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化四小教师“微型团队”实施方案 (第二届)

南化四小教师“微型团队”实施方案 (第二届)

南化四小教师“微型团队”实施方案

(第二届)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基础、扎实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在第一批微型团队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决定组建第二批教师“微型团队”。通过这个载体,创设我校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建构科学高效的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为我校打造一批能在沿江区、南京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微型团队”的建设,更好地践行教师团队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提升研究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形成高效的校本研修特色项目。

二、微型团队的性质

“微型团队”是由4-5名教师组成的一个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微型团队”和普通意义上的以全校为单位的“集体团队”存在明显不同。

首先,领导方面,集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明确的领导人,而微型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成员共享决策权;

第二,协作方面,集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甚至对立,但微型团队中一定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

第三,责任方面,集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微型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相互作用,共同负责;

第四,绩效方面,集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而微型团队的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三、微型团队的成员组成与团队精神

微型团队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权,但是在起步阶段,必须有一个领衔人起主导作用。关于领衔人的挑选,我们采取自主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形式产生,坚持“三个摈弃”(摈弃年龄或教龄资格、摒弃职称高低、摒弃荣誉级别),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老师承担重任,不论资历,关键是要品德高(良好的品德为众望所归,可以成为团队的精神领袖,可以带领团队成员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能力强(具备某一专长,突出的能力必然带来突出的业绩,以能服人),学校为他们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微型团队的成员则由相应的领头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自主挑选,学校不加干预。这就保证了微型团队有发展愿望、有发展可能、有发展空间。

虽然微型团队的成员由部分老师自发组成,但其团队精神是不能改变的——

合理配置个体专长,注重整体优势互补,始终强调合作共进。

四、“微型团队”的运作方式

1.立足课堂,以教学为主线开展研究,努力使本团队成员在学校相关学科教学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2.以自主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各项研究。

3.团队互助不拘形式,可通过读书交流、教学实践、专题研讨、博客互动、案例反思、微型课题研究、头脑风暴等方式,促进各成员的快速成长。

4.团队活动注重过程,讲究实效,关注各成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尊重各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实现成员间的差异化发展,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

5.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平台,各成员博客互相链接,及时沟通,发表见解,展现团队成果。

五、“微型团队”的研修目标及内容

目标:1.名师引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 提高教研水平,打造学习型团队。

3. 以团队带动整体,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后附各团队详细方案。)

六、第二批微型团队成员

在第一期三支微型团队的基础上,第二批微型团队共有6支,分别是:

胡红语文微型团队(5人),成员:何雪、赵雪敏、储莉、耿艾昕;

周正海语文微型团队(5人),成员:阙薇、王飞、凌悦、丁美娟;

李德诚数学微型团队(5人),成员:朱小丽、陈娣、高俊丰、曹俊;

徐慧数学微型团队(5人),成员:江朝清、谢云龙、范凌红、杨娟;

史亚萍英语微型团队(5人),成员:董政、纪虹、姜雯雯、周丽;

张震萍品德微型团队(5人),成员:梅耀中、郑颖莉、徐妩优、潘亚楠

七、学校对微型团队的投入与支持

以合作共进为精髓的微型团队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催生骨干教师的有效路径。为了使这一新型而有挑战性的专业发展体系落到实处,学校一方面给予每个微型团队每年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团队内部阅读资料费、教学实践费、专家授课费、业绩奖励费等;另一方面在“感动怡园”年度人物(团队)评选时提供微型团队的被选举权,给予精神鼓励。

“前进的最佳方式是与他人一道前进”,我们希望以“微型团队”为载体,让一部分有更高专业成长需求与可能的中青年教师“多思一点”“先走一步”,让怡园成为“骨干催生”的沃土。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2013年9月

“依托系列阅读增加语文宽度”的实践研究

——南化四小“胡红语文微型团队”活动主题及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目前,很多教师的语文课仍然“就教材讲教材”,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的宽度是教师对语文教材的“师本化”。

2.很多语文课都在挖掘内容的深度与高度,但对“宽度”关注不足。增加语文的宽度,可以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概念界定

“增加语文的宽度”,近于《礼记·中庸》所说的“博学之”,要求语文教师以自身的宽度解读教材,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中的这个“例子”,开展系列阅读,进行某个角度的扩展延伸,让语文学习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循序宽度过程。

