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重点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重点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重点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IgG,明矾佐剂诱导IgE

免疫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耐受)

五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4-2/P35,图4-3/P36。

Ig由基本结构和其他成分组成。

基本结构由外侧的2轻链和里侧的2重链组成,轻链和重链、重链之间借链间2硫键连接,轻链和重链均可分为可变区(重链近N端1/4和轻链近N端1/2)和恒定区(轻链近C端1/2和重链近C端3/4),其中每个可变区可内间断存在3个高变区和4个骨架区,轻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均含一个结构域,重链可变区含一个结构域而恒定区含3-4个结构域(IgG、IgAIgD 含3个,IgM、IgE含4个)。

其他成分起多聚Ig和稳定多聚Ig的作用,包括J链和分泌片,2个IgA借J链连接成二聚体sIgA,而分泌片稳定二聚体,5个IgM借J链连接成五聚体。

V区功能——中和毒素和阻断病原体入侵,6个CDR识别、结合一个抗原表位。

C区功能—— 、 补体结合位点功能:激活补体,IgM、IgG1、IgG3、IgG2(较弱)和抗原

结合借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A、IgG4、IgE形成聚合物后借旁路途

经激活补体。

——Fc段和FcR结合的功能:①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

表面的FcR结合增强其吞噬功能)和联合调理作用(Ag-IgG的Fc段+中、巨细胞FcR,

Ag-C3b/C4b+中、巨细胞C3R/C4R促进吞噬作用) ②ADCC(靶细胞抗原-Ig 的Fc段+Nk、中、巨细胞FcR,直接杀伤靶细胞) ③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致敏性Ig,IgE的Fc 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FcR,引起过敏反应。) ④穿过胎盘和粘膜介导固有免疫:IgG(1、3、4)唯一通过胎盘(含FcR),IgA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含FcR)。

六试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

IgG: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血清和组织液中含量最高的Ig,有4个亚类IgG1-4;

功能——主要在再次免疫中分泌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亲和力高+分布广泛);

IgG1、3、4穿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

IgG1、3、2的 、 补体结合位点,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IgG1、3的Fc段与某些细胞上的FcR结合发挥调理、联合调理、ADCC作用;

IgG1、2、4的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可纯化抗体

引起II、III型超敏反应的的某些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也是IgG。

IgM:合成最早-胚胎后期开始合成,含量第三,无铰链区(因而最耐蛋白水解酶)有2个亚类IgM1、2,均有mIgM(单价)和s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Ig)

功能——初次免疫中最早产生的Ig,抗感染的先头部队。

mIgM构成BCR,B细胞只表达mIgM表示其未成熟;

sIgM为天然血型抗体,血型不合导致溶血。

sIgM含10个Fab段(本结合10个抗原表位而是10价Ig,实际5价)因而激活补体效率最强

胎儿诊断:脐周血中IgM,胎儿宫内感染。

IgA:出生后4-6开始合成,含量第二,有2亚类IgA1-2,均含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二聚体,

含分泌片,抗蛋白酶水解)

功能:SIgA可穿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因而——①sIgA穿过粘膜进入母乳,新生儿消化

道吸收母乳中sIgA得到自然被动免疫;②sIgA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在粘膜表面阻止病原体粘附、中和毒素,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

IgD:随时可合成,含量第四,无亚类和J链,铰链区最长而易被蛋白酶水解而寿命最短

功能:mIgD构成BCR,B细胞表达mIgD+mIgM为成熟的初始B细胞,活化的B细胞和记忆B 细胞mIgD消失。

IgE:最晚产生,血清浓度最低,无铰链区,由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分泌

功能——亲细胞致敏抗体,其Fc段的 、 结构域易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的Fc R I(IgE Fc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免疫。

七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比较和生物学意义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活化最终组装MAC介导细胞溶解效应: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即溶解红细胞、血小板、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和抗病毒。

