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旦德林双球模型定义后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

旦德林双球模型定义后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

旦德林双球模型定义后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
旦德林双球模型定义后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

【精品】高中数学选修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知识讲解 讲义+巩固练习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要点梳理】 要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集合叫椭圆.这两个定点 1F 、2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要点诠释: (1)1F 、2F 是椭圆上不同的两个顶点; (2)若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12PF PF +=常数; (3)当 常数12F F > 时,轨迹为椭圆; 当 常数=12F F ,则轨迹为线段12F F ; 当 常数12F F <,则轨迹不存在. 要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 椭圆的标准方程

要点诠释: 1. 这里的“标准”指的是中心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 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0a b >>和222c a b =-; 3. 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c ,(,0)c -;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c ,(0,)c -; 4. 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 2>b 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2. 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以焦点在x 轴上的方程22 221x y a b +=(0)a b >>为例. (1)建系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个定点1F ,2F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12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2)设点 设|F 1F 2|=2c(c >0),M(x ,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 1(-1,0),F 2(c ,0).

高二数学《2.2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1

高二数学《2.2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1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能用标准方程判定是否是椭圆、 二、教学重难点: 1、椭圆定义的理解 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3、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三、学习过程: 1、动手试验: 2、探究新知:(1)椭圆的定义: (2)焦点: (3)焦距: 3、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1)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原则:尽可能使图像关于坐标轴对称)(2)根据建立的坐标系写出焦点的坐标: ,设动点坐标(3)根据椭圆的定义列等式: (4)化简上述等式:

4、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焦点坐标,a,b,c的关系(2)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焦点坐标,a,b,c的关系 四、典型例题例1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椭圆方程?若是,指出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并求出焦点坐标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4,b=3,焦点在x轴上(2)b=1,c=,焦点在y轴上(3)焦点为F1(0,-1),F2(0,1),且b=1 (4)焦点为F1(-3,0),F2(3,0),且过点(0,2)(5)焦点为F1(-2,0),F2(2,0),且过点 五、归纳总结 1、椭圆的定义:(用文字描述)(用图形和数学等式描述): 2、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焦点坐标,a,b,c的关系(2)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焦点坐标,a,b,c的关系 3、能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六、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 2、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左焦点单位距离为7,则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拓展练习:已知椭圆过点P(-2,0),Q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第12讲(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第12讲 解析几何初步(1) 模块一、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考点1椭圆的定义 1.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定点1F ,2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2c ). 2.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6BC =,且ABC ?的周长等于16,则顶点A 在 上运动. A.椭圆 B.直线 C.线段 D.圆 3.设M 是圆2F :22(1)16x y -+=上的任意一点,点1F (1,0)-是一定点,作1MF 的垂直平分线,交2MF 于P ,则点P 的轨迹为 . 4.设圆22(1)16x y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M ,则点M 的轨迹为 . 考点2椭圆的标准方程 考法1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a b >>),(222c a b =-). 1.椭圆C :164 1002 2=+y x 的焦点在 轴上,焦点坐标为 , ,焦距为 . 2.已知4a =,3b =,焦点在x 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3.已知4a =,3c =,焦点在x 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4.(2015·广东卷·文科)已知椭圆22 2125x y m +=(0m >)的左焦点为1(4,0)F -, 则m = A .9 B .4 C .3 D .2 5.(2015·广东卷·文科)已知椭圆22 2125x y m +=(0m >)的左焦点为1(4,0)F -,

则m = A .9 B .4 C .3 D .2 6.(2020·北京卷)已知椭圆C :22 221x y a b +=过点(2,1)A --,且2a b =.则椭圆 C 的方程为 . 考法2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方程为22 221y x a b +=(0a b >>). 1.椭圆C :125 92 2=+y x 的焦点在 轴上,焦点坐标为 , ,焦距为 . 2.(2002·全国卷)椭圆5522=+ky x 的一个焦点是)2,0(,那么=k . 3.如果方程222x k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0,)+∞ B.(0,2) C.(1,)+∞ D.(0,1) 4.(2009·陕西卷·文理科)“0m n >>”是“方程221mx n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3 椭圆定义的应用 1.椭圆C : 136 1002 2=+y x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则点P 到另一焦点2F 的距离是 . 2.已知椭圆C :22 16410 x y + =的焦点为1F 、2F ,直线l 过椭圆的焦点1F ,且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则2ABF ?的周长为 . 3.已知椭圆C :22 192 x y + =的焦点分别为1F 、2F ,点M 在椭圆上,若14MF =,则2MF = ,21F MF ∠= . 6.(2009·上海卷)已知椭圆C :22 221x y a b +=(0a b >>)的焦点为1F 、2F ,P 是椭圆上的一点,且120PF PF ?=,若三角形12PF F ?的面积为9,则b = A.3 B.6 C.9 D.12 模块二、椭圆的简单性质