三、研究过程

2013年9-10月,团队理论学习,理解“系列阅读”、“语文的宽度”等概念内涵,初步建立课例模型,了解努力方向。

2013年11-12月,团队教学实践,根据年级特点开展系列阅读拓宽语文教学的研究,逐步形成课例。

2014年1月,中期整理与汇报。

2014年2-5月,调整、优化课例模型,多渠道开展系列阅读,形成精品课例。

2014年6月,对外展示,成果汇报。

2014年7-8月,阶段总结,撰写实践案例与论文。

2014年9月,积极申报南京市第九期个人课题(微型团队共同申报)

四、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阶段:

1)团队成员分别搜集相关文献,资源共享,阅读交流。

2)统一购买、配备相关书籍,人人阅读。

2.实践研究阶段:

1)团队成员每人每月开展一节“邀请课”,即在充分思考与准备的基础上,邀请团队成员进班听课,课后集体评课,开诚布公说出优缺点,以便改进。

2)利用网络等多种平台,加强交流,及时互通讯息。

3.成果整理阶段:

1)形成“系列阅读”团队成果资源库(课例、系列阅读分类篇目等)。

2)实践过程制作成微视频。

3)人人要有作品发表。

五、研究原则

1.讲究合作,资源共享,同伴互助。

2.处处留心,积累资料,及时留存。

3.巧用时间,网络互动,注重实效。

附:团队成员现状与目标预设

周正海语文微型团队活动方案

一、团队分析

本团队共有5名教师,其中4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均在5—10年内。这4位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且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这4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竞赛中,均有不俗的表现。其中凌悦、阙薇两人在全国NOC网络教研竞赛获得过一等奖。目前这4位教师均承担高年段语文教学工作。基于此,本微型团队的教研活动应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研讨主题应具有前瞻性。

二、指导思想

通过团队活动,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基础、扎实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微型团队”这个载体,创设我校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探索并建构科学高效的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同时,通过“微型团队”的建设,更好地践行教师团队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提升研究能力,推进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通过主题式研讨,让团队成员科学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三、具体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2.初步认识“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并探讨其本质。

3.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成为学习型小团队。

四、重点工作

1、建立和完善班级博客。

2、完成《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版块设计。

3、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相配套资源库的建立。

4、根据研究主题,划分研究的子课题,即“任务驱动与原有课堂提问之间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的可选择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9—2014.1

1、讨论团队活动主题。

2、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理论学习。

3、凌悦执教研讨课,初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的模式。

4、根据研讨课,谈谈对“自主学习语文课堂”的认识。

5、王飞执教研讨课。

6、针对研究课,组织研讨“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7、根据课堂反馈,探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审视《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有效性。

2014.2—2014.12

1、团队承担一次区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凌悦执教:《谈礼貌》;阙薇作专题讲座)

2、丁美娟执教研究。

3、组织讨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担当的角色。

4、完成本阶段研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5、完成本阶段团队活动小结。

南化四小“数学四人行”微型团队活动方案

(2013.9-2015.8)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数学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践行团队学习理念,以名师引领部分有热情、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增强合作意识,提升研究能力,力求在一定范围内、带动团队成员更快成长。

二、团队成长时间

暂定二年。

三、团队成员现状与目标预设

(一)总体要求

立足课堂,以教学为主线开展研究,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做科研型教师,创科研型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团队互助,努力使团队成员在自身基础上都能有较大提升,使团队成员在学校乃至全区数学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

(二)运作方式

1.以听课评课促进团队教学扎实化。

听课评课是“数学四人行”微型团队合作互助的主要方式。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本职,更是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前提。团队所有成员都要用公开课的心态对待家常课的教学。

团队领衔每两周至少听一节团队成员的课,团队成员之间每两周至少互听一节课。听课可以提前告知,也可以推门听课。(即:团队4人,每周每人都要听一节本团队成员的课。)听课之后,要尽快作出评价,除了当面交流,还要形成书面文字交予对方。

团队领衔要发挥示范作用。领衔每个月至少对其他成员上一次公开课,公开课内容与时间提前告知所有成员。成员听课前要了解内容并思考:如果自己教学,将如何设计。听课结束,同样作出书面评价。

团队内部的所有评课一定要坦率,优点要有依据,不足一一指出。只有真实的评价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包括对领衔授课的评价,不必多虑,和其他成员一样看待。

