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五、东汉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宫苑”

游赏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六、汉代的私家园林

东汉梁翼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录最早的例子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以自然为主的园林手法产生,自然山水园的由来;木结构建筑完全代替了

汉代的夯土台榭建筑

二、皇家园林

1、邺城

御苑——华林园

经度、纬度的出现,后世一直沿用;把重要的建筑放在中轴线上

2、洛阳

大内御苑——华林园(芳林苑),其造园艺术成就占一定位置

确立城市中轴线规划体制

3、建康(南方)

大内御苑——华林园、乐游苑

芳林苑(桃花园)、上林苑(皇家狩猎场)

规模较小,规划设计精密细致了;造园四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有神仙虚拟转为世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文人参与园林开始;开始筑山、理水的人工园林造景多了,写意加

写实的创作方法

三、私家园林

1、城市私园——大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2、庄园(金谷园)、别墅

四、寺观园林

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宅园

2、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和园林化

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五、其他园林

非主流园林类型——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这样的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公共园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洛阳

沿用了秦代开始的九经九纬规划格局,前宫后院的布局手法

隋的大兴宫,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水系

唐代正式建立“两京制”——长安、洛阳

二、皇家园林

1、大内御苑

大明宫——相对独立的宫城,苑林区为多功能的园林

洛阳宫——宫城

紫苑——隋代的大兴苑,性质类似西汉的上林苑

兴庆宫——苑林区相当于大内御苑,以牡丹花闻名

2、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

林全盛期到来。

上阳宫——建筑密度较大,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依山而建的离宫御苑

华清宫——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苑林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

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九成宫——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

三、私家园林

唐代的私家园林更为兴盛,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风格——士流园林,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著

名一例

1、城市私园

洛阳城内的私园多以水景取胜,长安大部分为宅园或游憩园

履道坊宅园——前宅后园的布局,白居易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洛阳的平泉园、杜甫的浣花溪草堂

风景名胜——庐山草堂

王维的辋川别业(借景于自然山水)、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2、文人园林的兴起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白居易为代表性人物,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

四、寺观园林

长安城的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

唐代寺观园林出现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水庭

五、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建筑物体量小,以山池花木成景

公共园林——风景区,曲江为当时一座大型的公共园林,也兼御苑的功能

长安城的街道绿化

这个时期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

一、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后周的旧苑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

艮岳——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左山右水”的格局,著名的人工山水园的园林景观十分丰富,有以建筑点景为主,有以山、水、花木成景的。造园艺术的成就,筑山、置石、理水(园内一整套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系形式)、植物配置、建筑。他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他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

艺术的最高水平。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2、临安——只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后苑——唯一的大内御苑,一座山地园

德寿宫、集芳园

中国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的园林

二、私家园林

1、中原

富郑公园——宅园

环溪——以水景和园外借景取胜

湖园、苗帅园、董氏(西园、东园)、独乐园

宅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为多,栽植花木著称,筑山仍以土为主

2、江南

南园——别墅园

南沈尚书园、北沈尚书园——南以山石之类见长,被以水景之秀取胜

沧浪亭——苏州名园

梦溪园——沈括

3、文人园林的兴盛

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约、疏朗、雅致、天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

点的延伸

禅宗、诗、画艺术影响园林

三、寺观园林

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界

灵隐寺、韬光庵

四、其他园林

西湖成为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溪江苍坡村——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叠石、置石技艺高超,由写实、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景题、匾额的运用,赋予园林以“诗

化”特征。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市民园林出现与士流园林分庭抗礼

叠山方面,使用的石材多样化,技法也趋于多样化

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

一、元、明的皇家园林

元代皇家园林都在皇城范围之内,金代大宁宫拓展的大内御苑明代的大内御苑——西苑(规模最大的一处),形成中、北、南三海的布局,建筑疏朗御花园(前宫后苑),建筑规整,左右对称,园路不设纵横规整的几何式,

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

东苑(前宫后苑),天然野趣、以山水取胜的园林

兔园,布局比较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山、池、建筑均沿中轴配置

万岁山,对称均匀的布局

慈宁宫花园

明代的行宫御苑——上林苑、南苑(猎场、供应基地)

二、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西苑,把南海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宫苑区

行宫御苑——香山为主体的香山行宫,玉泉山为主体的静明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苑林区(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建筑疏朗,大部分园林景观