圆的标准方程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 4.1.1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数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就已学过圆的定义.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圆的定义,推出圆的标准方程,并会求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难点是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目标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育点:尝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的思想方法. 自主探究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考试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易错易混点:不同的已知条件,如何恰当的求圆的标准方程. 拓展点:如何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适当地选取恰当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问题 1: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日出东方,车行天下,这些都是圆的具体表现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车轮为何设计为圆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 学生回答:若是方形,走起来颠簸,不舒服;不是圆形,转不起来. 老师点评:正是圆,可以让车轮上的每一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才保证了轮子转起来而不颠簸.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圆的性质,回顾圆的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实例引入问题,紧扣问题的本质提出矛盾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并自然切入圆的定义. 问题 2:圆是如何定义的? 学生回答: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设计意图】回顾圆的定义便于问题3的回答. 【设计说明】回顾圆的定义,通过分析定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 问题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点和倾斜角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定义回答出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定位)和半径(定形).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圆也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引出本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指出:建立圆的方程正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并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二、探究新知 问题5:类比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方法,你能否总结出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师生共同回顾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何求曲线的方程.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 ,y )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 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f (x ,y )=0; (4)化方程f (x ,y )=0为最简形式; (5)说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下面我们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曲线方程的推导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曲线方程的推导步骤,提高学生对求曲线方程问题的理解. 【设计说明】系统总结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问题6:已知圆的圆心坐标为(,)A a b ,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0r ),如何确定圆的方程? 教师:对于这一问题而言?是否已经建立了坐标系? 学生:已经建立了坐标系. 教师: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圆的定义如何建立x ,y 满足的关系式?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高二数学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解 【知识链接】 (预习教材理P 38~ P 40,文P 32~ P 3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 复习2:方程22(3)(1)4x y -++=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 【学习过程】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 c =-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供参考)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1. 椭圆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222F F a a >的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21F F 、叫椭圆的焦点.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椭圆 ; ;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不存在; 当21212F F a PF PF ==+时, P 的轨迹为 以21F F 、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10<>=+b a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外;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内; 当12222=+b y a x 时,点P 在椭圆上;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离0

椭圆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知识点大全(供参考)

【专题七】椭圆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知识点大全 (一)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2121F F a PF PF >=+ ,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 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①若)(2121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21F F ; ②若)(2121 F F PF PF <+,则动点P 的轨迹无图形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 标准方程 图形 性质 焦点 )0,(1c F -,)0,(2c F ),0(1c F -,),0(2c F 焦距 范围 a x ≤,b y ≤ b x ≤,a y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 顶点 )0,(a ±,),0(b ± ),0(a ±,)0,(b ± 轴长 长轴长12A A ,12A A =a 2,短轴长12B B ,12B B =b 2 离心率 ①(01)c e e a = << ,②21()b e a =-③2 22b a c -= (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 1.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 与b ,确定椭圆的形状和大小,是椭圆的定型条件,焦点F 1,F 2的位置,是椭圆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类型,常数a ,b ,c 都大于零,其中 a 最大且a 2= b 2+ c 2.

2. 方程22 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ABC ≠0,且A ,B ,C 同号,A ≠B 。A >B 时,焦点在y 轴上,A <B 时,焦点在x 轴上。 (三)焦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2tan 2 PF F S b θ ?=如图: ●椭圆标准方程为:122 22=+b y a x )0(>>b a ,椭圆焦点三角形:设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12,F F 为焦点且∠12F PF θ=,则△12F PF 为焦点三角形,其面积为122tan 2 PF F S b θ ?=。 (四)通径 :如图:通径长 2 2b MN a = ●椭圆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 (五)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点00(,)P x y 在椭圆外?22 00 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椭圆上?220220b y a x +=1; (3)点00(,)P x y 在椭圆内?2200 221x y a b +< (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的方程为:Ax+By+C=0,椭圆122 22=+b y a x (a ﹥b ﹥0),联立组成方程 组,消去y(或x)利用判别式△的符号来确定: (1)相交:0?>?直线与椭圆相交;(2)相切:0?=?直线与椭圆相切; (3)相离:0?>b a 相交于两点 11(,)A x y 、22(,)B x y , 把AB 所在直线方程y=kx+b ,代入椭圆方程122 22=+b y a x 整理得:Ax 2+Bx+C=0。 ●弦长公式: ① 212212 212 4)(11x x x x k x x k AB -++=-+=a k ? +=2 1(含M N F x y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练习题

