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文】关于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竞争力的分析

【论文】关于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竞争力的分析

【论文】关于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竞争力的分析
【论文】关于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竞争力的分析

毕业设计

题目:关于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竞争力的分析班级:纺织085

学号:0813701006

姓名:王小娥

指导老师:刘嵩

成绩:

日期:2011年10月7日

摘要

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支杜性产业之一,其贸易额在我国总贸易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力发展纺织品行业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我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竞争,以及发达国家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这种比较优势正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I因此,如何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增强整体竞争优势,己成为我国纺织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纺织业的进出口状况、纺织行业的总体状况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纺织品贸易;竞争优势;比较优势

ABSTRACT

Textile industry is one of the basic industries in China.The textile trade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l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is all important policy in China.Abundant raw material and cheap labor cost are the two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our textile industry . But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cheap-cost labor from the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substitution from capital to labor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more and more weakening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a result,how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ll analysis of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our textile trade, as well as the exports、imports and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is area,pointing out its developing trend.

Keywords:Chinese;Textile Trade;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arative advantage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世各国均致力于自身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利用竞争优势站稳脚跟,是各国不断追寻的目标。

纺织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进出口额在我国总进出口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利用我国的现有的资源丰富与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品行业,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还主要是在利用比较优势在发展纺织品行业,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完全拘泥于资源与劳动力这样的比较优势,极有可能使我国的纺织品产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或是只能一直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不能尽快的实现产业的升级,或是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技求进步来进行产品的更新,无法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我田纺织品行业的竞争优势。

面对发达国家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而产生的资本对于劳动的替代,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强有力的竞争,我国纺纵品产业要在如此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就必须在继续充分的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与廉价的劳动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劳动一资本密集型工业的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理论概述

2.1 国外研究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优势理论”,其实就是有关国际竞争力的最早分析。美国、欧洲和日本各国先后子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始在企业竞争力(firm Competitiveness)、产业竞争力(Industry Competitiveness)和国家竞争力(Nation Competitive -ness)等三个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与评价。

此外,西方主要国家也都先后建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和评价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发展,如美国成立了国际竞争力委员会,欧洲建立了国际竞争力咨询组织。

国际竞争力在学术界的研究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为代表,他的著名

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年出版)、《竞争优势》(1985年出版)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出版)是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也是国家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波特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政府政策、机会等六个方面解释国家竞争优势来源。

“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年在《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提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认为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一国或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较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或者是一个国家在其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上,依靠自然资源禀赋来创造附加价值,或着重于改善国内经济环境条件以吸引国外投资,或者依靠国内经济并发展国际经济,来创造并提高附加价值,增加一国财富的能力。

早期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以竞争的结果来进行的。此后又出现了从竞争力的来源或决定因素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最具影响力的还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于1980年创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自1996年开始,WEF每年发表《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其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采用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经济增长竞争力指数和微观经济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涵盖了经济开放度、宏观经济稳定性、国家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政府腐败与浪费状况、法律规则、基础设施等等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IMD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以量化的形式公布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IMD 对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经济指标体现的。在2001年以前以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水平、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等八大要素来比较各国竞争力,2001年起改为四大要素,即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评价指标共314项,IMD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国家、机构的统计资料和IDM的调查问卷。2006年《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共有312个指标项,其中126项指标数据取自统计资料(硬指标),113项指标数据来自专家组的问卷调查(软指标),另有73项指标作为研判

国家竞争力的背景参照,不计入排名计算。《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对硬软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硬指标权重为l,软指标权重0.5。

2.2 国内研究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丌始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第一本研究国际竞争力的专著《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科委重大软科学课题“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总结报告(狄昂照等,1992)。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出现较多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文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1996年以来由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3家联合研究和发布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首部中国大中型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也于2003年正式公布。该指标体系包含规模与效率、管理实践、学习与创新、营销与市场、环境与影响五大要素、16个子要素共65个指标,不仅确定了指标名称和指标内涵,还创造性地确定了O~100分中5个分段(每20分为一个分段)的具体评分标准。

