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临床上急症多在井穴、十宣等处放血,此种放血又称()

A.深刺血络法B.结扎泻血法C.散刺法

D.点刺穴位法E.挑刺法

2.三棱针相当于古代九针中的()

A.镵针B.铍针C.锋针D.圆利针E.长针

3.用三棱针治疗中暑,常选用肘膝附近曲泽、委中等处的表浅静脉放血,一般选下列哪种方法()

A.挑刺法B.点刺法C.割治法D.深刺血络法(结扎泻血法)

E.散刺法

4.直接病变局部,应用三棱针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连续垂直点刺数十针以上的方法称()

A.挑刺法B.点刺穴位法C.浅刺血络法D.割治法

E.散刺法

5.皮肤针操作时,主要运用的是()

A.指力B.腕力C.臂力D.掌力E.肘力

6.皮肤针强刺激叩刺的反应是()

A.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无痛感

B.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明显痛感

C.局部皮肤潮红,无出血,稍有痛感

D.局部皮肤潮红,稍有出血,无痛感

E.局部皮肤稍有出血,无痛感

7.临床上对于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常选用的针刺方法是()

A.罐法B.三棱针放血法C.皮内针法D.灸法

E.芒针法

8.以下那个穴不能用皮内针?()

A.耳穴心B.内关C.四白D.膝眼E.印堂

9.皮内针一般的埋针时间是()

A.1~2天B.2~3天C.3~5天D.5~7天

E.半个月以内均可

10.《灵枢》云:“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是指()A.锋针B.毫针C.长针D.鍉针E.铍针

11.在四肢、腰腹部,火针的针刺深度为()

A.1~2分深B.15~10分深C.1~2寸深D.0.5~1分深

E.2~5分深

12.临床上鍉针常采用的刺法是()

A.直刺B.平刺C.弯刺D.透刺E.按压

13.火针刺法古代又称()

A.输刺B.报刺C.焠刺D.齐刺E.恢刺

14.火针操作中最关键的步骤是()

A.选穴B.消毒C.烧针D.针刺E.出针

15.芒针针体细长如麦芒,是由九针中的()发展而来。

A.大针B.长针C.锋针D.圆针E.圆利针

16.芒针进针时采用()

A.爪切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

D.夹持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

(二)B型题

A.点刺法B.割治法C.深刺血络法(结扎泻血法)

D.散刺法E.挑刺法

1.三棱针法治疗咽喉肿痛可选取少商,采用()

2.三棱针法治疗中暑选取曲泽、委中,采用()

A.按压用力较小,形成的凹陷浅,局部有酸胀感,按压部位周围发生红晕,治疗时间较短,按压时结合捻转法。

B.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

C.按压用力较大,形成的凹陷深,局部有胀痛感,并可向一定的方向传导,治疗时间较长。按压时结合震颤法。

D.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稍觉疼痛。

E.耳穴胰胆、内分泌

3.皮肤针的强刺激为()

4.鍉针的弱刺激为()

A.浅刺1~2分B.深刺2~5分C.深刺1.5~2寸

D.不宜深过皮下E.以上均不是

5.在四肢、腰腹部针刺深度是()

6.火针在胸背部针刺深度是()

A.采用捻转法B.采用提捻结合C.采用捻压结合

D.单向捻转E.边捻转边活动患侧

7.芒针进针时注意()

8.芒针行针时应()

9.芒针出针时应()

(三)C型题

A.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B.中暑(需要在肘膝附近的穴位进行较大量的放血)

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可采用三棱针散刺法治疗()

2.可采用三棱针深刺血络(或结扎泻血)法治疗()

A.年老体弱B.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

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可选用皮肤针强刺激的是()

4.可选用皮肤针弱刺激的是()

A.针尖对准穴位直刺

B.针尖对准穴位平刺、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呈90度

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5.图钉型皮内针使用的方法是()

6.麦粒型皮内针使用的方法是()

A.按压用力较大,形成的凹陷深,局部有胀痛感,并可向一定的方向传导

B.按压部位出血、破溃甚至化脓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7.鍉针弱刺激为()

8.鍉针强刺激为()

A.白亮B.通红C.两者都是D.两者均非

9.用火针治疗时,若针刺较浅需将火针烧至()

