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历史选修二专题四第3课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共16张PPT)

人民版历史选修二专题四第3课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共16张PPT)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xx,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通常在历史舞台上,人们通常把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是因为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少数剥削阶级掌握经济、政治权利,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似乎他们在为所欲为地主宰历史。多数人民群众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并处于私有制社会无权的地位,受剥削,受压迫,其积极性备受压抑,其历史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历史的承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我们不能否认这是铁一般的事实。xx和xx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现在就让我们谈谈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总的来说,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例如在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农民迫于残酷的剥削压力进行起义,虽没有取得胜利,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又例如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和xx侵略者的压迫和剥削,动摇了xx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2016新课标1,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5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013课标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12北京文综,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4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事例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个问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第一点表 现。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只有经过劳动群众使用一定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以自己体力和智力投入到生产中,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才能把天然财富变成社会财富。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第二,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①人民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 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第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和依赖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事例一: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而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事例二: 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第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即使作为精神财富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的创造。 事例一: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事例二: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第三,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本身就是直接从劳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亲手完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产品的创造。 事例: 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近代英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英国电磁学家法拉第,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杰出的代表。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生,江苏无锡县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二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都创造者,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取决定作用。 关键词:人民群众、唯物史观、创造者、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虽然不久,但是却深有体会。不仅仅是老师妙趣横生的课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的思想让我感叹不已。通过这门课我懂了很多道理,这次我就说说我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体会吧。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唯物史观呢?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中的作用。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些内容。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日本现行政治制度是以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国宪法》为主要依据的。根据宪法,日本采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同英国类似的议会内阁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对行政、财政、司法拥有监督权,可决定内阁首相从选,有权审议和通过政府预算和国家财政议案,可对玩忽职守和违反法律的法官进行调查和起诉甚至予以罢免。众议院有权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领导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领导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它除执行一般行政事务外,还有权解散众议院,宣布国会大选,召开国会或决定召开国会临时会议,有权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等。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形式上同国会、内阁处于平行地位,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有权提名下级法官。检察机关是各“检察厅”,统管检察官事务,但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归内阁法务省管辖。法务大臣有权统一指挥检察工作,但不能直接指挥每个检察官,而只能通过检察总长进行。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而且,日本现在还存在天皇制。根据宪法,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从事一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国事活动。 二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 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 (二)外交的独立性 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 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参看教材第112-113页,新115-116页)答: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的规定性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的规定性说,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又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矛盾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正确。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是流通领域也离不开流通领域: 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他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错误。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人物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 (1)原因 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9847944.html,/item.htm?id=13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 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 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当代,各种各样的“精英”说不绝于耳。所以,对于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节课,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要内容讲解 1、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一、背景材料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深刻和完善。政治文明的提出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1、政治文明是政治建设理论的一大创新,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人类文明的三大存在形态,使人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全面,更完整。2、它使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三大奋斗目标”都有了具体落实的载体。“富强”,依靠物质文明建设来实现;“文明”,即指精神文明,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民主”,依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实现。3、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我党提出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当然也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热点分析导航 1.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框架 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①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 ③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它既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它既反映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又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④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政治文明属于上层建筑,它以经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定了政治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都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指人民民主国家的权利主体是人民,民主政治最根本目的是让人民享受权利,行使权利,参与政治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在今年七月一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通篇贯穿"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基本原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是谁创造了历史。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无几历史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那些阻碍社会前进的人不属于人民群众。这是人民群众的质的规定。人民群众是大多数人,包括先进的阶级、阶层、集团、广大的劳动人民。不属于人民群众的人是极少数人。这是人民群众的量的规定。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他们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包括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和劳动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财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必须吃穿、住、用,这就需要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了人类的吃穿、住、用的需要,使人类得以生存,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等精神活动。从事精神活动也需要物质财富作为物质基础,不然精神活动也无法进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人民群众从事物质生产,在生产力中发挥主要力量,创造了物质财富。使人类得以生存。人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不仅养活了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专门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人,还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而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劳动者,所以,劳动人民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活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力量。社会变革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或主力军。

日本战后政治发展概述

日本战后政治发展概述 一、日本政治概况 1、国会与国政 国会内政党称为“会派” 国会运营 (1)内阁提名 (2)预算 (3)法案提出、审议 (4)信任案、不信任案 (5)解散、延长 众、参两院的关系 议席数 预算提出权 51席 议案提出权 21席 运营委理事 31席(参见柳原修《日本的国会与政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2、选举 选举的方式 影响选举的因素 3、政党与派阀 4、关于右翼 辻政信——战后参加众议院选举,当选,无所属 濑岛龙三——临时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委员,中曾根康弘行政改革中最大的合作者,作为中曾根康弘密使访韩 石原莞尔——“元帅”木村武雄 福田赳夫——与汪精卫政权的关系 儿玉誉士夫——战后右翼巨头,与河野一郎关系密切 创价学会——公明党 二、日本战后发展及成就 1、经济 (1)恢复期1945——1955 (2)高速增长期1955——1965——1975 池田内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下村理论) (3)低速增长期1975——1985 田中内阁《社会经济基本计划》(“日本列岛改造论”) 中曾根内阁《80年代社会经济的展望和方针》 (4)泡沫经济期1985——1995 宫泽内阁《生活大国五年计划》 (5)后泡沫经济期1995——(高龄少子化社会) 2、外交(岸信介内阁确定外交三原则) (1)占领期:以独立媾和为主要课题,以驻军代替占领。 全面媾和(日本与美、苏、中等战胜国全面媾和)、片面媾和(与美国单独媾和) 代表:日方池田勇人美方杜勒斯 (2)日美安保条约

