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要点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要点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要点
生物制药技术知识要点

第一章

1、生物技术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并列,是四大科学技术支柱,生物技术是以生

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利用这样的新物种,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3、近代生物技术的特点:(1)产品类型多(2)生产技术要求高(3)生产设备规模大

(4)技术发展速度快

4、现代生物药物四大类型:(1)应用重组DNA技术(2)基因药物(3)来自动、植

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5、根据生物药物的功能途径可分为:(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

6、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基因稳定性(6)免疫原性(7)体内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

(9)多效性和网络性效应(10)检验的特殊性

7、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1)高技术(2)高投入(3)长周期(4)高风险(5)高收益

第二章

1.基因工程药物分类:(1)免疫性蛋白(2)细胞因子(3)激素(4)酶类

2.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的优点在于:

(1)可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为临床使用建立有效的保障。(2)可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

(3)可以发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不足,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对其进行改造。

(5)可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3.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目的基因的克隆,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4.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获得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定—包装

5.目的基因的获得:

(一)反转录法:(1)mRNA的纯化(2)cDNA第一链的合成(3)cDNA第二链的合成

(4)cDNA克隆(5)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6)cDNA文库的坚定

(7)目的cDNA克隆的和鉴定

(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三)化学合成法

(四)筛选基因的新方法

(五)对已发现基因的改造

6.基因表达:是指结构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转录、翻译以及所有加工过程。

7.基因高效表达:是指外源基因在某种细胞中的表达活性,即剪切下一个外源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个基因表达体系中,使其能获得既有原生物活性又可高产的表达产物。

8.宿主菌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高浓度、高产量、高产率;能利用易得廉价原料;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容易进行代谢调控;容易

进行重组DNA技术;产物容易提取纯化。

9.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

(1)外源基因的剂量(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4)细胞的代谢负荷(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9、影响目的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的因素:外源基因的剂量、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外源蛋白的糖基化、宿主菌体的影响。

9.控制菌体生长对提高质粒的稳定性,减少代谢副产物的积累,提高外援蛋白产率都有重要意义。

10.基因工程菌生长代谢的特点:

(一)菌体生长于能量的关系:各种碳源通过有限的呼吸能力所能提供的最大量决定了菌体在这种培养基中的最大生长速率。

(二)菌体生长和前体供应的关系:对于基因工程菌来说,由于质粒的复制和外源基因的转录和译翻需要与住宿菌竞争共同的前体和催化结构,从而加剧了这些成分的不足。

11.质粒不稳定性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分裂不稳定: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的现象。

结构不稳定:是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

12.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宿主菌(2)选择合适的载体

(3)选择压力(4)分阶段控制培养(5)控制培养条件(6)固定化

12、基因工程菌中试:中间性试验,是产品投产的关键,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实验,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实验。

12、工艺最佳化:指最快周期、最高产量、最好质量、最低消耗、最大安全性、最周全的废物处理效果、最佳化速度与最低失败率等的综合指标。

13.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

(1)培养基的影响:常用的碳源有葡萄糖、甘油、乳糖、甘露糖、果糖等。

(2)接种量的影响:适于表达外源蛋白产物的接种量是10%~15%

(3)温度的影响

(4)溶解氧的影响: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转录和翻译,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以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提高了对氧的需求,因此只有维持较高水平的DO2(≥40%)才能提高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外源蛋白产物的形成。

(5)诱导时机的影响

(6)诱导表达程序的影响

(7)PH的影响

14.高密度发酵的定义: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是大规模植被重组蛋白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实现在单个菌体对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单位体积的菌体数量的成倍增加来实现总表达量的提高。

15.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4)温度(5)代谢副产物

16.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一)发酵条件的改进:

1、培养基的选择

2、建立流加式培养方式

3、提高供氧能力

(二)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1、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2、对碳代谢流进行分流3、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4、引入血红蛋白基因

(三)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16、建立分离纯化工艺需了解的各种因素:

含目的产物的初始物料的特点、物料中杂质种类和性质、目的产物特性、产品质量要求16、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的基本过程:细胞破碎、固液分离、浓缩与初步纯化、高度纯化直至得到纯品、成品加工。

17.重组蛋白质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哪些?

