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此,本文对郴州市近年来的消费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探讨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一、从宏观消费结构看郴州市消费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一)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看全市的消费规模。按照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组成。2005年以来,全市最终消费的总量占GDP的比重都在50%以上,消费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份额最大的需求,但2010年以来最终消费总量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二)从消费率水平看全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称为消费率,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要素诸如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颈制约严重,近年来郴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项目建设,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实力扩张,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表2数据分析,2005-2008年,全市消费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56.4%、56.7%、55.4%,消费对经济增长释放出较大能量。2009-2011年,随着投入增加,经济发展加快,消费贡献率下降,分别为50.2%、46.1%、44.7%。郴州消费率保持在44.7%-56.7%之间,远低于世界65%左右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消费水平相对落后。

(三)从最终消费支出看全市消费的内部结构变化。2005年以来,全市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结构基本徘徊在76%比23%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占40.3%降到33-32%之间,城镇居民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占59.7%上升到67-68%之间。

(四)从零售市场规模看全市消费的城乡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从2005-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09年完成349.9亿元,按销售地区分类市级零售额为176.0亿元,县级零售额为74.6亿元,县以下零售额为98.9亿元,比重由2005年的51:22:27调整为50:21:28,县以下的零售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010年调整城乡划分口径后,2011年城镇零售额为425.0亿元,乡村零售额为57.3亿元,城镇和乡村零售额的占比由2010年的87.2:12.8调整为88.2比11.9,呈现城镇零售规模扩大趋势

(五)从限上企业占比看全市消费规模的升级。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发展的规模看,2007年至2011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2011年底,全市限上商贸企业365家,个体户51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的零售规模达到219.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45.6%,比2007年提高了27.98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占比排全省第三位,仅次于长沙、岳阳。

(六)从行业分类情况看全市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消费品零售额中,零售业一直是全市消费的主力,占据63%以上的份额,2006 -2009年保持在64-66%之间,2010-2011年突破

70%上升到75%左右。全市住宿餐饮业比例由15.2%上升到2010年的17.4%之后,2011年下降到13.1%。

二、从微观消费趋势看郴州市消费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

(一)从城镇居民八大类支出看全市消费发展趋势。从2011年消费结构来看,郴州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为食品支出,其次为交通通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支出;总体来看,食品消费仍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需求,但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重和增长速度都在逐渐降低。在食品类消费中,衣着、居住、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从以食品、衣着和家庭用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逐渐向以住宅、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消费为主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发展。

(二)从每百户家庭耐用品拥有量看全市消费发展趋势。2011年购买的主要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中,逐步趋向高端化、智能化、品质化、快捷化,比上年增长较快的是移动电话、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分别比上年增加29.92、7.14、14.24、4.06台。

(三)从恩格尔系数变化看消费发展趋势。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4年的48.1,到2011年恩格尔系数降为37.58,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四)从商品零售分类占比变化看消费发展趋势。从行业分类看,2007年占比重较大的几类消费品依次是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占全市零售额的8.07%、2.11%、1.24%、1.05%、0.84%。而到2011年占比重较大的几类消费品则依次为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煤炭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占全市零售额的14.41%、5.96%、6.36%、5.85%、1.59%、1.13%。

三、当前制约郴州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一)储蓄倾向偏高影响全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与储蓄也相应增加。但相比之下,居民消费提升的速度远小于储蓄提升的速度。2011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降低0.6个百分点,而平均储蓄倾向提高8.6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3.1%,而人均储蓄则增长26.57%。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2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6%,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则年均增长26.57%,这充分反映了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倾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会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客观规律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投资渠道匮乏,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较差有关。而储蓄和消费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高储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启动。

(二)居民收入偏低影响全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市场以居民消费为主,居民消费的增长决定了全社会消费的增长,而居民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最直接因素。一方面,郴州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 元,在全省排第7位,低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增长14.1%,增幅在全省排位仅高于益阳、邵阳、张家界和娄底。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低于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益

阳和常德;增长19.6%,低于长沙、株洲、怀化和益阳,在全省排第5位。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11年,我市GDP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1.1%,而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却分别比GDP低37和31.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新增财富相当部分用于投资和积累,城乡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居民的消费欲望,使其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三)区域消费不均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村消费品市场由于各种原因,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从消费能力看,农村消费市场没有足够强大的购买力做支撑,收入水平是制约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直接因素。从人口规模看,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达56.7%,但是从市场规模比较,农村零售市场占份额不到12 %,农村市场所占的份额与农村人口严重倒挂。

(四)商品物价上涨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2011年,郴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5.5%,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与长沙、常德、益阳并列全省第二位。消费品价格上涨6.5%,非食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工业品价格上涨4.0%。八大类价格全面上涨,消费价格总水平全年高位运行。物价的上涨,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消费的持续增长。

