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新闻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2013 新闻史

1、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

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

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

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

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

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2、 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维新运动前,

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 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

体。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

政, 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

内容,且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 章为代表,故称“时务

文体” 。

3、 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后到牛津大学求学,毕业

后,回家继承父业。1969年,早英国买下《世界新闻》后又买

下《太阳报》。1981年,以高价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

报》,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如今他在英国拥有三十余家

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用用英

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股份。 默多克的新闻国

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

4、 三社四边协定这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

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他们的

业务日益超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

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

实和各自得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

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

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

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

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

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

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

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5、 塔斯社世界上第一个社义通讯社。 1925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统管全苏的新闻通讯工

作。负责在前苏联和国外收集和发布新闻,据垄断地位。国外

也有众多分社和记者,也向国外发稿。 1992年该社和苏联新闻

社合并组建了俄罗斯通讯社,又称俄通社-塔斯社。

2012 新闻史

1、 《湘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1898年在长沙创刊,以开风气、拓见闻为宗旨。由唐才常任主

编,内容有论说、奏疏等,发行对象主要是南学会各州县分会和

新式学童。该报发表大量政论,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明确提出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

2、 《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

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车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3、 《解放》周刊 廖承志1937

4、 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

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

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普利

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1883

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

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

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

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普利策还

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

最荣耀的奖赏。

5、 哈瓦斯社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

讯社。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表面独立的哈瓦斯社实际上

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它也是事实上的“半官方”通讯社。是今

法新社的前身。

6、 《同时代人》 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出版。文学和社会政治

杂志。185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主持编辑工作后,该刊经常发表有

关农民革命问题的文章,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

不断扩大。

2011 新闻史

1、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它是进行

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 反“客里空” “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在土地

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 晋绥日报> 检查工作》。9 月1 日,新华社又发表社论《学习< 晋绥日报>自我批评》。后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3、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创办于伦敦。长

期由利维家庭经营,以后买出。自称持"独立保守"的政治观点,宗旨"提供充分、明了和易于理解的新闻"。该报以廉价报纸的面目问世,但以后演变了一份上层报纸,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产阶级。

4、 法国“近邻”电台

2010 新闻史

1、 《费加罗报》 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刊于1854年,1866年

改为日报。二战期间,反对新闻检查和愚民政策。1942年被勒令停刊。二战后在皮埃尔·布里松的领导下复刊。该报观点保守,重视社论,也是法国有名的“质报”,读者主要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商界人士和高级职员,附有粉红色的经济专页和黄色的体育专页。它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法兰西“贵族风格”的报纸。

2、 《东方杂志》 是中国历史上一份刊期最长的大型综合性刊物。

1904年在上海创刊,月刊, 1948年12月停刊,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创办人是夏芳,创办《东方杂志》便是他提出来的,先后负责编辑工作的有:徐珂、孟森、陈仲逸、钱智修、胡愈之等。1904-1910年这一时期,《东方》实际上是一份具有“选报”、“文摘”性质的刊物。五四运

动后,大量介绍东西方各种学说和国际形势,抗战期间,号召全民抗战。后曾几次改革,几度易人,一直到1948年12月才停刊。

3、 沃尔夫通讯社 1849年,柏林,德国最早的通讯社。1856年与路

透社签约交换信息,1859年又与路透社和哈瓦斯社签约互换新闻。沃尔夫社同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处处为政府的内外政策服务。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接管该社,改组为德国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就此告终。

4、 《六合丛谈》 创刊于1857年,它不仅是上海的第一家传教士报

刊,同时也是上海的第一家中文报刊。主编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亚历山大67伟烈亚力,麦都思负责印刷出版。内容包括:宗教宣传、自然科学知识、新近的商业行情信息、中外时事新闻报道。出版一年多即告停刊。

2009新闻史

1、 北京大学新闻研究学院 1918年10月4日成立,至1920年。这是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蔡元培任会长,徐宝璜和邵飘萍为导师。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新闻周刊》,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务;举办两期研究班,为新闻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材。

2、 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袁世凯乘机对新

闻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摧残。京、津、汉、广州、长沙、成都等地国民党报刊全部被查封。上海的国民党报刊,因在租界内,无法查封。就采取禁售的办法,限制它们在租界外发行。《民立报》、《民权报》、《民强报》、《天铎报》、《民国日报》等,都因禁售而被迫停刊。除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外,其他在宋案中发过反袁言论和同情过国民党方面的报纸,也受到摧残迫害。据统计,在军阀、官僚的摧残下,到1913年,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139家,和民国元年的500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即使进步党派系的报纸也噤若寒蝉。1913年是阴历癸丑年,人们把这一年报纸遭到的浩劫,称为“癸丑报