10.用火针治疗时,若针刺较深需将火针烧至()

(四)X型题

1.三棱针法古代又称()

A.络刺B.赞刺C.半刺D.豹文刺E.扬刺

2.三棱针法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活血B.温经通络C.消肿止痛D.开窍醒神

E.清热泻火

3.皮肤针叩刺时要求()

A.弹刺B.斜刺C.速刺D.慢刺E.直刺

4.皮肤针按叩刺部位主要分为()

A.循经叩刺B.穴位叩刺C.局部叩刺D.肌腱叩刺

E.骨骼叩刺

5.图钉型皮内针常选的作用部位是()

A.肌肉丰厚的穴位B.关节周围的穴位

C.下肢血络明显的穴位D.耳穴E.面部穴位

6.皮肤针刺法是由古代()等刺法的发展

A.“毛刺”B.“浮刺”C.“扬刺” D.“直针刺” E.“半刺”

7.下列关于鍉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宜选用针尖锋利的针具

B.按压用力较大,形成的凹陷深,局部有胀痛感,并可向一定的方向传导

C.垂直按压

D.制针材料可选用不锈钢、黄铜、银,亦可用磁性材料

E.操作时勿按压过重,以防损伤皮肤

8.火针烧灼的程度,是根据情况将针烧至()

A.白亮B.微红C.通红D.微热E.软化

9.火针的主要治疗作用是()

A.祛腐生新B.通经活络C.温经散寒

D.保健强壮E.醒神开窍

10.下列疾病中常选用火针治疗的是()

A.肝阳上亢型高血压B.风寒湿痹C.痈疽

D.瘰疬E.痣疣

11.下列不宜选用芒针治疗的是()

A.过饥、过饱、过劳者B.醉酒者C.年老体弱

D.孕妇儿童E.难以配合治疗者

二、判断题

1.三棱针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血瘀、实热等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

主要表现的疾病,一般不用于急症的治疗。()

2.皮肤针叩刺时要灵活运用臂力加肘力直刺、弹刺、慢刺。()

3.皮内针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和不妨碍肢体运动的穴位。()

4.麦粒型皮内针针刺方向一般与穴位所在的经脉线一致。()

5.鍉针为古代九针之一,临床用于按压经脉、穴位,特殊的情况下,亦可刺入皮肤,进行提插捻转。()

6.运用火针治疗时应避开有大血管和神经干的部位。()

7.芒针针刺时动作必须缓慢,切忌快速提插,以免造成血管、神经和内脏的损伤。()

三、名词解释

1.三棱针法

2.循经叩刺

3.挑刺法

4.鍉针法

5.烧针

6.芒针法

四、填空题

1.三棱针法有、和三种,多用于治疗、

等病症。

2.三棱针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可采用,或将针具用

浸泡30分钟。

3.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主要为、、。

4.皮肤针法是由古代、、等刺法发展而来。

5.皮内针法取于《素问·离合真邪论》“”的方法。

6.皮内针按针型不同分为、两种。

7.《灵枢·官针》云:“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于井荥分输。”

8.火针烧灼程度有三种,分别是、、。

9.火针古称,火针刺法称为。现代火针多选用能耐高温的材料制作。

10.芒针刺法要求选穴宜,手法宜,注重。

11.芒针多采用不锈钢材料,其结构与毫针一样,分为、针体、、、五部分

五、简答题

1.试述皮肤针的叩刺强度及其适用范围。

2.简述鍉针的刺激强度。

3.简述临床火针的烧针注意事项以及针刺深度。

六、问答题

1.简述三棱针法的注意事项。

2.简述用皮肤针治疗斑秃的操作方法。

3.简述火针操作注意事项。

4.什么是三棱针的点刺法?简述其具体操作及适用部位。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D 2.C 3.D 4.E 5.B 6.B 7.C 8.D 9.A 10.D 11.E 12.E 13.C

14.C 15.B 16.D

(二)B型题

1.A 2.C 3.B 4.A 5.B 6.A 7.C 8.A 9.B

(三)C型题

1.A 2.B 3.D 4.C 5.A 6.B 7.D 8.A 9.B 10.A

(四)X型题

1.ABD 2.ACDE 3.ACE 4.ABC 5.DE 6.ACE 7.BCDE 8.ABC 9.ABC 10.BCDE 11.ABCDE

二、判断题

1.×2.×3.√ 4.×5.×6.√ 7.√

三、名词解释

1.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2.循经叩刺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用皮肤针进行叩刺,是皮肤针的主要叩刺方法。临床上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膀胱经,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的三阴、三阳经。

