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线局域网毕业论文

无线局域网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WLAN(无线局域网)背景 (1)

1.2 WLAN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1)

第二章无线局域网WLAN (2)

2.1 无线局域网的简介 (2)

2.2 无线局域网发展历程 (3)

2.3 IEEE无线宽带接入标准 (3)

2.3.1 IEEE 802.11 (3)

2.3.2 IEEE 802.11b (4)

2.3.3 IEEE 802.11n (4)

2.3.4 主流协议—IEEE 802.11g (5)

2.4 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 (7)

第三章校园WLAN建设理论依据 (8)

3.1用户认证 (8)

3.2 用户漫游和切换 (9)

3.2.1 用户漫游 (9)

3.2.2 用户切换 (10)

3.3 安全性保证 (10)

3.3.1 用户安全 (10)

3.3.2 系统安全 (11)

3.4 认证服务器(AS)建设 (11)

3.4.1 AS的部署方案 (11)

3.4.2 AS的局址选择 (12)

3.5 接入控制器(AC)建设 (12)

3.5.1 AC的工程部署 (12)

3.5.2 认证发起点的部署 (12)

3.6 接入点(AP)建设 (13)

3.6.1 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 (13)

3.6.2 接入点AP的建设部署 (13)

第四章校园无线局域网构建实例 (15)

4.1 设计目的 (15)

4.2 设计依据和原则 (15)

4.2.1 设计依据 (15)

4.2.2 设计原则 (16)

4.3 工程环境 (17)

4.4 设计建议思路 (17)

4.5 设计分析 (20)

4.5.1 WLAN系统容量计算 (20)

4.5.2 WLAN系统频率规划 (20)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第一章绪论

1.1 WLAN(无线局域网)背景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Wi-Fi(无限保真技术)市场,由于具有相对于有限网络的天然优势如:移动性高,建设速度快等特点,在电信运营商、驻地网应用和个人用户这三大主流应用市场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在办公场所或家里,计算机通过WLAN接入无线互联网的趋势越来越为中国用户所认可和接受。同时,采用WLAN的移动办公(人们广泛接受用笔记本电脑接入家庭或公共热点WLAN的远程通信方式)和网络化数字家庭(WLAN 是主流的网络化方式)的时代即将到来。

另外随着802.11g技术标准的成熟,802.11b的设备开始逐渐被能提供更高速率的802.11g设备所代替,而能够提供更高速率的802.11n无线设备也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测试,今后无线局域网必将迎来大发展。

1.2WLAN的意义及实用价值

WLAN的意义与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优点上:

(1)无线局域网的网络速度与以太网相当。

(2)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通信”。

(3)无线局域网除能传输语音信息外,还能顺利地进行图形、图像及数字影像等多种媒体的传输。

(4)具有高移动性,通信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拓宽了网络的传输范围。

(5)抗干扰性强、网络的保密性好。

(6)建网容易,管理方便。

(7)在不易布线的地方和远距离的数据处理节点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

第二章无线局域网WLAN

2.1无线局域网的简介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Area Local Network)是指以无线信道来替代传统有线传输介质所构成的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由无线网卡(NIC)、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计算机和有关设备组成。

在每台计算机终端(STA)上配置了无线网卡,终端便可以通过该无线网卡直接相互访问,这样一些终端的集合称作基本服务集(BSS)。

AP也是一种STA,不过它具有更多的功能,它是一个BSS通往其他网络的接口。如果在每个BSS中配置一个AP,AP再通过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通常是有线网络)连接起来,那么这些BSS就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网络,称为扩展服务集(ESS)。

在802.11标准中还定义了一种设备Portal(入口),作为DS与其他网络的接口。可见在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AP通过标准的以太网(Ethernet)电缆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连,成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桥梁。

图2-1-1 无线局域网结构图

2.2 无线局域网发展历程

无线局域网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应用。197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二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信网络ALOHNET,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无线网络。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伴随着以太局域网的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以其无需架线、灵活性强等优点赢得了特定市场的认可,成为有线以太网的有效补充。这一时期的无线局域网产品直接架构于IEEE802.3标准上,存在着易受到其它微波噪音干扰、传输速率低、各厂商产品互不兼容的弱点,从而限制了无线局域网的进一步应用。