灾”。

3、 丹尼尔·笛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1704年创办《评论》周刊,

多次因污蔑宫廷罪和诽谤罪受罚,但却因为反对宗教迫害而受到民众拥戴。1791年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每日邮报》上连载。

4、 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家。生于英格兰一个贫苦家

庭。他十三岁弃学跟父亲干活。后试过各种职业,无一成功。伦敦遇

到富兰克林之后于1774年末移民北美,在《宾夕法尼亚杂志》做编辑。1776年1月10日,他发表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十多万册。潘恩的《常识》比任何一个出版物都更能说服舆论支持北美的独立。

2008 新闻史

1、 中俄通讯社 1920年在上海创立,1921年5月起改称华俄通讯

社。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社长杨明斋。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们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1925年停止工作。

2、 开元杂报 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

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3、 《俄国财富》 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是科学、文学和政治旬

刊,同年迁至彼得堡。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米海伊诺夫斯基自1892年在该刊工作,80年代后《俄国财富》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1905年至1907年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编辑方针,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4、 世界新闻新秩序 1976年3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交流

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同年7月,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正式提倡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即要建立起新的公平合理的世界信息生产和传播秩序。

2007 新闻史

1、 哈瓦斯通讯社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

的通讯社。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表面独立的哈瓦斯社实际上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它也是事实上的“半官方”通讯社。是今法新社的前身。

2、 《北极星报》 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宪章左翼力量创

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出版15年。《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地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

《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

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

3、 台湾“报禁” 自1951年起,由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也由于

台湾时处戒严时期,台湾当局对新闻传播事业发布多种法令与限制措施。一般认为“报禁”包括“限证”、“限张”、“限印”三部分。

4、 《向导》 周报,1922年上海,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6

开周刊,总书记陈独秀亲题刊名、撰发刊词、各种政论、专论200余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指导该报筹建,参加前期编撰。报道分析评论国内外政治时事,阐释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舆论上的论战以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国共合作后,大力宣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和关于建设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热情帮助和善意批评。《向导》的出版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种种迫害,但在广大民众的支持爱护下,发行量最高达10万份,读者遍布国内外。1927年终刊,共201期。

2006 新闻史

1、 《纽约论坛报》 1841年4月10日自纽约创刊。创办人格里利。

该报特点在于:1 确立了报纸理性原则,在办报方针上摒弃了一半廉价报纸的三种做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2 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掀起广泛群众运动。该报鼓吹改革的言论中,影响最大的有:提倡开发西部和反对奴隶制度。3 该报还注意广招各方面人才。 它不仅是美国第一家全国性报纸,更重要的是,它的创刊和发展,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进入成熟阶段。

2、 《论出版自由》 1644年弥尔顿在国会作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

了出版自由思想。同年印刷了这篇演讲词,名为《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得到广泛流传,是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

3、 《中国日报》 它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1)揭露和声讨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车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会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4、 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

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 园文录外编》等。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第一位报刊政论家。部分政论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他所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家以政论为灵魂、鼓吹变法自强的铅印报纸。 办报思想 ①论述报纸的多种功能。 ②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 ③提出言论自由要求。 ④要求允许国人自由办报。

2005 新闻史

1、 《真理报》 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

报,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但同名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原《真理报》的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了新创建的网络媒体《真理在线》(Pravda.ru)。“真理在线”目前是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站点,它与俄罗斯国内正在发行的《真理报》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还有多份同名的报纸一直在发行。

2、 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

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

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3、 “四社” 《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申时电讯

社,四个新闻机构组成的 联合办报处。

4、 《循环日报》 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

之一。1874年,香港,王韬。评论时政、鼓吹变法,主张政治上建立军民共治国,经济上实现国家富强,外交上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列强侵略中国。这是中国报界首创的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报纸(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又有别于近代外报(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为近代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004新闻史

1、 《循环日报》 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

之一。1874年,香港,王韬。评论时政、鼓吹变法,主张政治上建立军民共治国,经济上实现国家富强,外交上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反对列强侵略中国。这是中国报界首创的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报纸(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又有别于近代外报(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为近代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 《万国公报》 近代中国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

