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文明 我们在行动

生态文明 我们在行动

生态文明 我们在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行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在行动》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中鸣般的掌声。

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有28处,然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大幅增长至45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由此可见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党和国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践行这一宏伟理念呢?

学生干部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觉悟,自觉去了解和学习党的十大八在生态文明建设或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让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时代、和国家同进同退。

“纸上得来终觉浅”,将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更要认识到这一点,时时刻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身份,在平时的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知道,平时我们要组织许许多多的活动,既有户内的,也有户外的;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刚刚过去的校园歌手十大及校运会,几乎都是由学生自导自演的大型户内活动。在活动准备和进行当中,无论是装饰品还是其他物品,要时刻注意到环保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学生干部表现得很出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场活动过后,我们的后续清理工作可谓说做得无可挑剔,比方说在篮球、排球联赛,院及校十大,素质拓展,校运会等活动结束后,场地上几乎不会遗留任何垃圾,这是每位学生干部共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的结果。

然而,最近在校内及附近,却出现了这么一种影响校容的不卫生现象。上个月是社团活动月,外面的小商小贩借得以机会进入校园摆摊,可是每晚收摊后,都留下了许多垃圾,而垃圾桶就在不远处。学校外的财经路,小商小贩更是热闹非凡,可是造成的卫生问题更加多。自从来了小商小贩,路边的垃圾变多了,公路因油渍的堆积变黑了,空气中经常漂浮着油烟味和煤炭味,这些都对我们的环境卫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于这种问题,虽然说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他们的发生,但却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我们不能管住别人造成环境污染的双手,但是我们却能管住自己及自己能力范围内污染环境的双手。

我们可爱的相思湖校区如襁褓中的婴儿,正在慢慢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的精心呵护。我们不乱踩路边的每一颗小草,我们不折枝头上的任意一朵小花,我们不乱扔任意一颗垃圾,我们不浪费每一颗粮食。在校园中注重小生态文明建设,出社会方能对我们的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大的作为和贡献。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 (一)建设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对村居布局、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建设时限等内容,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 二是群众主体。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切实增强群众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发挥好政府的帮扶引导作用,提高村民创建的积极性,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建设品牌。 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 四是量力而行。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二)建设要求。 坚持把生态文明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农村的各个建设领域,在广大农村中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人文,着力构建“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

的农村改革发展体系,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 1、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路子,发展效益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主要工作要求: 农业生产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按照集约、优质、安全的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农村、农民、农业等组织的高效协同,土地的有序流转,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撑,引导民间资金加大农村农业的投入,重点发展村级农业合作组织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清洁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作为支撑,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好稻米种植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走生态文明发展路子,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一、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它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有相似处,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人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罔顾自然规律,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最后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建设生态文明与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出现了诸多的社会生态问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

2020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答题答案

1.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有近()项。(1.0分) A.100 B.200 C.300 D.500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0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 3.党的()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0分) A.十九大 B.十八大 C.十七大 D.十六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1.0分) A.2015年1月1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6.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8.()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9.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1.0分) A.永续发展 B.生态公正 C.共生和谐 D.持续文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目标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生态系统不能

