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pt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pt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pt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pt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几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原理: ? 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氧化还原能力通常根据电对的电极电势的高低来判定。 ?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程度, 可以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所对应的电对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来判定。 ?E = E 氧化剂电对电势 - E 还原剂电对电势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E = E 氧化剂电对电势 - E 还原剂电对电势 = 0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E = E 氧化剂电对电势 - E 还原剂电对电势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氧化还原反应总是优先在电极电势差值最大的两个电对所对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进行。 ? 电极电势差值较小的两个电对所对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应考虑浓度的影响。 实验过程:在Na 3AsO 4与 I - 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 有 H +, 与OH - 参加,因此介质的 pH 值将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AsO 43- 2 I -AsO 2-2OH - I 22H + 由于AsO 43- / AsO 2- 与 I 2 / I - 的氧化还原电对的值相近, 因此, 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反应可在同一试管中进行, 先在酸性中观察Na 3AsO 4与 KI 的反应(为了便于观察碘单质的生成与, 常加入CCl 4萃取碘),观察碘单质的生成,然后再加入碱溶液使反应液呈碱性,观察碘单质的消失。试验中,酸的加入量应控制在使反应进行即可, 应避免加入过量的酸。 由于含砷的化合物有较高的毒性, 反应的废液应回收到指定的回收瓶中,统一处理。如果不慎试液滴在皮肤上,应立即冲洗。 实验结论: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与其它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或形成络合物,从而大大改变了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此时,电对的电极电势有较大的变化,应通过奈斯特方程式计算或查表确定其电极电势,再判定氧化还原的反应进行的方向。 ? 对于有H +, 或OH -参加电极反应的电对,介质的pH 值将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的大小和反应进行的快慢并不一定一致。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是对该化学反应一个热力学上的量度, 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快慢是对该化学反应一个动力学上的量度。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快慢要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固液反应时的接触面积。因此, 常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

物质转化的规律(氧化铜的还原)

专题25 氧化铜的还原 一、复习要求: 1、记住H 2、C 、CO 还原CuO 的化学反应原理。 2、知道H 2、C 、CO 还原CuO 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比较其实验装置的异同。 二、基础知识回顾 H 2、C 、CO 还原CuO 的比较 、试管口略向 斜。 、导气管要伸入试管 部,在CuO 紧贴试管上方内壁。、先通氢气一会儿后再 。 、停止加热后要续 ,直到试试管口略向 斜。 加热时要先均匀受 热,后固定在 部位加热。 停止加热时应先 再 。、 要确保整套装置不漏 气。 、先通 一会儿后,方可对 加热。、结束时先撤 处的三、重点疑点讨论 1、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什么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再加热?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点燃尾气? 3、上述三个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什么异同?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由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在120℃时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处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成蓝色;②处石灰水不变浑浊;③处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并在管壁有水珠出现;④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试确定原混合气体的组成。 〔分析〕: 〔答案〕: 〔启示〕:本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不然,把整套装置拆成4部分,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例题2 如右下图所示,X是CO、H2和CO2的一种,将X通入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用酒精灯或喷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CO时,实验过程中A处观察 到的反应现象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若实验时A、B中无反应现象, C中出现浑浊,则X为。 (1)若实验过程中B处物质由白变蓝, 则X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 〔答案〕 〔启示〕 五、知识能力训练 巩固知识 1、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以下六步操作程序:①熄灭酒精灯,②通入氢气, ③加热,④停止通氢气,⑤继续通氢气,⑥检验氢气纯度。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②③①⑤④ C、⑥④②③⑤① D、④⑤①③⑥② 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氧化铜先变成亮红色,后又变成暗红色,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通入氢气量不足 B、加热温度不够 C、撤酒精灯过早 D、没有继续通H2到试管冷却 3、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红色铜产生 B、都有氧化物产生 C、反应时都需加热条件 D、反应都属置换反应 4、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若木炭、氢气、一氧化碳三者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出铜最多 B、木炭还原出铜最少 C、氢气还出铜最多 D、木炭与一氧化碳还原出铜一样多

