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 高三物理强化特训专题13 物理3-5(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 高三物理强化特训专题13 物理3-5(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 高三物理强化特训专题13 物理3-5(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 高三物理强化特训专题13 物理3-5(解析版)

选择题强化训练

专题十三物理3-5(解析版)

一、单选题

1.(2018·北京卷)在核反应方程42He+147N→178O+X中,X表示的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α粒子

【解析】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为11H,选项A正确。

【答案】 A

2.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量状态,则

A.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

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

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C

C=6知,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B错误。n=4跃迁到n=3辐【解析】根据2

4

射的光子能量为0.66 eV,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 eV,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 eV,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 eV,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D错误。

3.以下物理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

B.玻尔模型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都能准确解释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

【答案】B

【解析】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选项A正确;玻尔模型只

能解释氢原子光谱,不能对一切原子的光谱现象准确解释,选项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以单质还是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关,选项C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小可以反映其稳定性特征,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电子是我们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B.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C.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D.元素发生α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

【答案】B

【解析】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的,故选项A

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故选项B 正确;C、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项C错误;D、元素发生β衰变时,能够产生电子,并伴随着γ射线产生,故选项D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B.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C.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少量可能大于电子动能的增加量

D.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

【答案】D

【解析】β射线是原子核内电子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故A错误;按照电离能力来看,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由弱到强的排列顺序是γ射线、β射线、α射线、故B错误;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当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释放出能量,所以电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根据不确定关系我们知道虽然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但是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故D正确;故选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

B.是核裂変方程,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

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够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答案】A

【解析】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要吸收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选项A正确;B方程是衰变方程,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不是与频率 成正比,C错误。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但是不能穿透铅板,D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

B.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原子核的半衰期变大

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反应

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答案】A

【解析】γ射线比α射线的贯穿本领强,选项A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原子核的半衰期,选项B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选项C错误;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无关,选项D错误。

8.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14

7N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17

8

O并放出一个粒子

B.27

13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30

15

P并放出一个粒子

C.11

5B俘获一个质子,产生8

4

Be并放出一个粒子

D.63Li俘获一个质子,产生3

2

He并放出一个粒子【答案】B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可得27

13Al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30

15

P并放出一个粒子是

中子,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当入射光频率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B.该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频率ν有关

C.最大初动能E km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解析】 要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A 错误;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 0=hν0,故B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但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C 错误;根据爱因

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可知h =ΔE km Δν

,故D 正确。 【答案】 D

10.(2019·天津卷)如图为a 、b 、c 三种光在同一光电效应装置中测得的光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a 、b 、c 组成的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下述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和动能定理-eU =0-E k 得eU =hν-W 0,知遏止电压大,则光的频率大,νb >νc >νa ,由光的色散现象知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光的偏折角越大,选项C 正确。

【答案】 C

11.(2019·全国卷Ⅰ)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 ~3.10 eV 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1 eV

【解析】因为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是1.63 eV~3.10 eV,所以氢原子至少要被激发到n=3能级,要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最少为E=(-1.51+13.60) eV=12.09 eV,即选项A正确。

【答案】 A

12.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1.62~3.11 eV,金属钠的逸出功是2.25 eV,现有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发出6种可见光

B.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均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C.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3 eV

D.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98 eV

【解析】根据C24=6知,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1.62~3.11 eV,满足此范围的有:n=4到n=2,n=3到n=2,所以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可发出2种可见光,故A错误;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85 eV-(-3.4 eV)=2.55 eV,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51 eV-(-3.4 eV)=1.89 eV<2.25 eV,故B错误;根据E k=hν-W0,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可见光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2.55 eV-2.25 eV=0.3 eV,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13. (2018·全国卷Ⅲ)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15和28

B.15和30

C.16和30

D.17和31

【解析】据α粒子和中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写出核反应方程:42He+2713Al→10n+A Z X,结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A=4+27-1=30,Z=2+13-0=15,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选项B正确。

【答案】 B

14.(2019·全国卷Ⅱ)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环,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411H→42He+201e +2γ,已知11H和42He的质量分别为m p=1.007 8 u和mα=4.002 6 u,1 u=931 MeV/c2,c为光速。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A.8 MeV

B.16 MeV

C.26 MeV

D.52 MeV

【解析】因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计算中可忽略不计。质量亏损Δm=4m p-mα,由质能方程得,ΔE=Δmc2=(4×1.007 8-4.002 6)×931 MeV≈26.6 MeV,选项C正确。

