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第26卷第3期2007年6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Zhengzhou Institute o fA e ronautica l Industry M anage m en t(Soc ial Science Ed iti on)V o.l 26N o .3

2007.6

收稿日期:2007-03-09

基金项目:2003-2004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AHSK03-0418);安徽师范大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4XZXII)作者简介:杨守明(1962-),男,安徽亳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程又中(1953-),男,湖北浠水人,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

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杨守明1

,程又中

2

(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 和平 、 合作 、 信义 。中华传统和合文

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 天朝大国 的以 抚 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 信 来 保全和局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 委屈求和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 七七事变 ,表现为对日妥协有 度 以及努力促和;从 七七事变 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 信 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关键词:和合文化;中国外交思想;传承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7)03-0076-04

一、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及其国际关系原则主张恩格斯说: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1]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起源于原始宗教。在经历原始宗教阶段之后,具有政治因素的伦理道德就开始萌生,并进而替代了宗教意识所具有的社会作用和地位。其原因是西周统治者通过总结、反思夏、商覆灭的历史教训,认为统治者的政治命运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表现决定的。于是在传统的原始观念中产生了第一个道德观念!!! 敬德 ,即崇尚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西周统治者还产生了 保民 思想,提出: 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民之依??保惠庶民, (#尚书?无逸%)可见,周人的道德观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除此之外,周人还从殷人的宗教观念中发展出 礼 的伦理思想,如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记?曲礼%),以此来维持宗法的伦理秩序。此后,儒家创始人孔子进一步发展了殷周之际的道德伦理思想,提出一个新的、内容极为丰富的道德规范 仁 ,其本质含义就是 爱人 。它所表明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亲关系。孔子把支配原始社会的氏族血亲之爱加以发展,扩大到广大地域的人际关系,把血亲之爱变成了人际关系普遍遵循的原则,主张: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颜渊%),进而,他又提出了处理朋友关系的 信 的道德规范,他认为 信 即是仁,即是在朋友之间应遵奉的 爱人 的原则。同孔子一样,孟子的 仁爱 也突破了血族的局限,主张天

下一家亲,彼此相爱。他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墨子在孔子的 仁者爱人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兼爱 ,即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 (#墨子?小取%)。即是说,爱人,要等到普遍爱了所有的人,然后才可以称为爱人,并且 爱无厚薄 (#墨子?大取%),即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上述 爱人 与 兼爱 的思想,为群体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当然也是中国和合文化的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 爱人 、 兼爱 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以 爱 为基础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思想观念。首先,当论及国际关系原则时,老子谈到: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即大国对小国谦让,则取得小国的尊重;小国对大国谦下,则取得大国的容让。墨子认为: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 (#墨子?法仪第四%),并说: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贯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相害也。 (#墨子?天志下%),即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国家,国家之间应做到不以大压小,以强凌弱,这样天下的国家,都不用水火毒药兵器互相残害了。其次,当论及国家间冲突,造成天下大乱的原因时,墨子分析到: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兼爱上%),即诸侯各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

杨守明,程又中: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国,所以才攻打别国。细察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都起源于互不相爱。可见 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兵家的军事思想也都体现着 爱。孙子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攻%)其主要含义是战争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胜为上策,最差的手段是军事进攻以至士兵伤亡。这就是 爱在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体现,这也可以被看做当代 战争法中的人道主义原则的思想渊源。

总而言之, 仁、 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并由此形成 礼、 义、 信等道德规范以及 大同、 和而不同等思想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内容是 和平、 合作、 信义。因此,笔者所探讨的就是以 和平、 合作、 信义等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近代以来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晚清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70年。这是清帝国由衰败走向灭亡,由 天朝上国走向割地赔款,丧失主权,面临瓜分的时期。晚清政府的外交思想在这一时期虽然有阶段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却始终贯穿其中。