(五)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截至2011年12月末,郴州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13.7亿元,但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余额的比重仍不到11.25%。郴州的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消费信贷投放城市多于农村,截止2011年末,个人消费信贷余额5.20亿元,其中市辖区的个人消费贷款总和为 3.45亿元,占比为66.34%,全市另外9个县域的个人消费信贷总和为1.75亿元,只占总额的33.65%。二是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消费信贷条件根据消费信贷的特征,只能以消费者信用、偿债能力为依据。而目前郴州信用监控制度仍不完善,对不同户籍、职业、年龄等消费者的信用难以长期持续监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贷款提供方常常将职业、年龄、户籍等作为消费信贷条件,从而造成不同职业、年龄、户籍的消费者享有的消费信贷机会不同,能取得消费信贷的人数不多。

(六)商品市场交易不活影响全市消费转型升级。2011年全市亿元以下市场232个,排全省第五位,市场个数少于长沙、株洲、衡阳、永州。亿元市场21个,排全省第六位,亿元市场个数少于长沙、株洲、衡阳、常德、怀化。2011年全市亿元市场成交额658594万元,排全省第10位,仅高于益阳、永州、湘西和张家界。

四、郴州消费转型升级的前景展望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郴州的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适度活跃、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从政策因素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消费增长。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在部署工作任务时特别提出要建立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的有效机制。在这些有利政策的推动下,郴州居民消费水平将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二是从收入因素看,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9.6%,分别快于全省0.3和2.8个百分点,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从消费结构看,以汽车、住房、教育、健康和旅游为代表的城镇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以家用电器为主的农村居民第二次消费

结构升级将成为较长时间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四是从消费动力看,新增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带来刚性需求。2011年,郴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8‰,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43.3%,每年因人口规模的扩大及结构的变化, 将为消费增长带来刚性需求。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全市有近六成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农村人口的大部分能达到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那么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5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按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计算,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另外,农民进城打工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五、推动郴州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

(一)完善消费政策,扩大城乡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规模。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尽快采取积极的消费政策,尤其是继续培育汽车、住房、教育、信息、健康和旅游等消费热点,扩大热点消费规模,加快热点消费增长,让“钱少者敢消费、有钱者愿消费、富裕者乐消费”是加快消费升级拓展最必要、最得力的调控措施。

一是完善住房消费政策。在打击投机性购房、限制投资性购房的基础上,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完善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政策,满足“无房者购房、有房者选房、有条件者换房”的住房消费和升级需要。在扩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的基础上,鼓励有经济积累条件的居民改善住房品质,加快住房升级换代,同时加大吸引外地居民来郴购买休闲高档住房和别墅的宣传促销力度,加快推进郴州房地产业的外向度。

二是完善汽车消费政策。规范汽车市场秩序,简化购车手续,简化新车购买和二手车购买税费,清理车辆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汽车消费门槛。简化汽车消费贷款程序,放宽担保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延长换贷期限。加速发展和改造城市交通环境,加强停车场建设和住房车库建设。加快公车改革,取消公车、班车所有制;将交通费补贴到个人,刺激个人购车。可以预见,只要汽车消费政策趋于宽松,同时调整各项不合理的价外税费并使之能让消费者基本接受,我市汽车市场的潜力仍将是巨大的。

三是完善教育消费政策。充分利用全民族重视教育这一有利条件,加大对适应市场和就业需求的教育投入,满足多层次教育需求;放宽教育市场准入范围,大力发展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切实加大对高校收费和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的监管力度,营造良性的社会教育环境;积极发展民间商业教育培训,如女性美容美体培训、育儿家教、舞蹈体育健身培训等,如中老年人琴棋书画培训等。

四是完善旅游消费政策。继续营造郴州人游郴州的氛围和环境,在景点门票、酒店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方面对郴州市民实行优惠政策,刺激郴州人假日郴州游、节日郴州游、亲朋组团郴州游,并带动影响外地游客和境外游客来郴州休闲旅游和度假。

(二)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品质。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是消费需求占比份额较大且消费稳步增长的主体力量,要积极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确保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的稳步增长。

一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防止价格欺诈行为,使人们能放心大胆地消费;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品牌标识认证体系、社会监督举报体系、质量监管责任体系、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凡是在市场出售的商品,都能够通过商标或电子标签,迅速查明该商品的主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监督。要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大力培训企业、商业部门和一线的服务人员,提高商贸流通业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在微笑服务、热心服务的基础上讲求诚信服务和细节服务,提高消费者在郴州消费过程中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要大力发展个性化服务和品牌化服务,在普及化消费服务的基础上建立高端化消费服务的机制和人才队伍。