【答案】 C

15.1933年至1934年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2713Al+42He→3015P+10n,反应生成物3015P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衰变,放出正电子01e,且伴随产生中微子A Zν,核反应方程为3015P→3014Si +01e+A Z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温度、压强等条件变化时,放射性元素3015P的半衰期随之变化

B.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

C.正电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核外电子转变成的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则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α粒子的质量

【解析】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选项A错误;由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选项B正确;核反应中释放出的正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和正电子释放出来的,选项C错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出能量,一定有质量亏损,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质量之和一定大于α粒子的质量,选项D错误。

【答案】 B

16.用10n轰击235 92U产生了m个某种粒子,核反应方程为235 92U+10n→140 54Xe+9438Sr+m X。则()

A.方程式中的m=3

B.方程式中的X是α粒子

C.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D.140 54Xe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235 92U的比结合能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满足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方程式中的m=2,方程式中的X是中子1

n,该反应放出热量,选项A、B、C错误;140 54Xe的比结合能一定大于235 92U 的比结合能,选项D正确。

【答案】 D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

B.实验表明,只要照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C.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

D.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答案】A

【解析】A、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A正确;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与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C、钍的半衰

期为24天,1 g钍经过120天后,发生5次衰变,根据m=m0(1

2

)5g=0.03125 g,故C错误;D、据玻

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增加,速度变大,电子动能增加,故D错误。

18.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人造太阳”核心部件首获国际认证

A.21H+31H→42He+10n

B.14 7N+42He→17 8O+11H

C.42He+2713Al→3015P+10n

D.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

【解析】A项反应是聚变反应;B和C项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D项反应是重核裂变反应;故选A。

【答案】 A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仅减弱该光的强度,则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解析】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能量,选项A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选项B错误;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仅减弱该光的强度,根据光电效应产生条件,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选项D正确。

【答案】 D

20.(2018·天津卷)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于2017年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可以为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先进的研究平台。下列核反应中放出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A.14 7N 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17 8O 并放出一个粒子

B.2713Al 俘获一个α粒子,产生3015

P 并放出一个粒子 C.11 5B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84Be 并放出一个粒子

D.63Li 俘获一个质子,产生32He 并放出一个粒子

【解析】 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及电荷数守恒可知,14 7N +42He→17 8O +11H ,A 项错误;2713Al +42He →3015

P +10n ,B 项正确;11 5B +11H→84Be +42He ,C 项错误;63Li +11H→

32He +42He ,D 项错误。

【答案】 B

21.14C 测年法是利用14C 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t 表示时间,纵坐标m 表示任意时刻14C 的质量,m 0为t =0时14C 的质量,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 衰变规律的是(

)

【解析】14

C 的衰变规律满足m =m 0????12t T ,其中T 为半衰期,故C 项正确。 【答案】 C

22.钴-60放射性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刺激增产、辐射防治虫害和食品辐照保藏与保鲜等;在医学上,常用于癌和肿瘤的放射治疗。一个钴-60原子核(60Co)放出一个β粒子后衰变成一个镍核(60Ni),并伴随产生了γ射线。已知钴-60的半衰期为5.27年,该反应中钴核、β粒子、镍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m 1+m 2-m 3)c 2

B.核反应中释放出的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β粒子强

C.若有16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后只剩下8个钴-60原子核

D.β粒子是钴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

【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m 1-m 2-m 3)c 2,选项A 错误;核反应中释放出的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β粒子强,选项B 正确;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得出的,对少量原子核不适用,因此若有16个钴-60原子核,经过5.27年后不一定只剩下8个钴-60原子核,选项C 错误;衰变反应释放的β粒子是钴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形成的,选项D 错误。

【答案】B

23.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波长最长的光是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

C.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2.09 eV

D.处于该能级的氢原子至少需吸收1.51 eV 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

【解析】 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能发出C 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A 错误;由辐射条件知氢原子由n =3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小,选项B 错误;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E 3-E 2=1.89 eV ,选项C 错误;n =3能级对应的氢原子能量是-1.51 eV ,所以处于该能级的氢原子至少需吸收1.51 eV 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D

24.人类对光的本性以及原子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科技极大的进步,并大量应用于医疗、通信等领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原子能量增加

B.相同频率的光照射不同金属,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说明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大

C.239 94Pu 的半衰期约为4天,1 g 239 94

Pu 经8天全部发生了衰变 D.铀核(238 92U)衰变为铅核(206 82Pb)的过程中,中子数减少了32个

【解析】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原子能量增加,选项A 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E km +W 0可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的金属的逸出功越小,选项B 错误;经过两个半衰期,

剩下239 94

Pu 的质量应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选项C 错误;铀核的中子数为146个,铅核的中子数为124个,两者相比较,中子数减少了22个,选项D 错误。

