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垂体瘤分级

垂体瘤分级

垂体瘤分级

a Hardy分级系统

非侵袭性(局限包裹)侵袭性

0级1级2级3级4级

两侧对称生长两侧不对称生长

A B C D E

b Knosp分级系统

0级1级2级3级4级

临床上体现垂体腺瘤生长特点的常用分级系统:

a Hardy分级系统

垂体腺瘤(位于蝶鞍内的,未向鞍上发展)

非侵袭性(0级,肿瘤局限于鞍内;1级,肿瘤生长至鞍底;2级,肿瘤扩展超过鞍底),肿瘤边界均完整侵袭性(3级,突入蝶窦内,有鞍底的破坏;4级,广泛侵及鞍底及海绵窦)

垂体腺瘤(向鞍上发展)

双侧对称生长(A级,病变仅累及鞍上池;B级,向上凸至第三脑室水平;C级,占据整个第三脑室前部)双侧不对称生长(D级,主要向鞍上硬膜外生长;E级,主要累及鞍旁硬膜外(海绵窦区))

b Knosp分级系统用来量化海绵窦的受侵犯程度:

0级,未侵及海绵窦区域,肿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血管内侧缘连线以内;

1级,肿瘤生长至海绵窦内侧壁,但并未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点连线;

2级,肿瘤越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血管中心的连线,但未突破两段血管外侧缘连线;

3级,肿瘤侧面包裹颈内动脉,突入海绵窦内;

4级,完全包裹颈内动脉。

只有3、4级才能真正定义为海绵窦受侵犯。

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由于多种病因累积作用使垂体激素分泌较少,可以是单个激素减少(如:生长激素、催乳素缺乏)或多种激素(如: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缺少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病的特点是:临床症状变化大,可长期延误诊断。但补充缺乏的激素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垂体瘤功能性垂体瘤 为成人最常见的病因。垂体瘤可分为: 无功能性垂体瘤 随着垂体腺瘤的增大,压迫正常垂体组织,最终使垂体功能减退。 二、下丘脑病变 肿瘤、炎症、侵润性病变、肉芽肿等病因可直接破坏下丘脑的神经分泌,使丘脑细胞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各种促靶腺激素(如生长激素、催乳素等)减少。三、垂体缺血性坏死 妇女在妊娠期时腺垂体增生肥大,血供丰富。若围产期由于前置胎盘将、胎盘早剥或子宫收缩无力引起产后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可导致垂体大部分缺血坏死,甚至发生垂体纤维化。(临床上称为希恩综合征) 四、蝶鞍区手术、放疗和创伤 如垂体瘤的切除术也可损伤正常的垂体组织,尤其是术后的放疗更加重了垂体的损伤。 五、感染和炎症 由于病毒、细菌、真菌的感染而引起的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可损伤下丘脑和垂体。 六、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如突然停药可出现医源性垂体功能减退。最终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七、垂体卒中 多见于垂体瘤内出血,使瘤体突然增大,从而压迫正常的垂体组织和邻近的神经组织,呈急症危象。 八、其他 淋巴组织性垂体炎、海绵窦处颈内动脉瘤等也可压迫垂体而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约有50%以上的垂体组织破坏后才有症状,如破坏达75%时才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待破坏达95%时才会有严重的垂体功能减退。 腺垂体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各靶腺(如: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减退。 一、性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成年女性表现为:产后无乳、月经不再来潮、性欲减退、不育、阴道炎、毛发脱落等。 ●成年男子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胡须稀少、无男性气质等。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怕冷、嗜睡、反应迟钝、皮肤干燥变粗、少汗、心率减慢等,严重时可有粘液性水肿面容。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 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缺乏,皮质醇分泌减少,患者有明显乏力、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表现。同时由于缺乏黑素细胞刺激素,使皮肤色素减退,面色苍白。

