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工作交流
第4期
浅谈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检察院司法警察派驻自侦部门警员担负的主要任务中, 看管被拘传职务犯罪嫌疑人是重要警务工作之一。从司法警 察职责中可以看出,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法警的主要职 责是确保办案人员的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自 残、自伤、通风报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法警在此期间的警 务形式属于单一式任务,是警务对检务一般服务工作。我认 为如果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于看管犯罪嫌疑人警务中,同一 数量警力的投入,对检察业务的服务可以提供更深层次的服 务,对职务犯罪案件的顺利侦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具备对嫌疑人开展 心理攻势的优势条件。 1、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时,具备开展心理攻势的时 间条件。 在法警诸多警务活动中,协助反贪、反渎部门看管犯罪 嫌疑人的工作,是法警与犯罪嫌疑人接触持续时间最长、近 距离面对面的特殊工作。在这种长时间零距离的接触中,不 可能一言不发。这段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开始,心 理产生了剧变。在经历办案人员的长时间审问中,其心理活 动主要表现为始终保持拒供心理。在审讯暂告一段落,交给 法警看管时,是嫌疑人心理暂时放松,警戒心理的抵御能力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1-

工作交流
第4期
转弱、 容易出现麻痹的时候。 加上经过长时间对抗相持阶段, 嫌疑人内心深处剧烈的希望对人表露自己的不满、苦衷和无 奈等,紧接着在与法警“相处”的长时间里,由于法警不担 负审讯任务,所以会产生与看管法警的交流、发泄欲望。 2、在心理因素和抵抗环境对心理的干扰上,法警处于 犯罪嫌疑人的上风。 看管犯罪嫌疑人的工作中,法警与嫌疑人的关系是看管 与被看管的关系,在地位上是执法与执法对象的关系。明显 地对比,法警在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中,完全可以占据 绝对的条件优势。犯罪嫌疑人在被拘传、审问时,拒供心理 的驱使,非常也急需了解自己是怎么被揭发、办案人员掌握 证据情况及办案能力、最坏结果是什么、怎么用能自圆其说 的谎话对抗审问,甚至自己的前途、家庭等问题,突然蜂拥 而至。从而造成复杂、繁重、混乱的心理环境。而法警的心 理环境只是考虑怎样确保安全的问题。与犯罪嫌疑人的心境 相比,是非常的单一、轻松、清醒和明智。这就形成了绝对 性、压倒性的心理环境优势。 3、法警与办案人员相比较,更容易取得犯罪嫌疑人的 “信任” 。 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审问开始, 接触最多、 时间最长的, 除了负责办案的审问人员,就是只负责安全问题的法警。由 于刚被拘传审问的初始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处于拒供心理过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2-

工作交流
第4期
程,对审问的工作人员仍处于对抗抵触心理状态中。所以相 对于审问人员,法警是其可接触人员中唯一可以“信任”的 人。因此,即使犯罪嫌疑人不愿谈论其犯罪事实,也会在心 理的驱动下,向人(法警)贩卖其“无罪”“委屈”的观念, 、 以此来换此同情和理解。这种不自觉行为正好给法警提供开 展心理攻势的“交谈”条件。可以通过看似无意识的交谈, 用无形有意,偶目的于无形的“闲谈”来推毁其顽固的心理 防线,促使其向审问工作人员交代犯罪事实。 4、法警是犯罪嫌疑人唯一可选的“联络感情”的对象, 有引导、诱导其交代犯罪事实的“资格” 。 职务犯罪嫌疑人通常都有相当的文化、地位、名望和理 性。在审问过程中,由于拒供心理的作怪通常有两种表现。 一是对审问人员保持百倍戒备心理,对提问不承认或者将自 己的罪行合法化,企图蒙混过关;二是既不承认犯罪事实又 不与审问侦查人员完全闹翻,给人为下较好的印象,希望在 反审问的过程中争取“联络感情”以留后路。由于对审问人 员的戒备心理、为避免上当,所以,虽然处于“不重要”地 位的法警往往会成为犯罪嫌疑人唯一可选的“联络感情”对 象,希望通过与法警的感情联络留给检察机关一个较好的印 象。这又无形之间给法警一个向其了解心理活动乃至拒供真 正原因的机会。而审问人员可以从法警了解的情况,采取相 应的审问策略、方法,直接攻击其心理要害,追使其不得不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3-