三要健全基础设施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长远规划、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好方便出行和消费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如城市停车场、各类商业网点、医疗网点、健身娱乐网点等都要从方便市民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要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景点直接对接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高铁车站的交通建设和专线直通车的力度,构筑兼具快捷便捷和品质品位的旅游休闲交通环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推进“村村通”公路提档升级,消除电视、通信等信号盲区,让城市和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进一步融合活跃。

四要提升商品交易市场档次。针对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偏少,特别是亿元市场成交额偏少的落后现状,要加大市场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基础实施建设和交通建设,方便买卖双方进货出货,方便交易市场商品展销,方便贸易人员生活起居;另一方面要大力度建设专业商品市场,规范商品成行成市,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档次。

(三)更新消费观念,改善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环境。服务性消费支出是人们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高低既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又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性服务的需求程度以及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服务性消费均超过商品性消费。营造氛围,引导我市城乡居民更新消费观念,提升服务性消费占商品性消费比重是促进居民消费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要丰富餐饮消费,促进饮食消费大众化和品质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引导全市餐饮企业适应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饮食习惯的变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进一步丰富餐饮经营,打造郴州特色餐饮文化。要注重餐饮消费品牌和品质建设,提升公务、商务餐饮接待的品质。要善于扩大餐饮消费影响力,做活做大喜庆喜宴餐饮消费规模。

二是提升居住消费品质。适应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和美化亮化绿化宜居的需求,大力发展建设小区配套的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实施,大力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和安全保卫,要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业、保洁业、绿化业和相关配套消费设施,提升郴州各类生活小区宜居环境品质。

三是促进文化体育服务消费。近年来我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要加快把文化和体育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步伐,要以政策促动、活动推动、载体联动等形式,营造文化体育消费环境和加大我市文化体育消费份额,推动我市向文化产业强市和体育产业强市迈进。

四是加快生产性服务消费的步伐。随着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和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适应生产性服务的物流、金融、保险、营销、广告、会计、统计等行业服务消费有着极大的需求和潜力,要积极促进行业发展和行业规范,推动和拓展生产性消费服务。

(四)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慢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长期以来影响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快消费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

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和积极鼓励创业。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要继续积极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收入,加大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力度,以农产品质量化、品牌化为重点提高农民种植收入,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核心推进农业化现代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

二要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和加快税制改革。在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提高个人收入比例,再分配环节明显提升用于公益性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比例;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通过合理确定起征点,对高收入人群体提高所得税征收税率,对中低收入群体实行减免税等手段调整收入差距;

三是建立收入增长机制和完善各类补贴机制。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的管理,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严格监督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或给予城乡低收入家庭物价补贴。

四是加强垄断监管,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放宽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消除行业垄断,促进资本在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以及行业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化对消费升级的拉动力。城镇居民的消费普遍高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城镇化率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也被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城镇化是全市消费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一是中长期规划和当前建设有效结合,有序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要注重把全市2020年规划和2010年规划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加快开发建设力度,拉开城市骨架,加大产业园区和新城区“五通一平”的步伐,为加快推进城市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注重规划次中心区和小城镇建设,形成梯度城镇群发展的态势。释放次中心区和小城镇的消费潜力是当前全市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次中心区和小城镇的基础实施、居住环境、教育文化等消费环境建设,为农村居民向乡镇、县城乃至郴州市区购房、就业、求学、经商等提供良好居住环境。

(六)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高科技的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从而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就会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该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并把消费需求引导到优化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方向上。

一是必须特别重视发展农业,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饲料生产,促进畜牧业、水产业的发展;要加速发展畜牧业,着力调整其内部结构;要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发展禽类生产;要加速发展水产业,满足水产品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消费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合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加速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饲料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在考虑吃、穿、用物品消费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和外贸出口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用品工业,促进轻工业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适应居民生产生活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的需求。

三是顺应人们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是提高全民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全市第三产业竞争力的抓手;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产业,是提高全市亲和力的载体;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消费效果,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郴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是郴州科学发展、推动起飞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改革、加压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成绩。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970.5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50.2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8:57.6:32.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 36256元,增长10.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11.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9.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2万人,增长6.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2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82.0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八大消费品全面上涨,其中:食品上涨4.6%;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8%;居住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0%。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5%;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1.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下降10.5%,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下降 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下降7.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6%。

二、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2.2千公顷,增长0.3%;粮食产量182.2万吨,下降2.4%。油菜种植面积58.5千公顷,增长5.0%;产量7.8万吨,增长8.6%。蔬菜种植面积98.7千公顷,增长6.5%;产量252.8万吨,增长6.4%。烤烟种植面积26.1千公顷,增长0.7%;产量6.5万吨,增长11.2%。出栏生猪556.6万头,增长0.4%;出栏牛14.5万头,增长8.2%;出栏羊44.3万头,增长9.2%;出笼家禽3217.0万只,下降0.7%;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5.3%。

