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中的奇异美与和谐美

数学中的奇异美与和谐美

数学中的奇异美与和谐美
数学中的奇异美与和谐美

数学中的奇异美与和谐美

肖乐农

(湖南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417600)

奇异美与和谐美是数学美的两个侧面。

数学中的奇异现象是吸引许多人喜欢数学的原因之一。奇异有时与稀罕联系在一起,人们也因此而特别愿意观察它,研究它,欣赏它。 请看这样的一个分数:.123456789987654321

它的分子分母都是九位数,都是由1、2、3、4、5、6、7、8、9九个数字组成,且排列有序,分母从小到大排列,分子则从大到小排列。如果把它化成小数,只要耐心一点,做除法运算就可得到小数点后的40位:

8.0000000729000006633900060368490549353263…。

你看,小数点后一下子有7个0,间隔3位数后有5个0,再间隔5位数后有3个0,然后又间隔7位数后有1个0。这很有规律,0出现的个数依次是7、5、3、1,中间的间隔的位数分别是3、5、7位。

再看中间被0隔开的几个数:

729=93×910,

66339=93×911,

6036849=93×912。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惊奇!

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把分数的分子的末两位交换,就得到一个整数8。

即 .8123456789

987654312

= 因此,.12345678998123456789987654321

+

= 这也就是说:

1234567899

=0.0000000729000006633900060368490549353263…。 然而,

1234567899很有意思,把它变形又可以得到一个奇异的结果: ,1091109

911091234567899

010103103n

n ∑∞=??? ??=-=

于是有:.1091109

8123456789987654321

010103n

n ∑∞=??? ??+= 奇异的东西引起你的兴趣,也引起你研究它的兴趣,又从研究之中看到奇异深处所隐藏的和谐的东西,这样,你就会更喜欢它,就更可能产生美感。难道你不觉得上述的过程很美吗?

数学中的美的典型例子莫过于π与e 。

大家知道,π与e 是两个超越数,π是圆周率,e 是自然对数的底。它们的来源和背景各不相同,π与圆相联系,来源于几何;e 与某种数量增减相联系,来源于分析。

它们的小数表现形式是:

π=3.14159265358979323846…

e =2.71828182845904523536…

它们都是无理数,其小数部分是无序的,但它们都可以用有理数来表示: π=??? ??+-+-+-

1119171513

114, e = +++++++!61

!51

!

41!31!21

11。 两个无序的无理数,却都可以用有理数有序地表示出来。更令人妙不可言的是,它们还存在如下的一些奇妙关系:

π4+π5=e 6, e i π+1=0。

尤其是后一个式子,可以视为是数学美的一个象征:1是正整数也是实数的基本单位,i 是虚数的基本单位,0是唯一的中性数,π与e 在超越数中独具特色,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地位,最具代表性。这5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数,居然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个式子中,并且其表述是如此的简洁!

在这里,我们即看到了数学的奇异美,更看到了内在的和谐美!

——————————————————————————————————————— 作者简介:肖乐农,男,1958年7月生,高级讲师,湖南省特级教师,现任湖南省新化县教

