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肩胛下肌损伤的反阿是穴治疗

谈肩胛下肌损伤的反阿是穴治疗

谈肩胛下肌损伤的反阿是穴治疗

张文兵 乐敏珍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福建353000)

关键词:针灸;推拿;反阿是穴;肩胛下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246.2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与胸壁之间,是唯一一块位于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肌肉。它起自肩胛下窝,纤维向外合并,形成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其所形成的肩袖对肩关节囊前方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肩胛下肌损伤较为常见,由于肩胛胸壁关节间隙是一狭小的空间,使其极易受到挤压或磨擦而致损伤,如长时间的侧卧睡眠、肩胛胸壁关节持续反复的活动等,均可使肩胛下肌缺血或积累性损伤,出现纤维变性及炎性反应。但由于其解剖位置和症状的隐蔽性,使其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另一方面,正由于肩胛下肌所处位置的特殊性,肩胛下肌在肩、背、颈、肺脏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就肩胛下肌损伤的针灸及推拿治疗方法作一论述。

1 临床表现

肩胛下肌损伤多发病缓慢且易于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肩胛部沉重、酸痛、牵拉感,并常位于背部膏肓俞至膈关穴附近,且患者不能确切指出疼痛的部位,酸痛常向患侧胁肋部、肩后部及上肢后侧放射,常可伴有呼吸时牵拉不适感。情绪紧张、劳累、受凉则症状加重,严重者不能侧卧并影响睡眠。查体:于俯卧位用手掌向前方按压患者的肩胛骨可有酸痛甚至响声;微外展肩肱关节,在腋窝内后壁处向内后上方于肩胛骨前外侧面可触及酸疼;另外在肩胛骨内侧前缘向前外侧亦可触及疼痛酸胀,一般不伴有明显活动受限。

2 治疗方法

由于肩胛下肌位于肩胛胸壁关节间隙内,不能直接触及整块肌肉,故对其病灶难以进行精确的定位。若其临床表现属于非喜温喜按的实证,则可根据反阿是穴 肌肉起止点取穴法的取穴原则,按照其症状分布大致部位而 反治 之:如症状在肩胛骨脊柱缘(肩胛下肌起点)附近,则采用下述肩胛下肌前刺法、外侧刺法或点揉肌腹的方法(取其肌腹点);若症状靠近肩关节后侧(肩胛下肌肌腹)附近,则可采用下述肩胛下肌内侧刺法治之或采用起点点揉法(取其起点)。必要时可选取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的起点穴,一般多在第六、七颈椎和上五个胸椎棘突外侧寻找敏感点进行配合治疗。如其临床表现属于喜温、喜按压敲打的虚证,则除上述治疗方法外,亦可直接对肩胛下肌疼痛所分布的部位进行刺激。

2.1 毫针刺法

肩胛下肌内侧刺法(原传胛热刺法):从肩胛骨背侧脊柱缘内侧、膏肓穴至膈关穴之间进针,针尖进入皮下后立即改为平刺,斜向肩关节方向、紧贴肩胛骨的前面刺入1.5~4寸(切勿刺入胸腔),可使针感向肩、上臂后部甚至整个上肢放射,若施以较大幅度的捻针或行滞针术常可产生整个肩胛部的酸胀温热感(故称为传胛热)。

肩胛下肌外侧刺法(笔者将之称为传胛热反刺法):从腋窝内后壁摸着肩胛骨前缘进针,向内后上方紧贴肩胛骨的前面刺入1.5~4寸(切勿刺入胸腔),施以较大幅度捻针或行滞针术可出现整个肩胛部的酸胀或温热感。

肩胛下肌前刺法(云门穴透刺法):从锁骨下窝凹陷、肩胛骨喙突的内侧缘(即云门穴)进针,沿人体矢状线刺入3~4寸(注意避开锁骨下动静脉并切勿刺入胸腔),使针尖抵达肩胛骨前面的骨面,施以滞针术,可出现肩后部、背部或上肢的酸胀麻热感,为防刺入胸腔,可嘱患者取仰卧位稍抬肩,并于患肩关节后方加垫以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喙突与胸廓外缘之间的矢状线投影间距加大。