(1)离子交换层析(2)疏水层析(3)亲和层析(4)凝胶过滤层析

1.离子交换层析适用于:多肽、蛋白质、核酸。

2.疏水层析适用于:蛋白质

3.亲和层析适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基本原理:生物体中许多大分子生物化合物具有与其结构相对应的专一分子可逆结合的特性,如抗原与抗体、酶与底物或抑制剂、激素与受体等,这种结合往往是专一性的而且是可逆的。

4.凝胶过滤层析适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

18.蛋白质药物鉴定时常做那些分析?(目标产品的质量控制)

(1)生物活性测定

(2)理化性质鉴定:1.非特异性鉴别2.特异性鉴别3.相对分子质量测定4.等电点测定

5.肽图分析

6.氨基酸组成分析

7.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

8.蛋白质二硫键分析(3)蛋白质含量测定(4)蛋白质纯度分析(5)杂质检测

(6)稳定性考察(7)产品一致性的保证

第三章

1、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单位,按人们的意志,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操作,使细胞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或上升新品种的目的,以及使细胞增加或重新获得产生某种特定产物的能力,从而在离体条件在进行大量培养、增殖,并提取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2、动物细胞的生理特点:①细胞的分裂周期长:动物细胞分裂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2~48h。

②细胞生长需贴附于基质,并有接触抑制的现象。③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寿命是有限的。

④动物细胞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⑤动物细胞对培养基的要求高。它不仅需要12种必需的氨基酸、8种以上的维生素、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⑥动物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途径和修饰功能与细菌的不同。

3、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所必须保证的基本条件是:

(1)所用的与细胞接触的设备、器材和溶液,都必须保持绝对无菌,避免细胞外微生物的污染。(2)都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供应,绝对不可有有害的物质,避免即使是极微量的有害离子的渗入。(3)保证有适量的氧气供应。(4)需要随时清除细胞代谢中产生的有害产物。(5)有良好的适于生存的外界环境,包括ph、渗透压和离子浓度。(6)及时分种,保持合适的细胞密度。

4、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①器材的清洗和消毒②水质③ph ④渗透压⑤温度⑥空气

5、培养基中血清的作用:

优点:(1)营养作用,因为它能提供培养基中的生长因子(2)解毒(3)中和胰酶的活性(4)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5)提供酶、微量元素和激素。

缺点:(1)批量之间有差异(2)价格昂贵(3)有各种污染。

6、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

(一)悬浮培养:优点:操作简单,培养条件比较均一,传质和传氧较好。

缺点:细胞密度一般较低。

(二)贴壁培养:优点:适用的细胞种类广

缺点:操作比较麻烦,培养条件不易均一,传质和传氧较差。

7、旋转细胞培养的特点:

(1)可以模拟太空中微重力环境,细胞克服重力影响,易于聚集,能获得比普通重力环境中更高的细胞密度,培养液的密度率提高

(2)细胞易于贴附在微载体表面,有利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组合自学特性相互接触

(3)有利于增值分化,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获得间接刺激细胞的间分泌和旁分泌

(4)固体、液体同时移动,层流减少,剪切力减少,易于维持细胞的3D结构

(5)内部环境均匀,物质传递能力强,细胞质均匀分布

(6)有利于建立体外癌细胞转移模型

8、理想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具备的条件:

(1)制造生物反应器所采用的一切材料,尤其是与培养基、细胞直接接触的材料,对细胞必须是无毒性的

(2)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必须使之具有良好的传质、传热和混合的性能

(3)密封性能良好,可避免一切外来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污染

(4)对培养环境中多种物理化学参数能自动检测和调节控制,控制的精确度高,而且能保持环境质量的均一

(5)可长期连续运转,这对于培养动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显得尤其重要

(6)容器加工制造时要求内面光滑,无死角,以减少细胞或微生物的沉积

(7)拆装、连接和清洁方便,能耐高压蒸汽消毒,便于操作维修

(8)设备成本尽可能低

9、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类型:搅拌罐式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透析袋或膜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床或流化床式生物反应器。

10、动物细胞制药的前景与展望

(1)改进表达载体,提高表达水平和产量

(2)利用代谢工程,改进培养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3)抑制细胞凋亡,延长培养时期。

(4)采用糖基化工程,提高产品质量

(5)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6)组织工程的研究。

第四章

1、抗体(Ig):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抗体的产生机理: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B淋巴消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有浆细胞产生抗体。

3、单克隆抗体: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又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

优点:高度特异性、均一性、有稳定来源、可大量生产。

缺点:(1)单克隆抗体均是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可产生人抗鼠抗体,加速排斥反应,难以维持有效药物作用于靶组织的时间。

(2)完整的抗体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难以穿透实体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改造方案:(1)降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2)降低单克隆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4、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融合用聚乙二醇(PEG),或仙台细菌。

