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邓海山,段金廒*,尚尔鑫,唐于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代谢组学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生物体系的整体功能状态,同时克服了传统中医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诊疗的不确定性。方剂剂量的变化对其疗效乃至功用的改变都将在代谢组图谱的不同变化趋势中得到体现,从而能够对方剂的量效关系及其物质基础给出全新的解释,获得深入系统的认识。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针对目前方剂量效关系研究中,方剂的疗效评价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导致量效关系不明的困境,提出以代谢组学技术作为方剂的整体疗效评价方法,通过追踪代谢组在病理发展过程中以及药物干预下的变化,开展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代谢组学;量效关系;整体疗效评价;代谢网络;中药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440(2009)0320198206

R esearch advances of m etabono m ics and app lica ti on i n the study

of dose2effect r el a ti onsh ip of prescr i p tion s

DENG H ai2shan,D UAN Jin2ao,S HANG Er2xi n,TANG Yu2ping

(J i a ngs u K e y La bora tory for TCM F ormula e Research,Na nji ng Universit y o f Chinese M e d ici ne,Na nji ng210046,Ch i na)

Abstr act:M etabono m es reflects t h e syste matic status of the organis m accurate l y,sensiti v ely and i m per2 sona ll y.To eva l u ate the therapeu tic eff ects bymeans ofmetabono m icsw ill overco m e the deficiency of un2 certa i n ty w ith the trad iti o na ld iagnostic methods i n cluding inspection,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i n qu iry, and palpati o n.The i m pact of the variation of prescripti o ns dosage on effic i e ncy w ill be shown clearly through the change tendencies of metabono me spectra.Consequently,a ne w i n si g ht is obta i n ed f or the dose2eff ect re lati o nship and its materia l basis.The a mbiguous dose2eff ect relati o nship of trand itional Chi2 nese med icine(TC M)prescr i p tions has l o ng been controversia.l It is one of the most i m portant reasons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 ect of th is kind ofm edic i n es cannot be evaluated quantitative ly.Based on the re2 vie w of t h e applicati o n of metabono m ics i n moder n st u dy of TC M,we suggest to carry out the st u dy on dose2eff ect re lationsh i p of prescri p ti o ns,in wh ich the techn i q ues ofmetabono m ics are e mp l o yed to co m2 prehensi v e l y evaluate the t h erapeutic eff ect of prescriptions,and the variation of metabono m es 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devecop m ent and treat m ent is traced.

K ey words:metabono m ics;dose2eff ect relationsh i p;co mprehensive eval u ation of therapeuti c e f fec;t metabolic net w or k;trad ition Chinese med icine

收稿日期:2009202225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No.06KJ A36022,07K J A36024);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培养计划0资助项目(No.LTC MF20071203)

作者简介:邓海山,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现代仪器分析与中药信息学,Te:l025*********,E2m a i:l hs_deng@n j u t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7531452.html,

*通讯作者:段金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5*********,E2m ai:l d ja@n j ut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7531452.html,

1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和特色。经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方剂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长期以来,方剂的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始终缺乏一个国际公认并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方法和体系。中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和量效关系不明,长期困扰着方剂研究工作者,这也是中药特别是方剂,不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不论是中国古代医家,还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工作者们,都非常重视方剂药量与其功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一首古方的功效、主证不仅依赖于药味,而且依赖于方中特定的药量构成。早在张仲景的5伤寒论6中就有许多关于方剂药量增减变化的记载[1]。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3味组成,小承气汤中大黄用量倍于厚朴,其功能为泻热通便、消痞除满;厚朴三物汤中厚朴倍于大黄,则治腹满痛而大便秘结。近年来,人们根据临床用药分析总结[2],发现方剂中的药量变化可能影响疗效,也可能致使功用改变,甚至剂量大小不同还可导致相反的作用。例如,黄连、龙胆草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但大量则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目前,方剂的量效关系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药物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研究等手段[3]。这些研究手段都各自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文献研究只能对个别医家经验或个别验方进行总结,难以全面透彻地阐明方剂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常规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对中药复方及其活性组分或单体进行药理评价,或者将中药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进行效应评价,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方剂剂量与功效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常规药理药效指标往往只是从单侧面、单生物学因素着手,不能全面系统地展现方剂量效关系;而临床研究中,临床疗效评价往往照搬西医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着重于评价解剖学指标、病理损害指标、生化改变指标等,也没有获得较大的成功[4]。

2代谢组学及其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生物体内所有代谢产物(主要是低分子量代谢物)在疾病或外源性物质等因素扰动下的动态变化,并以此来反映生物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趋势,进而揭示其变化的机制[5]。换句话说,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体的所有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6]。代谢组学强调把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整体观出发考察疾病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整体效应,与中医学的整体思想相吻合[7]。因此,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将能够并且已经在中医药的现代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使得几千年来以经验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中医中药逐步走向科学、客观、准确、定量的现代化诊疗,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推进其国际化进程。

211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

代谢组学的研究主要应用核磁共振、液相色谱2质谱以及气相色谱2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定性定量检测生物体液(包括尿液、唾液、血浆等)中尽可能多的内源性代谢物,即代谢组,并借助于模式识别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测得的代谢物图谱加以分析,以期了解和反映机体的整体状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不同,代谢组学的研究又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1)代谢靶标分析,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特定代谢物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代谢应答中的变化,并与已知的代谢途径相关联,得出疾病或外源性物质的刺激对该代谢途径的效应;(2)代谢轮廓分析,着眼于整个代谢网络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节点,对某一代谢途径的特定代谢物或某一类结构和性质相关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

(3)代谢指纹分析,不关注特定的组分,对代谢物进行高通量的定性分析,实现样品的快速筛选分类;

