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分子运动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

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

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

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

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

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

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

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二、催化剂: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_______(填化学式),

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

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

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

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

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

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________。

三、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

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

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

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

小李的实验:

②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

是和(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四、气体制备、收集

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于制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___ _____,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________ (填“B”或“C”)

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可组成发生、净化、收

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则该溶液的作

用是除去_____ ___;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体,则从A中放出乙炔(化学式:C2H2)

气体,同时还生成一种碱。乙炔微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若用乙装置收集乙炔,则乙中还应该装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药品实验现象

①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

.....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

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六.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

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2).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⑴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⑵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⑶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

。(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⑴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装置

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甲 乙

止水夹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⑵若再分别向A 、B 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 : ;

B : 。 (4).二氧化碳在化学家的眼里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为化工合成提供足够的碳元素,既可以减少化工产业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又可以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⑴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化肥厂用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 2)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 ,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⑴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 , 理由是:

六、碳的还原性.

(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

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

是 。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19.(徐州)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 3O 4和Fe 2O 3两种(FeO 极易被氧化为

Fe 2O 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

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 2O 3呢?

Fe 3O 4 Fe 2O 3 铁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1535

[查阅资料2]

(1)Fe 3O 4和Fe 2O 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 2O 3高温时分解成Fe 3O 4。

[理论探讨]

澄清

的 石灰水

C+CuO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实验探究】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理论探讨】 l535℃~l538℃【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6Fe203高温4Fe304+02↑(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35.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

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

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37.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拓展探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教学文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 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 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 “不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 的不当之处,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 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能燃烧的是 不能燃烧的是 物质燃烧要具有 实验2罩在玻璃杯中的蜡烛物质燃烧要 实验3较快被点燃的是 说明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所需的不同,物质燃烧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变化前 4.8g 118.4g 112.6g 变化后8.0g 118.4g 111.0g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

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 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 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 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 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 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 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 2瓶中。 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22CO O C 点燃 →+,CO 2使石灰水浑浊 2、432O Fe O Fe 点燃→+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 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科学实验报告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科学生实验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白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科学生实验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白老师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就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 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 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就是就是混合物 ;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就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就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放出热 ,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C+O2CO2 ⑵【实验2-3】硫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 点燃

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 O2SO2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 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3Fe+2O2Fe3O4 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瞧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原因就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操作: 1)将导管插入水中;2)用手握住试管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2-4】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KMnO4制取氧气 ⒈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⒉发生装置(1)反应物与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就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4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排水法收集】。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要求:①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②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5、操作步骤:①查(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定(固定试管)④点(酒精灯)⑤ 收⑥移(导管)⑦熄(酒精灯) 6.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7.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利于气体排出】。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④加热KMnO4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H2O22H2O+O2↑

初三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1.红磷燃烧实验(空气组成实验) 符号表达式:P+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体积。 水倒流原因: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又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的1∕5,所以水进入集气瓶中约1∕5体积。 成功的关键: 1.红磷要足量。(否则结果偏小) 2.导管内事先充满水。(否则结果偏小)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小) 4.装置不漏气。(否则结果偏小) 5.要先夹住橡皮塞。(否则结果偏大)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吸热、减压、防止胶塞被弹开。 2.氧气性质实验 1.木炭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表达式:C+O2 点燃 CO2 2.硫(淡黄色固体)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表达式: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S O2SO2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原因: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燃烧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只产生红热现象。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表达式: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炸裂瓶底。 4.镁条燃烧 Mg+O2点燃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热。注意: (1)用砂纸打磨的目的: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2)石棉网的作用:承接燃烧产物,防止烫坏桌面。 (3)坩埚钳的作用:夹持镁条,防止烫伤手。 5.石蜡燃烧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现象:空气中: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6.制取氧气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 KClO3 MnO 2 KCl+O3 △ 如图:(用KMnO4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题(精心整理)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或___ ;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或, 其中更好的是,优点有,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右图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请回答: A端为电源的极。 写出B端所连接试管内气体的一点性 质。 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用A与D相连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将B与C相连,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和

