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的需要,参照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实地考查分析。

(4)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A、径流量观测方法

流观测方法可根据径流场可能产生的最大、最小流量选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体积法、量水计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观测仪器: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量水计、分水箱等

B、泥沙取样和测定方法

泥沙的取样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在观测室蓄水池或流水中人工取样,或利用泥沙自动取样测定含沙量。取样器可以采用瓶式或其他形式.

用体积法观测径流时可在雨后一次取样,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然后对泥水进行搅拌,分层取样。

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称重,计算泥沙含量。

(5)降雨量等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用雨量计观测,主要仪器有雨量筒、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 径流场建设

根据近年来的建设,在坡地径流场径流小区设计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1.1 选址

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站点的合理选址是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坡地径流场的选址除了要严格执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外,仍需注意其他有关细节。在坡地径流场选址确定以后,要尽可能在同一坡向、同一坡位建设径流场所包含的若干径流小区,避免由于地形不同引起降雨或土层厚度等对流失量的影响:小区的选址要符合便于步道建设的原则,步道最好贯通所有径流小区。

1.2 小区设计

径流小区是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的最基本单元,小区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精度。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 m,基础深0.30 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分流桶和集流桶是降雨产流后承接径流的常用量水设备,其容积大小和分流系数应根据径流小区的面积和会流特点,按50 a一遇洪水标准来确定[3]。北京地区分流桶常用9孔分流,部分小区分流孔都是均匀地布设在分流桶周同,其中1孔承接到集流桶。为此,分流桶是否摆放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分流的均匀性通过近年来观察,分流不均匀(部分分流孔不出流)可造成观测数据非常大的误差。所以,要经常校核分流桶水平性。为了消除分流桶非水平造成的分流误差,可将分流孔均匀布设在对接集流桶的一侧。这样即使分流桶保持不了水平,也会大大减小分流的非均匀性,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2 径流场管理维护

综合的坡地径流场应该包括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小区、气象场、实验室及其他大量设施设备。径流场科学到位的管理维护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1 径流场管理

监测点主要聘用当地人员进行小区维护和观测,为此,总站每年组织对观测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确保聘用人员的稳定和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2.2 径流小区维护

(1)标准小区:每年按当地传统耕作方法将地面耙平,并准备成苗床状态,然后保留裸露。春天翻耕(15~20)cm深,并按当地习惯进行适当中耕,一般中耕(3~5)次。保持没有明显杂草生长或结皮形成。每次降雨产流完成观测后,需及时回填土壤,消除径流冲刷造成的细沟。

(2)自然坡地小区:每隔15 d应采用垂直照相设备进行植被覆盖度观测。如覆盖度不符合设置要求(主要是超过设计覆盖度),应在尽量减少小区土壤扰动的情况下进行处理,保证植被覆盖度在观测期间符合设计要求。

(3)农艺耕作小区:坡耕地的耕作、种植及管理按照当地种植习惯进行。

(4)水土保持措施小区:水土保持措施如鱼鳞坑、梯田、水平条等要保持完好,要密切关注暴雨后毁坏情况,如有破坏,要及时修复,否则会严重影响后期观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每次完成小区处理和维护后,要及时记录,填写小区处理情况记录表。

3 数据观测

3.1 气象观测

针对水蚀区的水土流失特点,监测点气象观测主要是降雨观测,其他气象资

料可选取当地气象部门观测数据。一般坡地径流场安装虹吸式自记雨量计,部分重点径流场安装了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设备安装和降雨观测要严格遵守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根据近年来观测经验,建议每个观测点安装2套测量设施,除常用的虹吸式雨量计外再加装一套简易雨量筒进行对比观测,适时校核自记雨量计。如安装了下图的雨量计,建议每周清理一次滤网和漏水孔,防止树叶、泥土等堵塞,影响观测数据。

3.2 径流泥沙观测

在观测期,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当径流即将发生时,监测人员必须亲临现场,观测径流发生情况。有条件时,可观测径流起止时间。径流终止后,观测各小区的冲刷情况(对侵蚀程度严重的小区应记载侵蚀沟的情况及其分布)和植物