(4)代谢组学分析,对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进行综合分析,是在前三者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整合。212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21211中医证候实质的代谢组学研究证候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是辨证论治的起点和基石,它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生物体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做出的综合反映。每一证候都具有其特征的外象与内涵,外象是症状和体征的有机结合,是以/望、闻、问、切0四诊为核心的传统中医证候诊断的主要依据,通常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加以描述,人们很难通过其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内涵则是指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的物质基础。疾病所导致的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生物代谢网络,使得机体产生的内源性物质的种类、数量或比例发生改变,最终会在生物体液的代谢物集合中得到

体现。不同的中医证候,其代谢产物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通过检测不同时间患者体液中的所有代谢产物,将能够确定不同的证所对应的代谢物的特征模式,使证得到客观、定量的描述,从而促进中医证候实质的研究[8]。例如,Li 等[9]对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尿液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模型动物的代谢组特征模式与正常动物相比差异显著,其中甲酸盐、肌酐、柠檬酸盐、牛磺酸等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提示该证候可能与这些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相关。

21212中药疗效与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等治疗措施也同样影响到生物代谢网络。治疗措施对机体状态的改变最终会在代谢组层次上得以表现,利用代谢组图谱同时反映代谢网络中多个生物化学途径的成百上千个化合物,分析其在给药前后的差异,并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将能够阐明药物作用的靶点或受体,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虽然经典的药理学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化学药物的研究中,也有可能发现其作用的靶点或受体,阐释其作用的机制。然而,面对中药及其复方这样以多成分、多靶点、多代谢途径发挥作用的复杂体系,这种利用单一机制药理模型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全面地解释药物与药物之间以及药物与多个靶点、多个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方法,通过研究生物体所有代谢物的综合表现,使得诠释中药及其复方的整体性作用机制成为可能。例如,王喜军等[10]研究了茵陈蒿汤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CC l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产生明显变化,经茵陈蒿汤干预后,代谢组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的水平,呈现回调趋势,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了全新的解释。陆益红等[11]开展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 H R)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观察了人参总皂苷对S HR血压及代谢组的影响,发现S HR大鼠内源性代谢物中十六酸、吡喃半乳糖、十八碳二烯酸、羟基丁酸等化合物的浓度显著增高。将人参总皂苷与卡托普利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尽管人参总皂苷组对血压的作用不如卡托普利组明显,但前者的代谢谱较后者向正常组代谢谱靠近的趋势却更加明显。提示长期应用人参治疗,将可能使代谢组回归正常状态,从而使机体的功能趋于正常。这些研究工作表明,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揭示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过程中生物体系内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并且能够将这些变化与传统手段的测定结果相联系,从而能够评价药效作用和发现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21213中药药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状态的改变反过来也反映出药物本身的一些属性。例如,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有可能阐明中药性味的实质,从而使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得到阐释[12]。中药的安全性也可以借助于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动态检测生物体液代谢组图谱的变化及其趋势,可以发现与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以此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并进一步发现毒性的规律[13]。

由于代谢组学的创始人N icholson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药物的毒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认同可用于评价药物的毒性。赵剑宇等[14]开展了关木通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观察到经关木通染毒后的大鼠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谱与给药前相比产生明显变化。李建新等[15]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研究发现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雷公藤甲素对肾脏造成的损害作用密切相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分析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最近,有人开始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开展中药药性的研究。例如,徐斌等[16]研究发现大鼠灌胃给予龙胆水煎剂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与龙胆的寒性作用相关。

21214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0,它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主体。尽管三者都强调整体性的思维和方法,但是,对于中医药的现代研究而言,代谢组学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基因组的变化并不一定得到表达,因而不一定会对系统产生影响;一个不具备活性的蛋白的浓度发生变化,也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甚至某个基因或蛋白的缺失也会由于其他基因或蛋白的功能补偿作用而抵消对系统的影响。代谢物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微小变化都会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17]。同时,代谢物还能够反映环境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谢组包含的信息量要大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因此,代谢组能够更准确和更灵敏地反映生物体系的整体功能

状态。此外,代谢物的种类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代谢物谱在不同生物样本中基本一致,因而,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方法相对更通用,检测更容易。代谢组学的研究中,样品的采集具有最小限度的侵入性,信息的获取具有时空动态性。代谢组学的这些特点更适合中医药的现代研究,这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所无法比拟的。

3将代谢组学用于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探讨方剂量效关系研究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难题就在于缺乏一个既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又能得到现代医学认可的疗效评价手段。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0,/证0不仅是中医临床诊断疾病和遣方用药的依据,也是临床评价中医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随着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开展,代谢组学作为中药整体效应评价方法的价值正在逐步得到认识[18]。区别于传统中医以/四诊0为核心,通过/证0的外象来评价疗效,代谢组学方法是通过认识/证0的内涵(即物质基础)来评价疗效的,因此,它将成为一种定量的、规范统一的、不依赖于医生的个人诊疗水平的、能够为现代医学所广泛接受的疗效评价方法。与常规药理学评价方法相比,代谢组学方法又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是能够体现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疗效评价方法。

基于代谢组学的整体疗效评价方法,通过测定内源性代谢物组的时量变化,描绘一定病因下的病理发展过程,以及药物干预下向健康平衡状态回归过程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变化轨迹[19~21]。代谢组学研究中,同时测定成百上千个代谢物,其中每一个代谢物的时量变化都承载着机体状态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散而凌乱,通常需要借助于多变量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例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将其中的大部分变化信息集中到2~3个主成分(princ i p al co mponen,t PC)中加以反映,以这几个主成分为坐标绘制二维或三维散点得分图,则不同机体状态下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将处于图中不同的区域,根据时间先后顺序连接各个区域,即可得到代谢组特征模式变化的轨迹。如图1所示,分别选取第1个和第2个主成分(PC1和PC2)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生物体的代谢组经病理发展过程逐步演化至疾病状态(实线)。若在病理发展过程中给予药物治疗,则代谢组的特征模式将偏离原先的轨迹,逐渐回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虚线)

图1一定病因下的病理发展过程以及药物干预下向健康平衡状态回归过程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变化轨迹[21]