工作交流
第4期
交代犯罪事实。 二、在法警看管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过程分析 及因应对策。 审问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心理对抗过程,是一场心理战, 谁能战胜对方,谁就是胜利者。审问中办案人员也在使用心 理战术。但是,从前面列举的法警所具备的多种有利条件可 以看出,以法警开展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的辅助策略, 往往更能获得审问人员所想达到的目的。法警在具体实施心 理对抗中,要灵活的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 的心理对抗方法,实现预期的目的。犯罪嫌疑人从被拘传审 问开始,由于环境的急变,产生了心理剧变,出于求生本能 而产生的心理通常都是拒供心理,从拒供到供述的心理变化 呈有规律的活动。 在通过首次审问后,法警实施看管时,犯罪嫌疑人已经 历了心理活动的第一阶段,拒供心理的试探阶段、与审问人 员的相持对抗阶段。当面对所接触的对象由审问人员转变为 法警时,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会出现继续试探摸底的心理活 动。因法警没有直接审问的权利,嫌疑人会继续使用多种方 法直接向法警了解审问人员的意图、掌握证据的情况、自己 罪行暴露的原因以及审问人员的办案能力等。通常会采用的 方法: 1、直接了解办案人员所掌握的证据,办案人员凭什么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4-

工作交流
第4期
拘传审问自己,然后,从法警的反应中了解情况。 2、编造伪供:对法警重复已在办案人员审问时陈述过 的虚假供述,看法警是否纠正他的供述。 3、抛小瞒大。只向法警谈及一些他认为办案人员已掌 握的事情,观察法警是否表示满意。 4、企盼法警同情其遭遇,给他提供同意他通讯的机会, 约见律师、家人等。从法警是否答应来判断自己罪行的严重 程度。 对上述犯罪嫌疑人的种种心理活动,法警可从其面部表 情的变化,手足下意识动作及语言表述快慢、逻辑性等中观 察发现。同时用反试探的方法,判断犯罪嫌人的拒供属于畏 罪心理、侥幸心理、戒备心理、抵触心理、悲观心理的那一 种,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发动心理攻势: 第一,以不带倾向性的表情及“与己无关”的角度引导 对方开口说话。 第二,以“与办案审问无关人员”的身份接近接触犯罪 嫌疑人,取得对方的“信任” ,让对方将自己作为“知心” 交谈,并有意无意地向其推销“你是有罪”的观念。 第三,从对方的“无罪辩护”和将罪行美化为合法行为 的陈述中了解其拒供是属于畏罪心理还是侥幸心理。 第四,从换位思考的角度,一点一滴,慢慢地向对方推 销不交代犯罪事实不单过不了关,而且要承受长时期的心理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5-

工作交流
第4期
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导致终生都生活在深重的心理阴影中, 乃至一生一事无成、前途断送,家人受累的后果。促使其认 识到与其承受一生痛苦不如面对现实,承担应有的责任,从 而获得身心上的彻底解脱。 通常犯罪嫌疑人在来之多方位、多方面的心理攻击下, 会在诸多事情都无法理清的情况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主 动提出与办案人员交谈。法警应及时的向办案、审问人员转 达,并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情况向办案审问人员进行交 换,掌握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这种销纵即逝的心理状态,及 时促使其交代自己的罪行。 三、法警运用心理学于看管犯罪嫌疑人警务活动中,必 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时, 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无形与不觉中开展心理攻势,不能独立于办案人员的计划 之外。应该是整个审问方案及实施措施中的一个环节。否则 会导致与核心背离的后果。 第二,看管警务中,运用心理学协助办案人员推毁犯罪 嫌疑人的拒供心理防线,一是要经过办案负责人的允许,不 泄及应该保密的问题,二是围绕犯罪事实,针对一些看似与 犯罪事实无关,实则埋伏着让其交代罪行目的的问题与其周 旋,在不知不觉中瓦解其拒供心理。 第三,运用心理学对犯罪嫌疑人发动心理攻势,法警本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6-