实验十-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十氧化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了解介质的酸碱性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 3.了解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5.学习用酸度计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参加反应的物质间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相应电对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电极电势愈大,电对中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愈强。电极电势愈小,电对中的还原型的还原能力愈强。 根据电极电势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当E MF= E(氧化剂)- E(还原剂)> 0时;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当E MF= E(氧化剂)- E(还原剂) = 0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E MF= E(氧化剂)- E(还原剂)< 0时;不能进行自发反应 ┃>0.2V时),通常可当氧化剂电对和还原剂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相差较大时,(如│E MF 以用标准电池电动势判断反应的方向. 由电极反应的能斯特(Nernst)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 时; 0.0592V c(氧化型) E = E? + ——————㏒—————— Z c(还原型) 溶液的PH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的产物。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当有沉淀或配合物生成时,会引起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改变。 三.实验内容 ? 实验步骤现象反应方程式解释与结论 1.上层橙色2I- + 2Fe3+= I2 + 2Fe2+ E?(Fe3+/ Fe2+)>E?(I2/I-)下层紫红色故E?>0,反应生成I2并溶于 CCl 4 2.上层棕黄色2Br- + 2Fe3+ ≠E?(Fe3+/ Fe2+)<E?(Br-2/ Br--)下层无色故E?<0,反应不能发生。 /I-)<E?(Fe3+/ Fe2+)<E?(Br-2/ Br--) 结论:E?(I 2 E?(I2/I-)和E?(Br-2/ Br--)分别是最强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H2O2为氧化剂 3.橘红色2KI + H2O2 + H2SO4= I2 + K2SO4 + 2H2O H2O2为还原剂 4.肉红色2KMnO4 + 3H2SO4+5H2O2 = K2SO4+ 2MnSO4 + 5O2+82H2O 结论:H2O2在上述分别用作氧化剂和还原剂。

正交法测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报告书

设计实验方案报告书 开课学期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项目: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设计 学生姓名:井娟、李娜、李颖、刘丝路 指导教师:杨国萍 学号:12060141009、12060141011 12060141014、12060141015 专业:化学 班级:化学教育 完成日期: 2015 年 4 月 16 日

