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精心整理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复习题

1.表观遗传的科学内涵

三个特点?

a)基因功能完全、稳定地丧失,有遗传性;

b)细胞外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有可逆性;

c)分析方法灵敏,可检出少数细胞的变化

2.

DHPLC

3.

i.

ii.

梯度中

iii.

SDS-

iv.

1.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等吸收,故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护。

2.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小心防止凝胶渗漏。

3.蛋白加样量要合适,加样量太小,条带不清晰,加样量太大,则泳道超载,条带过宽而重

叠,甚至覆盖至相邻泳道。

4.对多种蛋白质而言,电流大则电泳条带清晰,但电流过大,玻璃板会因受热而破裂,故适

合的电流为玻璃板微热。

5.胶转膜后应在膜上标记好正反面及电泳方向。

6.电转移时应注意勿将滤膜和胶的位置放反,而且滤纸、滤膜和胶应等大,以免短路。

4.组织培养/基因的克隆、转化与表达

i.请列举至少3种流式细胞仪的用途?

1.定量检测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各种细胞成分

2.研究细胞的各种功能状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分化、酶活性、细胞膜通透性、

氧化还原状态、吞噬性等)。

3.定量检测血清中的各种可溶性生物分子成分

临床中应用:1.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

1.

2.

3.细胞

磷酸酶(phosphatase)

激酶(Kinase)

连接酶(Ligase)

5.生物质谱简介

生物质谱在蛋白组学中的应用?

1.ProteinsMWmeasurements;

2.ProteinIdentification;(ID)

3.Peptideandproteinprofiling;

4.ImagingMS;

5.ProteinPTMs;5.ProteinQuantification

6.《常用电泳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题

i.简述形成不连续PAGE电泳的样品浓缩效应的4个不连续性。

1.凝胶的不连续性-浓缩胶4%大孔径,分离胶-20%小孔径

2.缓冲离子的不连续性-浓缩胶αCl->α蛋>αGly;mclαCl->m蛋α蛋>mGlyαGly;分离

胶αCl->αGly>α蛋;mclαCl->mGlyαGly>m蛋α蛋

3.PH的不连续性电极缓冲液PH8.3;浓缩胶PH6.7;分离胶PH8.9

4.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浓缩胶-较高的电位梯度;分离胶-均一电位梯度

ii.双向电泳的定义并简述以细胞为样本做双向电泳的实验步骤。

,然后

6.染色

如beta-巯基乙醇、DTT则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被解聚为组成它们的多

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胶束,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了天然蛋白质所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差异,电泳迁移率主要决定于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7.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原理与应用

i.试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基本原理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工作原理:利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做光源,激光经光源针孔形成电光源,激发光透过激发波长滤片后到达分光镜,由于分光镜能反射波长较短的激发光,而透过波长较长的发射光,所

以激发光在分光镜处被反射,透过物镜,在扫描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荧光标记标本的焦平面上逐点扫描,荧光标记被激发出的发射光经原来入射光路直接反向回到反光镜,透过反光镜后再通过检测针孔,随后通过发射波长滤片光被光电倍增管逐点或逐线检测接收,并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最终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形成焦平面的图像。

应用:原位检测细胞中的核酸;原位检测蛋白质及其他分子;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器;

活细胞或组织内游离钙离子的分布和浓度;药物进入细胞的动态过程、定位分布及定量;荧光漂白丢失和恢复的测量;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测量。

ii.

iii.

漂洗310

漂洗3

PBS 漂洗3次,每次10分钟;9.Hoechst3332或者DAPI复染细胞核5分钟,PBS漂洗1次,10分钟,再用蒸馏水洗1分钟,除去结晶盐;10.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甘油/PBS封闭剂,将含细胞的盖玻片那一面朝向载玻片放置,周围再用指甲油固定。

iv.分别简述免疫荧光技术中甲醇和甲醛固定样本的基本原理。

甲醇:抽提脂类,使细胞脱水,同时将细胞结构蛋白沉淀。甲醛:通过游离氨基酸形成分子间桥连,从而产生一种抗原相互连接的细胞内网络结构。交联剂比有机溶剂更易于保持细胞的构造,但会下降一些细胞组分的抗原性,需增添一个通透步骤以使抗体可进入标本。

8.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介绍

1)简述PubMed的重要检索功能

i.特征栏检索功能(Limits)

ii.超级链接功能(RelatedCitations,LinkOut)

iii.高级检索功能(Advancedsearch)

iv.词汇(主题词)自动转换功能(MeSHDatabase)

v.基于临床方法学检索(ClinicalQueries)

2)简述GoPubMed的几个主要统计分析功能

9.

