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血压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基层版解读

高血压基层版解读

指南联合治疗规范化噻嗪类利尿药\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已公布,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与管理更趋于规范化;更有效地提高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中国是人口众多,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数以亿计的高血压患者约90%以上或居住在农村或就诊于社区卫生防治中心。因此,基层医生的高血压防治水平不仅决定着中国高血压的“三率”,而且,他们也决定着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预后。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五种或六种一线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药(DD)、β受体阻滞剂(B-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α受体阻滞剂。六大类一线药物药理机制不同,均可通过降压使患者获益。但由于各自的药理特点、降压机制不同,以及对器官保护作用各异;因此,在药物联合时,既要考虑药物联合的降压疗效,又要考虑其安全性及器官保护的特殊性。这是治疗方案优化的基本面。同时,基层的医生与患者,治疗方案要简单、性价比好;只有医患对治疗方案的认可度高,才能确保治疗的持续性。\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与优势\根据高血压指南(基层版),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或长期治疗。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单药无法达标。有大约2/3以上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对于血压水平较高,目标血压较低的中、高危患者,均可首选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比等效剂量的单药加量,降压疗效更好,副反应更小。联合治疗包括非固定剂量的联合及固定剂量的联合(固定复方制剂)。非固定剂量联合用药,其优点是调整剂量时较为灵活,但联合用药的种类、剂量是否合理,取决于医生的经验;而固定复方制剂,药物配伍及剂量选择均是经过科学设计而成。而且,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但缺点是不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剂量。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仍是单药联合,因此,基层医生在优化降压方案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达到协同或相加的降压目的。一般要达到此目的,尽可能选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如ACEI与噻嗪类利尿药、ARB与CCB的联合;而不要用长效与短效CCB,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CCB的联合;而且,ACEI与ARB 的联合也不推荐,尽管无绝对配伍禁忌,但无协同降压作用。对于顽固性血压或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低于预期时,要积极联合噻嗪类利尿药,以对抗可能存在的钠水潴留,使血压达标。因此,利尿药是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二是最大程度抵消药物各自的不良反应,以提高安全性及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降压药物本身或降压后的机体代偿机制,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理想的联合方案应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抗降压后的代偿作用。如联合ACEI(或ARB),能减轻二氢吡啶类CCB所引起的踝部水肿;联合β受体阻滞剂,能减轻CCB引起的反射交感兴奋。以此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相反,无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彼此不良反应叠加的联合,属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或ARB的联合、ACEI与ARB的联合,无协同降压作用,因此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而珍菊降压片与吲哒帕胺的联合、ARB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联合,因前者均含排钾利尿药、后者均具有保钾作用,可致血钾异常,故为不合理的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杜绝。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必需应用的药物联合,如在高血压伴心衰或高血压伴交感兴奋时,可以选用ACEI(或ARB)与B-受体拮抗剂、或B受体拮抗剂与利尿药的联合;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可以优选ACEI与B-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总之,要坚持个体化治疗,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各种降压药联合方案的应用\以二氢吡啶类CCB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础。二氢吡啶类CCB降压作用强,联合治疗时兼容性好,对代谢无不良影响,亦无绝对禁忌症。因此,具有最大的患者群。心血管获益主要缘于降压本身,临床试验的结果(ACCMPLISH、V ALUE)均显示CCB具有降压作用强的优势。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时,血压水平高,难治性高血压多见,血压靶目标低,达标难度大。因此,以CCB作为联合方案的基础,更加显示出CCB较强的降压作用、中性的代谢影响、无绝对禁忌症的优势。同时,在非达标人群中,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老年性高