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郭令战

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与建设郭令战 发表时间:2019-08-02T10:04:10.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郭令战 [导读] 摘要:当今时代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的关注热点,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身份证号:37083119781107XXXX 山东泗水 273200 摘要:当今时代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的关注热点,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以小城镇带动周边村庄经济结构变化的地理与社会人文结构体系调整,是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模式。城镇化建设中的“美丽乡村”理念内涵与模式是乡村小城镇化、生态化建设的典型代表模式之一。美丽乡村规划是以自然、环保、循环经济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乡村小城镇的空间格局、产业分布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分析与提升作为整体生态式规划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建设发展 1 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的目标 1.1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要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发展依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其中主要包括了绿色资源及水资源,在生态文明时代要做好村镇规划,就要对生态资源加以珍惜,使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1.2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要尊重居民生活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不同的地域的村镇和不同民族所在的乡镇会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城市生活和乡镇生活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应该以所要改造和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为依据,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和意见征求,可能会给当地乡镇居民的生活带来短期内的不适,任何不科学和不明智的措施都会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前进。 1.3生态文明时代村镇规划要加强基础建设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准确区分“原始”和“自然”的含义,自然并不能等同于原始,在实际的建设的过程中甚至会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含有较高的科技成分。在具体实施乡镇生态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项高新科技来支持。乡镇的基础设施是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和规划的重点内容,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有利于实现乡镇生态文明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村镇规划与建设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2.1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现在的生态文明时代,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现今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在现在的村镇中,仍旧有一些村镇盲目进行面子工程而忽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多的村镇看上去环境不错,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些村镇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纸老虎。很多村镇缺乏系统的文体设施建设、缺乏基础教育学校、缺乏整体布局规划……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缺乏使得我们很多村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适龄儿童上学难、居民日常娱乐活动单一、老人生活闲散无聊、村镇出行不便……而且,在一些村镇中,垃圾仍就集中堆积不进行集中处理,这也会对我们的环境进行极大的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另外,在现在的村镇中,经济结构都比较单一,除了农业就是工业。而更多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发展进入城市打拼,也就严重的影响了村镇的居民结构,也极大的限制了村镇经济结构的发展和转型,使得村镇的生态化文明化建设和规划进入困境。 2.2不统一规划村镇的建设,村镇建筑参差不齐 在村镇规划和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村镇的规划是建设村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进行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和村镇建设中,我们却发现这些村镇村民建设规划的意识就极其不明确,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规划村镇建设的概念对这些村镇居民来说仍旧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这种规划建设的思路往往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村镇建设发展,从而延误我们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工作。村民建筑的房屋都没有做统一规划,村民都是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和个人意愿,选址建造,村镇的建筑位置主要都是根据自家拥有的土地位置在确定,建设修盖质量也各不相同,在建筑周围所形成的道路也是宽窄不同,有的还是泥巴路,下雨季节根本无法行走,且这样的道路还比较多。这也导致我们的村镇建设经济发展的始终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 2.3村镇建设无检测标准,安全系数太低 对于村民来说,建设房屋的费用是非常巨大的,花费有可能是几年的收入,而且,村镇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民也没有长远的安危意识。在处于建设房屋的过程,村镇村民基本不会去考虑到房屋的抗震性,在农村,有许多洪水,泥石流,雷电之类的自然灾害,村民为了节约建设房屋的成本,减少了对建筑材料上的要求,基本只考虑到将房屋建筑建设完工,舒适美观,这样也就使得村镇的建筑物抵御灾害的能力极低,特别容易被摧毁,基本不会考虑安装避雷针等,所以村镇的建筑物安全性能也就相比较城市建筑就差太多。在村镇中经常会有地震,泥石流,洪水,雷电等潜在危险发生,由于村镇村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要低一些和有些村民的经济实力有限,没有较好的意识和条件去挑选好的材料,使得村民建设的房屋建筑质量不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安全的系数也就降低了。 3 加强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3.1做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要想全面做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首要工作便是要积极地做好全面了解村镇的基本发展情况,每一个村镇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加强村镇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更加科学及合理的制定建设计划。在不同特点的村庄之内要采取扬长避短的手段,明确制定村镇的生态文明发展计划和方案,例如地处坡地的村镇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要注意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土壤分布较为贫瘠的村镇要加强土壤营养成分的合理调整等等。这样十分有利于我国村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2高度重视村镇保护性建设 加强我国村正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考察有利于真正掌握我国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同时做出科学、严谨的数据测评上报相关部门,力求改变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保护的轻视状况。由于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不计后果,因此出现了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局面。在我国村镇生态建设和规划中一定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村正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 3.3逐渐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做好我国现阶段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要合理加入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容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及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又从根本上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镇领导要积极地实施民意调查以及村镇实地情况的考察,对已经取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人存在于自然,也可以说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的存在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生存不能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因此,爱护自然,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更好的保障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制约、融为一体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科学理解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视及全人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的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把保护自然生态提到文明建设的高度,是对我国现代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的深层次认识和理性升华,是检验执政能力的一项新标准,是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和拓展。它能够进一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完善执政理念,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全面、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将逐步由以经济活动为主转到以文化活动为主,科学、艺术、教育、信仰、道德、审美、健康、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日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导内容,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日渐转为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净的“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而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人与人之间在更广泛领域实现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对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 精心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从“破窗”效应、政府管理的失灵、公共行为的伦理自律等几个问题入手,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法治化、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环境文化体系的构建等环节。 关键词:生态文明;“破窗”理论;公共选择行为;公共行为的伦理自律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公共理念既是一个教化的课题,也是一个管理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一)环境治理与“破窗”理论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这一理论揭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若不及时治理,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引致更多更大的失范和无序,即社会的“逆选择”。社会“逆选择”将导致不文明驱逐文明,造成道德沦丧、人们的伦理选择失衡。 就生态的保护、环境的治理而言,一些地方垃圾成堆,企业浪费资源,排放有毒废气、废水,这就属于“破窗”环境,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随大流地助长无序,致使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子孙后代利益。这就提示我们,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必须关注细节、防微杜渐,第一次“破窗”行为无论损害的结果轻重都应该受到惩处,防止更大的破坏行为发生。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把“经济人”假设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姓名:高旭阳 学号:1601637 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生态文明的建设显得越发刻不容缓。我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策性的报告,是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 工业文明的发展,虽然在许多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想要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必须要以破坏本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英国、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破坏生态环境不仅威胁人们的生活,还需要后期的治理,后期投入治理的费用也是相当巨大。我国也正是吸取了这种教训,在环境破坏还没有相当严重的时候,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让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困境: 1.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 很早就提出,但是公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政府、企 业,决策的理论依据是GDP,是经济效益,忽略的环境效益。 家庭、个人由于受到生态文明的教育不足,不注意自身的行为 规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在不断积累中,导致对 环境的巨大破坏。 2.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虽然,我国近些年 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对空气、水、