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小学数学与教学、趣味数学以及数学的普

及与传播,曾在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作者英子指导教师王彩凤 [摘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 美的基本要素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这些基本特征融入数学的内容之 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即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因直观而显的亲近愿学;因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因统一而和谐抽象,不独立;因奇异而有趣味、有收获;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形成主动学习的 学习机制。 [关键词] 数学之美; 数学教学; 美的体验 “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之一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1)因此,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属性,使学生在了解和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培养起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提高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数学之美 数学中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性、均衡性、确定性,这些恰好就是数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所以数学和美不是没有关系的。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三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美而赞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美是数的和谐”;中世纪的伟大学者、艺术家达·芬奇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数学美,他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爱因斯坦12 岁时,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几何教科书,它的严谨、明澈和确定,给爱因斯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素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感到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像初恋一样地入了迷,没有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样有 趣的东西。数学美比比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 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样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 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可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美,抽象形式的美。经历过数学美的体验的数学家们认识到了数学美的价值,对它的存在性以及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如欧拉、庞加莱等都对数学中美的存在作过论述。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美感,这是人们的一种愉悦感,是心灵上需要的某种适应性。而数学家对美的感受则着眼于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正入数学家庞加莱所说:“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而无论是和谐、平衡,还是统一、协调,都是直觉的结论,因此,“数学美可以说是带有一定主观感情色彩的精致直觉。”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1、直观性 事实上,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美,乃探究之美,对于每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都是深有感触的,一道数学题目的解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令人激动与陶醉啊!于枯燥之中见新奇,于迷茫之中得豁朗,这就是数学美的直观魅力所在。”【2】比如,“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它以各种不同的巧妙方法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既是益智活动过程,又是数学对象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小学数学教育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美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难于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不高、教材编排上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美育教育数学教育美育原则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前者是抽象、严谨而又理性的,后者却是形象、生动和感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美育与数学相差万里、风马牛不相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育似乎成为对付应试教育的唯一的法宝,将美育渗透到数学中去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同时兼任美术教学,对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美育有着深厚的情感,特与大家交流。 一、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艺术类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为美育提供了丰厚的沃土,成为美育的主战场。 (一)美育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 数学用数字、符号、图形这样的语言来精确地描绘现实世界。虽从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天起,哪怕是最简单的数字“1”也是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一个桃子,一张桌子,一匹马,一座山,一堆沙子,一筐苹果”中抽象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些生动具体的形象做基础,数字概念是无法建立的。这与中学数学那种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情况相比,其形象性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小学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是由此获得的。而美育作为一种形象性教育,始终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因此,美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必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美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

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 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呢?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在教学中用其它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两者和谐地统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数学产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异是在作一种苦役,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引出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它能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我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开课我就用故事导入:淘淘和笑笑分苹果,他们应该怎样分分得苹果一样多呢?同时电脑出示4个苹果,同学们马上会回答每人2个。课件用动画演示4个苹果变成2个苹果,我接着问:又该怎样分呢?学生会回答每人1个。课件演示2个苹果再变成1个苹果,我又问该怎样分?学生的回答是每人一半。这时我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一半在数学中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分数。板书课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作用,解决教师用语言或其他方式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体会很深。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是这一课的重点,也是这一课的难点,我在课前利用电脑把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先

如何在数学中渗透美的教育

如何在数学中渗透美的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01T15:03:54.43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2月总第113期作者:牟海英[导读] 数学教育是美育的教育,没有美育的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完美的教育。 山东省栖霞市翠屏中心小学265300 数学教育是美育的教育,没有美育的数学教育是一种不完美的教育。因此,“数学无论在内容上、内在逻辑结构上、思想方法上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的数学美”。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将数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创设美境,感知赏美 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我们知道,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任何优秀的作品和美丽的事物,光靠别人的转述或传达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美感,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实践活动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实践证明,直觉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可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电脑、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非常有趣。正如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使数学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变得“有声”、“有色”,使学习活动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尤为有效。 二、主体教育,发展个性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蒙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在小学各学科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正如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从形式上看,阿拉伯数字“1、2、3、4、5……”书写形式变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种几何图形,富于对称之美,变化之美。从内涵来看,数学表达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语言所不及的,教师要悉心体会和挖掘,要有自觉的美育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审美点,并且要将其写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育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实施主体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允许保留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多用“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方式回答问题,保证在整节课中至始至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开放活动,创新数美 创造性是艺术性的生命力所在。在美学家的眼里,美是自由的形式。教学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教学个性的自由。教学时不要把教师和学生死死的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概念和公式。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从生活实际引入,在新课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这样一个“愤悱”境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 例如,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善于演绎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将学生所吸引,有的运用形象性、情感性的优势,以声情并茂、情理交融的描述,使学生陶醉其中……它们就象教苑中的朵朵奇葩,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令人陶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是在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创新意味着对过去的超越,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创造性的时候,学习的过程便充满了美的魅力,而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保护学生每一个创新的小火花,激发全班同学的创新激情,非常有必要。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大家都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精彩。 数学美的因素很多,简洁美、抽象美、转化美、逻辑美、严谨美、数字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形的和谐美等等,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美的教学情景,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巧妙展现——感知数学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数学中,同样处 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这些美没有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1感受数学算式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 公式组成。”算式虽然只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却展示了数学的规律美。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算式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后,教师先出示四道算式: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将所有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再次引导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次回顾,让学生感受算式的规律美。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做些。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融合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复杂的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融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一次函数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三、信息技术与融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一、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的抽象与严谨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应遵循的数学原则之一,就是美的体验原则,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亲切感,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是从需要中产生的,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形成了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式等,尽管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内容、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有了这种“形”就可以感知它,就可以通过抽象思维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不仅如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获得这些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发现数学和运用数学,是比数学本身更为重要、宝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从数学教学目的看,也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个性品质的关键。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核心问题,充分揭露了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指导原则。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發散思维 大量事实证明,追求数学美,能推动数学的发展,要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追求数学美,发挥想象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一个人要想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就必须破除原有的、不合理的定势思维,增强发散思维,数学中的类比、猜想都是一种发散思维。比如,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人们也一直以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畅通无限的,然而后来发现这种似乎万能的积分对狄里克雷函数却失灵了,这种特殊的现象给积分带来了新的生机,它促使人们开始创立新的积分,以便能解决更广一类函数的积分问题,这也说明了数学的奇异美包含了人们所意想不到的科学事实。 四、利用数学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曾说过:“我的工作总是努力把美和真联系起来,而当我必须做出选择时,我则通常选择美。”魏尔的话表明了数学活动中应以美的