. 课时作业(八) [学业水平层次] 一、选择题 1.(2015·人大附中月考)焦点在x 轴上,短轴长为8,离心率为3 5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y 236=1 + y 2 64 =1 +y 2 16 =1 +y 2 9 =1 【解析】 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由题意知2b =8,得 b =4,所以b 2 =a 2 -c 2 =16,又e =c a =3 5 ,解得c =3,a =5,又 焦点在x 轴上,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 16 =1,故选C. $ 【答案】 C 2.椭圆的短轴的一个顶点与两焦点组成等边三角形,则它的离心率为( ) 【解析】 由题意知a =2c ,∴e =c a =c 2c =1 2 . 【答案】 A 3曲线x 225+y 29=1与x 29-k +y 2 25-k =1(0

A .有相等的焦距,相同的焦点 ) B .有相等的焦距,不同的焦点 C .有不等的焦距,不同的焦点 D .以上都不对 【解析】 曲线x 225+y 29=1的焦距为2c =8,而曲线x 29-k + y 2 25-k =1(0<k <9)表示的椭圆的焦距也是8,但由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不同,故选B. 【答案】 B 4.已知O 是坐标原点,F 是椭圆x 24+y 2 3=1的一个焦点,过F 且 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则cos ∠MON 的值为( ) B .-513 D .-21313 # 【解析】 由题意,a 2=4,b 2=3, 故c =a 2-b 2=4-3=1. 不妨设M (1,y 0),N (1,-y 0),所以124+y 2 3 =1, 解得y 0=±3 2 , 所以|MN |=3,|OM |=|ON |=12 +? ?? ??322=132. 由余弦定理知 cos ∠MON =|OM |2+|ON |2-|MN |2 2|OM ||ON | =

最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法指导】1.仔细阅读教材(P38—P41),独立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用 红色笔勾画出疑惑点,课上讨论交流。 2.通过动手画出椭圆图形,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推导过程。 2.会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预习案】 预习一:椭圆的定义(仔细阅读教材P38,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 么曲线 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2.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 叫做椭圆的焦距。 3.将“大于|1F 2F |”改为“等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 是 将“大于|1F 2F |”改为“小于|1F 2F |”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

迹存在吗? 结论:在椭圆上有一点P ,则|1PF |+|2PF |= (a 2>|1F 2F |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为 ; a 2<|1F 2F |时,点的轨迹 。 预习二:椭圆的标准方程(仔细阅读教材P40,回答下列问题) 结论:2x ,2y 分母的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 【探究案】 探究一、椭圆定义的应用 设P 是椭圆11625 2 2=+y x 上的任意一点,若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21PF PF +等于( ) A.10 B.8 C.5 D.4 (解法指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找到a ,根据|1PF |+|2PF |=a 2。) 解:椭圆中=2a ,a 2= 。 由椭圆的定义知21PF PF += =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推导; 2、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焦距;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 (三)学科渗透目标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动画演示,描绘出椭圆轨迹图形。 2、实验演示。 思考: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椭圆。 实验探究: 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 思考:根据上面探究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2、概括椭圆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思考:焦点为21,F F 的椭圆上任一点M ,有什么性质? 令椭圆上任一点M ,则有)22(22121F F c a a MF MF =>=+ (三)研讨探究,推导方程 1、知识回顾: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M 2 F 1F

(完整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与方程”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椭圆的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方程研究的基础,它的学习方法对整个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和双曲线、抛物线的基础;另一方面,教科书以椭圆作为学习圆锥曲线的开始和重点,并依此来介绍求圆锥曲线方程和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为我们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方法。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 椭圆是通过描述椭圆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 程建立的基石,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坐标法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数学方法,椭圆方程的推导是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很好应用实例,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概念形成的数学化过程,并通过探究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并未真正有所感受。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为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体会坐标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椭圆概念的深入理解及选择不同的坐标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思想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运用的经验,对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探究有关点的轨迹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而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自作出椭圆并且还要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练习题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练习题 【基础知识】 一.椭圆的基本概念 1.椭圆的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 )的点 的轨迹叫做椭圆,用符号表示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 ,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 椭圆方程的总形式为 [经典例题]: 例1. 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BC |=6,且ABC ?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已知F 1, F 2是定点,| F 1 F 2|=8, 动点M 满足|M F 1|+|M F 2|=8,则点M 的轨迹是 (A )椭圆 (B )直线 (C )圆 (D )线段

