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1、中国“双半”社会开始形成时期(1840-1860);

2、中国“双半”社会程度加深时期(1860-1895);

3、中国“双半”社会基本形成时期(1895-1901);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94-1919);

※几个基本线索

1.“两个过程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三次革命高潮说”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中,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3.“两种趋向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

4.“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中指出,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三个阶梯说”)。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5.“两个任务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第一章中国近代历史是怎么开始的?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目标:(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认识。

(二)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三)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四)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五)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

(一)怎样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四)了解1840-1919年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西“大分流”---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崛起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世界近代史的起点

?3、14世纪以后,中西发展的不同路向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清军入关,中国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西方“望尘莫及”

1、古老中国的辉煌文明

?西方学者论中国文化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赖肖尔:《中国的问题》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

?科技的发展。生产和商业的发展:秦、汉、唐、宋、元、明、清

孙中山说: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顶强的国家。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国、美国一样。英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强。中国从前的强盛是独强。对各弱小民族,中国完全是用王道感化他们。他们是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自己来朝贡的。

2、中世纪欧洲的落后

近代以前的相当长时间里,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尤其是盛唐时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文化的高峰。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照”。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当欧洲还笼罩在黑暗年代的阴霾之中,中国官员就已精神抖擞,乘着装有指南针的

轻便马车到各地去参观装置有固体颜料探空火箭的一些天文研究中心。一千年之后,

欧洲科学家在发动工业革命时,中国官僚却还在迈着固有的方步。相形之下,他们已

经不那么精力充沛了。”

——[美]戴维·“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人类的历史是地球史几十亿年的两千分之一,而人类历史的99%以上的时间又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有五六千年,但是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则只是近50年的事。

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

?第一次:发生在100万年前(300多万),原始生命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以后,出现了人类;

?第二次:是公元前3000年(4000),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

?第三次:则是近几个世纪正在经历中的事,全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

□第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人类出现

4、人类学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于距今200-300万年前.其前身为古猿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布莱克(美国)

5、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人类起源说——生命起源说——地球起源说

6、宇宙的年龄是150亿---200亿年

地球距今约46 亿—50亿年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

有未来的。

——黑格尔

7、太阳距今约50 亿年

太阳所在的系称银河系,它包含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1999《辞海》□第二次革命性的转变——进入农业文明

8、社会形态: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也是第一次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发生在中国。

?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中国从公元前3世纪起,即秦汉时代就进入农业经济发达的社会成为封建大帝国。

?中国封建帝国的经济从秦、汉到唐、宋、元各代经久不衰,原因在于有科学技术做坚实的基础。

9、(1)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一,源远流长。

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第二,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或被世人至今奉为圭臬的思想和理论。

A、高度发达的建筑艺术

B、精致优美的青铜艺术

C、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D、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E、闻名中外的绘画艺术

F、我国古代的文化名人

△雅斯贝尔斯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第三,影响深远。

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与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有极大的辐射力,许多的亚洲国家,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张骞通西域、鉴真渡东洋,唐僧西天取经、郑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第三次革命性的转变——迈向近代社会

10、英国“产业革命”,使世界出现第二次生产力的高峰

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的前奏——文艺复兴运动

中国的四大发明输入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临产催生的作用,为欧洲科学文化带来了黎明。由于中国四大发明输入欧洲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和诱发了英国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出现工业发达社会。

?12世纪(南宋时期),中国造纸术传到欧洲。

?13-14世纪(元、明),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相继在欧洲得到推广使用。

?15世纪,印刷术传到欧洲。指南针促进欧洲航海事业与探险事业的发展;火药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指南针与火药构成帝国主义海上称霸的“一炮一舰”;造纸术和印刷术使欧洲科学文化得到迅速普及与提高,为新教创造了良好科学文化交流条件。

11、世界第二次生产力高潮的前奏——文艺复兴运动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三大诗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万能天才”达·芬奇及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哥白尼和伽利略等。