1990年11月,为了顺应无线局域网的发展需求,美国国际电子电机学会(IEEE)成立了802.11委员会,开始制定无线局域网标准,迄今已经推出了IEEE802.11、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多项标准。

1999年,Wi-Fi联盟成立,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WLAN产品的兼容认证,发展802.11技术。目前,该联盟成员单位超过200家,其中42%的成员单位来自亚太地区,中国也有5个。

现在,无线局域网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IEEE802.11系列和欧洲的HiperLAN系列。

2.3 IEEE无线宽带接入标准

目前IEEE无线宽带接入标准主要有这些:IEEE802.11、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

2.3.1 IEEE 802.11

1990年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802.11WLAN标准工作组。IEEE 802.11(别名:Wi-Fi (Wireless Fidelity) 无线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

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定义了两个RF(无线电频率)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

RF传输标准是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

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访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IEEE 802.11标准被IEEE 802.11b所取代了。

2.3.2 IEEE 802.11b

1999年9月IEEE 802.11b被正式批准,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2.4-2.4835 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 传输距离控制在50-150英尺。该标准是对IEEE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CCK(补偿编码键控)调制方式,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它改变了WLAN 设计状况,扩大了WLAN的应用领域。

IEEE 802.11b已成为当时主流的WLAN标准,被多数厂商所采用,所推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宾馆、车站、机场等众多场合,即使许多WLAN 的新标准的出现,IEEE 802.11a和IEEE 802.11g依然倍受业界关注。

2.3.3 IEEE 802.11n

为了实现高带宽、高质量的WLAN服务,使无线局域网达到以太网的性能水平,802.11n应运而生。

在传输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提高到108Mbps,甚至高达500Mbps。这得益于将MIMO(多入多出)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而应用的MIMO OFDM技术,这个技术不但提高了无线传输质量,也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2.3.4 主流协议—IEEE 802.11g

802.11a与802.11b两个标准都存在着缺陷,802.11b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速率较低(最高11Mbps);而802.11a优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54Mbps)且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最流行的IEEE 802.11g认证标准,该标准拥有IEEE 802.11a的传输速率,安全性较IEEE 802.11b好,采用2种调制方式,含802.11a中采用的OFDM与IEEE802.11b中采用的CCK,能达到802.11a的传输速率并向下兼容802.11b。

802.11g标准的诞生到流行无论对用户还是对整个业界都是一个推动,它将把无线局域网的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降低构建网络成本。

1.IEEE80

2.11g的调制方式

(1)CCK/OFDM调制

CCK/OFDM是一种混合调制方式,是IEEE802.11g的可选项。其Header(帧头)和Preamble(前同步信号)用CCK调制方式传输,OFDM技术传送负载。由于OFDM技术和CCK技术是分离的,因此在Preamble和Payload(凈负荷)之间要有CCK和OFDM的转换。

IEEE802.11g用CCK/OFDM技术来保障与IEEE802.11b共存。

IEEE802.11b不能解调OFDM格式的数据,所以难免会发生数据传输冲突,IEEE802.11g使用CCK技术传输Header和Preamble就可以使IEEE802.11b兼容,使其可以接收IEEE802.11g的Header从而避免冲突。这样保障了与IEEE802.11b Wi-Fi设备的后向兼容性,但由于Preamble/Header使用CCK调制,增大了开销,传输速率比IEEE 802.11a的OFDM方式的有所下降。

(2)OFDM/OFDM调制

Preamble,Header和Payload都使用OFDM进行调制传输,其传输速率可达54 Mbit/s。

OFDM的一个特点是它有短的Preamble,CCK调制信号的帧头是72μs,而OFDM调制信号的帧头仅为16μs。帧头是一个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帧头占有时间的减少,提高了信号传送数据的能力。

OFDM允许较短的Header给更多的时间用于传输数据,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因此,对于11 Mbit/s的传输速率,CCK调制是一个好的选择,但要继续提

