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并且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激光确实是奇异的光。

学情分析:

激光这种高新技术,对于学生来说也许很陌生,但是它却在军事、医学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有着特殊的贡献,因此,应该让学生对激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在第九册教材中已经初步体会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也初步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目标:

1、通过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研制、灼伤等词语。

2、激发学生对激光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教学难点:

了解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找出本课介绍激光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激光的音像资料。

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激光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激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了。谁想介绍一下自己对激光的了解?(学生交流)

你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与激光紧密相关(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理解奇异。为什么说激光是奇异的光呢?

今天我们这堂课要举行科技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要向参观的人们介绍这种奇异的激光,让更多的人了解激光。同学们,你们愿意当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吗?

[点评:语文课上要开博览会,学生们会觉得很新鲜,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了。]

二、确定方法,自主探究。

过渡:要想当好讲解员,就必须先学习课文。

(一)学习最亮的光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先读这两段话,弄懂不理解的字、词。

2、想一想激光的特点和用途是什么?最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分别用横线和曲线划出文中有关的句子。特别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3、再读课文,加深对这种玻璃的认识。深入思考,变成自己的理解,准备在博览会上讲解。

(二)自学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1、请同学们总结刚才的学法,自学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两部分。

2、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学习课文。提醒学生通过抓重点词,理解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点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举行科技博览会

好了,现在马上举行科技博览会。请激光研究所的讲解员为我们介绍这种奇异的激光。(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讲解)

1、请学生扮演讲解员进行讲解。

2、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评价一下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评价依据:1)他的讲解是否精练、准确?是否有很强的说服力?

2)听了他的讲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最好能结合重点词句来谈。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重点词句评价: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亮的光|

1)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2)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快的刀

1)然而用激光刀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一闪,在啪啪声中,一颗颗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2)用激光刀切开皮肤,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痛苦。

从以下语句及带点的词语可以知道激光是最准的尺

1)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

2)你会发现它的精确度是很高的,过去任何一种计量方法都赶不上。

(教师随机穿插提问学生遗漏疏忽之处,随机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特点和用途两方面讲解。)

[点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能够找出

文中介绍激光特点时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同时训练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

今天难得见到激光研究所的人员,我们想知道激光除了刚才介绍的用途以外,现在还有哪些用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哪些用途呢?

[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总结

今天,我们的博览会开的很成功,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讲解,我们终于知道了激光确实是奇异的光。并且从大家的精彩点评中,我们也了解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又进一步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激光的特点及用途。学习作者抓

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基本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激光的特点与用途。

教学难点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事物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20课奇异的激光,读了课题,你们产生了什么问题呢?看来同学们都是紧紧扣住这个题眼“奇异”提问,奇异是什么意思呢?激光是怎样奇异呢?下面我们来快快读书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同时,看一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奇异的激光的?

2、检查生字读音。

3、全班交流。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激光的奇异?

(2)了解文章结构。

①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看看这两个自然与全文有什么关系?(总起、总结)

②写作顺序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进行说明。

过渡:文章的内容大概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清楚了,下面

我们该深入细致的走进奇异的激光呢!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了解语言表达方法:

1、比较句子:

①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激光。

②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刀是激光。

(通过比较,了解表达方法,通过三次重复更能体现只有激光才是最亮的、最快的、最准的光,同时增强语势,强调激光的神奇。)

2、进行语言训练:把激光作为主语表达?

(让学生懂得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字很有魅力。)

学习最亮的光的部分,看看它奇异在哪里。

1、让同学们自由的读最亮的光这一部分,看看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出激光是最亮的光,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句(1):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照射的;手电筒和探照灯虽然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射,然而,这种光经过一段长距离后,还是要向四面八方散射,激光却有很

强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它能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光。

体会激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能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光。同时了解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体现出激光具有方向性,能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光,所以很亮。

句(2):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

体会激光最亮,抓住100亿倍这个数据来体会,同时通过读来加深感受。并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列数据,以数据说话,以数据来说清道理。

句(3):打个比方说;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的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进一步体会激光是最亮的,同时了解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对比的说明方法,更加突出激光是最亮的。并且理解分号的作用。

了解最亮的光在军事中的作用。

四、知识扩展

了解激光在生活中、祖国的建设中的作用(课件呈现)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不光了解到有关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特点和作用,还学习了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来把一件事说清楚,说具体。下节课我们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用这种方法学习另外两个内容。