覆盖度(%):量取分流桶、径流桶内泥水深。量取水深后,采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在集流桶不同部位采集(3~5)个径流样品放于小水桶中,搅匀小水桶混和水样,采集2瓶(750 ml采样瓶)泥水样,送回实验室采用沉淀烘干法测量含沙量[4]。清扫承水槽淤泥并测含水量,确定承水槽土壤流失量,做好相关表格记录工作。及时清理分(径)流桶,检查阀门闭合情况、分(径)流桶情况及其小区状况,做好下次观测准备。

3.3 水质与土壤含水量观测

将水质分析样在48 h之内送到相关检测机构,进行水质化验(总磷、总氮、CODMn)。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质分析样要严格按照水文观测要求进行保存和运送。

采用土钻取样烘干法或TDR快速测定法每10 d观测1次土壤含水量,产流后加测。如采用土钻采样,则需要回填土壤,消除钻洞。

3.4 土壤理化及其他指标观测

播前,汛前和汛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团粒结构和肥力分析。秋后测定植物覆盖率、树木成活率、地径、树高、郁闭度、果品产量和粮食产量。

4 数据整编

4.1 数据录入与上传

完成各项现场观测和室内测定后,观测人员将各类数据按照一定次序录入测站客户端,通过局域网或拨号发送至区县水保站数据管理分中心,主管监测的业务人员会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审核和电子签名,通过局域网或拨号上传至水保总站监测中心数据管理系统。

4.2 数据整编

观测数据整编就是将监测点测得的原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编、分析和统计,提炼成系统、完整且具有一定精度的整编成果的过程。

整编数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原始观测数据,包括监测点各类观测数据,如降雨量及强度、集流桶径流深、水样含沙量、土壤含水量、水质化验结果、小区维护处理记录等所有相关数据;成果性数据,包括系统计算得出的小区土壤侵蚀模数、径流模数等分析测试结果数据及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数据等。数据整编原则要求每场降雨后,要对所有记录数据进行校核,对所有成果性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做好编号和记录整理工作。每年将所有原始记录表(如监测点年度的雨量纸、现场记录表)按照日期进行归类装订和存档,建议进行复印备份:将所有成果性数据从数据库导出,按日期和内容进行分类,进行纸质化装订,同时进行电子化备份管理。

4.3 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保总站统一管理。未经总站同意,水保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数据。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每年发布一次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根据情况不定期发布水土流失监测简报。

专题二:森林理水、保土效益监测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大气降水经过森林环境后表现为森林及其土壤对降水的蓄调过程,这种功能具有时空性、生长性、可变性、复杂性、耦合性和可预测性,各层次的贡献大小和方式随森林群落的生长发育及降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用地表径流、壤中流、土壤入渗,以及冠层、枯落物、树干截留理水能力和森林及土壤水库对降雨径流的蓄调量等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森林森林理水、保土效益。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后山、田家炳楼806#水土保持实验室

四、实习主要内容

(1)树冠截留量的测定

林冠截留降水量:林冠上降雨-林内雨-树干径流

林冠上降雨的观测方法:在林外设置雨量计,或在林内竖杆(铁塔),利用滑轮升降雨量筒观测大气净降雨量(自记雨量计)

林内雨:在林内放置多个雨量筒,或放置降雨截留盘(长几m,宽15-50cm,深15-20cm,并设分流装置)观测林下降雨量。

树干径流:利用截引办法(剖开的聚乙烯塑料管环状缠绕树干基部,下设导管导入接水装置)测量沿树干下流雨量。

或:不同树叶持水特性的测定

在校园周边选择10-30种树种,随机采每种树叶0.5kg 左右(2-3重复),称鲜重m鲜,后浸入水中,泡8小时,又称重m后,表示雨后树叶持水饱和后的重量。称后,平铺于通风处,分别于1小时,3小时,15小时后再称重,表示雨后不同时间段的持水变化。

