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角帽·译言古登堡计划

三角帽·译言古登堡计划

【书名】三角帽(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

【作者】[西]贝特罗?安多尼欧?德?阿拉尔公(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

【译者】黄紫、杨镓熙、陆建成(Matías David Lu)

【责任编辑】杨镓熙

【作品简介】

《三角帽》取材于一个西班牙古老的歌谣体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总督及其夫人与一对磨坊主夫妻之间的纠葛。本书于1874年写成并出版,在当年8月2、9、16日的《欧洲杂志》上以编号23、24、25的连载方式初次问世,之后迅速被编纂成册,并且重版了十三次之多。

《三角帽》在文学史上较长的短篇小说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它是一部强有力的客观的作品,没有自我意识的阴影笼罩,简而言之,它是一则被娓娓道来的好故事,值得称赞。除了它本身纯粹的美学价值,这本书还是一部有助于学习西班牙传统风俗历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作品曾多次被译成其他语言并至少四次被改写为喜歌剧搬上舞台。最近一次是由二十世纪西班牙音乐大师法雅斯改编而成的同名芭蕾舞剧。

【作者简介】

贝特罗?安多尼欧?德?阿拉尔公(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1833-1891)是西班牙诗人、小说作家,生于格拉纳达省的瓜迪什。他14岁进当地神学院学习神学,同时开始诗歌和小说创作。曾参与创建《西方的回声》周刊,并加入著名的文学团体“格拉纳达之弦”。在马德里主持出版反宗教、反王朝的小报《皮鞭》。因激烈攻击女王伊萨贝尔二世,引起保守派记者的反对,竟至决斗,以后逐渐转变为保守的基督徒。1859年非洲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写了不少战地通讯,战后编成一集,名为《非洲战争目击记》。1860年去意大利,次年发表游记《从马德里到那不勒斯》。回国后定居马德里,当选为议员。1875年,阿方索十二世登位时,被任命为顾问。后脱离政治活动,一心埋头创作。阿拉尔公是西班牙文学界引以为荣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目录】

0. 作者前言

1. 第一章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

2. 第二章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3. 第三章礼尚往来

4. 第四章一个女人的外表

5. 第五章一个男人的外表和内在

6. 第六章心灵手巧的一对夫妻

7. 第七章幸福的根基

8. 第八章戴三角帽的男人

9. 第九章驴儿,驾!

10. 第十章葡萄架上

11. 第十一章潘普洛纳的轰炸

12. 第十二章什一税与贡果

13. 第十三章天下乌鸦一般黑

14. 第十四章黄鼠狼的鬼点子

15. 第十五章平淡无奇的告别

16. 第十六章不祥的怪鸟

17. 第十七章土镇长

18. 第十八章卢卡斯大叔睡得很浅

19. 第十九章旷野中的呼喊

20. 第二十章怀疑与真相

21. 第二十一章先生,接招吧!

22. 第二十二章尽心尽力的黄鼠狼

23. 第二十三章再提旷野中的呼喊

24. 第二十四章旧时的国王

25. 第二十五章黄鼠狼的星星

26. 第二十六章总督的反应

27. 第二十七章以国王的名义!

28. 第二十八章万福玛利亚!十二点半,平安无事!

29. 第二十九章云开见月明

30. 第三十章高贵的夫人

31. 第三十一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2. 第三十二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3. 第三十三章那你呢?

34. 第三十四章总督夫人也很漂亮

35. 第三十五章帝国法令

36. 第三十六章结局,寓意和尾声

37. 附录

【译文】

作者前言

即便算上那些文化和学问最低的,也很少有西班牙人不知道作为本拙作原型的那个民间故事。

第一个和我们提到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个粗鲁的牧羊人,从没离开过生下来就待着的村窝窝。他是那种没文化的乡野村夫,却谈吐诙谐、自有着一股机灵劲儿,正是我国文学丬不可或缺的流浪汉形象[1]。每次村里摆宴庆祝婚礼、洗礼或迎接贵宾到来的时候,都由他来插科打诨,表演哑剧、滑稽节目,唱曲儿、讲故事。大半甲子前,确切地说,三十五多年前,当我们还(比较)天真的时候,恰好有那么一晚,他唱了一首故事民谣,令我们心驰神往并为之倾倒。这首歌谣被称作《总督和磨坊主妻子》,也被反过来称作《磨坊主和总督夫人》。然而,当今时代的品味更为严谨,所以我们选择了《三角帽》这一个更深刻、更具