另外,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吴晓玲的专著《纺织服装企业绿色竞争力》一书,首次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对绿色竞争力的衡量建立了指标体系,是国内对企业环境竞争力较为具体的研究。

3 我国纺织贸易现状分析

3.1 贸易理论

3.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起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从绝对成本论出发,以地域分工为基础,创立了绝对优势理论。在斯密看来,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品种和产量,再通过市场相互交换,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他主张每个国家都按照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交换,这样对所有国家都有利。在这里,绝对成本优势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大卫·李嘉图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即使一国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在各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它们仍然可以生产和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的产品,进口比较劣势最大的

产品,从中得到收益。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论扩展了国际贸易的基础,任何国家按比较优势生产、交换,都能受益【a】。在技术性较高纺织品贸易方面,中国虽然与发达国家不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论,认为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在H一0理论中,劳动力不再是唯一的投入要素,资本、土地等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禀赋不同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和投入的相对价格构成了各国的比较优势【b】。

3.1.2 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产生于各国自然资源的局限,从动态角度把人力资本、技术、规模经济等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结合起来,赋予资源禀赋以全新的概念。新国际贸易理论尤其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在提升比较优势中的重要作用。舒尔茨和贝克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指出通过对人的投资,人们所获得的体力和脑力直接影响生产和经济的增长。凯伦将熟练劳动收入高于非熟练劳动收入的部分资本化,并认定为无形资产。基辛还将劳动素质分成八个层次,完成了对劳动力质量的资本化及等级化。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国际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实际上以技术差距存在为基础的。一个国家由于技术创新而获得先进技术垄断地位,该国因此大量出口技术领先产品。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上,用动念变化观点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做出新的解释。他把产品技术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拥有的技术先进程度发生变化,各国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也在变化。【E】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兴起导致了比较优势理论再次出现了新的发展。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用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解释战后增长迅速的工业国中相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他们指出,在新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中,比较优势不仅来源于要素禀赋相对差异,而且在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条件下,规模经济优势更成为决定国际贸易活动和贸易格局的重要解释变量。

人力资本、技术、规模经济等无形要素与有形要素的结合,使中国纺织品贸易有了更多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在加强的。

3.1.3 竞争优势新理论

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到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以比较优势为主题向前发展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1990年发表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f】。波特运用了动态发展的观点,不但分析了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各种因素,而且研究了一国竞争优势发展的阶段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发展四阶段论。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许多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方面的新理论。主要有钻石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群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发展四个阶段理论等。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是由构成钻石理论的四个要素决定的。它们是:一是生产要素、二是需求因素、三是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四是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此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这六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加强,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产生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明星产业。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才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最有竞争的优势来自于熟练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而竞争优势的获得是持续不断的投资和劳动分工的细分化。波特认为一国的生产率和竞争优势要求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公司扎堆就形成产业群。他认为产业群与公司竞争战略存在密切的联系。产业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产业群能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中国纺织业20多年加工贸易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纺织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布局,从原料到生产的产业链完整,有助于节约生产成本。过去的20年,也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纺织品贸易的20年,因此对形成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也起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3.2 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现状

3.2.1 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比较优势明显

(1)生产原料充裕。我国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纤维资源和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亚麻是我国的特色资源。我国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蚕茧和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

(2)劳动力成本低廉。虽然到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均工资同比增长了14.32%,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相比,我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纺织品企业劳工工资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拥有了重要的成本优势。

(3)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粤、苏三省。据统计,这三省的纺织工业总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占全国的50%多。2002

年12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了10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29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的产业集群试点单位。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又确定了9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17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浙、粤、苏三省占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

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上述的比较优势,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加之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使我国在纺织品出口方面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3.2.2我国纺织业的劣势——竞争优势不足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立足于各国现有的经济条件,特别是自然资源条件来论述的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很明显的静态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种类不断的增加,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必然存在着竞争和转移。在新的国际市场中,我国的纺织业体现出竞争优势不足。

(1)处于产业链低端

这里采用“微笑曲线”来解释我国纺织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如图1,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和销售网络以及品牌资源,占据了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两端,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要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来从事产业链中的生产加工环节。我国的纺织品主要是中低档的产品,绝大多数是处于产业链的生产和加工环节。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力量薄弱,对产品的研发既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又缺少必要的竞争意识,故在产品研发方面,显

