚持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保护耕地生态条件;(七)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八)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逑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oc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运用图表,了解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说明中国耕地资源的概况。(综合思维) 3.结合资料,分析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国耕地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地理实践力) 4.结合资料,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含义: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粮食安全的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3.我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特征 (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①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②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 ③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特别提醒]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耕地的粮食生产的承载压力大。 1.基本要求: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基础之上的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以满足人口和消费水平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目前总体呈减少趋势。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耕地保护问题解决方法

耕地保护问题解决方法 一、必须解决认识上问题 1.要摒弃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对立”观点。有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 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保护就抑制了发展,要发展就须占用耕地。因此,为了发展不惜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 下大量耕地被占用来搞开发,造成耕地锐减。须知只有保护好耕地,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是相辅相 成而不是对立的。 2.要克服“无所作为”观点。有些地方,特别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在处理土地供需矛盾时,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产生畏难情绪,消极应付,无所作为。这不但会耽误经济发展的时机,也不利于 促进耕地的保护。因为经济发展了,实力壮大了,反过来又能保障耕 地补充建设资金的落实,促进耕地保护工作。 3.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 等媒体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 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的同时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 政策,包括土地长期承包不变的政策、两用地自主经营的政策、允许 土地集约经营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耕地征用和 补偿政策、失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等,以调动和激发职工经 营好承包地的积极性。 4.大力开展“珍惜每一分土地”为主的思想教育。要学习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教育职工树立“珍惜土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的观念。 二、必须切实解决现实存在问题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实施滞后,影响了耕地保护宏观管理力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现了统筹安排用地、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 耕地占补平衡等重要原则,是指导和规范本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整

关于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辩论稿

辩论稿 我方观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有关 备选论点: 一、首先明确阐明我方对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粮食的来源:自给+进口 三、从粮食产量的计算中看耕地面积的重要性 四、我国当前的粮食现状及前景 五、我们国家8亿农民粮食安全和他们承包的土地 六、假设:不再保护耕地之后 备选论点论述: 一、首先明确阐明我方对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众所周知,“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反映了我国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反映了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安全的压力。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生态环境安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会更加凸显。因此,粮食安全是要以耕地资源为基础和保障的。粮食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必需品,特别是对我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引起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界定要求有足够的粮食数量,稳定的供给量以及足够的粮食购买能力。对粮食的供给量和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充足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条件之一,具有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替代的生能力,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粮食安全视角下的耕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安全有着密切联系。粮食生产受到社会、市场、制度、技术及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在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必须保有一定规模的耕地资源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同时,耕地质量、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质量的高低。 二、粮食的来源:自给+进口,自家粮万不可依靠外人。 我国粮食来源分为自产和进口两大部分。在自产方面,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10年连续增产的背后是18亿亩红线的强力支撑,如果我们贸然取消耕地保护政策,粮食持续增长的态势恐怕难以为继,粮食安全必然受到威胁。而在进口方面,中国粮食进口2012年全年

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分别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联组会议时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世元说,多年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客观上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三是补充耕地力度逐年加大,全国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在回答减少耕地用途的问题时,王世元表示,据全国土地变更调查,1997年以来,全国耕地减少与补充增减相抵,净减1.23亿亩,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耕。其中,生态退耕占了大头。同期,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0多万亩,基本补上了建设占用和灾毁减少的耕地。 在回答目前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时,王世元表示,一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特殊国情,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尽管我们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等一系列管控措施,从严从紧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

度,总的看土地供应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一些省份还存在超出计划用地的问题,有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依然屡禁不止。二是土地利用方式总体还比较粗放,许多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仍习惯于粗放外延式扩张发展,一些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浪费闲置较为普遍。三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还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部分耕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也会造成耕地减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害损毁耕地较多。四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对耕地的压力会更大。与此同时,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补充耕地的潜力却十分有限。 王世元表示,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但问题的关键是看减少耕地是不是 可控。只要可控,我们还是能做到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又能够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减少耕地可控,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具体措施有五项: 第一,进一步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调控力度。到2020年,确保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3000万亩规模内,同期补充耕地3790万亩,分解下达到各地,按年度控制指标执行。还要考虑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减少耕地因素,统筹协调,确保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月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 年产量才4.3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 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 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简论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简论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发表时间:2019-05-08T15:00:49.0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韦登科[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土地伸手。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耕地资源,是一个值得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韦登科 身份证号码:45072219780718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土地伸手。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耕地资源,是一个值得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措施 前言 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护耕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进和创新土管理机制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新机制,规范耕地使用与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一、耕地保护前提条件 1、要摒弃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对立”观点。有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保护就抑制了发展,要发展就须占用耕地。因此,为了发展不惜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大量耕地被占用来搞开发,造成耕地锐减。须知只有保护好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的。 2、要克服“无所作为”观点。有些地方,特别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在处理土地供需矛盾时,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产生畏难情绪,消极应付,无所作为。这不但会耽误经济发展的时机,也不利于促进耕地的保护。因为经济发展了,实力壮大了,反过来又能保障耕地补充建设资金的落实,促进耕地保护工作。 3、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的同时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土地长期承包不变的政策、两用地自主经营的政策、允许土地集约经营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耕地征用和补偿政策、失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等,以调动和激发职工经营好承包地的积极性。 4、大力开展“珍惜每一分土地”为主的思想教育。要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教育职工树立“珍惜土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的观念。 二、当前在耕地的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耕地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1)保护耕地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和保护的激励机制。 (2)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上就不高。我国土地受偿的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受偿,但是有的失地农民并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却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不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3)缺乏对耕地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操作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占用、买卖等非法转让土地和越权审批、或先征后批、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地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流失。 2、缺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 我国和各个地区尚未形成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保护规划措施,对土地的使用特别是耕地征用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不按照实际情况,随意扩大城市规划范围,并且更改耕地位置和调整农业结构,违反规划和计划批地、用地,缺乏对征用土地用途的管控,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与浪费。 3、耕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 对于建设占用耕地我国往往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方式来补充耕地。但是目前不论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还是土地整理措施,其补充的耕地在质量以及生态方面,与其所占用的耕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4、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隐匿虚报耕地实有量 我国现仅有约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即使这些可开垦成的耕地得以实现,人均耕地也不足1亩。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以及农垦系统和军队农场之中,他们实有耕地面积大,而填报统计数量小,隐匿一部分耕地不报。 三、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1、建立严格、完整的保障机制 首先,必须严格按新《土地管理法》规定规范用地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定建设可以占用土地的区域,对各项建设用地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占用土地(耕地)的规模;占用耕地须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降到最低限度。只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才有可能切实保护好人民的“饭碗田”。耕地保护工作应象抓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工作那样严厉的手段,将耕地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节约、挖潜用地上做文章,使耕地总量保持平衡基础上有所增加,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用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增加耕地有奖,破坏耕地有罪”的社会氛围,真正扭转耕地保护力度不足的局面。另外,必须加强土地监察力度,及时巡查并制止侵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对出现问题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及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明确耕地产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