哲理性的题目,将故事呈献给读者。

还记得牧羊人讲得令我们着迷的时候,聚在一旁的妙龄少女们个个听得面红耳赤,于是她们的老妈们就以为这故事是个黄段子,把牧羊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但可怜的勒贝拉(这位牧羊人的名字)舌头也没闲着,回敬道:根本无需如此闹腾,因为故事里讲的东西就连修女和四岁小女娃都知道……

“不信的话,咱们想想,”牧羊人问道:“从《总督和磨坊主妻子》的故事丬可以悟出些什么?那就是夫妻得睡一张床,没有男的会乐意自个儿老婆和其他男的一块睡!我觉得这道理……!”

“有道理!”母亲们听着女儿们的哄笑答道。

这时新郎的父亲说道:“勒贝拉大叔[2]说的有理!这不,在座的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小胡和小曼今晚舞会结束后就会一起睡上漂亮的新人床了,就是那张刚才嘉芙列拉大娘给一众小丫头们欣赏枕头刺绣的那张床。”

“还有!”新娘的祖父又说,“这些非常自然的事就连圣经或讲道时都会提到,比如说圣母安娜的长久不孕[3],圣若瑟的贞洁和美德[4],朱迪斯的美人计[5]和许多我现在想不起来的奇迹。所以,先生们……”

“好了,好了,勒贝拉大叔!”女子们大胆地喊道,“再说一遍您的故事吧,真是有意思极了!”

“而且它还是个正经故事!”祖父也跟着说,“没有劝人从恶,也没教人行恶,而是恶有恶报……”

“好吧,再说一遍吧!”作为家长的母亲们也最终齐声道。

于是,勒贝拉大叔又把歌谣唱了一遍;大家伙听了那样坦率的评价后,再看这故事时已觉无可指摘;换句话说,他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批准[6]。

这些年间,我们听过《磨坊主与总督夫人》的许多不同版本,常常是村里和农庄上的小丑讲的,这些人都和已故的勒贝拉相似;我们也在印刷的纸张上读到过它,从街头盲人售卖的歌谣,到不朽的堂·奥古斯汀·杜兰[7]的《歌集》。

不同版本的主旨都是一致的:一场滑稽而充满警诫意味的悲喜剧,这跟我们民族热爱的道德伦理剧都是相同的;但这些版本的形式和随机情节以及其充满意外的故事结构,都与我们这位牧羊人的故事相差甚远,以至于他根本不可能在小村庄里吟诵上述的版本,就算是印刷版也不能,除非单身的女孩们先把耳朵捂上,或者讲演者敢冒被女孩们的母亲挖眼的风险。其他省的粗人们竟然把勒贝拉的经典版本里这么一个精美、谨慎而纯洁的传统故事,夸张变态到了这样的地步!

很久以前,我们就有了重构事实的愿望,让最初的风格回归这个奇妙的故事。我们从未怀疑,最初的版本是保留得最为典雅的。——怎么可能怀疑呢?这类故事在俗人的手上流传,从来不会脱离本性而变得更美丽、精致、得体,反而是染上平庸和粗俗,变得扭曲而肮脏。

这本书丬的故事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就开工吧;我是说,我们开始讲述《总督和磨坊主夫人》吧,同时期待你能保持理智(可敬的读者啊!),“在读这本故事的时候,你可能划十字划得比见了魔鬼时还勤(就像埃斯特万尼约·冈萨雷斯[8]在他的作品开头说的那样),但读完后你会明白它值得流传。”

1874年7月

注释:

[1] 流浪汉(pícaro)指流浪汉小说中的主人公。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主,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译注)

[2] 大叔(tío):西班牙语中tío的各种含义不止于“叔叔”。应该解释一下,此称呼用在磨坊主身上,不是因其年老也不是对其轻视(第九章中的tía Josefa明显含贬义)。可以说Tío Lucas之所以是Tío Lucas 是因为他需要一个不能高至Se?or的称呼,同时也是因他和蔼可亲。

[3] 根据基督教新约伪经《雅各福音书》记载,安娜是圣母玛利亚的生母。她曾不孕不育,为此她的丈夫约阿希姆在旷野禁食祷告了四十昼夜,这才在晚年得赐一女。(译注)