血压最为多见;在亚洲人群中,以脑卒中为最主要的并发症,因此,二氢吡啶类CCB成为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噻嗪类利尿药亦是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药物之一。容量增加是高血压主要形成机制;多种降压药均可因长期治疗导致钠水潴留,而削弱其降压作用;因此,利尿药具有良好降压疗效,并通过消除其它降压药可能存在的钠水潴留,以增强其它降压药的疗效;这种作用是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尤其,利尿药又是顽固性高血压血压达标必不可少的药物;同时,利尿药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尽管其有某些不良反应,但仍是抗高血压治疗中的主角,尤其,ALLHA T结果及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进一步强调利尿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当然,不可否认利尿药具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对代谢及电解质平衡的影响。但是,利尿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主要与低钾有关,注意监测,采用摄入富钾饮食或联合保钾利尿药,可避免之;痛风是噻嗪类利尿药的绝对禁忌证;为避免对血尿酸的影响,应嘱患者加强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碱化尿液,必要时服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用噻嗪类利尿药,主要取决于血压。如血压中重度升高,非利尿药不能控制达标者,可以采用小剂量利尿药治疗,然后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血肌酐,血尿酸)。\几种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的评价\以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D-CCB与ACEI(或ARB)联合:是目前最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从药理机制上,D-CCB直接扩张动脉,降压作用强;但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轻度地激活RAAS;而ACEI(或ARB)其主要通过阻断RAS,轻度地抑制交感作用,可同时扩张动脉与静脉。因此,D-CCB与ACEI合用,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二者联合有良好的糖脂代谢影响。D-CCB扩张动脉强于静脉,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易引起踝部水肿(10%左右);而ACEI或ARB扩张静脉强于动脉,故可平衡毛细血管内压,有助于消降压CCB的不良反应。亦有研究证明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的抗细胞增殖、抗蛋白尿作用,从而对逆转器官损害,保护心、肾作用。而近年不断有临床试验结果证明CCB、ACEI(或ARB)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或其它活性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ASCOT、ACCOMPLISH)。因此,目前,CCB与ACEI(或ARB)固定复方制剂也在不断地开发中。\D-CCB与B受体阻滞剂联合:亦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的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并引起外周阻力降低而降压;同时,还具有轻度的抑制RAS活性。D-CCB反射性兴奋交感(心悸、心动过速),轻度的激活RAAS,可被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所抵消。而D-CCB亦可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动脉,改善β受体阻滞剂对外周血管β2受体的部分阻滞所引起不良反应。但非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相同的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不良反应叠加,一般不予联合;尤其,对结性组织抑制较强的维拉帕米禁忌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CCB 与利尿药联合:临床研究(FEVER、SYS-EUR)表明两大类药合用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并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2003及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均将其列入可以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主要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老年性高血压。\以RAS抑制剂为基础治疗方案\ACEI(或ARB)与利尿药联合: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ACEI(或ARB)对代谢具有潜在益处,且可轻度保钾,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噻嗪类利尿剂对电解质及代谢的不良影响。目前已有较多的以利尿药为基础的复方降压制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分别与氢氯噻嗪的联合等。这种联合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者。但是,在初始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并需排除双侧肾动脉狭窄和禁用于高血压合并妊娠者。\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就其降压而言,不具有协同作用,故不是一个推荐的联合方案。两类药物是通过不同机制降压,但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抑制RAS的作用,而影响ACEI(或ARB)的降压作用。但这种联合具有双重神经内分泌抑制作用,因此,用于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或伴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或糖尿病伴交感兴奋者。当采用这种联合,而血压控制不达标时,要注意到这种联合方案的降压缺陷。\ACEI与ARB联合:虽降压机制有所不同,但均属RAS

抑制剂。因此,无协同降压效果;尤其,ON-TARGET结果提示,此联合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多数高血压防治指南也不推荐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但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这种联合具有协同的降蛋白尿、延缓肾脏功能的进展,优于与其它药物联合或单药加量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心衰、心肌梗死时,虽有循证(有限证据)表明其有益,但亦显露出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仅现于糖尿病肾病或非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时。\其它联合: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从降压效果来看,不失是一个好的联合方案。但因临床研究证明其心血管获益逊于ACEI与CCB的联合(ASCOT),尤其,二者联合对糖脂代谢的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已不是ESC指南等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要选择好适应证,慎用于有代谢综合征或新发糖尿病风险者。\ 联合治疗是血压达标的最好方法之一;而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则是基层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最新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汇总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撰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降压治疗的好处得到公认,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风险及心脏病风险。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专家培训指导、媒体宣传教育、企业支持参与、社区具体实施。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因此,基层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主要面向基层(城镇社区和乡村)医生,也适用于部分医院内科、老年科、其他专业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管理者、医学教育者及其他卫生人员。本指南作为基层医生培训教材和基层高血压防治的指导参考。(高血压基本概念相见附件1) 1.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1.1血压测量 1.1.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1.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t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5.药物性高血压: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精编WORD版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1.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5.药物性高血压: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步骤