?欧洲各国交通方便,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大,英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的冲击下,也涌现出了许多划时代的大思想家,如莫尔,培根,霍布斯,洛克莎士比亚等?有“欧洲孔圣人”之称的培根的思想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为英国科学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他们一方面为新生资产阶级的上台制造舆论,一方面为科学和生产的发展探寻方法。

?在长期的思想舆论准备之后,通过1640——1688年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取得了政权的新兴资产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科学,抓经济建设。这使牛顿、哈维,耐普尔等划时代的科学巨人和大发明家瓦特等应运而生。

?科学高潮引起了经济高潮。1760——1830英国进行产业革命,到1880英国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共同的道路: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与原有的旧体制再也不能相容的地步时,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涌现出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观念、新主张,为社会的继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制造舆论。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改变。接着,进行政治变革,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与社会进步方向一致的社会政治制度。政治变革的成功,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导致经济的空前繁荣。

——千年十大思想家总序

△案例导入: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

个国家和地区。1435年(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

科德)。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万多。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吨,长138米,最大的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哥伦布航行4次,历时13年(1492-1504年)。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开始美洲航海探险时所率领的船队只有3只帆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仅120吨,长34米。另两只较小的船只有60吨和50吨。

起来,成为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陆上通道,便利了中国与西方的经贸往来。(汉人\汉族)

?盛唐时期的对外联系也非常活跃,唐朝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唐人街)

?宋元400年,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同我国发生经济往来的国家,从东南亚直到非洲东岸及阿拉伯半岛.仅通过海路与我国经常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就有50多个,至元朝发展为100多个。

?明朝在15世纪前后,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成为我国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

1405年,郑和率27000人开始了首下西洋的航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迦马绕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

?“人类文化大别不外游牧、农耕、商业三类型。商业、游牧型起于内不足、需向外寻求,文化特性常为侵略的。农耕型可自给,无事外求,文化特性常为和平的。”

?“中国为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绵延五千年之久,若能配合新科技之装备,而依然保有深度之安全感,则于世界人类文化和平必有大贡献。”

——钱穆(史学家、国学大师)《中国文化史导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1)、“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2)、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

复兴之后的欧洲?

(3)、“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4)、李约瑟问题若干解释的回顾与评价

?解释一:工商业畸型论(冷鹏飞,2002,第417-427页;田昌五、漆侠,1996,第一卷第66-84页;等等)a中国封建社会的工商业经济与农民自然经济

的严重对立性。即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对农民的掠夺,

而且商业资本积累后往往更多地是投入高利贷和土地兼并,而不是投入商

品的扩大再生产。b中国封建集权政府对封建工商业的直接介入与控制严

重限制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

·解释二:政经制度缺陷论

李约瑟:维护灌溉体系的需求,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该体制内在的官本位价值体系则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钱文源:中国封建社会为大一统的绝对专制权力所统治,因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单一的主导意识形态所严密控制,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科学探索上

的创造力。

王亚南: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专制官僚政治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与穿透力,它不但动员了中国传统的儒术、伦理、宗法习惯等等来加以统治,并还把

可能对自己形成挑战的工商市民力量也消解在自己的统治中。

林毅夫:技术发明由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的转变。而中国没能成功地实现这种科技创新方式的转变,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

政治官僚选拔制度,它使得知识分子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

力资本。

·解释三:文化约束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987);《儒教与道教》(韦伯,1995)。通过与基督教新教特别是其中的清教的对比,韦伯剖析

了中国传统的儒教与道教特别是其中占主导的儒教其价值观念中所内蕴

的多方面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关于宗教脱离巫术的程度的差别,

在处理与现世之关系的态度上的差异,由此形成世俗伦理观念的诸多差

异:五大区别。

·解释四:人口土地比率决定论Elvin(1973);唐宗明(Tang,1979);赵冈(Chao,1986)a中国在前现代时期人地比率不断上升的趋势b人地比率的不断提

