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程图 教学案例

流程图 教学案例

流程图 教学案例
流程图 教学案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米、厘米、毫米”的教学案例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冷洁《数学课程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呢?

“米、厘米、毫米”是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是个不算是全新的知识点,和生活实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我想通过对“米、厘米、毫米”的教学实例的简析,谈谈自己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活动方面谈一些体会。

教学片段: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生:(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师: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一起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

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那么试一试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反思:

在上完《米、厘米、毫米》第一课时后,虽然基本完成了之前备课时的预设教学目标,但是和经验教师上下来取得的效果相比较,自己确实还存在教学设计不够完善、安排不够紧凑等等细节问题,所以这篇教学反思也就显得很不可或缺。

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了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虽然看似很有趣味性,但是实际意义不大,还不如直接导入,我听了带教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觉得带有疑问的直接导入更有意义更有效率。导入阶段不妨可以尝试拿一支铅笔,问在身边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怎么可以知道它的长度?这时候老师可以介绍一指的宽度大约是一厘米的长度,演示测量的方法。但是要知道一支铅笔的具体精确的长度,我们还必须使用尺。第一课时,其实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三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在课堂上,我还是因为担心教学内容较为多时间不够的关系,未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和毫米,初步建立米、厘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其实这个环节教师应该很舍得花时间,因为这为以后学生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思自身对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取得的较好效果的教学环节总结如下:1.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同时给予学生生活实际中1mm的参照物:交通卡的厚度和一员硬币的厚度。

2、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游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一厘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1厘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比划。让同学仔细观察1毫米、1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和1厘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

同时需要改进之处有如下几点:

1、让同学猜一猜1毫米厚的纸大约是几张。有的说三张,有的说5张,有的说10张等等。到底谁猜得对呢?让同学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一毫米。再用尺量一量,验证是不是一毫米。再进行调整。最后数一数1毫米厚的纸有多少张。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数一数等操作活动,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概念的认识。

2、虽然准备了米尺,但是没能让学生来感受米尺横过来有多长,竖过来又到学生身体的哪里?

3、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现,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4、画线段时应该特别强调和演示,提醒同学注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非常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6、在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我还需要专研和多想想好的对策。

7、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同时拥有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应变的灵活处突能力。

教学案例,反思,故事

一年级上册音乐《过新年》教学案例 李自香 教学内容:教科书《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的收集资料,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2、通过多媒体的片段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相关民族风俗活 动。 3、学习秧歌舞感受到音乐的情绪。 4、在创作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成功体验。 5、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课前准备: :⑴道具:窗花、门联、红灯笼、绸带、“福”字 ⑵多媒题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过新年》欢快、活泼的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 化生活的情感。

2、学习秧歌舞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难点:创编秧歌舞的动作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过新年》 学生在“过年啦”的欢呼声中,兴高采列地跟随着教师拍打铃鼓的节奏进音乐室。 X X | X X | XX XX | X 0|| 过新年啦快来唱唱歌(师边拍铃鼓边唱《过新年》的歌,直到学生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导入——感受——激趣 1、音乐室的布置 把桌椅围成五个圆圈似花形状。(圆圈为学生的桌椅,三角形是老师的) 每张桌上放着:窗花、灯笼、自制烟花、门联、红绸带等以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过新年的物品。 2、了解中国新年的相关风俗学生观看课件《多彩的中国年》的音乐片段。 体验到不同地区过新年的民族风俗。其中有: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

贴窗花、挂灯笼、贴门联、放烟花、闹龙灯、狮子舞绣球、拜年祝福语等。

3、汇报资料,展示风采 请部分同学把自己收集到跟新年有关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简单地介绍各地方在过新年时不同的民俗活动。 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让老师很感动。老师也想送一幅门联给大家。 上联: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唱歌跳舞多欢畅; 横批:过新年 师: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布置过年的房间吧! 4、师播放《过新年》的音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把过新年的物品布置教室。 二、欣赏——发现——模仿 1、欣赏课件《扭秧歌》的片段 设疑: 师:在观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很热闹的场面啊!