垂体瘤诊疗心得

垂体瘤诊疗心得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 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小瘤在解剖时发现者更多。以良性者占大 多数。包括功能细胞及非功能细胞的肿瘤,以引起闭经一溢乳综合征(prolactorrhea一amenorrhea syndrome)的泌乳素瘤最常见,其次是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性垂体瘤。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1~40岁之间。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垂体瘤(尤其是微小腺瘤)早期很少临床表现,发现症状明显时主要有下列三大症候群。 1.腺垂体本身受压症候群由于腺瘤体积增大,瘤以外的垂体组织受压而萎缩,造成其他垂体 促激素的减少和相应周围靶腺体的萎缩。临床表现大多系复合性,有时以性腺功能低下为主;有时以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有时肿瘤压迫垂体后叶或下丘脑而产生尿崩症。 2.垂体周围组织压迫症候群肿瘤较大压迫垂体周围组织时发生,除头痛外多属晚期表现。 (1)大多患者诉头痛,以前额及双颞侧隐痛或胀痛伴阵发性剧痛为特征。头痛大致由于硬脑膜受压紧张所致,或因颅底部脑膜及血管外膜均有痛觉纤维存在,而引起头痛。 (2)下丘脑症候群:肿瘤向上生长可影响下丘脑功能和结构,发生下丘脑综合征。 (3)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肿瘤向前上方生长,往往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有70%~80%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偏盲)和眼底改变。视力减退可为 单侧或双侧,甚至双目失明;视野改变可有单或双颞侧的偏盲。眼底可见进行性视神经色泽 变淡,视神经乳头呈原发性程度不等的萎缩,少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4)海绵窦综合征:压迫骨槽中的海绵窦,损害眼球运动神经,出现复视。 (5)脑脊液鼻漏:少数患者向下发展破坏鞍底,发生脑脊液鼻漏。 3.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候群 (1)溢乳一闭经症:系垂体分泌过多的泌乳素所致,居垂体瘤首位或仅次于无功能瘤。 (2)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由于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所致。 (3)皮质醇增多症:系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 (4)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极少数垂体腺瘤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而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特点为TSH增高不受TRH兴奋。 (二)实验室检查 (1)激素测定:测定血中垂体激素水平。分泌性垂体腺瘤均有激素分泌过多,应用放射免疫 测定技术和其他测定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同时生长激素、泌乳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 分泌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垂体瘤时不仅激素的基础值升高,分泌节律也发生异常。垂体肿 瘤向鞍上扩展时,脑脊液中垂体激素浓度可能升高。 (2)测定血中靶腺激素浓度及其在尿中代谢产物排出量,间接了解垂体功能。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判定标准(一)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判定标准(一)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方法:以140例垂体腺瘤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判定的垂体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它们的MRI影像学表现,通过计算各项观测指标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报值(PPV)和阴性预报值(NPV),来确定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结果:①肿瘤和海绵窦之间存在正常垂体者NPV为100%;②肿瘤未超过ICA内侧壁切线者NPV为100%,而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者PPV为100%;③海绵窦内侧静脉丛间隙存在者NPV为100%,而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和≥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者PPV均为100%; ④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在25%以下者NPV为100%,而包绕在50%以上者PPV为100%.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表现为:①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 ③≥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ICA被包绕≥50%.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磁共振成像;海绵窦;诊断 0引言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常见,其诊断标准不统一,临床根治困难.我们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02/2005收治的经蝶手术治疗的140例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中判定的垂体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它们的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诊断标准.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垂体腺瘤140例患者中62例(44.3%)为侵袭性腺瘤,男32例,女30例,年龄(43.8±8.8)(14~83)岁,病程1mo~8a.其中微腺瘤(直径1cm)3例,小腺瘤(直径1.0~1.9cm)7例,大腺瘤(直径 2.0~4.4cm)37例,巨大腺瘤(直径≧4.5cm)15例.垂体腺瘤卒中14例,复发性垂体腺瘤10例.根据有无分泌功能分类:功能性垂体腺瘤39例,其中混合型腺瘤17例,PRL腺瘤16例,GH腺瘤4例,ACTH 腺瘤2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23例.78例非侵袭性腺瘤中微腺瘤25例,小腺瘤28例,大腺瘤21例,巨大腺瘤4例.垂体腺瘤卒中2例,复发性垂体腺瘤3例;根据有无分泌功能分类:功能性垂体腺瘤48例,包括混合型腺瘤22例,PRL腺瘤18例,GH腺瘤5例,ACTH腺瘤3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30例.诊断标准:①采用Wilson改良的Hardy分类法〔1〕将III~IV级或C,D,E期的肿瘤归为侵袭性腺瘤〔2〕.②术前影像学改变:CT及MRI可见海绵窦、鞍旁及下丘脑等邻近结构的破坏.③术中见鞍底骨质及硬脑膜被侵袭破坏,肿瘤突入蝶窦腔或侵袭海绵窦及鞍周结构.④术中所取鞍底骨质或邻近硬脑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肿瘤细胞侵犯. 1.2方法140例垂体腺瘤均行头颅MRI检查(机型:西门子1.5T),尤其强调MRI冠状位平扫+增强薄层扫描,以了解肿瘤是否侵袭海绵窦.观察评估以下MRI特征:①在肿瘤和海绵窦之间是否存在正常垂体;②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是否存在;③海绵窦大小;④海绵窦外侧壁是否膨隆;