高,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均衡陷井中:即人口太多,技术潜

力已挖掘殆尽,这样产出的增加只能依靠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需

要食物供给的增加――后者往往难以赶上前者。c人地比率上升导致技术

进步停滞的机制:一方面,人地比率的上升意味着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资

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也因之降低;另一方

面,人地比率的提高也意味着人均剩余的减少,这样中国积累不出足够的

剩余来持续工业化。

·解释五:不可逆演化论陈平(2000,第8-16页、第249-265页)

中西文明演化路径的分岔根源于两次重大的外部冲击(环境涨落)。a中西文明的分岔首先起因于气候变动所导致的农业模式的分岔。b中西文明演化的第二次重大分岔则起因于1453年的一次历史事件,导致从西方到东方的新航线的开辟。c中国最终形成的单一小农经济的细耕农业模式以其自给自足的特点,势必也使其成为一种过于稳定的模式,这种过于稳定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5)、对李约瑟问题解答的要点

?封建社会内部市场经济的起飞严格依赖于外部刺激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系统相对封闭之根源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内外因的全面评估

?对外贸易因素的其它解释意义

(6)、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系统相对封闭之根源

?自然环境

主要是一个内陆国家,靠近海洋的地区不多,同时90%的国土为山地?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历史时期,相对于周边邻国而言都是先进的

超级大国

?缺乏西方国家类似的机遇

从未出现如西方世界国家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带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那样的契机

(二)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四个方面来解读。

1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

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结合在一起,

常常从事地租剥削、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预示新的生产关系兴起发展之不易。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发展和社会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迟滞。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代皇帝都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专制统治;隋唐以后用科举考试的办

法选拔官吏(比欧洲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要早好几百年),使官僚阶层有一定的

开放性、流动性。这种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

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突出父权、夫权、君权,以三纲五常为其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显示出超乎寻常的稳定性,长期为封建统治服务。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镇压异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漫长,封建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和君权。这样的制度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起到了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到后期保守性逐渐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中国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分析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重本轻末的传统◆闭关锁国政策◆自然条件

◆人口的压力◆官僚政治、文化◆超稳定结构◆亚细亚生产方式◆多种因素论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西“大分流”: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崛

1、鸦片战争前夕的清王朝

(1)“虚骄”:政治腐败;军事空虚;经济潇条;文化思想领域呆滞沉闷

(2)闭关自守、骄矜自大,对世界文明盲然无知

(3)22万八旗和66万绿营,武器落后,处在以刀矛弓箭为主的“冷兵器”时代。(4)抬枪、土炮等工艺落后、质量低劣,保养漫不经心。

“在整整20个世纪中,中国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度。但是在最近的200年中这个国家却在腐朽堕落,从而大大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地理上及意识上的封锁断绝了信息的输入渠道……。这样,中西就处在不同层次的较量之中,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封建主义的中国,抵挡不住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

——参见《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提出“治水社会”理论和“东方专制主义”概念。

干旱、半干旱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社会”,这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而社会协作又需要强化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于是就产生了专制君主和

“东方专制主义”。

◆梅洛蒂在《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中,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作了分析。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三个特点:

没有土地私有制;

社会基础是村社制,每个村社通过农业、家庭手工业而自给自足;

中央集权起支配作用。

◆金观涛《在历史的表象背后》,提出超稳定结构理论。

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停滞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超稳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保持高度协调,并扼杀一切新因素。

◆乾嘉时期的学者洪亮吉提出人口增加与粮食之间的矛盾问题。

康熙时人口突破1亿,乾隆时达到3亿。道光二十年(1840),猛增到4亿。※闭关政策的

(一)主要内容

·1、一口通商。

·2、实行“公行制度”。

·3、清政府对外国商人及中国商人的严格限制。

·4、限制出口货物。

(二)社会历史根源

?1、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是封建政府被迫自卫的一种简单手段。

?3、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

?4、是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心理的产物。

(三)评价

?1、一种消极防御手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

?2、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东亚文明的中心,中国人因此便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传统格局的惰性和顽固,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封闭自足,这一切都使得中国面对西方的挑战时反应迟钝”。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仿佛觉得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1984