建筑中的数学美

建筑中的数学美 【课题确定】数学是没有生命的,而当数学遇到建筑时就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出 意料之外的 奇迹。古今中外,过去现在,世界上为人们所熟知的伟大建筑中,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美。数学美和建筑美究竟是怎么摩擦出如此奇妙的火花?数学究竟为这些瑰丽堂皇的建筑注入了什么魔法?将我们如痴如醉?就让我们深入探究建筑中的数学美,体会数学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 【摘要】当我们徜徉在人类建筑的历史长廊中流连忘返的时候,怎不为将这粗陋简单 的泥砖土瓦雕 琢成传世永恒与辉煌的鬼斧神工所感动、所钦佩?但是,当我们在享受着这一件件艺术瑰宝带来的惠泽时,可曾想到这些宏大的建筑珍品里面隐藏着数学的奥秘?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在古今中外建筑形式中的表 现。 【关键词】古代现代中外数学之美建筑设计【主体内容】

建筑是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着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 一、古今中外建筑中的数学之美 1、中国古建筑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体现着数学美。而要体会到其中的数学美,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仰视屋角,角椽展开犹如鸟翅,故称“翼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 而美的教育不仅能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 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小学数学中的美 和生活中的美一样处处可见。它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审美教育, 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美, 引领学生领悟数学美, 激发学生追求数学美,引导学生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氛围 中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数学中存在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一提到数学美,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 的黄金分割; 那被誉为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 面几何; 那 200多年来使多少科学家为之倾倒, 竞相攀登, 而至今仍未摘取下来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简洁性是美的特征,简洁是数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美感之一。小学数学中简洁灵巧的美到处可见。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学符号, 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 也只 有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是全世界儿童都能认识的。 它的妙处还在于用 10个有限的符号能记出无限多的数,用加、减、乘、除 4个符号,就能准确的描述客观世界中四大 基本数量关系。这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

彩缤纷的图画; 与作曲中凭借七个音符能谱出各种令人心 醉的乐章。 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上口成诵的“九九”歌诀,语言的精炼,形式的整齐,增一字嫌多,而减一字则感不足,这种简洁,真可与但丁的诗句相媲美。小学数学中的简洁美还表现为构思的灵巧和方法的简捷。从三年级开始陆续学习的凑整简算法和利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就是最好的例证。至于利用乘法使加法运算变得如此简单、可行,更是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简捷和灵巧。只要一提起在孩子们中间传为佳话的高斯求和问题: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更是令人为这构思的巧妙和方法的简捷而拍案叫绝,顿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这种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另外在解答应用题时,当你在迷宫般的数量关系中独辟蹊径,找到一种构思巧妙的解法,你会感到豁然开朗,恰似文学中那种奇峰骤起的飞来之笔,使人领略到一种不期而遇的美感。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在数学知识和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的美的因数得以体现。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设计了动一动、转一转、说一说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每平移一个位置,就说出他是怎么平移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