实验项目名称:正交实验法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计划学时数: 8 课时学分数: 所属课程:化学教学论课程性质:探究实验 所属实验室:教法实验室起止时间:第7-8周 一、文献综述 碳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而又难做成功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向学生直观说明: 单质的碳也像氢气一样, 具有还原性, 在较高的温度下它能夺 取某些氧化物里的氧, 使其发生还原反应。 该实验成功的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 (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反应有着红热现象; ( 3)有光亮的块状铜生成。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化学[实验6- 2]的方法进行实验, 该实验成功率低, 并且还原产物往往成砖红色粉末状, 得不到有金属光泽的亮红色铜块, 达 不到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有资料指出,其实这种砖红色物质是氧化亚铜而不是铜。但反应失败时有的实验者将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当作铜,致使学生产生误解,影响了对反应实质的把握。 有许多化学教学工作者都对这一反应进行了探索,对各因素的影响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侧重于单一参数变化对反应的影响。而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大小不同,每种因素又可以有不同水平,这些因素水平之间又相互制约,因而简单实验并不能揭示各因素影响的大小。因此本实验通过正交设计法对反应进行探索,欲找到此反应中各因素影响的大小及此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一、火焰温度。不同的温度下反应结果不同,采用酒精灯罩改变火焰温度 二、是选择适当的反应物质量比,木炭和氧化铜的比例是关键。按反应方程式计算,木炭和氧化铜的比例是1:13.2,考虑到木炭含有杂质,木炭应过量20%,因此采用大约1:10的比例。 三、研磨时间。因为木炭和氧化铜都是固体,研磨时间不同,颗粒大小就不同,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 邮编 430100 1.设计实验目的 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在初中化学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而在统编教材(如人教版全一册)的实验中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再加热,实验完毕后仍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加上通入的一氧化碳并未完全参加反应,所以需要的一氧化碳用量都很大。此外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本身也较复杂,还有尾气的处理装置,因而所用仪器较多。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也很多,而使重点不突出,效果不尽人意。实验完毕后装置中残留的一氧化碳还会造成污染。在文献资料中,也有用加热铜丝生成氧化铜再伸入到盛有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但加热铜丝生成氧化铜的量较少,要重复几次澄清的右灰水才变浑浊,且多次打开瓶塞时会有一氧化碳外逸。 2.实验仪器及用品 集气瓶(装满一氧化碳) 铜片 橡皮塞 酒精灯 澄清的石灰水 大头钉 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为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实验可在铜片还原成红色后再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但要等铜片冷却后再打开橡皮塞注入,也可事先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后者比前者好。因为事先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可少打开一次瓶塞,减少了一氧化碳外逸,又能证明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区别。 (1) (2) (3) 4.实验操作 用集气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用橡皮塞塞紧(图1)。取一薄铜片(长5—8cm ,宽1—3cm ),打磨光亮后用大图钉固定在另一个与瓶口合适的橡皮塞上,手持橡皮塞加热,离开火焰后表面要确实看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图2)。然后一手拔去盛有一氧化碳集气瓶的橡皮塞,一手趁热插入固定有铜片的橡皮塞,可看到铜片上黑色的氧化铜很快又变成光亮的红色,振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图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尾气,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等火焰熄灭后,再振荡集气瓶,混浊程度加剧。说明未反应的尾气已除去。 5.设计装置的意义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精)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极电势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定性观察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定性观察浓度、酸度、温度、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度的影响。 4、通过实验了解原电池的装置。 二、实验原理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强弱,可根据她们的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来衡量。电极电势的值越大,则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其氧化态物质是较强氧化剂。电极电势的值越小,则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其还原态物质是较强还原剂。只有较强的氧化剂才能和较强还原剂反应。即φ氧化剂-φ还原剂﹥0时,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正方向进行。故根据电极电势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原电池。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正、负两极的电极电势之差:E = φ正-φ负。根据能斯特方程: 其中[氧化型]/[还原型]表示氧化态一边各物质浓度幂次方的乘积与还原态一边各物质浓度幂次方乘积之比。所以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酸度改变时,则电极电势φ值必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动势E将发生改变。准确测定电动势是用对消法在电位计上进行的。本实验只是为了定性进行比较,所以采用伏特计。浓度及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可能导致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改变,也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烧杯,伏特计,表面皿,U形管 药品:2 mol·L-1 HCl,浓HNO3, 1mol·L-1 HNO3,3mol·L-1HAc,1mol·L-1 H2SO4,3mol·L-1 H2SO4,0.1mol·L-1 H2C2O4,浓NH3·H2O(2mol·L-1),6mol·L- 1NaOH,40%NaOH。 1mol·L-1 ZnSO4,1mol·L-1 CuSO4,0.1mol·L-1KI,0.1mol·L-

“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创新论文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创新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中心学校 唐汝友 摘要:通过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创新,改善其演示效果,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使教学更加方便。 关键词:木炭还原氧化铜创新表面氧化的铜片实验时间成功率可观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比较重要而又难于操作的一个实验,也是初中化学演示实验中令教师多少感到有点“头痛”的一个。教材中原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有:反应速度慢,所需时间长;演示成功率低;现象不明显。那么怎样才能使该实验做起来方便快捷、现象明显呢?我在实验室对其进行反复探究之后,设计出了下面这种较为理想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及装置 1.实验原理 2CuO + C 2Cu + CO2↑ 2.实验装置:

二、实验创新之处 1.用铜片表面的氧化铜薄层(新烤制)代替氧化铜粉末。采用的新制氧化铜和过量较多的木炭粉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氧化铜用量很少更缩短了实验时间,并且生成的铜集中在铜片上,虽然少但很易观察到,不会被过量的木炭粉掩盖。 2.用玻璃管代替试管,并将表面氧化的铜片用铜丝固定在橡皮塞上,木炭粉也分两次加入。这样,通过橡皮塞的控制作用,反应时可以使铜片表面的氧化铜与木炭粉充分接触;反应后可以使铜片离开木炭粉,更快地冷却;最后还可以很方便地将它取出。 3.实验结束时,将导气管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好,防止空气进入玻璃管,将灼热的铜重新氧化,确保实验成功。 4.设置对比,进一步强化实验效果。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玻璃管、导气管、弹簧夹、橡胶塞、酒精灯、垫木、火柴、小试管、试管架、药匙、烧杯、剪刀、滤纸、木炭粉、表面氧化的铜片、石灰水、棉布。 四.实验步骤 1.将一表面氧化的铜片剪成两段,并分别通过铜丝固定在橡皮塞上,一段用于实验,另一段供实验后对比。 2.先从玻璃管的一端加入少量木炭粉,再从玻璃管另一端放入表面氧化的铜片,塞紧橡皮塞并调整位置,使表面氧化的铜片刚好位于木炭粉上,然后加入木炭粉将它覆盖,装上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气管,固定好装置。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五氧化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实验,观察反应的生成物。 2.比较氧化剂高锰酸钾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的氧化性,观察反应的生成物。 二实验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所以有较高氧化数的化合物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浓硝酸、浓硫酸等都是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以有较低氧化数的化合物如:碘化钾、硫酸亚铁、亚硫酸钠、氯化亚锡等都是还原剂。许多氧化剂、还原剂在不同的pH溶液中电极电势发生变化,氧化还原能力不同,氧化还原产物也不同。 三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角匙、酒精灯、试管夹、烧杯 药品:铜片:FeSO4、浓HNO3、浓H2SO 4 0.01mol·L-1 NH4SCN溶液 0.05mol·L-1 Na2SO3溶液 0.5mol·L-1的溶液:H2SO4、K2Cr2O7。 1mol·L-1 的溶液:KI、HgCl2、SnCl2。 3mol·L–1 H2SO4溶液 6mol·L-1的溶液:NaOH、HNO3。 30g·L-1的H2O2溶液、0.2g·L-1 的KMnO4溶液。 四实验内容 (一)硝酸和浓硫酸的氧化性 1.硝酸 取2只试管,分别加入浓硝酸和6mol·L-1 硝酸各1m1,再各加入铜片1块,观察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浓硫酸 取2只试管,分别加入浓硫酸和3mol·L-1 H2SO4各1ml,再分别加入铜片1块,微热,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二)高价盐的氧化性 1.重铬酸钾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0.50mol·L-1 的K2CrCl7溶液各1ml,其中1支加入0.05mol·L-1的Na2SO3溶液1ml,另一支加入3mol·L-1 H2SO41m1和1mol·L-1 KI溶液10滴,摇匀。观察现象,注意溶液颜色的改变。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高锰酸钾 取1支试管,加入0.20g·L-1的KMnO4溶液1ml,3mol·L-1 H2SO4溶液0.50ml,30g·L-1的H2O2溶液0.50ml,振摇。观察现象,注意溶液颜色的改变。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

实验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目的] 1. 学会装配原电池; 2. 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 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 3. 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基本操作] 1. 试管操作要用专用滴管取液体,不得引入杂质。清洗滴管时,里外都要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得用于别的液体的取用,滴加液体时磨口以下部分不得接触接收容器的器壁。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放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入橡皮头中。在通常的性质实验中,反应液一般取3~5滴。正常滴管中的一滴溶液约0.05 mL,例如,取0.5 mL的溶液,需要大约10滴。 2. 盐桥的制法 3. 伏特计的使用(区分正负极,伏特计和电极要接触良好) [实验原理] 对于电极反应: 氧化态(Ox)+ ne? = 还原态(Red) 根据能斯特公式,有? 其中,R = 8.314 J·mol-1·K-1,T = 298.15 K,F = 96485 C·mol-1 电极电势的大小与E o(电极本性)、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以及介质酸度等有关。 对于电池反应, aA + bB = cC + dD 对应的能斯特方程是 电极电势愈大,表明电对中氧化态氧化能力愈强,而还原态还原能力愈弱,电极电势大的氧化态能氧化氧化电极电势比它小的还原 态。E+ > E-是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椐。在实际应用中,若o E与 + o E的差值大于0.5V,可以忽略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用o池E - 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该反应进行的方向。

a Mn为粉红色,观察不到 [注意事项] 1. 原电池中试剂的取量一般不要超过15 mL,因为量的多少对电极电势不影响,而对电流大小有影响。 2. 原电池实验中,导线接头不可与试剂接触,也不可将试剂滴到导线上,以免形成新的电极。 3. 化合物的颜色参看附录。 4. 实验报告按性质实验格式书写。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设计