贾伟等[22]研究了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代谢组特征模式的变化轨迹,观察到因服用氢化可的松而致肾阳虚证的模型动物的代谢组特征模式逐渐偏离平衡状态,演化至疾病状态,而若对模型动物应用肉苁蓉进行干预,则代谢组特征模式可在第10天基本恢复到平衡状态。在大鼠大肠癌癌前病变的代谢组学研究中[23],注射二甲肼的模型动物代谢组特征模式呈现偏离平衡状态的趋势,而应用金复康干预的模型动物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则呈现回归趋势。

方剂量效关系研究可借助于上述基于代谢组学的整体疗效评价方法来开展。治疗同一证候的疾病,方药剂量不同,可能导致疗效甚至功用发生改变,因而代谢组特征模式的变化轨迹也将相应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如图2(a)所示,对于某一证候的疾病,不同的剂量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疗效。反过来说,若采用相同的方药剂量治疗不同证候的疾病,由于不同的证候呈现不同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因而药物干预过程中的变化轨迹也不相同,最终只有对证用药者能够回复到健康平衡状态,如图2(b)。欲使不同证候的疾病均能回复到健康平衡状态,就应分别给予相应的不同剂量之方药,如图2(c)。此外,许多经典方剂,改变其各味药之间的药量配比,则疗效往往不及原方之配比,经药物干预后,代谢组特征模式的变化轨迹将可能出现图3所示的两种情况,图3(a)表示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显著,未能彻底治愈疾病;图3(b)则表示基本没有疗效,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配伍减毒也是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评价方面取得的快速进展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利用代谢组学研究药物毒性及其机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通过测定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寻找药物毒性的特征

图2 同一证候采用不同方药剂量、

不同证候采用相同方药剂量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变化轨迹

图3 改变经典方剂的原方配比导致疗效下降的代谢组特征模式变化轨迹

代谢模式及其生物标志物,建立药物毒性模型,再进一步推测体内生化过程,阐明药物作用的靶点或受体,从而推断药物的毒性机制。然而,与化学药的毒

性评价研究不同的是,方剂配伍减毒的研究目标不仅在于阐明药物的毒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分配伍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因此其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应通过研究方剂配伍剂量与药物毒性、疗效变化之间的关系,阐释减毒增效的机制。

在运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方剂不同剂量配伍的疗效(包括毒性)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于内源性代谢物的不同调节作用,确定生物标志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理论以及常规的药理学、药动学等研究,将能够对方剂的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物质基础获得深入系统的认识。4 结语

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非常迅速,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已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代谢组学仍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在研究领域、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待开拓和创新。方剂量效关系研究正是一个代谢组学尚未涉足的处女地。目前,运用代谢组学开展方剂量效关系研究

还面临着不少困难。首先,基于代谢组学的疗效评价大多利用直观的散点图进行观察和判断,未见有文献报道如何表示药物作用的强度。其次,现有的分析技术尚不能真正实现对所有代谢物进行分析测定,痕量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也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全面的代谢组分析的终极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大多适用于线性数据集,而中药及其方剂作用于机体的量效关系往往具有非线性特征,因此,如何从大量非线性数据中有效提取代谢组的变化规律也是代谢组学应用于方剂量效关系研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之一。随着上述技术难题的逐步解决,有理由相信,代谢组学将有望成为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研究的有效方法,能够对中药及方剂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给予科学阐释,并有力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伤寒论[A ].见:袖珍中医四部经典[M ].天津:天

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白海生.论方剂药效与剂量的关系[J].中医杂志,2000,41

(3):133-135.

[3] 宋姚屏,李 昆,吴孟旭,等.方剂量效关联的现代研究方

法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56-1257. [4]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疗效系统评价体

系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

12-14.

[5]N i cholson J K,L i ndon J C,H ol m es E.M etabono m i cs:understand2

i ng them etabolic res pon ses of li v i ng s yste m s t o pat h ophys i ological

sti m u li vi a m u lti vari ate statisti cal anal ys i s of b iol ogi cal NMR

s pectroscop i c data[J].Xenobiotic a,1999,29(11):1181-

1189.

[6]TangHR,W ang YL.M etabono m i cs:a revol u tion i n p rogress[J].

P rog Bioc h e m Bio phys,2006,33(5):401-417.

[7]刘昌孝.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J].中草药,

2004,35(6):601-605.

[8]李后开,王一煌,贾伟,等.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代谢组学

与辨证施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

(2):120-126.

[9]L iL,W ang J N,Ren J X,et a l.M et abono m i cs analys i s of the u2

ri ne of rats with Q i defici en cy and b l ood s t asis syndro m e based on

NMR techn i ques[J].Ch i n Sci Bu ll,2007,52(22):3068-

3073.

[10]王喜军,孙文军,孙晖,等.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

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J].世界科学技

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6):101-106.

[11]陆益红,王广基,黄青,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代谢

组学研究及人参总皂苷作用机制初探[J].中国天然药物,

2007,5(6):443-447.

[12]刘树民,卢芳.基于系统生物学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

涵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

代化,2008,10(2):12-16.

[13]E spi n a J R,Shockcor J P,H erron W J.Detection of i n vivo b i o2

m arkers of phospho li p i odos i s u si ng NMR2b ased m etabon o m ic

app roaches[J].M agn Reson Che m,2001,39:559-565. [14]赵剑宇,颜贤忠,彭双清.关木通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J].中草药,2006,37(5):725-730.

[15]李建新,华嘉,何翠翠.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J].亚太传统医药,2007,3(7):

41-45.

[16]徐斌,赵毅民.大鼠口服龙胆水煎剂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

[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22(3):221-226. [17]Tay l or J,K i ng RD,A lt m ann T,et al.Appli cati on of m etabolo2

m ics to p l an t gen otyp e d is cri m i nati on us i ng statisti cs and m achine

l earn i ng[J].Bioinforma tics,2002,18:241.