1.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清政府虽然签订了割地赔款等不平等条约,但仍然坚持天朝大国对待邻国(夷狄)的 怀柔政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之际,道光帝就提出了 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衅(#清宣宗实录%,道光二十年七月祭丑)的对外总政策,即是说,在保持中国的大国威严的前提下,主要采取 抚或者说 妥协的方式来对待英国的侵略,希望以此显示出大国皇帝的宽宏厚德,从而体现出中国的 大国以下小国的传统文化理念。

2.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外交思想转变为 执行条约、 保全和局。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同治朝总结了过去道光、咸丰时期对外政策失败的教训,确立了 执行条约、 保全和局的外交思想。同治政府认识到: 外交之道,我处心信而使彼不疑,守信之法,务在中国官民,均以条约为准。同治政府认为,信守那些条约,就可以不使外国人生事,从而 保全和局。这一外交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朋友关系的道德规范!!!信。但西方国家却不按照这一道德规范来对待中国,例如,在缔结 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日方的谈判策略就是:同中国代表商谈,不谈道德,只能谈事实,中国对草案不论接受、拒绝、或各条修正,论点皆须以事实问题为限[2]。可见,西方列强是不同中国谈 道德的。因此,中国以 信义为出发点的外交政策最终是失败的,其标志就是 马关条约的签订,它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

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的外交思想是 以夷制夷,即借助一方的力量,制衡另一方侵略中国的行为,说到底也是为了 保全和局。中日甲午战争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 执行条约并不能维持和平,因为中国没有保护自己、维持和平的力量。而从 马关条约之后发生的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清政府产生了所谓 以夷制夷或者称为 借力维和的外交思想。在这一外交思想指导下的最重要的外交实践是1896年 中俄密约的签订。自三国干涉还辽后,清廷上下莫不感激俄国,都主张与俄 深相结纳,互为声援[3],都主张给俄国以好处、同它订立援助中国的密约。当李鸿章作为中国特使到俄国后,俄方提出了在中国东北修铁路的要求,沙皇说: 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 将来英日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 惟华自办恐力不足[4]。可见,沙皇非常明白中国因力量不足,想借助俄国力量维持和平的心理。当 中俄密约签订后,李鸿章回到上海时洋洋得意地说 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由此可见,中国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同意俄国在中国修铁路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军事同盟进行侵略和扩张,而是维持和平局面,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总丢不掉 和平这根线。

4.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到辛亥革命,清政府的外交思想是 委屈求和。 中俄密约的签订和李鸿章出访英、法、德、美四国试图达到 联络西洋,牵制东洋的要策,最终是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而宣告彻底失败。在追求和平外交思想的尝试一次次失败后,从1901年 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暴发,清政府选择了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 委屈求和的外交路线。

三、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 中华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就南方的国民政府来说,其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广东国民政府到蒋介石南京政府成立之前,国民政府把 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在国际上自由平等的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以新三民主义作为这一时期的外交指导思想。而三民主义的产生,用孙中山自己的话说就是: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首创者。[5]可见,在三民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中,中国传统文化排在第一位。在具体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对 民族主义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时,孙中山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随着时势的推移,又把以 排满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发展到 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 以期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至于大同。[5]在说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的思想来源时,孙中山说, 联俄是因为 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6],总之,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他说: 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7]