3.挑刺法是指以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4.鍉针法是以鍉针(较粗而圆钝的针具)按压经脉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5.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在使用火针以前根据针刺的深度及治疗的需要,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三种程度。

6.芒针是由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的,因其身长如麦芒,故得名,与毫针结构相似,现以长度5~8寸,粗细26~28号的针具最为常用。

四、填空题

1.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瘀血证;实热证2.高温灭菌;75﹪乙醇3.循经叩刺;穴位叩刺;病变局部叩刺4.毛刺;扬刺;半刺5.静以久留6.图钉型;麦粒型7.鍉针8.白亮;通红;微红9.燔针;焠刺;钨合金10.少;轻;双手协同11.针尖;针根;针柄;针尾

五、简答题

1.皮肤针的刺激强度分弱、中、强三种刺激强度。

弱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冲力小,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适用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患者,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

强刺激用较重的腕力叩刺,冲力大,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适用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中等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强、弱刺激之间,冲力中等,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其他部位均可选用。

2.鍉针的刺激强度分为弱刺激和强刺激两种。弱刺激,按压用力较小,形成的凹陷浅,局部有酸胀感,按压部位周围发生红晕,治疗时间较短,按压时结合捻转法。强刺激,按压用力较大,形成的凹陷深,局部有胀痛感,并可向一定的方向传导,治疗时间较长。按压时结合震颤法。

3.火针的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在使用火针前必须将针烧红,可先

烧针身,后烧针尖。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三种。若针刺较深,需烧至白亮,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若针刺较浅,可烧至通红。若针刺表浅,烧至微红便可。针刺的深度分3种。四肢、腰腹部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痣疣等病变局部的针刺深度以其基底或未刺到正常皮肤的深度为宜。

六、问答题

1.(1)作好解释工作;

(2)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手法要稳、准、快;

(4)宁失其穴,勿失其络;

(5)注意针刺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

(6)出针后可立即加拔罐以保证出血量;

(7)注意不同刺法的间隔时间,点刺、浅刺血络及散刺可每日或隔日1次,挑刺、深刺血络宜5~7日1次;

(8)避开动脉血管;

(9)大病体弱、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

(10)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处禁用。

2.以脱发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先从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呈环形叩刺,然后在不脱发皮区向脱发区中心作向心性环形叩刺,要求均匀密刺,手法适中,反复进行10~20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并用轻、中度手法,叩刺后项、腰骶两侧及内关、太渊等处,每次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3.(1)除治痣疣外,面部禁用火针;

(2)有大血管、神经干的部位禁用火针;

(3)血友病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火针;

(4)针刺后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宜搔抓,以防感染;

(5)作好解释工作,以防晕针。

4.点刺法是用三棱针点刺腧穴或血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多用于指趾末端及肌肉较薄处。通常在针刺前在点刺穴位的上下用手指向点刺处推按,使之血液积聚于点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点刺部位,右手持针直刺2~3mm,快进快出,点刺后采用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的方法,使出血数滴,或挤出液体少许,右手捏干棉球将血液或液体及时擦去。此法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耳部等部位的穴位。

典型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的哪一种发展而来()

A.毫针B.大针C.圆针D.锋针E.铍针

答案:D

试题点评: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灵枢·九针论》说:锋针“可以泻热出血”。故选D。

(二)B型题

A.燔刺B.络刺C.毛刺D.扬刺E.半刺

1.三棱针刺法古称()

2.火针刺法古称()

答案:1.B 2.A

试题点评:古人对刺血法非常重视,《灵枢·官针》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脉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皮肤针法古称:“毛刺”、“扬刺”、“半刺”等。故选B、A。

(三)C型题

A.强刺激B.弱刺激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皮肤针作用于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常采用()

2.皮肤针作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常采用()

答案:1.B 2.A

试题点评:弱刺激适于年老体弱、小儿、初诊者,以及头面五官肌肉浅薄敏感处;强刺激适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故选B、A。

