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确定整体的外观。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更由于他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及其它工艺,近万平方米的建筑,整体造价仅每立方米7美元左右(当时货币)。

校舍建成后,格罗皮乌斯作为校长,对创造新的教育体系作出更伟大的贡献,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一两座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

勒??柯布西耶:

如果说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发起者,那么,柯布西耶可以被认为最有深度的推广者。

建筑思想:

柯布西耶有一句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他想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也即它的轻巧和强度,创造出平面的自由灵活、内外空间相相渗透的建筑。他在1914年所画的一张图说明了这个问题:六根纤细的柱子,竖立在一个宽敞平整的基座上,支撑着另外两层楼板或叫楼层。这张结构透视图,体现了柯布西耶早期的建筑哲学思想。用这么少的构件,就能够在为所欲为,外墙、窗或整个玻璃外壳,都可以直接佳在这个框架上,内部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和分割。大量的20世纪建筑,正是以这一原理为基础建造的,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国际风格方程式。

1923年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走向新建筑》在现代世界上建筑领域影响非常之大,成为一部权威性的专题论文。他坚定地宣告:“建筑应该是时代的镜子”,“当今的建筑应专注于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标志。”

“为普通的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体的尺度;典型的需要,典型的情感,就是这些!这是首要的,这是一切,可敬的时代,它预示人类将抛弃豪华壮丽。”

他的精辟论点从根本上说明现代建筑思想跟几千年传统建筑思想的对立,是建筑观念上的一场革命,是建筑价值标准的一场革命。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底层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不满足一两座建筑的完成,他经常参与新型城市的规划。

早在1930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他的光明城市设想,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为此他1930年为阿尔及尔制定了城市规则,1932年为巴黎和巴赛罗那设计城市规划。 1956年,柯布西耶为印度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他关于总体城市规划的毕生理想。

代表作品分析: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郊区的普瓦西,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并于1930年建成。

别墅在设计之初,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图是用这种简约的、工业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价的平民住宅,没想到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接受,却让有亿万家产的年轻的萨伏伊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作品,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

萨伏依别墅的轴测剖视图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

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有门厅、车库、

仆人用房。

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

息空间。

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朗香教堂:

天才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在他的创作晚期经历了狂飙式的突变。几乎让他的追随者无所是从,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朗香教堂。

在法国东部孚日山区有一个叫朗香的小山村,柯布西耶在那个叫布尔垒蒙的小山项上建造了一个座小小的教堂,比起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它实在太小了,连坐带站只能容纳二百人,但是它很奇特,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根无源,绝对是一个纯粹天才的创造。

朗香教堂

又译为洪尚教

堂,位于法国东

部浮日山区的

一个小山顶上,

1950年由勒.

柯布西耶设计。

它是勒.柯布西

耶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重

要作品,代表

了勒.柯布西

耶创作风格的

转变,对现代

建筑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

响。

这个教堂的设

计中,勒.柯布

西耶把重点放

在建筑造型上

和建筑形体给

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

教堂的模式和

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钟塔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

粗糙的白色墙面上

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

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

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

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

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

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

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

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

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密斯·凡·德·罗:

这个被称为现代建筑贵族的建筑大师1886年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 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堔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

建筑思想: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

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Less is more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与此相类的。

密斯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几乎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二者都是最显眼的。“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口头和书面传播后变得耳熟甚至老套之后,重新认识这位现代建筑大师是必要并值得的. 密斯和其他的建筑大师一道为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以后踩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从这条道路走过并最终走出我们自己的路!

代表作品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

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这次世博会上密斯还展出了自己设计的“金属藤椅”(Cane Metal Chair,左图)。这一启示了后来无数室内设计师的椅子又被称为“巴赛罗那椅”,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经典之一。

.