2.从1928年到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对

第3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

日本采取妥协政策,这一政策背后的思想,仍然是中国传统的 谦让、 容忍、 和为贵的思想。早在1927年10月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被排挤下野后去日本,名为向宋美玲求婚,实际上 蒋介石在日本3个月的活动,同日本方面达成默契,他的北伐统一只限于长城以南的内地,用中国的东北(满蒙)换取日本的支持与友谊。蒋介石特别允许??他对日本在长城以北的行动只表示象征性的反对。[8]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1931年 9.18事变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因为日本发动 9.18事变,没有超过蒋介石屈服退让的 度。为了确保日军在 度的范围内的侵略活动,蒋介石在 9.18事变之际致电张学良 无论日本军及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避免冲突。[8]1934年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已得到东北四省的利益,已达到蒋介石屈服让步的 度,这时,国民政府立即采取 和平方式,防止日本采取超过 度的行动,于是就命其驻日本的公使蒋作宾在东京活动,推行 改善中日邦交的方针, 谋求通过两国的合作与对话来阻止日本进一步的侵略行动,通过合作,将赢得足够日本人的支持,使军中极左端分子能被孤立和遏制[9]。蒋介石电嘱蒋作宾说: 中国对于欧美各国力图合作,对于日本因邻近关系、文明相同,更有亲密合作之必要。[10]同年10月,蒋介石发表#敌乎?友乎?%一文,要求日本应支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彻底更新中日关系,抛弃武力,注重文化合作,舍弃土地侵略代以互利的经济提携。他又说: 中日为东洋兄弟之邦,应以道义相交。[9]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外交思想中表现出的中国人的容让、和平与合作的精神。

3.1937年 7.7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国民政府外交方面基本上执行反对日本侵略的政策。由于1937年的 7.7事变完全超出了蒋介石对日妥协让步的 度,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宣布国内和平,准备抗战。他又电令驻扎平津的29军军长宋哲元说,中央已决定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11]。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抗战决心已经确定。但这并不是说蒋介石就一味地要战争,他在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中阐明了其外交方针: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中国的抗战是应战而不是求战。上述谈话很清楚地表明,中国进行的是一场被迫的保卫 国家人格的正义的防御战争,即使这样,中国还是不放弃最后一线 和平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平思想在外交中的体现。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思想不仅体现着 和平,还包含着 信义。早在1931年 9.18事变之际,蒋介石就告诉张学良: 我考虑到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12] 当时的国府要人包括蒋介石在内,都相信国际联盟能主持正义;相信华盛顿九国公约会保证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8]然而,当国民政府向英法表示要向 国联申诉时,英国外长艾登表示:甚至在意大利侵犯埃塞俄比亚危机时使用制裁都不起作用,在目前情况下就更难生效。法国外长德尔博斯说,目前,把中日问题交给 国联将是白费力气,至于制裁,则根本谈不上[13]。1937年 8.13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又向 国联正式提出日本侵略问题。另外,同年11月3日,在中国的一再要求下召开了九国公约有关国家会议,讨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问题。但中国的所有这些努力,在西方人看来根本都是不能达到目的的。那么,为什么中国总是这样执著地相信国际社会同情、支持中国的正当要求,相信签约国会承担条约义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如同处理朋友关系一样,中国人秉承 信,而西方人强调 利。这就是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正如孙中山所说: 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四、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从1949年至今的中国外交,始终包含和平、合作思想,只是由于国际、国内社会的演变,中国外交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新中国建立到1980年代之前,国家的中心任务主要是安全问题,相应的外交工作主要是维护和平;从1980年代以来,国家的中心任务主要是经济建设,相应的外交工作主要是促进合作。

1. 和平理念在新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为此,毛泽东提出的 一边倒政策,就是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与苏联结盟。毛泽东在阐释他的结盟思想时谈到:帝国主义之所以没有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是由于他们知道不能通过战争手段在全世界消灭共产主义了。因为这一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团结的,阵营加强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已不是那么容易。事实也是这样,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同盟,才使帝国主义国家不至于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才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从战后到1970年代的世界和平。1970年代开始,苏联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构成了新的威胁。为了维护中国安全与世界水平,中国又与美国准结盟。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中美准结盟问题时说: 中国和美国是出于安全的绝对需要而联结在一起的。[14]可见,中美之间1970年代的准结盟,也是为了全球安全的 绝对需要,即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

从地区层面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思想主要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新中国成立之初同不少邻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本地区的和平问题。为此,周恩来全面阐述了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主导思想。他说: 我们要解决边界问题,其目的是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而不使我们同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我们的国策是和平外交政策。[15]另外,他在亚非会议上也说: 至于我们如何同邻国来确定边界,那只能用和平方法,不容许有别的方法。我们