以植物为主调

避暑山庄,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具备“避暑宫城”的性质;山庄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圆明园,整个山水体系的布局,反映了勘舆风水学说,水系自西北而东南的流向三座离宫御苑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

开创了一种特殊的园林规划——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避暑山庄)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扬州私园——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

影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

扬州建筑融治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树一格

众多私园中,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存在两者混合的苏州私园——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无锡私园——寄畅园,是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是中型的别墅园林,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南京私园——东园,规模较大的一处游憩园

上海私园——豫园

四、北京的私家园林

元代私园——万柳堂

明代私园——定国公园、英国公新,在什刹海附近

梁园

清华园,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花卉大片种植

勺园,简约、朴素

白石庄园

清初私园——怡园、万柳堂、半亩园

王府花园(北京私家园林中一个特殊的类别)

自怡园、澄怀园

五、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大发展,文人园林的高峰在江南

造园家——张南坦,叠山作品突出

张然

计成

造园理论著作——《园治》,论述江南园林的著作

《一家言》、《长物志》

六、寺观园林

元代——大成天护圣寺

明代——香山寺、碧云寺、圆静寺

七、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什刹海(北京)、岩头村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二)——清中叶、清末

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

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同为中国后期园林历史上的两个高峰

一、皇家园林

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大内御苑——西苑(现在北海的规模一样)

明确的划分了北、中、南海三个相对独立的苑林区

团城、琼华岛,南坡的永安寺(一组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西坡地势陡峭,建筑依山就势;北坡叠石构成地形;东坡以植物之景为主

北海北面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主要体现山野景观

北岸新的建筑,静清斋,典型的园中之园,是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建筑庭院烘托山石主景区,山池景观突出,具有多层次、多空间的

变化特点。

慈宁宫花园(颇有寺庙园林的色彩)

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园路纵横均齐的几何式,少见的规整式庭园

建福宫花园(乾隆皇太子时的住所)

这座园林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比较高,总体布局比

较灵活,虽非均齐对称,但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乾隆后期造园风格的

主要特点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为五进院落

行宫御苑——静宜园(香山的东坡,大型的山地园)

内坦,为主景点,其中有著名的古刹香山寺,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东邻历史上最著名的

景点“来青轩”

外坦,为高山区

别坦,两组大建筑群,昭庙中有一座静宜园最精致的小园林,见心斋,以建筑结合山石的庭

院山景为主体

静明园(玉泉山为主体,天然山水园)

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建筑很少

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为惜墨如金而又画龙点睛之笔

南苑(皇家猎场,人工挖湖建山)

苑内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团河行宫

离宫御苑——圆明园(平地人工挖湖的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三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成趣。圆明三园是集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建筑的群体组合极尽变化之能事,120多组建筑无一雷同,把建筑院落布局的多变性发挥到了极致

长春园内欧式宫苑,西洋楼,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规划轴

线控制、均齐对称

圆明三园是“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包含百余座小园林均各有主题,性格鲜明,堪称典型的“标题园”。

避暑山庄(天然山水园)

山庄总体布局,前宫后苑

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引用的活水,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整个山庄的精华所在,景区

有三条游览线

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显示平原之开旷,与湖泊景区在一园之内,特殊的景观设计有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明显政治意图,在皇家园林中罕见的例子。

山岳景区,山地小园林,依山就势,巧于因借的设计,碧静堂、

秀起堂

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

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乃是移山缩地、融冶荟萃南北风景于一园。

清漪园(颐和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总体规划以杭州的西湖为蓝本,宫廷区建置在园的东北端,主要建筑勤政殿,勤政殿以西就是苑林区,分为前山前湖景区和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十分突出明显,建筑的立面也是几何

对位关系的经营,主体为佛香阁。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

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也是硕果仅存的一座。

园林的借景手法出色,是清代皇家诸园中乃是名景模拟的最成功的一例。

后山后湖景区,最著名的园中之园——惠山园(谐趣园),模仿扬州名园寄

畅园

考虑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之后,构成

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

廷区此三者,又构成了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有一园建成,全局皆活之说。

三座园林是北方造园艺术发展到高峰境地的标志。

二、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园林

的总体规划乃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这就形成了大园还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一例。天然山水园,以自然景观之美兼具人文景观之胜的意趣再现,开创了清代皇家园林的一种规划方式——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