有机建筑理论大师——赖特

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是上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从年纪上说他比上面三位要大一些,风格也有所不同。事实上,总地来说,他并不十分排斥装饰,但强调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和环境相协调。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后现代诸人纷纷挑战其它三巨头的今天,唯独他有越来越成为神的迹象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

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建筑思想:

他在一战之前的设计中最出名的是芝加哥郊区的草原住宅(Prairie House,1907年左右)。这是他从“芝加哥学派”的沙利文的事务所中走出来之后,来到美国西部,发现的属于自己和美国的风格。为了配合平原的自然景观,他使用了水平的大屋檐和花台,并强调了空间的开阔感。事实上,草原住宅对当时还在摸索新建筑形式的西欧建筑师确实是一个指路牌。也难怪他一直认为在西欧兴起的现代派建筑是剽窃了他的思想。他从不认为自己是现代派建筑师,只管自己的建筑叫“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也一直拒绝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访问他的请求。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代表作品分析:

流水别墅

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跑溪河畔,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别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托于1898年2月3日生于芬兰的库奥尔塔内镇,1916年至1921年在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学习。随后两年,他作为一名展示设计师工作并在中欧、意大利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旅行。1923年起,在芬兰创办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大约在1924年,他为学校设计了几家咖啡馆和学生中心,并为学生设计成套的寝室家具,主要运用“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同年,他与设计师阿诺.玛赛奥结婚,共同进行长达5年的木材弯曲实验,而这项研究导致了阿尔瓦.阿尔托20世纪30年代革命性家具设计——椅的产生。

阿尔托于1928年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年,按照新兴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设计了为纪念土尔库建城70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会

的建筑。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他最著名的建筑包括他在土尔库的家,卫普里图书馆,帕伊米奥肺结核疗养院以及为1939年纽约世界商业博览会设计的芬兰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10年,阿尔托主要从事祖国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拉普兰省省会制订区域规划。

建筑思想:

芬兰现代主义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

①地方化和人情化

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

③在人道主义和威武主义之间(为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创造的自然主义表现)根据阿尔托建筑思想发展和作品的特点,他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白色时期(1924-1944)——现代主义时期

外形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

维堡图书馆(光、声的室内设计,处处为使用者考虑)

玛丽亚别墅(与芬兰地方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用地面色彩、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平面限定;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

②红色时期(1945~1953):

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地形利用,自由变化的造型,喜用自然材料与精致的人工构件相对比。建筑外部常用红砖砌筑,造型富于变化。

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室内设计强调光影效果,讲求抽象视感。代表作为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1950~1952) 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贝克大楼(1946~1949)。

③第二白色时期(1953~1976)

作品空间变化丰富,发展了连续空间的概念,外形构图重视物质功能因素,也重视艺术效果。代表作为芬兰珊纳约基市政府中心(1950~1952年建)、伊马特拉市教堂、卡雷住宅、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1958~1962年建)、欧塔尼米技术学院礼堂、赫尔辛基芬兰地亚会议厅(1962~1975年建,A.阿尔托设计)伊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联邦德国沃耳夫斯堡的沃尔斯瓦根文化中心(1958~1962)和不来梅市的高层公寓大楼(1958~1962)等。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阿尔瓦·阿尔托最初的计划是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随意的勾勒,因此,在保证功能性关系和细节问题的前提下,无论在不规则的形状上还是在结构上,他所设计的作品都表现出其创造性和随意性。他使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综合的结构,同时还充分了解现场的场地特征,然后对每项建筑项目进行完美的设计。阿尔托采用大量重叠的手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并将窗户的衔接、外界的景物通过一种光滑的曲线形式连接起来,以达到动感十足的目的。阿尔托经常在他的设计中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他认为这种设计可以达到人神共性的目的,而且可以留出更大的空间。当然,他也非常关注人性的特征。

因此阿尔托被认为是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他温和的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民族化、人情化大师。

代表作品分析:

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

阿尔托战后最著名的作品是珊那特赛罗镇中心建筑组群的设计。这个建筑群全部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但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斯堪的那维亚特点:使用红砖、木材、黄铜等等,既具有现代主义的形式,又有传统文化的特色,是把现代功能和传统审美结合得非常好的例子,在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受到广泛的注意和模仿。阿尔托的首先是为芬兰人民的,具有史诗般的特征。芬兰相对美国来说是小国,但却能够在美国推动的国际主义风格运动中保持本民族精神,发展本民族的现代建筑,走出自己的道路,阿尔托是功不可没的。。