5、基因工程抗体的分类:(1)人-鼠嵌合抗体(2)改形抗体(3)Fab和Fv抗体

(4)单链抗体(5)单域抗体和分子识别单位

6、人-鼠嵌合抗体的制备方法:

(1)提取杂交瘤细胞系的mRNA

(2)反转录成cDNA,并以其为模板,采用特异性引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V L和V H基因

(3)分别连接真核表达所需的上游启动子、前导肽序列和下游剪切供体信号、增强子真核调控序列。

(4)将V L基因克隆到人IgC L基因表达载体上,将V H基因克隆到人Igγ1的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上。

(5)将人鼠嵌合的V-C区基因质粒DNA等量混合,在脂质体介导下共转染骨髓瘤细胞SP2/0,转染后用霉酚酸进行筛选,形成集落的细胞即为共转染细胞,所分泌的抗体为嵌合抗体。

7、单链抗体:是由一段单性连接肽把抗体可变区重链(VH)与轻链(VL)相连而成,是具有亲代抗体全部抗原结合特异性的最小功能结构单位。

8、双功能抗体: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9、多功能抗体:在scFv的基础上发展了结合性能良好的scFv二聚体。

10、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基本方法:

(1)获取目的基因(2)抗体库技术的载体(3)淘筛(4)表达与鉴定

1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特点

(1)模拟天然全套抗体库(2)避开人工免疫和杂交瘤技术(3)可获得高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12、基因工程抗体的表达

(1)原核细胞的表达(2)真核细胞表达(3)转基因植物表达(4)转基因动物表达

13、诊断血清的制备

(1)制备细菌抗原(2)免疫动物和制备抗体血清

14、诊断的方法:常用直接凝集反应,在席俊宁、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中加入相应抗体,再有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故称为凝集反应。常用玻片法做定性实验,简便快捷,上述的病原菌的血清学鉴定和血型的鉴定均用此法。

14、夹心法: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标本,其中的抗原即可与载体上的抗体相结合,洗去未结合的材料后,在加入该抗原的酶标抗体,洗去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加底物显色,用酶免疫检测仪测量颜色的光密度,就可定量测定抗原。

15、间接法:常用来检查特异性抗体,现将已知特异抗原包被固相抗体,加入待检标本,再加入酶标抗Ig的抗体,经加入的底物显色后,根据颜色的光密度可计算出标本中抗体的含量。在这个方法中需要酶标抗Ig抗体的诊断试剂。

16、放射性免疫显像的优点:

(1)在体内有确切的肿瘤定位作用,准确性可达90%以上,灵敏度几乎达100%。

(2)在体内可检出0.5cm大小的病灶,并可检出肺,脑等部位的转移灶。

(3)小分子抗体容易到达肿瘤部位,可明显提高T(肿瘤组织)/NT(非肿瘤组织)值。(4)抗体在肿瘤部位,可保留6-9d。

(5)能观察抗体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7、抗体治疗药物的分类:

(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2)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

(3)毒素偶联的抗体药物

18、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的原理:

19、改行抗体(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CDR序列替换人Ig分子中的CDR序列)目的:

(1)Ig分子具有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的特异性。(2)消除免疫原性,这种改形抗体又称CDR移植抗体。(3)显著提高抗体亲和力CDw52.

20、Fab抗体:用胃蛋白酶可将IgG的重链在铰链区的C端处裂解,获得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在Fab片段之间仍保留有铰链区与二硫键,为Fab抗体。

第五章

1、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知识,在理提条件下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制造新品种,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的一门科学或技术。

2、植物细胞工程由上游工程(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和下游工程(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中任何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重新再分化形成原来的个体。

4、植物组织和器官培养: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以及控制其生长发育的技术。

5、植物的分化:高等植物的分化可分为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两个阶段,前者是从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开始,分化为幼胚,进而发育为成熟胚和种子。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通过器官分化过程,形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组织、器官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又变成未分化的细胞核组织的过程。

7、再分化:通过脱分化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适宜条件下可再分化为胚状体或直接分化出器官。

8、植物无菌培养:植物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器官培养;胚胎培养

9:、细胞培养:利用单个细胞进行液体或固体培养,诱导其增值及分化的培养实验。

10、分生组织培养: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茎端分生组织细胞。

11、外植体: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器官或组织。

12、无性繁殖系:使用母体培养物反复进行继代培养时,通过同一外植体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无性繁殖后代。

