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最美村官”候选人周兴华:我的舍与得

“河南最美村官”候选人周兴华:我的舍与得

周兴华:无悔的舍与得

——记“宝泉杯”2015“河南最美村官”、商丘市睢阳区宋城办事处许楼村党支部书记周兴华

从一个衣食无忧的房地产老总到一个朴素干练的好干部,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到一个散尽家财为父老的好党员,从一个不被人理解的“愚人”到受到百姓拥戴的好儿子,周兴华以他执着的奉献精神完成了一个党员一生的华丽蜕变。

——题记

2005年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冷,60岁的许楼村老支书王利兴披着棉衣站在破旧的村委大院里眉头紧锁。

临近退休,王利兴却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接替他的人。这一年里,他曾经屡次亲自去联系村里有能力的年轻人,却一次次地被拒绝——那些都是在外小有成绩的商人,好不容易摆脱了在农村受穷的命运,谁愿意再回来呢?

“去问问老周家的那娃子啊?”

“谁?周兴华?那更不可能!”

诚然,周兴华当时也是村里响当当的人物。他创立了商丘市“大华置业”房地产公司,注册资金1500多万元,凭借着聪慧的头脑挣得盆满钵满。而当时的许楼村则基本上是一个瘫痪村,负债累累,村委会里的年轻人能走的都走了。

“这是不可能的事。”王利兴叹着气,摇摇头,对自己说。

“硬骨头总要有人来啃的,王书记这么信任我,身为共产党员,我不上,再把担子推给谁?”

孤注一掷,王利兴还是去了,他带着几位村委会的老同志去的。

寒风中,王利兴抖着花白的胡子:村里确实是穷,可咱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咱的乡亲们哪。我老了,也没有啥学问,而村里人需要一个你这样有能力的年轻人。希望你带领咱乡亲都富起来,这样,我到死的时候也能甘心了……”

周兴华鼻子一酸:“硬骨头总要有人来啃的,王书记这么信任我,身为共产党员,我不上,再把担子推给谁?”

但是家庭的不理解带给周兴华的烦恼接踵而至。

“胡闹!放着好好的房地产公司不去经营,非要去接这个烂摊子。你这是要把一生的事业给毁了。”

“人家有出息的都是往外走,往高处。你这倒好,从外往里走,往低处走。你这不是倒退吗?

周兴华的夫人为此事也很气愤,骂他:“你这活脱脱就是个傻子。”但不久还是跟着周兴华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尽管明摆着是“米箩里跳进糠箩里”,但他还是回来了。在不理解的人眼中,周兴华就是这样一个“愚人”,有一股“犟劲儿”,一旦他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出一些名堂来。

那一年,他才仅仅30岁。

“先给我半个月,我就不信这个邪,许楼村虽然落后,照样可以打一场翻身仗。”

周兴华开着车子回到了家乡,吸引了乡亲们远远地站着看。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哪怕巴掌大一小块的平整道路都没有。在通往老村委会有一条小路,两边种着树,周兴华开着车一个打滑车头便一下子撞在了树上——道路狭窄的甚至不能通过一辆稍微宽一点的汽车。周兴华不快地下了车,走进村委大院。那里简直就是一个荒废多年的大杂院——五间将要倒塌的破瓦房,大院子里面荒草丛生,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

周兴华的心中顿时泛起五味杂陈的波澜,本来他就是被迫来这里的,这时候他愈加想转身就走,再也不要看见这里。

可是留在这里的人呢?他的父亲母亲还住在这里,他的父老乡亲还住在这里,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还在这里,他的根在这里。父母都不想让孩子受苦,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而苦则是他们选择默默承受。周兴华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只是克制住自己的撂挑子的冲动,又选择耐心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想想从哪里开始着手。他要改变这里,饱含着对故乡最真挚的爱。

刚刚当上村支书的周兴华对于基层工作可谓是门外汉,经验约等于零。他来到这里召开了村党支部第一次会议。与其说是开会的会场,倒不如说是乌龙混杂的菜市场。村里很多的老党员都对这个毫无基层经验的年轻人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直接问他——“凭啥让你来领导俺们,俺们老支书干了半辈子都没解决的问

题,难道你一来就解决了吗?”