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

两位现代建筑大师作品比较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勒·柯布西耶 摘要:赖特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流水别墅;空间构成;萨伏伊别墅;建筑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建,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中国建筑大师 戴念慈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戴念慈——中国美术馆 戴念慈(1920~1991),锡山区东港镇陈墅村人。建筑大师,1991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国家城 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长等职,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 表。 戴念慈从小聪明好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州中学。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他进入兴业建筑事务所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又随事务所来到上海。当时上海当局为纪念抗战胜利准备在外滩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交汇处建造一座“胜利门”,并为此举办一个设计方案大赛。戴念慈也参加了这一大赛。在应征的众多方案中,大都采用了中国牌楼式或国外凯旋门式,而戴念慈的设计方案则与众不同,以树立在马路两旁的一对展翅欲飞的大雕雕像,既象征中国抗战的胜利和预示着中国的腾飞,又避免了“门”给车辆交通带来的不便,构思独特,富有新意,一鸣惊人,夺得桂冠。戴念慈从此在建筑界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新中国成立后,经梁思成推荐,戴念慈被调到北京,担任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设计室主任。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设计室承担了数十项工程设计任务,例如中直机关礼堂、保育院、育英学校、香山双清别墅、中南海菊香书屋等,这众多工程大都由他负责设计、审定。 建国初期,朱德同志在审阅育英学校的设计方案时提出“设计要从新中国的国情出发,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戴念慈根据这一建设方针,提出了“适用、经济、美观”的主张,上报中央办公厅。到1955年初,建工部明确“适用、经济、美观”正式定为全国性民用建筑的指导方针,在中国建筑设计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53年5月,戴念慈担任中央建筑工程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195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82年起,他担任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8年,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仍担任建设部特邀顾问、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等职。 1991年11月12日,建筑大师戴念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戴念慈设计的中国美术馆,是国庆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该馆位于繁华的珠市大街和王府井大街交叉口的西北角。考虑到美术馆是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不仅要举行各种大中型的美术展览,而且要珍藏大批精美的书画作品。戴念慈凭着对设计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他的聪明才智,日夜加班加点,呕心沥血,设计方案终于得到周总理的赞赏而通过。该馆建成后,受到建筑界和公众的普遍赞扬,美术界人士评论“雍容华贵而不矫饰,重檐碟瓦而不繁复,庄严巍峨而不凌人,宛如一座具有深刻东方文化内涵的巨大雕塑,使美术馆成为第一陈列品”。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而且其主体建筑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筑理念于一身,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样式和时代气息,以中国特有的多重飞檐、长廊环绕的建筑形貌和园林式的建筑环境而成为北京城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也被看作一件可以永久展示的建筑艺术作品。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模版是敦煌莫高窟主楼建筑,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主楼建筑面积22379 平方米 建筑风格和外观(4张),一至五层楼共有20 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7000平方米,展线总长2110米,其中一层9个展厅,一层、二层夹层有3个小型展厅,展览面积总和达4305平方米,展线长1400米;二层5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1500平方米,展线长429米;三层3个展厅,展览面积总和863平方米,展线长235米。1995 年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 平方米。建馆40多年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及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作品展览。

外建史论文 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

浅谈对五位现代建筑大师的研究 【摘要】在建筑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基本的建筑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比较大师们的一个经典作品,希望能够从建筑基本问题感受和理解大师们的代表性建筑。 【关键词】建筑思想功能空间材料结构环境 一、主要的创作思想 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和全面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自学成材的建筑师,他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他赞美简单的几何体。【1】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赖特反对复古,重视建筑功能并提倡采用新技术。他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推崇活的有机的建筑,认为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建筑应该表现材料的本性,营造一种连续运动空间以及有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他具有批判的地方主义精神,它可以维持高度的批判直觉性,即承担着世界文化谱系的进展,又必须通过矛盾的综合,使优美的建筑作品显示某种根植民族的意向和回归自然的天性。 二、设计手法 1、周围的环境 吐根哈特别墅位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它坐落在面朝南德绿草如茵的坡地上。建筑主体共有两层,另有一个半地下室,住宅的正立面的前面是一个大花园。大部分的私密性活动空间均放在二楼,它的周围是露天活动平台。一楼则因地形营造了一个通透空间,使人们可以从中欣赏美丽的室外景色,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并有融入大自然的冲动,平台和踏步可以直接通向花园,因为地处公路旁的坡地上,所以吐根哈特住宅的主入口和车库入口均在二楼,即朝向北临街的立面。人们进出或穿越住宅时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层次感,这是地形造成的,密斯也正是利用了这点让建筑空间不只停留在平面上。 萨伏伊别墅外部形态是一个正方体,一个封闭的实体,内部空间极为复杂。她表现出了一种内向性的特质。她的四个外立面几乎都相同,放在立柱上的方盒子是建筑的主体。四个立面的条形观景窗最大限度地开满整个墙面,于是可以透过它们和中间的“散步楼梯”来欣赏那些周围的田园景色,风景成为室内的视觉对象,只可以远观。这样封闭的方盒子建筑几乎和外界环境不发生关系。由此可见,她的美只在于她本身,周围的环境,绿树、蓝天都只作为她的陪衬,她才是场地的主角,她孤立于自然,她的精美和高傲使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