放棉花e .加热,收集氧气。上述过程中缺少的一步操作是 , 将该操作编号为f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4)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 3)的密度比空气小, 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 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4、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 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 ②如果用右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 能原因是: ③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 5、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 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 、B 两组,在相同的 条件下,A 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 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 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 测定氧气含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 课题及 实验名称 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实验目 的 掌握实验室中药品准确取用方法,用试管装取①块状石灰石②细砂③水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长条纸(供学生做纸槽用)、镊子、铁钉、盛有水的试剂瓶、沙土(代替粉末状固体)、块状石灰石、细砂、水、污物杯。 实验原 理 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仪器。 2.取用固体(块状、粉末状)药品的方法。 3.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 4.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1.向试管中放入固体药品。(如铁钉和食盐)。 2.向试管中放入液体药品。 3.在取用过程中,药品不能洒落。 反思及改进建议 有动手选择并检查实验用品的意识和动作(1)懂得没有说明用量时,药品的取用量的多少。(2)块状固体药品或粉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3)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4)实验完毕,处理用剩的药品,整理桌面。 实验报告 课题及 实验名称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目 的 准确使用酒精灯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实验用 品 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或硬纸片)、污物杯。 实验原 理 酒精灯的准确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检查灯内的酒精、灯芯。 2.点燃酒精灯。 证明酒精灯哪部分的温度最高。 4.熄灭酒精灯。 5.整理器材。 实验结 果分析 有检查的意识和动作如检查灯内的酒精、灯芯。 反思及 改进建议 用小木条(或硬纸片)迅速放入酒精灯火焰的中间,速度要快。 课题及 实验名称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实验目 的 掌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准确方法。 实验用 品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污物杯。 实验原 理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仪器。 2.向试管中倒入不超过试管容积1/3的液体药品。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4.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1.准确使用试管夹。 2.会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预热和固定加热)。 反思及 改进建议 试管口不能向着有人的地方(先均匀加热,再固定的加热),动作到位即可。 : 课题及 实验名称 固体药品的加热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对上册课本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探究题的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形式 的探究,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少于1/5),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思考:该反应之所以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其原理是什么? 1、燃烧消耗氧气 2、生成物为固体 (使瓶内气压减小) 提出疑问 1)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可以吗 2)生成物是固体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呢? 活动探究一、对燃烧生成物不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常见的物质有:木炭、蜡烛、硫磺,请同学们就这几个物质讨论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测定氧气含量,如可以如何设计实验。 以硫磺作为实验对象,演示实验。 活动探究二、对燃烧生成物是固体地进行探究 可供选择的物质有:铁丝,铝箔 讨论分析:上述物质可否用来测定氧气含量? 补充的物质有:白磷,化学性质与红磷相似,燃烧生成P 2O 5;镁条 可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也是固体 镁条实验演示 根据实验现象思考:燃烧生成固体的,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小结:选择什么药品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综合考虑那些因素? 1、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 2、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如果是气体要能被吸收。 3、不能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实验装置的再设计 讨论分析:上述选用的装置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选用上述可以用的药品,设计一个更好的装置,并简单说明设计的理由。 一些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从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的简繁、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 二、分子运动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 ② 。 【思维拓展】 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 红磷 镁 条 硫磺 NaoH 溶液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一、化合反应 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 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 ......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 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 4、注意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 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 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 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 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 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题专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 一.解答题(共24小题) 1.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检验到B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且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填实验步骤和现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4)小明同学发现装置C有一处明显错误:,将装置C改正后放入适量的药品: 和,即开始制取气体(写一种).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二氧化锰在该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 (3)组装好A装置后,该同学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另一端浸入水中,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该操作的目的是. (4)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放在桌面上. 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H2O2制了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指出装置B中的错误. (4)实验室除用装置C和D收集氧气外,还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气体. 4.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仪器或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要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是(填编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再移开酒精灯. (2)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后,(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其验满的操作方法 是. 5.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B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看图回答问题: (1)选择A装置制氧气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试管B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气体,装满的方法是. 6.金属钠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⑩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则的操作方法。 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 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学用品: 药匙、镊子、试管、试管架、纸槽、试剂瓶、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石灰石、碳酸钠、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回忆并模仿你在家里倒水、倒醋、倒酱油、取食盐、取味精的动作,并与同学们交流。回忆你家厨房中的调料、蔬菜、干菜、面粉等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并与同学们交流。 我家厨房中物品的摆放规律是 。 请认真学习《实验室规则》 l·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场所,进入化学实验室不准打闹,不准大声喧哗。 2.请保持实验室内的卫生。 3.进入化学实验室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破损,如不全或有破损,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并补齐,不许借用其他实验台的实验用品。 4.注意节约药品,按实验规定的量取用。 5.一般来说,课堂上只能做规定的实验,如果做规定以外的实验需征求老师的意见,不能擅自做规定以外的实验,以免发生危险。 6.实验结束后,请把废物和废液分别放入指定的容器中,把实验台整理好。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总结(新)LS

