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生活中的水知识整理填空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材料

1.1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 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其中水母占,草本植物中约占。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活动也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三、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涵义:在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凝结、和径流等变化。

2.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

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两玻璃管内液面;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火焰呈,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这是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和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通电

+ 。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和氧气中的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1.3 水的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

用符号表示为ρ=m/V 公式中ρ表示 ,m 表示 ,V 表示 。 3.密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两个单位的关系为 。

水的密度= 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为 。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跟物质的 、 的大小无关。

5.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即当 相同时, 大的物质密度大;当 相同时, 小的物质密度大。 二、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1.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0℃、1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值。

2.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气体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可以: 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

通过计算。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 。在用计算方法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中,都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匹配。

二、测定密度的实验过程

1.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1)调节天平平衡,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 ;

(2)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 1,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没),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 2; (3)计算ρ石=

1

2V V m -

2.盐水密度的测量。 (1)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为V ; (3)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 2;(4)计算ρ盐水=

m m 2

1-。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1.4 水的压强

一、压力

1.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 而产生的。

压力的特点是: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 ,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 垂直。压力的作用点在 物体上。

压力与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可归纳如下。 (1)联系:只有当物体孤立静止地放在水平的支撑面上时,它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才和重力相等。(性质不同)

(2)区别:如右表。

2.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此实验中:(a)和(b)中控制的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b)和(c)中控制的变量是 ,得出的结论是 。

从这一实验中可以得出与压力产生的效果有关的因素是: ① ;② 。 二、压强

1.由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越大。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的大小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

叫做压强。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 。 2.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由压强的定义可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压强=受力面积压力

或 p=

S

F

式中压力F 的单位是 ,受力面积5的单位是 ,压强p 的单位是 ,它的专门名称

为 ,简称 ,单位符号为 。

1帕= 牛/米2。 常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兆帕。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帕约等于 的压强。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帕,100帕表示的意思是 。 3.压强的计算。

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公式中的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时,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在数值上正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这时应写明F =G ,再用公式计算。

(2)公式中的S 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产生压强时,应以小的且是实际接触的面积作为受力面积。

(3)计算时,还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力的单位一定要是牛顿,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是米2。如果不是米2,一定要先换算成米2

一、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跟 和, 大小有关, 结论: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② 。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 ;② 。 一、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1. 。

产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点 重力

压力

2. 。 二、水内部有压强

压强计的原理是当压强计一端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 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液面高度差也 。

结论: ①水和其他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5 水的浮力

一、浮力的存在

1.实验:将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会感觉到 ,将瓶释放后,瓶将 。 [结论] 。

2.实验: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秤下,记下弹簧秤读数,再将钩码浸入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会发现 。 [结论] 。不仅是水,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3.实验证明:气体也会产生浮力。 二、浮力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2)数字表达式: ;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4.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的几个注意问题:

(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

排液

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当物

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V 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 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 排液

,V 排液的单位只能是 。 二、物体浮沉条件

1.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 浮>G 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小,最后F 浮=G ,物体处于 状态。

(2)当F 浮=G 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 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 浮

2.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内部时,有V 排=V 物,由于F 浮=ρ液

gV 排 G 物=ρ

gV 物。则:

(1)ρ液>ρ物时,上浮,最后漂浮; (2)ρ液=ρ物

时,悬浮; (3)ρ液<ρ物时,下沉。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 浮; 当G=F 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有关密度 压强 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一、密度公式:体积

质量密度= V

m =ρ

(ρ与m 、V 无关),可变形为V m ρ=和ρ

m

V

=

▲ 对公式的理解①同种物质ρ一定,m 与V 成正比。当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同质量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③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 水的密度写作1.0×103千克/米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含义: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 单位换算:103

千克/米3

=1克/厘米3

=1千克/分米3

=1吨/米3

1吨(t )=103

千克(kg ); 1千克=103

克 ; 1克=103

毫克

1米3(m 3)=103分米3(dm 3)【升(L )】; 1分米3(dm 3)【升(L)】=103厘米3(cm 3)【毫升(ml)】

当由G 求ρ时,则用G=ρVg 变形得G Vg

ρ=

二、压强公式:=压力压强受力面积

F P S

=

变形得压力F=PS 受力面积S=F/P (以上公式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 单位:帕斯卡(国际单位),简称帕,用符号Pa 表示,另有单位:百帕(hPa )、千帕(KPa)、兆帕(MPa)

单位换算:1kPa= 103Pa ,1MPa=106Pa

1帕=1牛/米2 1Pa=1N/m 2 含义:物体1平方米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 对公式的理解①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自由静止时F=G ,此时有:F G m g P S