(四)X型题

运用火针疗法一般的操作步骤是()

A.选穴B.固定C.消毒D.烧针E.速刺

答案:ACDE

试题点评:临床应用火针的一般步骤是:选穴定穴、消毒、烧针、针刺(通常应用速刺法),其中烧针尤为关键《针灸大成·火针》明确指出:“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火针前必须将针烧红,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一般要烧至红亮。

二、判断题

临床运用芒针刺法时,通常在芒针进针后嘱患者做较大幅度的活动,以防止滞针。()

答案:×

试题点评:由于芒针针体长,刺入深,操作时要格外小心,通常进针后要嘱患者不可移动体位,以免发生滞针、弯针或断针。

三、填空题

鍉针为古代九针之一,临床用于按压、,一般不刺入皮肤。

答案:经脉;穴位

试题点评:鍉针为古代九针之一,不刺入皮肤,又称为推针。鍉针法是以鍉针按压经脉和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三曰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关于鍉针的结构和作用《灵枢?九针论》又进一步明确:“……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且《灵枢?官针》说:“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输”。可见用鍉针按压经脉、穴位有疏导经络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四、名词解释

皮内针法

答案:皮内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试题点评:皮内针法取于《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的思想,是由《内经》“浮刺”发展而来。是用专门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在腧穴的表浅部位(通常是皮内或皮下),并间歇地进行刺激,以期在穴位上维持较长时间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或反复发作性疾病。

五、简答题

何谓挑刺法?简述其操作及注意事项。

答案:挑刺法是以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左手捏起施术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进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挑尽为止,并可挤出一定量血液或少量液体,然后用无菌敷料保护创口,以胶布固定。应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相鉴别。

试题点评:掌握挑刺法的概念及常见临床应用。

六、问答题

简述散刺法的操作?

答案:散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用三棱针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促使瘀热、肿胀、脓液得以排除。

试题点评:散刺法是三棱针法常用的方法之一,操作关键是围绕病变部位由外向内点刺,以防止局部病变向外扩散。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患儿病情、年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 2.用药目的,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认知程度。 3.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二)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了解所输药液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用物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碘伏消毒液及容器、棉签、弯盘、胶贴、备用头皮针等。 (3)其他物品:剃须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患儿准备:排尿、为其更换尿布、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毛发。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三)实施要点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核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调节滴速,将输液管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穿刺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 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正确处理输液中的各种异常情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 础护理” 操作前准备 穿刺 固定 整理与记录 拔针 整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头垫小枕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 选择静脉(静脉在发迹内应用刀具剃净局部毛发) 输液完毕取下胶布 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 整理用物 记录输液时间、药物、输液量及滴数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纵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一、误入动脉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 (二)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 塞。 (三) 预防及处理 1 .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 2 .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 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糖代谢紊乱 (一) 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度感染、极度衰竭患儿。静 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 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 (二)临床表现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 (三)预防及处理 1 .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 地线弯题电电气设中资料资料试置情况尤其要资料

2 .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h出入量。 3 .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三、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 .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 2 .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 3 .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 (三)预防及处理 1 .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 3 .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