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氢气的还原性;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的概念;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 2.能力培养:通实验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 2.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及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准备 教学用品 自制气体发生器、铁架台、酒精灯、硬质试管、锌粒、稀H2SO4、氧化铜、导管、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给下列混和气体点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氧和氮气 B.氢气和空气 C.氢气和氧气 D.氢气和氖气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什么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吗? 二、引入新课 (讲解) 我们了解了氢气的可燃性,说明了氢气可以和空中的氧发生反应,那么它能否与化合物中的氧发生作用呢? 三、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 1.氢气的还原性 (观察)黑色氧化铜还渐变成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珠生成。 (H2+ CuO=加热= Cu +H2O) (小结)见课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其操作注意事项为:先通氢气(经验纯的H2),后加热,通氢时导管要插入试管底部;停止加热时,先撤洒精灯,待冷确到室温理撤通氢导管。 (教师分析以上原因) (提问)氢气跟氧化铜反应属于哪种其本反应类型? (分析)要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分析。 H2 +CuO=加热=Cu+ H2O,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具有还原性,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具有氧化性,称之为氧化剂。 (小结)氢气:得氧→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氧→有氧化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中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固高温放热反应实验,该实验验证了C的还原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固定的条件下,还原剂能够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自身被氧化。 2、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1)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铜单质,最好效果是得到紫红色铜块。(2)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石灰水浑浊)。(3)反应放热,应发现反应启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红热燃烧。 二、学情分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学生是从这个实验开始接触氧化还原反应,为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冶炼等知识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b、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学习对实验的探究以及创新 b、通过本次实验对其他类似实验有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本次实验中对碳单质还原性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 情景引入通过回顾课本知识进行情景引 入积极互动 通过引入把学生 的思维引进课堂 介绍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主要反应: 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副反应: C +CuO =高温= Cu + CO↑(炭 过量) 碳氧化铜铜一氧化碳 C + 4CuO =高温= 2Cu2O + CO2↑(氧化铜过量) 认真 听课 在实验之前给学 生系统介绍实验 原理 介绍实验仪器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铁架 台、水槽、氧化铜粉末、碳粉、 药匙、研钵、研杵、坩埚、泥三 角、酒精灯、火柴、坩埚钳、酒 精喷灯、试管、澄清石灰水、玻 璃导管、单孔橡胶塞、托盘天平 (带砝码盒和镊子)、称量纸。 思考、记忆 让学生充分了解 本次实验所需仪 器、试剂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实验七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电极电势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用酸度计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3. 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装置及作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电极电势的测定 E (Zn 2+/Zn)电极电位的测定 (-) Zn ?ZnSO 4(0.10mol·dm -3)??KCl(饱和)?Hg 2Cl 2,Hg (Pt) (+) 测测甘汞E E E E E E E E -=-=-=-=+++-+V 2415.0)/Zn Zn () /Zn Zn (V 2415.0)/Zn Zn ()(222 ()()() ++++ =22O 2Zn lg 216059.0Zn Zn Zn Zn c E E 理论 2.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对于任意一个电极反应 氧化型物质 + z e - 还原型物质 )()(lg 05916.0)O/R ()O/R (还原态氧化态c c z E E += c (氧化态)增大或c (还原态)减小,E (O/R)变大;c (氧化态) 减小或c (还原态)增大,E (O/R) 减小。对比下面三个原电池 (1)(-) Zn ?ZnSO 4(0.10mol·dm -3) ║ CuSO 4(0.10mol·dm -3)?Cu (+) (2)(-) Zn ?ZnSO 4(0.10mol·dm -3) ║ [Cu(NH 3)4]2+, NH 3·H 2O ?Cu (+) (3)(-) Zn ?[Zn(NH 3)4]2+, NH 3·H 2O ║ CuSO 4(0.10mol·dm -3)?Cu (+) 电池(2)中正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正极的电极电势变小;(3)中负极的氧化态生成配离子使c (氧化态)变小,则负极的电极电势变小,故电动势 E 3 >E 1 >E 2。 3.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随介质溶液的酸度的增加而增强,如 O H 7Cr 2 e 6H 14O Cr 23272+=+++-+- ) Cr ()H ()O Cr (lg 605916.0)/Cr O Cr ()/Cr O Cr (321427232723272++-+-+-?+=c c c E E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 摘要:针对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不足,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采取交互式控制单一变量的科学探究法,从炭粉的选择、反应物的质量比、加热方式、反应容器规格等方面,开展实验改进探索,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同时将探索的创新成果应用于课堂,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素养。 关键词: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装置改进;紫红色铜块;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8)1-007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为了探究碳单质在高温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以此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狭义概念,为后续铁的冶炼、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第110页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图1)。由于该反应是固相反应,对温度等反应条件要求比较高,按该装置做实验,其效果并不好,主要体现在石灰水变浑浊与黑色固体变成暗红色的进程不 对称,且经成分分析,暗红色固体更多的是氧化亚铜,并非