如果有对外开课或赛课机会,团队成员应通力合作,主动磨课,帮助授课者上出最佳水平。任何一人的成绩都是团队的成绩。

2.以课题研究促进团队思想科研化。

我们数学微型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不能囿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思想,要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从明年起,团队成员要尽可能思考一个相对一致的课题研究方向。这样,团队研究就更容易形成一个共同体,也更有助于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团队成员要勤于动笔,平时要善于围绕自己的课题撰写论文或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撰写随笔等,努力做到有课题、有研究、有成果。

3.以多样学习促进团队视野开阔化。

数学微型团队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人的小范围琢磨,要广开思路,多样化学习。一方面是加强外出听课学习,多听听不同地方的优秀的课,多看看不同地方的优秀学校的经验;一方面是加强阅读学习,多读读学校订阅的教育教学杂志,每周保证一小时在“教师书吧”的时间,还要多读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

团队成员在学习过后要加强交流。每个月在“教师书吧”集中一次,交流一个月的学习心得。每月集中的具体时间视学校工作安排临时通知。

南化四小“张震萍(品德)微型团队”活动方案

(2013.9-2015.8)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教师不光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还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仅仅依靠传统的相对封闭的个体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2013年9月我校组建了张震萍品德微型团队,这是一个学习型团队,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老教师的经验得到了总结和提升,新教师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思想交流、观念碰撞、情感沟通、知识增量、效益增大、价值提升。

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学习型团队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品德微型团队”建设的目标:

第一,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教师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实现专业觉醒,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第二,改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深度交流学习和反思,能够挖掘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师的自觉反思建立在深层次的基础上,成为一种交流反思的习惯。

第三,制定固定的活动时间与地点。每个教师抽出时间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团队教研活动,以保证活动的经常化。

第四,发挥整体效益。有公开课、赛课、团体活动时集体讨论应对,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克服自身缺点。

二、“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思路:

根据优势互补原则,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研究专长,组成5人品德微型团队,各成员之间彼此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研究任务。

1、微型团队的组成

品德微型团队由张震萍为组长、梅耀中、潘亚楠、徐妩优、郑颖莉为组员,

2、微型团队必须努力承担的任务

①每学期共同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②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含微型课题);

③共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团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的主讲研讨课、竞赛课,参加读书交流、学术交流,撰写论文、案例,都必须经过团体反复研讨,形成团队的集体智慧。

3、微型团队活动开展

双周集体备课时间为固定研讨时间。其它活动时间由组长自主安排,可以邀请其他品德老师参与。

2013—2015史亚萍英语微型团队活动方案

一、团队分析

本团队共有5名青年教师,其中有两位硕士研究生,5名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均在5—10年内,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且思想活跃、进取心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这5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竞赛中,均有不俗的表现。目前这五位教师均承担中高年段英语教学工作。基于此,本微型团队的教研活动应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研讨主题应具有前瞻性。

二、指导思想

通过团队活动,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基础、扎实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微型团队”这个载体,创设我校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探索并建构科学高效的青年教师成长培养机制。同时,通过“微型团队”的建设,更好地践行教师团队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提升研究能力,推进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通过主题式研讨,让团队成员科学地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三、具体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译林版新教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2、在新型英语教研文化的建设中实现多元发展与整体提升

3、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成为学习型小团队。

四、重点工作

1、聘请专家定期指导教师上研讨课

2、聘请专家定期进行理论指导。

3、打开学习通道,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与友邻学校加强合作。

4、重视教法、学法研究,做好课后反思,撰写论文。

5、开展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9—2014.1

1、讨论团队活动主题。

2、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理论学习。

3、董政、周丽执教研讨课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及 4A Unit 8 Dolls,聘请南京市教研室专家张海燕老师为“微型团队”指导教师。

4、根据研讨课,谈谈对“译林版新教材”的认识。

2014.2—2014.12

1、团队承担一次区英语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

(史亚萍执教:4B Unit 2 After school )

2、团队进行写作和新教材研讨活动,邀请区教研员黄斌老师来到我校进行论文

写作培训讲座。

(史亚萍执教4B Unit 4)

3、团队赴苏州与阳山实验小学,浒墅关中心小学,三校联动关于英语译林版新

教材教学交流活动。

(姜雯雯、董政分别执教4A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第一,二课时)

4、姜雯雯执教区级公开课6A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5、完成本阶段研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6、完成本阶段团队活动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