△从历史上看,国家的发展与对外联系的强弱是紧密相联的。凡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外部联系较好的时期,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就发展得比较快,国家就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有所提高。凡是闭关锁国,不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时期,社会发展就缓慢、落后,甚至会遭到外来的侵略、压迫和欺凌。

△我国从公元16世纪起,曾多次实行海禁,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和人员往来,闭关锁国,从而导致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西方。清朝时期,仅限定广州通商,实行行商制度,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对外联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中国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拒绝接受一切外来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拒绝一切借鉴和改革。从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的几百年间,中国封闭、停滞、落后,生产和科技都没有什么较大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二三百年间却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长期的闭关锁国非但没能拒敌于国门之外,反而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被西方列强轰开了国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综观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之所以落后挨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封闭政策,闭关自守使中国耽误了二三百年的时间。

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的情况:

主动闭关被迫开放被迫闭关主动开放)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大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不可避免地发生“奇异的悲歌”。

——马克思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一)鸦片战争-----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也是中国近的代史的开端。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

–中国

?政治: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军队腐败,农民起义

?经济:土地高度集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空虚

?外交: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虚骄愚昧

–世界

?政治: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开始

?外交:加紧侵略扩张,以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的鸦片走私

?原因: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严重危害清政府统治·中国的禁烟运动

?领导:林则徐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胜利:虎门销烟

?影响:显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决心;英国决定借此发动侵略

战争

3、英国通过四个阶段打开中国大门

(1).外交手段:1792年8月马嘎尔尼使团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2).经济手段:

(3).鸦片手段:1839年6月25日虎门销烟

(4).武力手段:

△英国发动战争的几种观点

(1)叩头说:

1874-1909年在中国海关工作的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战争是由“叩头”引起,由于国际关系上的不平等。

(2)文明冲突说:

费正清认为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3)经济说:

列宁认为,“战争就是通过暴力继续执行交战国的统治阶级在战前就已经执行的那一政策”。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4、鸦片战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实现海外殖民扩张为目的,以中国实行禁烟为借口向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清朝与英国,一个是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的变化茫然无知,而且又偏偏是一个已经显示没落迹象的皇朝;

?一个则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对华贸易,而且还偏偏是一个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二者堪称落后与进步的两极。

?志在必得的英国资本家和英国政府在马戛尔尼、阿美士德、律劳卑等人的外交努力相继碰壁后,就在千方百计寻找战争借口。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般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他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克拉默.拉宾《出使中国:据马戛尔尼勋爵谒见乾隆记实》5、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1)鸦片,学名罂粟,俗称“大烟”,又名阿芙蓉,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唐朝时作为药材由阿位伯少量输入我国。

(2)英国政府在公开挑起武装侵略之前,采取纵容英商在中国走私年鸦片毒品的卑劣做法,大量掠夺中国白银。1820前后,外商每年在华偷运鸦片为4000箱左右,1838----1839年却增至3.55 万箱。

结果:

□包世臣说:苏州有10万人吸鸦片。

1838年林则徐说,人口的1%吸鸦片。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36年,外国人估计约有1250万人吸鸦片。

1881年,赫德做过一次核查,他提出的人数是20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0、65%。大多数当时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太低。

有人认为:19世纪80年代后期,10%的中国人吸鸦片。3-5%的人烟瘾很大,提出:

1890年的数字是1500万人。

□国民素质下降:

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非常容易上瘾,而且很难戒除,使人体力渐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直到丧失生命。吸食鸦片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危害,对此魂源曾说:“今则蔓延中国,横被海内,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集》)“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之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英蒙哥马利?马丁《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银源枯竭

“在1830年以前,当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的。可是从1833年起,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是这样多,以致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官场腐败

“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6、厉行禁烟——林则徐: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1)严禁派: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湖广之人,有积瘾30年日吸一两,而居然断去者。断后则颜面发胖,筋力复强,屡试屡验。”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虎门销烟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位国际禁烟日;此后,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

