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

向;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

规格与写法;

3.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

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

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5.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3.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严守标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

1.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2.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看图方向的确定。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

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五、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2.导入新课

述字体图线的应用,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3.新课教学

a)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

b)教师讲解演示答疑:

图纸幅面和格式: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

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4.课堂达标测验:

a)制图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b)图纸的基本幅面有几种?A4纸尺寸是多少?如何确定看图方向?

c)1:2是放大比例还是缩小比例?

八、小结

着重强调机械图样的应用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

侧重于图纸幅面、格式的识记和比例的合理选用;

根据课堂检测情况,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鼓励。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的P1—P3

第二节尺寸注法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

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

激发学习动机;

2.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

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三、教学重点

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四、教学难点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b)提问:上节的内容;

2.导入新课

a)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

求。

b)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

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

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3.新课教学

a)尺寸注法基本规则。

b)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

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教师讲授尺寸标注基本规则,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应侧重尺寸数字的方向是书写要求(不能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对尺寸线

绘制中的易出错处进行正误对比讲授与演示,讲清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

线替代。

c)常见的尺寸注法

系本次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

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

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

4.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集P.4,1-2 尺寸标注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八、小结

1.尺寸的作用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线性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和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3.归纳学习方法,讲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讲评中发不不足,

以利改进。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4—P6。

第二章几何作图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基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通过练习,能较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三角板、圆规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图板和丁字尺及三角板的配合使用。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角度尺寸的标注;倾斜尺寸注法

等。

b)提问、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b)绘图离不开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工具及其使用,重点放在使用上。

绘图速度的快慢、图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采

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按正确的工作程序,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

绘制几何图形。

3.新课教学

a)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

程演示:

b)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

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

4.课堂练习:

工具的使用

八、小结

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第二节基本作图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用三角板、圆规等分线段、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等基

本作图方法;

2.了解椭圆的画法,会用四心圆法(近似画法)画椭圆;

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4.能正确、熟练地画和标注斜度、锥度。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工作

作风;

2.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斜度、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及标注。

四、教学难点

斜度和锥度概念的区别及作图步骤的差异及它们的标注。五、教学方法

演结合,以练为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图板和丁字尺配合使用应注意什么?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可以画出哪

些角度线?使用圆规时,特别是画大圆时该注意什么?

2.导入新课

a)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b)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所见椭圆、锥度、斜度的一些应用实例,增加

感性认识。在机械零件上斜面和锥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图纸上要用

斜度和锥度表示。本次课主要介绍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画法

及标注。

3.新课教学

a)线段等分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

学生穿插进行已知线段5等分、7等分练习

b)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圆规和三角板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穿插练习并让学生板演,随时讲评,纠错改进。

c)椭圆的画法

教师介绍椭圆的画法:理论画法(同心圆法)、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重点讲授、演示近似画法(四心圆法),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

按排学生穿插进行练习,掌握作图步骤和作图要点。

d)斜度和锥度

教师讲授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边讲授边演示;

用比较法讲清斜度和锥度的区别,画法上斜度的单向分布和锥度的双向对称以及标注上符号的差异,这是正确作图的基础;

学习预习基础上,要精讲,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归纳解决。

八、小结

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7—P9。

第三节圆弧连接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

方法;

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三、教学重点

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

四、教学难点

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

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

b)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c)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b)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新课教学

a)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

b)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c)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d)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

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

方法;

e)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

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

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八、小结

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10。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五节徒手画图

第五节内容较为简单只作简单的介绍学习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

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

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

2.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认真细致的作风的养成教育。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引导学生讨论辩析,教师归纳,突出步骤演示。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两圆弧内连接的作图步骤;

b)两圆弧内连接和外连接的作图步骤有什么不同?

c)预习检测:什么是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作用是什么?已知线段指

什么样线段?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

求。

b)图样中的图形是把立体的机械零件根据投影原理转化为平面图形来

表示的,所以,掌握熟练的绘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

本次课主要学习平面图形的画法。

3.新课教学

a)平面图形的画法;

教师讲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清尺寸的分类和作用,尺寸基准的概念、作用和选取。重点让学生明确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的目