全市16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9.1亿元,增长46.2%;实现利润15.0亿元,增长33.1%;休闲农业经营收入6.1亿元,增长42.9%。全市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66个,合作组织成员13万人。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2万处,投入资金41.5亿元,完成土石方0.9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9座。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8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60公顷。

全市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1个;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7家;新建农村沼气池5116口;解决25.1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通电话自然村73个,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00个。支持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2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01.6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其中,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5.0%;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8.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9.0%。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烟草制品业增长39.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9%,医药制造业增长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增长2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5%,煤炭采选业、有色采选业分别增长 3.7%和 1.0%。分类别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2.7%。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20.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4%;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9%和7.0%,分别比上年提高2.5个和1.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下降6.4%;铁矿石原矿量238.3万吨,下降21.8%;铅精矿含量23.2万吨,增长18.4%;锌精矿含量11.6万吨,下降29.7%;发电量176.8亿千瓦时,增长1.8%;啤酒产量7320.6万升,下降11.2%;十种有色金属103.7万吨,增长10.8%;白银产量6332吨,增长24.9%;饲料28万吨,下降17.9%;卷烟164.4亿支,下降2.9%;水泥1013.9万吨,增长1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76.0亿元,增长15.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4.2亿元,增长10.4%;新产品产值71.8亿元,增长11.5%;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0%,提高0.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达136.7亿元,增长90.8%。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1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7.3万平方米,增长18.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4.6万平方米,下降1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城镇投资1267.9亿元,增长27.2%;农村投资206.2亿元,增长103.7%。国有投资429.1亿元,增长24.8%;非国有投资1045.0亿元,增长38.5%。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2亿元、676.4亿元、700.5亿元,分别增长16.0%、23.4%、50.2%。

基础设施投资409.6亿元,增长62.2%。民生投资91.7亿元,增长48.3%;生态环保投资72.1亿元,增长47.2%;工业投资671.3亿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5.9亿元,增长67.8%;技改投资523.6亿元,增长50.6%。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共有337个,完成投资491.5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比重为33.3%;重点工程项目1263个,完成投资868.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9%。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住宅投资113.4亿元,增长41.0%;办公楼投资1.6亿元,增长36.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8亿元,增长53.3%。商品房销售面积363.5万平方米,增长3.8%。商品房销售额127.2亿元,增长22.3%。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1亿元,增长12.9%。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54.6亿元和71.5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3.2%。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38.1亿元,增长12.0%;住宿和餐饮业收入额88.0亿元,增长16.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零售额居前六位的为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煤炭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六大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163.8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零售额的60.1%。

六、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8.0亿美元,增长36.8%。其中,出口20.1亿美元,增长41.1%;进口17.9亿美元,增长32.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5亿美元,下降0.4%,其中出口4.7亿美元,增长8.7%;加工贸易进出口29.0亿美元,增长51.8%,其中出口15.2亿美元,增长53.7%。从商品类别看,未锻造银出口6.0亿美元,增长37.1%;天然石墨出口0.2亿美元,增长20.9%;机电产品出口2.6亿美元,下降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亿美元,下降13.9%。

全市新签外资项目89个,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增长39.3%。签约内资项目779个,实际到位内资313.4亿元,增长16.6%。

全市新签对外工程与合作合同金额0.54美元,增长36.0%;完成营业额0.4亿美元,增长10.0%;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增长33.0%;外派劳务3695人,增长15.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6.2%。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420.9亿吨公里,增长14.9%。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14.4亿吨公里,增长14.9%。公路水运旅客周转量37.0亿人公里,增长7.0%。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6.7亿人公里,增长7.1%。年末全市各类民用车辆保有量(含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64.2万辆,增长6.7%。其中,

汽车24.2万辆,增长15.2%;私人汽车保有量21.0万辆,增长16.3%,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9.9万辆,增长21.6%。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31.0亿元,增长7.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99亿元,增长19.4%;电信业务总量28.0亿元,增长6.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6万户,下降3.2%,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8.1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371万户,增长 17.4%,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37户/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89.3万户,增长136.2%。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9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9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794.6万人次,增长19.1%;接待入境旅游者25.0万人次,增长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8.2亿元,增长21.9%;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增长18.4%。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市财政总收入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地方财政收入146.5亿元,增长22.4%,其中,税收收入71.7亿元,增长14.6%;非税收入74.8亿元,增长31.0%。上划中央“两税”44.2亿元,增长9.4%;上划中央所得税12.9亿元,增长16.7%;上划省级收入12.6亿元,增长14.5%。全市财政支出302.6亿元,增长21.7%。其中,涉及民生支出220.2亿元,增长24.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17.3亿元,比年初增加202.9亿元,增长15.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78.3亿元,增长19.0%;个人存款余额1008.3亿元,增长14.2%。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11.5亿元,增长15.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7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8.3亿元,增长19.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4.6亿元,增长8.5%;中长期贷款余额419.9亿元,增长27.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61.8亿元,增长18.1%。