垂体瘤护理路径

垂体瘤 一、入院第一天 □立即与值班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评估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判断是否急症手术。 □协助更换病员服,两人核对患者信息佩戴腕带。 □评估患者健康史、身心状况、现病史、既往史和手术史、服药史、药物过敏史,填写住院患者评估记录单; □指导患者入院当天晚上22:00禁食、禁水,以备次日晨空腹抽血; □告知抽取标本的时间为次日晨6:00-7:00之间,请在床边耐心等待。 入院宣教: □主管大夫、分管护士、科主任、护士长 □床边传呼器的使用、病床的使用 □贵重物品保管,生活物品存放。 □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开水间、洗手间 □病房为无烟病房,不要在病区吸烟,不要在医疗区使用电器。 医保联网及转诊问题:住院处在住院部一楼,职工医保办住院时携带患者、医保卡直接联网,居民医保保费200元者与职工医保相同,能在住院处直接联网,保费110元者到当地医院办转诊手续,这样能提高报销比例。 □查房时间:早上8:00——10:00是医生查房时间,留陪人一名。 家属陪护:为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家属探视,病区留2名人员,21:00病区锁门。 □住院期间如何查询费用:我院实行一日清制度,每日有主班护

士发放日清单,如有疑问请到护士站咨询。 我院的规章制度: □为确保大家的安全,入院后请不要随便外出,可在医院活动,及时与值护士请假,并且需要家属陪同,上午为治疗及查房时 间,请不要离开病房; □病人不可随便离开医院,若有急事需向主诊医生请假,并由主诊医生开出书面假条签字同意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外留宿,否 则作自动出院处理; □善保管好自己的钱物,贵重物品请家属带回保管,高额钱款请存入银行,如有零钱或手机之类,请随身携带。 □如何在床上正确使用便器? (1)男病人使用尿壶; 1)男性用尿壶时,可使其两腿分开将尿壶夹在两股当中; 2)也可取侧卧床,将尿壶靠紧会阴部; 3)在使用尿壶时应注意尿壶的倾斜度,以免尿液溢出。 (2)女病人使用便器: 1)标准的便盆以塑料质地最佳,可避免金属便盆冰凉的感觉; 2)放便盆的一种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屈膝,双足蹬床面,用力抬起臀部,护理者将便盆放到病人臀下,并检查是否放在臀中央; 3)便盆高的一头朝病人脚的方向,扁平一头朝头的方向; 4)女病人小便时可在阴阜处放卫生纸,以防小便时水流冲出便盆; 5)坐便盆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受压坏死; 6)便后让病人两腿蹬创面抬臀,将便盆取出。 二、入院第2天 早晨抽血化验

垂体瘤健康教育

垂体瘤健康教育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尸检中有报道可见20%~25%的亚临床垂体微腺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1~40岁之间,21~30、41~50岁两组次之。 辅助检查: 1.需做头颅X线平片,CT、MRI影像学检查 2.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3.做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心、肺等检查。 4.内分泌检查 5.视力及视野检查 术前健康教育 1.饮食与营养指导: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少渣的饮食,术前戒烟酒,避免受凉,保持口腔及鼻腔的清洁,术前3-5天可用朵贝尔液漱口,氯霉素滴鼻。成人术前8小时禁饮食,小儿术前4小时禁食,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 2.休息与活动指导: ⑴.为了术后能尽快康复,术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⑵.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不习惯引起便秘、尿潴留。张口呼吸、便秘者给予缓泻剂,禁止大量灌肠。 3.注意安全:

对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外出应有专人陪伴。 4.皮肤准备: 病人在手术前一天剪鼻毛,清洁鼻腔,预防感染。 5.下列情况暂不宜手术: 有各种感染的: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不宜手术。 6.心理指导: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鼓励病人住院后必须进行心理调整,主动适应术后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积极自理个人生活。 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加以床档保护,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半卧位,促进术后硬脑膜粘连愈合,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2.饮食: 麻醉清醒后,遵医嘱如无呕吐症状即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禁食牛奶,糖类食物,防止其消化时产气过多,引起肠胀气。以后可逐渐过渡到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食易消化饮食。 3.密切观察24出入水量 患者是否有多尿,烦渴,多饮症状。对于电解质紊乱者,低钠患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手术一般根据肿瘤特征和病人情况以及蝶窦发育程度选择经颅或蝶窦入路。 20 世纪30 年代普遍用经颅入路摘除肿瘤。近年来随着经蝶窦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积累,注意到肿瘤鞍上扩展部分常为非浸润性生长,绝大多数质地脆软,有些出血坏死、囊性变,容易在显微镜下被摘除,故对有视路受压的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也采用经蝶入路。由于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快速发展,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对向鞍上膨胀性生长及鞍旁、海绵窦内发展大腺瘤,进一步改进经额下--翼点、眶--额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腺瘤。 近年来又进一步改进术中应用内镜经单侧鼻孔入路、经眉切口眶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眶上锁孔入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蝶窦切除垂体瘤,由于照明系统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系统等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已成为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的较佳手段之一。神经导航系统是使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及微侵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为无框架的立体定向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电脑屏幕和显微镜叠加影像,实时向神经外科医生反馈手术进程。神经导航可弥补C 臂X 光机应用于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横向定位不足缺点,安全而有效地进行手术。术中实时导航定位功能不仅提高了病灶切除率,而且减少了手术中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9 ] 。 注意:放射治疗无论是经颅入路或是经鼻--蝶入路进行垂体瘤切除术,其残留率均较高,尤其是巨大型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率高达50 % 。伴随着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垂体瘤手术后,一般都主张给予常规放射治疗,以控制或延缓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可阻止肿瘤进一步生长并最终致分泌增多的激素水平下降,其类型较多,包括常规X 线放疗、直线加速器X 刀、γ刀以及放射源钇[90 Y]或金[ 198Au]作垂体内照射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等剂量γ刀和直线加速器X 刀切除单个直径大于1. 5cm 的圆形垂体肿瘤,部分拒绝或不适于经蝶窦手术患者首选γ刀治疗也取得等同手术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并发症除垂体功能减退外,其余并不多见,包括视交叉和(或) 视神经及其它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失明或眼肌麻痹) 、大脑缺血、癫痫发作以及垂体或脑部恶变。垂体功能的减退症在放疗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发生,因此应监测放疗后患者的垂体内分泌功能状态,以及时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瘤表现

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所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 、IV 、V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2015)中国催乳素型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2015)中国催乳素型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催乳素(PRL) 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45%,以20 -50 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对恢复和维持正常腺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表现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及其继发症状,可因发病年龄、性别、持续时间及催乳素增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可有垂体占位产生的局部压迫症状;垂体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患者,还可出现其他激素水平增高相应的临床表现。 1.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1) 性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前起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即女孩原发性闭经,男孩无青春发育,睾丸容积小。育龄期女性多有月经周期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通常影响排卵,引起不孕。 血清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引起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骨质疏松等症状。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射精量及精子数目减少、不育及骨质疏松等。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

