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烟台基威特钢线制品有限公司

烟台基威特钢线制品有限公司

烟台基威特钢线制品有限公司镀锌硬钢线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1.1.1 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烟台基威特钢线制品有限公司镀锌硬钢线加工项目

建设性质:改扩建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烟台市开发区。具体位置见图1.1-1。

1.1.2 建设内容

公司租赁烟台经济开发区烟台东盛不锈钢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厂房来进行扩建,建设含热镀锌工序的镀锌硬钢线加工项目,生产规模由现有的年加工镀锌钢线1818吨扩建为年加工镀锌硬钢线(含热镀锌工序)6000吨。

1.1.3项目组成

拟建工程详细组成见表1.1-1。

表1.1-1 拟建项目组成一览表

1.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拟建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2。

表1.1-2 拟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项目工艺流程如下:

表面处理(除锈)→第一次拉丝→热处理→冷却→酸洗→水洗→镀前预处理→镀锌→冷却→第二次干式拉丝(或湿式拉丝)→包装出货

(1)除锈:外购的钢线先用表面处理剂去除钢线表面的氧化铁,盘条由牵引装置引至除锈机内,在除锈机内通过钢丝盘条和除锈机内壁的摩擦作用进行机械除锈,通过机械摩擦将盘条表面的锈迹去掉。除锈机是密闭设备,设备内有收尘设施,上部有出气筒连接过滤网除尘器,除尘器下部接有收尘车。很少粉尘外溢到车间内,并且车间内有换气扇换气保证车间清洁。

(2)拉丝:除锈后的钢丝通过使用干粉润滑剂,在拉丝机上进行第一次干式拉丝。

(3)热处理:接下来经过第一次拉丝后的钢丝进入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处理炉,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钢丝的韧性;然后从热处理炉中出来的钢丝在冷水槽中进行冷却处理。

(4)酸洗:用20%的盐酸溶液去除热处理时钢线表面产生的氧化铁,酸洗在密闭的酸洗槽中进行,铁锈沉到槽底,定期清理;然后将钢线放入水洗槽内进行2道清洗,以除去钢丝表面残留的盐酸;水洗所使用的水温度约为50℃(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提高水温)左右,采用热水进行水洗主要以对钢丝加热改变其应力,以利于下一步的拉拔;水洗在串联槽中进行,也可叫逆流水洗,以节约用水。

(5)助镀:采用氯化铵的水溶液(浓度为8%)作为助镀液,助镀的主要目的是清洁钢丝表面,使钢丝表面在进入镀膜机时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与液态的锌迅速浸润。

(6)镀锌:本项目将锌锭放入锌锅,加热至450~460℃,使锌锭融化,加热方式为天然气加热。镀膜时钢丝浸入熔融金属锌液,浸浴2~5 min后输出,即完成热镀锌工艺。

(7)接下来钢丝进入拔丝机进行第二次拔丝,根据客户要求使用干粉润滑剂进行干式拔丝,拔丝之后未达到客户要求的顺滑度,先用轻油去除表面不纯物,再进行涂油(润滑油)作业。或者使用液体润滑剂进行湿式拔丝。

(8)拉好的细钢线在缆线机、绞线机、绕线机的绞合盘绕下制成产品,经检验、复卷后包装入库。

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1-2。

图1.1-2 拟建工程生产工艺流程图1.2 项目选址合理性

1.2.1 产业政策符合性

拟建项目属于外资项目,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拟建项目不属于淘汰类和限制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同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其生产工艺及设备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限制类、亦不属于淘汰类,因此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2.2 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1、鲁环发[2007]131号文符合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治污减排任务的完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山东省环境保护局以鲁环发[2007]131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根据该文件,分析拟建工程与建设项目审批原则的符合性。

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见表1.2-1。

表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

②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情况,见表2.2-2。

表1.2-2 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情况

拟建工程燃料为天然气,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中联环污水处理厂。拟建工程不会影响当地治污减排任务的完成。