1).

?

?

?

?

2).

?

?

?

?

3).

*最大限度稀释抗体

*BSA阻断

*二抗同种属正常血清阻断

*5%脱脂奶粉

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通常以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的10%以上定为阳性,如散在表达或表达量低时,也有选择5%阳性为阳性标准。

?根据染色的强度,分为+,++,+++。

10.PCR课的复习题(含答案)

1)PCR反应的五要素,即参加PCR反应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答:引物,酶,dNTP,模板和镁离子

2)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那几个主要步骤?

1)模板DNA的变性;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3)引物的延伸

11

计/

1.病

2.。

3.转染

和mRNA

4

5.分别检测3组细胞系中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初步探讨X基因发挥作用的机制。四.做westernblot时本底较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提出解决的办法。

封闭不当,抗体浓度过高,洗涤不彻底;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2.3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班级:高一()班姓名:教师评价: 课题:§3.3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能讲解】(教师讲解知识点。) 1.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阅读案例:“技术试验卫星”、“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 案例分析: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环境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验完了还必须上天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初,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美国的返回式卫星就是在发射了12颗技术试验卫星后才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 (1)36面: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2)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技术试验吗? 请举例说明。 医院青霉素皮试、药品小白鼠试验、爱滋病疫苗的接种试验、水稻试验 列车首次运行试验、计算机性能测试(优化大师的使用)、安全帽超载试验、苹果树嫁接移植试验、大桥通车试验、弹簧床垫弹性测试试验、青藏铁路通车试验、防弹背心击穿测试试验、橡皮筋弹性试验、各种疫苗测试试验等。 (3)37面:“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给我们什么启发? 案例分析: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 过去,美国桥梁设计界一直采用可靠的豪威木制桁架结构。1863年,克里夫兰的铁路巨头斯托恩骄傲地宣称,他们在桥梁设计技术上取得了一项重大进步,即桥梁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铁制材料。然而,斯托恩对这种较新的材料过于信任,未经技术试验就投入了使用。事实上,全部使用铁制材料建造桥梁存在实质性的缺陷:这种铁制桥梁是靠压力将各部分装配在一起的,如果有一个接合处发生移动,则整个结构都会随之移动。 果然,在1876年12月29日,当一列旅客列车经过阿什塔比拉河桥时,一个内部隐藏着气泡的铁架发生断裂,整个桥梁随之倒塌,100多名旅客在事故中丧生。阿什塔比拉河桥垮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桥梁垮塌事故。 答: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4)37面马上行动: 李宁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小板凳,他进行了如下的小试验来检验小板凳承重力和稳定性,你认为他的做法合理吗? ①在小板凳上逐步加重物,把重物将小凳压垮前的一次重力记录为该小凳的承重力。 ②在小凳上固定一个特制的挡风屏障,用电风扇在一定距离之外吹风,电风扇由远及近移动,风力由小渐大,记录挡风屏障连同小凳一起倒下时电风扇与小凳之间的距离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举例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举例 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举例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考题 主要涉及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器材、注意事项等, 考查教材中实验的实验目的、材料、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高 考中虽然没有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实验,但实验中涉及的原理、方法 等在高考试题中还是有体现的。 考点一、观察法■ [特别提示] 观察有丝分裂实 验中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所以不能选择一个细胞观察它有丝分裂的 全过程,而只能观察多个细胞的瞬间状态(死亡时的状态)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细胞是活细胞,整个实验 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但要注意其质壁分离的程度,若质壁 分离过度,细胞会脱水死亡。 例 1(2019 年黔南州模拟)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实验材料、所用试剂及实验结果做了如下的 归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④ 解析①根尖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所用染色剂为碱性染料龙胆 紫或醋酸洋红溶液,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故①错误;②花生种 子作为实验材料用来观察油脂,用染色剂苏丹Ⅳ(或苏丹Ⅲ) 染色, 油脂被染成红色(或橙黄色) ,故②正确;③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作为实验材料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实验材料 的液泡本身就是紫色,不需用染色剂染色,故③错误;④菠菜叶 1 / 5