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步骤 由于受到医疗检测水平及医师诊疗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多难治性高血压被误判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临床医生应该在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上认真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从病史、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最简单的信息中寻找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结合临床经验,总结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应遵循以下步骤。 一. 收集临床基础资料 1. 问诊 内容包括: ①患者的高血压病程、严重程度及发展过程; ②药物治疗依从性; ③初次用药的反应(包括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④现服所有药物(包括中草药及非处方药物); ⑤合并的其他临床表现,例如:白天嗜睡、打鼾、阵发性血压升高、心 悸、大汗以及确切的外周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等,这些资料可 以引导医生排查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 2. 体格检查 与患者会面及询问病史后,医生将会对患者有一个总体认识,查体要注重患者体型、面容、皮肤黏膜有无皮疹及水肿、口唇是否发绀、咽腔是否狭小、是否有血管杂音、肾区是否有叩痛及四肢脉搏血压是否对称等。 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安排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时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最无创、经济、合理的检查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排查,具体如下。 (1)初级检查 此类检查虽然简单、经济、易行,但能给临床医师提供很多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信息,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血糖、血流变、血尿电解质、动态血压、双肾及肾血流超声、肾上腺CT等。 (2)次级检查 在初级检查有相应提示后可结合患者实际临床情况进一步追查继发性高 血压病因,次级检查可能在基层医院无法开展,需要转往上级医院或高血压专科进行筛查。 ①实验室检查常见包括:皮质醇节律、血浆肾素、醛固酮测定、血浆、尿液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血清性激素测定等。 需要强调的是分析上述指标前,应该首先判断有无干扰因素:例如降压药类型、测定时间、体位、女性生理周期等;若有阳性线索,建议安排临床诊断试验进一步确诊。特别是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值作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初筛试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筛试验阳性后可安排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或氟氢考的松抑制试验进一步确诊。 ②多导睡眠图(PSC)是诊断睡眠呼吸紊乱疾患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睡眠时的脑电、心电、肌电等指标的收集,并监测患者鼻气流、胸廓及腹部随呼吸起伏情况,综合分析后计算出睡眠呼吸指数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做出诊断及分度,及对中枢性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做出鉴别。此项检查可评估患者实际睡眠状态,及对血压的影响。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中日友好医院柯元南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这个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是在1999年和2005年指南的版本基础上,组织了包括心内科、肾脏科、神经科、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同时吸取了国外指南的,一些相关指南的经验,经过多次的讨论和编撰,讨论编撰而成。 首先来看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情况。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个是1958年到1959年的调查结果,患病率的粗率是5.1%,在1991年的调查,就上升到13.58%,200年的调查,上升到,这个是18.8%,呈明显的上升。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有这么一些,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一个是高钠低钾的饮食。咱们国家在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的盐的摄入量都>12g/d,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5g/d,尿的钠钾比>6,而西方人群是2 — 3,是2 — 3。第二是超重和肥胖,对城市人群中,超重的患者比例达到25% — 30%,所以他这个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还有过量饮酒,再有就是精神紧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也是重要的因素。其他,比如像人口老化、缺乏运动、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还有高血压的家族史等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咱们的高血压的人群这个发生率增高,发病率增高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咱们国家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但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比较低。这个根据2002年的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30%左右,治疗率24.7%,控制率6.1%。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病人都没有得到,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是没有治疗,有高血压没有治疗,或者是治疗了没有得到控制,94%,将近94%的病人没得到控制。这种情况,到2004 — 2005年的调查的时候有所改善,但是也不明显。同时2005年的知晓率48.4%,治疗率38.5%,控制率9.5%。治疗的患者控制的也是有24%,所以3/4的病人治疗了,但是还没有得到控制。所以对这个,对控制高血压方面,咱们国家有很大的,还有很多的。