是铜单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同仁也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索改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1)对反应物加工要求高。如需要粉粹机粉碎药品、烘干机烘干等;(2)实验仪器要求高。如需要酒精喷灯、石英试管、挡风板等;(3)药品要求严格。如药品氧化铜需指定用上海勤工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等;(4)实验时间过长等。能否利用普通学校都能达到的简单条件如普通的药品、常规的试管、常见的酒精灯、简便的操作就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索工作。 2原理的分析 由此计算得出: 理论分析表明该反应程度很大,但实际操作中,实验结果并不理想,这不是热力学的缘故,而是动力学上的障碍,即存在反应速率缓慢的问题,若改变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如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等,促成该反应一旦产生,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可以为后续反应提供一定的能量基础,那么反应就会快速进行,从而有效地熔化铜粒(铜的熔点为1083%),产生铜块,真正实现该反应。 3实验改进 3.1不同的加热方式 教材第110页的实验说明中指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

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教学设计反思.doc

以问题为主线驱动教学的初步尝试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教学反思 汾阳中学瞿思一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需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理念,革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笔者尝试了以问题为中心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下面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不仅要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还要理解它与碳及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关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中考化学实验中综合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和表述能力,而且通过对装置的理解考 察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笔者安排1课时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教学,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性的教学时,主要采用以木炭还原氧化铜为例,比较得出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辅助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从 实验现象中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存在,落实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知识点。教学设计见下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氧化碳物理引入:在西气东输工程没有启动之前,我无色、无味的气体 性质们生活所依赖的主要是煤气,他的主要成密度比空气略小 分是一氧化碳,煤气中毒事件也常有耳难溶于水 闻,为什么人们没有察觉到煤气泄漏呢? 问题:请你说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化学 1、毒性 性质 2、可燃性 3、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回忆归纳操作要点 氧化铜实验装 置 问题:根据视频,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 化铜的实验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操作要 点? 这是我们比较普遍使用的讲授法,教师与同学之间基本保持着单向交往,缺乏生机和活力,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后,学生虽然能够记住一氧化碳的性质,也能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体性不突出,大部分学生只是认识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这一实验,然而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与创新精神却受到了一定的束 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真正开动脑筋,融入课堂学习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问题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 1、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 定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 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此,笔者尝试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问 题驱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构建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提升学生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教学实践:笔者安排 1.5课时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教学,前半课时安排一氧 化碳性质的教学,后一课时安排了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探究。通过已有知识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无机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平衡)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黄文轩学号20160182310085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元素的氧化值增大。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对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E MF=E(氧化剂)--E(还原剂)>0时,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的影响,298.15K时 E=E?+0.0592V Z lg c(氧化型)c(还原型)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掌握介质酸碱性,浓度对电极电势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了解还原性和氧化性的相对性 4.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或偏移。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元素的氧化值减小,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元素的氧化值增大。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对应的电对的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电极电势越大,电对中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小,电对中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根据电极电势的大小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当氧化剂电对的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电对的电极电势时,即=E(氧化剂)--E(还原剂)>0时,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由电极的能斯特方程式可以看出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 电势的影响,298.15K时 E=?+lg(氧化型) (还原型) 溶液的ph也会影响某些电对的电极电势或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介质的酸碱性也会影响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如MnO4-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Mn2+,MnO2和MnO4(2-).