例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 ⑵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和(0,2)且过(23-,2 5) 例3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椭圆经过点(5,0). (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和为26. 例4 已知椭圆经过两点()5,3()2 5 ,23与-,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5 1.椭圆短轴长是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离心率是 ; 2.如果椭圆的焦距、短轴长、长轴长成等差数列,则其离心率为 ; 3.若椭圆的两个焦点F 1、F 2与短轴的一个端点B 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典型练习]: 椭圆 19 252 2=+y x 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5 B.6 C.4 D.10 2.椭圆 1169 252 2=+y x 的焦点坐标是( ) A.(±5,0) B.(0,±5) C.(0,±12) D.(±12,0) 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 182 2 2=+m y x ,焦点在x 轴上,则其焦距为( ) A.228m - B.2m -22 C.282-m D.222-m 4.1,6==c a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一)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椭圆的焦距() A.2 B. C. D. 2、是定点,,动点M满足,则点M的轨迹是() A.椭圆 B.圆 C.线段 D.直线 3、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且椭圆过点则椭圆的方程为()A. B. C. D. 4、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0,1) 5、过椭圆的一个焦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A、B与椭圆的另一焦点构成的周长是() A. B.2 C. D.1 6、已知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离心率为,长轴长为12,则椭圆方程为() A.或 B. C.或 D. 7、已知,则曲线有() A.相同的短轴 B.相同的焦点 C.相同的离心率 D.相同的长轴 8、椭圆的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则的面积为() A.9 B.12 C.10 D.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 10、设是椭圆上的一点,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的最大值为 . 11、椭圆的焦点分别是,点在椭圆上.如果线段的中点在轴上,那么是倍. 12、已知圆及点,为圆上一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于,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如果点在运动的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写出它的方程.

14、点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求点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图形. 15、已知点是椭圆上的一点,且以点及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点的坐标.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所属学科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高二 所选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能够准确的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能运用坐标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通过椭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广泛运用,培养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难点: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 从知识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从学生的心理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椭圆以数学描述?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他们渴望将感性认识理性化,渴望通过自己动手作图、观察、辨析和完善概念,通过对比产生顿悟,渴望获得这种学习的积极心向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因此,本节课关注的重点:知识上是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上,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参与,特别是思维起点和思维发展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火腿是受到大家广泛喜爱的一种食品,在食用时我们有时我们会把它切成片吃,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切火腿也是一门学问,我们都知道火腿具有轴对称性,当我们垂直于火腿的轴线切下去时,截面曲线为圆;倾斜一定角度之后,截面曲线就变成了另外的一种曲线,这是一种我们没有研究过的曲线,现在我们把火腿近似的看成一个圆柱,用截面去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曲线就是我们切火腿时形成的截面曲线——椭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说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对于椭圆的思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回顾复习,温故知新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研究了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其他几何性质。那么请大家回忆圆的定义是什么?其标准方程是什么?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请同学复述圆的定义、其标准方程、曲线方程的推导方法,如果学生复述有困难,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圆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常数r(r>0)的点的轨迹叫做圆。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心O(a,b),半径r。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建设限代化) (1)建系设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第1课时)

§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准确的说出椭圆的定义; 2.会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写法. 3会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椭圆的产生 2.椭圆的定义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②:若将距离之和(| P F 1|+| P F 2|)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一试: 1若动点P 到两定点F 1(-4,0),F 2(4,0)的距离之和为8,则动点P 的轨迹为( ) A.椭圆 B.线段F 1F 2 C.直线F 1F 2 D.不存在 2命题甲: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PA|+|PB|=2a(a>0,常数)命题乙:P 点轨迹是椭圆,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小结:理解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①分清动点和定点;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 (1)建立坐标系 (2)设点 (3)列式 (4)化简 (5)检验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