管建刚作文教学实录

管建刚:《我的同桌》作文教学讲评实录 赏析:这样的句子叫美 师:平时看看课外书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看课外书,看到好句子,愿意画一画的同学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如果是自己的书,一定要画。看课外书是什么感觉?两个字。 生:享受。 师:不,是“寻找”!(生齐说:寻找)阅读是一种寻找。一本书,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感兴趣,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能打动你。你要找到那一页,那几行,它们像说到自己心底里了,你要把它画出来。 师:我看大家的作文,也在寻找。寻找到值得我画下的句子,我就很兴奋,很享受。这些同学的作文,让我在阅读中兴奋,享受。 1. “勇”感 (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的精彩语段,下同。) 她先分给她的“兄弟”,才分给我们。我们总觉得:身为一个女生,怎么还把好吃的分给男生。还有没有女生的尊严?--谭茵岚 (生齐读) 师: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到了五六年级,很多男生和女生“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尊严问题。真好,把自己心底的话掏出来了。 我快生日了,爸爸带了许多零食和一箱汉堡给我的同学,一起庆祝。这“魔鬼”再一次锁定了我的东西,整天对我十分得好!东西吃完了,他又像没吃过这些零食一样,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梁梓豪 师:梁梓豪,这话在你心里憋了很久了吧?下面还有,你念。 他总是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给我们吃过东西,下次别人有,就要别人还。也没见他记住梆人给他东西吃,他要报答。

师:我喜欢这段话,他把内心的话、心底的话写出来了。如果知道今天老师要让所有的同学看到这话,梁梓豪,你还敢写吗? 生:不敢。 师:我真希望你说:“即使今天所有的人都看到这句话,我还是要写下来。”因为,写作文,首先是勇敢。当年的鲁迅,人家要暗杀他,他照样写。梁梓豪,要勇敢地写作!在座的各位都要记住,写作首先是勇敢。不勇敢,你就写不出这样精彩的话。 2. 节奏感 幼稚到令人可笑的样子,灵活到令人惊叹的脑子,我永远都喜欢他--霍建华。——黄艺林 (三四组齐读。一二大组再读画横线部分。) 师:“样子”“脑子”,很有节奏,一起念。(生读)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汉语富有节奏感,比如说: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罗距俊 师:有节奏吧?再看—— 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师:有一个词要改,发现没有? 生:猫头鹰。 生:一样。 师:哪个“一样”? 生:“飞龙一般”后面的“一般”改成“一样”。 师:(指“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没有这句,只有“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般,夺命三分”,要不要改? 生:不要。 师:对。“一样”“一般”,一个意思,避免重复。由于有第三句,两个“一样”,把“一般”换成“一样”,更有节奏感。改成: 疯马一样,酷毙上篮;飞龙一样,夺命三分;猫头鹰一样,勾手穿针。

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方案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方案 为了总结我校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与提高,展示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结合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需要,学校决定举办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 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芳敏 副组长:梁桂江剑波 组员:梁炜李华慧刘佑东 职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开展。 ㈡活动办公室 主任:梁桂 副主任:江剑波 成员:李华慧兰罗勋陈晓云任婧韦碧云 各教研室主任 职责: 1.布置、落实具体任务,收集案例。(梁桂、任婧) 2.各教研室主任负责督促本教研室教师上交案例。(教研室主任) 3.组织专家评审,确定获奖名单以及入选案例汇编的篇目。(江剑波、李华慧、兰罗勋、陈晓云) 4.案例汇编整理印刷。(梁桂、韦碧云) 二、教学案例撰写要求 1.担任过授课任务的教师(具体名单见附件1)每人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参加评选,最多2 篇。欢迎校外兼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参加本次评选活动。 2.教学案例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包括背景(问题的提出)、课堂实录、心得体会(评析)三个部分,每篇字数不能少于2000 字,以2000-3000 字为宜。(参考范文见附件2) 3.教学案例要立意新颖,内容详实,材料可靠。抄袭或虚构的,取消参评资格。 4.请按以下格式要求排版:

页面设置:纸张A4,上下2.50厘米,左右2.60厘米; 字体:宋体; 字号:标题三号加粗,正文一级、二级标题四号加粗,其他四号不加粗; 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0行; 表格:表格内文字用五号,表格尺寸100%。 5.教学案例以电子稿的形式于2014年12月1日前交到教务科任婧处。 三、评委 主任:李芳敏 副主任:江剑波 成员:梁桂李华慧兰罗勋陈晓云 四、奖励 按照参评案例篇数的一定比例设奖,一等奖占10%,奖金300元/篇;二等奖占15%,奖金200元/篇;三等奖占20%,奖金100元/篇;优秀奖占25%,奖金50元。获奖的教学案例汇编成文集印刷成书,作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成果存档。 六、预计经费支出 预计总经费支出元,其中奖金元(以参评案例94篇计),评审费元(评委津贴每人元)。 七、未尽事宜由教务科负责解释。 2014年10月14日

高中语文获奖教学案例--归去来兮辞1

4归去来兮辞(并序)第一课时 东晋·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②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并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②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作者“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情怀。 ②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 1、重点:①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②背诵全文,理解当时归隐风气与陶诗的特点。 2、难点:①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②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初步鉴赏。) 2、课内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文音频文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课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播放音频文件,学生认真听,并体悟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信赖、尊重和鼓励学生 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不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信赖、鼓励和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源源不够的。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信赖、鼓励和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事例。 2010年9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第十小学工作,当时的我心里充满了激动,觉得这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那年我接手了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当时在这个班上课有几个让我头疼的孩子,每每进教室,这几个学生总在教室嘻哈打闹迟迟回不到自己的座位,由于这几个人弄得教室一片嘈杂声。上课的时候不但不认真听讲还找其他学生讲话或搞小动作,导致我每节课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于这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每堂课后我都会弄倒办公室进行教育:批评、背书、写检讨、活动筋骨、找班主任等,我使尽了浑身解数,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多大改变。原本笑脸的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有句话说得很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于是,我从细节入手,我发现班上纪律不好主要是那几个爱随意讲话、搞小动作的同学在捣鬼,有一个叫不白伟的同学(他也属于那种爱随意讲话,或搞小动作的那种)在班上特别具有号召力,于是我决定从他入手,为了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和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每次上课在做题时,我会走到他身边,他不会做时我会给予他提示,有时在他又想开小差的时候,用眼神提示他或走到他桌旁轻叩他的桌子,有时我也会提一些简单的他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找到一点自信和成就感等。记得有一次讲到“路线问题”,他回答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对他的回答也作出肯定并表扬了他,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观察到他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高兴?感激?总之非常复杂,据同学们说,老师以前很少提问他,就因为他调皮捣蛋。后来我发现他渐渐地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备课讲稿

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一直以来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在开学初确定研讨课选题时,我选择的是课改以前教材中没有的《排序算法设计》。可是,教研员决定让我把研讨课提前到三月十九日,课题也就因此改为《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难度明显降低了,但挑战性也会随之降低吗?说实在话,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有意思的课题,甚至有些失望。可当我真正准备这节课时,感觉其实更具挑战,也就乐在其中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学会使用赋值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从“提取人民币方案”问题出发,一起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使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次使用这套教材,感觉导入用实例有的比较复杂,不适合初学者,但很多例子又很贴近实际。于是多数情况下,是用更简单的例题导入,有了一定基础后,引导学生自学书上的例题。这样学生不仅能做到循序渐进,还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这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第六节课,学生对界面设计已经熟悉,而且了解事件过程与事件驱动,但是真正去认识代码这是第一节课。在这之前,做过代码录入的练习,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 四、教学策略 采用加涅的九段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 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六、教学难点 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流程(见下页)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加涅: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 正投显示“银行取款单”,学生了解在取款单上要填写的内容及银行出纳如何支付。接下来,说明本节课的目标:我们用VB帮银行设计一个程序,解决以下问题-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共计N元,试问银行出纳员应如何付款,才可以使储户拿到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 运行“money.exe”,输入366,先让学生说出结果。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很快说出答案和思考的方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的课题"Alittle,greenman"是一则故事,主要句型为动词过去式的结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yourfavouritet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S1:Myfavouritethingisdoll. S2:Ilikefootballbest. 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myfavourite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Yourfavouritethingismoney.(你最喜欢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Yourfavouritethingis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Ilove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theanothernamefor'spaceship'? S1:UFO. (原本我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面真广,教师不应该小看他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立即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其他学生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随后我又问学生:

管建刚作文教学书籍

管建刚作文教学书籍 导语:生活是残酷而美好的。人生之所以短暂,是因为它从不给你彩排的时间,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管建刚作文教学书籍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管建刚作文教学书籍1 一,点评精彩词句 1,可以使用一些流行元素,带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如“欧耶”、“女汉子”、“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等等。 2,四字词语连用,像“乱七八糟,一片狼藉”,还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3,注意语句的前后对称性和阅读时的节奏感。以“捂住头,闭上了眼睛”为例,这句话即不对称,也谈不上节奏感,但如果换成“捂住头,闭上眼”或者“捂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就大不一样,不仅没有改变句子的原意,还大大增强了语句前后的对称性和其阅读的节奏感加强。 二,写作文,开个好头很重要。尽量使用简单明了,接近生活的句子,使读者一看就有亲近感,更好的激发阅读兴趣。以“记一件成功的事”来说,很多学生总喜欢这样开头:“成功是……,成功是……我一定要做个成功的人。”大道理讲了半天,却还没说到底记得是什么成功的事,口气大的不了,读者读了半天,也没了读下去的兴趣。 三,写记叙文中间的写作过程,要注意有抓住读者眼球,

要有吸引读者的转折点。主要可分两方面来抓事情的转折点。一是事情本身发展过程中的起伏点:二是以事件中人物心理上的情感变化为转折点。总之,有了转折点,读者才会想读了这段还想读下一段的兴趣,从而一直读下去。 四,一篇好文章有一个漂亮的结尾。此处最忌讳“长尾巴病”,就是拖拖拉拉说一大推没用的话,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事,要少做,不要仅仅为了凑字数,徒增了文章的繁琐感,让人一读觉得啰嗦,最好就是让感人的地方暗含在故事中,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即可。 最后,借用管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写作不在于有没有可写的东西,而在于让不让写自己的生活。 运动会精神 运动健将们,用你的实力,用你的精神,去开拓出,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 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信念。在转凉的初冬,在喧嚣的田径场上。你们点燃了如火的热情。运动员们,无论成败,我们都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添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总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赛场升起。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图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gt

gt 五、教学案例反思 这是我上的一节校内公开课,试用课改精神,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课堂上来看:一、学生喜欢观察物理情景,也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我叫同学们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他们很活跃,想法也不少,由于本节课授课时间是两个课时,而公开课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为了猜想更有条理性、目的性,体现新课改的重过程突出效果,先采用阶梯法,再引导学生利用S—t图象、S—t2图象以及V—t图象法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后面的实验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虽然我有提示和引导,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未能掌握。 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了重知识传授、轻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利用物理情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过去的课堂中,我们总是怕学生能力不够,不敢让学生自己探究,但事实上学生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有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差,个别女生不敢放手做实验。 (2)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作图能力掌握不够,所以在实验当中有些组未能完成实验。 (3)学生基础相差比较大,并且是平行班,所以还要从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包括猜想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作图与实验分析能力。 六、教学案例总结 上课前播放落体运动情景(伴有背景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学生的“测反映时间游戏”引入来创设问题情景,建立问题期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加“轻的物体(薄纸团)比重的物体(硬纸片)下落快”的实验设计使得实验探究更全面;电脑动画课件仅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室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室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有趣的画板教学案例一等奖