13、突变体:经确证已发生遗传变异或新的培养物至少是通过一种诱变处理而发生变异所得的新细胞。

14、继代培养:由最初的外植体上切下的新增值的组织,培养一代时间而称之为第一代培养,培养多代的培养即为继代培养。

15、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1)有明显的分类学区域界线(2)其生物合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发生(3)缺乏明确的生理功能(4)是生命活动的多余成分

16、原生质体在20世纪60年代由Cocking利用真菌的纤维素酶分离得到。

17、MS培养基是由Muraskign和Skoog在1962年开发出来的。

18、紫杉醇有抗癌作用,可以从红豆杉中得到。

19、培养基的组成: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大量元素是指浓度大于30mg/L,有无机元素,包括N、S、P、K、Mg、Ca、Cl、Na

微量元素是指浓度低于30mg/L的无机元素,如Fe、B、Mn、I、和Mo、以及极微量的Cu 和Zn。

20、固定化培养法的突出优点:(1)细胞位置固定(2)易于获得高密度细胞群体及维持细胞间物理化学梯度(3)利于细胞组织化(4)易于控制培养条件及获得较高干粮的次

级代谢产物。

植物次级产物的积累主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

21、前体饲喂:向培养体系中加入用于产物合成的前提物质,如莽草酸、氨基酸、乙酸、以增加次级代谢产物产率的方法。

生物转化:又称生物催化,是指利用生物立体培养细胞或器官及细胞器等对外源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有价值的产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本质是利用生物体系本身所产生的酶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它具有反应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并且可以进行传统有机合成不能或很难进行的化学反应。

第六章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固定化酶定义:指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指经过物理或化学的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限,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1)特点:既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有固相催化剂的特性。

2)优点:a.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多次使用,酶的稳定性提高b.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开,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c.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转化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化d.利用效率高e.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与多酶反应。

3)缺点:a.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b.增加生产成本c.只能用于可溶性底物,较适合小分子底物,对大分子底物不适宜.d.胞内酶必须经过酶的分离纯化过程.e.与完整菌体相比不适用于多酶反应.

固定化细胞定义:被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1)特点:即有细胞特性,也有生物催化剂功能,又具有固相催化剂特点。

2)优点:a.无需进酶的分离纯化b.细胞保持酶的原始状态,固定化过程中酶的回收率高c.细胞内酶比固定化酶稳定性更高d.细胞内酶的辅因子可以自动再生e.细胞本身含多酶体系,可催化一系列反应f.抗污染能力强。

3)缺点:a.利用的仅是胞内酶,而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B.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作用。C.载体形成的孔隙大小影响高分子底物的通透性。分子印迹:所谓分子印迹是指制备对某一特定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这个特定化合物叫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

有机相酶反应:指酶在具有有机溶剂存在的介质中所进行的催化反应。

人工模拟酶:根据酶的作用原理,用各种方法人为制造的具有酶性质的催化剂,简称人工酶,模拟酶。

生物印记:分子印迹的一种形式,以天然的生物材料,在其上进行分子印迹而产生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空腔的过程。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 提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包含有哪几个工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的质粒不稳定的现象主要是指哪两种不稳定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从生产实际看,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分为哪三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哪几类。 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在V区中,决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而 c 区则决定了Ig分子的异种抗原性。 酶固定法中的包埋法可分为哪两种 网格型微囊型

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三个要素 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哪三类 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如何 目的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主要有哪三类 吸附载体包埋载体交联载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哪两种 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生产用动物细胞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转化细胞系以及工程细胞系。 目前工业常用的酶一般是以什么为主要来源 微生物 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是筛选到高效菌株,一般优良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

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电脑配置说明:Intel 奔腾4 2.8GHz(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对角线长度表示尺寸)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1、定位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分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 识点整理

1.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2.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3.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小批,中批,大批)生产,大量生产。 4.材料去除成型加工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和特种加工。 5.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有车削,钻削,镗削,铣削,磨削,刨削。 6.工件上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详见P58) 7.切削用量是以下三者的总称。 (1)切削速度,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在主运动一个循环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3)背吃刀量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件的垂直距离。 8.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形成表面的发生线。 9.形成发生线的方法成型法,轨迹法,展成法,相切法。 10.表面的成型运动是保证得到工件要求的表面形状的运动。 11.机床的分类:(1)按机床万能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2)按机床精度分为:普通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 (3)按自动化程度分为:一般机床,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 (4)按重量分为:仪表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重型机床。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数目分为:单刀机床,多刀机床,单轴机床,多轴机床。 (6)按机床具有的数控功能分:普通机床,一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 12.机床组成:动力源部件,成型运动执行件,变速传动装置,运动控制装置,润滑装置,电气系统零部件,支承零部件,其他装置。