免疫药理学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六节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免疫药理学是介于免疫学和药理学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某些疾病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免疫药理学方法一般是采用体外的试管内研究和体内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体外试验研究可澄清药物对免疫应答某一特定环节如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等产生的具体影响,而整体研究则可探讨药物对抗原介导的的免疫应答、正常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异常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以及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等的影响。在未来免疫药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以及其它各种生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将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区域。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体内外的免疫药理学实验研究都需要从动物或人的血液或淋巴组织中分离免疫细胞,获得高纯度的免疫细胞是进行本研究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常用自然沉降法和高分子聚合物沉降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PMNC)分离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从淋巴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悬液---制备脾细胞悬液、淋巴结细胞悬液、胸腺细胞悬液。 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包括:①分离PMNC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常用方法有玻璃粘附法、磁铁吸引法、羰基铁乳胶分层液法、补体溶解法及葡聚糖凝胶过滤法等。②T细胞、B 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分离纯化常用技术:E花结分离法、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洗淘法(panning)、补体细胞毒法、尼龙毛分离法、磁性激活细胞分离器(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er,MACS)分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二、药物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技术简介 1、对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影响对细胞表面的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簇)抗原的检测与分析可通过细胞毒法、葡萄菌体蛋白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等,借助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使该项技术的标准化、定量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体内外药理试验均可采用之。 2、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常用:3H-TdR掺入试验、固相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细胞增殖的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反应、预激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增殖反应等。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体内检测T H细胞活性。 4、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血清中IgG、IgA、IgM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散射比浊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溶血空斑试验、溶血分光光度法)。 5、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白色念珠菌3H葡萄糖掺入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反应测定、单核因子测定等。 6、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总IgE水平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单扩散法(radioactive single radial diffusion,RSRD)、免疫斑点法(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反向被动血凝法(reversed passive hemagllutination assay,RPHA)、纸片放射免疫吸附试验(paper radio immunosorbent test,PRIST)。特异性IgE抗体测定:ELISA、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P-K试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合成IgE的测定: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microtiter solid-phase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练习题

1.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事件提醒人们()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设计是技术活动的核心 C.技术试验可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使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D.人机关系是在技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2.陈晨同学动手制作了一个小板凳,他通过试验来检验小板凳承重力和稳定性,他的试验方法是( ) A.优选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3.对安全帽进行超载试验是一种()试验。 A.预测 B.信息 C.性能 D.农业 4.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繁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从技术试验的角度看,“仿真测试”属于() A.优选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5.据报道,一名男子将镀铜的钢板当作纯铜欲出售给南京一家废品收购站,不料老板拿起“铜板”顺势在水泥地面上摩擦了两下,“铜板”边角处立刻变成灰白色,使骗子露馅。这位老板使用的试验方法是() A.优选试验法 B.强化试验法 C.模拟试验法 D.虚拟试验法 6.李宁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座椅,他对座椅的稳定性做了如下试验,你认为合理的一项是()A.亲自坐在椅子上感受一下 B.放一些重物在椅子上,看是否能承受 C.用电风扇对椅子吹风看能否吹倒 D.坐在椅子上,前后左右晃一晃看是否稳固 7.水利大坝从理论,设计到开工建设进行了许多次实验。一般采取下列的什么方法()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虚拟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8.安全带的研制是通过哪项技术试验法而得到检验的() A.虚拟试验法 B.强化试验法 C.优选试验法 D.模拟试验法 9.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固体互相刻划来区分材料的软硬,并据此来选用材料。例如,皂石的硬度低,用于制作器皿和装饰品;炬石坚硬,用于制作工具和刀剑等。至今,硬度仍用来表示材料的软硬程度。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而且还取决于测量方法,因此对于材料硬度的测试以下较为合适的是:( ) A、预测试验B、性能试验C、模拟试验D、强化试验 10.汽车的碰撞实验是()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移植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11.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任务,为保证产品质量,需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采用的是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 A.性能试验 B.预测试验 C.优化试验 D.信息试验 12.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这种试验方法是() A.模拟试验法 B.优选试验法 C.移植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13.选出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操作(C)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精心整理 肿瘤学研究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复习题 1.表观遗传的科学内涵 三个特点? a)基因功能完全、稳定地丧失,有遗传性; b)细胞外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有可逆性; c)分析方法灵敏,可检出少数细胞的变化 2. DHPLC 3. i. ii. 梯度中 iii. SDS- iv. 1.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等吸收,故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防护。 2.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小心防止凝胶渗漏。 3.蛋白加样量要合适,加样量太小,条带不清晰,加样量太大,则泳道超载,条带过宽而重 叠,甚至覆盖至相邻泳道。 4.对多种蛋白质而言,电流大则电泳条带清晰,但电流过大,玻璃板会因受热而破裂,故适 合的电流为玻璃板微热。 5.胶转膜后应在膜上标记好正反面及电泳方向。 6.电转移时应注意勿将滤膜和胶的位置放反,而且滤纸、滤膜和胶应等大,以免短路。