[18]林景超,李后开,周明眉,等.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与中

医药现代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818-

822.

[19]N ichols on J K,Connelly J,L i ndon J C,et al.M etabono m i cs:a

p l atfor m for st udyi ng d r ug toxici ty and gene f unction[J].Na tRe v

D rug D isc ov,2002,1(2):153-161.

[20]N ichols on J K,W ils on I D.Understand i ng-global.syste m s b i olo2

gy:m etabono m i cs and the con ti nuum ofm et ab oli s m[J].Na tRe v

D rug D isc ov,2003,2(8):668-676.

[21]周明眉,刘平,贾伟,等.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中药整

体效应评价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

化,2006,8(6):113-119.

[22]Chen M J,Zhao LP,JiaW.M etabono m i c study on t h e b i oche m i2

cal p rofiles of a hydrocortis one2i nduced an i m almodel[J].J P ro2

te ome Res,2005,4(6):2391-2396.

[23]邱云平,苏明明,贾伟,等.金复康对大鼠大肠癌癌前病

变的改善作用及尿液代谢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

33(22):2653-2657.

(上接第197页)

[13]郑笑为,钟家亮,冯媛媛,等.中成药三黄片的X射线衍射

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事,2007,21(10):813-

815.

[14]向增旭,高山林.HPLC指纹图谱在金银花药材真伪鉴别中

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996-998. [15]J i ang F Q,Tao YD,Shao Y.F i ngerp ri nti ng quali ty control of

Q ianghuo by h i gh2perf or m ance li qu i d ch ro m at ography2phot od i ode

array detecti on[J].J E thno phar m acol,2007,111(2):265-

270.

[16]兰作平,曲中堂.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现状及研究过程的标

准化[J].西部药学,2006,3(2):71-72.

[17]杨荣平,王宾豪,寿清耀,等.复方补骨脂缓释片药材2中间

体2制剂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9):855-857.

[18]Yu L,Sun S Q,Fan KF,et al.Research on processi ng m ed i ci n al

her b s w it h mu lti2steps i n frared macro2fi ngerp ri nt m et hod[J].

Spectroc h i m Acta AM olBio m ol Spectros c,2005,62(1-3):22-

29.

[19]王冬梅,刘朝燊,杨得坡.指纹图谱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

制备工艺过程的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

800-804.

[20]孙国祥,毕开顺.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在中药创制中的作用

[J].色谱,2008,26(2):172-179.

[21]江蔚新,钦浩,何文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重要性及注意

事项[J].黑龙江医药,2008,21(3):25-27.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一、学习指导 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 二、正文 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分子微生物学112300003林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但是与N ichols 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Fiehn还将代谢组学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4类: 代谢物靶标分析,代谢轮廓(谱)分析, 代谢组学,代谢指纹分析。现在代谢组学在国内外的研究都在迅速地发展, 科学家们对代谢组学这一概念也进行了完善, 作出了科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是对一个生物系统的细胞在给定时间和条件下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同, 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思想是全局观点。与传统的代谢研究相比, 代谢组学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对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进行检测,并通过特殊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由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或动物体的所有代谢产物, 而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都是由机体的内源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因此,代谢产物的变化也就揭示了内源性物质或是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使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基因变为宏观的代谢物,宏观代谢表型的研究使得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缩小而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点也是代谢组学研究的优势之一. 代谢组学的优势主要包括:对机体损伤小,所得到的信息量大,相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更加容易。由于代谢组学发展的时间较短, 并且由于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是无偏向性的样品中所有的小分子物质,因此对分析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也不成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生物体代谢物组变化快, 稳定性较难控制,当机体的生理和药理效应超敏时,受试物即使没有相关毒性,也可能引起明显的代谢变化,导致假阳性结果。 代谢组学应用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个方面: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 BlueGuy(金币+3)不错,谢谢!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在完成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和水稻(Oryza sativa) 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后,植物生物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已经把目光从基因的测序转移到了基因的功能研究。在研究DNA 的基因组学、mRNA 的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的蛋白组学后,接踵而来的是研究代谢物的代谢组学(Hall et al.,2002)。代谢组学的概念来源于代谢组,代谢组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学则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Goodacre,2004)。它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代谢物是细胞调控过程的终产物,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被视为生物系统对基因或环境变化的最终响应(Fiehn,2002)。植物内源代谢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Pichersky and Gang,2000)。植物中代谢物超过20万种,有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初生代谢物;还有利用初生代谢物生成的与植物抗病和抗逆关系密切的次生代谢物,所以对植物代谢物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由于植物代谢物在时间和空间都具有高度的动态性(stitt and Fernie,2003)。尤其是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迥异,且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难于进行分离分析,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强大的检测分析工具。在代谢物分析领域,人们已经提出了目标分析、代谢产物指纹分析、代谢产物轮廓分析和代谢表型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等概念。20世纪90年代初,Sauter 等(1991)首先将代谢组分析引入植物系统诊断,此后关于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逐年增多。随着拟南芥等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完成以及代谢物分析手段的改进和提高,今后几年进入此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将越来越多。 1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分析流程包括样品制备、代谢物成分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与解释。由于植物中代谢物的种类繁多,而目前可用的成分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又多种多样,所以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采用的样品制备、分离鉴定手段及数据分析方法各不相同。 1.1样品制备 植物代谢物样品制备分为组织取样、匀浆、抽提、保存和样品预处理等步骤(Weckwerth and Fiehn,2002)。代谢产物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如甲醇和己烷等)分别提取,获得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从而把非极性的亲脂相和极性相分开。分析之前,通常先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和亲和色谱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邱德有和黄璐琦,2004)。然而植物代谢物千差万别,其中很多物质稍受干扰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且对其分析鉴定所采用的设备也不同。目前还没有适合所有代谢物的抽提方法,通常只能根据所要分析的代谢物特性及使用的鉴定手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而抽提时间、温度、溶剂成分和质量及实验者的技巧等诸多因素也将影响样品制备的水平。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综述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探讨 姓名:郭欣欣学号:22009283 导师:刘慧荣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关于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 其代谢产物(内源代谢物质) 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和量化一个生物整体代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反映某种病理(生理)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1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 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期的样品制备,中期的代谢产物检测、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前期代谢组学研究常用的检测技术,一般不需要对标本行特别的分离、纯化等。但离体条件下,细胞或组织内的代谢状态可迅速改变,代谢物的质与量亦随之变化,为正确反映在体的真实信息,须立即阻断内在酶的活性。最为常用的是冰冻/液氮降温法及冷冻、干燥的保存技术,尽管如此,细胞间仍始终有一低水平的代谢活动,需尽量避免氧化等活化因素。 中期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与鉴定是代谢组学技术的核心部分,最常用的是NMR及质谱(MS)两种。 核磁共振技术是利用高磁场中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技术,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是氢谱( 1H NMR ) 、碳谱(13C NMR)及磷谱(31P NMR)三种。可用于体液或组织提取液和活体分析两大类。 NMR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如下优点: ①无损伤性,不破坏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②可在一定的温度和缓冲范围内进行生理条件或接近生理条件的实验; ③与外界特定干预相结合,研究动态系统中机体化学交换、运动等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④实验方法灵活多样。但仪器价格及维护费用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质谱技术是将离子化的原子、分子或是分子碎片按质量或是质荷比(m/e)大小顺序排列成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新的离子化技术则使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NMR技术与MS技术相比,各有其优缺点,需要在研究中灵活选用。总体而言,NMR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此外,根据代谢组学的研究需要,还常用于其他的一些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它们往往与NMR或MS技术联用,进一步增加其灵敏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分析手段更新,敏感性及分辨率提高,“假阳性”的概率也就越大,可能是仪器技术方法固有的,亦或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产生的。 后期代谢组学研究的后期需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平台。它往往借助于一定的软件,联合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将多维、分散的数据进行总结、分类及判别分析,发现数据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阐述其与机体代谢的关系。如果说分析技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建立便是“找到宝藏”的钥匙。 主成分分析法( PCA) 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将分散于一组变量上的信息集中于几个综合指标(PC)上,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利用主成分描述机体代谢的变化情况,发挥了降维分析的作用,避免淹没于大量数据中。其他的模式识别技术,如聚类分析、辨别式功能分析、最小二乘法投影法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亦有其重要的地位。 现实情况下,代谢组学的数据更为复杂,特别是NMR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将代谢物的表达谱与时间相联系,分析时更加困难,需要借助复杂的模型或是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在应用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