活化过程中活性裂解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调理作用,C3b、C4b附着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表面,并与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R1、CR3、CR4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炎症介质,过敏毒素:C3a、C5a;趋化因子:C5a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诱导激活

免疫粘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避免过渡堆积。

八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多为小分子多肽;较低浓度即发挥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高亲和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或协同性,网络性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直接杀伤、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和参与创伤修复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TNF-。

LT-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调节免疫应答包括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对DC,IL-1 、TNF- 促进iDC分化、IFN- 上调DC 的MHC分子表达,趋化因子调节DC迁移和归巢;对单核-巨噬细胞,MCP/单核细胞趋化P趋化其到达炎症部位,IL-2、IFN- 、M-CSF、GM-CSF刺激活化、IFN- 上调的其MHC分子表达,TGF- 、IL-10、IL-13抑制其功能;对中性粒细胞,炎症产生因子,IL-1 、TNF- 、IF-6、8促进中性粒细胞达到炎症部位、CSF激活它;对NK,IL-15早期促分化,IL-2、15、12、18促杀伤;NK T细胞,IL-2、12、18、IFN- 活化、促杀伤; T细胞,受肠道上皮和巨噬细胞产生的IL-1、7、12、15的激活

调节适应性免疫:B细胞,IL-4、5、6、13+TNF刺激活化,多Th、DC分泌的细胞因子促其抗体类别转化(IL-4促IgG1和IgE,IL-5、TNF- 促IgA);对 T细胞,IL-2、7、18促其增殖,IL-12、IFN- 促Th0向Th1分化,IL-4促Th0向Th2分化,IL-1+IL-6联合促进Th0向Th17分化、IL-23促进Th17增殖,TGF- 促Treg分化,IL-2、6、IFN- 促CTL 分化且促杀伤。

刺激造血:作用造血干细胞,IL-3和干细胞因子;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GM-CSF

促髓样祖细胞分化、M-CSF促向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分化、G-CSF促向中性粒细胞分

化;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IL-7促向T、B细胞分化发育;作用单个谱系细胞,红

细胞生成素促向红细胞分化、血小板生成素和IL-11促向血小板分化、IL-15促向

NK细胞分化。

参与创伤修复:生长因子的作用。注TGF-抑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作用。

九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广泛表达在白细胞、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及许多非造血细胞上,大部分为糖蛋白少数为C水化合物。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CD。CD分子具有参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和活化等功能。

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接触和结合(或粘附)的膜表面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

十比较HLA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

十一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经典的MHC I、II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分别给CD8+CTL和CD4+Th 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这是MHC分子的最主要功能。

2)约束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如HLA-I类分子对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起限制作用;HLA-II类分子对Th与APC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限制作用。

3)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选择及分化。

4)决定个体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异。

5)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

(2)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经典III类基因编码的补体成分参与炎症反应、杀伤病原体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非经典I类基因和MICA基因产物可调节NK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

3)炎症相关基因产物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

十二MHC分子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1)HLA与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HLA等位基因的匹配程度,故移植前,需对供、受体间进行HLA分型和交叉配型。

(2) HLA分子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疾病:如恶变细胞I类分子的表达往往减弱甚至缺如,

不能有效激活CD8+CTL,逃脱免疫监视;本不表达HLA-II类分子的组织细胞,可被诱导表达II类分子,从而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

(3)HLA与疾病的关联:很多人类疾病有遗传倾向,可能与HLA关联,常用相对风险率(RR)表示关联程度,阳性关联表示某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阴性关联表示对该疾病有抵抗力。(4)HLA与法医学:用于亲子鉴定和确定死亡者身份。

十三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抗原受体复合物:与Ag结合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mIg(浆细胞不表达)-Ig/Ig(CD79a/CD79b),其中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标志+识别和结合抗原,Ig/Ig

