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9现代世界通史整合专题训练

【2019-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9现代世界通史整合专题训练

【2019-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9现代世界通史整合专题训练
【2019-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9现代世界通史整合专题训练

【2019-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9现代世界通史整合专题训练现代世界通史整合

一、选择题

1.(2018·漳州二模)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判断( D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解析】苏联官方的说法与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相矛盾,这并不妨碍历史真相的探究,故A项错误;官方资料的可信度不一定更高,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之后的研究可信度也不一定更高,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需要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故D项正确。

2.(2018·衡水金卷四省大联考)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 C ) 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解析】1923年苏联正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材料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要求加强计划和反对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实质是否定市场,进一步否认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国际时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主张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不能说明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故D项错误。

3.(2018·桂林三模)1917年,实物形式的报酬占苏俄工人工资总额的5%,1918年占48%,1919年占80%,1920年占93%,货币流通在内战后期几乎被取消。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正在( B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B.探索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解析】材料反映的实物报酬的大幅增长,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实行配给制、取消自由贸易的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故答案为B项;A 项在十月革命已经完成,排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苏联从“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D项。

4.(2018·衡水金卷调研卷五)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

主题最有可能是( A )

A

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解析】从材料中的“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方式”“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与材料信息相符合,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体现出的“高度集权”“专制”无关,排除B、C、D三项。

5.(2018·濮阳三模)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B )

A

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

D.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

【解析】表格表明美国对欧洲贸易的顺差出现减少,这是由于二战后西欧因战争导致经济崩溃所致,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于1948年实现马歇尔计划,故选B项;杜鲁门主义属于冷战政治方面,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行后,欧洲经济得到恢复,排除C项;D项是在1967年欧共体成立之后,排除D项。

6.(2018·南宁4月)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 D )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

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

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冷战的研究也在不断变化,即材料表明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是可以探求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过于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导致冷

战的出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8·银川一中二模)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1956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B )

A.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解析】“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可得出殖民体系的崩溃,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竞争,故A项错误;“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强调其海外殖民地对其的贡献,故B项正确;“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没有涉及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可知强调海外殖民地对其影响,没有涉及美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8.(2018·南昌三模)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上宣称:“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二战后,美国对亚、非、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极力把其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材料旨在说明( D ) A.民族国家要极力抵制英语

B.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

C.经济全球化模糊文化界线

D.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

【解析】由材料“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可以得出,其强调的是美国文化不具有世界性,各民族应该保持文化自信,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所述相反;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

9.(2018·南平二模)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肯尼迪政府对古巴实行海上“隔离”,同时命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更不得去追踪并登上那些被怀疑载有违禁品的船只。这表明美国( B )

A.采取强硬措施迫使苏联撤离导弹

B.奉行灵活战略从而避免事态恶化

C.在与苏联的较量中处于战略优势

D.希望通过正常外交程序化解危机

【解析】由材料“同时命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更不得去追踪并登上那些被怀疑载有违禁品的船只。”可以得出在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中,美国采取的强硬态度,但在事件中避免与苏联直接接触,以避免事态的恶化,体现了其灵活战略,B项符合题意;A

项比较片面;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2018·资阳)下列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C )

A.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世界两大主题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冷战环境下世界的动荡与和平

D.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对峙导致双方都不敢发动核战争,体现了冷战环境下世界的动荡与和平,故C项正确;漫画并不能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时世界两大主题,故A 项错误;漫画没有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故B项错误;漫画主旨不是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故D项错误。故选C。

11.(2018·河南4月)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

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

【解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2.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D )

A.冲破宗教神学束缚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颠覆经典力学体系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理论是量子论,材料中强调是基本粒子其运动,也就是微观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冲破宗教神学束缚的是进化论,揭示宇宙运行规律的是经典力学,颠覆经典力学体系是相对论,A、B、C三项排除。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北5月冲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

材料一京剧起源于安徽。作为“程朱桑梓”,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微调二黄著称。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诞生。

——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京剧迎来了新的发展。

——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材料二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延续了300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京剧和雅典戏剧产生时的不同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上半期京剧和西方戏剧获得新发展的原因。

【答案】(1)商人团体在京剧的产生中作用明显;西方戏剧产生中,民主政治和政府的推动作用突出。京剧在产生时,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西方戏剧在产生时,以人文主义为主。京剧起源于世俗社会生活,雅典戏剧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京剧的产生,体现了对区域文化的融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西方戏剧的产生,是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以古希腊为中心,不断扩散并影响世界。

(2):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与西方戏剧的碰撞与交流;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推动。

14.(2018·资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

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有利于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技术和游戏规则来控制并掠夺发展家。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

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发展经济必须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

阐述:近代英国,伴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调市场竞争,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暴露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后来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增强生产的计划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来发展生产,恢复了国民经济,缓和了社会危机,探索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斯大林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不仅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还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强国。

综上,无论是市场还是计划,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据材料“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并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即可自拟论题。例如:发展经济必须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配置方式。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缓解经济危机的打击;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注意史