专 论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X 刘昌孝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 摘 要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其主要研究体系有生物体液、生物组织及单个细胞的代谢组,利 用一些现代的分析技术,如N M R、L C-M S、G C-M S等,取得整个研究体系的多维数据后,利用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技术寻 找其中的系统生物学信息。本文从代谢组学的发展,代谢组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 价,疾病模型,特别是中药研究的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 代谢组学,药物研究开发,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价,中药现代研究,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5)02-0001-06 Development of metabonomics and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iu Chang xiao T ianjin K ey L abor ato ry of P harmaco kinetics and phar macodynamics,T ianjin I nstitute of Phar maceutical R esea rch,T ian-jin,300193 Abstract M etabo no mics is a new"-omics"science developed in r ecent year s.Its major r esearch objects co ver bio-fluid, bio-tissue and metabolome of sing le cell.M odern a nalyt ical techno lo gies such as N M R,L C-M S and G C-M S are used to obtain multi-dim ensio nal data fo r the w hole resear ch sy st em,then pat tern r eco gnit ion and ex pert sy stems are emplo yed to ext ract systemat ic bioinfo rmat ion.In this r eview,the development of met abo nomics,r esearch field,resear ch metho ds and applicatio ns fo r mechanism o f drug action,dr ug to xicity screening,clinical safety and disease diag no sis,specifically in tr aditio na l Chinese medicines ar e intr oduced. Key words M etabonomics,dr ug r esearch and development,m echanism o f dr ug action,dr ug to xicity,tr 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disease diagnosis 1 代谢组学研究的形成和发展 基因组(g enome)是指某一生物的所有DNA;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整个基因组的科学。转录物组(transcriptome)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基因表达的RN A;转录物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基因表达的RNA(如mRNA)进行全面分析的科学。蛋白质组(pro teom e)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分别在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的蛋白质翻译与修饰两个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功能。代谢组学相对于其它组学而言还是一门较新的组学,不过已经显示了其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它可以在药物发现过程的前期就能识别药物的毒性,避免了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损耗。代谢组学研究有希望成为新药发现与研发过程的一个必需部分[1]。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2]。最初人们提出了代谢物组(m etabo lome)的概念,严格地说,代谢物组应该是指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的代谢产物(m etabolite)。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析手段的局限性,更多的人倾向于把代谢物组局限于某一生物或细胞中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对应,即代谢物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监测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科学。 在人们逐步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相关概念,如代谢物靶目标分析(m etabo lite target analysis),代谢轮廓(谱)分析(m etabolic profiling analy sis),代谢组学(metabo no mics)或代谢物组学(m etabo lomics), 1 X收稿日期:2005-04-01 作者简介:刘昌孝,男(1942-),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现任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部省共建国家实验室主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代动力学与临床药理学研究室主任等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5项,领导完成100余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获得27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中英文版专著12部。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技术步骤、分析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当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中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代谢组学;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物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项技术[1],它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药用植物代谢组学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营养胁迫、生物胁迫,以及基因的突变和重组等引起的微小变化,是物种表型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现代中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中药资源和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在对模式植物突变体文库或转基因文库进行分析之前,代谢组学往往是首先考虑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功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拟南芥突变株进行大规模基因筛选的例子,这为与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功能的阐明和选育可供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奠定了基础 目前,还有许多经济作物的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尚未完成,由于代谢组学研究并不要求对基因组信息的了解,所以在与这些作物有关的研究领域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其与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相比的优势之一。代谢组学研究涉及与生物技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信息学相关的大量知识,Fiehn[2]对代谢组学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见表1)。 1代谢组学研究的技术步骤 代谢组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步骤主要包括植物栽培、样本制备、衍生化、分离纯化和数据分析5个方面(见图2)。 1.1植物栽培 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育的目的是为了对样本的稳定性进行控制,相对于微生物和动物而言,植物的人工栽培需要考 表1代谢组学的分类及定义略 虑更多的问题,如中药材在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以及光照、水肥、耕作等环境因素的微小差异都可引起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这些非可控及可控双重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影响药用植物代谢组研究的重复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荐使用大容量的培养箱[3],定时更换培养箱中栽培对象的位置,以及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等,Fukusaki E[4]利用无土栽培系统将水和养分直接引入植物根部,并且对供给量进行精确地控制,大大提高了实验的重复性。 1.2样本制备 为了获得稳定的实验结果,样本制备需要考虑样本的生长、取样的时间和地点、取样量以及样本的处理方法等问题,并根据分析对象的分子结构、溶解性、极性等理化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大小对提取和分离的方法进行选择,逐一优化试验方案。Maharjan RP等[5]用6种方法分别对大肠杆菌中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发现用-40℃甲醇进行提取的效果最好。现阶段代谢组学的分析对象主要集中在亲水性小分子,尤其是初级代谢产物,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 MS)和毛细管电泳 质谱(CE MS)联用都是分析亲水小分子的重要技术。Fiehn O等[6]使用GC MS 对拟南芥叶片中的亲水小分子进行了分析,发现酒石酸半缩醛、柠苹酸、别苏氨酸、羟基乙酸等15种植物代谢物。 1.3衍生化处理 对目标代谢产物的衍生化处理取决于所使用的分析设备,GC MS系统只适