传导活化信号。

B细胞共受体/辅助受体:提高B细胞活化的敏感性,CD19/CD21/CD81,CD21结合抗原表面的C3d而产生提高敏感性的信号,CD21传递此信号和活化信号,CD81连接CD19和CD21。此外CD21是B细胞上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受体,所以EBV选择性感染B细胞。

协调刺激分子: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CD40、CD80/B7-1、CD86/B7-2、ICAM-1和LFA-1,成熟B细胞表面的CD40+活化T细胞表面的CD40L,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B细胞表面的B7分子+T细胞表面的CD28(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或CTLA-4(T细胞抑制信号);ICAM-1+LFA-1是T细胞和B细胞的初步粘附,是后面B、T细胞可能进一步结合的基础。其他表面分子:CD20、CD22、CD32;CD20是B细胞特异性标志;CD22也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负向调节共受体;CD32B能负反馈调节B细胞的活化。

十四B细胞亚群

根据B细胞表面是否含有CD5分为 B-1细胞和 B-2细胞

胞而构成机体第一道防线在早期发挥作用。

十五B细胞功能

产生抗体,发挥抗体的作用(详见Ig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前4点)

提呈抗原:可溶性的、低浓度的抗原(详见APC中B细胞-Th2关系)

分泌淋巴因子调节各类免疫细胞

十六T细胞亚群和各自功能

按照所处活化阶段分为:初始、效应、记忆性T细胞,初始T细胞存活期短位于G0期,表达CD45RA和L-选择素,主要是识别抗原;效应T细胞存活期短,表达CD44、CD45RO,不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而外周炎症部位迁移;记忆性T细胞处于G0期而存活期长,表达CD45RO,介导再次细胞免疫。

按照TCR类型分为:细胞和细胞;细胞介导特异性细胞免疫;细胞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按照辅助受体的表达分为: T细胞、 T细胞; T细胞包括大部分 细胞、部分NK T细胞等,识别13-17AA残基的外源性抗原且受MHC II类分子限制、分化为Th细胞辅助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分化为适应性Treg抑制自身损伤炎症; T细胞包括1/3细胞和部分NK T细胞等,识别8-12AA残基的内源性抗原且受MHC I类分子限制、分化为Tc细胞。

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Th、Tc、Treg;Th包括Th1、Th2、Th13,Th1辅助细胞免疫或引起IV型超敏反应,Th2辅助体液免疫或引起I超敏反应,Th17分泌IL-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发生;CTL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Treg包括自然Treg/nTreg和适应性Treg/iTreg 和其他调节性T细胞如CD8+Treg,nTreg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应答,iTreg抑制移植排斥和自身损伤性炎症,均有利于肿瘤生长;CD8+Treg抑制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核移植排斥。

十七专职性APC包括哪些细胞?其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包括DC、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成熟DC机体内最强APC,能够直接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巨噬、B细胞仅刺激已活化或记忆T细胞),因而DC是细胞免疫的始动者、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但其抗原摄取、加工能力较弱;单核-巨噬细胞有显著的摄取、加工抗原的能力;B细胞识别和摄取低浓度、可溶性抗原。

十八试分析DC分类和功能特点

根据来源分:可分为髓系DC、淋巴系DC,髓系DC即经典DC,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淋巴系DC主要是浆细胞样DC,活化后获得DC形态并快速释放I型抗扰素抗病毒免疫和自身免疫。

根据分化程度分:未成熟DC、成熟DC,未成熟DC位于实体非淋巴器官的上皮,表面高表达膜受体(Fc受体、甘露糖受体等)而低表达MHC II类分子、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故其抗原摄取、处理能力强而提呈能力弱,向炎症部位迁移(接受成熟刺激因子——炎性介质的刺激);成熟DC在炎症部位,表面低表达膜受体(Fc受体、甘露糖受体等)而高表达MHC II类分子、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故其抗原摄取、处理能力弱而提呈能力强,向外周淋巴组织迁移(提呈抗原给T细胞)

十九内源性抗原如何通过MHC I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成的?