[4] 根据《圣经》记载,若瑟是耶稣的养父,圣母玛利亚的净配。玛利亚未婚怀孕,按当时的摩西律法理应被石头打死。然而若瑟得知后并未声张,打算暗中休了她。但其间有天使向他显现,告诉他玛利亚是受圣灵感孕,于是他便娶下了玛利亚。天主教认为玛利亚终其一生都是童贞女,故此文中才提到若瑟的贞洁。(译注)

[5] 根据天主教版的《圣经》记载,朱迪斯是曾经居住在伯图里亚的一位犹太寡妇。当亚述元帅霍洛芬斯率大军围攻伯图里亚时,朱迪斯以美色接近了霍洛芬斯并骗取了其信任。霍洛芬斯因垂涎其美色,邀她参加了一次筵席,打算借此机会趁机下手,却不料自己被朱迪斯灌醉后砍下了头颅。霍洛芬斯死后亚述军大乱,以色列人因此得到解救。(译注)

[6] 原文作“必要许可证”(las licencias necesarias)。在印刷技术还未出世的近两百年前,在西班牙就已经开始对书籍实行审查和许可。被称作智者的阿方索十世在《七编法》(1256-1263)中就曾经提到。在1480年宗教裁判所成立后,审查和许可工作由官方配合该机构执行,到了1640年后,由该机构独立执行。1550年起,任何书籍必须要办理“aprobación”等其它同属于“licencias necesarias”的正式手续才能在西班牙国内发行流通。

[7]堂·奥古斯汀·杜兰(D. Agustín Durán):1789-1862,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和学者,《歌集》的编者和研究者。(译注)

[8]埃斯特万尼约·冈萨雷斯(Estebanillo González):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埃斯特万尼约·冈萨雷斯的人生和事迹》这本书前言结束时,作者对读者提醒道“在读这本故事的时候,你可能划十字划得比见了魔鬼时还勤,但读完后你会明白它值得流传。”

第一章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

如今,一个漫长的世纪即将过去。那还是发生在世纪之初的事情: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清楚了,只知道是1804年至1808年间。

那时候统治西班牙的仍然是波旁王朝的卡洛斯四世,根据当时使用的钱币上所写,这算是上帝的恩典;再读读法国的简报,也算是拿破仑他老人家的格外开恩或者是他贵人多忘事。自1789年起,这块已步入暮年的世界一角被(法国大革命的)暴风骤雨席卷,其他统治着欧洲的路易十四的子孙们全都丢了王冠(而他们的老大则连脑袋都丢了)。

即使在那样的年月,我们祖国也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特立独行。革命的战士拿破仑,科西嘉岛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律师的儿子,取得了里沃利会战[1]的胜利,金字塔下的胜利,马伦戈战役[2]以及其他数百场战役的胜利,刚刚戴上查理大帝[3]的皇冠就让整个欧洲天翻地覆。他创立新的国家,推翻旧的统治,消除国界,改朝换代。他的战马所过之处的城镇,都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般变得面目全非。他不但改变了当地的地名、百姓的居所、习俗,有时甚至连服饰也修改,难怪北方列强会称他为“反基督”。然而,我们的祖辈(愿上帝与他们同在),非但没有憎恶或害怕他,反而还称颂他的丰功伟绩,仿佛对待骑士小说里的英雄般,又或是像看待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一样,从没有哪怕半分料想过他会把在法国、意大利、德意志和其他国家掀起的腥风血雨延伸到西班牙来。每周一次(最多两次)马德里邮局会往(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重要城镇发放一定数量的《日报》[4](同样不是每日发行),于是那些重要人物们就能知道(如果报纸特别提及)在比利牛斯山脉的另一侧有哪国衰亡又有哪国兴起,是否又爆发了另一场诸王之间的战争,以及拿破仑是到了米兰、布鲁塞尔还是华沙……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先辈们仍然翻着老皇历,在上帝赐予的和平与恩典下,慢慢吞吞地度日,因循守旧地过活。宗教审判所[5]和僧侣们一如往昔,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也还是照样引人注目。各种特权、特许和个人豁免权堂而皇之,政治自由极度匮乏,地方上同时由有名望的主教和有权势的总督[6]管理着(他们彼此的权力覆盖范围难以区分清楚,因为有的只是临时管管,有的则是永久性的),另外民众还需要缴纳无数苛捐杂税,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有与当前这个故事相关的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历史介绍就在此告一段落;我们提及当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的唯一目的,仅是为了指出在故事发生的那一年(假设就是1805年),西班牙公共和个人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都仍然处在旧制度的统治下,比利牛斯山脉就好似另一座长城,把那么多纷纷扰扰和新兴事物都挡在了国门外。