S

S

==

②S 是受力面积——相互接触的(小)面积。对“多腿物”要分清多少只“脚”的接触面积。 ③压力F 一定时,受力面积S 越小,压强P 越大;反之受力面积S 越大,压强P 越小。 ④受力面积S 一定时,压力F 越大,压强P 越大;反之压力F 越小,压强P 越小。 ⑤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国际单位。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办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 水的压强: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②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就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只适用于液体) 液体压力公式:F=PS (只要求会用公式判断液体压强、压力的大小,而不要求具体计算) 三、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向下向上浮

F F F

-=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液=m 排液g=ρ液

V 排液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

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3、V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与V 物(物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液= V 物

(2)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排<V 物 ,此时V 物=V 排液+V 露

4、F 浮=G 排液,G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5、由F 浮=ρ

V

排液

g 可知,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ρ液)及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液

)有关,而与跟物体本身的

性质(密度)、形状、质量、体积、液体的质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6、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亦适用:F 浮=G 排气=m 排气g=ρ空气

V 排气g(物体一定全部浸没在大气中,此时V 排气=V 物)

(三)浮力计算方法:1、公式法: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液=ρ液

V 排液g

2、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时F 浮=G 物

3、压力差法(定义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4、称重法(弹簧秤法):F 浮=G -F 拉(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为重力G ,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称得的是拉力F 拉) (2、4式不能同时用)

当求物体密度时还要结合用到G 物=m 物g=ρ物V 物g(由G 物或m 物求ρ物)

(四)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 上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② 下沉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③ 悬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④ 漂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五)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 浮=G 计和F 浮=ρ

V 排液g 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 浮=ρ

V 排液g ,最终使F 浮=G 船,浮在水面。

②a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 、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a 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

平均

>ρ水,潜水艇下沉;b 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

平均

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

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

<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

升空。升空时ρ

平均

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如减小体积,则有F 浮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质、溶剂和溶液。

(1) 的物质称为溶质; (2) 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均一性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溶液由 和 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 。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 ,溶剂是 ;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 ,量少者为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 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 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如 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三、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

不均一,分层

不均一,分层

F 拉

G

F 浮

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涵义: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1); (2);(3)。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人们常把的溶液称为浓溶液,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2.溶液的浓和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的变化、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受条件的限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的溶解是否达到最大程度,要受温度和溶剂量两个条件的制约。

(1)浓溶液是饱和溶液,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三、溶解性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和的性质决定的。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中,而不易溶解在中。

四、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克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时,水中最多(即达到状态)能溶解食盐。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克)

(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

(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作为标准;

(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应规定状态; (4)这里指的质量用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2)等级的划分。(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

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10克1~10克0.01~1克<0.01克

举例食盐硝酸钾蔗糖氯酸钾氢氧化钙碳酸钙

五、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以硝酸钾为例)

1.提出探究的问题:

2.建立假设: 。

3.设计实验:

(1)在室温下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给饱和溶液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钾,现象: , 一直加到硝酸钾不能再溶解为止;

(3)将上述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现象: 。 4.得出结论: 5.合作交流。

六、溶解度曲线

1.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下两种物质的 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溶液。(100克溶剂) 2.从p.35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 ;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 七、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剂

质m m =

100S 或 S =

质m m ×100克;

八、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质量与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P =

质m m =

质质m m m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表示; 计算时溶液不一定饱和 (3)公式的变换形式:m 质=m 液×溶质的质量分数(P %) 。或:m 质 = V ρ P % 九、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大小主要由 决定,与外界 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溶液一定要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剂的性质 ,与外界温度等条件 ,溶液不一定 。 (3)溶液的稀释问题(浓缩)

关键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M 浓 P 1% = (M 浓+ M 水) P 2% M 1 P 1%+ M 2 P 2% = (M 1+ M 2) P 3%

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 %)与溶解度(S)的关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涵义 定量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表示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比例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 ②必须是饱和溶液 ③溶剂量一定是100克 ①与温度无关 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溶剂量不一定

单位 克 无单位

联系

前提是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1×100克 (S =P

P

-100×100克)

质量分数=

溶解度

克溶解度+100 ( P %=S

S +克100)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一、天然水是溶液

1.雨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等天然水,由于其中都溶有某些物质,所以都属于溶液。溶在其中的物质是 , 是溶剂。

2.矿泉水等天然水中含有很多微量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 二、晶体的形成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