年末全市共有10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证券交易额843.0亿元,增长39.7%;期货公司5家,成交金额6329.0亿元,增长57.1%。

全年保险公司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8.5亿元,增长12.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6亿元,增长7.0%;财产险保费收入8.9亿元,增长25.9%。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7亿元,增长34.8%。其中,寿险给付1.4亿元,增长94.2%;财产险赔款4.3亿元,增长2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64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45.3亿元。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2万人,毕业生0.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4万人,毕业生1.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0万人,毕业生1.6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7.0万人,毕业生4.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4.7万人,毕业生6.7万人。在园幼儿15.1万人,比上年增长10.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84.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9.5%。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各类民办学校703所,在校学生12.4万人。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3.9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42.8%。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全年专利申请1784件,增长1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4件,增长16.5%。授权专利937件,增长25.3%。

全市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1355批次,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定期抽查1941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1.7%。新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9个;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77个。全市年末有各类气象台站10个,自动观测点409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6个。全市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数51.8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2%。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46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60个,村卫生室338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42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54人,注册护士9650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171个,其中,体育馆18座,运动场2002个,游泳池11个,各种训练房60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5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12万人,150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295.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607.2公顷。补充耕地893.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4万公顷。

截止年末,已发现各类矿产11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46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32个,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7个。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1个,项目建设规模0.6万公顷。

全市年平均气温18.6℃,年日照时数1627.6小时;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9.0亿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428.6毫米,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69.9亿立方米。

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88.9%。全市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总面积70869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0.2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7.3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7.7%,其中,成灾面积13.6万公顷,增长110.5%;绝收面积2.3万公顷,增长115.9%。

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人,比上年下降17.6%;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2人,增长31.8%;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89人,增长29.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26人,下降14.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6.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9.41万人,乡村人口247.12万人,城镇化率47.0%,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3.26‰,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6.27‰。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率100%;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率100%。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4元,增长10.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2元,增长13.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62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1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1平方米。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比上年增加4269人。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4万人,增加1.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2万人,离退休人员10.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1万人,增加626人,其中,参保职工11.8万人,离退休人员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7.5万人,增加1.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5.0万人,减少0.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37.3万人,参合率99.8%。全市领

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067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51.4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22.2元,增加21.9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13.8万人,农村居民人数21.7万人;分别发放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2亿元和3.2亿元。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3102张,收养救助各类人员12732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4个。帮助5.8万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新增高效生物质炉灶用户8128户,新增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用户8377户。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4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5亿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郴州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

4. 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范围与上年有新的变化,主要包括:城镇范围由原来的市区和城关镇扩大到了县以下的建制镇和城乡结合区;指标口径城乡都有变化。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从单位获得的实物、免费午餐和居民自有住房折算的租金等项目,同时转移性收入也要减去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等转移性支出,只计算净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主要因为打工时间较长的农民工计算为城镇常住人口而减少了参与平均的人口。此外,居民的房屋拆迁收入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以及一次性、大额的转移收入不再纳入可支配收入。

2013年郴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62元

3月10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郴州调查队获悉,2013年,随着郴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加,人均消费又有新的增长,全年消费支出12662元,其中食品支出虽仍是消费的主体,但恩格尔系数(统计学中指家庭食品支出

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值)继续下降,消费结构继续得到优化,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

食品支出仍占大头

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433元。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期间居民食品消费增长较快,且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较上年降低了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有超过六成以上的钱可以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明显提高和改善。

网络购物成消费新热点

随着网络普及度的提高、手机支付等产品的普及,促使网络消费不再局限于在电脑上,移动设备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消费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消费方式。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人均支出71元,较2012年增长16.4%,较2011年增长227.2%。

学前教育成消费亮点

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同时,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升温,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385元,占消费支出的10.9%。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下,人均教育支出729元,占文教娱支出的52.6%。特别是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对幼儿早教的高需求使得托幼价格“水涨船高”,费用快速上升,城镇居民人均学前教育支出为85元。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656元,其中文娱耐用消费品趋向饱和,人均支出仅为109元,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支出437元,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

交通和通信方面花钱不少

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达1245元,占总消费支出的9.8%,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郴州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经济贸易、城乡交流、社会交往活动日益活跃,使各类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长。据调查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交通支出661元,其中人均购买汽车支出203元,随着城镇居民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带动交通工具用燃料支出人均180元,交通工具使用及维修支出人均86元。

2013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支出575元,随着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智能手机迅猛普及,人均购买手机支出141元,人均通信服务支出424元。