氧化铜还原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是涉及气体实验的最常规步骤) 2.检验氢气纯度.(这是易爆炸气体使用的必经步骤) 3.加入药品,链接好装置. 4.先通氢气一段时间。(赶走玻璃管里的空气,防止氢气混合空气加热时爆炸.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能先加热,这也是常考点) 5.在点燃酒精灯加热,直到黑色固体完全变红.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通空气,直到试管完全冷却为止(这一步也非常重要,因为反应生成的铜制灼热的,如果遇到空气会立刻被氧化为氧化铜,所以在它完全冷却之前绝不可停止通空气,这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当然也是长考点。) 7.回收药品,整理实验装置.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解释下列操作的理由 (1)检验氢气的纯度 (2)装置仪器,使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儿氢气 (4)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2) 1)检验氢气的纯度 回答:不纯可能会爆炸 2)装置仪器,使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回答:防止冷凝在瓶口的水流回瓶底使试管炸裂 (3)实验开始时仙童一会儿氢气 回答:排除试管里面的空气,防止爆炸 (4)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回答:防止爆炸,如果先停止通氢气,那么空气和氢气继续燃烧容易包扎 (2004?北京)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正确操作是:实验开始时需先 通氢气 ,后 加热 ,实验结束时需先 撤酒精灯 ,后 停止通氢气 . 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分析:实验开始时如果先通入氢气,后加热,氢气就和玻璃管内的空气混合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爆炸,所以应先通入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如果先停止通氢气,后撤酒精灯,这样刚还原出的铜就在加热的情况被氧化,所以实验结束时需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氢气. 解答:解: 因为氢气是易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这样被还原出的铜,在氢气的保护下慢慢冷却.故答案为:通氢气,加热,撤酒精灯,停止通氢气. 试题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中的三处错误 ① 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 ② 导管未伸入B试管底部 ③ 试管B的底部未高于管口 . (2)A试管中的药品可能是 锌粒和稀硫酸 ,反应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大量气泡冒出,锌粒逐渐溶解 . (3)B试管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CuO+H 2Cu+H2O ,反应时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出现 .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教 学 设 计 姓名:杨倩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化学本科班

学号:107 联系电话: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中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固高温放热反应实验,该实验验证了C的还原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固定的条件下,还原剂能够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自身被氧化。 2、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1)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铜单质,最好效果是得到紫红色铜块。(2)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石灰水浑浊)。(3)反应放热,应发现反应启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红热燃烧。 二、学情分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学生是从这个实验开始接触氧化还原反应,为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冶炼等知识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b、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学习对实验的探究以及创新 b、通过本次实验对其他类似实验有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本次实验中对碳单质还原性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过程