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2019高血压指南解读 2019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解读西医内科教研室张泉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201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2005年比较的差别 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新指南强调了中国特点 3.强调我国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性更强 4.诊断检查方面的新指标及修改点 5.高血压的治疗 6.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 7.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8.危险分层、血压级别的调整问题 9.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 10.强调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11.新增加两个章节: 少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1.政府更加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及指南的修订 2019年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根据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 1 / 6

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一、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 随着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常到医院进行身体的一般检查。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尽早查明病因,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缩短病程甚至达到根治的目的。 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以下几种:⑴肾实质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前者为免疫反应引起弥漫性肾小球病变,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甚或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造成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同时常伴有血尿、水肿、肾功能异常及血清补体的下降、抗链“O”滴度升高等可协助诊断。后者为长期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襻之间发生玻璃样变导导致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至高血压、浮肿及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本病可通过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及空腹血糖增高等协助诊断。⑵肾动脉狭窄:包括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炎及动脉粥样硬化。前两者见于青少年,后者老年人多见。但三者均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刺激近球细胞和致密斑,肾素合成,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使钠水潴留血压增高,同时因外周阻力增高,多数病人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无高血压病家族史,发病较原发性高血压急骤,且药物难以控制。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听到高调收缩杂音或双期杂音。肾动脉造影、肾素活性测定可协助诊断。⑶嗜铬细胞瘤:为发生于嗜铬组织的肿瘤,以20~50岁为多见。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周围交感神经节系统,如:腹主动脉旁、腹膜外。多为良性,瘤体大小不一,平均100g左右,嗜铬细胞浆中含有大量嗜铬的微细颗粒,易被重铬酸钾染色。来自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体的嗜铬细胞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并以前者为主,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只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因而患者出现以高血压为主的全身症状。血压升高多呈陈发性,发作时血压骤升至200~300mmHg/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大汗、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发作时间短则数秒,长达数小时。部分病人随病程发展逐渐演变为持续性高血压,不易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一般降压药物反应差,但对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普钠有效,且伴交感神经兴奋、高代谢症状。病人亦可发生低血压或高血压与低血压相交替。化验时检查可测定血尿儿茶酚胺或可乐定试验、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肿瘤定位可依靠影像学检查。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肾上腺皮质肿瘤及肾上腺皮质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细胞外液扩张及体内钾的丢失,患者会表现为高血压、周期性麻痹、肢端麻木、夜尿增多、口渴、低血钾,胰岛素释放减少,出现糖耐量减低。实验室检查中血、尿醛固酮水平升高,而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肾上腺B超、肾上腺CT及MRI可对病变部位定位。 除上所述病因,其他尚可见于库兴综合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妊娠高血压、多囊肾、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对高血压病因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血管病变三个大的方面考虑,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查明病因。这样既可在治疗中带来捷径,又可更好的给病人解除病痛。 二、继发性高血压诊断 有一些潜在机制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从概念上讲,考虑患者的高血压原因是特发性(原因不明)还是继发性(潜在的、明确的而且常常是可纠正的原因)是很有用的。尽管只有5%~10%的高血压病例被认为是由继发原因引起的,但由于高血压如此常见,所以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变化 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列入危险分层表; 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 3期和CKD 4期进行了区分。 表3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5.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包括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第三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第三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如下,应认真询问检查: 一.肾病尿路感染、有血尿、蛋白尿、浮肿。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诊断不难。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1)根据临床表现定位: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而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2)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膀胱冲洗后尿路培养阳性;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尿渗透压降低。(3)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除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史之外,尚需结合影像学及肾脏功能检查 a.肾外形凹凸不平,且双肾大小不等;b.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c.持续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具备上述第a、b条的任何一项再加第c条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二.肾动脉狭窄家族史,腹部和腰部有血管杂音,可触及肾脏。 病因及病理生理:肾动脉狭窄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肌性发育不全引起,在我国及亚洲,还可由大动脉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病例的80%,主要见于老年,而后两种病因则主要见于青年人,女性居多。肾动脉狭窄常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这是由于肾缺血刺激肾素分泌,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外周血管收缩,水钠潴留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还能引起缺血性肾脏病,患侧肾脏缺血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特点:血压正常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出现高血压即迅速进展;原有高血压的中、老年患者血压近期迅速恶化,舒张压明显升高。重症患者可出现恶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眼底呈高血压3或4期改变);不应用抗RAAS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拮抗剂(ARB),高血压常难以控制。