用树叶最大持水率P=(m后-m鲜)/m鲜表示不同树叶的最大持水情况。分析比较各树种的树叶最大持水率。并分析不同时段不同树种的叶的失水情况。

(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截留水量测定:

在林地内设置0.2m×0.2m的小样方。在样方内,首先测定枯枝落叶层厚度(cm)。然后,把样方内所有枯枝落叶取下来,清除土壤颗粒,分别称重,并且从每个小样方内,用铝盒采样3~5个,然后将它们烘干称重,测得枯枝落叶层的干重和含水量。

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和截留量的测定,将从林地的一定面积内的枯枝落叶清除土壤碎粒后称重,然后把样品经过浸水12小时后称重,测得其最大持水量。

枯枝落叶层的截留水量=最大持水量-自然状态时含水量

(3)土壤持水量的测定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提要 (1) 第一章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 (5) 一、项目工作内容 (5) (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6) (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 (7) (三)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 (7) (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 (7) (五)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 (8) 二、实施技术路线 (8) (一)总体技术路线 (8) (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 (8) (三)具体实施技术步骤 (10) 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 (10) (一)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0) (二)技术方案编制原则 (11) 四、总体进度安排 (12) 第二章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14) 一、监测范围 (14)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14) (一)监测内容 (14) (二)监测指标 (14) 三、技术路线 (15) 四、技术细则 (16) (一)区域监测 (16) (二)典型县监测 (17) 五、主要成果 (25) 第三章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27) 一、监测范围 (27)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27) (一)监测内容 (27) (二)监测指标 (27) 三、技术路线 (28) 四、技术细则 (29)

(二)典型区调查 (31) 五、主要成果 (35) 第四章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6) 一、监测范围 (36) 二、监测内容与指标 (36) (一)监测内容 (36) (二)监测指标 (36) 三、技术路线 (37) 四、技术细则 (38) (一)区域监测 (38) (二)典型县监测 (39) 五、主要成果 (42) 第五章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44) 一、典型小流域选取 (44) (一)选取原则 (44) (二)选取结果 (44) 二、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 (46) (一)基本情况 (46) (二)水土流失状况 (46) (三)水土保持措施 (46) (四)典型样地及农户调查 (46) 三、技术路线 (46) (一)技术路线 (46) (二)工作步骤 (47) 四、技术细则 (48) (一)地形调查 (48) (二)土壤调查 (49) (三)土地利用调查 (51) (四)植被调查 (52) (五)水土流失调查 (52) (六)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54) (七)社会经济调查 (56) (八)典型农户 (56) 五、主要成果 (56) 第六章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63) 一、监测点选取 (63) (一)选取原则 (63) (二)选取结果 (63) 二、技术路线 (66) (一)前期准备 (66)

第七章 水土流失预测

第七章水土流失预测 7.1 预测目的 通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和危害进行预测,进一步明确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为此次亚泰山语湖项目的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7.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亚泰山语湖项目处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东至蓝海路,南至侨康路,西至永固路,北至永新路地块。项目建设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在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貌并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场地的平整、建筑物基础的开挖等施工活动,将破坏原有地貌和扰动原有地表,这样便使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土地水土流失加剧。项目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及土石方挖填。 7.3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本次项目地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将水土流失区划分为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区5个分区进行预测,具体分区情况见表7-1。 表7-1 分区情况

7.4 预测范围和时段 7.4.1预测范围 (1)预测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建(构)筑物区、道路广场区、水域景观及绿化区、临时堆土区等占地区域。 (2)预测面积 项目建设施工期预测,本项目区实际扰动面积为70100㎡;其中建(构)筑物区21000㎡,道路广场区13600m2,水域景观及绿化区28100㎡,施工生产生活区1900㎡,临时堆土区5500㎡。