注释:

[1]Rivoli:里沃利,位于今日意大利;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日-15日,拿破仑在此次战役中击败奥地利,瓦解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译注)

[2]马伦戈会战:1800年6月14日,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时期的一场战役,拿破仑领军获得胜利,保住了法国革命政权。(译注)

[3]Carlo Magno: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于罗马,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效仿查理大帝,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加冕。他没有由当时的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戴上了皇冠,以示自己权力至高无上,不受教会控制。(译注)

[4]La Gaceta:《日报》,是西班牙的官方报纸,该报创刊于1661年。根据1791年4月12日颁布的法令,除了这份报纸外的其他所有报纸都被停刊;直到1811年加的斯国会才多少恢复了一些出版自由,在故事发生时《日报》是当时西班牙人唯一的消息来源,也许只有在最大的一两个城市会有例外。阿拉尔公在本段中略微调侃了一下《日报》;理查德·福特在他1845年版的《西班牙旅行者手册》第二卷第728页写道:“这份报纸在过去的50年里,本身就成为了对自己最犀利的讽刺作品,只有法国的《箴言报》可与之比肩。”

[5]Inquisición:宗教审判所,1480年12月托莱多颁布法令宣告西班牙宗教审判所的成立,据统计,从成立起直至19世纪初,共有12万5千人被审判所裁定为异端,被火刑处死的人数有大约1200至2000人。西班牙的宗教审判所在1808年12月4日被拿破仑颁布法令废除。(译注)

[6]Corregidor:总督,在以前西班牙的城市里如果没有皇家统帅或朝廷命官,“总督”就是旧政权底下最重

要的人物,同时把掌着地方法官、财政部长、议会会长和检察官的要职。在一些边远城镇,他甚至能做到一手遮天。他是由国王亲自任命的。在宪政中总督一职失去了原本的重要性,变成了简单的市长。

第二章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方说在安达卢西亚(你们下面要听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安达卢西亚的某个城市[1]),即使不是戒律日[2],达官贵人们也仍会早早起床去大教堂做清晨弥撒,九点时享用由一个煎蛋、一小杯热巧克力和烤面包组成的早餐;下午一点至两点钟吃炖菜[3]作为午餐,如果狩猎有收获就加菜;饭后睡个午觉,之后在田野间散散步,黄昏时分去各自的分属教区念诵玫瑰经;日落祷告时再喝一杯巧克力(这回会配上点饼干);之后,那些大老爷们会去参加总督、枢机主教长或其他当地权贵家里的茶话会;晚上七点左右[4]陆陆续续回家;在宵禁之前栓好大门,晚餐通常吃热菜配沙拉,当季时则会吃新鲜的凤尾鱼;美餐过后(那些有配偶的人)即刻与夫人就寝,一年之中倒有九个月要先把床褥弄暖了再睡……

真是幸福的岁月啊!我们的土地上仍是一番平静祥和,蛛网、灰尘、霉腐样样不缺,尊重、信仰、传统一一齐备,积年累月下良好的习惯和披上神圣外衣的肆意妄为并行不悖。真是美妙的年华啊!人类社会中还曾有着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阶级、情感和习俗。真是快乐的时光啊!尤其是对诗人来说,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故事、一出戏或者一首诗,而不是像法国大革命后遗留给我们的这单调的大一统和乏味的现实主义!——快乐的时光,是的!……

但这又是在原地打转了。绕了一大圈又做了一堆概括,还是让我们直截了当地开始《三角帽》的故事吧。

注释:

[1]某个城市:有关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阿拉尔公在之前提到的前言中省略了的部分里告诉我们,不同版本的歌谣里地点不尽相同;收在杜兰的《歌集》里的那个版本故事名字叫做《阿尔科斯的磨坊主》,背景设在阿尔科斯-德拉弗龙特拉;另外一个盲者歌谣的版本里面则说是在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第三本中胡安·艾乌海尼奥·哈增布希也重复提到赫雷斯;他还说这个故事在埃斯特雷马杜拉的乡村里也广泛流传,有说是普拉森西亚发生的事,有说是在卡塞雷斯,还有说是在该省的其他一些城镇。在告诉我们偌贝拉大叔的版本里没有提到具体城市的名称后,他总结道:“在这种情况下,顾及到偌贝拉大叔从出生直到去世都呆在格拉纳达省;而他的版本又看起来货真价实,何况那片土地我们最为熟悉,于是就自作主张地不提具体名称,而说成是发生在格拉纳达的某个城市。”