的和作用,三种线段和尺寸的关系,作图时怎样利用这些分析结果,

找出最佳作图步骤,提高绘图效率的质量。

教师讲授、示范画图步骤,学生按教师示范练习并归纳作图步骤。

b)徒手画图;

教师讲授直线、常用角度、圆、椭圆、平面图形的徒手画法,并在黑板上交叉进行演示。

八、小结

概述平面图形和徒手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九、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2.完成习题集P11—P15。

3.思考题:教材P.41 3。

第三章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第一节投影法的概念

第二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3.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要掌握好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必须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在明确其形成条件的前提下,自己演示,自己归纳,真正理解“规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避免死背教条。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三、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难点

三视图投影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平面图形画法、徒手画图。

b)提问、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教学目标和要求。

b)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

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

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3.新课教学

a)投影法的概念: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

b)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物体的单面投影和表达局限性;

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过程和展开后各图的对应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三视图形成过程,通过演示进一步规范、明确三视图的形成条件及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各图之间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方位关系的必然联系。

4.课堂练习:

八、小结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第三节点的投影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掌握空间点与其投影标记,点的投影与坐标值的书写;

3.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求作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求出点的三面投影并能判断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以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基础学习点的投影,通过点的三面投影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投影规律和提高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四、教学难点

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的对应分析。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平行投影法的具备是特点是什么?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区别在哪?

b)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

c)预习检测:为什么要研究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用什么

表示空间点?点的三面投影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有哪些异同?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

求。

b)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要素。研究其投影规律及其

求作方法是掌握投影规律,是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能力和表达

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奠定必

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有力手段。

3.新课教学

a)空间点及投影点的标记;

b)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

c)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d)点空间位置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e)重影点的投影。

以上内容,教师要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明确点是机械零件或空间物体上抽象出来的一个几何元素,因而必

然有其从属性,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演示法、观察法进一步理解投影规律

的实质,进行有效的学习。

八、小结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空间位置和坐标和投影面的关系;求点的三面投影。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20—P23。

第四节直线的投影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

3.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学生自行演示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三、教学重点

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点的投影规律,求作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纠错。

c)预习检测:直线的空间位置有几种?直线段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点

的投影和直线的投影有什么联系?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

求。

b)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3.新课教学

a)直线的三面投影;

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

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讲直线的命名时,应引导学生分析直线空间位置及命名的唯一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b)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

教师讲授演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求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定其空

间位置的技巧。

织学生讨论,诱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情况直线投影的求作方法:

已知直线两端点求三面投影;

已知二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已知直线端点距投影面距离及两点相对位置求其三面投影;

已知立体图,从中度量画出直线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3 3-6的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八、小结

简述直线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画和该直线投影的方法。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23—P27。

机械制图教案(全).doc

课时授课计划

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调其格式 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 思考(2)由上图可知: 斜度=tanα=BC:AC=1:n (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锥度(GB/T15754-1995) (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 (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 (3)作图方法与步骤: 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 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 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 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 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 【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 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课堂拓展】 椭圆的作图方法 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 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 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 (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 解) 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 (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 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 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 1.线型及图形尺寸 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 2、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 教师演练, 学生练习。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1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3-1、2 【课题名称】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2.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重点让学生明晰物体三视图形成的条件和内在必然联系,即投影规律,树立一图为一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正投影的基本特征;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难点分析】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分析学生】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但学生的空间概念相对薄弱,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来掌握。 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掌握上来,以黑板、地面和教室右侧面建立三影面体系,让学生用模型及教本、铅笔、水杯等简单形体进行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的演示、理解,直至真正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内容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简述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步骤。 ②在绘制平面图形时,绘制连接弧时需借助于哪些条件? ③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投影法一般可分为几类?平行投影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正投影法是什么投影法?有哪些基本特性? ③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 导入新课: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二、新课教学 1.投影法的概念和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以直线、平面为例演示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2.三视图的形成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和投影关系(“三等”关系、方位关系)及作图方法。 3.课堂练习 指定模型,分组进行三视图投影练习,进一步理解在特定条件下,三视图的“三等”“六方位”关系的必然性。 学生完成习题集P.16~P.18 各题的练习。 三、学生成绩评定 班级小组得分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机械制图教案(全)