④是否有“禁批”和“限批”情况

ⅰ是否在省环保局规定的局部禁批或限批范围之内,见表1.2-3。

表1.2-3 是否在省环保局规定的局部禁批或限批范围之内的情况

表1.2-4 是否在省环保局规定的区域限批范围之内的情况

情况。

项目现有工程已执行环评并落实了“三同时”。

综上所述,拟建工程建设满足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2007]131号)关于建设项目审批原则的要求。

2、鲁环函[2012]263号文的符合性分析

为增加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规范性,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山东省环保厅制定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鲁环函[2012]263号文)。

本项目与鲁环函[2012]263号文件的符合性见表1.2-5。

表1.2-5 拟建项目与鲁环函[2012]263号文件相符性分析

1.2.3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1、与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拟建项目处于烟台开发区,不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

2、与开发区园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依据烟台开发区规划。鼓励发展外商独资和外资比例较大的项目,积极探索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方式。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限制发展技术水平落后、占用大量土地或其他资源、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其它限制类的项目。限制发展一般性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加工项目。严禁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高的项目进入开发区。

拟建项目属于外商独资企业,产品属于机械行业,因此拟建项目符合开发区的产业定位。

3、与山东省及烟台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符合性

依据《山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防控区域是枣庄市滕州市,烟台市牟平区,烟台市招远市,威海市文登市,临沂市罗庄区,滨州市沾化县;重点防控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铜冶炼、铅锌冶炼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等),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等),金属制品业(电镀等);重点防控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38家重金属排放企业,其中有23家位于重点区域。拟建项目位于烟台市开发区,不在重点防控区域内、拟建项目涉锌环节为热镀锌,不属于重点防控行业,亦不属于重点防控的企业。依据烟台市环保局《关于烟台基威特钢线制品有限公司镀锌硬钢线加工项目重金属总量的初审意见》,拟建项目重金属总量符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重金属总量控制要求。

2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环境质量概况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SO2、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HCl、NH3小时浓度能够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标准要求;PM10和TSP日均浓度在1#、2#均有超标现象,超标率均为57%,1#超标倍数分别为0.313倍、0.283倍,2#超标倍数分别为0.36倍、0.41倍,PM10和TSP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受雾霾天气影响。

2、地表水

依据本次评价搜集的现状监测资料,黄海套子湾海域现状监测结果均满足《海水

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要求,可见,拟建项目区附近海水环境满足二类功能区要求。

3、地下水

根据本次现状监测,评价区内所有地下水监测点位中除1#总大肠菌群超标1.33倍、3#点硝酸盐氮超标0.62倍外,其余各监测点的各监测因子的监测结果均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的要求。可见区域内地下水水质较好。

4、声环境

根据本次现状监测,区域声环境状况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见表2.2-1、表2.2-2以及图2.2-1。

表2.2-1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表2.2-2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3 污染物治理及排放

3.1 废气

1、废气来源

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机械除锈产生的粉尘、热处理及镀锌炉、锅炉等燃烧天然气产生的废气、酸洗过程中产生的盐酸酸雾、热镀锌环节产生的废气等。

2、治理措施及排放情况

①机械除锈废气

拟建项目机械除锈全部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并且全部带有收尘设备;根据拟建项目机械除尘工段采用的通风设备,机械除锈废气产生量约为1200m3/h,主要污染物为粉尘,采用设备自带的布袋式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约为99.5%,经计算,废气排放量约为996.48万m3/a,粉尘排放浓度约为2.4mg/m3。含尘废气通过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出口内径0.2m,烟尘排放量约为0.024t/a,排放速率为0.003kg/h,

②酸雾

拟建项目酸洗槽采用密闭的方式;酸雾通过槽盖上的排气孔经管道收集至酸雾净化塔处理,收集效率为100%。酸雾废气由风机压入净化塔,经过二次喷雾及填料层,废气与吸收液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应,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