头皮静脉输液管理参考资料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管理 一、小儿头皮静脉特点和穿刺血管的选择 小儿头皮静脉与四肢静脉相比,血管丰富、分支多,且头皮浅、皮下脂肪薄,静脉丰富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特别是冬季有利于小儿保暖,故2岁以内患儿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应根据患儿年龄、疾病特点和治疗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可以选择额浅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额浅静脉具有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特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穿刺难度较大。额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分支之一,此静脉直、较粗、不滑动、易固定,但容易外渗,不适合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颞浅静脉直,较额浅静脉粗,暴露清楚,但此处皮下组织疏松,深浅度较难掌握;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且固定有一定难度。注意正确区分动、静脉,选择血管时可用手指指腹触摸血管,没有搏动,移开手指后血管看上去仍发青蓝且较直的为静脉可选用。对于不太清晰或者不清晰的血管可用指尖横向触摸,静脉下方一般可触及“沟痕”感。操作者可结合患儿的病情,血管的充盈度,尽量选择有把握的静脉注意避开骨隆突和静脉瓣,用剃须刀剔除静脉部位的头发约5 cm范围大小,用75%酒精消毒2遍。注意使用剃须刀要掌握好角度,尤其是骨隆突和有皮疹的地方力道宜轻,左手绷紧头皮,防止损伤,使用后的刀及时放回治疗盘防止误伤。 二、穿刺针头的选择 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头穿刺,一般选择4.5-5.5 号头皮针或24G留置针,并仔细检查针头有无弯曲、带钩,各连接处及管道有无渗漏。采用留置针穿刺时,需选用相对粗、直、长的血管。 三、穿刺前的准备 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小儿口内不可有食物,以免在穿刺时造成呕吐、咳呛、窒息,发生意外。家属协助穿刺时,不可按压患儿胸部,不可捂患儿口鼻。可让患儿平卧,家长固定患儿膝关节,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防止头部摇动。 四、穿刺方法 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使静脉固定,一手持头皮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沿静脉向心方向,针头与皮肤呈10°~20°,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表明针头已进入血管,再顺静脉平行推进少许,如为静脉留置,见回血后退出针芯0.3-0.5cm,将留置套管轻轻送入静脉,在静脉回血即将充满针体时与排气后的肝素帽相连。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分 素质要求5%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3 2 目的5%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3 2 叙述不全面 酌情扣分 实 施要 点80% 评 估 10%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 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2 2 2 1 2 1 未评估不得 分,评估不全 面酌情扣分 操 作 前 准 备 10%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4 2 1~5 2 1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 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2 3 3 1 1 一项不合格 扣1分 少备一项扣 1分 物品定位不 合理扣1分 操 作 流 程 60%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 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 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 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5、(1)操作前查对;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5cm)。 二、操作中: 3 2 4 2 1 2 2 4 每项未做不 得分,做得不 全面酌情扣 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得分 原因素质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3 要求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2 5%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 叙述不全面 5%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2 酌情扣分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2 评未评估不得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2 估分,评估不全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1 10% 面酌情扣分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2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1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 实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11操一项不合格(4,5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施 22作扣1分 前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 少备一项扣要准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1分

备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 物品定位不点 4.手消毒液,剪刀。 1 合理扣1分 10% 80%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1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3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操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作患儿); 4 流 (3)调整点滴架。 2 每项未做不程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1 得分,做得不60%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 全面酌情扣 5、(1)操作前查对; 2 分。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 5cm)。 4 二、操作中: 1、(1)选择头皮静脉方法正确(动静脉判断)、并尊重家属意愿; 2 (2)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垫治疗巾后消毒;1 (3)顺头发方向剃去周围毛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皮肤。 3 2、(1)更换治疗巾; 1 (2)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方法正确); 1 (3)准备胶布; 1 (4)以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针内气体。 1 3、操作中查对。 2 4、穿刺: (1)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2 (2)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左右处成15—30?角刺入皮肤; 4 (3)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平行、徐徐刺入; 2 (4)见回血后推液少许; 2 (5)如无异常,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用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条蝶形固定针柄,第四条蝶形固定头皮针)。 4 5、(1)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 (防止气体进入); 2 (2)调节滴速; 1 (3)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1 三、操作后: 1、操作后查对。 2 2、整理患儿衣被,协助取安全、相对舒适体位; 无陪护下视情况应用约束带。 2 3、整理用物,盖桶

第三节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第三节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误入动脉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血管选择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 (二)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 (三)预防及处理 1、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 2、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部位。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糖代谢紊乱 (一)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症感染、极度衰竭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注速度过快,容易发生高血糖症,(二)临床表现 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 2、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平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 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小时出入量。 3、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三、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 致热源带入体内。 2、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 例相对增大。 3、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树输液 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多。某些机械性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火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42度,伴有呼吸加快、脉速。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降 低发热反应的发生。 3、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 4、注意患儿的体质,早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 5、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人,防止灰尘飞扬。 6、严把三关,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源、无有害颗

