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化验,现在一般称为血液分析。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指数分析、血小板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十项参数。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最有临床意义的指标: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往往会有一长串的化验项目,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项目,不必去深究。最需要关注的有三个方面:

一、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重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一般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在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下面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值: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1012/L~5.5×10^12/L,女性为3.5×1012~5.O×1012/L;

2.血红蛋白(HGB或Hb):男120~160g/L,女110~150 g/L;

3.红细胞压积(HCT. Hct):男0.42-0.49 (42%~49%),女0.37~0,43 (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fl;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 g/L;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μm(平均7.2μm);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1)红细胞增多:生理上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多,仅见于初生婴儿,但以后可逐渐降至正常。在严重呕吐、腹泻或出大汗等机体脱水状态下,因血液浓缩,可引致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数量的相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会增多。

(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此即临床上所说的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在临床上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Hb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 g/L)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 g/L;中度:Hb 60~90 g/L;

重度:Hb 30~60 g/L;极重度:Hb<30 g/L。

临床上贫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2)RBC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RBC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失血过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手术等所致的急性失血,消化道溃疡、钩虫病、女性月经过多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还有各种慢性疾病或恶性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也可致贫血,这一类贫血虽伴随着有关疾病继发,但不可忽视,有些恶性疾病就是因为贫血的症状而被诊断出来。

血常规报告中还有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0~100fl,MCV小于80 fl则红细胞为小细胞,MCV大于100 fl为大细胞。无论大细胞还是小细胞,都表示贫血,只不过贫血的类型不同而已。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即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Hb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表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直径(MC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厚度(MCT)等的变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贫血类型。

二、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4.0~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中性粒细胞(N):0.50~0.70;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3~0.08;嗜酸粒细胞(E):0.00~0.05;嗜碱粒细胞(B):0.00~0.01。

(一)白细胞增多

1、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如钩虫病、吸虫病;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细胞增多症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中毒等。

4、淋巴细胞增多:在儿童时期,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多。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其他疾病: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

5、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一般单行粒细胞明显增高.2.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恢复期,多发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也会有单核细胞增多。

(二)白细胞减少

1、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病毒性肝炎等;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物理与化学因素所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在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的极期。

3、淋巴细胞减少: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蛋白等的治疗;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三、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明显增多或减少的话,可能存在血液方面的疾病。

正常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1、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血病、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类药);病毒感染;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

2、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代表疾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9/L以下,这种异常在原疾病得到治疗后会得到改善。

人体和疾病都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次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稍有不同的变化的。对于血常规检查结果,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它情况,综合考虑,必要时要多次复查,以使医生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诊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