生产工艺废气处理、排放及达标情况见表3.1-1。

表3.1-1 拟建项目工艺废气排放情况一览表

3.2 废水

1、废水产生情况

拟建项目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拟建项目生产废水主要包括酸洗废水、酸雾洗涤塔废水、冷却塔循环冷却水排污水(产生于热处理后冷却及镀锌后冷却)等。

2、废水治理及排放情况

①生活污水经项目所在厂区化粪池预处理后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出水达标后在黄海海域深海排放。

②生产废水进入车间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经过收集系统排入原水槽,接下来进入反应槽,由于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Fe2+、Zn2+和未反应完的盐酸,拟建项采用加NaOH中和处理的方式处置,经曝气槽保证反应的均匀和完全,废水中的Fe2+、Zn2+与溶液中的OH-充分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此时加入高分子絮凝剂将将废水中的Fe(OH)2、Zn(OH)2进一步吸附并沉淀下来,然后上清液进如过滤塔进行过滤后,加盐酸调节pH后达标排放。

图3.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其中的Zn离子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标准后排入开发区中联环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出水达标后在黄海海域深海排放。

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3.2-1。

3.3 固废

项目固废产生量及处置情况见表3.3-1。

项目产生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外排。

3.4 噪声

拟建项目噪声产生及治理情况见表3.4-1。

表3.4-1 项目主要噪声源参数一览表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环境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

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生产线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天然气燃烧产生废气以及酸洗、热镀锌等工序产生的工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烟尘、NOx、盐酸雾、NH3。本项目天然气燃烧产生废气直接经排气筒排放;酸洗过程产生的盐酸雾通过密闭酸洗、负压抽吸收集后送至酸雾净化塔进行处理。NH3通过在热镀锌炉侧方加装收集罩

收集后经车间排风设施排放。

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对拟建厂址附近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本项目设置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

拟建项目通过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在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不会对周围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因此,从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的角度来讲,工程是可行的。

4.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外排废水全部经过管网排入中联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海,且项目增加的负荷在污水处理厂可接受范围内,基本不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项目区周围地表水体距离项目厂址较远,废水经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达标深海排放,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产生的废水正常情况下不排入外环境,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情况发生在非正常情况下废水排放比如:污水收集与排放系统出现故障使得污水外排;或者防渗措施不当造成生产废水直接下渗影响厂址周围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外排废水经排水管网沿途渗漏污染浅层地下水,进而影响地表水。通过做好防范措施,可防止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厂区内污水管网做防渗漏处理,污水处理站铺设防渗层,定期检修污水处理系统,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做好以上措施后,拟建项目对当地地表水及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

4.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拟建项目属于Ⅰ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评价。

(1)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

拟建项目工程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类,废水产生量合计约120 m3/d。其中,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且水质简单,按全厂劳动定员27人,估算约1.0 m3/d,经厂内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中联环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大且水质简单,产生量约为119m3/d,主要包括酸洗废水、酸

雾喷淋处理设施废水、地面冲洗水及循环冷却排水。拟建项目投产后,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厂内污水站预处理,总锌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其他污染物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由园区污水管网排入中联环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放至黄海。所以正常工况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2)非正常工况状态下对地下水的影响

项目的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污废水排放过程中有发生“跑、冒、滴、漏”事故的可能,一旦发生事故,工业废水将有可能渗入至地下水中,从而对地下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场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如事故发现早,处理方法得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也将减小。周边区域居民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源,且项目厂址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事故暂不会对居民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在拟建项目投产后,对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道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防止重大事故或者事故处理不及时污水泄漏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4.4 噪声影响评价

对主要噪声源采取减震、室内布置、消声、隔声等措施后,经预测,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四个厂界昼间和夜间的贡献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