示出了行业的弱点。此外,我国纺织业缺少自主品牌。虽然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加工质量也得到了世界公认,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绝大部分在我国加工,但我国至今仍无一个世界级著名服装品牌,自有品牌的出口也不足

1%。

(2)价值增值量低

我国纺织业不仅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且在相同的产业环节中,价值增值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3)中国纺织品贸易预警机制不完善

在信息日益成为国际比较优势的新要素基础的背景下,我国信息要素的不足导致传统要素的优势凸现不出来。由于信息的不完善,我国对欧美国家制定出的新法规、新标准缺乏及时的了解,对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使自身陷于被动地位,这些加大我国纺织企业遭受的损失。

4 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自从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迅速增长。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总额为1670.24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1070.51亿美元。2010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总额为2065.30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1294.78亿美元。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增长较大,但以国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互压价格为代价所带来的出口量剧增,不仅导致国内的价值增值转移到国外,而且还引起了欧美国家对我国重新设立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而从国内看,我国纺织

品出口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4.1 反倾销举措

自从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配额取消后的一年多内,我国纺织品服装遭到的反倾销案件达11起。我国入世后,欧美国家利用WTO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条款”,通过反倾销诉讼,选用第三国家来衡量中国的国内价格和成本,进而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除了税额的提高,反倾销还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案件从立案到裁决,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使得遭受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被挡在了市场之外。4.1.1 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特点

1、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增多

以往主要是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纺织服装实施反倾销,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982~2008年,在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案件中涉及纺织行业的为152起;2009年,国外对华纺织品服装发起反倾销调查12起,反补贴1起,保障措施4起,特别保障措施各2起;2010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共遭到与反倾销有关的案件40起。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27国、印度、土耳其、阿根廷等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使得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

2、征收的反倾销税大幅上升

为阻碍中国纺织服装品大量涌入其国内市场,以及在中国纺织品走品牌路线上设置绊脚石,削弱中国在全球的纺织大国地位,各国大幅度增加反倾销税率。此外,进口国利用我国企业不了解其法律规定,在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刻意夸大对其企业的损害,大幅增加征收的反倾销税。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由过去的平均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欧美国家对华征收反倾销税率一般在50—100%,美国则比100%还要高。

3、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增多

我国出口的纺织服装品被列入到反倾销名单里的,不再仅仅是一般的纱线,棉坯布,已经扩大到包括印花布、面线、麻绳、衬衫、毛巾、针织衫、鞋等在内的各种纺织品服装产品。

4、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次数频繁

以欧盟为例,自1979年欧共体首次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已经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地区之一。中国出口至欧盟的产品中约有10%受到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影响。

由于应诉反倾销的程序复杂,时间紧迫,提起的反倾销应诉中,我国企业大多以败诉结局,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而后被驱逐出进口果的市场。自2004年以来中美贸易在反倾销诉讼中,聚酯短纤反倾销案被称为我国入世后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美方于2006年7月正式立案,涉及的中国20家企业金额5000余万美元,其中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和宁波江南化纤有限公司为两家最大的涉案企业,涉案值分别为1900余万美元和1400余万美元。2007年2月,美国商务部派员来中国宁波实地察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也在宁波召开应诉协调会,以大量翔实的证据证明,中国化纤企业没有对美国造成产业损害和倾销。中国企业首次获得零税率。大部分企业在调查过程中受到的损失较大,有些甚至遭到行业洗牌。

4.1.2 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一)遭受反倾销的国际原因

l、对我国实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

在GATT中对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时对我国采用替代目参照的办法。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不按照我国实际的商品价值进行正常价值的认定,而是以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均比我国高的第i国商品的价值作为我国商品的正常价值来认定,这样在反倾销诉讼中我国的商品则往往会被认定为存在反倾销。

2、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纵观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历史,从最开始的出口关税限制到后来以产品的卫生性、环保性、配额制度、反倾销等理由来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再到近几年各国对纺织晶的进口需要获得该国繁琐的认证等方法来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