内源性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为多肽,与TAP结合并由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内质网组装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然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供CD8+T细胞识别。

二十外源性抗原如何通过MHC II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成的?

外源性抗原被APC识别和摄取,在胞内形成内体,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与溶酶体融合,抗原被降解为多肽而转运至MⅡC中, MⅡC中含有在内质网中合成并与Ii链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经高尔基体转运过来的MHCⅡ类分子;在MⅡC中,Ii链被降解而将CLIP残留于MHC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中,在HLA-DM分子的作用下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发生解离,被待提呈的抗原肽所置换,形成稳定的抗原肽-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膜表面,提呈给CD4+T 细胞。

二十一简述不同效应T细胞亚群的效应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Th1,介导细胞免疫,抗胞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和引发IV型超敏反应:①活化和募集巨噬细胞,Th1分泌IFN-+Th1表面的CD40L-巨噬细胞表面的CD40l使巨噬细胞活化;Th1分泌IL-3、GM-CSF促进骨髓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Th1分泌炎性介质TNF- 、MCP-1等募集巨噬细胞②分泌IL-2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③Th1产生淋巴毒素和TNF- ,活化中性粒细胞。④以上活动均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发生,故可以引起迟发型IV型超敏反应。

Th2,介导体液免疫,诱导产生抗体、清除蠕虫和引发I型超敏反应:①Th2分泌的IL-4、5、10、13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②Th2分泌IL-4,诱导B细胞分化和Ig类别转化,尤其产生IgE,诱导I型超敏反应。

Th17,介导固有免疫,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直接促进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cell等参与炎症反应或激活以上细胞使它们释放更多的CK扩大固有免疫效应。

Tc,介导细胞免疫,杀伤胞内寄生菌、病毒和肿瘤细胞:①释放穿孔素,裂解靶细胞;②释放颗粒酶,介导靶细胞凋亡;③表达FasL,与靶细胞上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二十二体液免疫初次和再次应答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初次应答再次应答

抗原剂量高低

潜伏期长短

高峰浓度较低较高

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

亲和力低高

无关抗体多少

Ig维持时间短长

二十三NK为什么能杀死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组织细胞

NK:表达CD56、CD16,不表达TCR、mIg

NK细胞的功能:1、早期抗病毒感染、抗胞内寄生菌、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一是非特异性的通过NK细胞与靶细胞的直接接触作用,依赖细胞表面分子的粘附分子(如NK细胞上的CD2、LFA-1和靶细胞上的CD58、ICAM-1)相互结合,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和表达FasL等破坏靶细胞。其二是通过特异性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即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gG的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 RⅢ(CD64)结合,使NK细胞活化,杀伤靶细胞。 2、分泌细胞因子IFN- 和TNF- 增强机体抗细胞内感染 3、分泌细胞因子IFN- 和TNF- 起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活性的调节:①识别HLA I类分子的受体,包括抑制性和活化性(抑制性>活化性),生理状态下,HLA I R +自身组织的HLA I类分子→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NK细胞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病理状态下:病毒感染或肿瘤细胞表面的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活化性受体占主导地位,导致NK细胞对上述细胞的杀伤;②识别非HLA I类受体,该受体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而正常细胞缺失,因而NK细胞选择性杀伤病态靶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不起作用。

二十四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

应答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早期、无特异性、不经过克隆扩增而产生效应、细胞寿命短而不能产生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受趋化因子作用而募集,维持时间短;适应性免疫应答作用后期(>96h)特异、经过克隆扩增、形成记忆细胞而具有免疫记忆,形成免疫耐受,维持较长时间。

识别特点:无特异性识别受体而有PRR、受体多样性小、识别的抗原为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受体识别抗原具有多样性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有特异性和高度多样性的TCR或BCR,且识别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且须有B细胞表位或p-MHC

相互关系:固有免疫启动适应性应答——DC唯一能启动初始T细胞的活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固有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不同细胞因子可促进不同淋巴细胞的分化,如Th1、Th2的分化;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效应:补体协助抗体、补体的调理作用。

适应性免疫加强固有免疫发挥效应:抗体的调理作用、ADCC、细胞因子的促进等

二十五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防治方法和原理?