【答案】 A

25.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根据玻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产生机理。已知氢原子的基态

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为E n =E 1n 2,其中n =2,3,4,…。1885年,巴尔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写作1λ

=R ????122-1n 2,n =3,4,5,…,式中R 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里德伯常量R 可以表示为( )

A.-E 12hc

B.E 12hc

C.-E 1hc

D.E 1hc

【解析】 若氢原子从n >2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由玻尔理论可得E 1n 2-E 122=hν=hc λ

,按照巴尔末公式,氢原子由n >2的能级跃到n =2的能级,放出的谱线的波长满足1λ

=R ????122-1n 2,以上两式相比较可得-E 1=hcR ,故里德伯常量R 可以表示为R =-E 1hc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26.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的偏转是由于受到原子内正电荷的库仑力作用而发生的,其中有极少数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被反向弹回。假定一个速度为v 的高速α粒子(42He)与金原子核(197 79Au)发生弹

性正碰(碰撞前金原子核可认为是静止的),则( )

A.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减小

B.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在原子内部

D.当它们的距离最小时,α粒子与金原子核的动量大小之比为4∶197

【解析】 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库仑力做功,电势能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不能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选项B 、C 错误;当它们的距离最小时,二者速度相等,设一个核子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4mv =(4m +197m )v ′,α粒子与金原子核的动量大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为4∶197,选项D 正确。

【答案】 D

27.一个静止的铀核232 92U(质量为232.037 2 u)放出一个α粒子(质量为4.002 6 u)后衰变成钍核228 90Th(质量为

228.028 7 u)。已知1 u 相当于931 MeV 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核衰变反应方程为232 92U→228 90Th +42He

B.该核衰变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为0.059 MeV

C.该反应产生的钍核和α粒子的动量相同

D.假设反应中释放出的核能全部转化为钍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钍核获得的动能约为0.017 MeV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核衰变反应方程为232 92U→228 90Th +42He ,选项A 正确;质量亏损Δm =0.005 9 u ,释放

出的核能ΔE =Δm ×931 MeV =0.005 9×931 MeV≈5.49 MeV ,选项B 错误;由该核衰变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

守恒,可知反应后的钍核和α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 Th =-p α,E kTh =p 2Th 2m Th ,E kα=p 2α2m α

,E kTh +E kα=ΔE ,所以钍核获得的动能E kTh =

m αm α+m Th ×ΔE =44+228

×5.49 MeV≈0.095 MeV ,选项C 、D 错误。 【答案】 A 28.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的电路中,设光电管阴极K 的逸出功为W 0,电源的电动势E =4.0 V ,内阻可忽略。滑动变阻器的金属丝电阻均匀,总有效长度为L 。滑动触头P 置于金属电阻丝的正中央c 点,闭合开关,用光子能量为3.5 eV 的一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发现灵敏电流计示数不为零;将滑动触

头P 从c 点向左移动14L ,电流计示数刚好减小到零。若将滑动触头P 从c 点向右移动14

L ,光电子到达阳极

A 的最大动能为E kmax ,则( )

A.W 0=2.5 eV ,E kmax =1.0 eV

B.W 0=2.5 eV ,E kmax =2.0 eV

C.W 0=1.0 eV ,E kmax =1.0 eV

D.W 0=1.0 eV ,E kmax =2.0 eV

【解析】 入射光的光子能量ε=hν=3.5 eV ,阴极K 的逸出功为W 0,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hν

-W 0;P 从c 点向左移动14L ,光电管上加有反向电压U =14

E =1.0 V ,电流计示数刚好减小到零,故-eU =0-E k1,E k1=1.0 eV ,W 0=3.5 eV -1.0 eV =2.5 eV ;触头P 从c 点向右移动14

L 时,光电管上加有正向电压U ′=14

E =1.0 V ,则光电子到达阳极A 的最大动能E kmax =E k1+eU ′=2.0 eV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29.(2019·浙江选考)一个铍原子核(74Be )俘获一个核外电子(通常是最靠近原子核的K 壳层的电子)后

发生衰变,生成一个锂核(73Li )

,并放出一个不带电的质量接近零的中微子νe ,人们把这种衰变称为“K 俘获”。静止的铍核发生零“K 俘获”,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铍原子的质量为M Be =7.016929u ,锂原子的质量为M Li =7.016004u ,1u 相当于9.31×102Me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

B .锂核(73Li )获得的动能约为0.86MeV

C .中微子与锂核(73Li )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

D .中微子与锂核(73Li )的能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

【答案】AC

【解析】反应方程为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均为零,A 正确;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减少,为释放的核能,不是锂核获得的动能,B 错误;衰变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反应前后动量守恒,故中微子