头皮针输液

2.头皮针输液操作流程 考场编号:_______ 考生号:_______ 监考老师:_______计分 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得 分 评估20 分1.转抄输液卡,患者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转抄正确;请人 核对输液卡(查对每项0.2分;核对0.6分) 2 2.自身评估:着装整齐(0.5分),规范(0.5分),无长指甲(0.5分)七步洗手法(1分)戴口 罩(0.5分) 3 3.用物评估:齐全(0.5分)、摆放有序(0.5分),型号符合要求(1分),检查质量合格(1 分) 3 4.环境评估:清洁、安静、光线充足(0.5分)、湿温度适宜(0.5分),备输液架(1分) 2 5.患者评估 核对床号、姓名、有问候语(每项1分) 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的目的:告知注射药物名称、作用(每项(1分)) 查看穿刺部位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每项1分) 嘱排大小便(家长为患儿更换尿片) 3 3 3 3 操作要点60 分1.配药:核对输液卡(1分):检查药物质量(1分)瓶签上标记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每项0.25分),去除输液瓶塞上的塑料盖(0.5分),消毒(0.5分) 4 2.消毒安瓿、砂轮(0.5分),安瓿锯痕(0.5分),酒精去屑(0.5分),用纱布包住折痕(0.5 分)取注射器抽吸药物(0.5分),将药物加入输液瓶(0.5分)手法正确,无残留药物(1 分) 4 3.再次核对(1分),签名(0.5分),另请1位护士核对(1分),签名(0.5分) 3 4.关闭输液器调节器(0.5分),打开输液器外包装(0.5分),将输液管、通气针头同时 全部插入输液瓶(1分);核对无误后放入无菌盘(1分) 3 5.备齐用物带至床旁(0.5分)查看腕带(0.5分),核对床号、姓名(0.5分);向病人说 明配合要求、注意事项(2分),备胶带(0.5分) 4 6.再次核对(0.5分),挂药物于输液架(0.5分),固定通气管(0.5分)戴手套(0.5分) 2 7.将枕头放于床沿(0.5分),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0.5分),协助患儿取仰卧位或侧 卧位(0.5分),头下垫治疗巾(0.5分),指导家长或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0.5分), 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0.5分),根据需要用酒精棉签抹湿穿刺部位后(0.5分),用剃 刀顺毛发生长方向剃掉局部毛发(0.5分),用纱布擦干局部(1分) 5 8.酒精消毒皮肤两遍(1分),待干(1分) 2 9.取针帽,排净输液器内空气(1分),无气泡残留(0.5分),药液排出不过多(0.5分) 2