杨守明,程又中: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

如果一次谈不好,就再谈。[15]由于中国认真执行上述和平外交政策,所以在1960年代中国就基本上解决了边界问题,从而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尊重甚至感激,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新中国实行上述的睦邻政策,正是中国古代管子的 不以勇猛为边境和老子的 不以兵强天下以及 大国以下小国等思想在当代中国外交中的体现。

2. 合作理念在中国外交思想中的传承。1980年代,国际形势开始缓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相应的中国外交思想也调整到促进国际合作,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国际合作方面主要体现了容让、诚信、仁爱等中华传统文化理念。

(1)容让合作理念。邓小平在同印度客人谈到边界问题时说: 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就解决了嘛??我们同好多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双方相互让步。[16]邓小平上述 互让合作理念始终体现在19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实践之中。例如,对于南中国海这样一个属于国家主权的问题,中国并没有 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而是 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16]。2000年,中国同菲律宾、越南等国签署了#南海行为宣言%。2005年,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签署南海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这又是上述 不以勇猛为边境及 大国以下小国等传统 容让理念,在当代中国外交中的再一次体现。

(2)诚信合作理念。邓小平在1982年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信得过,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所以国际上许多朋友都信任我们。 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带人才有的。在国际合作中中国确实是这样讲信义的,如,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认真履行了入世的各项承诺,正如世界贸易组组总干事素帕差所说: 中国所做的一切均符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3)仁爱合作理念。 仁爱与 兼爱意思是不仅爱自己,也爱他人。这一理念在当前中国外交思想中体现为既要注重本国发展,也要考虑别国发展,即共同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说: 中国自古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优良传统。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着力加强同亚洲各国合作。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选择并坚持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以发展国内经济;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东南亚各国的利益,帮助东南亚国家尽快走出金融危机。中国的这一体现 爱己爱人、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赞扬。

总之,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思想始终体现着和平、合作、诚信等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由于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无论是中国衰落时期,还是在中国强盛时期,这种文化的传承从未间断,所以,在中国当前和平崛起过程以及和平崛起之后,谁也没有理由认定这种文化就会间断。只要这种和合文化的传承能够继续,中国的崛起就不会威胁别国,只能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卷2)[M].北京:三联书店,

1980.

[3]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卷3)[M].北京:三联书店,

1980.

[4]杨公素.晚清外交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孙中山全集(卷7)[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孙中山和他的时代(下)[M].北京:中华

书局,1989.

[7]孙中山全集(卷9)[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杨公素.中华民国外交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蒋作宾.蒋作宾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10]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卷下)[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4.

[11]杨树标.蒋介石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3]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2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14]尼克松.不战而胜[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5]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席高级

On Trans m i s si o n ofChi n ese Traditi o nal"Peace and Cooperati o n"

C ultur e i n C hi n ese

D i p l o m ati c Thought S i n ce the M odern Tm i es i n C hina

YANG Shou M ing,CHENG You zhong

Abstrac t:The m a i n t hought of i nterna tiona l re lati on to wh ich Chi nese traditiona l"peace and cooperation"cu lt ure i s re lated is"

peace","cooperati on","f a ith".T he pape r t h i nks t he"peace and coopera ti on"cu lt ure en j oys longer histo rical and cultur al background.T o a certa i n ex ten t,t he d i p l oma ti c though t o f late Q i ng dynast y G overn m ent,G uom i ndang Gove rn m ent and tha t of the PRC are trans m itted to the cu lture.