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简介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 (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吗

中国近代著名的五大建筑大师,梁思成上榜,你还知道有谁 吗? 杨廷宝(1901.10-1982.12),字仁辉,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在推动建筑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童寯(拼音:Tóng 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

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近代建筑中融汇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代表作,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7位建筑大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以建筑为名----7位建筑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个人观点及理论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1,魔鬼在细节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2,少就是多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而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达到一个高峰。 3,流通空间 “流通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

后现代建筑大师

后现代建筑大师 理查德〃罗杰斯: 理查德〃罗杰斯,英国著名建筑师,高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于1933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先后在伦敦建筑学会和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建筑。1963年与诺曼〃福斯特等人成立“四人小组”,1977年成立了罗杰斯事务所。 罗杰斯早期曾受路易斯〃康的影响,尤其是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同时他还运用高技术手段,大量运用外露的钢铁、玻璃和管道设施。没有屋顶和地板,也没有连接部分和入口,而这些都是先驱建筑师们包括罗杰斯所着重表现的建筑元素。此外,他还运用一种装饰的手法来使用技术和结构,使他的建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也堪称高技派的代表作。他的其他代表作品有:伦敦劳埃德大厦、洛伊德保险公司总部、欧洲人权法院、伦敦第四频道电视台总部。

诺曼〃福斯特: 诺曼〃福斯特于1935年出生在曼彻斯特,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福斯特青年时,在他的教师切马耶夫那里学习以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后来又研究“高技派”之父拜明斯特〃富勒的轻质金属悬吊结构、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高技派建筑师的作品,为他成为高技派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1967年,福斯特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将美国的新技术带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如著名的香港汇丰银行建筑、、新德国国会大厦等。自1991年以来,诺曼〃福斯特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如密斯〃凡〃德〃罗奖的欧洲建筑大奖、法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美国建筑师协会1994年建筑金奖等。1999年荣获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ZHANGLEI 张磊 建筑师——————梁井宇 梁井宇,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工作于国营设计单位,及与人合作创办设计工作室。1996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学习了电脑图形学与电脑动画,并对游戏设计产生兴趣,还曾经工作于游戏公司电子艺界,是一名电子游戏场景设计师。2003年回国,先到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首席设计师,2006年,与九源三星事务所场域建筑事务所,任主持设计师。梁井宇,是个追求原创性的建筑师,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想做新东西。创新性的事务所,始终是他的追求。 在加拿大时,梁井宇曾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中的完全自由化和无拘无束的想象,让当时的他找到了新的倚靠与追求。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梁井宇体会到游戏空间的幻觉与美好,而游戏中对于空间无设限的形体扭曲与创造及无局限的变化法则。在现实中受局限的真实空间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勾起了他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转换与尝试。可是,梁井宇后来似乎也厌倦了这样的追求,因为毕竟在虚拟世界里很难像实际建筑一样,可以表达一种真实的力量。所以,之后他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去追求真实的、可以实现的建筑。 真实到虚拟,是梁井宇从国内到国外的设计转换;而虚拟到现实,又是他从国外到国内设计转换,当梁井宇回到建筑领域后,他是从以后对软件虚拟与精神化的游戏场景操作,转向一个对硬件现实和物质化的建筑操作,所以,他对曲面形体的的兴趣,似乎想将虚拟世界中的3D曲面转化到现实世界中实现,这展现在中联环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空间中的一道曲面墙体设计中。他将一道墙面处理成柔性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运用在墙体上。因为在设计操作中,这是必须经过电脑运算而得出的曲面比例和组织构成,这样对空间的图像变大更加直观,也能探索新形态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他也关注到材料的细部与构成,比如在办公空间中有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局部氧化的钢材、线管的裸露、墙上细部收分处理等,从曲面形体与材料构成,到建筑中的小物件与小细部,这是他受到艺术家的启发,对真实世界、真实材料再现的一种渴望、一种补偿,他希望作品中能暴露材料的真实质感,合理运用及贴切表达材料的物理属性,对抗重力并反映材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曲面的墙体,即可以观赏,又可以是功能性的考量。座椅,似乎也带有点表皮造型的设计倾向,它就是在既有墙体上生成的新形态,而这样的办公空间,有整体也有局部,除了室内设计以外,也偏向于家具设计与工业设计,横跨的方式似乎也暗示着梁井宇后期朝向多方面发展的设计趋势,尝试一种跨界的模式。 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项目中,梁井宇把虚拟世界中的曲面想象转化成更实际的建筑外墙,他用红砖来形