有趣的画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12课,是第三单元神奇的“画王”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而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到金山画王的奇特之处,并初步使用金山画王,基本掌握笔和仙女袋工具的操作使用,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绘画习惯,如细腻地使用笔,及时撤销,学会保存等,能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学习对象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刚学习信息技术大半个学期,部分孩子鼠标掌控还不是很熟练,电脑绘画的基础相对较弱,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甚至用过金山画王,但基本没有系统地学过金山画王各个工具的使用,因此,需要降低绘画的整体难度。从学习特点来看,学生很容易被金山画王有趣的界面和其他功能所吸引,对所学的重点笔功能反而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考虑对学生必要的约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山画王的基本界面,学会金山画王程序的打开和退出,并能保存作品。 2. 认识画笔,了解仙女袋的特点,并学会两者的使用。 3. 能选择画笔的合适选项,适度使用仙女袋进行合理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讲述、学生自学尝试、师生演示交流、范例引导等方法,在给故事配画的过程中,学会金山画王的初步使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对电脑绘画的学习兴趣。 重点:学会使用各种画笔进行创作 难点:能选择性地使用工具并合理设置进行创作 四、整体思路 本课设计贯穿了文字配画这一思考,一开始就创设一个给小故事配画的情境,然后以考察基本功的形式学习笔的使用,明确要点,再通过理解文字明确各步骤的学习任务,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给文字配画,进行合理创作,最后作品展示时让学生用一句话续编故事,也体现了文字配画思考的延伸。 本节课教法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演示法等。学法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跟学生谈谈关于画画的问题,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时用金山画王为“蘑菇房”小故事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故事配画的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快速引出课题。 (二)认识画王学用画笔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教学案例:案例三故事

2019年五年级教学案例:案例三故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故事大意,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 2.能流利朗读故事。 3.能通过图片、举例以及上下文,理解文本中出现的重点短语。 4.能尝试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能准确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资源: 词卡录音课件学生活动纸 教学过程: Pre-reading 1.教师播放The more we get together这首英文歌,并带领学生简单学唱。 2.教师可提些问题,与学生自由交流。 T: Who is your favou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 What is he/she like? 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favourite friend? Do you often go camping with your favourite friend? What do you do at camp? 设计意图:一首关于朋友的歌曲会放松学生的心情,尽快带着学生进入话题的学习。师生交流中,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复现了本单元的主要句型和相关词汇,对露营话题的谈论,引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相关活动短语的表达为学生理解故事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While-reading 1.观察主题图,阅读故事起因 ⑴教师呈现故事的第一幅主题图,并提问:They are going camping.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Where are they?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人物和发生的地点等

基本信息。 ⑵阅读故事起因,理解核心词汇 ①教师出示第一幅主题图的文本,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camp,理解故事的起因。T: Please read it silent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Where are they?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camp的含义,并学习其发音。T: If you go camping, you should take you big bag thermos tend and some food. You should go outside and find a beautiful field. At night, you can eat outside and sleep in the tend. 教师通过提问: Do you like camping? 激活学生对camp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更好的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②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根据外貌的描写,找出故事的主人公Phil。 T: Please read the first passage and find: Who am I? Am I a boy or a girl? 设计意图: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构成的,学生在阅读第一幅主题图的文本后,了解了故事的基本人物、地点和故事的起因。抓住故事的核心camp 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其发音和含义,在和学生谈论是否喜爱露营的交流中加深对其理解。 2. 学生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⑴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they are happy at the camp? What do they do? 设计意图:边读边猜测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他们在露营时是否快乐,以及所做的活动,在反馈学生猜测内容时,教师将学生说到的动词写在黑板上,为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梳理故事大意做好铺垫。 ⑵教师布置阅读任务1:学生默读故事,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活动填写在活动纸上。 ⑶同桌互相订正答案。 设计意图:有目的的阅读更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默读文本,初读故事了解大意,在填写人物所做的活动中,检测了每个学生对故事主要事件的理解,在自主阅读、同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地理解故事内容。 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印证猜测。教师根据之前学生猜测情况的板书提问: Do they…? What else do they do? 明确故事中不同人物所做的主要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17、《长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 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分析 教育学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成长。概括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狭隘的爱。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包容的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的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赏识的爱。注重赏识教育,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六大主张 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之一 比“兴趣”更重要的 一 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 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二 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习、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 三 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

教学流程图模板

教学流程图

Period 1教案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掌握关于房间和房间中各种物品的名称 学会用使用功能句表述事物的具体位置 教学重点Furniture: table, bed, dresser, bookcase, sofa, drawer, chair, desk Proposition: under, on, behind, next to, between Daily appliance: alarm clock, CD, video cassette, television 1) Where is the baseball? It’s in the backpack. 2) Where is my computer game? It’s under the bed. 3) Where are your books? They’re on the chair. Step 1 游戏