4.组织培养/基因的克隆、转化与表达 i.请列举至少3种流式细胞仪的用途? 1.定量检测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各种细胞成分 2.研究细胞的各种功能状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分化、酶活性、细胞膜通透性、 氧化还原状态、吞噬性等)。 3.定量检测血清中的各种可溶性生物分子成分 临床中应用:1.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 1. 2. 3.细胞 磷酸酶(phosphatase) 激酶(Kinase) 连接酶(Ligase) 5.生物质谱简介 生物质谱在蛋白组学中的应用? 1.ProteinsMWmeasurements; 2.ProteinIdentification;(ID) 3.Peptideandproteinprofiling; 4.ImagingMS; 5.ProteinPTMs;5.ProteinQuantification 6.《常用电泳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题

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盐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免疫球蛋白的粗提方法 2、实践IgG分离纯化过程 3、了解分离纯化抗体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和其成分的提纯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常用盐析法、凝胶柱层析、离子交换剂层析以及免疫亲和层析等技术对血清抗体进行分离纯化。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提纯为基础,再经过透析或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胶体脱水并中和其电荷而使之沉淀下来(称为盐析)。不同浓度的硫酸铵盐析蛋白成分不同,利用这一原理提取所需的免疫球蛋白成分。盐析只能粗提,为了获得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成分,必须进一步采用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水膜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是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基础,在蛋白质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或Na2SO4盐类,使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分子转变为离子水化分子,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破坏蛋白质水膜,蛋白质溶解度也随之降低。蛋白质由于分子质量和携带的电荷不同,可在不同浓度的高盐溶液内分级析出。33% (NH4)2SO4为沉淀IgG的最适饱和度。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配制 1.人全血清(购买商品) 2.硫酸铵饱和溶液 硫酸铵800g~850g H2O 1 000ml 加热至绝大部分溶质溶解为止,趁热过滤,置室温过夜,然后以28%NH4OH 调pH至7.0(不调pH值也可以)。 注:硫酸铵以质量优者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蛋白质巯基有影响。如次品必须除去重金属,可在溶液中通入H2S,静置过夜后滤过,加热蒸发H2S即可。 3.0.01Mol/L pH7.4 PBS液 A液:0.10Mol/L NaH2PO4液 NaH2PO4·2H2O 15.60g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案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教案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设计理念】 围绕上一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技术要求新求变的特点,对技术试验各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大量实例与视频,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实施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的评价内容标准范畴,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通过案例引出技术试验的定义,再通过反面案例说明技术试验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和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格式。其编排方式对于落实课程标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对于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以及如何撰写技术试验报告都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这一节是真正学习如何设计之前的铺垫,属于设计进行和完成阶段伴随设计并检验设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与前两节相结合,是作为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都必须了解,并且要在设计中学会去使用的必要知识。可以培养设计者在设计前就具有纵览全局的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技术试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对于这部分不太熟悉的知识需要多举案例分析引导。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初步掌握简单技术试验的方法和试验报告的写作。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高中生对于科学实验已经有所接触,但对于技术试验仍然在认识上都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需要在案例中逐步引导。但两者间的区别个人认为没必要在此时进行强调,当学生理解技术试验是怎样的,或可形成巩固的认识后再行区分。而学生对技术试验的实施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也不是很了解,但是生活当中应该亲身经历过很多技术试验的例子,因此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分析相关案例积极思考问题。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到设计与技术间的重要关系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本节作为检验、优化、探究过程是必须让学生了解到的另一重要环节。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对于责任感、道德心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可能多数仍局限于口号或教条的认识,借助本课,可以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 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 工具。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 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 鞭毛:水弧菌(周毛菌) 芽胞:破伤风杆菌(芽胞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习题2)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习题2) 1.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事件提醒人们(C )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设计是技术活动的核心 C.技术试验可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使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D.人机关系是在技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2.陈晨同学动手制作了一个小板凳,他通过试验来检验小板凳承重力和稳定性,他的试验方法是( D ) A.优选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3.对安全帽进行超载试验是一种( C )试验。 A.预测 B.信息 C.性能 D.农业 4.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繁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从技术试验的角度看,“仿真测试”属于( B ) A.优选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5.据报道,一名男子将镀铜的钢板当作纯铜欲出售给南京一家废品收购站,不料老板拿起“铜板”顺势在水泥地面上摩擦了两下,“铜板”边角处立刻变成灰白色,使骗子露馅。这位老板使用的试验方法是( B ) A.优选试验法 B.强化试验法 C.模拟试验法 D.虚拟试验法 6.李宁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座椅,他对座椅的稳定性做了如下试验,你认为合理的一项是( D ) A.亲自坐在椅子上感受一下 B.放一些重物在椅子上,看是否能承受 C.