以上3种刺法,第一种是前辈(出处不详)所创,后两种为笔者临床摸索所得。这3种刺法中的任何一种,只要正确使用,一般均有良好疗效,但如操作

7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 niversity of T CM

2002年3月第25卷第2期

M arch2002,Vol.25,No.2

张文兵,男,31岁,主治医师

不当,均有可能因针误入胸腔而导致气胸等意外,故操作时应极为谨慎,应选用完好、挺直且不能太细的针具,以免针具在刺入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且术者又难以觉察的方向改变。针毕应有一段观察时间,最重要的是必须告知病人回去后如有胸闷、气紧、心慌、心悸、头晕等气胸症状时均应及时就近诊治。2.2 推拿治法

笔者根据肩胛下肌特殊的解剖结构,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4种推拿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软枕,但不垫及患肩前侧,或嘱患者俯卧于床边,将患侧肩关节伸出床边。术者立于患侧,以靠近患者的一手五指并拢成掌垂直置于患者背部、中指指尖置于患侧膏肓俞穴至膈关穴之间,另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外部并向患侧膏肓俞方向推动肩胛骨,两手相反用力,将置于患者背部的手指(掌心向上)插入肩胛骨的前面,然后屈曲指间关节约90 ,以中指、食指、无名指三指尖点揉肩胛下肌的起点。

(2)患者取坐位,沉肩含胸并微外展患侧上臂,术者以一手固定患侧肩背部,另一手拇指于患侧腋窝内后上壁处触摸肩胛骨外侧缘并从其前面插入,点揉其肩胛下肌的肌腹。

(3)患者取俯卧位,嘱患者两手下垂置于身体两侧,将手掌放在患者肩胛骨背侧面,将肩胛骨向身体前方(垂直床面)按压,并在此基础上用手掌带动肩胛骨施以一定幅度的揉法,实际上等于是利用肩胛骨来揉压肩胛下肌(治疗时可在患侧胸前部加垫)。

(4)令患者屈肘90 、将患侧前臂置于脑后,被动前屈上举患侧肩关节至极限并保持该体位10~ 30s后放下,可使肩胛下肌及肩关节周围其他一些紧张、易于劳损的肌肉得到放松,病人在做完该动作后会感觉整个肩关节放松,并有舒适的酸胀、温热感。

另外,从反阿是穴疗法整体治疗的角度出发,还可以选择做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冈下肌、冈上肌、小圆肌、胸大肌起止点穴点揉或整个肌肉的放松治疗。

有外感风寒湿盛者可配以风门、肺俞、风府、风池等穴;长期反复发作者多伴有阳气不足,可配以灸大椎、肾俞、命门等穴。必要时可以在第一至第五胸椎棘突旁寻找敏感点,施以火针治疗。

3 典型病例

案1:患者,罗某,女,36岁,因 受凉后右肩背部闷痛引胁伴胸闷1天 来诊。查患者所指疼痛位于膏肓俞穴附近,但局部无明显压痛点,俯卧位按压其肩胛骨可使症状加重,诊为肩胛下肌劳损。取4寸芒针,从锁骨下窝、肩胛骨喙突内缘的云门穴,沿人体矢状线透刺3 8寸,直抵肩胛骨面,施予滞针术,使酸胀温热感布满整个肩背并传至上肢,3m in后起针,患者述所有症状包括胸闷全部消失。1周后随访未复发。

案2:患者,林某,女,38岁,因 反复右肩背部酸痛,局部怕冷13年 来诊。查疼痛位于右侧膏肓穴附近,但局部未能触及明确痛点,于俯卧位按压肩胛骨可出现明显酸楚疼痛感。诊为慢性肩胛下肌劳损。取4寸芒针,从云门穴行肩胛下肌前刺法,刺入3.5寸,施滞针术使酸胀温热感遍布肩胛部并向上臂后侧放射,保持3min后,出针;再以4寸芒针行肩胛下肌内侧刺法,刺入3寸,施滞针术使酸胀温热针感遍布肩胛部并向上臂后侧放射,保持3min后,出针。患者述针毕感整个肩胛区有一种舒适的温热胀感,而原有酸痛怕冷感觉完全消失。2年后路遇患者,诉经治疗后症状一直未复发。