(二)倾销的国内原因

l、企业方面

在企业管理方面,中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与财务的管理,没有民主的讨论制度,企业的决策者就是厂长。这造成企业在进行

生产和贸易时出现很多失误,导致产品的创新和营销策略不足,使该行业的生产力下降。此外,企业在遭到反倾销诉讼时,担心应诉失败所要承担的高额费用,应诉积极性差,进一步助长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的气焰。

2、政府方面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尚不完善,在国内企业应诉反倾销诉讼时难以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而且,国内缺少一套专门针对企业应诉反倾销诉讼的体制,对应诉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在应诉时缺少足够的底气而自认理亏。另外,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在纺织业方面的教育不够充分,对纺织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3、行业协会方面

行业协会是行业利益的代言人,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产业安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业协会在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联系政府与企业、及时传达国内外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方面做得不好,不利于相关企业及时做好调整以应对国外市场的变化。在反倾销应诉方面,行业协会在积极组织企业应诉方面不够重视。

(三)遭受纺织品贸易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1、政府继续加强对外贸易谈判

政府对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应据理力争,通过不断的外交谈判与磋商促使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还要通过谈判积极参与修改WTO协议中某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以争取对我国有利的成员待遇;进一步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和反倾销资料数据库及反倾销调查、评议机构的职能,及时搜集信息、掌握动态、提供咨询,为企业应诉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进一步强化对出口企业的调控,科学调控和规划企业的出口秩序,建立良好的出口形象,以免落下把柄。同时,政府应积极的确立一套针对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规章制度,并对积极应诉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以增加企业应诉的积极性。

2、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

要积极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通过该机制对行业内重要产品出口价格、数量、地区以及进口国市场动态等信息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

发布,对可能发生的反倾销调查进行预警,以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在面临反倾销调查时,行业协会要允当组织者的角色,组织企业积极应诉,为企业应诉提供组织、信息技术和对策咨询等服务,并且要积极配合对方做好反倾销调查证据搜集,以便对方做出公正的判决:同时行业协会对外要加强相关行业和组织的联系;对内要加强协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3、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企业方面,首先要加人科研投入,仅以价格占据市场,靠数量增长来刨汇与盈利已非上策,很容易在国际上受到反倾销诉讼。企业要大力做好科研工作,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与加工深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由加工型向创新型转变。其次,要开拓新的市场,分散纺织产品销售市场,不仅能提高纺织产品的盘利同时也减少一国反倾销诉讼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国企业在接到反倾销诉讼提案时要积极应诉,联合应诉是是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企业也要加强其内部管理,投入财力和人力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避免在反倾销应诉时被找到借口。同时,企业应熟悉和准确运用反倾销法律原则,注重对主要员工反倾销知识的培养,从而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加强业务能力。

4.2 技术壁垒的限制

除了世贸组织规定下的限制措施外,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隐蔽的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行业的两类技术壁垒主要是:纺织品从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符合环境指标;纺织品不得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这两类技术壁垒表面上从环保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但无形中却被欧美国家加入了过高的指标,成为了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坚固壁垒。

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通报/召回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壁垒,越来越多被欧美等国家采用。

2010年加拿大卫生署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的召回通报23起,2009年为7起,2008年为5起。2010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对全球共发布召回通报402起,涉及对华纺服类产品共37起,同比增54.17%;且纺服类产品在召回总数中占比逐年提高,2008年是10.41%,2009年是11.27%,2010年达16.97%。2010年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全球共发布召回通报2008

起,对华纺服类产品共召回304起,同比增42.72%;且占比不断上升,2008年为6.23%,2009年为21.80%,2010年为26.46%。2010年我国童装产品遭RAPEX 召回通报共239起,占总数的78.62%。【C】