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1874年由其前身《教会新报》更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以大力介绍西学,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为主,是一本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

3、 《热血日报》 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是中

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之所以叫《热血日报》,是因为它创办于五卅惨案的第二天。6月1日决定,6月4日出版,这种速度在今天恐怕也是罕见的。在从6月4日出版到6月27日被封闭所出版的24期里,《热血日报》以其战斗性、鼓动性、通俗性,获得了广大工人群众和市民的欢迎,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 《火星报》 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1900年12月24日,

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

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了评论。宣传内容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组织工作的特点:①收集稿件和信件。②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③在国内建立地下印刷所。④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

5、 《论出版自由》 1644年弥尔顿在国会作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

了出版自由思想。同年印刷了这篇演讲词,名为《论出版自由》。于18世纪得到广泛流传,是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是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

6、 华莱士?格里利 Horace Greeley,美国著名报人,编辑。《纽

约论坛报》的创办者。自由共和党的资助人之一,政治改革家。1840年代到1870年代论坛报在其主持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美国新闻史早期著名的“三大便士报”之一。格里利也因此成为最为优秀的报刊编辑人士。同时格里利也是一位著名政治领袖,在废除奴隶制和社会改革上支持辉格党和共和党。

2003 新闻史

1、 《新华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

来任董事长。社长是潘梓年,总编辑先后是华岗、吴克坚、章汉夫、总经理熊瑾玎。《新华日报》自创刊直到 1947年2 月28日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 年1 个月又18天。 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 两手斗争。

2、 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

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

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3、 《立报》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报纸以中下层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自称以实现报纸大众化,使全国国民认识自身对于国家的关系为宗旨。此报以宣传抗日救国、提倡民主政治、反映群众呼声受到读者欢迎。最高日销量曾达20万份,创当时全国报纸发行新记录。1949年4月30日停刊。

4、 反“客里空”运动 “客里空”是一些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在土地改革初期,实际工作中宣传地主拥护土改,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晋绥日报》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 晋绥日报> 检查工作》。9 月1 日,新华社又发表社论《学习< 晋绥日报> 自我批评》。后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普遍展开反对“客里空”的运动。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5、 《人道报》 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巴黎出版。1904年作为社会主义报纸创刊,1920 年成为法共中央机关报。1939年8月被禁,转入秘密出版。1944年公开发行。该报反映和维护劳动群众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读者多为活动分子和产业工人。

6、 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1883年,普利策买

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

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7、 BBC 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

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后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改组后,享有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持续独家垄断状态到60年代。1936年,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目前英国是公共广电和商业广电共存。BBC仍然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BBC的业务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宗旨是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节目应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和兴趣,而且必须是"健康的、良好的"。特点:新闻节目中,惯用客观报道手法;

娱乐节目比较正统。

8、 廉价报纸 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

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特点:政治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政党;经济独立,不接受津贴;以平民大众作为读者对象,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和休闲软新闻,形式上通俗活泼,完全是商业化经营。

1999新闻史

1、 “竖三民” 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

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2、 “定本”制度宋代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实行的一种制度。定本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信此样本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于真宗咸平二年,沿至宋末,神宗和高宗年间曾短暂废止,不久既恢复。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的内容传报,邸报得以更好实现皇帝和当权宰辅的意图。

3、 邵飘萍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4、 《人道报》 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在巴黎出版。1904年作为社会主义报纸创刊,1920 年成为法共中央机关报。1939年8月被禁,转入秘密出版。1944年公开发行。该报反映和维护劳动群众的社会和经济利益,读者多为活动分子和产业工人。

5、 “三社四边”协定 这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他们的业务日益超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得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5个20分) 1、孙樵,晚唐时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 “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国新社”——国际新闻社 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 导师:徐宝璜邵飘萍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媒介专业名词解释

100%

100%

是持续性排期和起伏式排期的结合体。消费者的购买周期越 长,越适合采用脉冲式排期。这种排期的好处在于持续累积 广告效果,可以依品牌需要,加强在重点期间露出的强度。 Pulse Schedule 而缺点是必须耗费较大量的预算。采用这种排期时,广告主 全年都维持较低的广告水平,但在销售高峰期采用一时性脉 冲增强效果。采用这种方式的产品主要有软饮料、空调等产 品,这些产品属于常年用品,但有季节性 有广告期和无广告期交替出现。这种间歇性排期比较适合于 一年中需求波动较大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排期的优点在于可 以依竞争需要,调整最有利的露出时机,可以集中火力以获 Flight ing 得较大的有效到达率,机动且具有弹性。其不足在于广告空 Schedule 档过长,可能使广告记忆跌入谷底,增加再认知难度,有竞 争品牌以前置方式切入广告空档的威胁。采用这种方式的产 品和服务主要有服饰类、冷饮等,这些产品往往消费季节性 较强 在市场中广告曝光一个毛频收视点或人口数百分之一的机会 CPP 成本 市场专业名词解释 脉冲式媒体排 期 起伏式媒体排 期 毛频收视点成 本