4 分析与讨论

反阿是穴疗法,即肌肉起止点疗法,是笔者根据 内经 中取穴的基本原则,结合解剖学原理,从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对于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其穴位特性和分布规律与阿是穴都是相反的,所以笔者将之命名为反阿是穴。在穴位特性上,阿是穴在指压时多使患者的疼痛立即加重或被诱发,而反阿是穴在指压时则能使患者的疼痛立即消失。在穴位的分布规律上,阿是穴如位于肌肉的起点(或附近),反阿是穴则位于该肌肉的止点或肌腹最隆起处;阿是穴如位于肌肉的止点(或附近),反阿是穴则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肌腹最隆起处;阿是穴如位于肌肉的肌腹,反阿是穴则位于该肌肉的起止点处。反阿是穴上往往也有压痛以应阿是穴之痛。在所有的软组织损伤中都存在反阿是穴。指压正确的反阿是穴,对于阿是穴(病灶)处的疼痛有 关灯 作用,在反阿是穴上施治,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就本病而言,肩胛胸壁关节的正常与否,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 肺为华盖 ,而肩胛骨位于两肺的背侧,是两肺在后侧的骨性保护屏障,恰恰就如同肺的两个华盖。所以笔者也常将上述治疗方法用于肺部疾患的治疗,常可获得良效。相同的道理,肺之所以被称为 华盖 ,主要是因为它位于五脏的最上面,而肩胛骨恰恰也是位于躯体的最上方,

73

第2期 张文兵等 谈肩胛下肌损伤的反阿是穴治疗

故也可以称为是躯体的 华盖 ,地之湿气上蒸为云为雾,故肺易为痰湿所困,肩胛骨也不例外。

从现代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来说,肩胛胸壁关节与肩肱关节一样都是联系躯体与上肢之间的枢纽,其日常负荷并不比肩肱关节少,且关节周围又缺乏韧带保护,全靠肌肉力量来协调、维持其正常的状态,故较易损伤。肩胛下肌作为唯一一块位于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肌肉,其状态好坏与否,对于维系肩

胛胸壁关节的正常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要维系正常的肩胛胸壁关节,仅有肩胛下肌一块肌肉是无法胜任的,其他的肌肉如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背阔肌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治疗时,常常需要对肩胛胸壁关节周围肌群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整,包括治疗肺部疾患时也应注重对肩胛下肌的调整。

(收稿日期:2001 03 05)

三棱针点刺用于癌症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

郭 焱1 杨建新2 张翠莲3(1中信集团卫生所 北京100004)

(2解放军66455部队后勤部卫生处 河北075000)

(3解放军251医院 河北075000)

关键词:三棱针;点刺法;癌症;高热;十宣;耳尖中图分类号:R246.1

我们于1988年11月至1994年11月采用三棱针点刺治疗癌症高热患者,并与物理降温法做对照,经过60例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经临床确诊为癌症伴有高热的患者,体温 39 ,共计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6岁。其中肺癌26例,肝癌27例,食管癌24例,膀胱癌21例,胃癌22例。将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一组采用三棱针点刺降温法,一组采用物理降温法。

2 方法

三棱针点刺法:取经外奇穴,三棱针点刺十宣穴、耳尖穴,配足趾尖端无名穴。局部用酒精消毒,操作前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挤,使之充血,取三棱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0.5cm,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放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操作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保暖,并测量治疗后0 5、1、2h 体温。物理降温法: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方法。3 结果

采取降温措施后1h 体温降至38 以下者为

有效,详见表1、表2。

表1 两种降温法疗效比较组例例数有效无效

例%例%三棱针组605896.672 3.33物理降温组

60

42

70.00

1830.00

注:经统计学检验 2=13.50 P <0.005

表2 两种降温法治疗2h 内体温变化情况( x s )

组别例数降温处理后

0.5h 1h 2h 三棱针组6038.0 1.837.3 1.637.2 1.6物理降温组60

37.8 2.438.0 1.838.2 2.1t 值0.52 2.26 2.94P 值

>0.05

<0.05

<0.01

4 讨论

癌症患者发热一般为内伤发热,多由脏腑气血受伤、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或热病伤阴、阴虚发热,或阳气虚弱而致,或瘀血内阻而为实热。三棱针点刺穴位,可调节脏腑气血、活血消肿、开窍泄热、通经活络、调和五脏、补气益血,最终达到降温的功效。

(收稿日期:2001 12 03)

郭 焱,男,32岁,医师

7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 niversity of T CM

2002年3月第25卷第2期

M arch 2002,Vol.25,No.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