从欧美加的通报/召回来看,纺织品服装在涉华召回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且通报/召回的纺织品服装均以儿童服装为主。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也十分相似,主要是存在窒息危险(儿童上衣和帽子的抽绳长度超标)、化学危险(被检出富马酸二甲酯)、致伤危险(儿童服装的腰部抽绳长度超标)、服饰产品中违禁使用偶氮染料等。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关税,2009 年6 月26 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微弱优势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一法案尽管还没有完成立法程序,但是其中的“碳关税”条款已经引发了关于美国到底是在进行环境保护还是在实行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争论。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D】一旦实施,碳关税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席卷全球的形势,碳税的征收成为必然。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在国际市场颇具竞争力的产业,不可避免地承担起降低碳排放的责任,这必然加大了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所承受的压力。

由此可见,绿色壁垒在纺织品贸易中占了主要地位,突破绿色壁垒将是纺织品贸易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5 纺织品贸易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企业微观层面

(1)技术升级,符合国外技术标准

现有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其技术优势来对中国的纺织品实行隐蔽的限制。加速纺织产品技术的升级,缩短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仅可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而且可以增强我国纺织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减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我国纺织业中现有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但是我国可以利用技术贸易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吸收、消化,逐步提升创新能力。此外,面对国外设立的各种技术标准、体系认证,大中型企业应该率先争取获得国外的标准体系认证,从体制上摆脱国外的制约,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为企业树立自主品牌打下基础,比如在儿童服装方面,我国企业应该创立自己的世界级服装品牌。

(2)增加出口市场,不过分依赖少数市场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日、港四大市场,因此,这四大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实现限制,都将会对整个纺织行业产生震动性的影响。为了降低对个别市场的过分依赖,分散市场风险,我国纺织业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出口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强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纺织品贸易。

(3)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随着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性的加强,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我国纺织企业应基于对市场和技术的考虑,以国内低廉的成本优势为依托,进行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产品销售部门,直接获取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信息并减少国外中间商的销售环节。此外,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部门,使企业直接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的设计。

2、行业协会中观层面

(1)建立贸易壁垒信息服务体系

由企业自行收集行业信息,对单个企业来说成本过大,且信息分析能力不足;倘若由国家来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会因国家对纺织业缺少实践的经验而使收集的信息实用性下降,成本上升。而通过行业协会来提供信息,既可以减少单个企业的信息成本,而且能够提供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第一,搜集世界各国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的贸易壁垒的信息,以及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发布的标准制度;第二,提供国内外纺织企业遇到的贸易壁垒案例及相关的应对措施。

(2)设立行业反倾销应诉基金

纺织行业协会可以带动会员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会员根据其出口额按一定比例缴纳应诉基金。一旦同类出口产品遇到国外反倾销指控,该行业协会就可以启动应诉基金来支付相关的诉讼费,以此来解决中小企业应诉资金缺乏的困难。

3、国家宏观层面

(1)政府的标准化管理

政府应当以国外的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等为参照,加大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避免不合标准的产品出口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灵活运用外交策略

面对我国纺织业受到的贸易限制,政府应作为谈判的主体,与欧盟和美国这两大贸易体做必要的谈判。由于欧盟由多个国家组成,各国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分歧,对于纺织品的进口也存在着一定的意见不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增强自身的谈判能力,寻找谈判的突破口。而美国政府的意见较为统一,但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巨大贸易量使得二者在处理贸易摩擦时必须谨慎小心,因此我国应认识自身的国际地位,在适当的时候,对于美国的纺织品限制可以给予必要的反击。(3)建立我国的贸易壁垒制度

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制度,依据国际上通行的贸易标准,加快我国贸易壁垒体系的建设,以此来还击那些滥用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家,改变过去总是被动应对他国贸易限制的局面。

6 现有研究的不足

目前在国内对于纺织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相当缺乏,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上的分析,缺乏成熟的理论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也很少看到,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国外资料上。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我国纺织品产业与贸易的历史、现状及变动趋势,特别是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区域分布、产品分布及其贸易贡献率等方面的全面系统总结。(2 )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缺乏研究,对纺织品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缺乏系统分析与评价,具有我国纺织产业特色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模型还没有建立。

(3 )缺乏对国内外纺织产业和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例如对世界纺织品主要进出口国的产业现状及结构变化趋势缺乏了解,对我国各地区纺织工业企业经营效率和我国各地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缺乏实证分析。