无数迹象表明这则故事在西班牙很多地方都脍炙人口,在当地歌谣里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及;再加上阿拉尔公自己在前言中的陈述,我们差不多能够猜到他写作时脑海里具体的那个地点了。对比以第24页第8行开头的那个段落的内容,再结合阿拉尔公本人生于瓜迪什的事实;以及以下在《从马德里到那不勒斯》一书中摘录的内容:“瓜迪什是罗马人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之后在摩尔人的统治下,曾一度成为王国首都;天主教国王收复失地后,那种庄严气派仍保留了三个世纪之久,1808年前后,法国入侵,那些终身制的市议员大老爷们还披着大红斗篷,腰上缠着佩剑,头上戴着三角帽。——我甚至见过我爷爷的这样一套行头作为传家之宝在家中收藏着,而我们这些后波旁王朝的小辈们,还曾毫不在乎地把它作为儿时玩物糟蹋!”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断定,不追究细枝末节的话,我们这则故事是以瓜迪什这座城市为背景写就的。

[2]戒律日:(día de precepto)独立于周日和各个节日之外的宗教纪念日,当天规定要参加弥撒,不得从事服务工作。比较普遍的戒律日有:(一月一日)圣主割礼日;(复活节后第四十天)耶稣升天日;(八

月十五日)圣母升天日;(十一月一日)诸圣节;(圣诞节)我主诞辰日;以及(十二月八日)圣母无原罪日;在西班牙还有无数其他这样的纪念日。

[3]炖菜:西班牙传统主食,一般是牛肉或羊肉炖鹰嘴豆。(译注)

[4]原文中:“a las ánimas”,指晚上七点钟为亡灵诵念“深渊求告”(De profundis,圣经旧约诗篇中第一百三十首)的时刻。

第三章礼尚往来

那时候,在某个城市附近有一个出名的磨坊(如今已不复存在),大概距离该城市有一刻钟路程。磨坊的一侧是一座平缓的山丘,上面长满了车厘子树,另一侧是一个果园,那里土壤很肥沃。果园边上有一条小河,河水随季节变化时涨时落(有几次甚至淹没了整片园地)。

因诸多不同的原因,一段时间以来,城里的显赫人物都偏爱到那磨坊坐坐、歇歇脚。一来,有一条马路从城市直通磨坊,这条马路比周遭的其他几条都好走些。二来,磨坊前有一个石头铺成的院落,院落被一个很大的葡萄架覆盖着,随着季节变迁葡萄藤叶生长凋零,夏天正好在下面乘凉,冬日也可以晒到太阳,甚是惬意。三来,磨坊主又是个很恭敬有礼,做事知分寸,细致体贴,善于交际的人,肯赏脸光临磨坊,参加傍晚时分茶话会的贵宾们都会受到他的款待,五花八门的时令水果和点心样样俱全:有时会是蚕豆,有时是车厘子和野樱桃,有时是整片没上佐料的生菜(别说,生菜和马卡龙[1]一起吃还真不错,当然,这些马卡龙都是贵宾们事先遣人送去的),有时是哈密瓜,有时是从头顶的葡萄架上现摘下的葡萄,有时是爆米花。如果是冬天,还有烤熟的栗子、杏仁和坚果。在寒冷的傍晚(已经进屋围坐在火炉旁时[2])偶尔还会奉上一杯自酿红酒[3]。过节[4]时还会添上一些蜂蜜油炸饼、奶油蛋糕、椒盐卷饼或阿尔普哈拉火腿切片。

你们可能会打断我的话叫嚷起来:“磨坊主那么有钱吗?还是宾客太不识趣了?”

都不是。磨坊主只是刚够维持生计,而那些绅士们绝对是优雅和骄傲的化身。但是,在那个要向教会和政府缴纳苛税不下五十种的年代,对于磨坊主这样精明的一个乡下人来说,在市议员、教士、修士、市政书记员和其他权贵们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似乎并不吃亏。于是,没少有人议论说卢卡斯大叔(这就是磨坊主的名字)这样款待大家,每年倒能省下一大笔钱。