课时授课计划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周次/星期 节次 课题制图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机械图样的概念。 3、能够理解斜度、锥度和掌握斜度、锥度的画法。 课型新课教学时数 2 教材分析重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难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教具多媒体、画图工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板书设计一、什么是机械图样? 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斜度、锥度的理解及画法 1、斜度 2、锥度 (1)、斜度的概念 (1)、锥度的概念 (2)、斜度的标注 (2)、锥度的标注 (3)、斜度的画法 (3)、锥度的画法 课外作业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学生。 重温:中分线的画法【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国家制图标准作图,课堂 认真听讲,积极动手绘图。 1、下节课上课之前务必准备好绘图工具。 2、布置的作业及时上交,否则须进行课后必要的辅导。 【新课导入】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之 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工 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新课教学】 一、机械图样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 之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 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二、斜度与锥度 1.斜度 (1)斜度是指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倾斜的程度,一般以直角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例并把前项化为1而写成1:n的形式。(见下 图) 第1节课 严格要求学 生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得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得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得正等测图得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得:1、介绍轴测图得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得正等测图得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得种类,理解轴测图得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得形成、轴间角与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得正等测图得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得正等测图得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得轴测轴与坐标原点得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得方法讲解正等测图得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得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得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得夹角相 等,用正投影得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得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得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得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得相贯线得投影得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得形状与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得人才能瞧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得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就是用轴测投影得方法画出来得富有立体感得图形,它接近人们得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得形状与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就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得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得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得基本知识 1、轴测图得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得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得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得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得具有立体感得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得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得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 在轴测投影面上得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得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得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得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得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就是绘制轴测图得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得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得夹角得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得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得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得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 ,简称正(斜)二测图; 3)正(或斜)三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三测图; 本章只介绍工程上常用得正等测图与斜二测图得画法。 3、轴测图得基本性质 (1)物体上互相平行得线段,在轴测图中仍互相平行;物体上平行于坐标轴得线段,在轴测图中仍平行于相应得轴测轴,且同一轴向所有线段得轴向伸缩系数相同。 (2)物体上不平行于坐标轴得线段,可以用坐标法确定其两个端点然后连线画出。 (3)物体上不平行于轴测投影面得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中变成原形得类似形。如长方形得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学院、系: 任课教师: 授课专业: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周学时: 2010年9月1日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学进程

第 1 次课 2 学时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图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介绍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研究和阐述手工和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的课程。它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机械图样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由计算机生成,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具体要求: 1.培养使用正投影法以及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2.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创造性构形设计能力。 4.培养仪器绘图、徒手画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6.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以及进行三维造型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部分内容。 画法几何是研究图示形体、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机械制图是介绍有关国家制图标准,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绘图是运用所学的制图理论,借助计算机及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画法几何部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空间与平面紧密联系。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多做习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机械制图部分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并有大量的图家标准需要遵守。除了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外,还需识记一些知识点、多观察、多动手,逐步培养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是在学完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后开设的,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绘图软件的使用,摸索绘图技巧,提高绘图速度。 四、投影法简介 1.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投影元素——投影面 2.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线——投影元素——投影面 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 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 1.图纸幅面: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A0、A1、A2、A3、A4五种规格尺寸。图纸尺寸不够可沿长边加长。 2.图框格式:可分留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格式。 3.标题栏: 注意三个问题:格式、位置、填写 4.附加符号对中符号、方向符号