与锂核(73Li )的动量之和等于反应前电子的动量,C 正确;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质量亏损,所以中微子与

锂核(73Li )的能量之和小于反应前电子的能量,D 错误。

二、多选题

30.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由德布罗意波可知A 、C 正确;运动的微观粒子,达到的位置具有随机性,而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故B 正确;由德布罗意理论知,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故D 错误。

【答案】ABC

31.波长为λ1和λ2的两束可见光入射到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其中波长为λ1的光的条纹间距大于波长为λ2的条纹间距。则(下列表述中,下标“1”和“2”分别代表波长为λ1和λ2的光所对应的物理量)( )

A.这两束光的光子的动量p 1>p 2

B.这两束光从玻璃射向真空时,其临界角C 1>C 2

C.这两束光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遏止电压U c1>U c2

D.这两束光由氢原子从不同激发态跃迁到n =2能级时产生,则相应激发态的电离能ΔE 1>ΔE 2

【解析】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Δx =l d λ可知,λ1>λ2,结合p =h λ

,故p 1<p 2,A 错误;由于波长较长的光,折射率和频率较小,故n 1<n 2,ν1<ν2,由于sin C =1n

,故C 1>C 2,B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知识,eU c =hν-W 0,故U c1<U c2,故C 错误;根据氢原子能级跃迁知识,hν=E m -E n 可知,发出频率较小的光的氢原子激发态能级较低,相应的电离能较大,故ΔE 1>ΔE 2,故D 正确。

【答案】 BD

32.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原子核X 发生α衰变后变成新原子核Y 。已知核X 的质量数为A ,电荷数为Z ,核X 、核Y 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X 、m Y 和m α,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 。则( )

A.衰变方程可表示为A Z X→A -

4Z -2Y +42He B.核Y 的结合能为(m X -m Y -m α)c 2

C.核Y 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2R Z -2

D.核Y 的动能为E kY =m Y (m X -m Y -m α)c 2

m Y +m α

【解析】 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均守恒,故该衰变方程为A Z X→A -

4Z -2Y +42He ,故A 正确;结合能是把核子分开而需要的能量,而(m X -m Y -m α)c 2是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故B 错误;衰变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

定律,即有0=m Y v Y -m αv α,又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mv qB

,故核Y 与α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

动的半径之比r Y r α=q αq Y =2Z -2且r α=R ,且r α=R ,故r Y =2R Z -2

,C 正确;衰变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若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E kY +E kα=(m X -m Y -m α)c 2,而E kY E k α=v Y v α=m αm Y

,联合上述二式可得,E kY =m α(m X -m Y -m α)c 2

m Y +m α

,若释放的核能不完全转化为动能,则无法计算,故D 错误。 【答案】 AC

33.(2019·天津卷)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2018年获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比核裂变更为安全、清洁

B.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

C.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总质量较聚变前增加

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

【解析】 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污染,安全、清洁,A 正确;只有原子序数小的“轻”核才能发生聚变,B 错误;轻核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比结合能增加,总质量减小,C 错误,D 正确。

【答案】 AD

34. (2019·浙江选考)处于较高能级的氢原子向较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a 、b 两种可见光,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逸出,b 光照射该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

A .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向一平行玻璃砖,a 光的侧移量小于b 光的

B .垂直入射到同一单缝衍射装置,a 光的衍射中央亮条纹宽度小于b 光的

C .a 光和b 光的频率之比可能是20/27

D .a 光子的动量大于b 光子的

【答案】B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 光频率低于b 光频率,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b 光的折射率较小,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 光的折射角较大,所以b 光侧移量小,即a 光的侧移量大于b 光的,A 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通过同一单缝衍射装置时,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小,B 正确;a 光的频率大,故频率之比不可能为

2027

,C 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即a b λλ<,根据h p λ=可知a b p p >,D 正确。

35.(2019·天津市模拟)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使入射光的光强变大,会使饱和光电流变大,入射光的频率不能决定饱和光电流的大小,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选项C正确;能否发生光电效应要看入射光的频率是否达到光照射的金属的极限频率,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即不会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

【答案】AC

36.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引发氢的同位素的聚变反应而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下列有关氢弹爆炸可能出现的核反应及说法正确的是()

A.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

B.21H+31H→42He+10n

C.轻核聚变过程中无质量亏损

D.氢弹爆炸后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解析】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引发氢的同位素的聚变反应而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故A、B正确;聚变反应和裂变反应都有质量亏损,C错误;由物理常识易知D错误。