4.5 固废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进行了妥善处置,不在厂区内长期贮存。因此,拟建项目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6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经类比可知,在严格执行环评中的污染治理措施前提下,项目生产对周围土壤影响很小。

4.7 风险评价

4.7.1风险识别

1、物质危险性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主要危险物质为盐酸、氢氧化钠。

2、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拟建项目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生产及贮运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具体见表4.7-1。

表4.7-1 本项目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一览表

4.7.2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本项目项目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为非重大危险源,所处的地区不是环境敏感地区,评价等级为二级。

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定为半径3KM范围内,

4.7.3源项分析

1、风险源分析

根据本项目实际生产情况,生产车间由于非正常生产工况和事故工况可能存在的情况包括:

(1)污水处理站故障,该类事故发生时,生产废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而超标排放。若发生事故,致使重金属盐类泄漏,若清理不及时或不彻底,不仅会造成事故附近土壤污染,而且随雨水流失可能造成地表及地下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物如锌等进入水体,可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进而会对人类身心健康有较严重的损害。如果污染严重,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突然停电、废气吸收的风机及循环液泵电机等损坏而不能工作,以及酸雾处理塔发生故障等突发性事故。该类事故发生时,酸洗槽中盐酸雾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

(3)盐酸的突然泄漏,该类事故发生时,可能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发生流失可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4)锌锅发生事故,致使高温的锌液泄漏,可能对现场人员造成伤害,发生流失可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5)火灾、爆炸

发生天然气产生泄漏事件,不仅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并且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火灾、爆炸因素主要有:

①天然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火灾爆炸的危险情况一般在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发生。其间主要的点火源有生产设备的高温物体;检修时的焊割、喷灯和明火;雷击、静电;电气设备及线路产生的电火花;铁器碰击、摩擦产生的火星;吸烟、纵火等。②天然气管道膨胀节损坏及管道腐蚀、天然气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机械密封破坏,管道法兰垫子老化或损坏等,造成天然气泄漏到空间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③天然气燃烧设备如锌锅炉窑点火时控制不好,在未点火时燃烧室中先形成爆炸性气体,在点火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或因天然气供应中断造成熄火未发现,待天然气恢复供应时发现未采取措施而直接点火,造成爆炸事故。另外,如果加入到燃烧炉内的天然气过量,天然气燃烧不完全,天然气可能在后部或排放口发生燃烧或爆炸。

(6)中毒与窒息

①天然气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局部高毒环境,从而发生人员中毒事故。②进入存在有天然气的设备内检修时,因设备未清洗置换合格或未采取有效的隔绝措施,进入设备前或在作业期间未按规定进行取样分析,可能造成人员中毒。③在有天然气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或抢险时,未按规定使用防毒用品,可能造成人员中毒。④在有天然气的环境下进食、饮水,毒物随食物食入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2、事故概率分析

(1)重大事故概率

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主要是盐酸等危险化学品的泄露,与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泄露类似。

国际工业界通常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

过2.5万美元,或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项目生产装置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很小,参照我过近年来各类化工设备事故概率(见表4.7-2),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水平,本装置重大事故概率拟定为2类事故,概率为0.03125~0.01次/年,即在装置寿命内有可能发生一次事故。

表4.7-2 重大事故概率分类

(2)一般事故概率

一般事故是指那些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此类事故如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化工生产及贮存装置事故调查统计可知,因生产装置原因造成的事故中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露出现几率最大,此外,本项目大部分原料均使用汽车运输,因此交通事故造成物质泄露出现几率也较大。

国际上先进化工生产装置一般性泄露事故发生概率为0.06次/年,非泄露性事故发生概率为0.0083次/年。参照国内化工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本项目一般事故发生概率约为0.15次/年。

表4.7-3 一般事故原因统计

(3)燃气风险事故

从天然气输送和使用环节进行类比调查表明,燃气事故和燃气用量的增加成正比,依据调查资料在60~70年代英国,燃气年用量为5×1011kJ时,爆炸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