(2) 泌乳: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30% - 80% 发生自发或触发泌乳,出现性功能低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泌乳的发生率也降低。男性患者可有轻度乳腺发育,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泌乳。(3) 体重增加:具体病因不清,可能与钠水储留、脂肪分化异常、性功能低下及下丘脑功能异常等有关。 2.肿瘤局部压迫症状:多见于垂体催乳素大腺瘤。最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视野缺损(最常见为双颞侧偏盲)。若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包绕海绵窦,影响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第Ⅴ对脑神经眼支功能,引起眼睑下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复视、眼球运动障碍、面部疼痛等。 若肿瘤破坏蝶窦或筛窦骨质还可出现脑脊液漏。大腺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还可引起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受损表现,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3.多激素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症状:合并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催乳素混合腺瘤可伴有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表现,如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 此外,垂体瘤还可是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特别是MEN-I 型的表现之一,故要注意有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表现。 4.垂体卒中:垂体催乳素腺瘤可能发生垂体卒中,一般发生于大腺瘤。急性垂体卒中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急性视神经障碍、眼睑下垂及其他颅神经症状,甚至昏迷。但也有许多为无症状的垂体卒中。 二、诊断

侵袭性垂体瘤的监护室护理对策

侵袭性垂体瘤的监护室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6-08T10:33:38.66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作者:陈国珊吕冰[导读] 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陈国珊吕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吉林长春 130042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监护室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在术前准备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地康复。结果经过规划护理及心理干预,使术后顺利康复,缩短了住院日,使患者在术前术后得到精心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本组侵袭性垂体瘤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为83%,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关键词】垂体瘤;侵袭性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监护室护理[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357-01 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主要表现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侵袭性垂体腺瘤主要指其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生长如蝶窦、鞍膈和海绵窦,约10%垂体瘤可侵犯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中,女8例、男4例,年龄25~63(46.3±1.7)岁。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3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例,PRL和GH混合性腺瘤1例。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视力下降、乏力等症状,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结果:本组经过有效的交流及术前心理暗示等,均能主动配合手术,手术顺利,术中全部切除肿瘤占80%,大部分切除占12%,部分切除占8%。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术后并发尿崩症25例,脑脊液漏6例,高热3例,视力、视野障碍加重3例,垂体功能下降1例,颅内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复查,影像学检查蝶鞍区肿瘤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均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类患者颅内肿瘤的占位及内分泌紊乱,患者身心均出现较大变化,如肥胖、皮肤粗糙、肢端肥大、月经不调,形象变的丑陋;视力、视野改变;个别原因不能生育而影响家庭关系;还有担心手术的预后及经济因素等。患者都有焦虑、恐惧、自卑、抑郁、失望等不良心理。因此,护士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首先,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主动热情与患者交谈,加强沟通,注意收集患者心理方面的资料,有的放矢的给患者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目的及效果,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程度的变化。若头痛程度加重,次数增多,呕吐频繁,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脱水及脑室穿刺准备。垂体瘤常侵犯鞍区致多尿,是引起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主要原因,应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记录出入量,并与术后进行对照,为患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3 术前护理 (1)术前一日用氯霉素滴眼液滴鼻,剪鼻毛,氯已定含漱液或0.9%氯化钠500ML漱口;常规配血,皮试。(2)术前嘱患者练习张口呼吸,避免术后因鼻腔填塞引起不适(3)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4)嘱患者加强营养,避免感冒影响手术。 (5)术前8—12小时禁食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体温大于37.5℃或血压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 2.4 术后护理 (1)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减少陪伴及近视,床单整洁。(2)加强基础护理一般术后1 d--3 d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做口腔雾化吸入,保持口腔湿润。因手术创伤小,麻醉清醒后患者即可饮水,次日可进不过热的流食。鞍区肿瘤患者70%~80%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2],故应生活上多照顾,勤翻身、拍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由于手术部位深且狭小,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易发生颅内出血,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进行止血,消除血肿。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脑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头部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术后三天绝对卧床休息,适情况增加活动量。(3)术后观察鼻腔下敷料情况,如有新鲜血液渗出或渗出物多时及时通知医生。如鼻腔内有液体流出时勿用纸填塞鼻腔避免感染。(4)指导患者饮食,由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嘱患者多食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咳嗽、勿用力擤鼻,用手抠鼻。(5)尿崩症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有无水肿或脱水的表现。指导患者及家属饮水时使用有刻度的水杯,准确记录各种饮食的入量,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时总结单位时间内出入量情况,严密观察尿量及尿色,及时根据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效果。(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是由于切除肿瘤过程中对正常垂体组织、垂体柄及下丘脑等重要神经内分泌调节中枢的损伤所致[4]同时切除肿瘤时解除压迫,导致血供紊乱,也会影响下丘脑及垂体柄的功能,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若尿比重4 000 ml均可诊断为尿崩症,尿崩症状1周后仍未缓解者,提示有永久性尿崩症的可能,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查电解质的变化,并提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本资料中尿崩症占并发症发生率的25.2%。永久性尿崩症为2例[3]。(6)术中下丘脑损伤,术后可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致高热,如持续中枢性高热可头部冰帽降温、全身浅表大血管处置冰块或温水擦浴,就将体温控制在38度以下[6]。 (7)视力视野障碍者应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安全。

