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4.注意事项:

(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要点诠释:

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2)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3)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

比如:物体在竖直向上运动h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

再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要点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式:,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功率时,必须注意W 和t的对应关系。W 为在t时间内所做的功,而t为做W 这么多的功所用的时间。

4.推导式:,式中F为做功的力而v为速度。

5.单位:瓦(W)

要点诠释:

1.注意区别功与功率。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就做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2.由P=W/t变形为P=Fv可知:功率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要点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同一个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快,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4.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高度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4)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

要点诠释:

1.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

2.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要点四、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1)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滚摆由上向下运动时,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时,高度升高,速度减慢,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蹦床上的运动员从高处下落、接触蹦床、弹起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运动员接触蹦床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运动员的动能转化成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被弹起的过程中,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运动员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利用水能、风能发电。

要点诠释: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的理解:(1)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2)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3)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可以分两个层次理解:(1)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2)机械能在转化后总量守恒。【典型例题】

类型一、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背着书包静止

B.费劲力气也没能将杠铃举起

C.将地面上的砖块往上叠放

D.沿着水平方向搬运花盆

【思路点拨】判定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就看其是否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答案】C

【解析】人背书包静止,只有力,但没有距离;故人未做功;故A错误;费力气没有将杠铃举起,只有力没有距离,故人未做功;故B错误;将地面上的砖块往上叠放的过程中,力的方向向上,通过的距离方向也向上;故人对砖做功,故C正确;沿着水平方向搬运花盆,力的方向向上,但通过的距离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力和距离的方向不一致;故人未对花盆做功;故D错误。

【总结升华】(1)此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定。(2)力做功必须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不做功的情况一般有以下三种:①有力无距离,如D选择项以及搬而未动,举而未起;②有距离无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③有力也有距离,但距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如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

举一反三:

【变式】在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关于力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没有推动汽车,人的推力对汽车做功了

B.马拉车前进,马的拉力对车做功了

C.足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对足球做功了

D.起重机吊着重物静止,钢绳的拉力对重物做功了【答案】B

类型二、功及功率的计算

2.(2012抚顺)如图为某型号两栖步兵战车,它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路程100m,战车功率为1.1×106W,在这一过程中,战车行驶的速度为 m/s。做功 J,牵引力为 N。

【思路点拨】(1)知道战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

s

v

t

=求出战车的速度;

(2)知道战车的功率和时间,根据公式

W

P

t

=求出战车做的功;

(3)知道战车的功率和速度,根据公式

W Fs

P Fv

t t

===求出战车的牵引力。

【答案】10;1.1×107;1.1×105

【解析】(1)战车行驶的速度:

100

10/

10

s m

v m s

t s

===;

(2)由公式:

W

P

t

=,可得战车做的功:67

1.110W 1.110

W Pt J

==?=?;

(3)由公式:

W Fs

P Fv

t t

===,可得战车的牵引力:

6

5

1.110

1.110

10/

P W

F N

v m s

?

===?。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战车的速度、做功和牵引力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W Fs

P Fv

t t

===这个公式在功率计算中很常用,一定注意计算过程中都采用国际单位。

举一反三:

【变式】一吊车在2s内将1500N的货物提高2m后,在空中停留了3s,又在5s内沿水平方向将货物移送了10m,则10s内吊车的功率为()

A.300W

B.2000W

C.3000W

D.1500W

【答案】A

3.为了增强免疫力抵御H1N1甲型流感,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小明用了20min登上山顶,爸爸用了25min登上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登山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A.5:6 B.6:5 C.15:8 D.2:3

【答案】A

【解析】小明登上山顶做的功:

111

W G h m gh

==,

爸爸登上山顶做的功:

222

W G h m gh

==,

小明的登山功率:1

1

1

m gh

P

t

=,

爸爸的登山功率:2

2

2

m gh

P

t

=,

又因为:

21

1.5

m m

=

所以,112

221

5

6

P m t

P m t

==。

【总结升华】先根据公式W=Gh写出两人登上山顶做的功的表达式,再根据

W

P

t

=写出两人的功率表达式,最后两功率之比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在中招体育测试中,李强的跳绳成绩是1min跳180次。他的质量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W。(g取10N/kg)