A) 请同学根据老师的指令变换自己的位置。如老师说, You are next to the front door now.所有的学生将跟着老师的思路开始进入本单元的主题。 B) 让学生回忆在刚才的游戏中, 我们到底使用了哪些关于方位的介词, 并再一次明确这些方位介词的具体意思和用法。A.要求学生根据事物的真实位置使用一些方位介词表示出事物的准确位置。B.给学生一些例句, 引导她们总结出方位介词一般情况下在句中的位置。 Step 2 描述我们的教室 A) 同学们经过观察, 告诉大家教室里分别有哪些事物, 如黑板、电视、书、文具、图片等。 B) 分别说出她们在教室中的具体位置。将两人分为一组, 或将四人归为一组, 相互寻味对方物品的摆放位置。能够给学生规定出一些事物, 就教室中事物的位置进行对话, 也可进行讨论。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的方位表述方式。 C) 课堂练习, 连词成句。 Step 3 听录音磁带, 并在图中标出她们正确的位置

教学案例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写好一份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事实,二写分析。 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 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法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首要做的,不是作文训练,不是作文指导,甚至不是作后讲评,而是要有足够的敏感,帮儿童找到属于他的“自己的话”。下面分享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法,欢迎阅读。 摩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我的心中,它就像西子湖畔的美景,让我美美地陶醉在其中,久久挥之不去。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赞美“百家讲坛”的话——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而我则要借助它的气势来赞美一下此次观摩活动,那就是——千课万人,堂堂都是好课!在“堂堂都是好课”的前提中,我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是管建刚老师教作文,因为管建刚老师教作文,就是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写作有积分、有稿费、有消费,让学生永远乐学其中。如果把学生比作是孙悟空的话,那么在我看来,管老师就是如来佛,孙悟空是永远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的。现在,我就简单地讲讲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1.发表。 管老师认为:发表,是言语学习“成功”教育,它给人以“高峰体验”,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学生通过

文章的发表,会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和能源。因此,他建议老师们,在作文指导上,不要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而至少应分出一半力量来发表学生的作文。至于发表的平台,有黑板报、学习园地、作文墙、手抄报等,当然,如果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就更好了。 2.写真话。 朱光潜老先生说“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写真话。而在写真话的过程中,教师不必计较学生作文的长短,只要学生能写出真话,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好,因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3.多修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多改”强于“多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提供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机会,可以是互改,也可以是自改,借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修改能力和作文能力。 4.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管建刚老师真有一套!他从引领学生进行作文积分入手(比如学生写了200字的作文就有200积分)

(江苏省获奖教案)潜水员的世界――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画影子》教学案例

潜水员的世界 ――《画影子》教学案例 主题背景 在执教本内容之前,我们对学生作了学前前测问卷(附一)调查,从汇总的调查内容来分析,学生对影子的认知是不够全面的,也正是基于学生对影子知识的不完整性,我们设计了本主题――潜水员的世界,来进行对教材所涉知识进行完善。 《画影子》是人美版美术第四册第16 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教材通过图片及范画向学生阐述了二种影子――投影和倒影。就影子的知识点而言这是不全面的,本着知识的全面性,也突出绘画的趣味性,特意编排了剪影知识点展开教学。本课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把自己假想成一名潜水员,在畅游海底时仰视所见的景象作为绘画内容,以此来揭示剪影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敢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作业内容以学生乐于表现的鱼为主体,通过用塑料袋揉成团醮水性颜料拍打手法处理出亮背景的效果,创作一幅美丽的海底剪影图,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如何有效地吸引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不少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但绘画表现力有待提高,故而在选择表现内容及形式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及绘画表现力,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极易接受且能很好表现的鱼作为题材来展开教学,配合“玩”一样的处理背景手法,使学生在热情高涨的气氛中参与完成本次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剪影知识的学习,感受剪影艺术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认知目标:了解剪影的基础知识,体会剪影艺术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