工作交流
第4期
身要具备原则性、保密意识、观察能力、敏感性、判断力等 较强的素质。要有相当的法律水平、政策说服力、心理学知 识及应用方法、善于摆脱纠缠、更换话题等能及时、灵活应 对的基本经验。 第四,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对抗中,负责看管的法警 要注意不能对犯罪嫌疑人予原则上的承诺、许诺。要把握好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事说事。不要或者减少对犯罪嫌 疑人所说的问题发表议论。严记少说多听,说是为了引导对 方更多的暴露自己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通过施加心理压力或 缓解心理压力(因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而定) ,迫使犯罪嫌 疑人作出交代犯罪事实的选择。 法警看管犯罪嫌疑人时,对方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属于 拒供心理。拒供心理的形成有五种成因:一是畏罪心理;二 是侥幸心理;三是戒备心理;四是抵触心理;五是悲观心理。 拒供心理的前四种成因, 属于激烈、 嚣张形的对抗拒供心理。 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应采取向其施加心理压力的方法, 推毁其拒供的心理防线。拒供心理的后一种成因,是因心理 压力沉重所造成的。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必须想办法 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其交代犯罪事实。 犯罪嫌疑人在经历了拒供心理的后期,即将进入供述心 理过程,供述心理的初始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非常 容易出现动摇反复。因此,法警在与其对抗中要善于从其表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7-

工作交流
第4期
现中掌握时机,适时的通知审问人员继续审问活动,以避免 错过机会。 四、 心理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中的运用, “警检合一” 是 、 “警检无缝结合”在实践中的探索。 人民检察院以检察业务为核心工作。作为检察院核心工 作的检察业务的顺利、高效、优质开展过程极为需要通过各 保障部门的协助、配合和服务的支持来实现。司法警察就是 因应这种需要而成立的。显然,司法警察的一切警务必须围 绕检察核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检察业务工作。为办案提供 安全保障等是法警的应尽义务。 所以, 追求最好的服务质量, 最大限度满足检察业务需求是法警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提供 安全服务保障,只是满足了检察业务对法警的基本要求,法 警的作用和潜能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掘,投入的 警力没能实现最大的“产出” 。在检察核心业务工作程序中, 选准并确定适宜法警潜能、作用发挥的着力点,是克服“法 警不能直接办案”制约的不利限制,实现“警检合一”“警 、 检无缝结合”的现实、可行、高效、合法途径。 法警在看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对犯罪嫌疑 人开展心理攻势,是一种在相同警力、相同时间内争取发挥 更大作用的警务活动。这种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上,有利于 审问的警务活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警务活动, 虽然规避了法律对办案主体的要求,但是仍然需要法警本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8-

工作交流
第4期
身、检察机关决策层、管理层、案件经办部门等多方面在思 维上的创新,在实践和实际操作中对法警的信任和允许。我 认为如何更好的使用法警这支队伍,让司法警察在检察核心 业务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协助、服务、辅助作用,看管嫌疑人 中运用心理学开展心理攻势是让司法警察发挥最大作用的 积极探索和有意义实践。
参考文献: 本人在西南政法大学参加司法警察培训时的课堂笔记(西南 政法大学刑侦学院罗永宏博士《侦查讯问》授课内容中有关 审讯心理的观点)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编
-9-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到一本很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这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同时也对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讲述,以中小学的实际相结合,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读这本书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认为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是帮助。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因此,我将谈谈我对这本书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感受。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和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因为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学习心理学,这本书是强调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素质。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教育水平,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做了一个相对简明的总结和概括。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而教师只有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和年龄特征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研究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形成的各种因素。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以鼓励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缺点。教育的功能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三、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1、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2、中小学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我们想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学习规则。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技能与态度、道德学习的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内外条件。 4、教师必须学习教学心理学,使学习理论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和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任何课堂教学方法或技巧都必须适合教学的目的。激发和保持学