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1)按肿瘤大小分类: 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大腺瘤:肿瘤直径10~30mm;巨大腺瘤:肿瘤直径>30mm (2)按细胞嗜色性分类: 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分为嗜酸性细胞瘤、嗜碱性细胞瘤、嫌色细胞瘤和混合性细胞瘤。该分类临床指导价值有限,现少用。 (3)按功能分类: ①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占垂体瘤65%~80%: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A.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PRL瘤),是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在非选择性尸检中,PRL微腺瘤占23%~27%,其中大多数生前没有任何症状。 B. 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GH瘤),本病以青中年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TSH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E. 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 F. 混合性肿瘤: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常侵犯临近硬膜、颅骨、海绵窦和包绕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关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统一, 主要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有关。有人报道为大约43% , 其主要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得出。有报道术中鞍底、鞍膈肿瘤浸润率为85%, 且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微腺瘤为69%, 鞍区大腺瘤为87%, 鞍外扩展大腺瘤为94%。据Luo对135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 87%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9%达下丘脑和第三脑室, 28%突破鞍底向蝶窦发展, 16%侵及海绵窦。因此而言,影像学诊断、手术和鞍底硬膜病检三者对侵袭性垂体瘤的判断不尽一致。但是,总的来说, 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66%-94%。侵袭性垂体瘤占垂体瘤的比例与肿瘤的大小高度相关,肿瘤越大,比例越高,其中微腺瘤的侵袭性约为5%,大腺瘤占30%,巨腺瘤几乎达100%。临床上侵袭性的垂体瘤病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仅有约3%-7%的病人小于20岁。20岁以下的ACTH和PRL 垂体腺瘤病人,腺瘤的生长速度较快。 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已有Knosp、Hardy-Wilson分级法。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级。1级: 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20mm, 使第三脑室上抬; 4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20-30mm, 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 30mm, 达侧脑室室间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级为微腺瘤, 2、3 级为大腺瘤, 4、5 级为巨大腺瘤。 临床影像学上Kobayash 等分析了影响肿瘤MR信号强度的因素, 认为主要是激素分泌阳性细胞的比率, 随PRL腺瘤内PRL分泌阳性细胞比率增大, 肿瘤内水分增多, T1、T2时间延长, MRI T1WI腺瘤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GH 腺瘤内含水少, 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高, 使Tl、T2 时间缩短, 呈等T l等T2的等信号。非分泌性腺瘤内激素分泌阳性细胞比率虽小, 但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不高, 故TWlI多呈低、稍低、等信号, T2W I呈稍高、高信号,与PRL腺瘤的信号改变相似, 单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尚不能把二者区分开。而肿瘤内信号又可用均匀和不均匀来描述, 肿瘤内95%以上的面积信号一致为信号均匀,当出现>5%的面积信号不一致为信号不均匀;信号不均匀常见为: 1. 出血: 肿瘤内有出血, TWlI和T2WI 均表现为高信号;2.囊变: 肿瘤内有坏死、液化或出血液化, 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3.钙化或纤维化: 肿瘤内有钙化或纤维化,TWl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

垂体腺瘤科普知识系列五:2020-04-05(1)