(4)对我国不同纺织品,如棉、毛、丝、麻,服装及产业与装饰性纺织品等国

际竞争力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我国不同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真实情况了解不足。

(5)对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出现的新发展缺乏动态研究,例如应用DEA、CGE 模型的动态分析等等。对提升我国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现代管理方法,如供应链管理(S C M )、快速反应系统(Q R )等认识不足。

(6)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与评估还有待完善,包括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及其对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产业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7 结语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就是纺织行业,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空前的。虽然对于纺织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从现实情况推导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难以适应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决策也起到了制约作用,但是,我国纺织品行业要制定出适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顺应国际市场的新趋势,必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阶段性地采取措施,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探索真理,认清现状,我国纺织行业必将居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a】陈志才.中国纺织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机遇、挑战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b】[b]杨灿.纺织品配额取消与中国纺织品出口剖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 【c】纺织服装周刊 2011年2月

【d】《当代经济》2011 年8 月(下) 8-10

【e】郭伟,胡笑寒.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 0 0

0 (2 ):4 0 ~4 4 .

【f】张理平,浅析配额取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第3期

【g】【g】陈卫平,朱述斌.国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

2 0 0 2 (4):5 7 ~6 1 .

【h】陆萍.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J].市场经委,2007,(06):61-63

【i】唐婭娇.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特别保障措施的原因分析[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9):32-34

【j】茹波. 浅斩“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J].北方经贸,2006,1,

(01):26-28

【k】黄文升.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经济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4(01):4-6

【l】苏玲. 中国纺织品服装“走出去" 策略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02):30-33

【m】许海清.直面纺织品贸易新壁垒[J].商业研究,2007,5(361) :153-156 【n】郭燕. 入世五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发展特征及展望[J].行业观察2006,12:15-17

【o】胥媛杨晓薇.中欧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07,8(05):124-125

【p】吴伟兴盖蕾认.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与“出口限制安排[J].国际商务,2007,4:79-81

【q】(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

【r】(美)亚蒂什 M.巴格瓦蒂等.高级国际贸易学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s】王林生主编.世界贸易组织百科全书 [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年.