机械制图教案——轴测图

第四章轴测图 教学目的:正等测和斜二测轴测图的画法 重点难点: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轴测图的画法。 3.难点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二.轴测投影的形成 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在轴测投影中,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投射方向S称为轴测投射方向。当投射方向S垂直于轴测投影面P时,所得图形称为正轴测图;当投射方向S 倾斜于轴测投影面P时,所得图形称为斜轴测图。 三.轴测轴、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轴测轴——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如∠X1O1Y1、∠Y1O1Z1、∠Z1O1X1。 轴向伸缩系数——物体上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直线段投影到轴测投影面P 上的长度与其相应的原长之比,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用p、q、r分别表示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四.轴测图的种类 对于正轴测图或斜轴测图,按其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如p = q = r,称为正(或斜)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等测; 2)如p = r ≠q,称为正(或斜)二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二测; 3)如p≠q≠r,称为正(或斜)三测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三测。 在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推荐采用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三种轴测图。本书只介绍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五.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轴测投影属于平行投影,因此,轴测图具有平行投影的性质: 1)平行性空间平行的直线段,轴测投影后仍相互平行。 2)沿轴量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直线段,其轴测投影必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伸缩系数与相应轴测轴的轴向伸缩系数相等。因此,画轴测图时,必须沿轴测轴或平行于轴测轴的方向才可以度量,轴测轴也因此而得名。 3)定比性直线段上两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轴测投影长度之比。分析:根据六棱柱的形状特点,宜采用坐标法作图。本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坐标轴和坐标原点,以避免画不必要的作图线。由六棱柱的正投影图可知,六棱柱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的正六边形,且前后左右对称,棱线垂直于底面,因此取顶面的对称中心O作为原点,OZ轴与棱线平行,OX、OY轴分别与顶面对称轴线重合。六.正等测图画法 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画轴测图时有以下三种方法: 1)坐标法按坐标画出物体各顶点轴测图的方法,它是画平面立体的基本方法。 2)切割法对不完整的形体,可先按完整形体画出,然后用切割的方式画出其不完整部分。它适用于画切割类物体。 3)形体组合法对一些较复杂的物体采用形体分析法,分成基本形体,按各基本形体的位置逐一画出其轴测图的方法。 4)画轴测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形体结构特点,确定坐标原点位置,一般选在形体的对称轴线上,且放在顶面或底面处。 (2)根据轴间角,画轴测轴。 (3)按点的坐标作点、直线的轴测图,一般自上而下,根据轴测投影基本性质,依次作图,不可见棱线通常不画出。 (4)检查,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

机械制图第三版王幼龙第五章教案(1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

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 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课 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 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 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 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 45° 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 1、 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 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 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 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 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 。轴测图是用轴测投 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 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 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 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 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 用来帮助人们读懂 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容 第十九讲 □ — 1轴测图的基本知 识 § — 2正等测图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 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 轴测图,如图4 —2所示。 紬浪股影面 图4—2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亿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 X i O l Y i、/ Y1O1Z1、/ 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 — 2 中,p1 = O1A1/OA , q 1 =0 0/ OB ,门=O 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一一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一一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一一p1 = q1= n,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一一卩匸“工q1 ,简称正(斜)二测图; 3)正(或斜)三等测轴测图一一卩1工q1M r1 ,简称正(斜)三测图; 本章只介绍工程上常用的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画法。 3、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由图样定义知识引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4457.4-2002的含义: GB:表示国标;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的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XX年发布使用的。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和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其四周边框的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的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他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和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四、看图方向的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的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为了使图样复制和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 §1-2 比例(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的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的原则 §1-3字体(GB/T4457.4-2002) 一、基本要求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按照2的比率递增(字宽与字高之比为2:3,字高代表字体的号数);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为h / 2; 4、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 型;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课程类型: 技术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汽修主撰人:刘巧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2. 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 3. 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 4.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理论水平和所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1.通过学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应熟悉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绘制出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的图样。初步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

2.正投影法基本原理是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正投影作图基础、组合体及其尺寸标注,应掌握运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形体的图示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3.能阅读和绘制中等以上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图样涉及的标准结构、标准件以及《尺寸公差》等国家标准。 三、学时分配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10学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平面图形画法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二)教学重点 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及线段分析。 (三)教学内容 1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3.几何作图。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4学时) (一)教学目标 掌握三视图的等量关系和方位关系,充分理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并会应用投影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规律及应用。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3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1) 【课题编号】 3-4 【课题名称】 直线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熟悉各种位置直线的命名方法。 2. 熟知各种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能正确求作。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强化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以点带线,由此及彼,加深对各位置直线投影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借助一支铅笔一角教室自己动手,演示、观察进而得出结论;明晰直线命名的唯一性,三面投影的必然性,在练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直线的投影特性;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直线空间位置的判断。 【分析学生】 1. 两点定一线,在理解直线投影特性的基础,能较容易的掌握求作方法。 2. 直线空间位置的判断和各种位置直线的命名是学习的切入点,也是牢固掌握直线三面投影的关键点,教学中予以强化。 3. 利用投影特性,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去辨识直线的空间位置是突破点,化解难点,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内容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会有几种位置?其投影如何? ②怎样根据两点的坐标值判断其相对位置?两点的三个坐标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出现重影? ③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直线相对于投影面有几种位置?各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如何? ②求作直线投影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投影面垂直线? ③什么是一般位置直线?其三投影有何特点? 导入新课: 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两点定一线。和点一样,直线的三面投影也必然符合正投影特性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要掌握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并运用到读图、绘图中去,则需经过充分的讨论认知和足量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直线的投影 教师讲解直线,演示投影特性; 解析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命名方法和三面投影特性。 结合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根据“三等”关系找出并辨识各直线的三面投影,进一步揭示直线、体投影规律的一致性。 2.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师结合演示,引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弄清直线空间位置与其命名的唯一性和三面投影的必然性。 3.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演示讨论,完成空间位置与三面投影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训练,并能够较熟练的在立体视图上找出相应直线的三面投影,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4.课堂练习 教师设题进行识读判断练习,分组答题检测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习题集P.23 各题的练习。 三、学生成绩评定 班级小组得分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全解