本工程预测范围及面积详见表7-2。 表7-2 预测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面积统计表 7.4.2预测时段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按一般原则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三个阶段。由于本次亚泰山语湖建设项目的施工期较长,且施工准备期扰动形式与施工期相近,故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主要按施工期进行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按具体项目施工经历雨季的时间,以最不利时段进行预测。经调查,本次亚泰山语湖项目所处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的雨季集中在6月~8月份(3个月),为水土流失最不利时段。因此,预测时段根据施工时段占整个雨季的比例计算,超过雨季长度不足一年的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依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及雨季的分布,确定水土流失预测计算时间。预测时段见表7-3。

水保监测合同

合同登记编号 技术合同书 项目名称: 甲方: 乙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监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监测项目,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标准内容、形式和要求 受甲方委托,乙方承担监测项目。 通过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和手段,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的技术要求,对工程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设施效果和水土流失危害进行定量监测和评价。最终提交总报告。 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1. 履行期限:本工程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前提交正式成果报告,水土保持通过专项验收,双方结清全部合同价款后合同自行结束。 2. 履行地点:工程所在地。 3. 履行方式:提交成品报告一式10份,电子版1份。 三、主要协作事项 甲方向乙方提供有关工程标准及技术要求,并对乙方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查和质保监察。 乙方严格按委托内容和技术要求及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工作。 甲方向乙方提供: 1. 工程概况、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等有关基本情况资料。 2. 协助乙方收集有关工程资料。

四、技术情报和资料的提供及其保密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所有权归甲方。乙方应对本合同任何有关事项,包括所有信息、甲方提供或乙方有机会接触的甲方文件予以保密。除非有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能公开任何与本合同有关的资料、信息、图样、照片等或将其应用于本合同规定乙方应履行的义务之外的工作等。 五、风险责任的承担 由于甲方原因造成的监测内容变更或资料提供不及时,造成的返工或窝工,费用由甲方承担,乙方可延期交付监测报告;乙方应按期提交成果,由于监测报告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造成的返工,费用由乙方负责。 六、技术成果的分享 本合同项下的监测成果如监测报告、图纸、照片、甲方提供的资料等归甲方所有。 七、验收标准和方法 本项目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乙方根据勘察要求,编写 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工作标准、内容及深度应满足《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的技术要求。 八、价款及支付方式 1.经双方协商,本监测项目全部费用为: 2.合同签订后10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全部费用的50%。 3.乙方提交最终成果报告,经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合格后,甲方向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监测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批 准:王晓华 核 定:曾红鹰 审 查:陈巧云 校 核:刘澄宇 项目负责:刘女英 编制人员:刘女英 沈彦晨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项目名称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地点 江西省安福县 工程等级 小(一)型水电 所在流域 赣江流域 工程总投资 2103.99万元 工程总工期 2007年21月至2010年元月 项目概况 安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630KW,水库正常高水位80.5m,正常高水位以下库容为53.8万m 3 。安平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翻 板闸坝、冲砂闸、引水渠、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安平水电站总投资2103.9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47.59万元。工程于2007年12开工建设,2009年3月完成土建工程,2010年元月正式发电。 责任范围面积 50.61hm2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8.81hm2 项目建设区 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直接影响区 41.8hm2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2946.87t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2693.65t 地貌类型 丘陵地貌 国家或省级防治区类型 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调查监测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调查监测 监测内容 4、扰动面积 GPS、直尺等测量 其它指标 调查监测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 值(%)达到 值(%)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 扰动土地整治率 90 98.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2 94.5建设工程占地面积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1.1 拦渣率 90 97.3永久占地 5.61hm2 采取的水 保措施面积 6.98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92 95.4 临时占地 3.65hm2 可恢绿化面积 6.14hm2 防治效果 林草覆盖率 17 66.5 直接影响区 41.8h m2 林草面积 5.86hm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 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 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自工程运行以来,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监测结论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 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作者:————————————————————————————————日期: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第一部分水土流失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类型 第三部分水土流失预测 第一部分水土流失基础知识 一、土壤侵蚀类型 二、术语 一、土壤侵蚀类型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 1、水力侵蚀 2、风力侵蚀 3、重力侵蚀 4、冻融侵蚀 5、冰川侵蚀 6、混合侵蚀 7、化学侵蚀 8、生物侵蚀 1、水力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力侵蚀的主要形式包括: 雨滴击溅侵蚀 面蚀: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深、宽均不超过20cm) 沟蚀:(1)黄土地区的侵蚀沟 浅沟—深度达1m左右,宽深比接近1。 切沟:深度可达5~50m,沟宽远小于沟深,一般3~10m。 冲沟:沟道横断面为“U”字型。 河沟:沟头接近分水岭,沟道横断面为“U”字型或复“U”字型。 沟蚀:(2)土石山区的侵蚀沟 荒沟:受基岩限制,侵蚀沟宽而浅。 山洪侵蚀 波浪侵蚀 2、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系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行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风力侵蚀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积。 风蚀形式: 吹蚀:风将地面的松散沉积物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 磨蚀:风沙流以其所含沙粒作为工具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磨蚀的作用。 风积作用: 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或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时称为风积作用。经风力搬运、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风沙流中沙粒运动的3种形式