此外,约15%的本病患者因血浆醛固酮增多可出现低钾血症。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若长久不能良好控制,还能引起对侧肾损害(高血压肾硬化症)。 诊断:初筛检查(B超、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诊断手段(磁共振或螺旋CT血管造影、肾动脉血管造影)。 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和条件选择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和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不仅为了降低血压,还在于保护肾功能。 三.嗜铬细胞瘤发作性头痛、心悸、多汗、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体位性低血压。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约10%为恶性肿瘤。本病以20~50岁最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症状为主,兼吸其他系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2012-1-28 1:43:5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0668175.html, 作者:佚名代写论文 62岁的汪大爷,8年前血压仅为90/60毫米汞柱,进入老年后逐渐成了高血压。常听说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汪大爷很想知道,他这种情况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的高血压?现在他服用硝苯地平和倍他乐克,结果是血压上午低、下午高,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血液从心脏流经血管到达全身各处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叫做血压。有些人的血液不能很容易地通过全身,比如,由于某种原因使血管狭窄,此时压力将升高以保证血流通过,这就是高血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高血压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正常血压是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85~89毫米汞柱,也就是血压偏高了。理想血压是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 二、高血压分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种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血压高只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疾病,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继发性高血压常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发病者年龄较小;②血压很高;③降压困难;④总会有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是病因不明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患者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患者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痛是常见病,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有报道说,在55岁时血压正常的人,其以后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迭90%。因此,年轻时血压正常甚至偏低者,到老年后患上高血压痛的情况并不少见。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伴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 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实践证明,高血 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由于部分患者的高血压类型比较特殊,只有针对这些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对 症治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1.代谢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合并各种形式代谢异常已超过80%。通过控制代谢异常有助于控制高血压。临床常见的代 谢性高血压包括肥胖相关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家族性血脂异常高血压综合征、高血压伴高尿酸 血症、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盐敏感性高血压等。选择降压药物原则应 兼顾血压控制和改善代谢紊乱两方面。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代谢性高血压的诊疗指南,国内外指南中关于高 血压合并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的治疗建议可供参考。对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 降压药物通常优先选择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尤其对于糖尿病合并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的患者,可减慢肾病进展。如ACEI和ARB不能耐受,可考虑使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和保钾利尿剂,慎用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代谢性高血压一般合并多重代谢紊乱,血压升高明显, 单药治疗往往难以使血压达标,需联合降压治疗。如ACEI或ARB单药降压不能达标,可联合使用CCB或其他降压药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可增加降压效果;对 心率加快或合并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可用于难治 性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作为第四位或第五位药物选择。α受体阻滞剂和中枢性降压药也可作为联合用药, 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2.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约2/3的老年高血压为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老年 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好的原则。多项临 床研究证明利尿剂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包括噻嗪样利尿剂(如氯噻酮、吲达帕胺)和噻嗪型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等。 二氢吡啶类CCB有利尿、排钠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通过其直接扩血管作用对抗增高的外周血管阻力。长效CCB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此类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优势。ACEI或ARB适用于伴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肾病等老年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曾发生过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联合治疗宜选择RAAS 抑制剂(ARB/ACEI)与长效CCB或利尿剂联合,也可以采用CCB和利尿剂联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应从改善血管顺应性、保护内皮功能及减轻靶器官损害为出发点。从药物选择方面看,RAAS 抑制剂(ACEI/ARB)、长效CCB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改善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具有负性作用。因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宜选择长效CCB、ARB、ACEI 或利尿剂,根据血压情况单选或联合。一般老年患者舒张压应≥60mmHg。如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可选用1种单药或联合治疗,尽可能使舒张压≥60mmHg ;如舒张压<60mmHg,收缩压<150mmHg,可观察不使用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50mmHg,可谨慎使用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如收缩压≥180mmHg,可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此外,应重视防治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慎用或禁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哌唑嗪、拉贝洛尔等)和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可 乐定等)。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 sleepapnea syndrome,OSAS)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不明确。OSA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治疗原则为改善和纠正因睡眠呼吸暂停所致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口腔矫正器、五官科手术和持续气道正压通 气(continue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CPAP)CPAP是目前治疗OSAS的首选和最有效方法。各类抗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xx-5-22 王锡信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1.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