《机械制图》 (第六版) 习题集答案 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 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

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 ①求作水平半径的中点M; ②以M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 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45)。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 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 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 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 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 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 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各点坐标为:A(25,15,20) B(20,10,15) C(35,30,32) D(42,12,12) 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 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O1A1/OA,q1=O1B1/OB,r1=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中职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王幼龙 教案 绪论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 【课题编号】 01 【课题名称】 绪论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2015.4重印)。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明晰课程学习方法,回眸图样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抱负水平。 二、能力目标 对课程的地位、重要性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较好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素质目标 引导和提升学生对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认真专注的职业素养的认同感。 四、教学要求 明确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机械图样的内容,学习方法,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并能掌握应用。 【教学重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难点分析】 学习理念的培养与形成 【分析学生】 制图课是入学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课程的学习会有较好的关注度。因对课程性质和相应职业岗位群的关系缺乏了解,明晰学习的落脚点和如何把握学习的切入点是课程认知的重要一环。而绪论课,则为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脉络、提高抱负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念、探求学习方法的重要索引,因此,组织好绪论教学,将对帮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和全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归纳、讨论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 【教学安排】 1课时(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控与分配) 教学设计:讲、演结合,工程图学发展回眸,师生交流,归纳提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机械、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学生具有感性积累的制造实例导入,让学生明晰课程性质、研究对象和学习目标与意义。 二、新课教学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图文并茂,展现课程脉络,重点激发对课程重要性的认同感,讲解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学习意趣。 1. 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懂得本门课程与本学科的关系、与其他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 1) 图样概念与相关内容 工程图样、机械图样;机械图样的种类、内容和制造中作用。, 2) 课程目标和任务 制图国家标准;正投影法基本理论及应用;读、绘图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 2.图学发展回眸 用图来状物、纪事的起源; 中外古代工程图及图学思想的发展 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画法几何》著作的发表及对工程图学发展的意义。 工程技术教育对国民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3.课程学习方法建议 1) 学习理念以用导学,学以致用。 2) 把握要点制图标准;物图转换规律和表达;尺寸注法;机械常识;读图、绘图方法和技能。 3) 学习方法重理论,更重实践。 抓住课堂,把握规律、勤于观察、抄画模仿,反复实践;合作探究,交流思辨,注重经验积累。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单元 1 绘制平面图形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 二、丁字尺 三、三角板 四、圆规和分规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引言 前面我们讲述了常用绘图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那么在实际的绘

图工作中我们应如何使用工具正确的绘图呢? 教学内容正文 线段的等分法 一、平行线法 二、分规试分法 圆的等分法 一、圆的六等分 二、圆的五等分 三、圆的任意等分 椭圆的画法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 1、O 2 ,再作对称点O 3 、O 4 ; (4)以O 1、O 2 、,O 3 、O 4 各点为圆心,O 1 A、O 2 C、O 3 B、O 4 D为半径,分别画弧, 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斜度和锥度 一、斜度 1、斜度的概念:指一直线(平面)相对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或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斜度 = tanα = CA/AB = H/L 斜度 = (H-h)/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