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2019年学术年会会议回执表【模板】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2019年学术年会会议回执表【模板】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2019年学术年会会议回执表【模板】

附件3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2019年学术年会

会议回执表

7月14日以前寄回或通过电子邮件传会务组。邮箱:(******)。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符素华、刘宝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符素华、刘宝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6人,下设课程与教学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3个专业。 自然地理学专业下设方修琦、王静爱的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符素华、刘宝元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谢云的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张科利的土地侵蚀与土壤环境;张光辉的水文与水资源评价。 二、考试的科目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②2028水土保持原理或2243自然地理学③3741土壤学或3755水文学 三、导师介绍 符素华,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土壤侵蚀机理,土壤侵蚀模型预报与水土资源管理。 刘宝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教学课程:《土壤侵蚀研究》、《流域管理基础》(英)、《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

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五、北师考博英语 北师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北师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

水保03级土壤侵蚀原理试题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北京林业大学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答案 试卷名称:土壤侵蚀原理A卷课程所在院系:水土保持学院 考试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试卷说明: 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本试卷共计1页,共五大部分,请勿漏答;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 3.答题之前,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上的考试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4.第一大题可直接在试题纸上答题;从第二大题开始可直接在试卷上写题号后答题 5.答题完毕,请将试卷和答题纸正面向外对叠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6.考试中心提示:请你遵守考场纪律,参与公平竞争! 一、简释下列名词(3分/个×8个=24分)。 1.水土流失: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2.风力侵蚀: 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3.侵蚀沟: 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并切割陆地表面形成沟道的过程,也称为线状侵蚀或沟状侵蚀。 4.侵蚀模数: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因土壤侵蚀导致的侵蚀总重量,常以t/a·km2为单位表示。在同一地区侵蚀模数仅能综合反映某一较大范围内土壤侵蚀发生的概略状况,而不能确切表达出任一具体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发展程度。 5.土壤侵蚀程度:

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6.水力侵蚀: 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7.沟壑密度: 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 km/km2表示。 8.开析度: 开析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总长度,常以 km/km2表示。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特别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此同时,在水土保持理论研究中也加大了力度。 而对于土壤侵蚀模型来说,则是土壤侵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该成果能够为水 土保持实践提供有效依据。本课题重点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土壤侵蚀模型的实用价值,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步及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模型;实用价值;发展 土壤侵蚀模型属于水土保持实践研究工作中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土壤侵蚀模型 的构建,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能够为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 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实行了土壤侵蚀监测工作,在 上世纪四十年代则基于黄土高原构建了水土保持试验站,而对于土壤侵蚀经验模 型的提出,则是在1953年[1]。总之,从水土保持实践工作的进步及发展角度考虑,本课题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 的价值意义。 1.土壤侵蚀模型发展历程及模型概念分析 1.1发展历程 从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层面分析,发展至今已有八十余年,模型的性质 基于经验发展至机理,模拟起初为空间尺度,随着不断的发展,实现了对坡面、 小流域、大刘宇以及区域性的研究;涉及侵蚀、沉积、产沙以及污染物富集及迁 移等内容的研究。与此同时,从模型的应用层面来看,可应用到水土保持措施的 选择、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管理等方面。显然,土壤侵蚀模型的发 展昭示着理论研究的逐渐进步,与此同时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 及遥感技术等逐步发展密不可分。 1.2模型概念 (1)土壤侵蚀数学模型。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主要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土壤侵蚀因子参数及侵蚀相关性分析构建相对应的数学方程,可广 泛应用凹土壤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领域。 (2)欧洲土壤侵蚀模型。对于欧洲土壤侵蚀模型来说,指的是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次暴雨分布式侵蚀模型,以侵蚀产沙过程当作基点,纳入植物截留、土壤 表面情况、径流形成、剥蚀以及径流搬运功能等指标参数,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 参数对土壤侵蚀过程造成的影响,将1分钟组我诶时间间隔,然后将降雨期间的 水文与泥沙曲线图生成出来,对侵蚀与沉积位置进行预报,并对侵蚀与沉积相对 应的微地形起伏变化进行模拟[2]。 总之,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广泛,且价值显著。为了提高水 土保持研究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可以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壤侵蚀模型。 2.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从如前所述的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且发 展至今具备了成熟的模型基础。下面将从国外、国内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 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