K ey word s:"peace and coopera ti on"cu lture;ch i nese diplo m atic thought;i nhe ritance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太华办八一小学 2018年3月28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承华阴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员中涛 副组长:娟周红亚 成员:翠萍建侠甄洁贠西玲王春艳 芬亚利宝平丽蔡晶

1.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2.坚持文化修习与人格养成相结合。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及时代价值,冶高尚人格。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4.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关注成效,又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容的有机衔接、次序推进。 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卓有成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2018年春季开学,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持续开展老腔、迷胡、剪纸、华山红拳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五、活动容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奋好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感10篇

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感10篇 近日,学院南路街道新谊社区党总支特地举办了一次传统文化集中学习,在学习中,我们深刻的了解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篇十】 传承文化,从小做起,要以德为本。孔子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以德为本不仅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朴素的为人之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天下为公与人为善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思想观念、美德情操陶冶着人们的心志,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所谓根本,就是事物的本源。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强基固本尤为重要。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的根源血脉,都要靠祖国的下一代不断传承。 从小做起,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步形成。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影响,各方面都要为文化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大人要做好榜样,学校要组织好教育,社会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传承文化,不但要树立榜样,还要记住历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是国家的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留住血脉,才能走向复兴。习总书记反对语文教材去中国化,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立德修身,广大青少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约束自身行为,才能更好地影响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净化社会环境的队伍。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还是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其中对仁、义、礼、智、信的弘扬,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同时也饱含着温文尔雅的人格养成。 广大青年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广大青少年朋友躬身践行、以身作则,很有指导意义。

2019年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_作文范文

2019 年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_作文范文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证和象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将自己推到了灭种的边缘。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 而这个古老、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系在传承上却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则认为我们应该融入流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 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 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选用更适合其发展的方式来传承。笼统单一地说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较偏激。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

反过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够都原汁原味地继承。因为不 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 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再者,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对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但对于有些内容,我们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 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 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 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 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 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 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 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 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根据其具体内容,选择更合理的传承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对传统文化 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 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征文800字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征文800字 导语: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 【第一篇】 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然而又在岁月中逐渐流失,碾灭,最后却埋在了几千年积淀的黄土下……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 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中简称《纲要》),称将据此适时调整课标,修订教材,并增加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少年们真是越来越幸福了……各种特长在高考中越来越有用武之地,高考也慢慢不再是单纯的由应试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的考试。书法专业有哪些优势?有哪些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专业就业又是往何处去呢?来一起看看吧~ 《纲要》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了明确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初步认识常用汉字,感受汉字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家乡习俗、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二、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三、初中阶段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道题就是书法题,而书法题和卷面分占总分30%了。 四、高中阶段要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五、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国学的日益兴盛,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日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完善,加上美术高考压力增大,书法专业前景日益兴盛。高校书法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选择通过书法学习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成为了优选捷径。 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院”的成立,以及各大专科院校相继开设书法系,书法专业随之升温,此时报考,正当其时。各高校也在纷纷增开书法专业,不断扩大招生名额,书法生考入名校本科的比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一点书法基础,文化课成绩稍微好一点的文科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专业课训练,其升学率更高,前途更光明。 目前,我国的书法专业已经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不断趋于成熟,一批名牌大学更是引人注目。高校书法专业正以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书法专业高考的优势: 第一、文化课成绩要求低,平时在班级中等成绩(320-480分)的学生、都有机会。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911439819.html,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张艳娟贾楠 来源:《大观》2015年第12期 摘要:中国有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产生了许多民间艺术,它们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带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从而展示了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随着大工业化时代的兴起,很多机械化的生产代替了原始手工化生产,一些传统的制作手法和传统艺术创作逐渐的流失。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题。如今,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我国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特色,民族文化需要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发展,因此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非常珍贵的,我们不光要重视起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而且要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 我国是一个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具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创造生活,贴近生活的历史产物,它包含着工匠们的智慧和各种手工艺创作的内在灵魂,体现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的热爱,具有强烈的生命活力。 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具有审美与实用性价值共存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艺术的种类也逐渐的增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逐渐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比较有名的皮影、蜡染、蓝布印花、景泰蓝等民间艺术作品都依据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创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增添生活的情趣,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当地民间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中国民间艺术应该如何发展?如何传承中国的艺术文化?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应加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民间艺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重视。作为政府要想引导民间艺术的发展,必须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环境氛围,对于民间艺术的创造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支持民间产业艺术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奖项来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或者开发民间艺术产品的产业链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力度。 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能够带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也可以作为提升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应发展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结构,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归纳.doc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全镇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我镇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校认真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我镇中小学自**年下学期起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例如,各小学在国学经典诵读,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弟子规》或《百家姓》。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论语》1篇。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首、《千字文》《论语》4篇。四年级:优秀古诗文20首、《论语》、寓言故事十则、神话故事。五年级:《大学》《中庸》、现代诗文10篇。六年级:《孟子》、现代诗文10篇。在确定内容后,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