【答案】AB

37.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

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

【解析】折射率越大,则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反向截止电压大的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的则频率高,故b光的频率高于a光的频率。选项B、C正确。

【答案】BC

38.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 +42He→12 6C +10n

C.200万个238 92U 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0万个238 92

U D.据图可知,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吸收能量

【解析】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 正确;发现中子的核反

应方程为94Be +42He→12 6C +10n ,选项B 正确;半衰期为统计规律,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发生衰变,选项C 错

误;在核反应过程中,若有质量亏损,将放出能量,由题图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可知,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过程中,有质量亏损,要放出能量,选项D 错误。

【答案】 AB

39.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A Z 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核Y 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Y =2Z -2

R B.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为I =Bq 22πm

C.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A (qBR )2

2m (A -4)c 2

D.发生衰变后产生的α粒子与新核Y 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是图丙

【解析】 由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mv qB 可知,R Y R =2Z -2,选项A 正确;圆周运动周期T =2πm qB

,环形电流I =q T =Bq 22πm ,选项B 正确;对α粒子,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m v 2R 可得v =BqR m

①,由质量关系可知,衰变后新核Y 质量为M =

A -44m ②,由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可得Mv ′-mv =0可知v ′=m M v ③,系统增加的能量为ΔE =12Mv ′2+12mv 2 ④,由质能方程得ΔE =Δmc 2 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可得Δm =A (qBR )2

2m (A -4)c 2

,选项C 正确;由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α粒子与新核Y 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轨迹圆应外切,由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R =mv qB

可知,α

粒子半径大,由左手定则可知两粒子圆周运动方向相同,丁图正确,选项D错误。【答案】ABC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题型精练(含答案)

·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练习 受力分析专题: 1、图中a 、b 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 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 上的外力。已知a 、b 的接触面,a 、b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正确的说法是( ) A .a 、b 一定沿斜面向上运动 B .a 对b 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 .a 、b 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 .a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 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放在墙角附近,一个光滑的小球置于竖直墙和斜面之间,若在小球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小球处于静止。如果稍增大竖直向下的力F ,而小球和 斜面体都保持静止,关于斜面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 下列说法:①压力随力F 增大而增大;②压力保持不变;③静摩擦力 随F 增大而增大;④静摩擦力保持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①④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②④正确 3、在地球赤道上,质量为m 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的作用,合力为零 B .物体受到重力、向心力的作用、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 C .物体受到重力、向心力、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D .物体受到万有引力、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4、如图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B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受6个, B 受2个, 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 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5、甲、乙、丙三个立方体木块重量均为10牛,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F 1=1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在甲上,F 2=1牛,方向水平向右,作用在丙上,如图所示,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f 1,甲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 2,乙对丙摩擦力大小为f 3,则( ) A、f 1=2牛、f 2=4牛、f 3=0 B、f 1=1牛、f 2=1牛、f 3=1牛 C、f 1=0、 f 2=1牛、f 3=1牛 D、f 1=0、 f 2=1牛、f 3=0 6、如图所示,滑块A 受到沿斜向上方的 拉力F 作用,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滑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 ) A.向上偏右 B.向上偏左 C.竖直向上 D.无法确定 》 7.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物体A 和B 上,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 、B 两物体各受几个力( ) — A F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7套含答案)

2013年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14.如图所示,直线I、Ⅱ分别表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图 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B.t0时刻,两物体相遇 C.t0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近D.A物体的加速度大于B物体的加速度 15.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 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 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3个B.4个C.5个D.2个 16.如图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现在在A、B两 点分别固定电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则关于C、D两点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两点的场强不同,电势相同B.C、D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不同 C.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不同D.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相同 17.图示为某种小型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 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以角速度ω匀 速转动,线圈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线圈的两端经 两个半圆形的集流环(缺口所在平面与磁场垂直)和电刷与电阻R连 接,与电阻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0时刻,线圈平面 与磁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R的是直流电B.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nBSω C.电压表的示数为D.线圈内产生的是交流电 18.2009年5月,英国特技演员史蒂夫·特鲁加里亚飞车挑战世界最大环形车道。如图所示,环形车道竖直放置,直径达12m,若汽车在车道上以12m/s恒定的速率运动, 演员与摩托车的总质量为1000kg,车轮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A.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定为4.08×104W B.汽车通过最高点时对环形车道的压力为1.4×l04N C.若要挑战成功,汽车不可能以低于12 m/s的恒定速率运动 D.汽车在环形车道上的角速度为1 rad/s 19.如图所示,一竖直绝缘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连接一带正电小球P,小球所处的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小球平衡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