对心理学的认识

对心理学的认识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我想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想学习一种心理学的视角。以这个独特的视角去看待世事,尤其是人的行为、思想,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勿庸置疑,这种看世界看个人的角度是自己从前所完全陌生的。现在的我渐渐习惯于这样一种视角。习惯于从一些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细节去观察一个人,习惯于通过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去更好地了解他,习惯于应用同理,注意倾听,不轻易为他人做决定……而且,在这样的视角中,自己还渐渐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强大力量。我们所见到的许多看似可恶之人,可恨之事,背后往往都有着不易为人所知的心理原因。学了心理学,我们对人性会有更深的理解。表象往往并不可靠。一个狂妄自大的人骨子里或许是个极度自卑的人,一个总是热情过度的人可能是为了掩饰其冷漠。心理学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那些表层的幻影,直抵人性深度,令人敬畏。 是的,心理学是把手术刀。当我们拿起这把锋利无比的刀时,免不了要先对自己动手。这是一种好奇,一种在未学深厚可应用于他人时的试验,一种学心理学者所特有的甚至于牺牲的精神。因为好奇而开始的自我探索、自我剖析,有时把握不好力度,难免鲜血淋漓,痛苦不堪,甚至不可自拔。有一种偏见说学心理学的都是精神有毛病的人,都是疯子。如果退一万步讲,确实部分存在这种现象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学的手术刀在肤浅的快乐下,挖出了深刻的痛苦。对人性的丑陋一面,不可理喻一面没有足够宽容的话,恐怕很难接受这些图景。 所以,我强调心理学的视角的种种益处,但也需要提醒的是,心理学的视角毕竟也只是世间各种看问题的视角之一,并非万能良药。也并不需要完全地拘泥于其中。心理学是最接近于人性本身的学科之一,但也存在一叶障目的可能。毕竟,看待人性的视角还有经济学、社会学、医学、政治学……种种视角综合,才能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更加丰富也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人性画卷。 所以当我们限于心理学的眼光对某些问题心烦意乱甚至心灰意冷时,需要有所跳出,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一切。认识自己本就是世间近乎最难的事,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从侧面反映出以往心理学的消极特征的过度泛滥。我们身在其中,也不免会受其影响。 总而言之,心理学与人类幸福息息相关,学心理学有着诸多益处,但我们要使之为我们服务,而非被其奴役。这其中度的把握,这其中的智慧,就有待在今后的生活中细细品味了。