方案-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1.教师的美育渗透意识不足 让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思想。只有数学教师认可了美育的作用,才能让美育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教师虽然接触到美育的概念,但并没有重视美育的作用,也不愿意将美育引入自己的课堂中。传递数学学科知识,是这些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表现。教师对于美育的重视度不足,大大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2.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 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十分深刻。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小学一直在追求学生升学率的提升,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必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 者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使得教师只能本着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3.教师渗透美育的方法单一 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标志。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教师要将美育成功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想加强自身的课堂教学创新,但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一部分教师只会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审视数学知识的美,无法将美育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造成了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过于单一。 二、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 的必然方向,更是满足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几点阐述: 1.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形象美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直观性,是进行美育渗透与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小学生的感知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一部分知识还是十分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 到快乐,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直观化的手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融入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中。 2.利用操作活动加强美育的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好动性强的成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融入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美。通过动手操作,小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会大大提高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要将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开展更多的 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开放 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加入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很多新设备以及新技术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 基于信息化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知识提供了很大便利,学习兴趣 也大大提高。因此,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力度是很有必 要的,这也是新时期老师能否有效提升自身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常常被动地吸纳老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而一旦遇到问题也会直接向老师寻求答案。这种方式 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会让小学生养成惰性思维, 不愿意主动去探求、思考以及学习,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然而,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则不同,老师会更多地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与思考,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以及求知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小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有助于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转化的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黑板教学中,就算老师为讲述转化的内 涵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最终的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加入则 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图表以及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理 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撑,生动形象的将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从 而进一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有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在过去,很多小学生在课下复习数学知识时,常常会无从下手,再加上有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 没有很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效果极差,同时也不能有效 解决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的信息技术,如PPT等,就 可以通过下载老师分享的PPT课件回顾课上所讲内容,之后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 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薛桂兰 (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 内容摘要:美无处不在,把生活中的美贯穿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呆板冷峻的数学符号充满活力,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生机勃发,而且也使学生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一份和谐、一分愉悦。 关键词:美 美育 数学美 中图分类号:G6321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939(2001)01-0091-02 在人们的心目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实际上,数学也有它的可欣赏性——数学美。数学美是一种朴素的美,它没有华丽的词语,更没有迷人的画面。如果能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数学,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感受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动态中体会到内在情感活动的起伏与变化,让学生领会美、体验美、热爱美,使学生心灵受到启迪,精神得到升化,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目的。 一、简洁美 数学符号把数学内容扼要地表现出来,具有准确性、概括性、简洁性和条理性。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味数学表达和推理的简洁美。例如: ①引入极坐标系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一于公式 Θ=ep 1-eco sΗ 之中,这个公式简洁明了,其中,Θ、e、p、Η和谐共处,随e的变化而表示不同的二次曲线。 ②e ix=co sx+sinx,当x=Π时,得e iΠ=-1+0它是联系5个重要常数-1,0,i,Π,e的纽带,它集代数数0,-1,i 与超越数e、Π于一体,的确妙极了。 ③∫f(x)d x这一简洁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的丰富思想,刻画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因此,有些数学家把微积分比作“美女”。 ④∫b a f(x)d x=F(x) b a,充分体现了积分是微分的无限积累。 ⑤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几十个之多,如果一个个平铺直叙地讲解,既费时间又很烦人。而当把它们归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一句话就简明而准确地概括了几十个三角公式。这时学生会从心底迸发出一种对美的享受的快感。 二、对称美 现实世界中处处有对称。对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几何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其中波浪滚滚的正余弦曲线,欲达不能的渐近线;翩翩起舞的玫瑰线,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很富有诗意。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的成对出现,函数与其反函数关于y=x轴对称,无不呈现出对称美。而天安门、天坛由于设计建造的对称使得它们更加美丽壮观。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并展示习题中包含的对称性,将会引导学生获得奇妙的解题途径。例如: ①在高等数学中,各种运算和其逆运算的对称美,如导数dy dx =f′(x)与微分dy=f′(x)dx。 ②a、b、c∈R+且不全为零,则 2(a3+b3+c3)>a2(b+c)+b2(a+c)+c2(a+b) ③已知xyzt=1,则 1 1+x+xy+xyz + 1 1+y+yz+yzt + 1 1+z+zx+zx t + 1 1+t+tx+txy =1 ②、③两式展现出代数式的对称美。 ④杨辉三角形构形完美(整体结构上是正三角形),它不仅体现了对称美和规则美,还描述了知识的规律性,其中包含许多奇妙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启发人们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统一美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平面几何中的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公切线长定理);微积分中的各种代换(如不定积分的万能代换)均体现了统一美。 数学公式多且符号抽象,记公式是学生头痛的问题,通过对公式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许多公式具有内在的和谐统一。例如: ①立体几何中的柱体、锥体、台体以至球体,它们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地写成: V= 1 6 h(S1+S0+S2) 其中h为高,S1和S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S0为中截面面积。这一个公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②三角函数的三倍角公式和结果可以统一起来表示为: ? 1 9 ?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什么是美?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美可分为感性美和理性美,美是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与美学无关。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德国诗人诺瓦利说:“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中存在着美。 什么是数学美呢?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 数学具有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表达形式和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例如:人们用0到9十个数字加上位置计数法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复杂的地图用简洁的四色表示,只有数学能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莱布尼茨用“”这一简捷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的丰富的思想,刻画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因此,有些数学家把微积分比作“美女”。 数学具有对称美。 对称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关。”数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称如:数的对称,包括整数、有理数等;形的对称,包括直线、圆、正多边形等;式的对称,包括对称矩阵、求导与积分等。现实生活中,建筑、宫殿、园林就很好的应用了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具有统一美。 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经历了无数次坎坷,范围不断扩大了,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属性和规律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系中。数学美的统一性正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数学具有和谐美。 所谓和谐即雅致,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谐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无论从局部或整体来看,都让人体会到平衡协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黄金分割比”是最能体现数学的和谐美,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生活中也常常利用黄金分割如:小康型购物价格公式、合理睡眠时间、饮食饮水问题等等。可见数学的和谐美无处不在。 数学具有奇异美。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刘丽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课。 案例背景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当然不少人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数学的人满脑子是数码和符号,做事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刻板,不懂艺术不懂美。的确数学不像音乐、绘画那么直观,怎样能与美联系起来呢?作为课程实施主阵地、主战场的课堂教学将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巧妙地把美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案例描述 “同学们,你能将卡通人物放在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最美吗?上来摆一摆吧。”(多媒体课件演示) 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摆放问题,学生觉得很容易,于是马上就有很多人举手要求上台摆一摆,我叫了班级里2位不大爱发言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上台进行了尝试。结果一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放在了正中间,另一位则将其放在中间偏右上一点的位置。 (摆放结束)“这两位同学的摆放如何,美吗?” 对于美,大家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老师的话刚一完,立刻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摆放比较美,很对称。” 接着又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我认为这两位同学的摆放还都不够美,应该放在图片的右下方的位置比较好些,而且摄影老师也说了这样的取景比较好一些。” 学生这学期正好在学摄影,但能将摄影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还有点出乎意料,然而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高兴的,于是我马上让这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摆在了相应的位置,让大家来看,这样摆放感觉如何呢,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小声的说:“对哦,看起来比较舒服呢。”接着,我乘机追问:“这样摆看起来比较舒服,那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拉到了数学上来,而且他们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开始高涨起来。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习资料任选一个五角星,测量五角星上C 点到A 、B 点的距离。并计算一下AB AC 和AC BC 的值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通过测量,学生齐声回答):“0.6,相等。”“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得出“黄金分割”的定义。教师并指出:“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黄金分割比 AB AC 是215-。”我的话刚一完,就有一学生疑惑的举起手:“为什么会是2 15-呢?是哪里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