水土流失监测教程文件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姓名:康文棋 专业名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年级: 2007 级 学号: 070407006 指导教师:扬志坚 成绩:

二Ο一一年一月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二○○七年四月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实施方案 核定:郭索彦 审查:姜德文 校核:李智广 编制人员:李智广严慕绥 曹炜赵院 肖冬X宪春 梁音黄健 曹文华陈薇 罗志东

前言 《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水利部已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分布,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2002年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奠定了硬件和软件基础。水利部连续发布了2003~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告了年度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国家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 项目(《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2007年预算控制数600万元,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 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中心各处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执行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外委任务合同管理办法》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规X了项目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 根据项目“二上”的预算草案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法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2006年6月

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监测依据 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 (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 1.2技术规范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 1.3其它依据 (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 (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

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 2.1监测目的 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 (1)前期。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 订监测计划。 (2)中期。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 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水土流失监测(最终版)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课程实习

专题一:坡地径流小区的设计及观测方法 一、实习目的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监测实习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的野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对坡地径流场小区的建设、维护管理、数据采集和审核整编等环节的控制,为精确合理的水土保持定点监测数据的获得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做好数据整编与成果分析发布,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月4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福州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四、实习主要内容 (1)坡地径流小区如何选址径流场应选择在地形、坡向、土壤、地质、植被、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坡面尽可能处于自然状态,不能有土坑、道路、坟墓、土堆等影响径流流动的障碍物。径流场的坡面应均匀一致,不能有急转的坡度,植被覆盖和土壤特征应一致。植被和地表的枯枝落叶应保存完好,不应遭到破坏。径流场应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以利于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同时也利于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其它因素的考虑。(2)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在我国,坡地标准径流小区是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为5o或15o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以坡度15o为准。 径流小区各组成示意图 (3)因子径流场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的需要,参照坡地标准径流小区的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实地考查分析。