认识自我之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收集关于你自己的信息,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这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通常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完成。自我评估的几个方面 自我评估包括:价值观、兴趣、性格和技能。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评估工具: 价值观量表 价值观量表衡量各种价值观对你的重要程度,例如:自主性,声望,安全感,人际关系,助人,弹性工作时间表,户外工作,空闲时间,高薪等。价值观对工作满意度很重要。 职业兴趣量表 兴趣量表衡量你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大小,例如:阅读,跑步,高尔夫运动,针织等。这个量表的前提是,具有相似兴趣的人,对同一类型的工作感兴趣。 人格量表 人格量表衡量个人的个人特征、内动力、需求、态度等。最常用的人格量表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 技能评估 技能评估不仅衡量你擅长什么工作,而且衡量你喜欢什么工作。你的职业技能应该与个性特征相结合。技能评估后,你可以通过学习某一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进行职业上的调整。 自我分析,实际上就是“知己”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规划中的“定向”、“定位”、“定点”才能比较准确。自我认识包括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社会自我几个部分的认识。对生理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己的相貌、身体、服饰打扮等方面的认识;对心理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性格、兴趣、气质、意志、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 的评估与判断;对理性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道德水平、情商等因素的评价;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主要指对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名誉,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麽,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呢?一般可用橱窗分析法和自我测试法等进行自我分析。 1 橱窗分析法。 橱窗分析法是一种借助直角座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别人知道或不知道为横座标,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为纵座标。 橱窗1:为“公开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 橱窗2:为“隐私我”,即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属於个人私有秘密,不外显。 橱窗3:为“潜在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 橱窗4:为“背脊我”,即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 运用橱窗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主要是要了解“潜在我”和“背脊我”。对於“潜在我”,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95%以上的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开发的空间非常广阔。因此,了解和认识“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内容。了解“潜在我”的主要方法有:积极性暗示法、观想技术法、光明思维法等,具体可叁阅有关潜能开发方面的书籍和材料。 对於“背脊我”,则要求个人需要有诚恳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真心实意地去徵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别人也不会说实话。 2 自我测试法。 自我测试是通过自己回答有关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测试题目必须是心理学家经过精心的研究设定的,而且个人在回答时一定要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否则将会误导自己的人生,影响自己事业的发展和前程。 自我测试的内容包括:性格测试、气质测试、记忆力测试、创造力测试、智慧测试、分析能力测试、人际关系测试、管理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验、智力测验、情商测验等。测试可以采用问卷测试和电脑测试的方式。现在这方面的书籍和网站很多,具体可以叁阅,但在选择时要注意考察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0-23T16:08:34.600Z 来源:《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作者:谢玉洁 [导读] 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谢玉洁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而这也让我们对于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有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当下,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学)或辅导员(大学以上)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性特征不明显,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中学生都比较弱。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懂得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恰到好处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并遵守纪律,将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情等方面给予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处和疑惑。教师的关爱一方面能够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面临的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学生背负着一定的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帮助。当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情绪不佳时,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单独聊聊。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给予建议或者直接予以帮助。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学习态度。 2.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而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成绩却非常优秀;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但是成绩却是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智力不是影响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爱好、教师期望、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状态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也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例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智力平平但是学习态度认真、懂得坚持,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学生的认真和坚持表示赞扬和肯定。教师的表扬能够使学生肯定自己,也会引导学生继续坚持和努力,从而不断进步,弥补智力上的不完美。 3.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要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我班有位同学,进入初三后各科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学越没信心。一次在课堂提问中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没有答对的问题,可他答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课后又与他交流了学习的方法与心得,后来他的成绩提高了。这样及时、积极地评价也使同学们坚信,在课上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四、结语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 [1]刘继萍赵云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6,(05):42-43。 [2]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12,9,(01):66-67。 [3]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04)。 [4]黄荣志教学工作方面的几点体会[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01)。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心理学逐渐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多年的历史,各种心理学著作层出不穷。心理学发展成为现代心理学,并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派别和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一、国外心理学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这一点相比我国要早得多。在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水平比较高,心理学的派别分支也分得比较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政府的支持。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较高,政府大力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并且每年拨款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心理学研究硕果累累。 (一)教育心理学。所谓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整个研究具有连续性。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个体个性的形成,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传授、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的生物心理学探索的主要是动物和人类行为发生的过程和心里活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律。生物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例如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之大,心理学上著名的行为主义就是在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十世纪以来,生物心理学流派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研究理论,其

中比较出名的有功能系统学说。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产生是具有历史的意义的。行为主义一直以来,在心理学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然而在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兴起了计算机语言、语言学、信息论和控制论,并导致了心理学上的认知革命,行为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向衰落,而认知心理学由此产生。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利用信息加工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 二、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 我国的心理学总体而言,起步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历史上屡受挫折。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心理学的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意识到心理学的重要,并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人才与心理学和著作,并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 (一)教育心理学。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秉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并吸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实际,展开自己的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生物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和人的行为的科学。我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来研究生物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并且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一是药物成瘾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环境复杂,药物成瘾问题比较严重,毒品交易时有发生。二是记忆与学习。对于这方面的研究,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心理学之我见 对于心理学,我认为是研究人对经历的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的事情可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生活中事情的类型有很多,可能是情感方面的,也可能是学习方面的,所以如何做到客观正确地去处理这些事情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其中首先要克服的是自身心理方面的一些错误。我选修心理学的目的也在于此。 上了几周的课,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还不错,讲解了意识与潜意识,暗示等这让我十分受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自己考虑到的因素又多了一个。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又是无形的财富,因为心理学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人类每天都在创造更高的价值。掌握心理学,是对自己的思想及行为负责,也是对他人以及这个社会的保证。我认为心理学是以研究他人行为、心理为目的的学科,心理学往往能够洞察人的内心,分析人的性格以及做事的动机。学习心理学你可以透过人的某个言行继续分析他背后的动机,结合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你对他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清楚这个人,而今才发现心理学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大学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不少问题,我常常困惑为什么在心理问题上许多想法是矛盾的,为什么许多心理障碍今天刚刚克服明天又有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问题常常是复杂的,它的复杂在于心理是无法直接感知的。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人格趋向完善和稳定,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当外在物质满足不了内在心理的需求时,就会出现内心的不平衡,心理的落差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会出现困惑、焦虑、偏执等。我们在经历了紧张的高考的洗礼后,一进入大学,仿佛就如脱缰的野马,自由奔放,却漫无目的,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休学、退学、犯罪、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疾病的我们也在与日俱增。情感、学习、社会交往是我们心理咨询的新热点。 目前,我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人际交往困难以及毕业时的心理危机等。为及时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使我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重要的。在我看来心理学最大的用处就是调节自身,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试着用心理学的方法释放自己或者去帮助别人,这才是心理学的最好的用处。我相信如果我们去尽力的控制自己,在心理学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帮助我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我想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能为我的生活排忧解难,增添很多乐趣。大学也意味着自己真正是一个成年人,该有一个成年人所面对的境况。并且几乎所有的事情要独立自己判断和解决。自我思想观念,及自制力的坚定与否是决定行为和发展走向。于是在思想,包括道德思想等等的方面,都应该更加完善,这些都需要自己有对自己经常有及时和理性的审视,自我剖析和对不足的反省。在行走的同时,注意停下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关于心理学课,我希望每一节心理课的主题都能贴近我们大二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展开,对处在迷茫摸索期的我们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每一次听完后都有一些感触,能感受到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能引起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我认为如果要想做一个比较收人认可的人,首先,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建构主义教学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学习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课堂活动设计 【论文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