论结合。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纪代至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历史 含解析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错误!错误! 2.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错误! (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错误!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错误!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错误!错误!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错误!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错误!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错误!经济领域。 2.表现错误!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

[问题探究1]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没有。“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问题探究2]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 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问题探究3]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世界现代史高考题合集

现代 选择题 (2019·浙江)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 浙江就多多少少有点没办法,喜欢考这些硬知识 但是其实你只要看过课本,就知道肯定选B 张伯伦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绥靖政策 就是放任纳粹到处扩张,最后就出大事了 答案:B (2019·浙江)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战役=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转应该是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成立联合国的前身 答案:B (2019·浙江)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美军两次军事行动——中途岛、马里亚纳 所以你只要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在哪里,就能先选2 中途岛不看书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其实就是在中间的意思,不然为什么要“中途”呢? 所以你看图就能很快记住了 答案:A (2019·浙江)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归纳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 )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 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 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 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阶段训练1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阶段训练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 世界 1.(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示意图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②当时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8 ?浙江丽水高二下期末)《殷商制度论》载:“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然使于 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该史料主要说明() A. 分封制实施的必要 B. 嫡庶之法产生的缘由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 3. (2018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④州在东 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8?3月浙江绿色教育联盟高三)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 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 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陕西

C.河南 D.山东 5. (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 经济形式 ,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 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 )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 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6. (2017?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 A.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B ?“制天命而用之”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兼相爱、交相利” 7. (2017 ? 10月浙江选考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 ,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 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 ,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017?9月浙江五校联考高三上)《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 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 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 ( ) A. 《关雎》 B.《公刘》 C.《鲁颂》 D.《伐檀》 9. (2017 ? 11月浙江选考猜押卷)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下列书法作品与《兰亭集序》风格一致的是 ( ) C D 10. (2018?3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 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 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 ,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 )《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分宁县“本当州之亥市 (乡 村 ,去武宁二百余里,豪富物产充之,唐贞元十六年置县”。 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4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 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 项说法错误。] 2. (2014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 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C.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 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 (2014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地位尊卑 C .长幼有序 D .先帝遗愿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 (2017.1.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1.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2017.1.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17.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代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4.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唐代 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

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7.《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含答案)

世界现代史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四川高考)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四次调查中,俄罗斯人在五个方面的咨询答案各有不同,排除②。从调查表来看,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经济影响的不到1/3,排除④。故B项符合题意。 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答案 A 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两项,并再次否定D项。 3.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以调动其积极性。 4.(2014·海南高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后,故D项错误。 5.(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 2.(2012·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2012·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

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 答案B[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当时影响王位继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012·河北测试)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 5. (2012·长宁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 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C[依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阶段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 (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 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 .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答案A 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 (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 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苏联集体化改造 D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 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 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 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 (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 .凯末尔 B .罗斯福 C ?戴高乐 D .撒切尔 答案B 解析“提高农产品价值、统一救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干预”是材料的核心信息,与罗斯福 新政措施最接近,故B项正确。 6. (2018金华学考评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宏观概要 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知识整合 一、一战后的世界(1917~1929年) 1.政治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③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④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

第七单元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的变化 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 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2.(2019年海南)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 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3.(2019年全国Ⅲ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4.(2019年全国卷Ⅱ,第41题第1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参考答案: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5.(2019年江苏,第22题)(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 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word)

2020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备考: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检测 1.1979年,联邦德国上映了电影《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影片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来,抛弃了过去的历史,投入到全民性的赚钱行列,为了生存变得玩世不恭。她心系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然而苦心经营的婚姻却被丈夫出卖。影片意在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的矛盾心理B.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深层反思 C.揭示经济繁荣背后的道德危机D.反映民族分裂的痛苦现实 2.下图是2012年美国一幅标题为《束手无策》的政治漫画。释文为:“世界经济(白雪公主)误吃‘新自由主义’毒苹果而陷入昏迷,旁边的八国集团领导人束手无策”。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丧失国际经济主导权B.经济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 C.西方国家无法摆脱经济“滞胀”D.加强国家干预的回归成为共识 3.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 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得到提升 4.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 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英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5.1933年6月,国联在伦敦举行会议,试图通过多边合作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汇率。罗斯福向会议致信,宣称“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的因素”。罗斯福此举 A.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C.缓和了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D.加剧国际经济局势紧张 6.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 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 材料体现美国 A.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权力制衡有效践行 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7.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 要目的在于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D.缓解失业压力 8.“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 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A.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历次科技革命的继承关系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综合检测(二)

浙江选考综合检测(二)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其中的“风”是民歌 C.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D.这些诗歌都是由孔子创作的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代表《诗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而不是创作的,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A、B、C三项均与史实相符。故选D项。 2.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市”的发展。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市”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B项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未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A、C、D三项说法错误。 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 A.青铜业、冶铁业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D.造纸业、制瓷业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Seres”指丝织业;“China”指制瓷业,故C项正确。 4.下图是一幅中国某一朝代的“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