(4)径流和泥沙的观测方法 A、径流量观测方法 流观测方法可根据径流场可能产生的最大、最小流量选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体积法、量水计法、溢流堰法、混合法 观测仪器:水尺、浮子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量水计、分水箱等 B、泥沙取样和测定方法 泥沙的取样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在观测室蓄水池或流水中人工取样,或利用泥沙自动取样测定含沙量。取样器可以采用瓶式或其他形式. 用体积法观测径流时可在雨后一次取样,取样前先测定蓄水池中的泥水总体积,然后对泥水进行搅拌,分层取样。 取样后在室内过滤、烘干、称重,计算泥沙含量。 (5)降雨量等小气候的观测方法 用雨量计观测,主要仪器有雨量筒、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 1 径流场建设 根据近年来的建设,在坡地径流场径流小区设计建设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1.1 选址 水土保持定位监测站点的合理选址是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坡地径流场的选址除了要严格执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外,仍需注意其他有关细节。在坡地径流场选址确定以后,要尽可能在同一坡向、同一坡位建设径流场所包含的若干径流小区,避免由于地形不同引起降雨或土层厚度等对流失量的影响:小区的选址要符合便于步道建设的原则,步道最好贯通所有径流小区。 1.2 小区设计 径流小区是水土流失定点监测的最基本单元,小区设计和建设的标准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精度。径流小区主体包括小区护埂、集流槽、引水管、量水设备(分流桶和集流桶)4部分。小区护埂应采用砖砌结构高标砂浆抹面,护埂宽0.15 m,基础深0.30 m,高出地面0.30m,基础两侧的同填土一定要夯实,防止径流渗漏。护埂顶部做成有一定倾角的单面刃形斜坡,斜面朝外,如果小区相连,相连护埂应做成V字型,便于排水。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踩踏而造成护埂破损,防止护埂处的降雨因滴溅进入小区内部,影响观测精度。 分流桶和集流桶是降雨产流后承接径流的常用量水设备,其容积大小和分流系数应根据径流小区的面积和会流特点,按50 a一遇洪水标准来确定[3]。北京地区分流桶常用9孔分流,部分小区分流孔都是均匀地布设在分流桶周同,其中1孔承接到集流桶。为此,分流桶是否摆放水平就直接影响到分流的均匀性通过近年来观察,分流不均匀(部分分流孔不出流)可造成观测数据非常大的误差。所以,要经常校核分流桶水平性。为了消除分流桶非水平造成的分流误差,可将分流孔均匀布设在对接集流桶的一侧。这样即使分流桶保持不了水平,也会大大减小分流的非均匀性,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2 径流场管理维护 综合的坡地径流场应该包括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径流小区、气象场、实验室及其他大量设施设备。径流场科学到位的管理维护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1 径流场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浅析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浅析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是实现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高精度动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手段。同时,其监测结果为决策部门提供监测区内水土流失分布、面积与流失量的逐年变化情况、林分变化情况等资料,以及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总体效益的演变情况。通过监测掌握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强度,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及发展趋势。我国已在许多区域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3S”技术的应用,使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1 基本原理和方法 由于土壤侵蚀是发生在地表的过程,一些典型的侵蚀标志(如地表裸露程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等)易于被遥感影像所记录,因此,RS 技术成为对土壤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而GIS 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适合应用于诸如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之类需要对多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过程。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中应用多源信息(主要是GIS数据)来增加遥感信息量,一方面把利用遥感手段未能获取的信息补上去,另一方面根据影像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来推断出影像上未反映的信息。 2 监测技术流程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目标是通过遥感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准确地得到监测区监测年的土地利用、植被、土壤侵蚀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和质量等情况。为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为水土保持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1 监测工作流程 GIS技术支持下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主要是运用GIS工具对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土壤侵蚀现状图及各种形式的统计数据。首先确定监测任务和目标,针对工作内容要求编制监测计划,通过对监测区遥感影像、地形图、专题图件等资料的搜集,以及野外实际勘查,了解监测区域实际情况、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实际状况,以及结合原始调查资料等辅助信息,从色调、形状、纹理、分布及水土保持专家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专题信息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或者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并通过野外校核校正专题信息解译结果。 2.2 土地利用情况遥感监测