对郴州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一化两城三创四大”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仍然较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本文拟从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差异变化、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郴州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及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由注重“吃饱、穿暖、够用、能住”逐步向“吃得营养、穿得漂亮、用得方便、住得舒服”转变,消费心理逐步由“将就”向“讲究”转变,消费形式从简单向复杂、从单一向多样、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与2005年比,城乡居民各项消费比重均发生了的变化(见图1、2),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渐缩小。

图1:2005年和2011年郴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图

图2:2005年和2011年郴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图

(一)消费现状

1、食品结构不断优化。2005~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主食消费增幅低于肉、禽、蛋、水产品等副食消费支出的增幅,食品消费逐步向营养、科学、多样化发展。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支出4458元,比2005年增加1706元。其中主食消费281元,副食支出2199元。农民人均食品消费2154元,比2005年增加885元。其中主食消费380元,副食支出1004元。

2、衣着消费形式不断丰富。2005~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衣着消费呈现成衣化、品牌化趋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413元,比2005年增加562元。其中,成衣、鞋类消费1357元,服装加工支出13元。农民人均衣着消费286元,比2005年增加119元。其中成衣、鞋类消费278元,服装加工支出1元。

3、居住条件逐渐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改善居住条件,全市城乡居民住房配套设施更趋完备,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1118元,比2005年减少269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5.1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3.6平方米。农民人均用于居住消费618元,比2005年增加309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9.2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2.8平方米,23.5%的农村居民住房有水冲式厕所,比2005年提高9.3百分点,52.7%农村居民拥有自来水,比2005年提高10.2百分点。

4、医疗保险程度提高。随着医疗保险的推广,全市城乡居民保健意识得到增强,用于购买药品和看病的费用不断减少,滋补品、保健品

成为居民日常维护健康的必需品。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费用714元,比2005年增加192元。其中,人均购买药品的费用285元,人均医疗保健的服务性支出336元。农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费用217元,比2005年增加22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的服务性支出128元。

5、交通通讯更加便捷。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增加,全市城乡居民信息交流更畅通,出行更快捷。2011年,共有公路17002

公里,比2005年增长1.5倍,境内开通武广高铁90公里;民用轿车56700台,比2005年增长3.7倍。邮政局所总数634处,比2005年增长2倍,移动基站数1912个,比2005年增长78.0%;移动电话用户285万户,比2005年增长2.1倍,固定电话用户61万户,比2005年减少18.7%;国际互联网用户28万户,比2005年增长2.5倍。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的费用为1645元,比2005年增加814元;农村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讯的费用为441元,比2005年增加201元。

6、学前教育倍受重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父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更加强烈,学前教育成为父母教育投资的首选。2011年,全市拥有学前教育(幼儿园)617所,比2005年增加1.3倍;城镇居民托幼费人均67元,比2005年增加17元,增长67.5%;农民学前教育费用人均14元,比2005年增加12元,增长6倍。

(二)消费差异。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依然存在。

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大于农村居民。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高752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6.5%。分项看,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医疗保险、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消费支出分别是农村居民的5.5倍、4.9倍、3.7倍、3.5倍、3.3倍、3.2倍、2.1倍(见图3)。

图3:2011年郴州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图单位:元/人

2、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好于农村居民。从拥有的主要耐用品数量看,城镇居民多于农村居民。除摩托车外,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主要耐用品均多于农村居民,其中相差最多的是摄像机,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摄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摘要: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想要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多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带动新型农民新型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市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民掌握转移

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和转移就业、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有效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累经验。 3、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根据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对参加培训的进行登记。 4、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移技能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5、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15年2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以“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建言‘十三五’”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1、“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是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三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本质,“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十三五”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停滞阶段,与落后国家相比,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优势又没有,面临双重压力。 2、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要害是“往哪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历史的跨度,不仅仅考虑“十三五”,还要考虑到2030年。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于往哪转:一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试卷81分 1、城区里的行政区、生活区、商业区、休闲区、工业区需要充分的优化布局。 正确 错误 2、交通、通讯的空间布局问题不需要每个环节的充分衔接。 正确 错误 3、开发区、园区、集聚区的布局问题需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角度出发。 正确 错误 4、城市化的核心:人口的集聚问题。 正确 错误 5、主题功能区的意义:空间总体的布局。 正确 错误 6、空间布局在地方规划时讲究落地,同时要不具有可操作性。 正确 错误 7、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分享全球分工的协作,同时需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 正确 错误 8、产业融合化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寻找其中高新技术环节。 正确 错误