绝版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重要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简单物理模型受力分析 题型一:弹力 例题1 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 变式1 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 题型二:摩擦力 例题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变式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变式3 画出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题型三:整体分析受力 例题3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变式4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随堂练习 对下列物理模型中的A 、B 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组合模型的受力分析 A 、B 相对地面静止

题型一组合模型受力分析 例题1 变式1 对水平面上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水平面粗糙)。 变式2 对下列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题型二:力的变化 例题2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 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变式3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μμ <<。现对木箱施 A B F

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题型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例题3 两个大小分别为1F 、2F (12F F <)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满足( ) A. 21F F F ≤≤ B. 121 2 22 F F F F F -+≤≤ C. 1212F F F F F -≤≤+ D. 22222 1212F F F F F -≤≤+ 变式4 若有两个共点力1F 、2F 的合力为F ,则有( ) A.合力F 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 B. 合力F 至少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 C. 合力F 可以比1F 、2F 都大,也可以比1F 、2F 都小。 D. 合力F 不可能和1F 、2F 中的一个大小相等。 知识点三 常见物理模型的分析 1、 斜面模型:如下图所示,在对斜面模型进行分析受力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把斜面的倾斜 角画的小一些,这样将便于对分力的辨别。在对斜面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时,尽量以平行斜面为x 轴。同时,也应该记住一些基本的力的表达,如:支持力cos N mg θ=;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sin F mg θ=;若斜面上的物体和斜面发生相对运动,则所受到的摩擦力cos f mg μθ=。 θ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 碰撞与动量守恒 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 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习题及答案(详细解答)

高中专题习题——受力分析 例1如图6-1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其接触面光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若A、B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系数都是μ,用水平力F推A,使A、B一起加速运动,求:(1)A、B间的相互作用力(2)为维持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力F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A在F的作用下,有沿A、B间斜面向上运动的趋势,据题意,为维持A、B 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时,A处刚脱离水平面,即A不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此时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零。 本题在求A、B间相互作用力N和B受到的摩擦力f2时,运用隔离法;而求A、B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时,运用整体法。 (1)对A受力分析如图6-2(a)所示,据题意有:N1=0,f1=0 因此有:Ncosθ=m1g [1] , F-Nsinθ=m1a [2] 由[1]式得A、B间相互作用力为:N=m1g/cosθ (2)对B受力分析如图6-2(b)所示,则:N2=m2g+Ncosθ[3] , f2=μN2 [4] 将[1]、[3]代入[4]式得: f2=μ(m1+ m2)g 取A、B组成的系统,有:F-f2=(m1+ m2)a [5] 由[1]、[2]、[5]式解得:F=m1g(m1+ m2)(tgθ-μ)/m2 故A、B不发生相对滑动时F的取值范围为:0<F≤m1g(m1+ m2)(tgθ-μ)/m2 例2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

T=____ 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 设细绳与水平夹角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 将绳延长,由图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 的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得:牛。 心得: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 例3如图2-12,m和M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则M和m 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 错解:以m为研究对象,如图2-13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建立坐标有 再以m+N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2-14,(m+M)g·sinθ=(M+m)a③ 据式①,②,③解得f=0 所以m与M间无摩擦力。 分析与解:造成错解主要是没有好的解题习惯,只是盲目的模仿,似乎解题步骤不少,但思维没有跟上。要分析摩擦力就要找接触面,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这一步是堵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连接体 一、选择题 1. 如图1-23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 轻弹簧秤连接。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 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 13m/S2。 D. 若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1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2. 如图1-2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由此可知: A.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物体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无法判定。 3.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25所示。如果它们 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F 1 B. F2 C. (F1+F2)/2 D. (F1-F2)2 4.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26所示,对物 体A施于水平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m1F/(m1+m2) B. m2F/(m1+m2) C. F D. m1F/m2 5. 如图1-27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两个长方形物块,质量分别为m A、m B,在平 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推动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T,则当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 A. T=m B F/(m A+m B) B. T=m B F/(m A+m B)+m B g(Sinθ+μCosθ) C. 若斜面倾角θ如有增减,T值也随之增减。 D. 不论斜面倾角θ如何变化(0?≤θ<90?),T值都保持不变。 6. 如图1-28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 B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μ1>μ2,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 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 若μ1=μ2,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高考物理--传送带问题专题归类(含答案及解析)