中文英文释义 品牌忠诚度Bra nd Loy al ty 品牌定位Bra nd Positi oned 品牌形象Bra nd Image 目标行销Target market ing Target 目标消费者 Con sumer Market 市场细分 Segme ntati on —定比例的有规则消费本品牌的顾客,消费者基于对产品的熟悉和满意而产生品牌忠诚,从而产生习惯性的购买和对品牌的信任感、安全感品牌忠诚抑制品牌转移,保证品牌稳定的发展和成长 品牌进行战略设计,以使其能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独 特的、有价值的位置。 品牌内在特殊利益点和品牌定位的外在反映,能够让消费者 直接感受到品牌的价值点,例如,Nike通过乔丹所反映出超级运动潜能的品牌形象 在整体市场中,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有选择性的特别针对某 一具有相类似消费习惯的消费者组合,而非全部市场以达到 集中资源,取得市场优势的目的 具有相同需求和利益要求特征的消费者组合,对产品所提供 的某一点相同的满足状况,简言之就是对产品具有相同需求和使用适应性的消费者组合 按照一定的标准,例如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不同指标, 将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市场,使每一个市场中的消费者都有相类似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的过程,通过市场细分,可以使得产品能够更具有针对性,节省行销费用,并便于在该细分市场中取得优势,例如洗发水市场中,可以按功能划分为去屑、护发、滋润等市场,按容量可分为250、450、750ml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独家整理,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传播发展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闻信: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主要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这种印刷品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并因其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新闻书与报刊相比:形式内容上,虽有刊名,但出版日期不固定、出版间隔很长。新闻迟缓,时效性不高;受众方面,没有固定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籍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皇家特许制: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正式颁令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商均须经过皇家许可,否则禁止营业。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多媒体 名词解释

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 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16.影响显存性能的参数包括:显存的容量、显存的数据位数与宽带和显存的速度。17.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对于三维图形,所需显存(帧存)=图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18.显存宽带=运行频率×数据宽带/8 19.调制解调器:利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传输数字信号。电子信号分两种:一是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信号。 20.网卡: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又称为网络卡或网络接口卡,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后在网络上发送出去。21.USB设备: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是由Compaq、DEC、IBM、Intel、Northern Telecom、Microsoft和Nec等7家公司为简化pc与外设间的互联而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总线规范。 22.主流的存储技术:NAS、SAW、DAS、IP存储、光存储、虚拟存储。 23.USB设备的优点:使用方便、速度快、连接灵活、独立供电、支持多媒体、低成本。24.USB的硬件结构:USB结构简单,采用四线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组成,它是一种基于令牌环网或FDDI。USB主控制器广播令牌,总线上的设备检测令牌中的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媒介专业名词解释

媒介专业名词解释 中文英文释义 推及人口Universe 特定目标受众人口的多少,是计算媒体到达率,收视率及成本效益的基数。 例如: 15-34年岁居住在上海的男性人口为58万,在上海东方台新闻报道一个广告可达5个TARP,那么,接触的人数为29000。 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广告想要传达到的那一群人。只有对目标受众的深入了解,才能 作出有效的媒介计划和购买 收视率/收听率Ratings 某一媒体在特定时间之内的覆盖的个人或家庭在总数所占的百分比 一个收视点等于某类对象的一个百分点 总收视点 GRP-Gross Rating Point 在电视播出广告量的量度单位,可把不同时段,不同日子的收视点累加在一起,然后作比较,有重叠性, 总收视点 (GRP) =到达率 (R) X 接触频率 (F) 目标受众总收 视点 TARPs-Target Audience Rating Points 和GRP的概念相同,只是针对目标受众的收视点累加。 到达率Reach广告位每日接触人次占总人口的比率。