己的意义和理解。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认知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首先,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对外部刺激进行加工,选择有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的过程中,要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多次对比、相互作用而最终建构而成。每一次的加工,都是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建构。其次,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同时还包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谈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工程力学2班 姓名: 徐磊 学号: 311207090228 谈谈对 心理学的认识

浅谈对心理学的认识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现象,力图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 古代的许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学者,都把人的言行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实体亦即灵魂的主宰。按最早出现于1590年的心理学原名Psychology一词系是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魂”,后者意指“讲述”,合之则谓:心理学亦即“阐释灵魂之学”。从其语源来看,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或精神的一门学问。 尽管人们研究心理学可谓有着相当漫长的一段过去,但严格说来心理学其实“只有一简短的历史”。原因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一直都只是被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内仅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所以它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自从与哲学分开以来,发展了一百多年,到今天心理学已经比较普及,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能帮助人类认识自我,改善自身,心理学为了人类的幸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今社会,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相应的思维方法是有益的。 对于心理学的误解有很多。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地接触国外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也不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心理学水平还是很低的,大众对心理学的了解不深,而且重要的是这种了解和利用明显带有“中国特色”,赤裸裸地凸显了功利思维、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等等。 看看市面上流行的种种关于心理测验之类的书籍,许多未经世事的少男少女很喜欢看,因为青少年时期追求自我认同感,中国的教育又一蹋糊涂,所以少男少女们看看心理测验、性格测验、星座算命之类的书籍,喜欢从中了解自我,认识他人。商家是为了发财的,市场需要什么就出什么书,没办法。不过这样做,客观上加深了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没有这么肤浅的。。。还有一些人可能会问:学心理学是不是就能知道人心理面想什么?你是不是能看透我的想法,我的精神?那太可怕了,学心理学的人都有点脑袋不正常。。。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还有一些人,他研究心理学是为了别有用心的功利目的,是出于私欲,比如为了讨好领导、占别人的便宜,抓人家心理弱点攻击、控制等等,这些人如果说运用心理学的话,毋宁说是对心理学的一种侮辱!不仅仅是误读而已。其实他们去研究李宗吾的厚黑学好了,这更加合适。 泡妞这个问题,很明显,跟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情圣们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的,都会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至少他们本人就是出色的女性心理学家。所以心理学,似乎变成了泡妞的工具,这是不是误读呢?呵呵,还有,跟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就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问题了。心理疾病的治疗,这很重要。 芸芸众生,皆有心病。心理学在国外很发达,特别是美国,心理咨询与治疗深入人心,美国的心理工作者是最多的。按照比例,中国13亿人口,是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的,可以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的心理工作者少得可怜,而且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还是半道出家,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这其中也有中国国情,在中国,心理工作跟思想政治工作是混在一起,模糊不清的,事实上现在很多所谓的心理医生都是原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的。所以,让这些人给你看病,还真有些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通过培训,我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有着新的认识,对健康观有着新的理解,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一些认识。 一、心理健康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横向上,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纵向上,两者相统一的结果有着不同层次: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良好的适应状态,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即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心理健康与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绩效、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而个体心理卫生目标是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心理卫生我们可采取基本策略: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身发展规律和特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课题为工作重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二、心理卫生认识 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和工作,或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与生理卫生相辅相成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心应从防治心理疾病转到增进心理健康,从服务于少数人转到服务于全体人。 心理卫生价值核心就在于它的完美心理调节和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的功能。我们对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的正常态度应包括: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是常见现象,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心理问题是可以治疗的,尽管康复是缓慢的。心理问题并非是令人羞耻的。心理问题其实质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以我们应关爱精神病人。 教师心理卫生的重大意义:现代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教师集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职业的艰苦性也要求教师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也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各种冲突;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职