“阁下[5]是否能从拆掉的屋子上拿一扇旧门给我?”他对一人说道。“大人是否能命人降低我的工商税、营业税或所得税[6]?”他对另一人说道。“院长大人,能让我到修道院的果园中去采一些桑叶给我的蚕宝宝吗?”“尊敬的主教,能让我到某某山去背一些柴回来吗?”“尊敬的神父,能帮我写一份许可书,让我到某某松树林去砍些木头吗?”“我还需要大人帮我写一份豁免书。”“今年我付不起人头税。”“希望判决能有利于我。”“今天我扇了一个人几个耳光,我认为他挑衅我在先,应该被关进监狱。”“阁下有没有多出一点这个?”“那个对阁下还有用吗?”“能把骡子借给我吗?”“明天您要用车吗?”“我派人来牵驴好吗?……”

他成天这样问东问西,却总能得到一个慷慨大方的答复——“就按您的要求吧。”

所以,你们现在知道了,卢卡斯大叔可不是在自讨苦吃。

注释:

本章标题“礼尚往来”(Do ut des)拉丁文,意思是一报还一报。

[1]马卡龙是一种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国甜点,通常在两块饼干之间夹有水果酱或奶油等内馅,其外皮酥脆,里面柔软。此处“macarros”与马卡龙并不尽相同,“macarros”不一定含有杏仁粉,比普通马卡龙更大,颜色更深。

[2] al amor de la lumbre:指离火旁不近不远,正好可以取暖,而不至于被烫到的地方。

[3] vino de pulso:家酿,原意为用手榨出的葡萄汁所酿出的酒。

[4] Por Pascuas:指节日或特殊庆祝。Pascua一词原本包括了天主教最重要的四个节日:复活节(Pascua de Resurrección, de Flores, or Florida)、五旬节(Pascua de Espíritu Santo)、圣诞节(Pascua de Navidad)和主显节(Pascua de Reyes) 。原本Pascuas一词的复数形态指圣诞节和主显节之间的几天。后来,Pascua的意思演变成了天主教任何时常三天的节庆。文中意思则为任何比往常更欢愉的一段时间。

[5] “Vuestra Merced”用于礼貌性地称呼无爵号或不熟悉其爵号的人。“Vuestra Merced” 和“Vuestra Se?oría”都可用于称呼无教职的人。“Vuestra Reverencia”用于称呼任何高职位教士。“Vuestra Ilustrísima”专门用于称呼神父。“Vuestra Paternidadad”原本是小品神职(参见第三章,[8])人员称呼修道院院长、主教或其他大品神职人员的称呼。

[6] subsidio, alcabala, frutos-civiles:当时西班牙众多苛捐杂税中的三项,“subsidio”是商业和制造业方面的税收,这里则是对磨坊的出产所征收的税。“alcabala”是营业税,当时定为买卖额的百分之十四。对利用房地产、皇家授权及管辖特权获得的收入,征收的税被称为“frutos-civiles”。

第四章一个女人的外表

城市里的贵族时常走访卢卡斯大叔的磨坊还有最后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无论是教士还是世俗之人(主教和总督分别是这两类人中的代表人物),都能够在那里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地欣赏上帝(那时候,上帝被霍韦亚诺斯[1]和西班牙法国派学者称为至高者)创造的最美丽动人的杰作之一。

这个杰作就叫……“弗拉斯基塔夫人”[2]。

我先告诉你们,卢卡斯大叔的合法妻子弗拉斯基塔夫人,是一位谨守妇道的女子,造访磨坊的贵人们也都清楚这一点。再告诉你们:这些人看她时,没有一个露出过含有淫秽或邪恶念头的眼神。他们倒是会献上一些赞美之词,有时还献献殷勤(当然是当着她丈夫的面)。这些人中既有僧侣和绅士,也有教士和官员。他们称赞说,她就像一个荣耀了她造物主的千古佳作,又像一个调皮逗人的小魔女,能够自然而然地振奋最忧郁的灵魂。“她真是一个人间尤物。”尊贵的主教经常说道。“她是一尊古希腊雕塑。”一位博学的皇家历史学院院士[3]说道,他同时也是一位律师。“她就是夏娃的原型。”一位方济各会[4]长老插口道。“她真是一个妙女子。”民兵上校道。“她是一条蛇,一条美人鱼,一个女魔!”总督补充道。但这些人最后都会说:“其实,她是一个好女人,一位天使,一个小宝贝,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同时鼓着装满了葡萄或坚果的肚子,离开磨坊,返回他们沉闷平凡的家。