能够更具有针对性,节省行销费用,并便于在该细分市场中取得优势,例如洗发水市场中,可以按功能划分为去屑、护发、滋润等市场,按容量可分为250、450、750ml市场等 市场定位Market Share 使产品适合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并在这些市场中取得切实优势与认同的过程,例如康师傅方便面的定位是有营养、高品质、面身特别好,而康师傅福满多的定位就是价格低廉,中档品质,适合大众消费人群的方便面 USP Unique Selling Point 独特销售点,是差异化行销的立足点,表示自身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相比可以提供的独特、不可模仿或替代的利益点 快速消费品FMCG :Fast Moving Consume Good 单位时间里购买周期短,使用频率高,单价低,以食品、饮料等 为典型代表 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 市场占有率:指某一产品市场中各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其计算方法是: A品牌市场占有率 =(使用过或购买过A品牌人数 / 使用过或购买过这类产品的总体人数)*100% 忠实消费者市场占有率 = (经常使用或购买A品牌人数 / 经常使用或购买这类产品的总体人数)*100% 行业集中度 Concentration Ratio 行业集中度指数:一般以某一行业排名前4位的企业的销售额占行业总的销售额的比例来度量。CR4大,说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中国新闻史》100个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重点报刊76个名词解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亡,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继续。 2.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驻京官员的表现。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3.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4.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5.“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6.《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期刊封面印:“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主编署名“博爱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年终停刊。 7.《东西洋考》---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广州,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的宗教性报刊。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宣传中外人士间的行为准则,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重视贸易活动,刊登过中外进出口贸易的物价表。所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每期有目录,栏目较固定。宣传上处处附会儒学,封面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编的署名是“爱汉者”。1838年停刊。 8.《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1822年葡文周刊,主编安东尼奥,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的政府机关报,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附数种增刊,一年后因执政党被**而停刊。 9.《广州记录报》/《广东纪事报》(Canton Register)---1827年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广州,商业性报纸。双周刊~周刊。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影响很大。有强烈政治色彩。竭力为鸦片战争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迁往澳门出版,鸦战后迁往香港,改名《香港记录报》,1863年停刊。 10.《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1853年,英国传教士麦杜斯,香港。马礼逊教育会出版, 香港中环英华书院印刷。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 报刊,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仍沿用线 装书的装祯形式,发行到广夏福宁上等地。刊有 中英对照目录。内容不同于鸦片战争前中文期刊 的地方在于重点放在时事新闻方面,其次是文化 知识介绍,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总体上站在 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但报道中国内部消息 不必顾忌清政府干涉,能较客观、公正。广泛介 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副刊《布告篇》 上刊登的各类广告是我国中文报刊上首次出现 收费广告。在《遐迩贯珍》上消息、短讯、通讯、 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 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 务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11.《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字 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年, 英商奚安门(Shearman)创办并任主编,字林洋 行发行。商业性周刊,周六出版,对开一张,上 海的第一份近代报刊。主要刊登商业性材料,后 被指定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公署文告发布机关。反 映英商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 点,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字林西报》 创刊后,《北华捷报》转而成为该日报的星期副 刊,继续出版,影响减小。《字林西报》十分重 视新闻报道,在中国边远地区聘有通讯员,曾一 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报道面广,信息 及时,内容丰富。重视言论,经常对中国政局与 中国关系发表意见。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 影响较大。此二报政治上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 业,恶毒攻击和歪曲报道太平天国革命与小刀会 起义,既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也为其他外国侵略 者辩护。 12.