升速率必须使用OFDM调制技术。它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

IEEE802.11g协议中的OFDM/OFDM方式也可以和Wi-Fi共存,不过它需使用RTS/CTS(请求发送/清除发送)协议来解决冲突问题。

2. IEEE802.11g的兼容性

(1)IEEE802.11g兼容性指的是IEEE802.11g设备能和IEEE802.11b设备在同一个AP节点网络里互联互通。IEEE802.11g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要保障与IEEE802.11b Wi-Fi系统兼容。

IEEE802.11g可以接收OFDM和CCK数据,但802.11b系统只能接收CCK 信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两者共存的环境中如何解决由于IEEE802.11b 不能解调OFDM格式信息帧头所带来的冲突问题。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EEE802.11g采用了RTS/CTS技术。

最初,IEEE802.11引入RTS/CTS机制是为了解决隐蔽站问题,即发送站检测不到另一个站在发送数据,因而在接收站发生碰撞的情况。

(2)IEEE802.11b与IEEE802.11g混合工作的情况与隐蔽站问题非常相似,IEEE802.11b设备无法接收OFDM格式的IEEE802.11g的信息帧头,因此可以采用RTS/CTS机制来解决。

在IEEE802.11g和IEEE802.11b混合工作的环境中(即在同一AP服务区中既有IEEE802.11g设备也有IEEE802.11b设备),每一工作节点在传输数据信息前,必须发送一个RTS(Ready to send)帧给AP,从AP返回一个CTS(Clear to send)帧,就开始传送数据。

工作台发送RTS到AP节点返回CTS信号,这样所有的工作台都能收到信号,从而避免了混合站点间的碰撞,解决了两者的兼容问题(RTS和CTS信号都采用CCK信号)。

RTS/CTS机制也带来了系统的额外开销,因而数据速率率比只使用OFDM 的IEEE802.11a系统低,但对于向下兼容并将要被取代的IEEE802.11b系统来说,数据速率又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折衷来看IEEE802.11g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现在的IEEE802.11g系统,每一个AP监视它旁边的移动设备,当没有IEEE802.11b的设备时,系统会自动取消RTS/CTS机制,相应地增加了系统吞吐量。

当未来的IEEE802.11g系统,完全替代IEEE802.11b产品,只使用OFDM调制技术时,与IEEE802.11a系统相比就具备优势了。

2.4 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

对于当前的有线以太网LAN,它在接入层的工作速度大约是100Mbit/s,而在分布层的工作速度大约是1Gbit/s,在核心层的工作速度大约是10Gbit/s。大多数的WLAN在接入层的工作速度范围是11~54Mbit/s,并且通常不在分布层和核心层使用WLAN。与实施有线LAN的成本相比较,实施WLAN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另外在当前宽带容量的低端安装WLAN系统的原因在于:(1)在很多小型WLAN环境中,低速可以足够支持应用和用户的需求。很多的办公室已经使用宽带服务(例如DSL(数字用户线路)和Cable(线缆))来连接到Internet,WLAN能够处理这种带宽要求;(2)WLAN允许用户自由地漫游,并且仍然保持连接状态,在办公室重新布置的时候,WLAN不需要重新布线,也就节省了相应的成本。

然而无线局域网一般工作在自由频段、容易受到干扰、功率受限。而且IEEE802.11协议属于第二层技术规范,上层业务体系也不够完善。

第三章校园WLAN建设理论依据

3.1用户认证

IEEE802.11标准定义了用户通过空中接口接入WLAN网络的过程,即WLAN用户终端和AP进行网络连接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AP的选择,认证和关联三个阶段。

首先,WLAN用户终端在802.11b定义的每个信道上向周围广播“探查”信息,“探查”信息中包括WLAN用户终端的MAC地址和所属的ESSID。收到“探查”信息的AP将自己的MAC地址,所属的ESSID和信道等信息回复给正在“探查”的WLAN用户终端。“探查”WLAN用户终端根据这些回复信息,如ESSID,信道的信号强度等,选择一个AP作为WLAN连接点,开始认证过程。