土地等都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许多企业打法律的“擦边 球”,抓住法律的空隙,依然破坏生态环境。 3.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近期对企业造成的环境 污染,大多是事后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的力度不大。而且,监 管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度不够,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以及公民检举 制度的不健全,都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放缓。 针对以上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困境,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加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1.通过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人们的 生活中,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给人们带来的切身利益,提升 道德规范。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提升生 态文明意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走进企业进行生态文明的科 普,让企业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污染对子孙后代的 严重影响。 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相关法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 目的是“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协调个体行 为,以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为此,不仅要从源头上通过 科学规划实现资源环境的保护,也要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通过 具体制度调节企业及个人的行为,实现生态价值的补偿,这对 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律是强制个 人行为的方式,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做好法律细节,就能在 根本上限制企业及个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3—3—18 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黄克亮1 罗丽云2 (1、广州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 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 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 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关键词] 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可持续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思想战略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fers to a scientific and progressive eco-development awareness, healthy and orderly ecological operation mechanism. It also mean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tre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cycle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cology. And thus it protect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uman and socie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evaluation showed for people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ideological strategy abou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n following three sections: 1.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en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tends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 Research for the effective way abou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deological strategy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日益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法制建设和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急剧残疾,西方国家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规模迅速增大。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过度地消耗着这自然资源,大范围地破坏着自然生态,大量地排放着各种污染物,造成了日趋枯竭的资源问题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的持久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在国际产业链中,我国由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许多时候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效地回应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因此如何加快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突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显得非常迫切。 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多种重要资源短缺,加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具有较高的需求,使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1】。 (一)我国在环境保护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我国有3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氟、砷含量超标的水,有四分之一城市居民呼吸着质量不达标的空气等都表现了环境对人们的危害。2环境纠纷威胁社会稳定。随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提高,和对政府解决环境问题充满期待,一些地方因污染事件处理不当或久拖不解决,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而危及社会安全和稳定。3环境权益维护依然艰难。我国环境损害民事赔偿和司法救济体系尚不健全,环境法律对违法者的打击和震慑力度不够,一旦面对环境损害和环境纠纷,受害群众维护基本权益就很难。 (二)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付出了过的的资

新时期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30卷(2010年)第3期第6-8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0(2010)No.3P 6-P 8 新时期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文丰安 作者简介:文丰安(1973-),男,重庆酉阳人,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并将其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方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它关乎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而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神圣职责,应该充分发挥优势,科学整合资源,勇敢承担起在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 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1〕 。建设生态文明,就 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遵循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浓郁的生态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 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高校是培养社会英才的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孵化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应充分 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努力当好“领头羊”〔2〕 。 大学生是掌握新知识、新科技的主要群体,他们处于时代的最前沿,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是新事物的接受者,是实践和传播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和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进而引领全社会成员从自然生态的立场出发,用和谐的自然观指导生产活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与持续繁荣。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基于生态危机、 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长期以来,人类在开发和运用自然的过程中并没有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在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的同时,纷至沓来的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迫使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急切呼唤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3〕 ,而且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也有着丰富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强本节用”等生态思想。再次,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 摘 要:新时期高校担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使命,这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履行 自身职责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拓宽内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普及绿色教育,创建绿色高校,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0)03-0006-0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镇**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镇政府10公里处,西临S219线,通村公路直通六巷,交通便利。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海拔1230米, 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42户987人,其中劳动力794人,有共产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5人。现有耕地2695亩,人均耕地2.7亩,年平均种植洋芋面积340亩,蔬菜150亩,中药材50亩。年平均生猪存栏190头,牛存栏数90头,鸡存栏900只。2010年粮食总产量460吨,经济总收入1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村内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77人,教师4人。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特色产业为出发点,立足当地实际,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保障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达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标准。 发展目标:从农民最希望解决而又能做到的事情出发,做好“六改四普及”工作。即:改路,逐步做到路进户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改水,做到农户整体用上卫生安全的

自来水;改房,做到房屋安全整洁,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畜牧养殖;改厕,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环境,整治脏、乱、差,实行村庄绿化亮化,发展庭院经济,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农户家庭卫生;逐步普及沼气,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沼气池,推行“养殖-沼气-农业生产”等生态农业模式;普及通讯网络,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普及太阳能,每户都能使用上太阳灶,有条件的地方使用太阳能。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与传统农业相互补充,村容村貌改善与社会文明共同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村内现状 1、村内现有乡际公路7.5公里,从库根经**至下巷横穿全村,均为沙化路面。村社公路为6.5公里,为土路。 2、全村现有水窖22眼和涉及112户的人畜饮水管网供水工程,但年久失修,部分管网破损,已不能正常使用。 3、全村有在建沼气50户,使用太阳灶195户。 4、村内现有核桃1.5万株(其中160亩高效示范园1个),其中挂果树约5000株,年总产量6.25吨,年总收入约50万元,户均2000元,为当地主要经济收入,现有花椒8000株,年收入约5万元,户均200元。 5、全村242户的住房条件较差,房屋陈旧、简陋。 四、规划建设内容 (一)农户住房建设 1、危房改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