代谢组学综述

代谢组学综述 摘要: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含义、代谢组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数据解析方法,综述了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疾病诊断、植物和中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科学项目的实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人类生命科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 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共同组成系统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各种组学0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别从调控生命过程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 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 探讨生命的本质, 逐步系统地认识生命发展的规律。这些组学手段加上生物信息学, 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谢组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必须的。对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 代谢组学正好可以进行弥补。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命个体对外源性物质(药物或毒物)的刺激、环境变化或遗传修饰所做出的所有代谢应答, 并且检测这种应答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代谢组学方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 同时也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 代谢组学最初是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 icholson教授提出的, 他认为代谢组学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来研究, 并且将代谢组学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的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2000年, 德国马普所的Fiehn等提出了代谢组学的概念, 但是与N icholson提出的代谢组学不同, 他是将代谢组学定位为一个静态的过程, 也可以称为/代谢物组学, 即对限定条件下的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代

代谢组学的定义(1)

代谢组学的定义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1, 2]是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科学,所关注的是代谢循环中分子量小于1000 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反映的是外界刺激或遗传修饰的细胞或组织的代谢应答变化。代谢组学的概念来源于最初人们提出的“代谢物组”(metabolome),即指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代谢产物,后来发展为代谢组学的概念。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通过高通量的实验和大规模的计算,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地综合地考察机体的代谢变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方法学,代谢组学已成为国际上疾病与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 Nicholson 研究小组于1999 年提出了metabonomics 的概念[1],并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3, 4]。Fiehn 等[5]提出了metabolomics 的概念,第一次把代谢产物和生物基因的功能联系起来。之后很多植物化学家开展植物代谢组学的研究,使代谢组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当前代谢组学的两大主流领域: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前者是对生物系统整体的、动态的认识(不仅关心代谢物质的整体也关注其动态变化规律),而后者强调分析且是个静态的认识概念,因此可以认为metabolomics 是metabonomics 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谢组学经过不断的发展,一些相关层次的定义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第一个层次为靶标分析,目标是定量分析一个靶蛋白的底物和/或产物;第二个层次为代谢轮廓分析,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技术,对特定代谢过程中的结构或性质相关的预设代谢物系列进行定量测定;第三个层次为代谢指纹,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细胞内外全部代谢物;第四个层次为代谢组分析,定量分析一个生物系统全部代谢物,其目前还难以实现。 目前,代谢组学已在药物毒性和机理研究[6-7]、微生物和植物研究[8,9]、疾病诊断和动物模型[10, 11]、基因功能的阐明[12]等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在中药成分的安全性评估[13]、药物代谢分析[14]、毒性基因组学[15]、营养基因组[16]、药理代谢组学[17-19]、整合药物代谢和系统毒理学[20, 21]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代谢组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通过对细胞提取物、组织提取物、生物体液(血浆、血清、尿液、胆汁、脑脊液等)和完整的脏器组织等随时间变化的代谢物浓度进行检测,结合有效的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和分类,并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来,从而了解机体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22]。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 作为众多化学分析方法中的一种,NMR 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NMR 分析生物体液或活体组织等复杂样品时,预处理过程简单,测试手段丰富,包括液体高分辨NMR、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 NMR 和活体磁共振定域谱(MRS),因此能够在最接近生理状态的条件下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检测。其次,NMR 是一种无创性的多参数动态分析技术,同时具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NMR 谱本身携带有丰富的分子结构和动力学信息,通过扫描生物样品可以得到其所有含NMR 可观测核的、且含量在NMR 检测限上的代谢物的特征NMR 谱。再次,NMR 检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5 ~ 10 分钟),这对于实现高通量样品检测,并保证样品在检测期内维持原有生化性质至关重要。此外,低温探头、自动进样技术的出现和日趋完善,也使检测灵敏度和速度不断提高。最