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李健礼

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李健礼 发表时间:2018-11-05T10:50:23.8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李健礼[导读] 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受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制约,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土壤侵蚀正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在水土保持效益以及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李健礼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受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制约,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土壤侵蚀正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本文对目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在水土保持效益以及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开发建设导致土壤侵蚀情况不断加剧,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山区、丘陵、平原,水土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土壤侵蚀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治理。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求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达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水土保持就突显重要性,值得广大学者深入研究。 1.我国土壤侵蚀基本现状 1.1土壤侵蚀的基本情况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张增祥研究员等编著的《中国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按照时间序列和流域分析了中国土壤侵蚀的时空特点,旨在展现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我国土壤侵蚀的现状及变化,为更好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2010年土壤侵蚀轻度以上面积共计4778070.10平方千米,占全国监测总面积的50.26%,反映出全国半数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土壤侵蚀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12.59%、27.04%、61.52%,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相对最严重,分布面积和强度等级都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特点。轻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低于10%的包括上海、海南、江苏、天津、广西和广东,上海市无侵蚀发生。 1.2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 (1)土壤侵蚀类型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土壤侵蚀一词系指侵蚀的类型或形态,如水蚀、风蚀、重力侵蚀等侵蚀类型,或指溅蚀、片蚀、沟蚀等侵蚀形态。划分土壤侵蚀类型的目的在于反映和揭示不同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侵蚀危害。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2)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过程中因外营力和下垫面差异发育形成的各种侵蚀形态。根据土壤侵蚀研究和其防治的侧重点不同,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方法也不一样。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即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来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土壤侵蚀类型和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土壤侵蚀类型。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进行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是土壤侵蚀研究和土壤侵蚀防治等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往往主要是由一种或两种外营力导致的,因此这种分类方法就是依据引起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出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 1.3土壤侵蚀的危害 (1)侵占土地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风蚀面积),几乎占国土总面积的1/6。黄土高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据统计资料介绍,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有支、干沟50多条,沟道长度可达5-10km以上,沟谷面积可占流域面积的50-60%。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侵占耕地、草地、林地等植被面积,直接影响我国可利用地资源。 (2)生态环境恶化根据《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中西部、内蒙古中部、青藏高原中部和新疆北部等地区,“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和新疆大部。生态环境较差及差区域与国家级水土流失预防区基本吻合,主要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受土壤侵蚀危害,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强风等容易产生土壤侵蚀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循环恶化。 (3)河床淤积 土壤侵蚀去向途径伴随雨水、风向等影响,水土流失中携带的大量泥沙随着雨水、风吹被送至低洼湖泊、河道、水库等区域,从而造成河床淤积,水位抬升。建国以来,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高8~10cm,目前很多地段已高出两岸地面4~10m,成为地上“悬河”。河床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容易产生洪涝灾害,从而导致国民经济损失。 2.关于防治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统筹布置水土保持措施,以全局的观点来考虑,做到主体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方案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护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恢复、提高地力相结合,将项目建设期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下列以普遍利用较多的防护措施为例。 2.1工程措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加之近年来灾害天气的增多,都对我的土壤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最为常见情况为水土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我国水土保持的质量,从而会影响到我国农林业等的发展。文章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科学重点严重的领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过程以及机理、水土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作用模型、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和相应规律等进行研究。同时还重点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标签: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我国在发展林业、农业、牧业等行业的过程中都是以土壤为基础,土壤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些行业发展的质量,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自然灾害的影响、土地经营过程中的不当、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都会对我姑的土地和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土壤侵蚀一种十分常见的方式,水土流失会对我国土壤的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基础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研究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各方面需要 1.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社会需要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每年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都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这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会造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后果,分别是:造成土壤肥力降低,造成土壤退化,不在能够适应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第一产业的发展;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会造成下流河道的堵塞,会危害到下游人们的安全,同时不利于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土壤侵蚀会严重影响到土壤自身的含碳量,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1.2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自身需要 目前在我国开展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是针对于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过程,以及过程中包含的环境因素和作用因素。在对土壤侵蚀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开展研究工作的方面有侵蚀地貌侵蚀土壤发生的变化。大气中的水汽空气含量。同时对我国的整体植被发展情况区域生态平衡等开展研究工作,在对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河流湖泊,以及近海区域的,水土保持情况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