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5.药物性高血压: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

继发性高血压诊疗流程

继发性高血压诊疗流程 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比5% 左右,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因此,当查出病因或去除、控制病因后,其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改善。 临床上,继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之为「可被治愈的高血压」,但事实上,它的诊断与治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何时需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2018 中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新诊断的高血压人群均应进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而当高度怀疑或遇见难治性高血压时,再进行特殊或针对性的检查。 何时需高度怀疑继发性高血压 1. 年龄: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 2. 病史 1)肾脏疾病、尿路感染病史或肾脏疾病家族史; 2)甲状腺疾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病史; 3)摄入药物史:激素、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类中草药、环孢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3. 症状与体征 急进性或恶性血压升高;重度肥胖;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发作性肌肉无力或瘫痪、抽搐;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腹部血管杂音;心前区杂音等。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1. 肾实质性高血压 主要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临床上常常伴有蛋白尿、血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贫血等肾功能损害表现。 诊断上需结合临床表现,甚至肾脏组织穿刺活检,本病需要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相鉴别。

治疗上主要是限制钠盐摄入,治疗原发肾脏疾病,降压方案上需兼顾延缓肾功能恶化,如联合应用 ACEI 或 ARB 等。 2. 肾血管性高血压 主要包括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临床上常常伴急进性高血压,上腹部或背肋脊角处可闻及血管杂音等表现; 诊断上主要依据肾动脉造影; 治疗上首选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若无适应证则可选肾切除术或肾移植术等。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上常常伴有低钾血症或发作性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等表现; 诊断上需依据血浆醛固酮 / 肾素活性; 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若无手术适应证,则可药物治疗,首选螺内酯。 4. 嗜铬细胞瘤 临床上常常有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等表现; 诊断上依据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放射性核素 CT 或 MRI 可行定位诊断; 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若无手术适应症,则可药物治疗,可选α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降压。 5. 皮质醇增多症 临床上常常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糖代谢异常、骨质疏松、低钾血症等表现; 诊断上主要依据 24h 尿 17 羟或 17- 酮类固醇测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肾上腺 CT 扫描等; 治疗上主要采用手术、放射等疗法或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则首选 ACEI 或 ARB,若血压不达标,可联合α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 6. 主动脉缩窄 临床上主要伴上肢高血压而下肢低血压、脉弱或无脉,双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听诊有明显血管杂音;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1、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肾脏病变、继发性肾脏病变、肾 动脉狭窄、肾肿瘤。 2、内分泌疾病: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性变态 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绝 经期综合征。 3、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 动脉炎。 4、颅脑病变:脑肿瘤、脑外伤、脑干感染。 5、其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甘草等。 1.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的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 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 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 多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 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2.肾性高血压高血压。引起高血的常见肾实质性病变包括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核、全身性疾病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等。有肾脏实质性病变的病人除了在临床上 有高血压之外,常在检查尿液时,可发现有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血压增高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孕前已有原发性或继 发性高血压,称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②孕期出现高血压,分娩后3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③孕前已存在高血压;妊娠后血压增高加重,称妊娠前高血状 况并妊高征。妊高征的诊断一般不困难。妊局征病人多有水肿,查尿有增多的蛋白,即 有蛋白尿。 1.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 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 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 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 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