13.机床上的运动:(1)切削运动(又名表面成型运动),包括: 1、主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切削工件上多余金属的基本运 动。 2、进给运动不断将多余金属层投入切削,以保证切削连续进行的运 动。(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2)辅助运动。分度运动,送夹料运动,控制运动,其他各种空程运动 14.刀具分类: (1)按刀具分为切刀,孔加工刀具,铣刀,拉刀,螺纹刀具,齿轮刀具,自动化加工刀具。 (2)按刀具上主切削刃多少分为单刃刀具,多刃刀具。 (3)按刀具切削部分的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刀具,复杂刀具。 (4)按刀具尺寸和工件被加工尺寸的关系分为定尺寸刀具,非定尺寸刀具。 (5)按刀具切削部分本身的构造分为单一刀具和复杂刀具。 (6)按刀具切削部分和夹持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为整体式刀具和装配式刀具。 15.切刀主要包括车刀,刨刀,插刀,镗刀。 16.孔加工刀具有麻花钻,中心钻,扩孔钻,铰刀等。 17.用得最多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钢。 18.高速钢分普通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 19.高性能高速钢分钴高速钢,铝高速钢,高钒高速钢。 20.刀具的参考系分为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工作角度参考系。 21.静止(标注)角度参考系由主运动方向确定,工作角度参考系由合成切削运动方向确定。 22.构成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的参考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专业特色和优势: 1、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重点领域之一。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关注。生物制药产业迅猛崛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

本专业设立了由行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瞄准社会和行业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3、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改革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热心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生物制药专业带头人为潘扬教授,教研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目前承担生物制药、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用真菌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部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

生物制药考试重点

生物制药考试重点 第一章 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和影响人体生物学进程的物质。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中药、生物药物三大类。P1 生物药物是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P1 天然生化药物是指从生物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获得天然存在的生化活性物质。 抗生素是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在微量浓度下就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或细胞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P2 生物制品,一般指的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原虫、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直接加工制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药品。P3 自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生物药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P4 1989年我国研发出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重组人干扰素a-1b。(细胞因子)P5 生化制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制造成为生化药物。天然的生化药物包括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和辅酶、糖类、脂类药物等。P5 微生物制药是以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生产药物的制备技术。微生物制药生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P5 生物技术制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产多肽、蛋白质、酶和疫苗、单克隆抗体等。P5 迄今为止,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多数以E.coli表达系统生产,其次是酿酒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细胞CHO和幼仓鼠肾细胞BHK)。P6 第二章 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很多,主要是利用它们之间特异性的差异,如分子大小、形状、酸碱度、极性、溶解度、电荷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性等建立起来的。P9 传统的生化制药的基本工艺过程可分为: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组织与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活性物质的浓缩、干燥和保存。P9 细胞破碎后,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方法分离细胞内质量不同的细胞组分,沉降于离心管内不同区域,分离后即所得所需组分。P14 某一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与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及所使用的溶剂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一般遵循“相似相溶”的原则。P14 提取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即对于等量的提取溶液,分多次提取比一次提取的效果好得多。P14 生物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与纯化,一般采用沉淀分离法,即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加入某种物质,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沉淀分离法包括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沉淀等。P15 一般的透析时间是24h,每小时换水一次,整个过程在4.o C下进行。P16 电泳技术既可用于分离各种生物大分子,也可用于分析某种物质的纯度,还可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P17 常用的干燥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P18

七年级信息技术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20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符号、动作、情景等载体所呈现的内容。 2、载体:即媒体 ,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 3、信息技术(IT):指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应用等相关的技术。 4、IT的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 5、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6、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二、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作ENIAC(埃尼阿克)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依据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组成划分为四代: 代次时间主要元件体积特点速度特点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大慢(5000次/秒)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较小较快(几万次/秒)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1971→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小很快(几千万、上百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3、依据计算机体积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PC机) 4、计算机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巨型化、微型化。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3个计算机设计思想: 1、计算机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只识别0、1) 1