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通过三种方式: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几个园子多处再现江南名

园狮子林;具体仿建名园

4、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圆明园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避暑山庄体现了天朝的象征

三、江南的私家园林

扬州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隆誉,园林建筑之独具风格,内外檐装饰之精致,花木品类之丰富,叠石筑山则更臻新的造诣,所以有“扬州以园名,名园以叠石胜”。其中多处园子都在历

史上著名的“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苏州园林,留园(以石景取胜的名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号称苏州四大名园。

杭州也是私家园林集中之地,代表为郭庄、西冷印社

吴兴的安澜园,上海的豫园,南京的随园,江宁织造署(商园)

扬州——小盘谷,小型宅园,此园虽小,用地却十分紧凑,空间有障隔通透的变化,主次分明,显示了江南小型宅园的精致而幽深含蓄的典型性格。

个园,园内有多种竹子,所以取名“个园”,他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这个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的。

瘦西湖,一组以丁字河道为脉络的园林集群,在瘦西湖带状展开的湖上园林大集群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他的四座园林各具特色,而在总体布局上则又互为对比:卷石洞天之怪石古木之胜与其西邻的西园曲水的较密集的建筑恰成对比;湖西的冶春诗社、柳湖春泛建筑疏朗,富于山林野趣,与湖东的虹桥修碶建筑分量较重形成对比。

苏州——网师园,中型宅园,整个园林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主景区周围安排若干的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在规划尺度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网师园的建筑密度高达30%,但置身园内,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足见设计的独具匠心。

拙政园,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园,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建筑围和的封闭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空间组织上的开合变幻的趣味和小中见大的特色。

留园,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其中以东区东部,正厅院中的“冠云峰”、“瑞云”、“岫云”三峰为主景的庭院最为有名。留园的两个突出特点: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四、北方的私家园林

北京私园是北方私园的典型,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园的特殊类别。如余园、崇礼花园、索家花园、那桐花园、可园、醇亲王府园(宋庆龄故居)、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

大体上北京北京西郊的私园比较著名,如乐善园(后改建成北京动物园);淑春园(园中的宽大的湖面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蔚秀园;鸣鹤园;朗润园;承泽园;集贤院;熙春园、近春园、礼王园(后为乐家花园);自得园,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山水取胜,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北京私园——半亩园,叠假山为京城之冠,利用屋顶平台拓展视野,充分发挥了小环境的借

景条件。

萃锦园(恭王府后花园),总体格局为西、南部为自然山水景区,东、北部为建筑庭院景区,形成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对比,既突出了风景式园林的主旨,又不失王府气派的严肃规整。

叠石用材及技法是北方的典型风格。

山东私园——十笏园,风格于北方的浑厚中又透出江南的柔媚。

五、岭南的私家园林

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终于异军突起而成

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

梁园——文人园林,总体规划特色在于住宅、祠堂、园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组合。

可园——纯建筑围合的庭院格式

余荫山房——总体布局很有特色,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水池的规整受西方园

林影响。园中一些小品也为欧式风格

林本源园林——中型宅园,台湾名园,全园利用建筑划分为五个区域,各有特色。

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三大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

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

首。

北方园林——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

景。

岭南园林——园林规模比较小,庭院和庭园的组合;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植物

品种繁多,以植物造景为主。

六、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具有群众性、开放性的特点,功能比较单一,具有公共园林的职能。