1.结晶是 从 中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是 法;(2)是 法。前者一般用来得到 的固体溶质,如得到 ,实例 。后者一般用来得到 的固体溶质,如得到 。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 地球上的水以存在形态分,有 态水、 态水和 态水。

2.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和生命密不可分,这是因为:(1)水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2)生物的 也离不开水。

3.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主要是 水,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而海水是 的,陆地水中淡水只占地球水体总量的 ,并多数以固体冰川形式分布在人烟稀少的极地、高山或人类无法开采的地球深处。占地球水总量比例很低的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4.地球上水循环地区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加上人口分布也存在着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5.由于工农业生产给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样又降低了淡水利用的价值。

6.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应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思想。 二、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由于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是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这些水都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三、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人口分布差异很大等特征,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 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所以是世界上“贫水国”之一。

(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 多 北 少、 多 西 少的特点。

(3)从时间分配看: 丰富, 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尤其是 北方 更加明显。 2.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

(1)充分利用当地的 、 、避免浪费和污染;

(2)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 跨流域调水。我国正在组织实施的 南水北调工程 , 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四、水的净化

1.防止水污染。

(1)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①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许多 有毒物质 ; ②农业废水中常含有 农药 、 化肥等;

③生活污水中常含有 微生物 或有利于 微生物 生长的物质。 (2)污水排放流人湖泊和河流中会造成 水污染 。

(3)污水的作用会导致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难以生存,甚至死亡,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源。 (4)被污水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和使用,必须经过污水的处理,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2.污水的处理。

(1)沉淀法: [实验] 在一杯浑浊的泥浆水中加入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5分钟,可以观察到泥沙 ,水 。 (2)过滤法: 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 ;

“二低”指: 、

“三靠”指: 、 、 。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蒸馏法:

①熟悉书p.48蒸馏装置中的仪器; ②用蒸馏法制蒸馏水。

(4)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矾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微粒

蒸馏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用于分离或提纯

液态混合物 加热、蒸馏、冷凝 可除去水中溶解

的物质

3.纯净物的含义。 由 物质,叫纯净物,如蒸馏水。

《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4页的“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使 之形成知识网络。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4、通过整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 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领会转化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卡片、三角板、直尺、一般的平行四边 形1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直接入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整 理和复习这单元的内容。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二、合作探究,自主整理 师:昨天让同学们结合预习提纲自主整理了本单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说说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面积单位的换算。 学生活动:在自主梳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组长选好记录员,做好整理。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对于知识点整理困难或不完善的小组予以科学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推导过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学生上台先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再交流推导的过程,说出梳理方法,教师引导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结合,不完善的补充。 各小组在汇报时,提醒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他们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条理准确,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导学案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科目:数学课型:复习提升课五年级【目标导学】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步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综合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使知识系统化。 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知识。 ⑴你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 ⑵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用学具,说一说推导过程。 (2)总结方法:以上三种图形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 3、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S= a S= s= s= 观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 4、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问题探究】 22cm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0cm 右图是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议一议: 30cm (1)当上底为0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当上底为30cm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条高是多少米呢? ? a b 8cm 4.5cm 4cm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多少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反馈提升】 1、靠墙边围成一个直角梯形花坛,为花坛的篱笆长54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右图)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达标测评】 一、判断我能行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5)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到原来的二倍,高扩大到原来的三倍,面积就扩大到到原来的五倍。( ) 二、填空我做主 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是( )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在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 )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 )米? 作业:学习巩固84页 【反思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系统复习了 的相关知识,我认为在 学的较好, 还有不足,自我评价 (好、一般、较差 )。 10cm 5cm 6cm 12cm 18m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 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6、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9、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 阿基米德定律。 1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5、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 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6、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1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 出浮力的大小。 1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0、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2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2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5、将马铃薯放在(清水)中,它会(沉)在水底,这表示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再将食盐不断的 加入清水中,不久马铃薯会从水底(浮上来). 2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7、“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8、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最上层的应是油。 3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3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3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二、问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注意发展特点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 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三)情绪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五年级上册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2.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两个梯形.() 3.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3平方米>3米.() 5.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6.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3厘米,面积就增加25平方厘米。()7.一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4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25厘米。() 8.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 9.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6米,是高的1.5倍,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10.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面积相同 2.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①长方形②平行四边形③梯形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 ①面积相等,形状也一定相同②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 同③面积不一定相等 4.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底是200米,高是48米,它的面积是()公顷。 ①9600 ②96 ③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高是米,它的底是()米。 ① 4 ② 2 ③3 6.把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 ①周长和面积都不变②周长不变,面积变大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边长26米,比高多米。计算这块菜地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 ①26×(26+)②26×()③26× 8.在一个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25厘米,高是12厘米的梯形纸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①150 ②90 ③240 9.下图中甲、乙两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①甲>乙②甲<乙③甲=乙 10.一个平行四边形,若高增加3厘米,底不变,面积则增加27平方厘米;若高不变,底减少2厘米,面积则减少12平方厘米.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①15平方厘米②54平方厘米③39平方厘米 四、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 五、解答下面各题 1、一个梯形塑料板,上底长16厘米,下底长是上底的倍,高是15厘米,这块塑料板的面积是多少 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300米,高是240米.共收小麦486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千克