六、作业:

①用如果……就会;如果……就……;如果……就会……。练习写一段话。(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既学习用关联词说话,又学习学写排比句式,还练习使用分号,一举三得)

②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激光的知识。

【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奇异的激光》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奇异的激光教学反思

2.《奇异的激光》的教学反思

3.《奇异的激光》优秀教案

4.奇异的激光的教学反思

5.《奇异的激光》教学反思范文

6.小学语文《奇异的激光》教学设计

7.关于《奇异的激光》公开课教案

8.《奇异的激光》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潮阳区西胪竹岭小学 黄丽吟 《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 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案 教学计划:陈孟群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安排 9.1-9.6 1、窃读记(2)机动(1) 9.7-9.13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 3、走遍天下书为侣(2) 4、*我的长生果(1)机动(1)△1黄果树听瀑(1) 9.14-9.20 口语·习作一(3)回顾·拓展一(2) 测试(1) 9.21-9.27 5、古诗词三首(2) 6、梅花魂(2) 7、*桂花雨(1)8、*小桥流水人家(1) 9.28-10.4 口语·习作二(3)国庆节放假 10.5-10.11 国庆节放假回顾·拓展二(2) 10.12-10.18 测试(1)9、鲸(2)10、*松鼠(1) 机动(1)△2斗笠(1) 10.19-10.25 11、新型玻璃(2)12、*假如没有尘土(1) 口语·习作三(3) 10.26-11.1

电子贺卡教学设计

第七课《电子贺卡》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word文字、图象及声音等的编辑和操作的基础上,运用尝试操作、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学习制作贺卡,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通过学生发现学习获取新的知识,通过把背景、图片,文字组合成贺卡,使信息技术学科、语文学科、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使知识得到系统化。并通过把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贺卡送给亲人、朋友,使学生懂得感受爱、领悟爱,同时也学会爱别人。 教学目的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贺卡的类型、样式和构成; 2、学会设计电子贺卡的内容和版面的制作; 3、能综合运用所学软件制作电子贺卡。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软件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会使用电子贺卡表达情感; 2、学会有计划的做事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同学友好交往的情感。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协助的集体精神。

2、通过制作电子贺卡,写祝福语的能力.为学生创造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不仅要懂得感受爱,更要学会爱别人。 教学准备:为学生提供图片创作素材,和制作的贺卡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师:以前你有没有送贺卡给朋友?为什么要送贺卡?(学生回答) 出示课前收集的贺卡,与学生一起边读贺卡的内容,边感受贺卡带来的喜悦和幸福。师生交流。 总结:贺卡虽然很小,但它能够传递亲情、友情、师生情这些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以前我们送的贺卡大多是买来的,它的材料大多是不同类型的纸张。 师:今天老师也制作了一张贺卡想送给你们,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电脑展示制作的精美贺卡,请同学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1)这张贺卡与刚才的贺卡有什么不同? (2)你喜欢它吗?你认为它怎么样? (3)观察贺卡,说一说它由几部分组成?(图片,文字,背景,声音等) 总结: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除了可以用传统的方式来传递友情,还可以用我们在信息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制作贺卡,就象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一样,大家想不想也亲手制作一个,送给老师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电子贺卡。 板书:电子贺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囫囵吞枣→ 如醉如痴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全册的教案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全册的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

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 (134)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落花生》教案 一、述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在学习上,五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我认为教学老师应该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教学目标: A、帮助学生们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B、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C、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注: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2、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难点: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a. 认识“窃、腋”等7 个生字,会写“窃、炒” 14 个等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 词语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课前发 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 自学生字新词. 3.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 1.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 ,感受渴望 1. ____________________ 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描 写“我”是怎样“窃 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 重 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 却把自己比作“饿狼” ,那样“贪婪地读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 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电子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目分析与解题方法 解题步骤: 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确定区域,深入思考――答题准确,有理有据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基础知识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其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常见的考题题型: 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二、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四、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文章标题的含义:1.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 2.结合所使用的修辞(字面义、内涵义) 3.作者的情感 文章标题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代主要内容 3.交代写作对象 4.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5.点明线索 6.揭示/暗示主旨 五、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设计 ---天堂小学杨顺国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

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

集合与元素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