北方风格——大觉寺,水景和古树名木为整个寺院特点。

白云观,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之一。

普宁寺,建筑为主的园林,完全对称的规整布局,具有政治目的。

法源寺,花之寺的美名,牡丹为寺之名花,由于这个原因,寺内还设有花圃。

潭柘寺,北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此寺的独具特色是山岳风景的环绕之中。

西南风格——古常道观,把宗教活动、生活服务、风景建设、道路安排等通过园林处理而完

美统一。

圆觉寺、乌尤寺

江南风格——黄龙洞,园林的气氛超过宗教建筑。

太素宫,名山风景区的宗教建筑与风景建设完美结合的一例。

七、其他园林

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

北京:依托城市水系的公共园林——什刹海

依托天然河湖、空旷荒地开辟略具公共园林性质的小型游览地——陶然亭

北京之外:济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昆明的翠湖、扬州的瘦西湖

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物的名迹的基础上开辟的公共园林——杜甫草堂、桂湖、百泉

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水口园

书院园林——西云书院、竹山书院

八、少数民族园林

西藏园林——罗布林卡,原野风光为主调

(转自: 园林学习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93533084.html,/thread-61180-1-1.html)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1 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诗文、楹联、匾额、绘画以及园林的陈设、鉴赏、游观等各项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山水园林,向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殊风格,早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综合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吴王姑苏台开始就奠定了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格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每朝每代都有特色鲜明的园林产生。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发 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1 汉代园林 汉代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各种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园林艺术亦是如此。汉代不仅有汉武帝广袤壮观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有袁广汉、梁冀等富豪摹山范水的私家园林,但是由于一般的地主阶层和平民尚未将筑园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汉代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贵富们修造园林不仅为了游乐玩赏,而且还带有扩张地盘、开拓生产的目的,因此他们往往把园林建于郊野之地。如汉初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兔园、东汉恒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以及袁广汉的园林,都占有方圆数十里的地面。就园林艺术而言,汉代各种园林强调对真实山水的利用和模仿。梁孝王的兔园有百灵山、落猿岩、雁池、凫渚;梁冀“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像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袁广汉则“垒石为山,聚沙成洲,引水

入园中,激水为波 潮。” 上林苑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上林苑位于长安之西,本属秦时旧苑,汉武帝刘彻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华丽而庞大。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此写有《上林赋》,详细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地理形胜、山谷水泉、宫阙楼阁、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之盛况。严格说来,上林苑与后世专供游赏的园林性质不尽一致,它的建造在相当程度上还存有早期园圃生产经营的目的。作为宫苑,它还供帝王田猎弋钓所用,因此园内珍稀动物、罕见植物不可胜数。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汉代的园林建设尚未着力于景点的规划和景观建筑的修造,因此虽然有“重坐曲阁”、“步榭周流”,却并未细微发掘其园林功能的意义。然而,与以猎杀野兽飞鸟为趣、以纵情声色为乐的商纣王相比,汉武帝的上林苑毕竟增加了不少景观建筑和园林生活的内容,多少显示出对大好河山的依恋。这种完全凭借天然山水修建而成、或摹写真实山水的园林,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更有益于花木禽兽的生长繁殖,表现出当时园林较少观赏目的,更多自然经济性质的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脉络梳理 笛东联合(北京)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2-12-25)分类: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中国古典园林在其自我演进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以自然情趣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园林体系,以鲜明的个性屹立于世界园林中,影响着世界园林的发展。 一、历史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图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演变

二、自身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讲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擅长“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追求诗情画意相熔铸的情境韵味,因而显示出含蓄、凝练、隽永,犹如诗歌的情调与韵律以及绘画般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意趣。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3. 追求曲折多变 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 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如 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 一览无余,一望到边。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 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 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 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 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 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 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这种构景手法恰如 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 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 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 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 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如甲风景 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 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花卉,便叫作添景。例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岸的垂柳 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 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 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 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 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较贫乏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 等加以隐蔽,形成了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 蔽作用的构景手法称为夹景。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 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 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多夹持,构成明媚动人的景 色。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生成期——殷周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隋、唐、五代 成熟期——宋元 成熟后期——明清 二.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意境的蕴涵。 三.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24)--兰池宫--,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1)、是首次见于史料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2)、堆山筑岛名为蓬莱山模拟仙境,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三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经营de----梁园(兔园),中人工堆筑的山以石块结合夯土的土石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四、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 1)、建章宫北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开后世自然山水宫宛之先河. 而太液池池内筑仙山开创了“一池三山”布局的园林风格,为后世皇家园林采用。 2)、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部以宫殿为主,“南宫北苑”形式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3)、建章宫的建造,创造出一种将宫殿,离宫别馆及苑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宫苑. 浙江绍兴兰亭园--“流觞曲水”出于此。 五、隋西苑的布局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统治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象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六、宋徽宗造的寿山艮岳 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赵佶本人。喜好游山玩水的宋徽宗,更喜欢造园,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七、宋代文人园林 1、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盛行于宋。 2、宋代文人园的风格特点 1)简远 2)疏朗 3)雅致 4)天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