五年级 多边形面积回顾整理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意图 青岛市即墨区德馨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8年12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知识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形成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思维严谨,表述规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这些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体会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概括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昨天已经让大家自己回家归纳整理了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多边形的面积? 预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贴图形) 师评:一口气就说出了所有的图形,看来你真的学的很用心。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归纳整理,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的整理笔记。 小组合作: 要求:1、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整理的,以及整理了哪些内容? 2、认真倾听,及时用红笔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 全班交流 谈话:大家整理的很用心,讨论的也是热火朝天。那接下来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作品? 预设1:我是用表格法整理,整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从知识点、推导过程、面积公式、举例、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整理的。 预设2:我也是用表格法进行整理的,整理的内容也跟他一样,只不过我的推导过程用的是画图的方法。这样更简便。 师评:同学们其实你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展现了数学的美。那就是……(简洁美) 预设3:我整理的内容与前面同学的一样,只不过我用的是思维导图的方法。 生评:有图有字,很好看,图文并茂。 小结:不管表格法还是思维导图都是非常有用的整理方法,希望大家能熟练运用。 谈话:通过这三个同学的展示,对于归纳整理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1:知识点要全面 预设2:要有条理 预设3:简洁 谈话:除了这几种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

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高中政治选择题知识点的归纳 1.意识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 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 思想。 5.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小学数学_多边形的面积回顾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回顾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们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2.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4.知道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刚才的知识整理成表格。 6.教师课件展示整理好的表格。 【通过巩固、梳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本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然后全班交流。 2. 520公顷=()平方千米 0.27平方千米=()公顷 1.8公顷= ()平方千米 1.5公顷=()平方米 1.1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教师出示课件(判断,并说明理由) 4.填空。(1)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从这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基本练习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进一步掌握,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综合练习 1.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稻田,底是20米,高是10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稻谷1.2千克。这块稻田共收稻谷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2.一块三角形白菜地,底长800米,高500米,共收白 菜500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白菜多少千克? 3.有一块梯形白薯地,上底10米,下底15米,高30米,如果平均15平方分米栽一棵白薯,平均每棵收白薯2千克。这块地共收白薯多少千克? 4.用一块长1.8米、宽1.2米的红布做直角三角形小旗,如果小旗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2米、0.3米,这块布可以 做多少面小旗?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 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多少?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更优化了信息反馈作用。】 多边形的面积回顾整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复习课。本节课通过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是学生明白这些图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在网络图的构建过程中,从单个图形,连成串,再连成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留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而不是分散的记忆。最后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百例梳理卷

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易错知识点百例梳理卷 ??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 2.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 3.情绪是把双刃剑。(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 4.应对挫折的关键是应对挫折的态度,是要战胜自己。 ?? 5.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 ?? 6.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 ??7.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8.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9.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1.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罚当罚性是刑事违法的必然结果。 ??12.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3.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14.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交往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人都必须依赖于集体。 ??15.只要每天都保持一种好心情,就会变得性格开朗。 ??16.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石。 ??17.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世之道,做人之本。 ??18.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诺言并不违背诚实的原则。 ??19.诚实是信任的道德基础,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20.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2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是每个人的最高的人身权益。 ??22.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3.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有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24.就公民个人说,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从国家角度看,要实现现代化,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25.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26.人生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 ??27.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28.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石。 ??29.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30.公共设施和公共秩序是为公民社会生活服务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5、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说明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容: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4页的“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4、通过整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在联系,深刻领会转化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学具卡片、三角板、直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1个,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直接入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这单元的容。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二、合作探究,自主整理 师:昨天让同学们结合预习提纲自主整理了本单元的容,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先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2、说说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面积单位的换算。 学生活动:在自主梳理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组长选好记录员,做好整理。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对于知识点整理困难或不完善的小组予以科学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推导过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学生上台先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再交流推导的过程,说出梳理方法,教师引导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结合,不完善的补充。 各小组在汇报时,提醒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倾听他们的推导过程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条理准确,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 ●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 ●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