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绿色化、低碳化。 正确 错误 10、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园区,进而通过品牌来获得高附加值。 正确 错误 11、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奥秘,产业集群从多方面降低生产、营销、运输、学习、交易、信息等成本;同时在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益和集聚效应等。 正确 错误 12、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善于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善于改造产业集群的园区。 正确 错误 13、产业集群的规律:推进产业升级。 正确 错误 14、旧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部分水能和核能。 正确 错误 15、服务业分两类,一个是生活型服务业;一个是生产型服务业。 正确 错误 16、现代农业的形式: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创汇农业等。 正确 错误 17、高端化的压力:第一,消费者结构升级;第二,高成本时代到来。

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在我国面临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对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阐述消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介绍了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的现状、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收集了1997年~2006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消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广州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实现更合理化的消费结构提出建议,从而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真正的、持久的增长新兴力量。 关键字:消费;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EC);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

Analysis of Citizen’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GuangZhou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ird escala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Guangzhou urban residents. Firs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research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thod on this thesi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uses the ELES to analys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Guangzhou urban resident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original data in the year from 1997 to 2006, and gives the acceptable proposal for economy. Key words: 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Engel coefficient;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一、启动消费、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与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既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目的,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有消费才是评价和实现产品价值的最终环节。 消费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或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消费行为受到重视程度也明显不同。在物品短缺时期,消费的作用被物品的供不应求所掩盖,对其重视程度就弱化了。随着商品经济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买方市场逐渐取代卖方市场,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成为扩大内需、刺激有效需求的重要拉力,成为内需持久增加的有力支撑。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 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部署要求,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动力,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更上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创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倡导现代营销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制约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刺激有效供给,助推经济结构优化和消费转型升级。 (二)协调发展。提升优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鼓励城镇生活性服务业网络向农村延伸,以改善基础条件、满足农民需求为重点,尽快改变农村生活性服务业落后面貌。

(三)集聚发展。引导各类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融合发展、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 (四)品质发展。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将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坚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培育生活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创建"湖湘服务"品牌,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职业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五)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转变消费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服务过程和消费方式绿色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水平发展,加快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 三、主要任务 重点发展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促进和带动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推动家庭服务转型升级。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为目标,着力解决家庭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有效扩大服务供给规模,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技术和服务水平,支持家庭服务业转型升级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示范性强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洗染等行业的品牌企业。引导家庭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连锁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支持品牌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等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推动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健全居民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推动家庭服务业与社区商业的有机结合,鼓励建设乡村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减轻家庭服务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家庭服务业企业推行实施员工制。(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 (二)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网,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养老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实施中医药"走出去"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内容摘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做出数据和理论分析,并结合市场营销理论对其变化带来的市场营销机会从现存和未来两个方面探讨。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市场营销机会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过度为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是稀缺的,过剩永远是相对,无限商机也蕴藏在这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谁能独具慧眼发现机会,领先一步利用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实,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竞争的重心之一,而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又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不做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市场营销管理;不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 要真正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就必须掌握市场

营销的核心理念。在市场营销学研究领域中,市场是以消费的需求为中心形成的市场。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再到营销观念,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营销观念的诞生是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一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原来的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明确地指出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足以说明“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已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之一。一般来讲,企业的顾客市场可分为五类: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经销商市场、政府市场和国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消费者为了个人或家庭集体消费而购买,他们为自身消费购买商品和劳务,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居民消费,是企业顾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就没有理由不关注消费者市场,也即居民消费。同时,居民消费,作为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之一,作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不断的变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其影响力愈加强大。因此,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掌权居民消费特点和规律,为市场营销机会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分作业

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满分作业 1.佛山陶瓷业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最完善的产业集群地。 2.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 3.旧动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旧动能在传统经 学特别是凯恩斯经济学里面有系统的阐述,大家也都很熟悉。过去多年来,中 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拉动增长,尤其是投资。现在这“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新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尤其是大规模的要素的粗放投入,这包括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资源能源投入以及环境方面的投人。这种粗放投入现在看 来也是比较旧的动能 第三个方面是GDP导向的考核制度。包括我们长期以来以CDP、工业增 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的一套干部考核体

系。通过这样一套考 核体系来引导GDP或者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是旧动能 所以,我们把旧动能概括为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大规模的要素投入、CDP 导向的考核制度等三方面。 4.从发展阶段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推动经济平 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诞生为标志,或者以电气化、石油、汽车为标志。 6.在电磁理论出现之前,技术的发展大致是遵循技术—理论—技术的循环路径。 7.当前,中国并未完成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未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特定发展阶段。驱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两大部门。 8.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 ' error)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初,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 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发生的, 9.新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的变化 第一是生产方式变革。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浅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和趋势 摘要:产业结构转型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不断提高、金融危机的冲击、环境污染的严重,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经济转型势在必然。产业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它的好坏关系着下一轮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着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死和老百姓的就业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和趋势在文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业、市场、创新