(2)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侵略。

?整顿军队,加强布防。

?“以守卫战,以逸待劳”

?“民心可用”

?“由民间自行团练,以保村庄”

?“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3)率先进行抗英最早敲响俄患警钟

(4)主张向西方学习。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范文澜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

?“师夷之长技以制敌”

?“采访夷情”

?组织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

?“造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

(5)被贬新疆伊犁

?“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6月28日,道光帝将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

?在伊犁期间,曾兴办水利,勘垦屯田,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1845年后复启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底病辞返乡,185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病卒于普宁途中。

林则徐: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领导者

(2)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3)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

(4)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

(5)近代倡导自铸银币第一人

(6)近代倡导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

(7)近代倡导商人集资开发矿业第一人

(8)近代引进西方武器技术第一人

(9)近代主张保护利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

7

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如今《南京条约》原件一份在英国,还有一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赔款——2100万银元。

◆割地——割让香港岛。

◆通商——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中国进出口商品关税税率与英国协定。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屋——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租界的城市

9、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及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侵犯了中国哪些主权?

(1)、领土主权—割香港岛

(2)、领海主权—外国兵船进入通商口岸

(3)、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

(4)、关税主权—协定关税

(5)、贸易主权—协定关税

(6)、传教主权—通商口岸传教

–社会性质变化

?政治:独立主权遭受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经济:封建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侵销商品、掠夺原料,卷入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反侵略反封建。

–社会思潮的变化:向西方学习。

13、新思潮的萌发

原因: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爱国知识分子从梦幻中惊醒。

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代表人物及著作: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姚莹《康蝤纪行》,徐继畲《瀛环志略》。

影响:启迪人民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14、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

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

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

实行专制统治。

?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 诞生了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

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 1、从政治上讲,半殖民地,就是半独立。帝国主义列强主要是通过它们在中国的

代理人及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实行间接统治。

2、从经济上讲,所谓半封建国家,就是一个半资本主义国家。 △何谓资本--帝国主义:

①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国家称为帝国主义国家。制订和执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主要军事首脑称为帝国主义者。 ②特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 帝国主义即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继而以其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控制了国家政权,然后制订和执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因此史学界可以一般认为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一定是垄断资本主义,但垄断资本主义并不都是帝国主义。 (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速演变 甲午战争标志着 越陷越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式形成 1、第一次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赔款——2100万银元。 ◆ 割地——割让香港岛。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业工人(即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

资产阶级

19世纪50.60年代

官僚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具有两重性 (革命与妥协)

◆通商——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中国进出口商品关税税率与英国协定。反映其发《南京条约》的主要

内容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南京条约》附件主要内容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屋。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租界的城市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及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政治上,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各省,并由沿海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并以越南为基地侵略中国而起的。

4、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印证了洋务

运动的破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2)对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带来的战争赔款等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跻身强国行列;此后日本加快了在亚太地区扩张的脚步。

(3)对东亚和国际关系: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列强侵华争夺加剧,日俄矛盾尤为突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向各国共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2亿两白银,总额

超过10亿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防守。

◆拆除大沽口和北京通海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允许各国驻兵。

◆惩办义和团运动,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1、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独立半殖民地

?封建半封建

△为什么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

“由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和帝国主义国家相互间的斗争,中国还保存了一种半独立的地位。”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怎样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主权独立

3、侵占中国领土,破坏领土完整

4、勒索赔款,劫掠财富

◆主要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1843年10月8日1844年7月3日1844年10月24日1845年11月29日1854年7月5日1858年5月28日1858年6月1860年10 -11月1861年9月2日1864年10月7日1885年

1895年

1901年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上海租地章程

上海租界租地章程

中俄瑷珲条约

天津条约(美俄英法)北京条约(俄英法)中德通商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

中日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附:中国不平等条约知多少

?《中外旧约章汇编》记载1180个。据资料统计,从1842年到1948年的107年间,中国对外先后订立了1175项条约,其中与英、法、美、日、德、俄订立的有863项,约占全部条约数的73%。其中不平等条约的数目是343个。