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工作、阅读篇目的保证。在初中学校,我镇设立了选修科目:内容有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即可。 二、农村现代与传统文化教育并举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我镇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现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培养村民的兴趣特长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此,我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年底,我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感党恩.党员固定活动日”文艺晚会,激发党员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创先争优争当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 2.开展“感恩祖国”。**年国庆节,中小学通过组织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活动,提升学生感恩祖国、保卫祖国、回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韦建乐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摘要:在“概论”课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是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根源于传统文化;要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要讲清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自觉。 关键字:“概论”课;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①“概论”课作为全国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四个讲清楚”,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 开设“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②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搞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以及形成过程,因此在“概论”(2013版)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开门见山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和结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③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过程: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即实现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件大事”;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前两个过程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第三个过程理解不深,因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_议论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 【篇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8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篇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900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决定》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更进一步强调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涉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隐忧 纵观时下学校,我们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各种大片到洋快餐,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喝的是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看的是米老鼠、奥特曼,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奥巴马……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精选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专门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但是,要是咨询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如此一个咨询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明白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情况,更是让我痛心的情况.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刻,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伙儿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明白,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间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如此的公益活动差不多非常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伙儿都明白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酬劳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不管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明白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确实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讲一句,感恩,感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尊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觉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明白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躯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近百年来,由于种种缘故,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的人们差不多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差不多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宝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能够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传统礼仪如何讲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纵观古今中外各国进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文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 文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 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 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 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 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 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 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 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活动方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凌源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任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开启学生智慧,提升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形成我校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音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我校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以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和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精髓,使学生书写出优美的中国汉字为主要抓手,使其成为我校特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造与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让学生在逐渐学会认识汉字、熟练书写汉字,理解汉字的含义,临摹名家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意境美与艺术美。 我们将指派专人教师任教,安排专门的课节并上课程表,纳入教学计划,营造写字氛围,每周二的第七节课全校都上写字课,有教师亲自指导,每班还另外加出一节写字课,由赵兴久老师进行指导讲解,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跟着学习,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坚持每天让学生写半个小时,教师要认真进行讲评,平时的作业老师要严格要求,按照练字的要求去写,全校齐动员,共同营造写字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2017年学期初开始,成立组织,编写教材,采购资料。一、二年级经典诵读,《弟子规》。三至六年级学写钢笔字,四、五年级到六年级后,在钢笔字的基础上,学写毛笔字。做到有步骤、有层次、有创新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力争在2017年底见成效,2018年接受上级领导检查验收。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们,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三个问题。 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炎黄文化 炎黄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炎帝、黄帝时代的文化或炎黄时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本讲所说的炎黄文化,主要取狭义,有时也涉及广义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从雏形期(炎黄-夏、商、周时代),到形成时期(春秋战国),再到发展期(秦汉-鸦片战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 传统习俗包扩一些节日以及相关的的传统。元宵看花灯吃汤圆,端午划船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类型: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传统文艺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学和中国传统艺术两部分。中国传统文学的形式主要有诗歌(唐诗、汉诗等等)词(宋词)曲(元曲)、赋一类教正式的文学形式。中国的传统艺术则是历代的中国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诗人,建筑师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他们对中国人、社会和环境的理解所呈现给我们的,反映中国社会历史生活的一幅文化长卷。中国传统艺术的分类: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传统服饰等等。 中国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辨正思想、穷变通久的变易思想等。 为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怎么做——怎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科学认识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代以来,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政治层面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错误的极端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