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或花粉第一次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当再次接触机体后,变应原结合在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并交联,使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使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腺体分泌增加,在全身表现为休克,在支气管表现为哮喘。防治原理:规避影响I型超敏反应重要因素,如变应原、致敏细胞、IgE、生物活性物质等。防治方法:第一,远离变应原;第二,当无法远离必须接触的则采用脱敏治疗:异种血清治疗时要脱敏(小剂量、短间隔、多次),生活中无法规避的变应原如花粉采用减敏(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变应原);第三,药物防治,抑制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拮抗剂、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药物;第四,免疫新疗法,诱导Th2细胞向Th1细胞转换而下调IgE的产生。

二十六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IV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他三型有何不同

结合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其引起的超敏反应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其引起免疫的物质与抗体和补体无关,为Th1或TCL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的靶细胞经APC处理、提呈形成pMHC后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而活化、分化为效应/致敏T细胞,致敏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直接损伤组织或活化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间接损伤组织;致敏TCL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释放颗粒酶使靶细胞凋亡、表面表达Fas L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试比较4种超敏反应

二十七比较4种超敏反应的特点

1.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②主要由IgE类抗体介导;③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的组织损伤;④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⑤没有补体参与。

2.Ⅱ型超敏反应的的特点:(1)Ag在细胞膜表面;(2)参与Ab为IgM、IgG,Ag与Ab在细胞表面结合;(3)需要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参与;(4)结果造成靶细胞融解破坏。3.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Ag、Ab均在血循环中,形成IC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2)参与Ab以IgG为主,也有IgM、IgA;(3)需要补体参与;(4)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血小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反应。

4.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细胞免疫为基础的超敏反应;(2)迟发型;(3)个体差异小;(4)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5)无补体、抗体参与。

药理学人卫八版

一、序言 药物: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互相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新药研究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调研 二、药物代动力学 离子障: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意义: 首过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代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存在肝细胞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使药物代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 因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按血浆药物浓度C来计算进入体药物总量A应占有的血浆容积,其计算式为Vd=A/C,Vd值大说明药物分布广泛 生物利用度:经肝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F,F=A/D×100% 清除率:单位时间有多少毫升血浆含药物被清除 三、药物效应动力学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后,分布到全身各部发生的作用 直接作用:药物对机体先产生的作用

数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1023456789102346[解析]越小的数字放在越靠左的数位上得到的数字越小,但零不能放在最左边的首数位上。故可得最小的十位数为1023456789,四舍五入到万位为102346万。 2.6π9π平方厘米[解析]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即为该正方形的内切圆。故半径r=12×6=3(厘米),所以它的周长为2πr=2π×3=6π(厘米),面积为πr2=π×32=9π(厘米2)。 3.1710[解析]由题干知△+2□=44(1) 3△+2□=64(2),(2)-(1)得2△=20,则△=10,从而2□=44-10,解得□=17。 4.60分钟[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的实质是求20与15的最小公倍数。因为20=2×2×5,15=3×5,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2×3×5=60。即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60分钟。 5.21[解析]设分母应增加x,则2+67+x=27,即:2x+14=56,解得x=21。 6.1199[解析]略 7.y=1[解析]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斜率为0,又在y轴上的截距为1,由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可得,该直线的方程为y=1。 8.-1[解析]间断点即为不连续点,显然为x+1=0时,即x=-1。 9.12[解析]由f(x)=x可知,f′(x)=(x)′=(x12)′=12x-12=12x,故f′(1)=12×1=12。 10.1[解析]因为f′(x)=3x2≥0,所以f(x)在定义域R上单调递增,所以在[-1,1]上也递增,故最大值在x=1处取得,即为f(1)=1。 二、选择题 1.C[解析]2能被2整除,但它为质数,故A错误。4能被2整除,但4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故B错误。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的数都为偶数。 2C[解析]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A排除。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B排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D排除。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为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 3.B[解析]盐水有5+75=80(克),故盐占盐水的580=116。 4.C[解析]由2a3+326=5b9可得,a+2=b,又5b9能被9整除,可知b=4,则a=2,所以a+b=2+4=6。 5.B[解析]如果是自然堆码,最多的情况是:每相邻的下一层比它的上一层多1根,即构成了以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可知21为第17项,从而这堆钢管最多能堆(5+21)×172=221(根)。