精密与特种加工知识点

概论 1.特种加工:是指利用机,光,电,声,热,化学,磁,原子能等能源来进行加工的非传 统加工方法。 2.特种加工特点:1.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主要用其他能量去除材料2.工具的硬度可 以低于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有些情况下,如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等,根本不需要任何工具3.在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切削力作用,工件不承受切削力,特别适合加工低刚度零件。 第二章金刚石刀具精密切削加工 1.超精密加工难度:1.工具和工件表面微观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是随机的,精度难以控制 2.工艺系统的刚度和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有很大影响 3.去除层越薄,被加工表面受到的切削力越大,材料就越不易去除。 2.超精密加工按加工方式分为(切削加工,磨料加工,特种加工,复合加工);加工方法的 机理(去除加工,结合加工,变形加工) 3.超精密加工实现条件:1.超精密加工的机理与工艺方法2.工艺装备3.工具 4.工件材料 5. 精密测量及误差补偿技术6.工作环境条件等 4.超精密加工对机床要求:1.高精度2.高刚度3.高稳定性4.高自动化 5.主轴:液体静压轴承,空气静压轴承 6.主轴驱动方式:柔性联轴器驱动,内装式同轴电动机驱动 7.导轨结构形式:燕尾型,平面行,V-平面型,双V型。 8.微量进给装置:压电和电致伸缩式进给装置,摩擦驱动装置 9.金刚石具有各向异性和解离现象。解离现象:指晶体受到定向的机械力作用时,可以沿平行与某个平面平整的劈开的现象。 10、金刚石在小刀头上的固定方法:①机械固定。②用粉末冶金固定。③使用粘结或钎焊固 定。 三 1、精密与超精密磨料加工:固结磨料加工、游离磨料加工 固结磨料加工:固结磨具、涂覆磨具 游离磨料加工:精密研磨、精密抛光 2、精密磨削主要是依靠砂轮具有微刃性和等高性的磨料实现的。 3、精密磨削机理①微刃的微切削作用 ②微刃的等高切削作用 ③微刃的滑挤、摩擦、抛光 第四章、 1、电火花加工机理:基于正负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 2、正极性接法是将工件接阳极,工具接阳极负极性接法是将工件接阴极,工具接阳极: 3、电火花加工特点:1试用的材料范围广 2适于加工特殊及复杂的零件,3脉冲参数的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可以在同一台的机床上连续进行粗、半精及精加工4直接利用电能进行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 4、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蚀,单纯 由于正负极不同而彼此电蚀量不一样的现象 5、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放电间隙的大小及其一致性、工具电极的损耗及其稳定性和 “二次放电”

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方案

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 1 总则 1.1 指导思想和依据 为了加强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宏观管理,规范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高职高专药学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高职高专教育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 本《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它相关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为指导。 1.2 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申报设置本专业的学校必须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并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的要求。 1.3 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已设置和申报设置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民办高等学校)。

2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设置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必须符合国家医药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适应所在社会区域、经济以及医药卫生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医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预测以及可行性论证;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有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有健全的专业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育部专业设置的有关规定和申报程序。 3 专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 4 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4.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菌种筛选、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所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2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药物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和应用,接受药品工业化大生产的基本培训,具有药品生产、操作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熊宗贵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 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成本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与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 按药物化学本质与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与蛋白质类(3)酶与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与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按生理功能与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她。 二、生物药物提取分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在对生物药物进行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沉淀法,亲与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2、不破坏活性成分。3、利于后续预处理。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与处理。5、对设备要求不高。6、成本较低。7、最好对人体无害。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的主要工艺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检验包装 二、什么就是目的基因?有几种获取方法?用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目的基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目的基因既就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一般也就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原本没有的基因。 获取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文库,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法;⑸逆转录(RT)-PCR法合成cDNA。 基本要求:不含多余干扰成分,纯度高;片段大小适合重组操作;结构、序列正确,达到一定数量。 三、基因工程克隆细胞与表达细胞、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其各自特点。 克隆载体:1、具备复制原点,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自主复制。2、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筛选的

特种加工技术知识要点资料讲解

特种加工技术知识要 点

1、什么是极性效应,产生极性效应的原因,影响极性效应的因素? 2、什么是正极性加工?什么是负极性加工?什么时候采用正极性加工?什么时候采用负极性加工?要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极性效应,应采用什么样的脉冲电源? 3、电参数主要是指哪几个?指出电参数对电蚀量的影响?电加工工作过程中工作液的作用? 4、指出影响加工稳定性的因素?应采用那些措施提高加工稳定性? 5、什么是加工速度?如何提高加工速度以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哪个指标度量工具电极损耗?如何降低工具电极损耗(指出具体措施)? 6、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如何提高加工精度(是指措施)? 7、电火花加工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那几部分?指出表面粗糙度与脉冲能量的关系?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与加工速度的关系如何?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8、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材料的表面层由哪两部分组成?并指出它们的特点? 9、指出型腔模电火花加工常用的工艺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 10、穿孔和型腔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对加工过程起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11、要利用电腐蚀现象对金属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必须解决那几个问题?指出具体措施? 12、指出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13、电加工工作过程中工作液的作用? 14、简述金属材料的热学常数对电蚀量的影响?