介绍实验步骤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盛有水的 水槽之中并用手握住试管或用 酒精灯加热(加热前预热)试管, 如玻璃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 明仪器气密性良好,反之,须在 导管与单孔橡胶塞,单孔橡胶塞 与玻璃导管重新连接,在连接处 涂上少量水。 将托盘天平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与右盘上放 上两张形状面积薄厚完全相同 的称量纸。在右盘上用镊子放置 一个10g的砝码,并用药匙缓慢 向左盘上的称量纸上加入氧化 铜。带到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正 中刻度时,将盛有氧化铜的称量 纸移出托盘天平,并将称量纸上 的氧化铜倒入干净的研钵中,经 过研磨后把研钵中的氧化铜倒 入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在泥三 角上用酒精灯加热(需预热)。 除须称取1g碳粉外步骤同上。 把经过烘干的碳粉与氧化铜粉 末混合均匀,用药匙或纸槽小心 地铺在试管底部,并根据上图将 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将玻璃 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 水的试管中。 用酒精喷灯加热盛有氧化铜粉 末与碳粉的试管中(需预热), 集中加热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时 间不能太长,试管可能会能变 形)。当试管中的黑色粉末(氧 化铜与碳粉的混合物)逐渐出现 认真听 讲比做 笔记 在实验之前 充分了解实 验操作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氧化还原反应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和介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2.加深理解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电解及电化学腐蚀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原电池、电解及电化学腐蚀等知识。 [实验用品] 仪器:低压电源、盐桥、伏特计 药品:0.5 mol·L-1Pb(NO3)2、(0.5、1 mol·L-1)CuSO4、0.5 mol·L-1 ZnSO4、 0.1 mol·L-1KI、0.1 mol·L-1FeCl3、0.1 mol.L-1KBr、0.1 mol·L-1FeSO4、(1、3 mol·L-1) H2SO4、6 mol·L-1HAc、(2 mol·L-1、浓)HNO3、(0.01、0.1 mol·L-1)KMnO4、6 mol·L-1NaOH、0.1 mol·L-1K2Cr2O7、饱和KCl、浓NH3·H2O、饱和氯水、I2水、Br2水、CCl4、酚酞溶液、Na2S2O3、红石蕊试纸 材料:导线、砂纸、电极(铁钉、铜片、锌片、碳棒) 二、实验内容 (一)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 1.2Fe3++ 2I-= 2Fe2++ I2 I2易溶于CCl4,CCl4层显紫红色 2.Fe3++ Br-不起反应,CCl4层无色 3.Cl2+ 2Br-= 2Cl-+ Br2 Br2溶于CCl4,CCl4层显橙黄色 (二)浓度和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 1.浓度影响 在两只50m L烧杯中,分别注入30mL 0.5mol·L-1 ZnSO4和0.5mol·L-1 CuSO4,在ZnSO4中插入Zn片,CuSO4中插入Cu片,中间以盐桥相通,用导线将Zn片Cu片分别与伏特表的负极和正极相接。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压。 现象:伏特表指针偏到E=0.80处解释:(-):Zn2++2e-=Zn (+):Cu2++2e-=Cu CuSO4溶液中加浓NH3.H2O到沉淀溶解为止,形成深蓝色溶液; Cu2+ + 4NH3 = [Cu(NH3)4]2+ [Cu2+]下降, E变小,E=0.45V ZnSO4溶液中加浓NH3.H2O至沉淀溶解为止; Zn2+ + 4NH3 = [Zn(NH3)4]2+ [Zn2+]下降, E变大,E=0.76V 最后达到平衡, E=0.8V接近初起值. 2*.酸度影响 在两只50mL烧杯中,分别注入FeSO4、K2Cr2O7溶液。FeSO4溶液中插入Fe片,在K2Cr2O7 溶液中插入C棒,将Fe片、C棒通过导线分别与伏特表的负极和正极相接,中间用盐桥连接,测量两极电压。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现象:测得E=0.61V 解释:(-) Cr2O72-+ 6e- + 14H+ = 2Cr3++ 7H2O (+) Fe2++ 2e- = Fe 在K2Cr2O7中,慢慢加入1mol·L-1H2SO4,再加入6mol·L-1NaOH。 加H+后E = 1.1V 加OH-后E = 0.36V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装配原电池。 2,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形成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二,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离心,10ml),烧杯(100ml,250ml),伏特计(或酸度计),表面皿,U形管。 2,固体药品;琼脂,氟化铵 3,液体药品;HCl(浓)HNO3(2mol/L 浓),HAc(6mol/L),H2SO4(1mol/L),NaOH(6mol/L 40%),NH3·H2O(浓),ZnSO4(1mol/L),CuSO4(L 1mol/L),KI(L),KBr(L),FeCl3(L),Fe2(SO4)(L),FeSO4(1mol/L),H2O2(3%),KIO3(L),溴水(饱和),碘水(L),氯水(饱和),KCl(饱和),CCl4,酚酞指示剂,淀粉溶液(%)。 4,材料;电极(锌片及铜片),回形针,红色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导线,砂纸,滤纸。 三,基本操作; 试管操作,参见第三章三。 四,实验内容 (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1),在试管中加入L KI溶液和两滴LFeCl3溶液,摇匀后加入,充分震荡,观察CCl4层颜色有无变化。 (2),用LKBr溶液代替KI溶液惊醒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3),往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滴碘水,溴水,然后加入约溶液,摇匀后,注入,充分振荡,观察CCl4层有无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定性的比较Br2/Br—,I2/I—和Fe3+/Fe2+三个电对的电极电势。 [思考题] 1.上述电对中哪个物质是最强的氧化剂哪个是最强的还原剂 2.若用适量的氯水分别于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反应并加入CCl4,估计CCl4层的颜色。(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1),往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 1mol/LZnSO4溶液,在其中插入锌片,往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 1mol/L的CuSO4溶液,在其中插入铜片。用盐桥将二烧杯相连,组成一个原电池。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分别与伏特计(或酸度计)的负极和正极相接,测量两极之间的电压。(图9——3)。 在CuSO4溶液中注入浓氨水至生成沉淀溶解为止,形成深蓝色的溶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