IEEE802.11b仅仅提供了低层次的认证机制:开放式(OPEN)认证和基于共享密钥(Shared Key)的认证。中国移动采用基于共享密钥(Shared Key)的认证。只有共享密钥(Shared Key)的认证通过以后,才容许后续的接入过程继续进行,否则用户退出连接过程。

WLAN终端和AP完成初级认证后,AP将经过认证的WLAN终端加入到关联表中,并告诉WLAN终端关联成功,WLAN用户终端就完成了和AP的连接。

WLAN终端完成了和AP的关联后,进行用户认证;通过用户认证后,WLAN 终端就可以使用基于WLAN接入网络的数据业务了。

图3-1-1 WLAN用户认证过程

3.2用户漫游和切换

3.2.1 用户漫游

1)漫游类型

WLAN业务有如下几种类型的漫游:

a.WLAN用户在非归属地的漫游

WLAN用户在非归属地的漫游与手机用户的漫游相似,即用户在非归属地使用WLAN业务。如果是基于SIM卡的认证方式,漫游用户的识别和认证完全基于现有GSM手机用户的漫游功能支持机制。如果是基于RADIUS(远程用户拨入认证系统)服务器的用户/口令认证方式,由于目前中国移动采用中央一级RADIUS服务器,所以对漫游用户的认证是集中进行的。

对于漫游用户计费和结算,完全和现有GPRS数据业务用户的计费和结算相同。

b.WLAN用户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漫游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漫游是指WLAN用户在热点地区通过不同运营商的WLAN覆盖使用WLAN业务。不同运营商之间用户的漫游认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漫游用户的身份识别,WLAN终端设备和AP设备SSID的设置,认证协议标准和支持,以及认证信息的转发。

鉴于目前中国没有统一的不同运营商的WLAN漫游机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结算制度,故本次工程不提供不同运营商间的WLAN漫游功能。

2)漫游支持

目前只考虑WLAN用户中国移动WLAN覆盖范围内的漫游支持。

a.WLAN用户接入地的识别

WLAN用户接入地的识别是在用户认证的过程中进行的。当用户的认证信息提交给认证服务器后,认证服务器根据WLAN接入设备编号判定其接入地。接入地识别主要用于漫游结算和位置服务。

b.用户归属地的识别

使用基于SIM卡的用户认证方式时,SIM认证服务器通过信令连接点设备(STP)判定WLAN用户归属地HLR/AUC后,向归属地HLR/AUC获取WLAN

用户认证信息。

如果是基于RADIUS服务器的用户/密码认证方式,由于目前中国移动采用一级RADIUS服务器,漫游用户的认证是集中在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进行的,没有必要判定WLAN用户归属地。

3.2.2 用户切换

用户切换系指双模用户在WLAN和GPRS网络间的业务切换。中国移动的WLAN/GPRS双模用户应可以实现在双网间自动切换,目前提出的基于Mobile IP 的自动切换方案是基于IPV4(国际网络通讯协议4)体系的,没有统一的规范体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3.3 安全性保证

网络安全性保证分为用户安全和系统安全两部分。

3.3.1 用户安全

a.用户认证

802.11b中规定的基于SSID,共享WEP密钥和MAC地址的认证和存取控制不能提供较好的用户安全,所以中国移动采用基于SIM卡或者手机号+密码方式的用户授权和认证防止非法用户侵入CMNET。

b.用户数据安全

由于基于802.1x的WLAN接口是空中接口,因此要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用户数据的非法窃取。用户数据的加密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加密。

目前802.11x中主要使用静态的WEP密钥,安全性不高,所以建议使用动态WEP密钥的生成和分发,即用户在每次的数据会话中使用不同的WEP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建议使用802.1x机制中的动态WEP密钥的生成和分发。但是由于动态密钥不是所有厂家现在均支持,所以目前建设期间推荐采用静态密钥,但是必须保证WLAN设备具备升级支持动态分配密钥的功能,同时必须保证将来能够升级支持802.11i规定的安全机制。

当采用WEB方式对WLAN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采用SSL(加密套接)协议保证认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c.用户隔离