201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共20页word资料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 2010年这个中国高血压的防治指南是在1999年和2005年指南的版本基础上,组织了包括心内科、肾脏科、神经科、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的专家,同时吸取了国外指南的,一些相关指南的经验,经过多次的讨论和编撰,讨论编撰而成。 首先来看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情况。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个是1958年到1959年的调查结果,患病率的粗率是5.1%,在1991年的调查,就上升到13.58%,200年的调查,上升到,这个是18.8%,呈明显的上升。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有这么一些,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一个是高钠低钾的饮食。咱们国家在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的盐的摄入量都>12g/d,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5g/d,尿的钠钾比>6,而西方人群是2 — 3,是2 — 3。第二是超重和肥胖,对城市人群中,超重的患者比例达到25% — 30%,所以他这个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还有过量饮酒,再有就是精神紧张,就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也是重要的因素。其他,比如像人口老化、缺乏运动、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还有高血压的家族史等因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咱们的高血压的人群这个发生率增高,发病率增高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咱们国家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但知晓率和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比较低。这个根据2002年的调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30%左右,治疗率24.7%,控制率6.1%。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病人都没有得到,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高血

压或者是没有治疗,有高血压没有治疗,或者是治疗了没有得到控制,94%,将近94%的病人没得到控制。这种情况,到2004 — 2005年的调查的时候有所改善,但是也不明显。同时2005年的知晓率48.4%,治疗率38.5%,控制率9.5%。治疗的患者控制的也是有24%,所以3/4的病人治疗了,但是还没有得到控制。所以对这个,对控制高血压方面,咱们国家有很大的,还有很多的。 大家在血压和心血管事件,这个有关的,无论采取哪种测量血压的方法,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者家庭自测血压。血压的水平和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的收缩和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加密切。目前我们国家的冠心病事件有上升的趋势,脑卒中,在咱们国家,脑卒中超过冠心病,比冠心病要多得多。这是和欧美国家不一样,欧美国家是冠心病事件要超过脑卒中,咱们国家是脑卒中要超过冠心病。 根据全球61个人群,大约100万人的,40岁到89岁的前瞻性的观察研究的荟萃分析,平均随访了12年。这个资料显示,血压从115/75到185/115mmHg这个区间,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者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1倍,所以这个是血压和心血管的事件有明显的相关。 包括13个中国人群的一个亚太的队列研究显示,就是咱们国家的资料在内数据,显示收缩压每增高10mmHg,脑卒中和致死性的心梗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这个澳大利亚的,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群都要高。

继发性高血压方案

继发性高血压方案

继发性高血压 高平进(教授)撰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陶波(副主任医师)撰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10%;常见病因为肾实质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由于精神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高血压也时常能够见到。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更高,而病因常被忽略以致延误诊断。提高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及时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将会大大降低因高血压及并发症造成的高致死及致残率。近年来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已成为高血压诊断治疗的重要方面。 1.肾性 (1)肾实质性高血压病因为原发或继发性肾脏实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其血压升高常为难治性,是青少年患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因;常见的肾脏实质性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或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硬皮病);肾脏肿瘤(肾素瘤)等。 (2)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患肾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明显增高,引起高血压及患肾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患

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1%~3%。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中国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据估计约为70%,其次为大动脉炎(约25%)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 2.内分泌性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腺癌和糖皮质激素可调节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2)嗜铬细胞瘤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3)库欣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其主要病因分为ACTH依赖性或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两大类;前者包括垂体ACTH瘤或ACTH细胞增生(即库欣病)、分泌ACTH的垂体外肿瘤(即异位ACTH综合征);后者包括自主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腺癌或大结节样增生。 (4)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肿瘤引起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3.其它 (1)主动脉缩窄系少见病,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及获得性主动脉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表现为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或闭锁,发病部位常在主动脉峡部原动脉导管开口处附近,个别可发生于主动脉的其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1.肾性: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病肾病、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或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出汗、,包括面色苍白、恶心、、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

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高血压、。严重时发生抽搐或,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5.药物性高血压: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