《六合丛谈》--- 1857年上海,英国伦敦会 传教士亚历山大&S226;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墨海书馆出版,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 月刊,非纯粹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刊物,综合性期 刊。本意似乎想把它办成新闻性刊物,又想使所 有人成为自己的读者,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 业行情、中外新闻都有一些,结果弄成了大杂烩。 发行区域大,但实际发行量非常有限,一年后停 刊。 13.《上海新报》---1861年,字林西报馆,伍 德、傅兰雅、林乐知等,上海最早商业性中文报 纸。初为周刊,两个版面,一版商业信息和新闻, 二版全为商业性内容。后改周三刊,扩为4版, 二版刊有新闻偶尔有言论,其余三版全是广告、 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将商业信息放在首要地 位。当时正是太平军进军上海之际。江南地主乡 绅纷纷避难于上海租界,特别关心太平军的进 展。该报于是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 使报纸销路日增。言论不多,但曾长篇连载吹捧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外国雇佣军为“常胜 军”“功绩”的文章,反动立场昭然若揭。 14.《万国公报》---前身是1868年《中国教会 新报》周刊,(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任主编, 宗教内容为主,教友中影响。)1874年9月第301 期改名《万国公报》,读者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 内容改以时事为主,针对当时出现的洋务运动和 维新思潮,殖民势力希望社会变革沿着列强期望 的道路发展,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科技知识。尽 管很难左右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但对中国知识 界的影响很大。 15.《申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第 一家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 笔政的。1872年初创两日刊,与《上海新报》 的时效竞争中改日刊。英商美查(Ernest Major) 办报目的完全为赚钱因此毫不犹豫让中国文人 做编辑。经营上采取销售的营销策略。业务上作 了改革①重视报纸言论。认为“利”和“义”并 不完全对立。申报有些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 献策,或对鄙规苛政口诛笔伐,从启迪民智角度 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重视新闻真实性。申 报在一系列战争中报道的真实信息为自己赢得 声誉。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 艺类作品的篇幅。 16.《字林沪报》和《新闻报》---《字林沪报》 创刊于1882年,字林洋行主办。《新闻报》创刊 于1893年中外合资到后来股权全部归英商丹福 士所有。两报吸取《申报》经验,聘中国人为主 笔,吸引读者《字林沪报》创办我国报纸第一个 副刊《消闲报》,开报纸副刊的先河。《新闻报》 则采取低于申报的价格推销和赠送石印画报的 办法争取读者,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 格局。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占据着报业的龙 头地位。 17.《澳门新闻纸》---1838林则徐广东禁烟, 选澳门“探访夷情”,派人搜集外报,聘通外文 的国人,秘密翻译《广州周报》和《广州纪事报》 两家英文周报以及新加坡、孟买、加尔各答、伦 敦、悉尼等地出版的报纸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 方面的消息、言论,提供给清廷和军方,作为制 定对外政策的参考。翻译材料汇集成册,被称为 《澳门新闻纸》。现存6册,有人称之为我国最 早的译报。 18.《沙架免度新录》---1856年加利福尼亚萨 克拉门托(Sacramento),大量华侨聚居于此。 此前,旧金山出版过美国人主办的华文报刊。为 真正为华人说话,广东籍华侨司徒源集资创办中 国人自己的报纸,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华人 日报,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 但此报出版时间不长,1858年已停刊,又远离 祖国,因而对国内的影响甚微。 19.《昭文新报》---1872年汉口艾小梅创办, 一直被视为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仿香港、上 海之式而作”,白鹿纸印刷,最初是日刊,但因 销路不畅,三月后改为五日刊,所载“奇闻逸事 居多,间有诗词杂作”。 20. 《汇报》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三(1874 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刊。日刊。由招商局总 办唐景星(廷枢)、上海县知县叶廷眷“捐款首 倡”,以官民集资入股形式创立报社,拥有资金 银1万两。入股人多为广东籍,广东人邝其照(容 阶)主持报务。主笔管才叔,编辑有黄子,贾 季良等,同年9月1日改名为《汇报》,期数另 起,改由英文翻译葛理出面主持报务兼主笔。原 主笔管才叔因意见不合去职。清光绪元年(1875 年)春夏间停刊。目前所见《汇报》最后一期出 版于光绪元年四月初十(1875年5月14日)。 《汇 报》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创办的报纸。该报宣称 “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中华之事而言 之”。改名《汇报》后又重申:“凡事之有关时 务者,上则国计民生,下则日用行习;大则人心 风俗,小则事物细微,无不博采旁搜,登诸日报。 间取其尤关紧要者为论辩,相与发明。” 该报 初期日出2张8版。设三大栏目:“京报全录 栏”、“中外近事栏”和“告白栏”。 21.《循环日报》---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之一。1874年,香港,王 韬。评论时政、鼓吹变法,主张政治上建立军民 共治国,经济上实现国家富强,外交上维护国家 主权独立,反对列强侵略中国。这是中国报界首 创的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报 纸(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又有 别于近代外报(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要内 容的),为近代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官商督办:洋务派所办民用企业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所谓“官督”,就是官方保护、扶持,并委派代表对企业进行监督、稽查;所谓“商办”,就是商务由商人经理,官不过问,盈亏均由商人承担,与官方无关。这种方式在当时情况下有利于保护企业,防止顽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但同时洋务派又强迫这些企业接受种种苛刻条件,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为后来北洋军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