作为公共区域的接入网络,要求校园內的用户之间必须隔离。用户隔离包括同一AP下用户之间的隔离以及不同AP下网络用户之间的隔离。

3.3.2 系统安全

防止非法AP设备

802.11b共享密钥验证使用单向,非相互的身份验证方法。访问点可以验证用户的身份,但是用户并不能验证访问点的身份。如果一个虚假访问点放置到无线局域网中,它可以非法“劫持”合法用户的信息。

防止非法AP设备的放置首先要加强物理设备的监测和管理,同时还需要WLAN用户终端和AP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双向的身份验证使检测和隔离虚假访问点成为可能。

3.4 认证服务器(AS)建设

AS的建设方案涉及AS的建设部署以及AS的局方设置。

3.4.1 AS的部署方案

对于中国移动全国认证服务器AS的建设部署,主要考虑容量、安全和冗余、CMNET带宽资源利用的问题、管理问题、响应速度等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主要有一点集中设置、多点集中设置和分省市设置三种方案。

方案一:一点集中设置,即全国本期只在北京集中设置一个AS。负责完成全国的WLAN用户认证

方案二:多点集中设置,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置AS;分别负责所辖区域内的用户认证和计费。

方案三:分省设置,即在全国每个省会城市设置一个AS。负责管理本省的用户认证和计费。

综合考虑以上方案的利弊,考虑到工程建设的投资和今后业务的开展,既要保证网络布局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又要考虑到业务初期用户和业务量较小的实际情况,投资不宜过大。故此推荐方案一,全国的AS集中设置在北京。

3.4.2 AS的局址选择

AS的局址选择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置于CMNet骨干网北京汇接接点的机房;

方案二:北京的骨干HSTP1/2(高级信令转接点)节点所在机房。

根据就近接入信令节点优于接入数据接入节点的原则,并考虑到北京CMNET骨干节点的机房和端口紧张。采用方案一将AS放置CMNet骨干网北京汇接接点的机房,具体为北京移动望京机房10层。

3.5 接入控制器(AC)建设

接入控制器(AC)建设涉及到AC的工程部署和认证发起点的部署问题。

3.5.1 AC的工程部署

WLAN业务网络需要通过AC接入到中国移动的CMNET中,参考目前国内外一些运营商的经验及实际实施的状况,AC的部署有两种方式:分布式和集中式。

采用分布式部署时,每个WLAN接入网络节点都部署一个AC,将用户的第三层(IP)就近终结。

采用集中式部署时,在核心节点设置一台AC。每个WLAN AP节点通过10/100BaseT接口连接到核心AC上,然后通过核心接入设备,将无线用户接入到相应的IP网路。这种方案的特点是将用户的第三层(IP)的接入终结在核心节点。

比较两种AC部署方式,各省可以根据提供业务的特点和网络的规模选择接入的方式。如果热点地区接入用户少,城域网具备提供AP-AC间10/100BaseT 传输条件时,建议采用集中式接入;如果热点地区的用户多,或者涉及到与业主分成的问题时,建议采用分布式接入。

3.5.2 认证发起点的部署

对于认证发起点的部署,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方案一将认证发起点部署在AC上;方案二将认证发起点部署在接入点AP上。

3.6 接入点(AP)建设

接入点的建设涉及到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接入点AP的建设部署。

3.6.1 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

802.11b运作模式基本分为两种: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基本模式中又包含两种方式:BSS(Basic Service Set)和ESS(Extended Service Set),根据WLAN 数据业务的开展需求,中国移动在热点地区的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采用ESS 模式,即WLAN用户终端通过AP和中国移动的有线网络连接起来。

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

图3-6-1 WLAN接入网络拓扑结构

3.6.2 接入点AP的建设部署

因为每一个基站的都装有3个AP向各个方向发射无线信号,无线信号之间是有干扰的,特别是相邻频率比较近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就要避免在多AP情况下的干扰,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在WLAN信号的工作频率带宽的情况。