【答案】90

类型三、动能与势能

4.(2012 苏州)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答案】C

【解析】动车匀速上坡,所处高度增大,速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不符合题意;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所处高度增大,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不符合题意;滚摆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小,所处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小孩滑下,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举一反三:

【变式】许多同学都很喜欢设计和参加“多米诺骨牌效应”活动(按一定距离排列的骨牌,碰倒第一块骨牌后,其它所有骨牌会依次倒下),其中的物理原理是:骨牌倒下时,转化为,这部分能量就转移给下一张骨牌,下一张骨牌倒下时具有的能量更大,骨牌被推倒的速度越来越快。(选填“动能”、“重力势能”)。

【答案】重力势能;动能

类型三、机械能守恒

5.(2012 黔东南州)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最高点A摆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能转化为

能。在转化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机械能总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重力势;动;不变

【解析】小球由最高点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变大,高度下降,故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总量不变。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举一反三:

【变式】(2012 梅州)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若它在顶端的重力势能为65J,则滑到底端的动能是()

A.35J

B.50J

C.55J

D.65J

【答案】D

6.为了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为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方案如下(以下所有弹簧被压缩后都未超过其弹性限度):

①将A、B两根外形完全相同,材料不同的弹簧分别按图甲安装好;

②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见图乙),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将小球置于弹簧B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2;

④比较S1、S2得出结论。

(1)比较以上实验数据,若,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若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无关。

(2)请将探究猜想二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按如图13甲安装好;

②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2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3;

③。④。

【思路点拨】(1)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是否有关,是通过木块被弹开的远近来比较弹性势能的多少,若被弹出的距离相同,则说明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材料无关,若被弹出的距离不相同,则说明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材料有关;(2)③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是否有关,改变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其他条件不变,测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④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得出结论。【答案】(1)S1不等于S2,S1等于S2;(2)③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改变,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4;④比较S3和S4得出结论【解析】(1)比较以上实验数据,若S1不等于S2,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若S1等于S2,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无关;

(2)补充实验步骤:③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改变,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4;④比较S3和S4得出结论。

【总结升华】本题为探究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了解与掌握,属于难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是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A、B、C撞击后陷入沙坑的情况,在此实验中,m A=m C<m B,铁块所处的初始高度h A=h B<h C

(1)我们可通过观察木桩被打进沙坑的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2)通过比较铁块A、C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铁块的有关。

【答案】(1)深度(2)高度

(完整)菱形(提高)知识讲解

菱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 【答案与解析】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压力重力 施力物体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支持物物体 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G=mg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支持面上物体重心 力的性质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产 生的,属于弹力 来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 触力 受力示意图 要点二、压强(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若∠A=1 2 ∠B= 1 3 ∠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由∠A=1 2 ∠B= 1 3 ∠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 ∠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 解:设∠A=x,则∠B=2x,∠C=3x. 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 解得x=30°.故∠A=30°.∠B=60°,∠C=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 举一反三: 【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答案】60 【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 【答案】3,2. 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电压(提高)知识讲解

电压(提高) 撰稿:肖锋编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压的作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 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将其它形 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异 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同 异符号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3A3V,15V 每大格0.2A,1A1V,5V 每小格0.02A,0.1A0.1V,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得概念 (1)形状相同得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得就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得多边形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得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得相关概念、比例得性质 (1)定义: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得比等于得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就是有顺序得,如果说就是得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 ② 核心内容: (2)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就是得比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得黄金分割点,其中≈0、618、即 简记为: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就是360 得等腰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宽与长得比等于黄金数得矩形 (3)合、分比性质:。 注:实际上,比例得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得前项,后项之间 发生同样与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等等、 (4)等比性质:如果, 那么、 知识点3 比例线段得有关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已知A D∥BE ∥C F, 可得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 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 =====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 C可得: 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得概念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得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得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得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得相似比就是有顺序得。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就是相似比为1得相似三角形、 (2)三角形相似得判定方法 B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提纲 (何老师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相关概念:1.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2: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记作:c d a b =(或a :b=c :d ) ① 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 ② 线段a 叫首项,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③ 比例中项:若 c a b c a b c b b a ,,2是则即?==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式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b c a d d c b a =?= 2.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3. 等比:若 ……(若……)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4、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2 1 5-AB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AD∥BE∥CF 时,都可得到 = . = , = , 语言描述如下: = , = , = . (4)上述结论也适合下列情况的图形: n m b a =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要点二、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 3.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方法总结: “反A”型与“反X”型. 示意图 结论 E D C B A 反A 型: 如图,已知△ABC ,∠ADE =∠C ,则△ADE ∽△ACB (AA ),∴AE · AC =AD ·AB. 若连CD 、BE ,进而能证明△ACD ∽△ABE (SAS) O D C B A 反X 型: 如图,已知角∠BAO =∠CDO ,则△AOB ∽△DOC (AA ),∴OA ·OC =OD ·OB . 若连AD ,BC ,进而能证明△AOD ∽△BOC . “类射影”与射影模型 示意图 结论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 模块一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专题