用电风扇对椅子吹风看能否吹倒 D.坐在椅子上,前后左右晃一晃看是否稳固 7.水利大坝从理论,设计到开工建设进行了许多次实验。一般采取下列的什么方法(B )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虚拟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8.安全带的研制是通过哪项技术试验法而得到检验的( D ) A.虚拟试验法 B.强化试验法 C.优选试验法 D.模拟试验法 9.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固体互相刻划来区分材料的软硬,并据此来选用材料。例如,皂石的硬度低,用于制作器皿和装饰品;炬石坚硬,用于制作工具和刀剑等。至今,硬度仍用来表示材料的软硬程度。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而且还取决于测量方法,因此对于材料硬度的测试以下较为合适的是:( B ) A、预测试验B、性能试验C、模拟试验D、强化试验 10.汽车的碰撞实验是( B )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移植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11.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任务,为保证产品质量,需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采用的是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A ) A.性能试验 B.预测试验 C.优化试验 D.信息试验 12.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这种试验方法是(B ) A.模拟试验法 B.优选试验法 C.移植试验法 D.强化试验法 15.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水下进行失重和出舱活动任务训练,这种试验方法是( A ) A.模拟试验法 B.优选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移植试验法 16.普通自行车设计过程中,以下试验不必要的是(A ) A. 与快速行驶的汽车进行撞击试验 B.承重试验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 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 (一)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二)吞噬试验(示教)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 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 名解: 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 实验及注意点: 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 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细胞。 二、实验原理 血涂片是临床化验中最常规的技术,也是血液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技术。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经瑞氏(Wright)染液染色后,不同免疫细胞中的颗粒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细胞中颗粒的颜色大小及多少,再结合细胞的大小及细胞核的形态,就可以将免疫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三、实验器材 1、器材: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 2、试剂:瑞氏(Wright)染液,瑞特氏染料0.1克溶于60mL甲醇中,过滤。贮藏褐色瓶中备用。(配制时,要先将瑞特氏染料置研钵内边研磨边滴加甲醇,使染料溶解的更好。) 四、实验步骤 1、采血 采血前用75%酒精棉球消毒人的指腹或耳垂,干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或耳垂的皮肤;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血不要(因含单核细胞较多)。 2、涂片 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一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涂片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如图),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3、染色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瑞氏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min。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保存。 5、观察 分别用低倍、高倍和油镜观察血涂片,分辨不同的血细胞类型。 五、实验结果 拍摄血细胞照片,标出并分析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类型和形态特征。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 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分析解析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教学设计 仙居城峰中学郭顺龙邮编317300 E-mail: guoshl@https://www.wendangku.net/doc/2818685117.html, 一、设计思想: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技术试验具有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经历观察、设想、试验、测试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的同时,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了两点要求:1、了解1至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2、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进行评价,写出试验报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则要求:1、理解技术测试的重要性;2、了解技术产品的常用试验方法;3、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写出技术试验报告。《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章节的内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的第三小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学习,包含“什么是技术试验”、“技术试验的方法”、“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和“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等四个知识点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技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技术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并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对产品进行测试,并能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对设计提出改进或更换方案。 三、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们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回忆亲身体验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些小试验和一些典型的技术试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技术测试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并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对产品进行测试,并能在分析测试结果,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血液涂片(瑞氏染色) 结缔组织切片 方法: 油镜观察 一.血涂片的观察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 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2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 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的观察(示教)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的观察(示教)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四.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附: 瑞特氏染色: 1.染色液配置 3