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浅谈水土流失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 朱荣华 (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土流失预测计算公式侵蚀模数 水土流失与当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强度)、地形(坡长、坡度)、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原有地形(坡长、坡度),破坏原有植被,使地表裸露,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并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在其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内容,其预测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法、类比法、分类分级法、流失系数法等。在我省由于各地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采用各种预测方法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必须确定该方法是最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这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量数据的精确性,因此对预测方法和计算公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1水土流失预测常用计算公式 1.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附实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一、编写提纲 前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 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2 扰动面积监测 3.1.3 弃土弃渣监测 3.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 3.1.5 植被恢复监测 3.1.6 工程措施监测 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2监测方法 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 3.2.2 临时监测 3.2.3 调查监测 3.2.4 巡查 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 7 结论 7.1 防治达标情况 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二、实例 东深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引东江水,向香港、深圳提供饮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 经国家计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深供水第4期改造工程(简称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包括深圳沙湾隧洞工程),至2010年设计年供水能力23.73亿m3,其中香港用水量11.00亿m3,深圳市用水量8.73亿m3,沿线用水量3.2亿m3,机动用水量0.8亿m3,设计流量为100m3/s。概算总投资49亿元,总工期三年,即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莲湖、旗岭和金湖三座供水泵站;新建走马岗、观音山、笔架山、石山、窑坑、凤岗和沙湾七条隧洞,共长15km;新建莲湖、旗岭、漳洋和金湖四座渡槽,共长5.8km;新修六条混凝土箱涵共长16km;新修五条混凝土倒虹吸管,共长2.6km;新建3.3k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地下埋管;扩建9.3km人工渠道及其它次要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加上已建成的太园泵站、雁田隧洞、深圳水库,形成4站、4槽、8洞、1库及人工渠和混凝土箱涵组成的封闭式供水系统。 2、项目区概况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位于东经113°31′-114°30′,北纬22°30′-23°10′。北连东江桥头河段,西濒珠江口岸,南接深圳、香港,东面为淡水河流域。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67-1925mm。其中4-9月占83.3-84.4%。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39.9天,雨强>8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3.9次,>100mm/24h的日数平均每年为2.5次,>150mm/24h的大暴雨平均每年0.5次。 工程区在地貌上大体可分为两个单元,旗岭坡、谢岗以北至东江为准平原区,其间零星分布相对高度在50m以下的残丘,旗岭坡、谢岗以南为丘陵和低山地区,相对高度在50-500m 之间。 本项目区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的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中轻度流失区。 (二)监测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给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1、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以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也就是全面了解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重点观测即对特定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及防治措施 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项目特点,将项目划分成5个水土流失一级防治区,即开采区、工业场地区、办公生活区、连接道路区。 水土流失预测 1.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项目施工将改变原有地貌,损害或压埋原有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具 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破坏,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工程总征占地面积即为项目扰动及损坏地表面积,为7.931hm2。 2.水土流失量预测 1)预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情况,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 针对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 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2)预测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的范围,即工程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范围之和。根据各分区的扰动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要求,可将整个工程扰动区划分为矿山开采防治区、矿山运输公路防治区、碎石加工防治区和办公生活防治区等4个预测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3)预测时段与单元 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生产期和自然恢复期。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每个预测单元的预测时

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超过雨季(4 月-9 月)长度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本项目预计开工时间为2019 年9 月,完工时间2019 年12月,建设期预测时段按0.3 年计。生产期只预测弃渣量,不做水土流失量预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为 2 年。 4)预测方法 本项目采用扰动地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 i--预测单元(1,2,3,…,n); k--预测时段,1,2,指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 Fi--第i 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 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ΔMik--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0--扰动 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k--预测时段(a)。 5)预测基础数据取值 (1)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由于项目所在地无土壤侵蚀方面的实测资料和参考资料,为了更准确的确 定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2019年6月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主要调查项目区地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降雨情况、植被覆盖情况、地面组成情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等,并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最终确定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772t/(km2?a)。 (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在项目区及附近施工项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中各类施工工序对土地的扰动和破坏程度,分析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特点,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采用类比法综合确定。本项目扰动后各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1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和意义 在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其目的和意义为: (1)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时段、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产生的后果等指标,了解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各项措施的防治效果及取得的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积累水土流失预测的实测资料和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型和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服务,最大限度的为提高生态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3)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效益基础参数,为6项指标的计算提供技术保证。 (4)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对建设全过程的监测,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判别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目标,能否通过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及主体工程可否投产使用。

(5)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通过积累各类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可分析总结不同建设时段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和空间分布,为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水平。 1.2 监测时段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重点监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状况。 (1)施工期 施工期监测时段为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共24个月。 (3)运行期 运行期监测从各区域施工结束开始,设计水平年结束,运行期监测时段为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并编制监测报告迎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1.3 监测范围及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确定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安排,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分析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并灵活掌握监测区域的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