【t】John Jackso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Constitution and Jurisprudence[M].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4.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自我国加入WTO九个年头,我国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放开本国市场的义务。作为我国重要的服务贸易行业——旅游服务贸易,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格局。外国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以其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管理、良好的服务抢占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在21世纪,既要正确认识加入WTO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各种影响,抓住难得的机遇,又要迎接严峻的挑战,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且在分析某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状况时,只是侧重分析当地的历史、地缘等传统旅游优势,对于当前全球服务贸易一体化格局下该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新发展较少涉及。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开放市场承诺的进一步履行,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更是经历着与过往不同的竞争、挑战、改革与创新,更为开放的国内外旅游市场也给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以浙江为例,研究当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选题意义 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更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新形势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因此,本文从浙江省当前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出发,具体结合浙江旅游贸易自由化程度,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 争力提升策略 学生吴超 指导教师孟庆亮 专业工商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101 学号 W320301101123 学习中心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单位江苏威陵家具有限公司 2012年3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内容摘要] 本文在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设内部信息门户系统、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建设0A系统、建设决策查询系统、建设经营管理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经由企业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 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U (e ,t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 课程论文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班级:国贸1025班 姓名:王琛 学号:A08100115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进行大概介绍,引出其中一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然后主要介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情况,最后阐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它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向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l、跨境交付,即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如电信服务。2、境外消费,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留学、旅游。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其他国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三资企业或分支机构,如建零售商店、饭店、律师事务所等。4、自然人流动,是指一国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服务、医务服务等。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它,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门。协定规定了各成员必须遵守的普遍义务与原则,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措施步骤。 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国际旅游服务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住宿服务、旅行代理服务、餐饮服务、导游翻译服务、游览娱乐服务、旅游交通和通讯服务等。 (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国际经贸的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10亿美元增至3830亿美元,猛增了5.39倍,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铜器货物贸易增长率的两倍。1992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3846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则达1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例已超过了1/4,此后这一比例越来越大,行家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超过1/3。而真正构成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既不是与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古典服务贸易,也不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服务贸易,而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其中国际旅游独占鳌头,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二)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在北美洲地区,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国的旅游支出。中南美洲地区,2007年服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旅游支出约增长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长的2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任将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大专生毕业作业作业提纲 题目名称:《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作业提纲: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论述后,对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现阶段的不足,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9 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理论界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不容我们忽视。所以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章与书籍逐步多了起来。 林汉川、魏中奇在《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一书中着重探索了中小企业的在理论、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与战略、中小企业的群落理论、中小企的产业与区域定位、中小企业的生命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体系、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等题。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中,从政策角度指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创环境、进行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和形成服务体系上。严红、李青在《小企业经营宝典》中,针对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论述。如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用人之道、营销策略理财战术、创新、全球化经营等专门作了阐述。 综上,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他们的 研究背景大多以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得不多。 2 中小企业及国际竞争力概述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加入 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服展,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服务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进一步接轨,服务贸易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也会越发的激烈。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的这一指标已达到70%至80%,发展国家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3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终将占一席之地。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引起关注。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成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势,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循序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及时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4%,随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许可、咨询和电影影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我国仍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地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律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蒲晓琴 (指导教师:曹正勇职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四川省服务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四川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别从波特钻石模型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会与政府五个方面,分析影响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选择人力资本因素、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分析结果,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波特钻石模型回归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 of Sichu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Pu Xiaoqi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ervice trade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in sichuan , the method which is the combining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ll be used to analys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Michael Porter Diamon Model’s five aspects:agent of production, demand conditions,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th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horizontal competition, opportunityies and government in this paper.Then three factors which are human power ,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service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be choosed to set up regression model to verificate the results and ascertain the size of their consequence. Finally, based on this,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 Keywords:Trade in Servic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ness Michael Porter Diamon Model Analysis of Regression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开题报告】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5.4%,在金融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2008-05-05 文章来源: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 服务贸易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升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它在各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服务贸易总体和行业层次上选用TC、RCA、CA和NRCA四种指数,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定位。 一、竞争力指数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表2-11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 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1997-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正在下降图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得出。 如图1所示,2000-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几乎占达到了1/3-1/2,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中一直排在首位,但从年度变动趋势来看,从2001年开始呈下滑趋势,这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受阻有一定的关联。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44.46%下降到2009年的28.68%。其中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3%下降到2009年的32.98%;进口比重由2000年的37.07%下降到2009年的25.19%。 旅游服务贸易平稳高效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创汇产业之一以下两个图表显示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图2、表1) 图2 来华旅游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表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旅游服务贸易 292.96 339.49 419.19 408.43 396.75 出口 旅游服务贸易 217.37 243.19 297.89 361.6 424.16 进口 旅游服务贸易 75.59 96.30 121.30 46.83 -27.41 差额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从图2看,来华游客从1980年至1985年增长了1213.1万人,增长了2倍 多;2005年至2009年增长了19%,人数却增长了2285.64万人,可见我国旅游 服务贸易平稳却高效的发展。从表1看出,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为420 亿美元,而1978年只有2.6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60倍。由此可见,旅游服 务贸易创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为我国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我国的 高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双面性,即入境旅 游可以赚取外汇;出境旅游可以促进居民境外消费,弥补贸易的差额,缓解国际 贸易的摩擦。近年,我国的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出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09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75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396亿美元。目前我国已 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的国家之一。 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大 图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整体上依然存在竞争力较弱,结构不合 理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服务业第三产业贸易对 策 【前言】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 要地位日益显现,服务业占各国GDP 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国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某产业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出口总额之比,比值越大则 该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2003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2012 年上升到4.40%,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发展。但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2003 年和2012 年分别为3.1%和6.8%,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我国。因而可判断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不具备较强竞争力。 (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其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比值大于0,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小于0,则贸易竞争力较弱。2003 年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8,到2012 年下降到-0.19,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同期世界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却由2003 年的0.014上升到2012 年的0.025,可见就世界服务贸 易发展整体水平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服务贸易从2003年到2012 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金额逐年增加。而同期欧盟和美国等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大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程度逐年扩大。这种状况说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不平衡,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弱。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正复苏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个领域逐渐转好,世界贸易和跨国 投资等也不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措施以振兴经济,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0166051.html,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作者:邓艳平 来源:《市场周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运用NRCA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NRCA指标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91 -02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已有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总额高出10.8%,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5. 6%。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迅速增长,增速高于货物贸易8.4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6%,其中出口额2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38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较2013年增加0.8%。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8%、11.5%、12.3%。 (二)逆差进一步扩大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599.3亿美元,比前一年相较增加35%。其中旅游类逆差为1078.9亿美元,大幅增长40.2%,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7.4%,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然后是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额分别是579亿美元、219.7亿美元,均比2013年稍有增加。保险服务逆差179.4亿美元,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达212.7亿美元,对顺差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咨询、建筑服务顺差为166亿美元和104.9 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98.6亿美元以及97.4 亿美元的顺差。广告宣传则实现了12亿美元的小额顺差。 (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 2014年,中国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快速,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分别 为59.5%、24.6%、25.4%。其中金融服务出口大幅提高57.9%,为46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 服务出口提升19.3%,达183.6亿美元。咨询服务出口增加5.82%,达429亿美元,在整个服务出口的比例中是19.9%,比例只小于旅游业;电影音像出口增长22.4%,达1.8亿美元。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广告宣传进口分别提高61.1%、42.2%、40.8%和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4年4月,117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字。GATS于1995年1月1日与《建立WTO的协定》同时生效。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中形成的第一个全球性多边法律框架,借以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促进贸易各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WTO体 制较以往的国际贸易体制更完善。 当今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活跃的领域,1980年到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扩大到53304亿美元,期间增长了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上升到2006年的%。同时,国际 服务贸易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的结构进一步调整 长期以来,服务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随着全球新科技浪潮的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业上,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金融等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