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模拟卷(一)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答案】B。解析: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肌腱内,可在体表摸到。 2.【答案】D。解析:骨杠杆的类别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平衡杠杆。 3.【答案】B。解析:脊柱的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维持人体重心的稳定和缓冲震荡有重要意义。 4.【答案】C。解析:骨的增长是由骺软骨不断增生,不断骨化使骨增长。12~18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18岁以后骺软骨生长减缓,最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愈合成一条骺线,骨的长度不再增加,身高也不再增长。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骺软骨的增生,儿童少年时期超负荷的运动量会使骨过早骨化,从而影响身高。 5.【答案】B。解析:研究发现在长跑运动员的肌肉中,与氧化供能有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短跑运动员肌肉中与糖酵解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6.【答案】A。解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较ATP-CP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 ,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维持时间较短,不需要O 2 7.【答案】C。解析:优秀的耐力项目运动员腿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占优势,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适宜从事的运动项目是耐力性运动。 8.【答案】C。解析: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钾、镁等,其中钙既丰富,又易被吸收利用。 9.【答案】C。解析:四肢厥冷是是溺水的表现之一,但是判断溺水者真死假死则要通过四个象征:分别是呼吸、心跳停止,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因此,答案选C。 10.【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 11.【答案】C。解析:计时员主要的裁判方法是当运动员接近终点时,应以主要目光盯住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用余光看运动员,当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停表。 12.【答案】B。解析:男400米栏第一栏距起跑线45米,从最后一个栏至终点是40米,栏间距为35米,栏数10个,栏高91.4厘米。女栏高76.2厘米。 13.【答案】C。解析:垒球投球方式为风车式、弹弓式、八字式。 14.【答案】B。解析:中国男篮曾在三届奥运会上获得过第八名,分别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 15.【答案】C。解析:双手胸前传球的持球为双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侧后方,掌心空出,肩、臂、腕部肌肉放松,两肘自然弯屈于体侧,将球置于胸前部位。 16.【答案】A。解析:直观教学法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3版)

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 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2)药物代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3)药物: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2.选择题药物作用的1方式:兴奋、抑制2治疗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1)副反 应: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治疗皮肤过敏时可引起中枢抑制。2)毒性反应:如尼可刹米过量可引起惊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3)后遗效应:如苯巴比妥治疗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枢抑制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抗癫痫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复发,甚至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5)变态反应:如青霉素G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特异质反应:少数红细胞缺乏G-6-PD的特异体质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药物1)效应: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相互作用而引起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2) 最大效能:是指在量效曲线上,随药物浓度或剂量的增加,效应强度也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即为最大效能) 3)效应强度:是指在量效曲线上达到一定效应水平时所需的剂量(等效剂量)大小 4.药物安全性的评价能够引起50%动物产生效应或引起50%最大效应的剂量称为 ED50;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LD50。药物的安全性可用治疗指数(TI)来表示: TI= LD50/ ED50。用TI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5.1)激动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的药物。它们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 在活性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在活性,但是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它们能激动受体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时

