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表格内。)

1、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这位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是A、藏族B、维吾尔族C、回族D、满族

4、在古代,出现了一部著名史书,在当时被称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本史书是

A、《资治通鉴》

B、《宋史》

C、《文献通考》

D、《史通》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红海沿岸

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美国

C、美国和俄国

D、法国和俄国

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

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9、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对新旧文化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B、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北大传播

C、给守旧派提供平等发展的舞台

D、为学术而学术,坚持学术自由

10、暑假,历史组带同学们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去考察,这是

A、左右江根据地

B、晋察冀根据地

C、豫皖苏根据地

D、井冈山根据地

11、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广东省的中山市、湖北武汉的中山大道等地名或街道名称,都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

的先行者

A、林则徐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孙中山

1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民报》

C、《湘江评论》

D、《每周评论

14、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

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

17、下列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陈芳允

18、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历史性的握手。这一握手再次

开启了两党间的对话。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D、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19、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

A、希腊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0、宗教问题,现已成为某些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信仰“真主”安拉,以《古兰经》为经典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1、“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这里的宗教和法律分别是指

A、伊斯兰教和大陆法

B、自然崇拜和民法

C 、基督教和私法D、佛教和商法

2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企业主和富商

B、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在欧洲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C、天主教会长期推行愚民政策,扼杀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D、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宣扬人文主义,否定神学思想

23、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是指: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白人与黑人的矛盾

C、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D、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24、19世纪中期,日本和俄国的相同点是

A、工业发达,经济迅速发展

B、殖民扩张,商品大量输出

C、经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发生内战,中央政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5、下列各项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A、1825年,史蒂芬孙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

B、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轰炸

D、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了一封呼吁和平的电子邮件

26、“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顿枪声

B、美国内战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战役

27、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人民宪章》

28、科技影响人类的生活,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无关的发明:

A、打电话给朋友拜年

B、发“伊妹儿”给同学

C、坐飞机旅游

D、乘汽车出行

29、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C、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30、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多极”主要包括

A、美、日、欧盟、中、苏B、美、日、英、中、法

C、美、日、英、法、俄D、美、日、欧盟、中、俄

二、诊断题(在错误之处下面划上横线,然后予以更正。共16分)

31、某校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62周年,举办了历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太平洋地区,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为消灭法西斯,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朝鲜,对日作战。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请你找出文中的五处错误,并改正

(1)改正

(2)改正

(3)改正

(4)改正:

(5)改正:

三、材料题(2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4分)

(2)这二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5分)

(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3分)

33、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

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阅读材料后回答:(12分)

(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由何机构发表?(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保守性表现在哪里?(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对1787年宪法做出客观评价。(6分)

2008年初中升学考试历史科复习试题《七》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二、诊断题(共15分。每处3分,其中指出错误1分,更正2分)

31题、①德军突袭苏联改为突袭波兰②中途岛改为珍珠港③列宁格勒改为斯大林格勒④慕尼黑改为雅尔塔⑤东京改为长崎

三、材料题(25分)

32、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4分)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5分)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3分)

33、

(1)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2分)

(2)材料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材料二则以纳税的多少,把人区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来限制选举权,与材料一精神相悖。(5分)

(3)1787年宪法体现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联邦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政治局面,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宪法有关奴隶制和黑人、印第安人权利的规定,又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暴露了其局限性。(6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 重点复习资料 鲁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1.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 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③倡导节俭。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 2.走向全盛的唐朝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治国措施: 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任要职; ②轻徭薄赋; ③减轻刑法; ④重视教育 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统治措施 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开元盛世: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 统治措施: ①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王景担任宰相; ②发展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 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 ④废除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经过唐玄宗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表现为: ①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②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5、科举制度的影响: 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③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4.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 ①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②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④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唐与南诏: 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8世纪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唐与回纥: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回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5.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访华。跟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著名的代表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2、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3、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师大版(含答案)]1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卷Ⅰ 一、选择题历史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以下1~9题是他们活动中的情景,让我们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一起去感受历史独有的魅力吧: 1、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河姆渡 2、晚上他们睡在河姆渡干栏式的建筑中。睡觉的时候,比较浪漫的李刚联想翩翩,他心想:如果能到半坡,肯定可以见到 A. B. C. D. 3、张蒙同学提出:“我们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如果能去拜谒(yè)黄帝陵那该多好啊!”,大家一 致同意。来到西安黄帝陵,他们看到拜谒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 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 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4、在某博物馆,他们看到了右图“桀驾人车”汉画像石,这幅图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A.当时没有马作为坐骑 B.这是当时的一项体育活动 C.这是当时的一种娱乐活动 D.当时的“人”只是奴隶主的工具 5、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 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青铜器代替石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奴隶获得了自由 6、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右图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 “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7、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 样的态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A.“有教无类” B.“当仁不 让” C.以“德”教化人 D.“因材施教” 8、文娱委员李敏看到右图的乐器时,立即脱口而出它是 A.萧 B.编磬 C.鼓 D.编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 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唐玄宗像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史料解读。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3.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本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平定了叛乱。) 4.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 2.教师讲述: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权分立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根据课本知识和材料,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末藩镇割据。 3.结合教材,概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识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 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 割_ 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 赔款 万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 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④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须同 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列强为了 ,扩大侵略权益。 起止时间: 年—— 年 侵略国家: 和 发动, 和 是帮凶。 结果:① 年, 联军火烧 。 ② 强迫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 》割地最多,割地范围 是: ; 《北京条约》割占 范围是中国 以东,包括 在内。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⑴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⑵领导人: ⑶经过:①1851年爆发于广西桂平 村。 ② 年占领 ,改名为 ,定为都城,建立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③1860年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④1864年, 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 统领,镇压太平天国。 ②在1860年的 战役(太平军将领: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62年 的 战役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 。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60年代,____ 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侵占___ _。放弃西北边塞。 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在新疆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清政府设伊犁将军。近代:①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 知识迁移: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卫温船队到达夷洲。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第一次:1624-1662年荷兰侵占台湾38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1945年日本侵占台湾50年,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篇一】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子的*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牛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工具的使用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七年级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 和互借资料。 2.考试时间为 5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1.5分,共21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认为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 .建立隋朝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开创分科考试新局面 2.杜佑的《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鼓励发展农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虚心纳谏 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的“大治”指的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4.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是 A B C D 5.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展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6.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文成公主 ③设市舶司 ④鉴真东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8.“于后梁贞明二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的人物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烈 D .完颜阿骨打 2019.4 已复核

