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2020年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发言2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1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持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点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延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延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1个好的投资或发展的外部环境,那末就没有1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条件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1方面是要依托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扬,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本来落后的、不文明的行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动,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位1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1个战略转型,即城乡1体,农村优先,终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类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良民生,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条件,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

兴。

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3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点,只有我们1步1个脚印去推动,1个环节1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4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4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5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恍如经历了1次文化之旅,1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依然回味悠久,也引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1些思考……

党的109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期“3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遵守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晓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乡村来讲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多是1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多是1间破旧的祠堂,多是1出故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1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址、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不管是农业还是第3产

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气力,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东大学红袍1样名扬4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单单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延续蓬勃发展,更要重视发掘文化内涵。1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1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类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比方,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凄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发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遭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束缚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109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期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期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旁榜样的气力。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构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3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3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久长不变,第2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10年。确保国家食粮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1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3农”工作队伍。

2、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时间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品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降落,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1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降落,但仍然有占大部份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全、不全面、不牢固的。

3、对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1)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行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1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调和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

乡村振兴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

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士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选”、“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素。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

最新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 【篇一】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2020年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发言2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1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持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点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延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延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1个好的投资或发展的外部环境,那末就没有1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条件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1方面是要依托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扬,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本来落后的、不文明的行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动,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位1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1个战略转型,即城乡1体,农村优先,终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类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良民生,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条件,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

兴。 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3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点,只有我们1步1个脚印去推动,1个环节1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4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4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5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恍如经历了1次文化之旅,1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依然回味悠久,也引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1些思考…… 党的109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期“3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遵守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晓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乡村来讲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多是1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多是1间破旧的祠堂,多是1出故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1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址、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不管是农业还是第3产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优品课件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学习心得体会 4月19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农村产业革命》――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让基层干部回归基层》――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人们日报连线评论员文章,三篇文章进行了学习。一、坚定不移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农村的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很多时候也被称为“沉睡的资源”。有房有地,却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抵押贷款,村集体资产挂着自己的名,却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通过现在的政策,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带领农村老百姓把自己手中的资源盘活,发展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切实增加收入,把资源变资本,把资本变资产,利用好广袤的乡土,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致富脚步。二、解决好销售问题、激发农村生产力。农村发展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农产品卖给谁、谁来卖、怎么卖的问题,农民只有卖得出去,赚得了钱,才能激发他们的干劲和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全力加强做好产销对接,更好地引导生产,让农民的农产品适销对路,生产作物产出后卖得了、卖得好,增强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农村生产力。三、将十九大精神和农村发展相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到农村发展中来,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后发赶超。四、结合岗位职责,共同建设美丽寨英。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把握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等方面的精髓要义,结合政府职能职责以及自身工作实际,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积极行动,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实现同步小康,为建设美丽寨英做出应有的贡献。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_1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 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 “人才兴,事业方兴”。 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 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

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 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 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头活水。 乡村化作为我国社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之美。 如果说没有乡村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 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 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范文简稿

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范文简稿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虽然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依然有占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将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三)发挥人才作用。 要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要以更加优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乡村振兴工作已4月有余,平日除繁琐的台账准备,常常会有下村调研,沿途所见景象,及这段时间有些所思所想,整理成以下内容: 1、救济不是帮助,只有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明确说明了:人虽然具有同情心,会为了同情心而买单,但终归爱心有限,超过能力范围后,多半又会回归自私,试问:你会超过能力范围去帮助贫困户吗?人有同情心,而行善可以满足同情心,可是,单靠发动活动,买下农户的1筐鸭蛋,几条竹笋,其实不能真正改良农民生活水平。只有靠市场的气力,才能抵消仁爱的脆弱和偏执。我相信农户其实不依赖我们偶尔买他们1些农产品就可以生存下去,他们能生活到今天,多半还是靠市场。托克维尔曾睿智地说道:我坚信任何久长的,例行公事的,旨在满足穷人需要的行政体系,都会滋生更多它本身的不幸,引诱本需要帮助的人们变得坠落,随着时间推移,富人将变成穷人的佃农,会让更多的人依赖慈善而生存。 2、针对各村闲置土地,政府可以整合资源,乃至可以依照市场价格买下多人分块的土地,再通过公平竞标,让商人根据本身条件,优越劣汰,商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本身优势,发展本身特点,最大限度下降本钱;专业化、大面积的种养殖1定可以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解决部份农民的就业情况;乃至可以做为中间人,让农民和开发商自己协商、立约,交割。只收取公道的交易税及开发成功后的商业增值税。 3、放开市场经济,才是最环保。如果保存大自然原貌至上,那人类就不该接着繁衍。只要存在选择,就存在本钱,鱼与熊掌不可

