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课堂回归孩子的生活

让课堂回归孩子的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1112704.html,

让课堂回归孩子的生活

作者:高林林

来源:《江西教育B》2015年第04期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为学生的道德形成之路奠定基础。所以要想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在生活中找品德,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生活,为孩子们的生活服务。

一、切进生活,课前搜集资料是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要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在课前,我们经常会布置孩子们去搜集资料,这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搜集是盲目的,没有任何的预期和设想。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搜集目标,围绕目标搜集需要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各种生活素材,引领孩子走进生活,再现生活。例如课前通过调查老师一天的工作,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的老师,从而引发道德评价。课前搜集资料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感,使孩子们的课堂丰富多彩,让孩子们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寓教于活动

建构理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的记忆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让生活走进课堂,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把学生最疑惑、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突破口,采用做游戏、做实验、小制作、分组讨论、讲故事、现场采访、演一演等课堂行为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获得认知和理解。例如:在《交通安全每一天》这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带学生去公园旅游的情境,在去公园的路途中会遇到红绿灯、交通标志,我当司机,让学生当我的小参谋为我指挥交通。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角色换位,进而领悟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为角色的新奇性和亲切感,会很自然地引发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这样,学生便进入一种沸腾的状态,使教育的理想境界得到实现。这种情景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

三、与家庭社会配合,实现课后拓展生活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