传送带问题归类分析 传送带是运送货物的一种省力工具,在装卸运输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传送带相关问题,并从两个视角进行分类剖析:一是从传送带问题的考查目标(即:力与运动情况的分析、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来剖析;二是从传送带的形式来剖析.(一)传送带分类:(常见的几种传送带模型) 1.按放置方向分水平、倾斜和组合三种; 2.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3.按运动状态分匀速、变速两种。 (二)| (三)传送带特点:传送带的运动不受滑块的影响,因为滑块的加入,带动传送带的电机要多输出的能量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与摩擦生热的和。 (三)受力分析: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发生在v物与v带相同的时刻),对于倾斜传送带模型要分析mgsinθ与f的大小与方向。突变有下面三种: 1.滑动摩擦力消失; 2.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 (四)运动分析: 1.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判断共速以后是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呢还是继续加速运动 , 3.判断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五)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1.功能关系:W F =△E K +△E P +Q 。传送带的能量流向系统产生的内能、被传送的物体的动能变化,被传送物体势能的增加。因此,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就包括了工件增加的动能和势能以及摩擦产生的热量。 2.对W F 、Q 的正确理解 (a )传送带做的功:W F =F·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b )产生的内能:Q=f·S 相对 (c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有如下关系:E K =Q= 2 mv 2 1传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值。而且这个总功在求法上比一般的相互作用力的总功更有特点,一般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功为W =f 相s 相对,而在传送带中一对滑动摩擦力的功W =f 相s ,其中s 为被传送物体的实际路程,因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情形是力的大小相等,位移不等(恰好相差一倍),并且一个是正功一个是负功,其代数和是负值,这表明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量即是两功差值的绝对值。 (六)水平传送带问题的变化类型 ) 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 0。 1、v 0=0, v 0物体刚置于传送带上时由于受摩擦力作用,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 假定物体从开始置于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μ2,显然有: v 带< gL μ2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μ2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 V 0≠ 0,且V 0与V 带同向 (1)V 0< v 带时,同上理可知,物体刚运动到带上时,将做a =μg 的加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加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显然有: V 0< v 带<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先加速后匀速。 v 带 ≥ gL V μ220 + 时,物体在传送带上将一直加速。 (2)V 0> v 带时,因V 0> v 带,物体刚运动到传送带时,将做加速度大小为a = μg 的减速运动,假定物体一直减速到离开传送带,则其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 gL V μ220 - ,显然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经典

中学物理受力分析经典例题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 V F 4-------- (2)在力F作用下行使在 路面上的小车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接触面不光滑)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斜面上的物体A.(5)各接触面均光滑 (6 )静止的杆,竖直墙面 光滑 3.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 (1) A静止在竖直墙面上(2) A沿竖直墙面下滑(3)静止在竖直墙上的物体A (4)静止在竖直墙上的物体A (5)在拉力F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A (3)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 运动的物体F>G 水平面上的物体

4.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7. 如图所示,各图中,物体总重力为 G 请分析砖与墙及砖与砖的各接触面间是否有摩擦力存 在如有大小是多少 (1) A (2) A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 (3)三物体仍静止 (4)物体A 、E 静止 5.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1)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 0 <) 向左运输 (2) 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起动 () () 6. 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均静止) (光滑小球) 8.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 M 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m 在其上匀速下滑, M 仍保持静止,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A. M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r ) g B. C.地面对M 没有摩擦力 D. M 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 g 地面对M 有向左的摩擦力

高考物理 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2012高考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在高三的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高考物理也就是“12道选择题、l道选作题、2道实验题和4道计算题”,总分150分.学生对于一般的物理基础题基本上没有问题,其错误大多是在不定项选择题上发生;另外,做计算题的能力还有些差,有时候没有一点解题的思路和程序,有时候理解题意有些偏差,有时候把问题搞得很复杂,有时候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而对于实验题,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常考常新,基本上得不到分数.“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上述“物理场景”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同学们要正视问题,调整心态,充满信心,更要注重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的积累,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分数.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学物理不能“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作就错”,而要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转化成分数.在这里我想从“物理场景”的角度谈谈物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12道物理选择题 1.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有12题共48分,分数非常可观,故考试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关键是处理题目时过于草率,这和平时的练习有直接联系.无论单选多选,处理选择题时建议把它当做稍大些的题处理.在处理大题的时候,同学们会自觉地画图、审题、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现的系统、状态与过程,挖出隐含条件,同学们格外重视这些因素,也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处理选择题的过程中,画图、审题程序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埋下了隐患,导致丢分.所以,选择题失分不要总是归结为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审题及其他程序,不能凭一种单纯的物理感觉去解题. 2.选择题的求解技巧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完美版