他们口中的四岁小女孩,也就是弗拉斯基塔夫人,其实已年近三十。她身高一米八有余,长得很壮,相比已然傲人的高度,似乎丰腴之姿尤甚。她好像一座雄伟的尼俄柏[5],然而她从未生过小孩;她好像一位大力神……女大力神;她好像那些如今只有在特拉斯提弗列地区[6]还能找到的血统纯正的罗马妇女。但她最奇特之处在于,尽管拥有令人敬畏的体

格,她的动作却生动灵活,矫捷异常。如果将她比作一尊那位律师所说的雕像,她还不够安静、庄重。她弯腰时宛如一株灯心草,转动时仿佛一个风向标,跳舞时犹如一个陀螺。她的脸蛋就更生动了,所以更加不像雕像,五个酒窝为她平添了几分活力:一侧脸颊上有两个,另一侧有一个,在她含笑的左嘴角边还有个很小的,最后一个很大的酒窝在浑圆的下巴中间。除此之外,她说话时淘气的撅嘴、俏皮的挤眼和摆首的姿势更是让人觉得她秀色可餐。你们应该已能想象得出她那美丽动人,始终绽放着健康和快乐的脸蛋了。

弗拉斯基塔夫人和卢卡斯大叔都不是安达卢西亚本地人,弗拉斯基塔夫人是纳瓦拉[7]人,卢卡斯大叔是穆尔西亚[8]人。十五岁时,他作为当地教堂前任主教的侍从来到了这座城市。他的这位监护人想培养他做修士。出于这个目的,也为了让他能有份收入,主教在遗产中给他留下了磨坊。但是卢卡斯大叔在主教死去时还只有一份小品职位[9],他当机立断辞去了职位,做了一名士兵。他更渴望看看大千世界,向往冒险而不是讲弥撒或磨麦子。1793年,他作为堂·文图拉·卡罗[10]将军麾下的勤务兵,参加了比利牛斯山西部战役和皮纽城堡攻城战[11]。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逗留在北部的几个省份,并在那儿退了役。在埃斯特利亚城[12],他结识了弗拉斯基塔夫人,那时弗拉斯基塔还不是什么“夫人”。他打动了弗拉斯基塔的芳心,娶了她,又把她带到了安达卢西亚去寻找那个磨坊——那磨坊将在此后见证两人是怎样幸福安稳地走完这充满泪水与欢笑的漫漫人生旅途。

弗拉斯基塔夫人于是从纳瓦拉来到了那个穷乡僻壤。她没有受到安达卢西亚习俗的熏染,与周围的农妇迥然不同。她的穿着比她们更简单,更开放,更优雅,而且她也更勤于洗澡。平时她把袖子挽起,让手臂和喉咙都裸露在外,享受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

在某种程度上,她穿的甚至是当时太太们穿的服饰,戈雅[13]画像中女子的衣裳,玛利亚·路易莎[14]女王的打扮:超短的半步裙[15]或一步裙。瞥眼间,能看见她小巧的双足和双腿迷人的弧线。她穿马德里式低圆领衫,因她和卢卡斯从纳瓦拉往安达卢西亚搬家时曾在马德里逗留过两个月;她将头发高高地束在后脑勺,凸显了她螓首玉颈的高雅。小巧的两个耳朵上各自挂着一只耳环。粗糙却又干净的手上,几根纤长的手指戴满了指环。最后还有:弗拉斯基塔夫人的声音涵盖了最大、最悦耳的乐器所能奏出的每个乐音。她那欢快,银铃般的笑声就像圣周六[16]的一连串钟声。

现在来描绘一下卢卡斯大叔。

注释:

[1] 霍韦亚诺斯(Jovellanos)。加斯帕尔·梅尔乔的·德·霍韦亚诺斯(Gaspar Melchor de Jovellanos)生于1744年,死于1811年。曾被誉为当时最杰出的西班牙人。因撰写经济、历史、教育方面的题材而著名。他也是当时的一位诗人。

[2] la se?á Frasquita。Se?á是当时se?ora的大众化变形。在文中,用于称呼比平民地位更高,却当不上贵妇(do?a)称呼的妇人。

[3] 西班牙皇家历史学院(Academia Real de Historia) 于1738年由菲利普五世创立。其在马德里的总部有一个文物馆以及一个宝贵的图书馆。该学院自1865年负责处理西班牙国家纪念性建筑物。下文中将多次提及该院的这位院士,有时称“律师”,有时称“院士”。