国内外建筑大师名单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 理查德·麦耶(Richard Meier) 西萨·佩里(Cesar Pelli)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AM Stern)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Kahn)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安藤忠雄(Tadao Ando) 贝聿铭(I.M. Pei)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彼得·祖索尔(Peter Zumthor)

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 盖·奥兰蒂(Gae Aulenti) 巴里(M. H. Baillie) 罗伯特·西吉尔(Robert Siegel) 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Coop Himmelblau) 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杰弗里·鲍娃(Geoffrey Bawa)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甘特·班尼奇(Gunter Behnisch) 格尔顿·本夏夫特(Gordon Bunshaft) 皮耶特罗·贝鲁斯基(Pietro Belluschi) 贝特伦·古德西(Bertram Goodhue) 槙文彦(Fumihiko Maki)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 Scott Brown)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里查德·巴克明斯行·福勒(R. Buckminster Fuller)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 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以下是分享的建筑大师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1) 如果房间与自然界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2) 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已经可以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飘浮的。 3) 来到天堂,这儿建筑好看,两边还有牌子:天堂左右一百米严禁摆摊! 4) 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5) 我理解的建筑是指让到目前为止未曾出现的事物在世界上出现。 6) 建筑是连接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通道。 7) 建筑有两层皮,里面的一层是功能,外面的一层是形式。 8) 所有的分手,都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一个钱币的两面~我微笑,是为了你微笑。 9)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10) 建筑并不仅仅是通向安居的一种手段和道路;;建筑本身就是

安居。 11) 我门不能在无休止地一次次复古,建筑学必须前进,否则就要苦死。他的生命来自过去两代人的时间中社会和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巨大变革。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12) 建筑设计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个设计,而要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和谐。 13) 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 14) 咱们东北人以前老是图省事,自己来设计,钱都花在建筑上,弄得肥梁胖柱的,傻乎乎的一个建筑,真是不值得。 15) 建筑也许是灵魂不朽这一执拗梦想的最明显体现;或者说,“体验超验”才是建筑的功能原型。 16) 一杰出的哲学家说,建筑是冻结了音乐,许多人对他的这个说法摇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相信没有比这个巧妙的思想换一种说法更好了,那就是把建筑叫做无言的音乐。 17) 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 18) 建筑是地球引力的艺术。 19)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20) 有机建筑抽掉灵魂就成了现代建筑。 建筑大师名人名言推荐1) 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