最新-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 1.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年代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奴隶制 3.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②盘庚迁殷③商鞅变法④平王东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点 5.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6.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7.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主要是因为 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②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③统治者心地仁厚,百姓富裕④恢复生产有利于巩固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张骞C.蔡伦D.祖冲之 9.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吴、蜀、南朝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D.西汉、蜀、吴、东晋 10.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第Ⅱ卷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的相应处填写) 11.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1)约公元前2070年,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定都。 (2)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3)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12.历史的发展需要某些因素的推动。 (1)秦始皇嬴政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2)汉武帝在位时,思想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3.历史上的“璀璨之星”。 (1)历史巨著《史记》是在西汉时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2)东汉的改进了造纸术。 (3)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三、辨析改错(8分) 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处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春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3)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鲁教版_七年级(下册)_历史总复习知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容:(1)选举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 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 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1)时间:和平解放: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 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战爆发), 以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 “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 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 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练预案(编号:复习03) 课题:综合复习课型:复习主备人:七年级历史组 审核人:李明兰、赵伟时间:2010年12月 一选择题 1、使河母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2、我国陶器的出现距今约() A、一万年前 B、四五千年前 C、六七千年前 D、一万八千年前 3、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 A、参观半坡遗址 B、参观河母渡遗址 C、参观北京人遗址 D、参观元谋人遗址 4、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 能是() A、制陶 B、耕地 C、捕鱼 D、造房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公元前四五千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五六千年 D、公元前2070年 6、“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A、奴隶主镇压奴隶起义的战争 B、平民与奴隶之间的战争 C、奴隶主之间争夺财富的战争 D、奴隶主之间的夺权的战争 7、下列能统治我国江南地区的是() A、黄帝 B、西周 C、夏 D、商 8、假如你是夏朝人,你不曾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 B、玉器 C、陶器 D、铁器 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道家和兵家 B.法家和墨家 C.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诸子百家 10、《史记》中没有记载的人物是() A、蔡伦 B、汉武帝 C、陈胜 D、秦始皇 11、右图工具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主要用于哪个方面() A、东汉播种 B、西汉播种 C、东汉耕地 D、西汉翻土 1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官渡之战 B、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C、赤壁之战 D、曹操劫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13、赤壁之战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A、东汉政权彻底灭亡 B、三国鼎立局面已形成 C、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 D、孙刘联军夺取大片土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重视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C.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人称他为“诗仙”,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3 . 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4 . 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③都创立了新的制度④都是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 吐蕃就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土族 C.满族

D.汉族 6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李白——《窦娥冤》 B.苏轼——《静夜思》 C.关汉卿——《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7 .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当上皇帝的() A.澶渊之盟B.陈桥兵变C.杯酒释兵权D.郾城大捷 8 . 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9 . 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了全国B.创立进士科C.开通大运河D.三次征辽东 10 .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玄武门之变 11 . 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即新科进士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的墙上,这成为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誉。科举制度创立于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分析? 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 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 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 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 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 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 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 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 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 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 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 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 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 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 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

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基本过程)教师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年被平定)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安史之乱的影响)读教材,学生回答:安史之乱的影响 答案提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目标导学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021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0-2021学年度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选择题。(30分)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以下的表格内: 1.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约有180万年。如能确准,则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2.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 C.种植粟和水稻D.饲养猪、水牛 3.传说中,植玉谷、尝白草、制陶器、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B.神农氏C.轩辕氏D.伏羲氏4.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5.一次历史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B.青铜器代替石器 C.奴隶获得了自由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6.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毛笔写B.用铅笔写C.用刀刻D.用碳笔写7.某人因触犯刑法而被投入监狱,可能是在下列谁的统治时期:A.黄帝B.尧C.舜D.禹 8.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B.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C.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9.下列关联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春秋》B.孔子——“因材施教” C.孟子——《道德经》D.韩非子——“兼爱、非攻”10.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11.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两汉时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B.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C.张仲景著有《神农本草经》一书,后世尊称他“医圣” D.《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 1.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年代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奴隶制 3.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②盘庚迁殷③商鞅变法④平王东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点 5.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强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6.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7.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主要是因为 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②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③统治者心地仁厚,百姓富裕④恢复生产有利于巩固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B.张骞C.蔡伦D.祖冲之 9.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吴、蜀、南朝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D.西汉、蜀、吴、东晋 10.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第Ⅱ卷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在答题卡的相应处填写) 11.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1)约公元前2070年,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定都。 (2)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3)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12.历史的发展需要某些因素的推动。 (1)秦始皇嬴政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2)汉武帝在位时,思想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3.历史上的“璀璨之星”。 (1)历史巨著《史记》是在西汉时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2)东汉的改进了造纸术。 (3)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三、辨析改错(8分) 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处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春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3)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