代谢组学技术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_王小莉

2016-02,37(1)中国烟草科学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89 代谢组学技术在烟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王小莉,付博,赵铭钦*,贺凡,王鹏泽,刘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郑州 450002) 摘要:简述了作为研究植物生理生化和基因功能新方法的代谢组学在烟草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流程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组织中烟草代谢物差异及产生原因,总结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及化学诱导处理等条件下的烟草生理生化变化及相关基因功能。最后提出了目前烟草代谢组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指出与其他组学整合应用是代谢组学在烟草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烟草;代谢组学;胁迫;化学诱导;基因功能 中图分类号:S572.01 文章编号:1007-5119(2016)01-0089-08 DOI:10.13496/j.issn.1007-5119.2016.01.016 Research of Metabolomics in Tobacco WANG Xiaoli, FU Bo, ZHAO Mingqin*, HE Fan, WANG Pengze, LIU Pengfei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ional Tobacco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Research Center,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Metabolomics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investigat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and gene function of plants. Here we review the main process of metabol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status in tobacco research,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when tobacco responds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chemically induced processes and genetic modifications. Finally, issues of critical significance to current tobacco metabolomic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noted that integration with other omics is the trend of metabolomics research in tobacco. Keywords: tobacco; metabolomics; stress; chemical induction; gene function 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不同层面研究生物体对环境或基因改变的响应,它们都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代谢组学是21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学科,主要通过研究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受环境或基因扰动前后差异来研究植物代谢网络和基因功能[1-2]。与微生物和动物相比,植物的独特性在于它拥有复杂的代谢途径,目前发现的次生代谢产物达20万种以上[3]。代谢物差异是植物对基因或环境改变的最终响应[4],因此,对代谢物进行全面解析,探索相关代谢网络和基因调控机制,是从分子层面深入认识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环节[5-7]。 烟草不仅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研究植物遗传、发育、防御反应和转基因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8-10]。烟草代谢物非常丰富,目前从烟叶中已鉴定出3000多种[11],且代谢物理化性质和含量差异较大,给烟草化学及代谢规律研究带来挑战。传统的烟草化学主要集中于研究某一类化学成分或某几种重要物质,如萜类[12]、生物碱类[13]、多酚类等[14],这很难全面地系统地阐述烟草代谢网络。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烟草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中,例如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找出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110201101001 TS-01);上海烟草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风格定位研究及样品检测”(szbcw201201150) 作者简介:王小莉(1983-),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烟草生理生化研究。E-mail:xiaoliwang3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7531452.html, *通信作者,E-mail:zhaomingq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7531452.html, 收稿日期:2015-09-09 修回日期:2015-11-19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进展

·综述· 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进展 胡正青a,林夏珍a,郭明b*(浙江林学院,a. 园林学院;b. 理学院化学系,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目的介绍代谢组学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方法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介绍当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样品制备、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的最新研究概况。结果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拓宽了代谢组学的应用范围。结论自动化、标准化、整合化和完整化将是代谢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系统生物学;分析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Q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693(2010)06-0485-06 Advances in Research Techniques of Metabonomics HU Zhengqing a, LIN Xiazhen a, GUO Ming b*(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 a.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Lin’an 31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new advances in research techniques of metabonomics. METHODS Make a summary of both national and overseas papers about matabonomics, and introduc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sample preparation, instrum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data processing and results analysis. RESULTS Research techniques of metabonomics have made certain progress and extend applied fields of metabonomics. CONCLUSION Automation,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and completeness will be the orient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etabonomic techniques. KEY WORDS: metabonomics; research evolution; systems biology; analytical technique; review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物系统中的代谢产物(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目前主要针对相对分子质量1 000以下的小分子)为分析对象,以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为手段,结合模式识别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英文文献中,早期的代谢组学研究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术语:metabolomics和metabonomics。前者侧重以单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Fiehn等[1]将其定义为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后者一般以动物的体液和组织为研究对象,Nicholson等[2]将其定义为生物体对病理生理或基因修饰等刺激产生代谢物质动态应答的定量测定。随着代谢组学的研究发展,不管是在植物和微生物研究领域,还是在病理生理研究领域,这两个名词已经基本等同使用。目前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达成共识,以metabonomics来表示“代谢组学”。 在代谢组学的研究过程中,代谢组学的一些相关概念也不断被提出来,目前已获得广泛认同的研究层次有:①代谢物靶标分析;②代谢轮廓(谱)分析;③代谢指纹分析;④代谢组学。严格地说,只有第4层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代谢组学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发展出一种可以涵盖所有代谢物而不管分子大小和性质的代谢组学技术。 代谢组学相对于其他组学更能反映生物体的整体信息,这是因为代谢物处于生物系统生化活动调控的末端,反映的是已经发生了的生物学事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影响都可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体现,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代谢组学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更能够揭示生物体系生理和生化功能状态,对进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和蛋