建筑大师名单

建筑大师名单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 理查德·麦耶(Richard Meier) 西萨·佩里(Cesar Pelli)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AM Stern)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Kahn)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安藤忠雄(Tadao Ando) 贝聿铭(I.M. Pei)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彼得·祖索尔(Peter Zumthor) 诺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朱莉亚·摩根(Julia Morgan) 盖·奥兰蒂(Gae Aulenti) 巴里(M. H. Baillie) 罗伯特·西吉尔(Robert Siegel) 威廉·勒巴隆·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库柏·西梅布芬事务所(Coop Himmelblau) 罗伯特·亚当(Robert Adam)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 杰弗里·鲍娃(Geoffrey Bawa) 亨里克·彼图斯·伯拉吉(Henrik Petrus Berlage)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甘特·班尼奇(Gunter Behnisch) 格尔顿·本夏夫特(Gordon Bunshaft) 皮耶特罗·贝鲁斯基(Pietro Belluschi) 贝特伦·古德西(Bertram Goodhue) 槙文彦(Fumihiko Maki)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的设计思想及代表作品

4位现代建筑大师的设计思想及代表作品(一)格罗皮乌斯1、设计理念(1)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建筑应随时代向前发展,不能从形式上追求风格。(2)强调现代工业对建筑的影响,提倡走工业化道路,坚持装配化生产。(3)具有不断前进的美学观,主张唯心的抽象艺术。(4)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原则上把功能和经济放于最重要的位子。(5)在建筑教育上从基本技术出发,让学生先掌握技术,在熟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6)同时注重建筑的艺术性,认为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法古斯工厂,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自宅。(二)勒.柯布西耶他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是:(1)底层架空,由独立柱支撑;(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的长窗;(5)自由的立面。2、设计理念(1)歌颂现代工业的伟大成就,主张建筑师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2)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偏爱混凝土,提倡大规模生产房屋来解决社会问题。(3)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4)建筑形式: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5)了解罗马、希腊艺术,强调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6)早期希望用理性方法来表现思想,主张寻找新的艺术准则,并接受了机器产品的启示。(7)主张学习工程师的思维方法:工程师用几何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美的艺术。(8)前期偏重于理性主义,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3、代表建筑(1)萨伏伊别墅(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4)朗乡教堂马赛公寓(三)、密斯.凡.德.罗德国1、设计理念(1)同传统建筑决裂,探求新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认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时代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需要。(2)重视建筑结构和建筑手法的改革,提倡工业化,一切问题包括艺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3)提倡“少就是多”。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以产生很少屏障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以便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而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4)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5)形式:强调结构的逻辑性,即结构的合理使用与忠实表现。结构体系决定建筑形式,并非功能。(6)功能:主张功能服从空间,建造一个实用、经济的空间,在里面配置功能。(7)空间:早期突出“流动空间”,受赖特与风格派的影响,一种向心的流动感;后期走向“全面空间”,带来一种古典主义的对称形体。2、代表建筑(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2)、图根德哈特住宅(3)、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4)、法恩斯沃斯住宅(四)、赖特1、有机建筑论。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属于现代建筑中的一个派别,基本观点是:(1)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3)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4)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5)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6)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7)它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8)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1)、流水别墅(2)、西塔里埃森(3)、古根海姆博物馆(4)东京帝国饭店

建筑五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瓦

现代建筑五大师 ——对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 赖特、阿尔托的分析 内容摘要: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作为现代建筑的五位大师坚决反对复古,创时代之新,他们的建筑有新功能、新技术,形式符合抽象的几何美学,他们承认建筑的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提出了要反对外加装饰的建筑表现形式。他们确定了现代建筑的为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功能空间异同有机人情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并且出现了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等流派,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由于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未现代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此外有一些派别人数并不多单十分重要,他们在建筑观点上特别是在建筑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上,赞成欧洲的现代建筑派,也参加了他们发起的CIAM组织,但在设计手法上则倾向于有机性。代表人物是芬兰的阿尔托。 下面就针对这五位现代建筑大师展开分析: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格罗皮乌斯比较明确地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1910年,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他说:“在各种住宅中,重复使用相同的部件,就能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造价,提高出租率”。他认为在住宅中差不多所有的构件和部件都可以在工厂中制造,“手工操作愈减少,工业化的好处就愈多”。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他在包豪斯担任校长时期提出了一些观点:第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第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工艺美术家既要掌握手工艺,又要了解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给工厂大规模生产;第三,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已经兴起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第四,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第五,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撞上钩,包豪斯的师生所作的工艺设计常常交给厂商投人实际生产。由于这些做法,包豪斯打破了学院式教育的框框,使设计教学同生产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它比旧式学校高明的地方。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