(3)日苏媾和(日苏关系正常化、北方四岛问题),加入联合国,1956年 (4)外交三原则及外交传统 1957年9月岸内阁《外交蓝皮书》三原则: “联合国中心主义”“与自由主义各国相协调”“坚持亚洲一员立场” 外交传统 1、岸内阁启用财界出身的藤山爱一郎出任外相,自从日本外相基本全部来自大藏官僚或财界出身人士。 2、对华对台关系对华松村谦三为代表、对台滩尾弘吉为代表 (5)冲绳归还、无核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 1953年12月24日,日美签订关于归还奄美群岛的协定 1968年4月5日,日美签订关于归还小笠原群岛的协定 关于归还冲绳的讨论 日本政府内部:教育权剥离的部分归还全部归还 可以运进核武器的带核归还无核归还(外相三木武夫主张) 1972年5月15日,冲绳正式归还日本全部归还、无核归还 1972年6月,佐藤荣作宣布引退,辞去总裁总理职务 田中角荣谈核武器问题 1972年6月11日出任首相前夕,在田川诚一著作《松村谦三与中国》出版纪念会上说:“日本不认为持有它(指核武器)有意义……日本有如此大的经济力量,如此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要造,马上就可以造。但是,日本不造。该做的事做,不该做的事不做。” (6)日韩关系正常化 (7)中日邦交正常化 (8)经济外交(包括能源外交) (9)海湾战争 (10)“入常” 3、科技文化 从“贸易立国”到“科技立国”、“人才立国” 三、日本战后保守政治分期 1、占领时代(从吉田学校到保守合同) 2、官僚优越——岸、池田、佐藤 3、三角大福(中) 4、“新领袖”——安、竹、宫(河野洋平)——自民党衰落(分裂) 1993宫泽下台 上世纪90年代,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及意大利等西方国家长期执政的包容型党失去政权。 四、占领时代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生用)

课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执教者张瑾时间 2014年11月28 日 高考考纲(2014年) 1.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 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 4.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 通过概念阐释理解民主政治。 2. 阅读材料正确认识各国的民主政治。 3. 政治妥协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 二自学提纲 1.1688年“光荣革命”(背景、内涵、实质、影响、涉及的重要人物) 2.《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内容、意义)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的形成、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成员的关系、意义) 4.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主要内容、结果、意义)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4点) 6.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邦联条例》;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面临的窘境及影响) 7.1787年宪法的颁布(背景(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理论来源、时间、地点、内容、评价) 8.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9.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背景、时间、方式(三次王朝战争) ) 1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影响) 11.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4点) 1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3点)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谁是历史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因此,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而且最根本的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社会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同时也是生产者即劳动群众的历史,因为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彻底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之前,首先应当明确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例如,18世纪法国革命时期属于人民群众的第三等级,是由资产阶级、城市贫民、农民和无产者构成的;我国抗日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解放战争时期,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阶层都是人民群众;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则是指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但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正是劳动人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所以,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来是不承认的,他们知否认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十分荒谬的。事实是: ①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相关图片) 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要从事精神文化的活动,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物质前提:第一,是要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否则,什么事情也干不

日本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展望

日本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及展望 朱伟珏 摘 要:日本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二战以前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战后,日本社会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其间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重建期(1945~1960年)、发展期(1960~1980年)和转型期(1980~1995年)。马克思主义、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和福柯、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分别成为这三个不同时期主要的 社会学理论范式。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贯穿于整个战后的日本社会学。展望21世纪,日 本社会学正致力于自身的变革,在继续为民主化建设服务的同时,努力从为现代化和工 业化服务的科学,转变成为一门为人类与社会服务的科学。 关键词:日本;社会学;社会学史 中图分类号:C9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12-0078-07 作者简介:朱伟珏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92) 社会学是一门出现于19世纪西欧,研究当时西方社会因现代化和工业化而出现的社会结构变化的科学①。和中国一样,日本作为非西方的亚洲国家,其早期社会学是从引进19世纪欧洲社会学起步的。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当时落后于西方社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之下,日本社会学家为发展日本社会学,使其成为一门适合于本土社会分析的社会科学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就。这一切都对中国社会学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对日本社会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一个简要的考察。 一、 日本社会学的诞生与形成 日本社会学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明治维新时期。当时,为了建设一个能与西方世界并驾齐驱的现代化国家,日本提出了“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等国策。在这些方针的指引下,思想界和学术界积极引进西方各种先进思想和理论。社会学作为当时西方最前沿的理论思想,同样受到了日本知识界的竭力推崇,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思想几乎同步被大量介绍了进来。如何看待西洋文化,如何通过吸收与借鉴先进的西方文化和理论,批判性地继承与改造日本传统文化,成了当时思想与学术界的首要任务。在这一大环境下,以西方社会学为基础的日本社会学应运而生。 日本社会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大致可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社会学主要受欧洲社会学,尤其是德国社会学的影响,十分 收稿日期:2007-05-29 ① [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78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导学案

第一节人民民主是社会的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和社会主义具有不可分割性,知道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2、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 3、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4、重点与难点:民主与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5-78的内容) 1、教材三位农民工首次当代表面图片,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要在农民工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3、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4、什么是政治体制?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5、如何正确认识民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 讨论民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三、小结:推荐一个小组总结本节课,另一个一个小组板书其,它小组补充完善。 作业与练习

1、分析题,自由就是不受纪律的约束。 2、民主与集中相矛盾吗?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2、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3、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实际行为维护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4、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教材P78-81的内容) 1、请看P78抗日战争时期的村民投票,从这种“草根民主”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3、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二、分组学习:分析下面的观点 (1)有人说,既然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什么还要党的领导 ? (2)有人提出,一方面提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又提人民当家作主,到底党是国家的主人、还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3)有人认为,既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又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 ? 作业与练习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