不平等条约体系

1840-1901(4战争+5条约=屈辱)

条约内容分类《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

开埠割香港岛

赔款

万洋银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割地、赔款、开埠

中国近代史论文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罪恶活动中发迹,一跃而为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权势煊赫。接着,他参与了镇压捻军的活动,并进兵陕甘,扑灭西北的回民起义。后来,他挥戈出塞,进军新疆,击溃了英俄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积诚相与,久将自威,无他道也。”〔①①〕 这里,有件事情很值得一提:1860年北京条约刚刚签订,俄、法、美等国或请们乘机提出用西法自行采煤的主张,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杜绝外人之觊觎,而且可以兴中国之大利。左宗棠并没有提出这一点。 (三)1870年,天津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人民群众将作恶多端、行凶杀人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击毙,并将法国教堂、领事馆、育婴堂等烧毁,一些英美耶稣教堂也被波及。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由保定赴津查办。曾国藩鉴于“目下中国海上船炮全无预备,陆兵则绿营固不足恃,勇丁亦鲜劲旅。若激动众怒,使彼协以谋我,处处宜防,年年议战,实属毫无把握”〔①⑥〕,所以抱定对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方针,一意妥协退让。他所采取的措施,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他自己了解到这一点,于致友人书中写道:“六月初旬奉旨力疾来津查讯此案。办理既多棘手,措施未尽合宜,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而发抄时内阁又删去疏中五疑一层,物议沸腾,致使人不忍闻。”〔①⑦〕 左宗棠支持曾国藩对外妥协退让的方针,并表示十分同情曾国藩的处境。他在致夏献纶的信中说:“津门事暂作了局,曾侯之奏尚为得宜,外人犹以为软,不知其中亦具苦心也。弟处答总署一函,曾录寄幼丹中函(沈葆桢字幼丹),想得闻其略。昨见香(闽浙总督英桂字香岩)、幼(幼丹)两公复信,大意均同,私幸所言尚不谬也。”〔①⑧〕可见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的政策,是得到左宗棠、沈葆桢、英桂等洋务派官员普遍支持的。左宗棠又说:“津事草草了结,侯相颇不为时论所许。然当仓猝时,议论纷纭,莫敢执咎。侯相平日于夷情又少讲求,何能不为所撼?观其内愧方寸、外干清议之奏,亦可谓较然不欺者。”〔①⑨〕他对曾国藩寄予了莫大的同情。 (四)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渡台,办理台湾防务。但它毕竟缺乏抵抗侵略的决定,与日本进行谈判。在英、美等国公使的“调停”下,它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北京专条,规定日军撤出台湾,但清政府给予日本“抚恤”银10万两,另偿还日本在台湾“修道造房”费用40万两,共50万两。这是清政府对日本作出的一大妥协退让。 左宗棠对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他说:“台湾事已可议结,非幼丹谋之于外,恭邸(恭亲王奕欣)主之于内,未易臻此。外间未悉底里,尚以费抚恤十万、收回番地四十万为过者,非也。”〔②⑩〕 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875年又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主派兵助剿,或请代运南漕赴津。清廷征询曾国藩等人的意见,曾国藩于1861年1月5日上折说:“此时我之陆军,势不可能遽进金陵,若俄夷兵船即由海口上驶,亦未能遂收夹击之效。应请敕下王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讲课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开学后,当听说我们要上一门名叫《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过,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区别嘛!而现在学习了之后才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