第16卷 第1期2018年2月中国水土保持科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6 No.1Feb.2018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 谢 云,岳天雨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部,100875,北京) 摘要:土壤侵蚀模型是土壤侵蚀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是指导水土保持实践的重要工具三本文回顾了美国经验模型USLE二中国经验模型CSLE二美国机理模型WEPP 和几个代表性应用模型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土壤侵蚀模型的应用案例,提出几方面启示:土壤侵蚀模型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区域土壤侵蚀调查与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还会继续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规划二径流泥沙输移与面源污染二大暴雨事件和重大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等生态与环境监测与评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长期高质量监测与试验是土壤侵蚀模型建立的基础;顶层设计并以管理用户需求为导向建立模型,是实现模型应用的前提;多学科交叉合作和长期坚持,不断与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融合更新模型,是保持模型有长期生命力的条件三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USLE;CSLE;WEPP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673(2018)01?0025?13 DOI :10.16843/j.sswc.2018.01.004 收稿日期:20171201 修回日期:20171216 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作 物产量-土壤水分响应关系’的影响”(41371271);水利部公益性行 业科研专项经费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研究”(2015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1321001) 第一作者简介:谢云(1964 ),女,教授三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及其影响评价三E?mail:xiey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293655634.html, Application of soil erosion model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XIE Yun,YUE Tiany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100875,Beijing,China)Abstract :[Backgroud ]Soil erosion models,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soil erosion,have already been studied for nearly 80years,and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soil conservation.Although in China,both monitoring and model researching have started almost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United States,the gap has widened.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ing and application history of soil erosion model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es of soil erosion models in China.[Method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USL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Chinese empirical models such as CSLE (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some physically?based models such as WEPP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EUROSEM (European Soil Erosion Model),and also several 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 models such as EPIC (Erosion 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CREAMS (Chemicals,Runoff,and Erosion from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s).It also introduced s application cases and from which enlightenment were given.Furthermore,it put forward points or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SLE in China,and compared different models in their application and their merit and demerit.[Results ]As for USLE,runoff plot monitor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model’s building.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erosion have interaction between each other,it’s critical to choose independent index in the models for calculating soil loss.The parameters in USLE must be

《土壤侵蚀原理》与《水土保持学》名词解释

《土壤侵蚀原理》及《水土保持原理》两本书上的水土保持名词解释 1、土壤侵蚀(soil erosion)——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2、流域产沙量(sediment yield)——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3、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4、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5、地质侵蚀(geological erosion)——就是在地质营力作用下,地层表面物质产生位移和沉积等一系列破坏土地资源的侵蚀过程。 6、加速侵蚀(accelerated erosion)——指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速率,导致土壤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7、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8、面蚀(surface erosion)——斜坡上的降雨不能完全被土壤吸收时在地表产生积水,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地表径流,开始形成的地表径流处于未集中的分散状态,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地表土粒。 9、沟蚀(gully erosion)——集中的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母质及破碎基岩,形成沟壑的过程。 10、山洪侵蚀(torrential flood erosion)——在山区、丘陵区富含泥沙的地表径流、经过侵蚀沟网的集中,形成突发洪水,冲出沟道向河道汇集,山区河流洪水对沟道堤岸的冲淘、对河床的冲刷或淤积过程。 11、风力侵蚀(wind erosion)——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是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和蜂窝的现象。 12、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 erosion)——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他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13、混合侵蚀(mixed erosion)——指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在生产上常称混合侵蚀为泥石流(debris flow)。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暴雨径流,又是在一定的暴雨条件下,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4、冰川侵蚀(freeze-thaw erosion)——由冰川运动对地表土石体造成机械破坏作用的一系列现象。雪线上的积雪,经外力作用,转化为有层次的冰川,而后冰川沿冰床作缓慢塑性流动和块体滑动,冰川及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床,同时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的岩块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将岩块拔出带走。 15、化学侵蚀(chemical erosion)——土壤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在下渗水分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和溶解损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的过程。 16、土壤侵蚀量(amount of soil erosion)——指土壤侵蚀作用的数量结果。通常把土壤、母质及地表散松物质在外营力的破坏、剥蚀作用下产生分离和位移的物质量,称为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形成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形成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的方式,防治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措施。其治理对象是坡面与沟道中的水流失,即在水力、重力、风力、冰川等多种外营力和各种侵蚀形式的作用下,应用的工程防治措施。 1 土壤侵蚀的因素 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 1.1 自然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1.1.1 气候条件气候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一种是直接的影响,如降雨或融雪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另一种是间接影响,如温度、湿度、日照等变化,对岩石风化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水土流失与降水有密切关系,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气候因子。一般来说,暴雨强度大,水土流失量也大。此外,风、解冻、冻结等,都与土壤侵蚀有密切的关系。 1.1.2 地形条件地形就是地球表面起伏高低总的形态,也称地

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坡地上。因此说,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地面坡度、坡长、坡形、坡向、地面高度等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1.3 地质和土壤条件地面是否出现水土流失、流失的程度与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岩石的坚硬程度、土壤的性质类别,对抗侵蚀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土壤的透水性,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程度。一般砂性土壤,透水性强,不易产生径流。而粘性土壤透水性差,降雨后易产生地表径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但砂性土壤易于被雨水带走,也会造成流失。 1.1.4 植被条件植被是保持土壤免受侵蚀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地面、截持雨水、减少雨滴出溅、缓解地表径流,可以固持和改良土壤。因此说,植被条件好坏与水土流失有直接关系。 1.2 人为因素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不断地以自己的活动,从事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施加影响,其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和植被资源,是产生加速侵蚀的根源。 1.2.1 破坏森林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使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失去蓄水保土能力,加速水土流失。 1.2.2 陡坡开荒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而且翻松了土壤,造成侵蚀条件,遇有暴雨,冲刷严重,危害极大。 1.2.3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耕地顺坡打垄,人为的形成一些小沟,降雨或雪融后,水流顺沟而下,造成水土流失。