以802.11b/g而言,理论上工作频率带宽为83.5MHz,划分为14个子频道,每个子频道带宽为22MHz;互不干扰的子信道有3个。

如图3-6-2所示,分别设置1.6.11三个子信道的AP覆盖不重叠,每个AP 可以达到各自的最高传输速率,11b为5M bps左右,11g为20Mbps左右。而当重叠覆盖时候,尽管AP所使用的信道互不干扰,但由于WLAN 的杂散发射为

-9.6dBm/22MHz,相互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图3-6-2 三AP的非重叠覆盖示意图

如图3-6-3:在实际工程测试中,设置1.6两个子信道的11g 的AP重叠覆盖,每个AP可以最高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3Mbps左右,总速率只有26Mbps,比非重叠覆盖的总速率40Mbps下降了不少。

图3-6-3 两AP的重叠覆盖示意图

因此,多AP情况下,首先相邻AP所使用的信道要相隔5个以上,保证中心频率相隔25MHz。同时,相邻AP的覆盖重叠要较少,避免总体容量的下降。

所以,我们每个基站的三个AP之间的工作频率为1.6.11这三个频道,同时我们还要避免每个基站相邻AP之间的信号干扰问题,就要事先规划好每个基站AP的频道,如我们的规划图所示,把AP信号之间的干扰降到了最小。

第四章校园无线局域网构建实例

4.1 设计目的

保证网络的正常启用,便于学生正常使用该网络,对职业大学的学生宿舍做些WLAN覆盖建议。

4.2 设计依据和原则

4.2.1 设计依据

1.GB 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家环境保护局。

3.GB 15629.11-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4.GB 15629.1102-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2.4G频段较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

5.《关于调整 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

6.IEEE 802.11b-1999 Supplement to 802.11-1999,Wireless LAN MAC and PHY specifications: Higher speed Physical Layer (PHY)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 .

7.IEEE 802.11g-2003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Amendment 4: Further Higher-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

8.现场勘测资料和有关测试数据。

4.2.2 设计原则

1.可靠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无线传输系统的可靠性是具有实用性的前提。

2.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以保护用户的投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又要保证系统设计近可能地实用。我们选用的设备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产品,同时还要可虑系统的总体成本以及实际的气候、地理条件。

3.开放性原则

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工业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使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4.灵活扩展原则

为了使现有的系统在将来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投资在将来不被浪费,这就需要系统有充分的、灵活的适应能力和可扩展的能力。以便于系统将来的扩容与升级。

5.便于维护原则

这是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考虑的。系统工程实施结束交付使用以后,应该便于各种日常维护工作,能够方便地进行软件的重新配置、系统的自检与恢复、硬件备品备件的更换和软件系统的升级。

6.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及时方便及时地掌握诸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统计、网络故障等信息,能简便的对网络进行配置和调整,确保网络工作状态良好。

7.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及系统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又相当高,因此安全性原则非常重要。

4.3 工程环境

学校简介

扬州职业大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和扬州市“十一五”规划中的一所以扬州职业大学、扬州教育学院和扬州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院现拥有教职工1100多人,专任教师8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0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0人),教师中已获得和正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近300人。有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室4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00多万元。校内工程实训基地6个,校外实习基地105个。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外语调频发射台和语音实验室,教室均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85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各类期刊杂志约1000种。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有9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

4.4 设计建议思路

本次WLAN覆盖采用布放室内AP方式进行覆盖。在模拟测试中宿舍内与宿舍外衰减40dB以上,结合容量计算,宿舍的覆盖每层至少2台AP。

图4-4-1 扬州职业大学宿舍分布图

1) 6#、16#公寓楼覆盖

6#、16#公寓楼每幢是两栋楼组成,每座每层有22个宿舍,每个宿舍住4名学生,每层安装3个AP,每座公寓楼共计设计个AP。6#、16#公寓楼共设计AP数量为:36 × 2=72 台。

图4-4-2 6#学生公寓

图4-4-3 WLAN室分系统示意图

6#和16#每幢每栋楼每层有22间宿舍,每间宿舍先经过洗漱间再到休息间,

隔了两堵墙,所以建议每两间宿舍共用一面天线,结合容量6#和16#每层22间

宿舍用3台AP,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