租赁参考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1)A 【解析】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2)B 【解析】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 (3)D 【解析】租赁期届满后,如果承租人有权选择续租该资产,并且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不论是否再支付租金,续租期也包括在租赁期之内。本题续租租金50万元低于每年的正常租金,所以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在租赁期届满时会选择续租该项资产,故该项交易的租赁期为6年(4年+2年)。 2. 【答案】C 【解析】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在租赁业务中,承租人对或有租金的处理为: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账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 【答案】A 【解析】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故甲公司对该项融资租赁应确认的最低租赁付款额=150×4+80+30=710(万元)。 4. 【答案】B 【解析】长江公司每年应就此项租赁确认的租金费用=(54+38+46+42+50-2)÷6=38(万元)。 5. 【答案】B 【解析】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6. 【答案】A 【解析】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间时,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本题中由于承租人在租赁期届满时优惠购买,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因此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7. 【答案】A 【解析】该设备在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660+5+25-30)÷(12×5+6)×6=60(万元)。 8. 【答案】C 【解析】出租人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取得的租金收入是通过“租赁收入”科目核算的。 9.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课程代码:bz020135 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本课程以免疫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揭示免疫应答规律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发病机制诊断、防治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的成就,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免疫应答机制的认识,了解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尤其是涉及免疫学重要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 本课程作为必修课为医学临床等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学习本课程,需要解剖、组织、生化、遗传、细胞生物学等学相关基础科的知识。本大纲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十一五”

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教学内容,参照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定。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建立牢固基础。 各章列出的教学目的要求划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便于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大纲中有些内 容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学,一方面有益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免疫学简介和发展简史及展望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及其发展。 教学内容: 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免疫学的应用。 2.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其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归巢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基本概念。 2.熟悉各类外周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分布。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略,参考教材。

请用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 4 5= 用 =,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17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至厘米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10/25 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480/16 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版题库

精心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 2 A C 3 A 4 A 5 A 6 A C 7 A C 8 A C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2.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上皮细胞 13.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 4 5 6 7 免疫 1 2 1 A C 2.T A C 3 A、肝脏 B、扁桃体 C、肠系膜淋巴结 D、脾脏 4.既可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树突状细胞5.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是····················································() A、皮质区 B、髓质区 C、浅皮质区 D、深皮质区 6.脾脏的胸腺依赖区是······················································() A、红髓 B、白髓 C、脾小结 D、PALS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重点与了解 第一、二章免疫学概论、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重点介绍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一般介绍免疫应答类型及作用特点。 (三)一般介绍免疫学的发展史、发展趋势。 (四)一般介绍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五)一般介绍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抗原 (一)重点介绍抗原的概念、特性(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半抗原)。 (二)重点介绍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三)重点介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 (四)重点介绍抗原的种类。 (五)一般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第四章抗体 (一)重点介绍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抗体的结构(基本结构、辅助成分、水解片段)。 (三)一般介绍抗体的多样性与免疫原性。 (四)重点介绍抗体的的功能。 (五)重点介绍五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六)一般介绍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合成。 (三)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四)一般介绍补体活化的调控。 (五)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六)一般介绍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细胞因子

(一)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共同特性。 (二)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三)一般介绍细胞因子受体。 (四)一般介绍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重点介绍白细胞分化抗原、CD、黏附分子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黏附分子的功能。 (三)一般介绍黏附分子的种类。 (四)一般介绍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重点介绍经典的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经典的HLAⅠ类、Ⅱ类基因;HLA Ⅰ类、Ⅱ类分子)。 (二)一般介绍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三)重点介绍MHC的多态性。 (四)一般介绍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MHC的生物学功能, HLA与临床医学。 第九章B淋巴细胞 (一)一般介绍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二)重点介绍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三)一般介绍B淋巴细胞的亚群。 (四)重点介绍B淋巴细胞的功能。 第十章T淋巴细胞 (一)一般介绍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二)重点介绍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三)重点介绍T细胞亚群、T细胞功能。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一)重点介绍APC的概念、种类,重点介绍树突状细胞。 (二)重点介绍APC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处理提呈过程。 (三)一般介绍MHC分子的交叉提呈途径、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重点介绍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的效应功能)。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山东事业单位考试习题实战班第一轮专项练习六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心理学 第五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榜样的合理宣传,切忌将其塑造成高大完美的“神”。 2.【答案】A。解析: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处在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儿童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 3.【答案】C。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功能固着。只看到秘方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功能固着。 4.【答案】D。解析: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5.【答案】D。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经过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即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6.【答案】D。 7.【答案】A。解析:道德情感包括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其中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属于伦理道德的情感。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解析: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即2×150%=3,3-2=1。 11.【答案】B。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CD。解析: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