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 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稿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 修订说明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宣部理论局的相关要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于2013年1月启动2013年教材修订工作。期间,3月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同志在广州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随后3天即对所有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在全组范围逐条研究。9日,中宣部理论局对教材修订提出4条指导意见。10日,教材编写组向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报送修订意见,同时开始具体修订工作。4月10日,教材修订初稿完成并开始在全组征求意见;1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在京召开全组会议,审议全部修订稿;17-20日,对修订稿(送审稿)作进一步修改。4月下旬,完成并上报(送审稿)。 5月-7月,进行送审期间的10余次修改和完善,7月28日,修订工作全部完成。8月中旬,教材正式出版。 现将具体修订内容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1.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开篇的话) 2.增写: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中编第四章第二节) 增写: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向党的八大提交的政治报告时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下编第九章第一节) 3.增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下编综述)4.增写: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按照十八大的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年8月)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进行“纲要”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之一。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改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有必要制订实践课教学大纲,以规范“纲要”课的实践教学。 根据国家对“纲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该课的实践教学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锻炼成长的责任感,以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要求 1. “纲要”课教师是“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国家对“纲要”课教学目的的规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实践教学。 2.“纲要”课的专兼职教师都应对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应计算此项教学指导活动的工作量并纳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3. 学习“纲要”课的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参加该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应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4.考核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成绩,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卷) (适用系:全校?级文科各系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时间:???) 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 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 、魏源 B 、龚自珍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 、义和团运动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 、辛亥革命中 B 、新文化运动中 C 、五四运动中 D 、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BCDE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E.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民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20120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参考 上篇综述 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资产 阶级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P2/P18) 近代历史和人民的三个选择(P2)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极其相互关系?(P17-18) 2.怎样理解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P2)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894年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年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外国公使驻京1870年天津教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盛世危言》《天演论》思考题 1.如何评议“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带来了近代文明”?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5-38)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洪秀全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 洋务运动《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 李鸿章及所办实业官督商办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48-49) 2.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53-56)第三章 名词解释 清末“新政”孙中山兴中会及誓词章太炎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 《猛回头》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同盟会同盟会纲领《民报》三民主义 《新民丛报》七十二烈士保路风潮武昌首义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清帝退位《中华民国约法》宋教仁善后大借款二十一条洪宪帝制复辟张勋复辟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 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中国近代史神秘人物——戴笠 姓名:王博专业班级:工管1508班学号:2015014266 摘要:戴笠,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关键词:戴笠、国民党、特工、神秘 一.简介 戴笠,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戴笠是一个曾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指挥的“军统”搜集了大量情报,并为政府除掉了很多反叛者,还为蒋介石除掉了很多政敌。 从小怀有“希圣、希贤、希豪杰”的戴笠,年届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由于成绩突出,戴笠被蒋称为“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毕业后任蒋介石的秘书、保镖兼副官,从此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大路。戴笠所领导之军统局,业务多至数十种,不光是人们常说的暗杀、情报这几种,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工作人员累计达十万以上,“诛倭锄奸、除暴安良,所捕元恶大憝以千计”。由戴笠一手组成的“忠义救国军”与各地游击部队,以及战后吸收输诚中央之伪军,总数不下一百万人之众。 二.事迹 1933年,原本在一二八事变中英勇抗敌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受共产党影响,假借抗日之名宣布福建省独立。戴笠派人策反其将领,不到三个月蔡宣布下野出国流亡。假如当时未能及时阻止中共发动的这种分裂行径,以当时军阀割据的势态,加上日本乘虚而入、分而治之,今日中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中国近代史论文

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摘要:探索国家出路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一条线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一生都献身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是多层次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改革派等不同阶级在经济、制度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做出了探索,本文将对不同阶层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方面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探寻其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关键词:制度探索;思想探索;经济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从不同方面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尽管绝大多 数探索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其探索精神及历史意义,经验教训,确实为后人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究,发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些经济、制度及思想上的探索对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制度上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遭受本国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是遭受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在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探讨制度的问题。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开辟新路。 而对于制度的改革,不同的阶级做出了不同的努力,这其中有非武力的即对政策的改良改变,也有武力的即通过革命斗争更换政权。 (1)资产阶级非武力——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展了百曰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但是由于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2)资产阶级武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选择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力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 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的不懈斗争下,终于取得了 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但好景不长,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大纲(第五讲)