浅谈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浅谈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张雨萱 首先我是通过《心理学导引》这本书来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的。接下来我就先对书上讲到的一些科学性做一些总结概括。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也就是说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 书上还举了两个例子帮助我们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个是“气温与攻击行为”,还有一个是“媒体影响与攻击行为”。这两个例子都体现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特征: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客观性是指科学研究要依据客观事实,遵守公认的基本程序和规范。验证性是指科学研究的结果,或依据研究所建立的客观理论,应该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系统性是指科学研究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全面地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从心理学的目标来看,科学性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心理学的目标有:1、描述:客观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呈现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2、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从心理学的方法来看,心理学的研究使用的也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通常包括6个基本步骤:1、观察;2、对问题进行定义;3、提出假设;4、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5、发表研究结果;;6、建构理论。对应这些科学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有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由以上几点完全可以看出心理学的科学性。 接下来谈一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其实在学习心理学基础之后,对心理学的很多偏见都消失了,原以为心理学是个很神奇的学科。其实心理学也是一门实打实的科学,要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而并不是仅靠研究者的主观判断。 接下来就谈一谈在我心中学习心理学对大学生的作用。 学习心理学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控制我们的情绪,从而控制我们的情绪。 心理学对于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也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与人交流,好的交际能力能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活的更加轻松,更加开心,学习了心理学,我们懂得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时机,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这样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加轻松,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后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并且作为师范生学习心理学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以后是要教书育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心理学就是关键,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其实心理学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作用。目前在这里就只谈了这几点。 综上就是心理学的科学性以及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己学心理学是为了认识自我、开阔眼界、拓展心胸、和谐人际、挖掘潜力、提升人生价值。每个人的苦乐,事实上是由自己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心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加快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整个世界。改变自己的心灵,就是改变整个世界。自己的命运自己造。 我们要学习心理学的知识、能力、理念,不要自我设限,要不断挑战自我、学会独立思考、注重培养爱心。学思结合、边学边用。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能用正确的思路来解决,不自找烦恼。只有当我们学会了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人的心理受到6个层次的影响,从高到低分别是:心灵层——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身份层——认为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实现人生的意义(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因为对于初中老师来讲,要抓住学生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力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里动态,才能抓住学生,也就能掌握学生的一切,从而驾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

心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人体验到自我满足,引起心理愉悦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显著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爱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科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各科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论文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身为当代大学生,无论你是在所谓的名校上学,还是在一般的高校就读;无论你的家境多么富有,还是多么困难;无论你学业多么优秀,还是被挂过多少门课;无论你多么的漂亮帅气,还是长相如何的平凡;无论你是多么的一帆风顺,还是多么的坎坷波折;无论你是爱情的幸运鸟,还是经受过多大的爱情考验等,只要你生活在大学校园(其实,即使在校园之外也一样),就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情绪困扰。 如何让自己开心地生活,愉快地学习,恐怕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追求的境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共同探讨这个核心的话题——情绪管理。 在心理学上,情绪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情绪的构成包括以下三种层面: (1)、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 (2)、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是浑身发抖,害羞时满脸通红,紧张时心跳加快。 (3)、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如,悲伤时痛哭流涕,激动时手舞足蹈。伴随情绪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情绪的外部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观察别人的情绪的主要途径就是从表情得到的。 综上所述,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而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作者:尹萍时间:2011-09-28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人的理性发展,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