15、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作用? 16、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指出各部分的作用? 17、指出电火花穿孔加工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指出主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18、在冲模的电火花加工中,指出直接用凸模加工凹模的各方面注意事项? 19、电火花表面强化的原理及电火花表面层的特点? 20、纯铜电极和石墨电极的特点? 21、穿孔和型腔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 22、对加工过程起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3、型腔加工中电归准的选择、电归准转换的原则?单电极平动发加工平动量分配的一般原则? 24、小孔、小深孔加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25、加工型腔模时,电极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并依据给定型腔设计电极? 26、脉冲电源的分类? 27、指出高速走丝线切割加工和低速走丝线切割加工的不同点?(至少8方面)

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的发展前景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示:生物制药作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为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被公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国内医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莫过于加快生物医药研发的国产化。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竞争现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1、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明显存在很大竞争差距。企业规模小。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相关企业有5000 多家,但规模普遍较小。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生产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重点是干扰素、生活激素与T-PA 等。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2、生物制药的应用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制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不断为医药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正在改变生物制药业的面貌,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 2.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 2.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100 倍。 3、生物制药的展望。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生物制药行业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生物制药子行业也是医药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子行业之一。 而各子行业当中,单克隆抗体仍是目前研发的热点,也将是未来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但抗体药物发展远远落后,销售额仅占全部生物技术药物1.7%,远低于全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修订稿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 习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 (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D) A、Poly?A B、PolyC C、PolyG D、Poly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物的功能 B、表达产物的产量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 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 C、PEG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 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为糖基化蛋白质 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信息技术类)信息技术类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1、3、6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P2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P2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P2 例:以下是否属于信息 1、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 2、书本中的知识(√) 3、电脑报(×) 4、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 5、《07年春节联欢晚会》VCD光盘(×)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P3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P3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P3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P3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例1: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B )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例2: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种现象最能说明信息具有(传递和共享)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从小到大(相差1024倍):B → KB → MB → GB → TB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机械制造系统和制造技术简介 1.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一个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有机体,称为制造系统。 2.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料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运动。 3.制造过程由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质检,运输,储存等过程组成。 4.制造工艺过程:技术准备,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一般称为制造工艺过程。 5.机械加工由若干工序组成。 6.机械加工中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等。 7.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8.安装:在一个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每定位和加紧一次,称为一个安装。 9.工位:在工件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改变加工位置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0.工步:在一个工序内,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工步。 11.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加工内容。 12.按生产专业化程度不同可将生产分为三种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13.成批生产分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14.机械加工的方法分为材料成型法,材料去除法,材料累加法。 15.