技术的试验及其方法教案

2.3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K一9班陈云燕 一、设计思路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演示了纸张形状的变化所承受压力的关系,马上提出质疑:什么样形状的纸张承重力最好呢?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从而指出技术试验的概念。技术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技术试验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列举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让学生了解这些试验目的、方法、作用、及其意义。另外通过阿什塔比拉大桥的垮塌这个反例,加深学生对技术试验的理解,增加一些技术基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课后撰写技术报告。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技术试验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这样通过实验,案例,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产生一个形象生动的知识链:认识→理解→运用→巩固,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主要介绍了技术试验的概念和几种技术试验方法,但教材对技术试验的释义和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的知识渗透较少,缺少一些著名试验的事例。有鉴于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增加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可以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 三、学情分析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试验的内容及重要性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了解的相对较少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些小试验和一些典型的技术试验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加一些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免疫学实验教案

[键入公司名称] 免疫学实验教案 研究生教育实习 潘熙萍(Y20090201) 2011/1/14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实验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熟悉免疫血清的制备过程; 了解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 将抗原物质经适当途径,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免疫动物,经过一定时间,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抗体并释放入血液,当血中抗体达到一定效价时采血,分离血清,即为特异性免疫血清(又称为抗血清)。因抗原具有多种表位,可激活多个克隆的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因此,这种免疫血清又称为多克隆抗体。 本实验以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免疫原,以家兔为免疫动物,制备兔抗养红细胞免疫血清(也称为溶血素) 三、器材和材料 1.动物健康成年家兔,雄性,体重2-3kg;健康成年绵羊。 2.试剂生理盐水、碘酒、75%酒精。 3.器材剪刀、镊子、无菌注射器、量筒、无菌毛细滴管、无菌试管、离 心管、三角烧瓶(200ml)、动物固定架、手术器械一套、塑料放血管等。 四、实验步骤 1.抗原制备 (1)用碘酒和75% 消毒绵羊皮肤,抽取颈静脉血液,注入含有等量阿氏液的三角烧瓶内,混匀。阿氏液既有抗凝作用,又适于储存SRBC。分装后置4℃冰箱内,可使用3周。 (2)无菌取上述绵羊血于离心管中,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2000r/min,离心5min,吸弃上清液和白细胞层,再用无菌生理盐水与SRBC混匀, 2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最后一次离心10min,以使血细胞沉积于管底,弃去上清液。 (3)根据红细胞积压,用生理盐水配成20%SRBC悬液。 2.免疫动物 (1)全班分为4组,每组选择健康雄性兔1只,用于免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