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训练 摩擦力分析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 的,如果用水平力F 拉B ,而B 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 .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 B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 2.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个向左的5N 的水平 拉力作用,若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10N ,水平向左 B.5N ,水平向右 C.15N ,水平向左 D.5N ,水平向左 3.如图所示,重力G =20N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 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 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2N ,水平向左 B .2N ,水平向右C .10N ,水平向 左 D .12N ,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木块质量为m ,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受水向右的力F 作用做匀速运动,从木块右端到桌子边缘开始,到 木块下时为止,在此过程中,木块一直保持匀速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推力F 因木块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 .推力F 在木块下落前变为原来的1/2 C .推力大小始终是μmg D .因接触面变 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5.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 和地面对它的 摩擦力f 的作用。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F 增大时,f 也随之增大 B .当F 增大时,f 保持不变 C .F 与f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F 与f 合力为零 6.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B 是两长方形的物块,A 在上,F 是作用在 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 由此可知,A 、B 间摩擦力f 1和B 、C 间摩擦力f 2的值为:( ) A .f 1=0 B.f 1=F C.f 2=F D .f 1≠0,f 2≠0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专题 一、典型例题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二、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 (2)在力F 作用下静止水 平面上的物体球 F V (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球 (4)在力F 作用下行使在路面上小车 F V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光滑) A V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接触面不光滑. A V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A (4)在力F 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A F (5)各接触面均光滑 A (6)沿传送带匀速上滑的物块A A b c a m 1 m 2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 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 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 C .N 变大,T 变大 D .N 变大,T 变小 【解析】隔离法:设PQ 与OA 的夹角为α,对P 有: mg +Tsinα=N 对Q 有:Tsinα=mg 所以 N=2mg , T=mg/sinα 故N 不变,T 变大.答案为B 整体法:选P 、Q 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直接可得N=2mg ,再选P 或Q 中任一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求出T=mg/sinα 【点评】为使解答简便,选取研究对象时,一般优先考虑整体,若不能解答,再隔离考虑. 【例3】如图所示,设A 重10N ,B 重20N ,A 、B 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0.1,B 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0.2.问:(1)至少 对B 向左施多大的力,才能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2)若 A 、 B 间μ1=0.4,B 与地间μ2=0.l ,则F 多大才能产生相对 滑动? 【解析】(1)设A 、B 恰好滑动,则B 对地也要恰好滑动,选A 、B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F=f B +2T 选A 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 T=f A f A =0.1×10=1N f B =0.2×30=6N F=8N 。 (2)同理F=11N 。 【例5】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m 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分别为 A .4mg 、2mg B .2mg 、0 C .2mg 、mg D .4mg 、mg 【解析】设左、右木板对砖摩擦力为f1,第 3块砖对第2块砖摩擦为f2,则对四块砖作整体有:2f1=4mg ,∴ f1=2mg 。 A B F T T f B A T f A A O B P Q A B F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受力分析及物体的平衡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三2019物理一轮复习受力分析及物体的平衡专题练习(含答案) 受力分析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孤立的物体并分析它所 受各外力特性的方法。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受力分析及物体的平衡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2019石家庄市质检)如图1所示,轻杆与竖直墙壁成53角,斜插入墙中并固定,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轻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为mg(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轻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A.mg B.mg C.mg D.mg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作平行四边形,得F=,解得F=,D正确. 【答案】D 2. (2019济南市调研)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斜面体与墙不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则() A.水平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 B.水平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M+m)g D.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小于(M+m)g 【解析】如图所示,对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 平衡条件,整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N、斜向上的拉力FT、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f,选项A、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 FN=(M+m)g-FTsin ,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3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的力F拉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箱子,箱子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若箱子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A.Fsin B.Fcos C.mg D.Fsin 【解析】箱子做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即f=Fcos ,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如图4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质量为m的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

高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 (一)受力分析 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 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主要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多少个物体接触)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所处环境的其它物体的相互联系;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 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不要找该物体施于其它物体的力,譬如所研究的物体叫A ,那么就应该找出“甲对A ”和“乙对A ”及“丙对A ”的力……而“A 对甲”或“A 对乙”等的力就不是A 所受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 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初学者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不是“少力”就是“多力”,因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2) 措施之一。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对象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相一致,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现象. (4)只分析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等)。 (二)受力分析练习: 1。画出物体A 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 水平面光滑 静止 半球固定,内表面光滑

2。画出物体A受到的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 3: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各力的施力物) A沿着水平面向左运动 A沿着墙向上运动 A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 A向右匀速 A沿着斜面向上运动 A相对斜面静止A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A静止A匀速下滑 木块A沿斜面匀速上滑 A A

高考物理常考题型+解题方法汇总·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 1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 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