材料成型法是将不定形的原材料转化为所需要形状尺寸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16.材料成型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粉末冶金,连接成型。 17.影响铸件质量关键因素是液态金属流动性和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性。 18.常用铸造工艺有:普通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陶瓷铸造。 19.锻造工艺分自由锻造和模膛锻造。 20.粉末冶金分固相烧结和含液相烧结。 21.连接成型分可拆卸的连接和不可拆卸的连接(如焊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3. 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4. 现代生物药物四大类型:⑴应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⑵基因药物 ⑶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药物; ⑷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5. 生物药物功能用途分类:⑴治疗药物,⑵预防药物⑶诊断药物。 6.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⑴高技术⑵高投入⑶长周期⑷高风险⑸高收益 7.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⑴基因工程制药:①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②基因工程疫苗、③基因工程抗体、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⑦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⑧利用转基因动、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⑵细胞工程制药:①单克隆抗体技术、②动物细胞培养 ⑶酶工程制药 ⑷发酵工程制药 8.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发展前景(自己阐述观点)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工程生产哪些药:⑴免疫性蛋白,如各种抗原和单克隆抗体。⑵细胞因子,如各种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凝血因子。⑶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心钠素⑷酶类,如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在于: ⑴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为临床使用建立有效的保障。 ⑵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 ⑶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⑷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读起进行改造。 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3. 上游阶段:是研究开发比不可少的基础,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上游阶段的工作主要咋实验室内完成。 4. 下游阶段:是从工程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下游阶段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5. 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定→包装 6. 宿主菌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⑴具有高浓度、高产量、高产率;⑵能利用易得廉价原料; ⑶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⑷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⑸容易进行代谢调控;⑹容易进行重组DNA技术;⑺产物容易提取纯化 7. 宿主细胞分为两大类:⑴原核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链霉菌等;⑵真核细胞:酵母、丝状真菌 8. 表达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特点): ⑴载体能够独立地复制 ⑵应具有灵活的克隆位点和方便的筛选标记,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鉴定和筛选。而且克隆位点应位于启动子序列后,以使克隆的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⑶应具有很强的启动子,能为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所识别。 ⑷应具有阻遏子,使启动子收到控制,只有当诱导时候才能进行转录。 ⑸应具有很强的终止子,以便使RNA聚合酶集中力量转录克隆的外源基因,而不转录其他无关的基因,同时很强的终止子所产生的mRNA较为稳定。 ⑹所产生的mRNA必须具有反义的起始信号,即起始密码AUG和SD序列,以便转录后能顺利翻译。 ⒐密码子的偏爱性:在基因组中把使用频率高的同义密码子称为主密码子或偏爱密码子。此现象被称为密码子偏爱性 ⒑融合蛋白:由一条短的原核多肽和真核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称为融合蛋白。 ⒒酵母的复制序列的几种不同载体:⑴YEp类(酵母附加体质粒) ⑵YRp类(酵母复制型质粒) ⑶YCp类(酵母着丝粒质粒) ⑷Yip类(酵母整合型质粒) ⒓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经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的现象,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特种加工技术复习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复习 1,在淬火钢模具上加工一个直径5mm、深5mm 的定位销孔? 答:如果是通孔,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或者线切割,如果是盲孔,只能采用电火花加工。 2,在厚l0mm的硬质合金刀具上加工一个四方形或六角形的型孔? 答:如果是通孔,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或者线切割,如果是盲孔,只能采用电火花加工。 3,在中碳钢的气动、液压元件上加工一个直径0.8-1mm、深100 mm 的小孔? 答:用电火花深孔加工。 4,在0.2mm 厚的不锈钢板上加工出一排直径为(0.1士0.03)mm 的小孔? 答:激光加工。 5,在0.2 mm 厚的钨箔上加工出直径为(0.05土0.02)mm 的微孔? 答:电子束加工。 6. 试举出几种因采用特种加工工艺之后,对模具的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产生重大影响的实例。 答:电火花型腔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和模具材料硬度无关,因此,模具使用磨损需要加工时,可以不必退火,直接进行电火花加工;同样,模具使用磨损需要加工时,可以不必退火,直接采用高速切削加工。可以提高模具加工速率一倍以上,并且避免了模具淬火变形。模具上的小孔、窄槽等结构,必须在模具淬火前完成加工,但是,淬火时,小孔、窄槽等结构容易造成开裂。采用特种加工技术,可以在模具淬火后加工小孔、窄槽等结构。 7. 常规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之间有何关系?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常规加工和特种加工之间的关系? 答:一般而言,常规工艺是在切削,磨削,研磨等技术进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工艺,而且今后也始终是主流工艺。但是随着难加工的新材料,复杂表面和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愈来愈多,常规,传统工艺必然会有所不适应。所以可以认为特种加工工艺是常规加工工艺的补充和发展。特种加工工艺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取代一部分常规加工工艺,但不可能取代和排斥主流的常规加工工艺。 8. 有没有可能或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工频交流电源作为电火花加工的脉冲直流电源?在什么情况下可用直流电源作为电火花加工用的脉冲直流电源? 答:如提示所述,在不需要“极性效应”,不需要考虑电极损耗率等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220V的50HZ交流电作为脉冲电源进行轧辊电火花对磨和齿轮电火花跑合等。不过回路中应串接限流电阻,限制放电电流不要过大。如需精规准对磨或跑合,则可在交流工频电源上并联RC电路(R=500-1000,C=0.1-0.01),再接到两个工件上。 在用高速转动的金属轮或圆片作电火花磨削,电火花切割,下料时,如果可以不计电极损耗率,则就可以用全波整流或整流后并联电解电容滤波的直流电源进行电火花磨削。由于工具电极高速转动,电极与工件瞬时接触并脱离,所以一般不会产生稳定电弧烧伤工件。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