性——品德结构更加完善、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2)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C、D项;A、B项为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答案】ABC。 三、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小张进行教育培养: 首先,对小张进行有效的说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不仅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有效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作用,帮助小张在原有态度基础上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然后,帮助小张明确他的价值观,让他的价值观指导他的行为。小张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可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因而行为往往会背离他真正的价值观。我们要引导小张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他的行为模式,鼓励他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其次,利用同伴约定帮助小张改变不良行为。发动小张的好友,同时在班集体中建立一定的群体约定,让积极、正向的集体温暖小张,从而让小张回归集体,回归有利于他成长的良好关系网中,利用同伴或者集体约束他的行为。 再次,树立良好榜样。根据小张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给小张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小张的好友、小张崇拜的偶像明星、小张敬重的长辈等,让小张主动学习榜样的行为,向榜样靠近,从而改变小张的不良态度和行为。 最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要认识到,品德形成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张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良好转变,也可能会出现令人沮丧的反复,作为班主任,要足够涵容,对他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多给小张信心;对于小张过分的行为合理惩罚,但慎用惩罚。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事物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原型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8版题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2.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5.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6.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7.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8.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2.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 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 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 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三、参考教材: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th edition.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Janeway, 2004, 6th Ed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 教学内容: 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1.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 其相互关系。 2.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第一周)抗原(2学时)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

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符号,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41-80

第四章抗体31 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见水解片段部分)。不同类或亚类的Ab絞链区不尽相同,例如IgGl、IgG2、 IgG4和IgA的絞链区较短,而IgG3和IgD的絞链区较长。IgM和IgE无皎链区。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类别的Ab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J链和分泌片。 (—)J 链 J链(joining chain)是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糖蛋白(图4-3),分子量约15kD, 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2个IgA单体由J链连接形成二 聚体,5个IgM单体由二硫键相互连接,并通过二硫键与J链连接形成五聚体。IgGJgD和IgE常为单 体,无J链。 IgM 分泌型IgA 图4-3抗体分子的J链和分泌片 分泌型IgA(SIgA)二聚体和IgM五聚体均由J链将其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五聚体。分泌片(SP,图中橙色球 组成的肽链)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lgR)的胞外段,其作用是辅助SIgA由黏膜固有层,经黏膜上 皮细胞转运,分泌到黏膜表面,并保护S I g A皎链区免遭蛋白水解酶降解 (二)分泌片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又称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 SC )(图4-3),是分泌型IgA 分 子上的辅助成分,分子量约为75kD,为含糖的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于IgA二聚 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分泌片具有保护SIgA.的饺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 介导SIgA二聚体从黏膜下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转运到黏膜表面。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分子肽链的某些部分易被蛋白酶水解为各种片段(图 4.4)。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是最常用的两种蛋白水解酶,借此可研究Ab的结构和功能,分离和纯 化特定的Ab多肽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从钗链区的近N端,将Ab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和1 个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图4-4)。Fab 由V L^C L和V H^C H 1 结构域 组成,只与单个抗原表位结合(单价)o Fc由一对C/和C H3结构域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Ab与 效应分子或细胞表面Fc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 (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在絞链区的近C端将Ab水解为1个F(ab>片段和一些小片段pFc,(图4-4)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