2 三: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 - ??? ,求它的标准 方程 . 方法总结:椭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1)定义法:定义是研究椭圆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根据椭圆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 b c ,再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2)待定系数法,先设出椭圆 的标准方程22221x y a b +=或22 221x y b a +=(0a b >>),然后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 四、练习提升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椭圆的两焦点分别为F 1(-3,0)、F 2(3.,0),且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 (2)求经过两点(1,0),(0,2),且焦点在y 轴上。 (3)求经过两点(2,0),(0,1),且焦点在坐标轴上 2.如果椭圆22 110036 x y +=上一点P 到焦点1F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2F 的距 离是( ). A .4 B .14 C .12 D .8 3.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为16,且椭圆上某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等于9和15,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4.如果点(,)M x y 在运动过程中, 10,点M 的轨迹是 ,它的方程是 . 5.如果方程222x k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2) C .(1,)+∞ D .(0,1) 6.已知 12 102 2=-+-m x m y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范围是________ 7.椭圆22 1x y m n +=--,(0)m n <<的焦点坐标是

椭圆练习题(经典归纳)

椭圆练习题(经典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初步圆锥曲线 感受:已知圆O 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且过点12? ?? ,,M N 为平面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已知N 的坐 标为0,? ?? ,过N 作直线交圆于,A B 两点 (1)求圆O 的方程; (2)求ABM ?面积的取值范围 二. 曲线方程和方程曲线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三. 轨迹方程 例题:教材 A 组.T3 T4 B 组 T2 练习1.设一动点P 到直线:3l x =的距离到它到点()1,0A 的距离之比为3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 练习2.已知两定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A B -,动点满足条件2MBA MAB ∠=∠,则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 总结:求点轨迹方程的步骤: (1)建立直角坐标系 (2)设点:将所求点坐标设为(),x y ,同时将其他相关点坐标化(未知的暂用参数表示) (3)列式:从已知条件中发掘,x y 的关系,列出方程 (4)化简:将方程进行变形化简,并求出,x y 的范围 四. 设直线方程 设直线方程:若直线方程未给出,应先假设. (1)若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则假设方程为00()y y k x x ; (2)若已知直线恒过y 轴上一点()t ,0,则假设方程为t kx y +=; (3)若仅仅知道是直线,则假设方程为b kx y += 【注】以上三种假设方式都要注意斜率是否存在的讨论; (4)若已知直线恒过x 轴上一点(,0)t ,且水平线不满足条件(斜率为0),可以假设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1椭圆及标准方程1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B版

2.1.1椭圆及标准方程(1) 一、 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 2.通过用简易工具画椭圆的图像掌握椭圆的定义; 3.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二、预习案 (预习教材文P 32~ P 3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 复习2:方程22(3)(1)4x y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 ※ 学习探究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 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 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 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0<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试试: 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 是 .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 ①分清动点和定点; 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 新知2:椭圆的标准方程: (1)回顾求圆的标准方程的基本步骤 建系→设点→建立等量关系→代入坐标→化简 (2)如何建立坐标系可以使方程的形式简单? 当焦点在x 轴上时: ①建系: ②设点: ③建立关系式: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 ④代入坐标 ⑤化简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高考相关点: 在高考中所占分数:13分 考查出题方式:解答题的形式,而且考查方式很固定,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求曲线方程,弦长,面积,对称关系,围问题,存在性问题。 涉及到的基础知识 1.引入椭圆的定义 在平面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2c)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有以下3种情况 (1)若a>c,则集合P为椭圆; (2)若a=c,则集合P为线段; (3)若a<c,则集合P为空集.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题型总结 类型一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F是圆一定点,M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与F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设CD与OM交于点P,则点P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圆 【解析】根据CD 是线段MF 的垂直平分线.可推断出 ,进而可以知道结果为定值,进而根据椭圆的定义推断出点P 的轨迹 【答案】根据题意知,CD 是线段MF 的垂直平分线. , (定值),又显然 ,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推断 出点P 轨迹是以F 、O 两点为焦点的椭圆.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1:已知F 1,F 2是椭圆C :22 221x y a b +=(a >b >0)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 C 上的一点,且 PF → 1⊥2PF ,若△PF 1F 2的面积为9,则b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的面积 ∴ 故答案为: 【答案】3 练习2:已知F 1,F 2是椭圆x 216+y 2 9=1的两焦点,过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在△AF 1B 中,若有两边之和是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 A .6 B .5 C .4 D .3 【解析】由椭圆方程知,椭圆的长轴 ,则 周长为16,故第三 边长为6.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类型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 2 .过F 1的直线l 交C 于A ,B 两点,且△ABF 2的周长为16,那么椭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 b 2=1(a >b >0), 由e =22,知c a =22,故b 2a 2=1 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