代谢组学及其发展

代谢组学及其发展 摘要:代谢组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 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官的内源性代谢物质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组学运用,中药学 1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效仿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2.1研究范围 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的是作为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1000)。在食品安全领域,利用代谢组学工具发现农兽药等在动植物体内的相关生物标志物也是一个热点领。其样品主要是动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提取液。 2.2常用的分析技术 主要技术手段是代谢组学以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核磁共振谱(NMR)等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1.2.3],其中以NMR为主。通过检测一系列样品的NMR 谱图,再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判断出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并有可能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为相关预警信号提供一个预知平台。 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Fiehn 将生物体系的代谢产物分析分为4个层次:(1)代谢物靶标分析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组分的分析。在这个层次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预处理技术除掉干扰物,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2)代谢轮廓(谱)分析对少数所预设的一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如某一类结构、性质相关的化合物,某一代谢途径的所有中间产物或多条代谢途径的标志性组分。进行代谢轮廓(谱)分析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类化合物的特有的化学性质,在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定的技术来完成。(3)代谢组学是在限定条件下对特定生物样品中所有内源性代谢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时,样品的预处理和检测技术必须满足对所有的代谢组分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的要求,而且基体干扰要小。代谢组学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需要有能对其数据进行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技术。代谢组学的最终目标是解析所有的可见峰。(4)代谢指纹分析不具体鉴定单一组分,而是通过比较代谢物指纹图谱的差异对样品进行快速分类。 2.3数据处理平台 应用NMR或MS得到的代谢组学数据是海量的多变量数据信息,需要利用模式识别(PR,pattern recognition)技术进行多元数据分析,将数据降维,然后对样本分类或寻找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用来解释代谢表型(metabolic phenotypes)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0.前言 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体内代谢产物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能为疾病状态、药理毒理、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大量信息[1],1999年Nicholson[2]将其定义为能定量测定生命系统对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所产生的动态多参数代谢反应的一种方法(Metabonomicsisdefinedas‘thequan-titativemeasurementofthedynamicmultiparametricmetabolicresponseoflivingsystemstopathophysiologicalstimuliorgeneticmodification’)。它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并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考查的是生物机体内所有的代谢产物[3],但主要关注的是分子量在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活动,代谢组学则从代谢物层面上探寻生命活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什么可能会发生,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什么确实发生了[4]。代谢产物能在一个生物体的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体液等各个层面上产生[5],从某种意义上说机体内每一项生命活动都要受到代谢产物的调节和影响,因此,代谢组学研究可以了解和探索各项生命活动的整体代谢状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目前代谢组学在药学、毒理学、疾病诊断、基因功能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并已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它在向各个学科渗透的同时,其自身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代谢组学正向真正的系统、综合、全面的目标迈进。 1.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肝脏、病变组织等)中代谢物组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分析计算方法对所得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探讨各种生命活动在代谢物层面上的规律和特征并用于评价药物疗效、检测药物毒性、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状态等。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样品制备、代谢产物检测和分析鉴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2.代谢组学的应用 2.1代谢组学为药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代谢组学在药物安全性评价、新药开发、毒性标志物的筛选等方面应用广泛。Nicholls[6]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药物引起磷脂质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鼠给药后不同时段尿液代谢组图谱发生变化。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能为药物引起磷脂质病微小生化改变的检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Slim[7]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地塞米松对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诱导的大鼠脉管炎的治疗作用,发现大鼠尿液代谢组图谱与组织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尿液代谢组图谱的变化可反映主要的病理变化,代谢组学技术可非侵害地检测血管变化。 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利用高通量的技术手段筛选和检测潜在的毒性物质是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8],因为大多数药物通过广泛的生物转化作用可成为毒性明显不同的代谢物[9],当毒物与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时会引起机体关键代谢过程中内源性物质的比例和浓度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对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更好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组学技术能快速获得这些信息[10],它可检测生物体在给药后整体的代谢反应过程,能综合考察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能全面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系统地评价药物的价值和开发前景。在毒理学研究中,代谢组学技术在研究毒物作用机制、预测药物毒性、鉴定对临床有用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Warne[12]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3-三氟甲基-苯胺的毒 理反应,成功鉴定出了与毒性反应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Azmi等[13]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1-萘异硫氰酸酯(1-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的肝毒性作用,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在器官、亚器官等不同水平上认识不同的毒理学机制。 鉴于代谢组学技术在药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已与六家医药公司联合成立了名为毒理代谢组学(theConsor-tiumforMetabonomicToxicology,COMET)的研究组织,该组织旨在从方法学上建立一套毒理代谢组学研究体系和通用的标准评价方法,采用1HNMR技术分析尿液和血液代谢组信息以用于候选药物临床前的毒性检测[14]。近来,Clayton[15]又提出了药物代谢组学的概念(pharmaco-metabonomics,whichwedefineas‘thepredictionoftheoutcome(forex-ample,efficacyortoxicity)ofadrugorxenobioticinterventioninanindividualbasedonamathematicalmodelofpre-interventionmetabolitesignatures’)。 2.2代谢组学在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Brindle[16]利用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对冠心病人的血清代谢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组与正常组代谢组图谱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冠心病还能区分疾病的严重程度。Martin[17]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不同饮食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cholesterol)、N-乙酰基糖蛋白(N-acetylgly-coprotein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呈正相关,白蛋白赖氨酰残基(albu-minlysylresidues)、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与之呈负相关,此外,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变性方面代谢组学数据可达89%,而常规方法只有60%,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区分不同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反应(尤其是多参数代谢反应),还能发现新的与疾病进程呈正相关或负相关的潜在标志物,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方面,Hodavance[18]认为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有力工具,它能够识别那些常规方法无法识别的代谢产物。Yang[19]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代谢组图谱发现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脂肪酸代谢谱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清脂肪酸代谢状况可快速诊断2型糖尿病。Yuan等[20]对2型糖尿病人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发现了马来酸(Maleicacid)、氧基乙酸(Oxylaceticacid)、4-氨基苯甲酸(4-Aminobenzoicacid)等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癌症方面,Whitehead[21]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分析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癌组织提取物还能发现和鉴定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性代谢产物,它是研究和诊断癌症的有力工具。Yang等[22]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了肝癌、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尿液代谢组信息,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尿液代谢组信息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代谢组学技术不仅能清楚地区分患者和正常人还能诊断出患者是患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这对降低误诊率意义重大,研究还指出通过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出的尿液核苷在癌症诊断方面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代谢组学不仅在上述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还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23]、神经系统疾病[24]、高血压[25]、先天性代谢缺陷[26]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这些研究均表明代谢组学是疾病研究和诊断的有力工具,它的应用为疾病研究和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 2.3代谢组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代谢组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不仅在药学、毒理学、疾病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岳秀飞史晓伟 [摘要]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来检测各种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组的信息并结合模式识别等分析计算方 法对所得代谢组学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综合解析这些数据以用于评价药物疗效、检测药物毒性、诊断疾病、分析疾病状态。代谢组学 自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在药学、毒理学、疾病研究和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 其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就代谢组学的发展趋势作一讨论。 [关键词]代谢组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95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