正文: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

附件 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 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经济韧性,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主要围绕十个主攻方向,出台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 一、总体考虑 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突出表现为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生产等领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通过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尊重消费发展规律,创造环境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顺应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性消费为线索,以拓展和畅通居民消费自由选择渠道为目标,努力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通物流、信息障碍,大力加强消费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居民愿消费、敢消费的良好环境。 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平台搭建、环境营造、金融支持、舆论宣传等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按照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的方向,提升供给质量,带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盈利能力,激发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依靠改革创新引领,破除制度障碍推动转型升级。加速打破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领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商贸流通业有机结合,促进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和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长期和短期结合、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结合、投资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结合、市场作用发挥和市场失灵矫正结合,创新思路、转变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引导促进作用,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 二、十大扩消费行动 (一)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 在尽快推动物流短板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扩大免税店设立范围等政策的同时,要重点降低物流成本 2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因为今天不是专业的学术讨论会,我就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有那些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比如我们这里,农业上比较弱些,工业上主要有水泥、电解铝与铝的精深加工、碳素、石墨等,服务业上运输物流有一定基础等。这些构成了我们**镇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讲讲为啥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受到了冲击,在座的有搞企业的,可能感触比较深,好像突然一夜之间,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了,销售市场出问题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也有不是直接搞企业的,同样受到了冲击,比如,股票等突然大幅贬值了。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初,有经济学家讲,因为我们河南的产业出口占的比重较小,危机可能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再往前移移位次。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错了。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沿海省份还要大,危机过后经济的回升也落后于沿海省份。原因是啥?答案有二:一是经济的结构不忧;二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比如,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走靠拼资源、拼能耗来做大做强的路子。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这条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紧接着是民生难以为继。在这里主要说说资源,以和我镇产业紧密相关的煤炭和铝矾土为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省煤只剩几十年的开采时间,铝矾土只够开采17年。也就是说,到时候基本的资源都没有了,不及早调整、转型能行吗?既然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呢?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调结构,快转型。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一直反复强调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有关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提升对策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提要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均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消费结构的提升。为此,政府部门应该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扩大消费规模,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基尼系数 Abstractthe resident’s consume expenditure structure、level structure、form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all develop to the senior.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negative factors which block the advancement of consume structure. So 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resident’s income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large the consum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should carry som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asures to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poorness and richness.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_洪银兴

经济学报 二○一四年 第一期 转型与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 洪银兴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也就是进入新的起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由外转内,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与此相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应该由外需型结构转为内需型结构。产业结构定位就要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通过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内需型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创新和市场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杠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淘汰过剩产能。产业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新兴产业 作者简介:洪银兴,男,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宏观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1-0057-0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 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主攻方向。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 整的中心任务。市场和创新将成为现阶段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的两大杠杆。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在当前阶段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明确 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中国GDP的总量达到世界 第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经济总 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在这个新起 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 从现在起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多年 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 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 因,但更应看作是主动调整。这是产业结构调整 给长期的稳增长提供的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需要通 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 实践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 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 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这 种环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一个企业 的竞争战略目标在于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 佳定位。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 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 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该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 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更新,形成具有自主 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1] 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我国产业结

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动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动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亦逐步升级。本文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其他商品八个部分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同时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未来6年内的变化。以期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及发展方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他们合理增加消费。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回归分析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hange analysis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s, China's economy develop rapidly, residents’living standard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upgraded. In this paper, with food, clothing, housing, household equipment and services, health care,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culture and other commodities eight aspect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forecast our country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next six years. In the hope to understand the trends and law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ccurately grasp the hot spo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umer demand,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guides them to reasonable consumption.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09级市场营销(3)班 孙雅洁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仅可以引导城乡居民优化消费结构和提升生活质量,也可以根据居民的消费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优化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消费结构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影响消费结构优化的三个不利因素,提出了当前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路。 关键词: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党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要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平衡,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的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并且有着高度的关联性。因此,优化消费结构,可以通过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这一传导机制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在消费领域,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消费由满足生存需要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转变,消费的生产资料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因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大力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一、消费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意义 消费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我们要发展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赫希曼在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详细分析了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后相关联,以及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和后相关联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联关系和后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所以,从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消费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预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消费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消费结构优化,会使人们改变原有的消费预期,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对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引导有关部门制定向高层次的消费资料需求转变的消费政策,如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信贷消费,树立消费者信心。同时也意味着产业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也必须以该消费结构提供的蓝图进行调整,以实现供需平衡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消费结构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时要求我们在未来的经济规范中要做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三)消费结构优化为产业结构优化指示方向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不再是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体制,而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体制。需求导向,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导向。根据“消费者统治”,生产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是根据消费需求来的,而消费需求的创新,也就是消费结构的优化,而消费结构的优化,就会推动产业结构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我国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衡量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个有效指标。我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