第五讲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基础的奠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实事求是地评价国共两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27年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颁布《对华政策纲要》,表明日本侵华政策已基本形成,决定武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并确立了把“满蒙”与“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 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2年5月5日,中日双方在上海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停战协定》。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通常称为“华北事变”。 《秦土协定》的内容:(1)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2)解散排日机构;(3)处罚张北事件负责人;(4)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5)从日本招聘军事及政治顾问;(6)创援助日本特务机关的活动及军事设备的建立等。 《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 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 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 两市:北平、天津

中国近代史演讲文本

中国近代史 ——浅谈太平天国 简述: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结束... 这便是我们一般人所了解的太平天国。然而,真实中的太平天国具体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回时光的隧道,走进更为真实的“太平天国”。 “天国百姓必须“人无私财”,诸王居所犹如“神仙洞窟” 洪秀全起事后,曾宣称,“天父上帝人人共”“普天之下皆兄弟”。范文澜等人据此判断,认为太平天国在体制上实现了“政治平等”。而事实上,天国之等级森严,较之清廷,犹有过之。 天国定都南京后,从天王到两司马(领兵25人的小头目),划为16级,对袍服靴帽的材料、颜色,乃至头巾的尺寸,都做了严格规定。士兵和百姓不仅只能穿短衣衫,且要“女子去裙男去帽”。

与政治地位不平等相匹配的,是经济待遇上的天差地别。天国起事之初,萧朝贵就借“天兄下凡”说:“有银钱须要看得破, 不可分尔我。”随即规定禁止私藏金银,违者斩首。然而“人无私财”的“平等”仅限于士兵、百姓。 天国诸王一面收缴百姓家中金银,一面用来大建府邸。天王府在原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扩建,“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东王府“穷极工巧,以耀同俦”;李鸿章曾惊叹忠王府“真如神仙洞窟”。王府中“碗筷皆以金,筷长近尺,沐盆亦以金”、“净桶夜壶具以金造”,圣库成为诸王的“小金库”。 诸王锦衣玉食尚不满足,还不遗余力聚敛财富。太平军领袖受贿对受贿习以为常,“伪王、伪尊官有喜庆事, 群下醵金争献礼物。”李秀成占领苏州后,“将现款一百五十万元及无量数之宝物尽入私囊”。 人人想要特权,洪秀全大封2700多个“王” 封王既能获得如此多的利益,当然人人都想过一回“王爷瘾”。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一度宣称“永不封王”。但在将族弟洪仁玕封为“干王”后,洪秀全也只好将陈玉成等有功大将一一封王。为了平衡内外权力,洪秀全又陆续加封了一批兄弟、子侄、女婿为王。依规定,凡授王者,“无不建府,皆并数家大宅而营造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中国近代史论文 -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张剑201010213115 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441 专业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赵荣霞 2015 年12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一、 日本历次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既不是偶然举动或心血来潮,也非如其所言是某些激进分子或少壮派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犯上作乱”、“自作主张”,更不是所谓的由于中国的“刺激”和“引诱”,而是有着深刻的民族心理背景的[4]。通过军阀、党阀、财阀、学阀等主流社会势力表现出来并轻华侵华的意念,是一次次侵华举动的心理基础和源动力。 中(清)日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加强,而中国满清政府则面临各国列强的欺辱瓜分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内忧外患之中,日趋衰微。固有的“中华朝贡体系”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瓦解。经过四百年来日本思想家处心积虑的宣扬,“大日本帝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日本各界。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扩张。当时日本政界流传已久的基本论调是:“腐败堕落的清朝,是东亚之大敌,亚洲之叛徒。与清朝提携保卫东亚和平,纯属痴人说梦”。充分暴漏了明代以来对中国的敌视和蔑视,这种心理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持续发酵,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大日本帝国”趋于成熟,“大东亚共荣思想”开始萌生。 二、 日本方面[3] 日本国内矛盾重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严重,这些不稳定因素促使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1.依据一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后才得以正确回答。 在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党内普遍认为:中国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要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因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成功的典型。从中国实践来看,辛亥革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波及全国的。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