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2-07-23T10:50:07.3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高巧霞 [导读] 不同头皮针固定方法所需时间分析 高巧霞(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09-02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以便优化选择头皮针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116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选用传统头皮针的固定方法(三步固定法)和新的固定方法(二步固定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二步固定法的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妥,软管反折少,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固定时间明显少于三步固定法(p<0.01),拔针时间也少于三步固定法(p<0.01)。结论静脉输液头皮针采用二步固定法操作简单快捷,同样起到固定稳妥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效果比较 静脉穿刺后的头皮针固定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今年来本科室患者逐渐增多,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操作规范且多,工作中出现忙而乱的现象,为节约时间而并提高护理效果,笔者对病人输液头皮针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4月11日至26日在本院内科住院患者116例,年龄16岁-78岁,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注射时均选用手背静脉,用51/2-7#的输液头皮针穿刺,同一病人采用两种固定方法时的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相同,全部病人意识清楚,能进行交流,配合护理操作。 1.2 材料 均选择广州科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输液贴作为固定胶布,小输液贴宽0.9cm,长7.5cm,大输液贴宽2cm长7.5cm。 1.3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由同一人操作,116例病人前一天用三步固定法,后一天用二步固定法。 1.3.1 固定方法 三步固定法:即固定针柄,覆盖针眼,头皮针软管盘曲固定[1],将输液贴分成三部分,待穿刺成功后,首先撕一条窄的胶布固定针柄,接着将有止血方纱的宽胶布覆盖露出的针梗及针眼处,最后,将连接针尖的软管盘曲,由第三根胶布固定于手背。 二步骤固定法:即将输液贴撕下大小各1条,待穿刺成功后,先将小条胶布固定针柄,使针柄不左右移动即可,再将头皮针软管盘曲向下,在针眼处用止血方纱的大胶布同时覆盖针眼与软管。 1.3.2 评价标准 评价两种不同头皮针固定方法为: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胶布松动,软管反折,需要重新固定者为无效;输液顺畅无需重新固定者为有效。固定时间和拔针时间由另一名跟班护士专门负责用秒表计时,固定时间指穿刺成功后,从开始粘贴输液贴至粘贴完毕,拔针时间指从松开输液贴至拔针后用大输液贴按压针眼。 2 结果 二步固定法的输液头皮针固定时间与拔针时间明显少于三步固定法,且操作方便,见表1,二步固定法的有效率高于三步固定法见表2。 表1 两种方法的固定与拔针时间的比较 组别输液例固定时间(例/秒) 拔针时间(例/秒) 二步固定法组 116 7.72±1.04 8.98±0.8 三步固定法组 116 10.92±1.0 11.63±0.96 t值 23.89 22.84 p <0.01 <0.01 表2 两种方法在输液过程中的效果比较 组别输液例有效无效 胶布松动软管反折小计 二步固定法组 116 105 11 0 11 三步固定法组 116 73 15 28 43 注: X2=24.72 , P<0.01 3 讨论 3.1 不同头皮针固定方法所需时间分析 二步固定法固定快的原因:二步固定法的输液贴分成两条,其步骤少于三步固定法,减少胶布的用量,避免浪费,少一条胶布,可缩短操作时间,含止血纱的宽胶布同时覆盖针眼与软管时,双手大拇指在针眼左右的软管处稍用力按压增加牢固度。二步固定法拔针快的原因:二步固定法的输液贴分两条拔针时先揭开宽胶布的两端,松开盘曲的软管,然后用左手摁住针柄,右手揭开针柄处的小胶布,最后右手拇指或食指按压针眼处的宽胶布,左手持针柄快速拔针,由于拔针时减少撕胶布的次数,减少针尖活动的几率,可有效的减轻疼痛[2],而三步固定法的胶布分三条,松胶布较费时间。 3.2 不同头皮针固定方法有效性分析 二步固定法软管反折例数少三步固定法是由于二步固定法软管盘曲向下,与患者的袖口下垂方向一致,因此不会出现软管反折,而三步固定法中输液软管盘曲向上,与袖口方向相反,病人稍微活动软管就反折致输液不畅需重新固定,这样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固定的胶布松动与病人活动输液瓶及输液器的晃动牵拉有关,三步固定法的软管固定只有一个固定点,而二步固定法有两个固定点,固定点多头皮

头皮静脉输液法

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年龄意识、病情、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儿血管皮肤、静脉充盈程度及血管弹性。 3、评估患儿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二、护理措施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 2、评估患儿,做好解释工作,核对患儿信息,为婴幼儿更换尿布或协助排尿。 3、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内按医嘱配好输液,插输液器。 4、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无误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5、使患儿平卧,必要时约束患儿。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操作。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选择静脉,必要时剃去局部毛发,消毒皮肤后再次核对患儿信息。 6、穿刺者一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另一手持针与皮肤成角 50-15°,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皮肤,然后平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推进少许,松活塞,如回血顺畅,穿刺部位无肿胀,输液通畅,可用胶布固定。 7、根据患儿体重、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核对后在输液卡上注明时间、滴速并签名。

8、再次核对患儿信息及输液药物,协助患儿摆好体位,向家属讲解输液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9、清理用物并做相关记录。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告知患儿及家长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滴数,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告知家长避免头部过度活动,双手予以约束,防止患儿将针拔出。 3、输液过程中不要离开病房,确保用药安全。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药物的浓度、剂量及配伍禁忌。 2、穿刺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一般情况,输液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及输液反应。 3、随时安慰患儿,减轻患儿对疼痛的感觉和恐惧,避免强迫患儿硬性完成穿刺。 4、经常巡视,观察患儿及输液情况,注意患儿体位、舒适度及有无输液反应等异常情况。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误入动脉 ㈠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护理人员业务欠熟或选择血管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 ㈡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 ㈢预防及处理 1.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 2.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糖代谢紊乱 ㈠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症感染、极度衰竭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 ㈡临床表现 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 ㈢预防及处理 1.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 2.对于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 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h出入量。 3.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三发热反应 ㈠发生原因 1.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 致热原带入体内。 2.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 例相对增大。 3.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太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 应出现的比例增多。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协调,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㈡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体温可达40~ 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 ㈢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输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