“虽然你干房地产有本事,毕竟不了解农村的现状,不如给村里捐点钱,你还回去。”

……

这位年轻人面对着一片质疑,突然站起身来,掷地有声地说:“请大家给我半个月的时间,理一理思路,我到时候会给大家一个答复。我就不信这个邪,许楼村虽然落后,照样可以打一场翻身仗。”说完就走了,留下了这些错愕的村干部们。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不是来添火的,而是来救火的。我们许楼村不能再穷下去了。”

半个月的时间,周兴华都用在了走访上。村里的治安非常混乱,每天村里村外都有一群群聚众打牌、喝酒的闲人,甚至经常打架斗殴。村里债台高筑,债务高达四十多万元,单单是许楼小学就欠款七万多元,连日常的教学都难以为继。村里贫困人口比重较高,很多村民还自暴自弃,不愿改变现状,“过一天少三晌,熬过一天是一天。”另外,村里的风气也不是太好,婚事丧事都是大操大办,“越穷越讲究,越讲究越穷”。

……

这些情况,周兴华都看在心里,痛在心上。他酝酿着一场关于许楼村面貌的变革,催生一场由里及外、深入人心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不久,周兴华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个人出资还清了许楼小学

的所有债务,“再穷不能穷教育,娃娃才是希望。”他又选取若干村委干部成立了“许楼村红白事理事会”,带头倡导村里的“红事、白事”从简,杜绝大操大办现象。又亲自草拟制订了许楼村“村规明约”,张贴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倡导积极的村风民俗。为了让村民更积极地参与进来,村里又组织了全村“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荣誉的评选活动,并对先进模范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一时间,良好风气蔚然成风,人心竟然悄然发生着变化。慢慢的,这个自甘落后的贫困村竟然也有模有样的积极起来,露出一丝翻腾着的后劲儿。周兴华要找的,就是这个。

“只要人心在,许楼永远不会消失,咱都会回来,到时候继续建设新许楼。”

由于让位于商丘市商务中心区的建设,2012年许楼居委会5个自然村全部要被土地征收,这可是一个爆炸性新闻!很多村民在感情上接受不了:“祖上一直住的家乡,咋说拆就拆了呢?”很多年迈的村民都留下了眼泪,表示“死也要死在这里”。周兴华知道后亲自每家每户上门做工作,那一段时间,他的腿肚子都跑肿了,嘴角上满是干裂的口子,头发也花白了许多。一次村民大会上,周兴华扯着嘶哑的嗓子说:“只要我们人心还凝聚在一起,走到哪里都还有个许楼村,永远不会消失。咱都还会回来嘞,那时候再来建设新许楼,请乡亲们相信我这一回!”说完,他便深深地向村民们鞠了一躬,在场许多人当时都哭了。有不舍、有迷茫、更多的是对这位村干部诚恳的心。

“周书记来了就签,他不会扔下我们不管,他来了我们签字才放心。”村里拆迁到了签约的最后关头,村里的不少拆迁户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宋城办事处派来协助村里开展征迁工作的人员说,到许楼村做工作,难度小多了,村民们能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

村里的公开栏上拆迁标准赫然在列,村民们可随时随地到村里查账。为什么周兴华在村民们心中的分量会有那么重?

张秀荣是许楼的一户贫困家庭。她家有五口人,她的丈夫因病早年去世。她、她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都有精神障碍问题,还拉扯着一个小儿子,家庭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苦难。周兴华了解到情况之后,屡屡登门探望。每次都要留下油、面和一笔钱。有一次周兴华了解到,有几次他留的钱被张秀荣的大儿子从张秀荣手中夺走,撕碎,便又想了一个办法:跟张秀荣家附近的一个超市安排好,定期让超市给张秀荣家送去生活用品,张秀荣去买东西时候也不收她的钱,全部记到周兴华个人的账上。

张秀荣并不怎么会表达,看到周书记来了就哭个不停。周兴华说:“我们许楼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她心里清楚,这是个好书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2012年底,周兴华多方筹措,积极奔走,终于成立了旨在解决许楼村失地村民就业问题的商丘市宏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免费对所有许楼村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进行培训:保姆、保洁、水电工、餐厅服务员、花卉师、

保安等等。截止到2015年,学员达到了300余人,学成投入到工作岗位上的有167人,全部是许楼村的村民。

“我愿当一棵终生扎根基层的树。”

周兴华说:村子的兴旺与否其实就是一股劲儿支撑着,当形式都向上的时候,所有人都干劲十足,当形式低迷的时候,所有人都没劲儿了,啥都不想干。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村子也是这样。这股劲儿是从哪来的呢?来自我们共产党员!就是我们党员要有一股永远抬头向上看,向积极的看,从不服输的老黄牛精神。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一个腰缠万贯的成功商人到一个受人爱戴的基层干部,他完成了自我实现到社会价值追求的蜕变。谈到现状,周兴华基本放弃了原来曾经投资高达一千多万的房地产事业。2008年,许楼村被评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司法文明村、省级优秀党支部。2012年又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先进村……各种荣誉不胜枚举。

许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周兴华淡淡地说:“有很多人说我放弃了原来的事业很可惜。放弃了什么?这不算放弃。个人的这一切都是党给的,对党的恩情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跟那些革命先烈来比,我吃的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我愿用我这一生来做许楼的一棵树,永远扎根基层,扎根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对我来说,这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李轩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