[4] 方济各会(Franciscanos) 又称方济会、法兰西斯会或佛兰西斯会,是1210年亚西西的方济创立的一个天主教派别,该派修道士均以乞讨为生。

[5] 尼俄柏(Niobe) 是底比斯女王,曾有七子七女,后因子女死亡,伤心过度,化成了石像。(译注)

[6] 特拉斯提弗列区(Trastevere) 位于罗马的台伯河西岸北部,圣彼得大教堂西南部,在贾尼科洛山山脚下。它是罗马最少受外界侵略影响的区域,与城中的其它区相比,更好地保留了独特的罗马正统,而且该区还有本土方言。

[7] 纳瓦拉(Navarra)是西班牙北部一个自治区。前身是一个独立王国,1515年上纳瓦拉与西班牙合并。1589年,由于国王恩里克三世继承法国王位,成为亨利四世,下纳瓦拉与法国合并。(译注)

[8]穆尔西亚(Murcia)是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十八世纪时,穆尔西亚非常繁荣,主要原因是丝绸业的兴起。许多教堂和纪念碑建于这一时期。(译注)

[9] 小品神职指当时比副执事更低的职位,包括殿卫(Ostiario)、读经者(Lector) 和侍祭 (Acólito) 。大品神职则包括副执事(Subdiácono)、执事(diácono)和司铎(Presbítero)。

[10] 堂·文图拉·卡罗(Don Ventura Caro) (1742-1808)1794至1794年率领西班牙比利牛斯山(Pirineos) 西部军队。1801年成为瓦伦西亚(Valencia) 总将军,为恢复并保持该省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1808年,在瓦伦西亚城击退蒙塞(Moncey) 元帅,迫使法国军队撤退。

[11] 皮纽城堡(Castillo Pi?ón)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曾是一个坚固的堡垒要塞。1793年6月6日卡罗曾率西班牙军队攻城。

[12] 埃斯特利亚城,纳瓦拉的一个城市,大约在潘普洛纳西南方向的四十公里外。

[13] 弗朗西斯科·戈雅·卢西恩特斯(Francisco Goya y Lucientes),1746年生于萨拉戈萨,1828死于法国波尔多,因绘制肖像、铜版画以及关于大众生活、习俗和独立战争的画作而著名。

[14] 玛利亚·路易莎·特瑞莎(María Luisa Teresa)。菲利普·波旁(Felipe de Borbón)的女儿,帕尔马公爵,西班牙国王查理斯四世妻子,1754年生,1767年结婚,1819年过世。她因加速西班牙的衰落,并与和平王子曼努埃尔·戈多伊保持暧昧关系而在历史上臭名昭著。

[15] 半步裙(falda de medio paso), 在当时流行的一种非常短的裙子。穿着这种裙子,跳舞时只能跨一小步,故此被称半步裙。一步裙(falda de un paso)的由来也是同理。

[16] 圣周六(Sábado de Gloria),复活节前一天,也是圣周后音乐再次奏起时或四旬期后钟声伴随着荣归主颂的歌声再次响起时。

第五章一个男人的外表和内在

卢卡斯大叔长得异常丑陋。他生来如此,如今已年近不惑。然而,被上帝驱赶到世上的凡人中,少有像他这般心地和善而令人愉快的。已故的主教,当年因为喜欢他的活力、机智和优雅,把他从双亲身边要了过去。他父母都是牧人,牧养的是货真价实的羊群,而不是世人的灵魂。主教大人去世后,这个年轻人离开修道院去了军营,卡罗将军从军队里独独把他挑出来,让他做了身边最亲近的勤务兵,自己在战场上货真价实的左右手。总之,战事过后,卢卡斯大叔轻而易举地俘获了弗拉斯基塔夫人的芳心,就像他轻松取得了将军和主教的欣赏一般。这位纳瓦拉女子,正值双十年华,整个埃斯特利亚城的小伙子们都对她心仪不已,他们中有些还相当富有。可她没能抵挡住卢卡斯大叔那连续不断的风趣谈吐,令人捧腹的巧妙言辞,深情的丑八怪双眼,他的幽默和保持不变的微笑,既充满了狡黠也充满了甜蜜——那个大胆、多话、精明、伶俐、勇敢、风趣的穆尔西亚人,不仅迷住了这个被众人倾慕的美女,还搅乱了她父母的判断力。

那时候的卢卡斯身材矮小(至少跟他妻子相比),略微有些驼背,皮肤黝黑,胡须稀疏,大鼻子长耳朵,满脸麻子,到我们的故事发生的时候依然如此。与这些不足之处相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