九年级化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 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 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 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 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不变”):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 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 当之处 ,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 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1、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作出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总结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一、实验一: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1)取一根蜡烛,点燃后,平稳放置于桌面,观察蜡烛火焰的燃 烧;2)取一根火柴,将火柴横置于燃烧蜡烛的火线中心,一段时间后,观察火柴的变化;3)熄灭燃烧的蜡烛,用点燃的火柴与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接触,观察变化;4)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放置一块玻璃片,玻璃片上涂有澄清石灰水,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2.实验记录及结论

二、实验室药品及仪器的使用原则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 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 容器。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2.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 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 定量:用量筒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3.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

————————————————————————————————作者:————————————————————————————————日期: 2

上册实验总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装置: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进入 了1/5体积的水。 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 ③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当中的燃烧现象对比: 木炭(C)硫磺(S)铁丝(Fe) 反应物 颜色、状 态 黑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银白色固体 生成物颜色、状 态无色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可造成酸雨 黑色固体,有磁 性 燃烧方程式 在空气 中燃烧现象发红光 淡蓝色火焰,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只发生 红热现象 点燃 2P 2 3

在氧气 中燃烧现象发白光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生成黑色 固体 3.实验室制取氧气: KMnO4法暗紫色固体KClO3法 白色固体 H2O2法 无色溶液 反应方 程式 发生装 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 置 排水法(较纯净)或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图 KMnO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 检验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小木条复燃 验满 排水法不用验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 明收集满 4.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4

5 现象 结论 5.过滤操作 (1) 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 (2)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电解水实验 (1)反应原理:2H 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通电 2H 2+ O 2↑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实验题练习 1.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浅黄色的固体,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某学生以石灰石、稀盐酸和过氧化钠为原料制取氧气,设计出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你按下列要求回答: (1)编号为a 、b 、c 的仪器名称: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2)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D 装置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过氧化钠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里的一天,某班教室的暖气片和暖气管的接口处突然爆裂,里面喷出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伴有一些红褐色的固体。水暖师傅、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紧急抢修。事后,同学们出于好奇收集了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 铁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是________。由此联想到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搜集资料]①不溶性碱加热 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②暖气片是由生铁铸成的;③暖气用水为硬度较大的自来水; ④铁与铜都是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铜绿[化 学式为223()Cu OH CO ]。 [提出猜想]请根据上述任意一条资料分析,红褐色物质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写一种物质即可),你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红褐色固体已干燥并研成粉末) 。 实验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总结教学教材

上册实验总结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原理装置: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进入 了1/5体积的水。 注意事项: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红磷的量要足; ③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木炭、硫磺、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当中的燃烧现象对比: 木炭(C)硫磺(S)铁丝(Fe) 反应物 颜色、状 态 黑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银白色固体 生成物颜色、状 态无色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可造成酸雨 黑色固体,有磁 性 燃烧方程式 在空气 中燃烧现象发红光 淡蓝色火焰,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不燃烧,只发生 红热现象 点燃 2P2O5

在氧气 中燃烧现象发白光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剧烈燃烧,火星 四射,生成黑色 固体 3.实验室制取氧气: KMnO4法暗紫色固体KClO3法 白色固体 H2O2法 无色溶液 反应方 程式 发生装 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 置 排水法(较纯净)或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图 KMnO4法试管口需要棉花 检验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小木条复燃 验满 排水法不用验满,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 明收集满 4.探究分子运动实验

现象 结论 5.过滤操作 (1) 目的: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 (2)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电解水实验 (1)反应原理:2H 2O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正极:用带火星小木条检验 负极: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 通电 2H 2↑ + O 2↑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等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在课题1中,学生对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的认识尚不清晰。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该课题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规范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对实验感兴趣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课题通过设计两个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对我们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探究。 通过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步骤,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用脑分析的力。 ★教学策略分析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表述,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自然、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但化学实验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感受与体验。因此,教学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上。 1、蜡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因此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教学前,可建议学生预习,并在家中先做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实物投影化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引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活动 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教案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妙语巧记: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6.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7.注意事项: 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其均匀受热; ②铁夹要在距离试管口1/3处;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过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④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⑤如果实验所用药品为高锰酸钾,通常要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气管; ⑥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氧气收集后,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⑦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课堂讨论(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常在试管口塞上—团棉花? (2)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3)制取的氧气如果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拓展⑴氯酸钾为白色固体,二氧化锰为黑色固体(可巧记为“白加黑,制氧气”)。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或紫红色)固体。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方法①微热法:先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可以观察到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