类射影 如图,已知2AB AC AD =?,求证: BD AB BC AC = A B C D 射影定理 已知△ABC ,∠ACB =90°,CH ⊥AB 于H ,求证:2AC AH AB =?,2BC BH BA =?,2HC HA HB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线段的证明,离不开“平行线模型”(A 型,X 型,线束型),也离不开上述的6种“相似模型”. 但是,王老师认为,“模型”只是工具,怎样选择工具,怎样使用工具,怎样用好工具,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问题. 合理的思维方法,能让模型成为解题的利刃,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在本模块中,我们将学比例式的证明中,会经常用到的思维技巧. 技巧一:三点定型法 技巧二:等线段代换 技巧三:等比代换 比例式的证明方法 模块二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及运算; 2. 掌握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熟悉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掌握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钟表上有关角,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 图1 图2 (2 )定义二: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 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0A 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 的位置 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 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 0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 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 角的边是射线;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 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 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 0B 和起始位置0A 成一 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 2所示继续旋转,0B 和0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 做周角. 平角 图I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 四种: 周角 图2

?示方法 图示 记法 '适范围 (1)用三个丸 垢字母表示 裁 A BOA 任柯情况都适 用,表示顶点的 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 写字母表示, / O AO 以某一点为顶点 的甬只有一个 时,可以用顶点 表示角 (各)用阿拉 伯數字表示 £1 任何情况那适用 (4)用希腊字 / /.a 任何情况都适用 1°的—为1分,记作“ 1 ‘” 1 ‘的—为1秒,记作“ 1 〃”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 60 60 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1°= 60’,1 '= 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 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 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 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 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 :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 AOB 和/A ‘ O ‘ B '的大小: 如下图,由图(1)可得/ AOB / A ‘ 0’ B ’. 3. 角的和、差关系 要点诠释: 在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再注上相应数字或字母. 3.角的画法 (1)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 30 °、45 °、60 °、90°等特殊角. (2) 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 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 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 1 1 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n m b a =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 c :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a b b a = (或 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 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

平方根(提高)知识讲解

平方根(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 根.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 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a a 的算术平方根”,a 叫做被开方数. 要点诠释: a 0,a ≥0. 2.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a (a ≥0) 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0)a ≥, 是a 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定义不同;(2 )结果不同: 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 (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 要点诠释:(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 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 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要点三、平方根的性质 (0)||0 (0)(0) a a a a a a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若2m -4与3m -1是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求m 的值. 【思路点拨】由于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由此可以得到2m -4=-(3m - 1),解方程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 解:依题意得 2m -4=-(3m -1), 解得m =1; ∴m 的值为1.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求m 的值. 【答案】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所以2a -1与-a +2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解:①当2a -1=-a +2时,a =1,所以m =()()22 212111a -=?-= ②当2a -1+(-a +2)=0时,a =-1, 所以m =()()22221[2(1)1]39a -=?--=-= 2、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x 4x -11x x +-1x -.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20x ≥,所以当x 2x (2)由题意可知:40x -≥,所以4x ≥4x - (3)由题意可知:1010x x +≥?? -≥?解得:11x -≤≤.所以11x -≤≤11x x +-义. (4)由题意可知:1030 x 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当1x ≥且3x ≠1x -有意义. 【总结升华】(1)当被开方数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定要讨论,只有当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时,式子才有意义.(2)当分母中含有字母时,只有当分母不为0时,式子才有意义. 举一反三:

梯形(提高)知识讲解

梯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3.初步掌握研究梯形问题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使问题进行转化. 4. 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梯形问题. 5. 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梯形的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在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一腰和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要点诠释:(1)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关键在于另一组对边的位置或者数量关系的不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 形两组对边都平行;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的边必相等,梯形中平行的一组 对边必不相等. (3)在识别梯形的两底时,不能仅由两底所处的位置决定,而是由两底的长度来决定梯形的上、下底. 知识点二、等腰梯形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个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要点诠释:(1)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它具有梯形的所有性质. (2)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知:等腰相等,两底平行. (3)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是等腰梯形的重要性质,不仅是“下底角”相等,两个“上底角”也是相等的. 知识点三、等腰梯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判定定理:(1)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知识点四、辅助线 梯形问题常常是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一些常用的辅助线做法是: 方法作法图形目的 平移平移一腰 过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 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 行线 构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对 全等的三角形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 n 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项相等,即比例为 a b b a =(或a:b =b: 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 d 的比例 中项。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4.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角的概念:】 知识点一、角的概念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 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起始位置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0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0B和起始位置0A成一条直线时, 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0B和0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 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 °、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知识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1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为1 60 1 分,记作“ 1'”,1 '的丄为1秒,记作“ 1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 60 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 , 1°= 60', 1 '= 60 〃.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重点、难点分析: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是难点。 一、重要定理 (比例的有关性质): 二、有关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 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那么△ABC ∽A 2B 2C 2 反比性质:c d a b = 更比性质:d b c a a c b d ==或 合比性质:d d c b b a ±=± ?=?=bc a d d c b a (比例基本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 A字型 X字型反A字型反8字型母子型旋转型双垂直三垂直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 C B E D A

摩擦力(提高)知识讲解

摩擦力(提高)知识讲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摩擦力(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用平衡的观点解决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要点诠释: 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重点是测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其大小相等,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跟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所以,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中就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没有“接触面积”,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是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增大摩擦减小摩擦 方法举例方法举例 增大压力用力捏闸减小压力推轻箱子 使接触面粗糙鞋底刻花纹使接触面光滑磨光刀面 变滚动为滑动刹车过程变滑动为滚动车轮 使摩擦面分离加润滑油给机器点油加气垫气垫船 【典型例题】 类型一、摩擦力 1、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力肯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D.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摩擦力作用时,它自身也会受摩擦力的作用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大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大总结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n m 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 d c b = .②()a c a b c d b d ==在比例式::中, a 、d 叫比例外项, b 、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 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即 AC BC AB AC == 简记为:长短=全长 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 基本性质: ①bc ad d c b a =?=::;②2 ::a b b c b a c =?=?.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 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2)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3)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a c b d b d a c =?=. (4)合、分比性质:a c a b c d b d b d ±±=?=.

实数(提高)知识讲解

实数(提高) 【学习目标】 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 2. 了解有理数的概念、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 .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与无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称为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要点诠释:(1)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 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2)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 如:1.313113111…….③带有根号的数,但根号下的数字开方开不尽, 要点二、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1.实数的分类 按定义分: 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按与0的大小关系分: 实数0??????????????? 正有理数正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数负无理数 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反之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 要点三、实数大小的比较 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是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正实数大于0,负实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要点四、实数的运算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实数概念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 4 π, 5 2 - ,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答案与解析】 有理数有: 1 4 , 5 2 - , ,0, π, 0.3737737773…… 【总结升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称为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如:0.3737737773……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389317 立方根实数,例1】 【变式】判断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用“√”,错的记“×”表示,并说明理由. (1)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3)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4)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负无理数.( ) (5)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 (6)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 (7)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 (8)实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 【答案】 (1)(×)无理数不只是开方开不尽的数,还有π,1.020 020 002…这类的数也是无理数. (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属于无限小数范围内的数. (3)(×)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数,其中无限不循环小数才 是无理数. (4)(×)0是有理数. (5)(×)如π,虽然不带根号,但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理数. (6)(×)如,虽然带根号,但=9,这是有理数. (7)(×)有理数还包括无限循环小数. (8)(√)有理数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