垂体腺瘤科普知识系列五 特殊类型垂体腺瘤如何处理? ——偶发、儿童、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合并其他部位肿瘤患者 大家好,我是Dr Zheng,上一期我讲了普通人群发现垂体腺瘤后如何处理,受到广大网友的欢迎。本期,我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垂体腺瘤,讲一下如何处理。特殊人群,因其生理、心理、身体素质等多方面与普通人群的差异,在发现垂体腺瘤后,医生给的建议往往比较个体化,请听我娓娓道来。 偶发的垂体腺瘤(2020-04-05) 通常偶发性垂体腺瘤被认为是因无关的检查目的对大脑进行成像所发现的起源于垂体的异常。简单地说,某单位安排员工例行查体,进行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如检查后某位员工颅内发现鞍区软组织肿块,后经垂体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为垂体腺瘤,我们则可以将其称之为偶发的垂体腺瘤。当然需要说明白的是,因某些临床表现不特异,无法在检查前就与垂体腺瘤联系起来,故只有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时才得以明确。 当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偶然检查出鞍区病变时,还需要和鞍区常见的肿瘤性病变及非肿瘤性病变进行鉴别,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当然了,鞍区病变中最常见的当属垂体腺瘤了,占到70-80%的比例,紧跟其后的,当属Rathke 囊肿(拉克氏囊肿)和颅咽管瘤了,后两者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就不赘述了。蝶鞍CT可以明确鞍底骨质的变化,及是否存在钙化,为诊断提供依据。垂体核

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垂体腺瘤极其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因通过垂体MRI检查,可以明确区分垂体增生,避免了重复的内分泌激素检查及MRI动态复查,甚至可以避免不必要甚至是潜在的手术操作。当然,任何一种影像学检查,都不能独立于临床表现而得出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通过影像学的检查(CT 或MRI),基本可以确定鞍区病变是否为垂体腺瘤,以及明确是微腺瘤或大腺瘤。明确诊断后,还要对患者视力、视野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有海绵窦侵袭的病变,还应检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功能,明确有无眼球活动障碍。 内分泌权威机构建议针对所有的垂体偶发肿瘤,不论病灶体积的大小,均应接受垂体功能减退及垂体激素高分泌的评估。一般情况下,采血化验包括测定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皮质醇(COR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LH/FSH),以及男性的总睾酮()。当影像学检查考虑Rathke囊肿、颅咽管瘤或任何可见与垂体腺瘤无关的病变时,可暂不需要化验垂体激素的高水平分泌。

Mir-135a-3p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对其侵袭性的影响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610-161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0489955.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0489955.html,/10.12677/acm.2020.108241 Expression of MiR-135a-3p in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 and Its Effect on Its Invasiveness Weikang Tan*, Chenghao Wang, Jianpeng Wang, Zhiyong Y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l. 25th, 2020; accepted: Aug. 6th, 2020; published: Aug. 13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iR-135a-3p in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 (NFPA)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vasion of NFPA cells. Methods: 50 NFPA tissues (25 invasive and 25 non-invasiv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Normal rat pituitary tumor cell lines were cultur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miR-135a-3p inhibitor and miR-135a-3P NC were transfec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135a-3P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CCK8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pituitary tumor cells after transfection. Transwell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pituitary tumor cell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iR-135a-3p in the invasive NFP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invasive NFPA group (P < 0.05).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miR-135a-3p inhibitor,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of pituitary tumor cell line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P < 0.05). Cell migration was decreased in the miR-135a-3p inhibitor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miR-135a-3p in NFPA may reg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pituitary tumor cells and promote their invasion. Keywords MiR-135a-3p,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 Proliferation, Invasiveness Mir-135a-3p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对其侵袭性的影响 谭维康*,王成浩,王建鹏,闫志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 *通讯作者。