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 位逐渐上升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地区的服务贸易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活力的地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率。而中国和印度 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其它亚洲地区。 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服务贸易壁垒形式更为 隐蔽,手段更加多样化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国在经济势力强的部门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期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在幼稚产业或衰弱产业部门和经济窘迫的状况下实施保护主义政策。鉴于服务产品的非储存性,产销不可分离性,不容易监管等特殊性,各国都在保护着本国的安全,如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外商股权参与的比例,限制服务交易数量等。 中国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发达国家在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体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 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 U (e , t ,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4)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著促进作用。李静萍(2003)在《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社会的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实施了研究考察,并对我国当前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领域的地位实施了完整全面的分析研究,使用理论分析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增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质量的主要策略进行了制定,使我国经济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发展质量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旅游生产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旅游服务贸易开发的过程中,旅游开发团队需要进行各类硬件设置的资金投入,而在开发不同性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形式也不尽相同。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本投入会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受到影响,而成本的投入也不止简单的局限于现有的成本特点,而是涵盖了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一系列成本资源。另外,知识方面的成本也是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的重要成本。旅游资源开发不简单的局限于市场因素的分析知识和旅游团队的管理知识,也包括旅游领域为提升国际竞争力而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因此,旅游生产方面的多种类因素,都能在共同的作用下影响旅游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使旅游服务贸易可以更好的进行形成性因素的科学分析,并受到生产要素的较大制约。另外,旅游生产要素不仅较为复杂,也拥有较为多样的来源。正常情况下,旅游生产要素受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主要影响,而在具备特殊性因素的旅游服务贸易开发领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是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生产因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时间持续较长,而影响的效果也具备不可逆转的特点。 (二)国内旅游需求 在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开发程度日渐加深的背景下,国内旅游的竞争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很多国内的购买力趋向了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另外,国内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很大程度上受产业规模的限制,使得我国境内的旅游服务贸易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境内消费力。因此,国内旅游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开放程度日渐扩大,使得境内旅游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我国旅游市场的整体消费力同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使得国内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不能完全起到增强旅游消费质量的目的。因此,国内旅游市场的成熟度是决定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发达情况的基础。研究表明,如果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不能保证旅游业的长时间兴旺,则不要在旅游业领域实施超前的开发,如果旅游资源开发过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