参会代表回执

参会代表回执 参与交流的论文题目: 1. 2. 3. 4. 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聘请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为了开好此次会议,特聘请以下人员参加会议:一、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拟聘专家组

建议:何满潮教授任组长、王方荣研究员、康红普教授、张农教授任副组长 二、荣获2008年煤炭工业“振华杯”煤矿支护先进个人

三、“2008年石家庄中煤杯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1、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原理与技术《煤矿支护》第二期李学华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超大工作面软岩复杂巷道的支护技术《煤矿支护》第二期刘波龙口矿业集团公司 二等奖 1、深井高地压、大变形围岩巷道支护技术及锚杆设计《煤矿支护》第一期王亚杰捷马(济宁)矿山支护设备有限公司 2、锚网壳支护技术在高应力巷道中的应用《煤矿支护》第一期周金城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3、掘进机械化技术工艺现状与展望《煤矿支护》第四期马小钧大屯煤电集团公司 4、大倾角工作面支架阻力观测及适应性分析《煤矿支护》第四期贾坡兖州煤业公司南屯煤矿 三等奖

1、预应力锚杆支护在煤巷中的应用《煤矿支护》第一期张治愈等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刘桥一矿 2、复杂地质条件下全煤厚掘进技术实践《煤矿支护》第二期李长青等邯郸矿业集团生产部 3、松软破碎煤层中特大峒室掘进与支护技术《煤矿支护》第二期牛福龙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 4、预应力注浆锚索技术在软岩巷道底臌治理中的应用《煤矿支护》第三期高俊峰等平庄煤业集团公司 5、旗山煤矿深部软岩泵房集约化吸水井的结构与支护设计《煤矿支护》第三期黄茂鸿等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6、大埋深高应力巷道让压支护技术研究《煤矿支护》第四期黄庆显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 7、综放工作面支架回撤顶板控制技术的研究《煤矿支护》第四期冯胜利大屯煤电集团公司 8、锚网煤巷快速喷浆技术研究与应用《煤矿支护》第四期李建华等兖矿集团鲍店煤矿

最新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作业未发表

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 (作业未发表)

我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 摘要: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问题:一是环境污染 ,二是水土流失。本文简述了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起源、发展及现代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研究状况,最后对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了解总结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为更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和进行指导。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料 ,由于土壤侵蚀 ,世界每年丧失耕地500万~700万hm2。另据世界沙化会议的资料 ,全球土地受到沙化影响的面积3800万km2,约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涉及全球40 %以上的人口[1]。.因此 ,保持水土、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目前 ,我国水土流失的总面积约为 367 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38 %。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资源退化、洪水和干旱以及沙尘暴 ,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2 ]。.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被我国政府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水土保持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参与,国家把水土保持列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政府以制定政策、发展规划、指导监察成为水土保持事业的领头羊,人民群众是水土保持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专门从事水土保持的科研和实践工作者则是水土保持事业的先锋。水土保持科学规律的研究与实践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产生巨大的影响。 1 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的起源及发展

世界上原本没有水土保持,而水土流失与地球上的土壤一起诞生,只是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原因,水土流失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便产生的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刺激了水土保持的产生发展,尤其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为不合理的开采自然资源,毁林垦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使用水资源等活动严重的破坏的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水土保持的起源及发展 在早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就有“平治之水”、“沟洫治黄”之说。春秋后期 ,随着人口的增加 ,人们扩大垦范围 ,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重 ,腊祭在其祝词中提到“土反其宅(返回到安定状态) ,水归其壑 ,草木归其泽”。辛树帜认为 ,该祝词反映了水、土、草、木资源平衡和水土保持的观念[3],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水土保持的记载。北宋和明清时期黄河下游决溢灾害 ,几乎每两年发生一次。此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治河、垦田与沟洫治河”论、“治水先治源”论、“汰沙澄源”论和“森林抑流固沙”论等[4]。历史上的水土保持措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耕作措施有川田发和区田法,工程措施有梯田、引洪漫地、淤地坝、陡塘,林草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陡塘、坝堰、堤岸营造防护林。 我国近代的水土保持始于20世纪20年代截到现在已80 多年历史了。在这80多年中 ,水土持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水土流失定位观测试验阶段,1933 年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5]。1940年,黄河水利委员[5]会林垦设计委员会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在成都召开了防止土壤侵蚀的科学研究会,会上首次提出“水土保持”一词。同年 8月林垦设计委员会改名为水土保持委员会 ,水土保持开始成为专用术语[6]。并且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甘肃天水、四川内江、福建长汀河田、广西柳州西江等地设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 ,对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