PBL-垂体瘤

指导课1(P1) 许女士,今年37岁,是一家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平素工作繁忙压力大,应酬很多。平素身体健康,但最近半年总感觉头痛,同时伴有轻度视物模糊,且出现月经不调,表现为延后或两三个月来一次,她总认为是工作太劳累的关系,并没有重视,可是上述症状从未缓解,且有加重趋势,因此来到医院就诊。 能引起头痛的疾病主要有哪些(诊断P54) 1、颅脑病变:(1)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等。(3)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转移瘤、颅内囊虫病等。(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等。(5)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腰椎穿刺后或腰椎麻醉后头痛等。 2、颅外病变:(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等;(2)颈部疾病:如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等。(4)其他:如眼、耳、鼻和齿等疾病所致的头痛。 3、全身性疾病:(1)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3)中毒:如铅、酒精、CO等中毒。(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等。 4、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 能引起月经不调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1、血液疾病:如缺少血小板或白血病,可致使女性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进而在月经来潮后便可能无法自行止血,造成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等现象。 2、妇科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一些妇科炎症,均可对女性的正常月经造成影响,导致女性发生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月经不调现象。 3、妇科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均可导致女性发生一些如月经过多、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等的月经不调问题。 4、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可导致女性甲状腺机能异常,进而便可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可导致卵巢功能失调,从而可造成月经失调现象。 能引起视物模糊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1、屈光不正近视眼:看近清楚,看不清远处物体。 2、远视眼:轻度的远视会出现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较高度的远视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3、散光:非常轻微的散光例如50度以下,一般不会引起视物模糊,但75度以上的散光,一般会出现看远看近都不清楚,有重影,不同方向的线条清晰度不一致,夜间视力或暗视力更差,常有眯眼习惯、斜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长时间阅读容易引起头疼。 4、老视眼:是指近距离阅读出现和视觉困难,老视眼与其他几种屈光不正的区别是,它与年龄和自身眼睛的调节力有关,40岁左右可以出现老花,几乎是人人会发生的。 5、严重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的一项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视觉,防止夜盲症。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质,是一种结合蛋白质。视紫质是由维生素A与视蛋白质结合而成,并存在于杆细胞内。视网膜细胞由锥细胞和杆细胞构成。锥细胞专管在白天看东西,即明视。而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概述]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大约在1/10万—7/10万,20岁到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一般为青壮年高发,占颅内肿瘤的10%,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但在尸检的病例中,亚临床的垂体瘤发现率为20%—25%。[1] 近20年来,垂体腺瘤的临床病例明显增多(华山医院统计结果:占脑肿瘤的19.8%),原因可能是内分泌诊断技术的发展,神经放射检查设备的进步,电镜的应用,显微手术(尤其是经蝶骨入路手术)的开展等,使对垂体腺瘤的诊治达到了新的水平。 垂体瘤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垂体激素水平的上升,会造成代谢的紊乱和其他脏器的损害; 2.肿瘤的压迫,使垂体激素水平下降,从而造成靶腺功能的降低; 3.肿瘤压迫蝶鞍区,有可能损伤到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额叶颞叶和脑干。[2] [历史] 人类认识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漫长而坎坷的过程,对垂体最初的认识是在十九世纪,但只是浮于临床表 现这个层面,随着二十世纪物理,化学,组织学,电境以及手术显微镜的发展,人们对垂体瘤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深入。 人名年份贡献 Marie 1886 首次论述肢端肥大症 Minkowski 1887 论及肢端肥大由垂体腺排列异常引起 Benda 1900 认识到伴肢端肥大的腺瘤是嗜酸性的,来自于垂体前叶的细胞 Frankel 1901 肢端肥大症是由垂体嫌色细胞的增生,以及垂体功能的亢进

胞瘤)导致垂体功能低下之间的临床关系 1912 提出垂体高分泌与低分泌的相反症群,并描述了它们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20世纪上半叶致力于研究垂体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 20世纪下半叶寻找和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 20世纪60年代完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20年来飞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难题待研究 [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但由于垂体肿瘤的大小不同,各种垂体瘤对以上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以及病人年龄和一般情况不同,所以,在针对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求得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较大垂体瘤,微腺瘤中的ACTH型、GH型以及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治疗不敏感的PRL瘤;药物治疗适用于PRL微腺瘤、TSH微腺瘤以及部分分泌性大腺瘤术后的病人;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的病人,或不愿意手术的ACTH或GH微腺瘤病人。高龄患者,身体情况差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历史 Horsley(1889) 经额入路,第一例垂体瘤 Schoffer(1907)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Cushing(1912) 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但由于手术器械,照明和抗生素水平落后,手术常切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对于向鞍上发展的肿瘤,本手术对视神经,视交叉减压不满意。常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手术死亡率高! 20世纪20年代经蝶手术被经额手术替代,但由于开颅手术损伤较大,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并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