兼得。我们只有,也只能让收益大过本钱,但可以平衡。由于养殖会产生粪便,就1股脑不让农户养殖,请问,身处城市的我们,该吃甚么?让市场决定价格,让市场决定方向!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动身点虽是好的,但结果大都不尽人意,有时候想尽快处理好问题,但终究还是只培养出嗷嗷待哺的小baby。如何拿捏得当尺度,都要尊重市场经济,让需求决定方向。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2019年上半年,义和乡牢牢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扎实抓好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现将2019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以下: 1、2019年亮点、重点工作 (1)打造6大工程,推动乡村振兴 依照《义和乡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实行方案》稳定推动各项工作。1是实行产业提升工程。突出抓好猕猴桃、柑桔、中药材和水稻制种等现有产业巩固提升和品质发展,猕猴桃丰收在望,今年产值预计实现7000万元,新植和品改特点产业1000余亩,新培养现代农业业主7户、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2是推动人居环境改良工程。完成了猕猴桃园区观光路风采改造设计,下半年将投入实行,完成杨庙村节点打造,为大众提供休闲场所。建花园式农房,进1步美化环境。全面摸清人居环境基本情况,为下1步工作提供根据。3是实行阵地升级工程。新建悦园村阵地于猕猴桃文化广场,现已全面完成,配套有安全社区广场、廉政文化长廊及健身装备,下1步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大众、引领绿色产业功能。4是实行乡风文明工程。组织全乡村民展开情势多样的文明礼仪培训、农安培训、手工培训、种植技术培训等14余场次,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质和劳动技能。5是实行乡村旅游工程。引导、鼓励业主发

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选好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村级两委班子是乡村的直接管理者,是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抓住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数脱贫攻坚的典型示范证明了,村两委班子是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的主力军,他们始终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对决胜脱贫攻坚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有序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和加强党对换届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旗帜鲜明地把党的领导贯

穿换届工作的全过程,牢牢把握住主动权,确保村选举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是严把选人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鲜明的“以事择人”导向,要严格标准程序,把好选人关、程序关和纪律关,真正选出一批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的带头人,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努力实现“壮大基层战斗堡垒,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 三是拓宽选人渠道。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积极参选,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和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战斗力。 四是提高待遇保障。首先加强对村干部自身 …………………………此处隐藏部分内容…………………………………………自强,在逆境中奋斗,以自强励志的精神战胜贫困。他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用勤劳和智慧战胜苦难脱贫致富。 虽然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收官的时候,但是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人口大量外出到城市发展,造成城市人口过度拥挤;而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发展,乡村人口却很稀薄,土地荒废,很多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发展乡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乡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必备要素。 首先分析乡村发展的优势: 一、土地优势:中国的城市经过高速的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繁荣昌盛的阶段。土地,已经俨然成为了城市最稀缺的资源,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房价也因为土地的稀缺变得越来越贵,人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购房开销,这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活的人的幸福感。因为越来越贵的土地,也已经很难再见到制造业工厂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产业。但是在乡村,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乡村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低廉的土地成本使得乡村发展有着极大的兼容性,可以包容各种产业。 二、人口优势:城市人口密集,每个人分配到的资源很少,乡村人口较少,每个人可以分配到大量的资源,拥有更多的创业空间。

三、环境优势:乡村污染小甚至零污染,秀美的青山绿水,静谧的田园风光是城市无法拥有的体验,极大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感。更是发展旅游业不可多得的资源。 四、政策利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时候,国家的利好政策不断向乡村倾斜,包括人才引进方面,资金扶持方面,技术指导方面等,为乡村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综上所述,乡村在土地,人口,环境,政策方面是优于城市的,但是在基础设施,尖端人才,资本体量方面弱于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路路通”,道路交通方面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善。而大学毕业生也正在逃离北上广深的高压生活更愿意回到乡村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很多嗅觉敏锐的商人发现乡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携资本返乡创业,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园林产业等。城市的优势壁垒已经逐渐被打破,而乡村的土地,环境优势却越发的明显,随着城市发展日趋平缓,乡村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发展乡村呢,振兴乡村发展如何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呢,又如何避免因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呢,乡村的发展是为了建设下一个城市吗,我个人建议从以下几点思路出发。

心得体会:如何走好乡村振兴升级路(最新)

心得体会:如何走好乡村振兴升级路(最新) 一定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审视“三农”工作,树立“大三农”观,把“三农”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X省X市历来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这几年,经济发展更是走在长三角县级市前列,“三农”工作的基础好、条件好。作为X来说,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南特质、X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方位 以更宽的视野抓“三农”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系统谋划农业农村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农”工作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我们现在所讲的“三农”工作,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也不是过去农经局(农办)职能概念上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条道路,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审视“三农”工作,树立“大三农”观,把“三农”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要在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不是反城市化、反城镇化。X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来建设。”毫无疑问,城市化、城镇化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大趋势。实施乡村振兴,不是要反其道而行,更不是要开历史的倒车,而是为了重塑城乡关系,补齐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短板。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城与乡的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 要在发展的大局下审视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X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以乌镇为核心的旅游和互联网”。搞先进制造业不是要否定农业,搞旅游和互联网也不是要否定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