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

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

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诏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非选择题题型专练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

1.解析:(1)据材料一从古代史官制度的历史、史官服务对象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史学新变化,据材料二“史学革命”“批评旧有史籍”等信息,从批判对象和主题、研究范围和领域、研究方法和史学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背景,结合近代的时代特点和变化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史官从兼职到专职;为王权政治服务。

(2)变化:敢于批判传统史学,有着较强的独立性;以救国救民为主题;研究范围和领域扩大;研究方法不断改善;史学观念不断革新。

背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特别是治史方法)的不断传入;近代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动。

2.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大一统之美”“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特点中归纳出影响。(2)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二“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意识觉醒、民族危机加剧等方面作答。

答案:(1)特点:多元性,各部落、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一体性,有些民族有共同的祖先或文化认同,特别是普遍认同黄帝的地位;统治者都以某些显赫人物后代自居;完成统一是各民族统治者的共同追求;各民族相互融合。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

(2)内涵: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民族自强;民族联合、民族团结。

原因:伴随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传统;先进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探索;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