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新疆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1)干旱是新疆生态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在气候上,新疆处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47mm,不足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的1/4,且降水随着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分配不均匀。总体而言,新疆降水西部多于东部,北疆多于南疆,山地多于平原,年内84的降水集中在山区,16降落在平原。平原地区由于水分蒸散十分强烈,少量的降水远不能支付许多中生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只有那些极端耐干旱的荒漠植物才能得以生存,并由此形成内陆荒漠生态景观。(2)沙漠、戈壁面积大,绿洲受其包围、分割,生存形势严峻新疆沙漠面积约42.3×104h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25.45。其中,流动沙丘占沙漠总面积的72.36,固定、半固定沙丘占25.43,风蚀地占 2.21。戈壁面积29.3×104h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17.67。砾质戈壁占戈壁总面积的96.80,而沙砾质戈壁面积有限,仅占3.2。新疆沙漠、戈壁不仅面积大,且分布很广,是一个“沙碛大半,壤土隘狭”的地区,新疆87 个县(市)中,有53 个县市辖区内均有沙漠分布。沙漠、戈壁把绿洲隔离或分割开来,两者间或呈交错分布格局,或许多绿洲处于沙漠、戈壁包围之中。新疆的绿洲包括自然绿洲和人工绿洲,面积较小,不到全疆国土面积的5,且分布相对分散、孤立。受来自沙漠、戈壁有害物质流的侵袭,绿洲常面临着风沙危害和沙漠化扩展蔓延的威胁。在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分布的喀喇墩、尼雅、楼兰等古绿洲的消亡,即是沙漠扩大、夺取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历史见证。当前,沙漠、戈壁威胁绿洲人类生存环境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为保护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安居乐业,并为后代子孙能留下一片可以持续利用的沃土,同沙害斗争任重而道远。(3)山地是绿洲的生命线,是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天山、面积超过64×104hm2,昆仑山等山脉,约占全疆总面积的40。其平均海拔高度4000m 以上和纬向性绵展排列的分布特点,既有阻挡湿气流进入、加强旱化的不利作用,又有拦截外来水汽产生较强降水的生态功能。新疆84.3的雨雪水降落在山地,且有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的规律。在迎向湿气流的山坡降水量一般可达600-800 mm,森林带发育是山地最大降水带的标志。其上,是寒冷、低温的高山冻土地区,发育成被称为“固体水库”的永久积雪和冰川。山地降水量大,是新疆水资源径流的形成区,也是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较丰富,与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平原形成鲜明反差,成为荒漠中的“湿岛”。由于山地的“湿岛”效应,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景观类型,是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带。(4)植被稀疏,森林覆被率低,生态服务功能受到限制植被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由于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制约,新疆广大地区植被总体表现为低矮而稀疏,且分布十分不均匀。由低矮、稀疏植被所形成的生物保护层不健全且功能微弱,使地表物质易受到风蚀和搬运而形成沙尘暴,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同时是农林牧及工业交通的灾害。森林不仅可为国家提供大量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时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维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然而新疆森林的覆被率仅有 1.92,且主要分布在北疆山区。平原地区森林面积很小,仅沿少数大河有少量的荒漠河岸林分布。尽管新疆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很低,限制了其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但对于荒漠面积占绝大部分的新疆来说,它们仍然是极其珍贵的生态资源。(5)地表强烈积盐,是土壤盐渍化的敏感地区新疆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土壤的淋洗作用极其微弱,热力作用所造成的水分上行过程占优势,将土壤下层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毛细管水运动被带至上层和地表,造成土壤不同程度盐渍化的现象,这是新疆生态环境十分普遍而突出的特征。土壤盐渍化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它不仅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的一些农场或生产连队被迫搬迁,就是因为当地土壤严重次生盐渍化所造成的后果。(6)生态环境脆弱,且破坏后不易恢复新疆自然条件恶劣,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是在长期发展进化的过程中,适应复杂条件和生存环境的产物,两者间已形成了相关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的相关性极容易受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荒漠植被破坏后,在自然状况下经历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植被状况,甚至永远不能逆转。无植被或少植被覆盖的地表,易受到侵蚀、沙化,或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山区森林过量采伐,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或丧失,暴雨来临时极易出现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塌方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在新疆这些现象几乎年年都在发生,已成为人人皆知和屡见不鲜的客观事实。森林破坏以后的天然恢复过程极其漫长,人工辅助更新和恢复,至少还要经过一个“百年树木”这一生长发育历程才能实

现。(7)生产潜力巨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基地新疆生态环境除不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有利条件。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原因,目前我区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欠发达、开发程度较低而相对较宽松的地区。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可观的煤炭和有色金属,还有充足的光热、大面积未开垦的土地和具有开发潜力的水资源等农业自然资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储备了极大的生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大型调水工程的实施和大力推行节水农业,人工绿洲生产潜力还会得到很大提高。2、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全疆土地面积中有79.59×104hm2 为荒漠化土地,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7.7。是我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严重荒漠化地区之一。干旱少雨、沙漠、土漠、砾漠、盐漠、石漠广布,植被稀疏,无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还是在人为活动的干扰下,干旱的土地都极易受到风力侵蚀和堆积,成为沙漠化最敏感地区。它不但严重的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和破坏陆地交通运输,而且也是影响人工绿洲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塔里木盆地边缘及河流下游冲积平原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两千年来增加约2×104hm2。当代沙漠化发展迅速,仅半个世纪的时间,塔里木盆地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0.86×104hm2,其中44. 8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系不合理的农垦破坏地表植被所致,40为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而由风力作用沙丘入侵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只有15.2。这说明,新疆近代沙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不合理活动。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大的速度,约相当于近2000 年历史时期中年平均扩大速度的17 倍以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代已是固定、半固定的沙漠,20 世纪50 年代末的流动沙丘面积,只占沙漠总面积的3,目前,流动沙丘面积的比例上升到21。20 年间约有0.6×104hm2 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活化为流动及半流动沙丘,在沙漠南缘出现了一条宽度达几百米,长数十公里的沙丘活化带,还在不断发展中。目前,新疆的土地沙漠化还在蔓延,据专家推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数千公里的风沙线上,流动沙丘每年正以5-10m 的速度向西南和东南方向推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流动沙丘,也以每年0.5-2.5m的速度向南缘绿洲扩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约400km2 的速度在扩展,每年约有66.67×104hm2 农田遭受风沙危害,全区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108 元以上,人工绿洲的生态安全和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水土流失形势总体在加剧根据不久前完成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新疆水土流失的总面积约为103.6×1104hm2,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62.4。其中,水蚀面积约为11.5×104hm2,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 6.9,占新疆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1.1;风蚀面积约为92.1×104hm2,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55.5,占新疆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8.9。据近期调查评估,水蚀面积大致稳定在原来的状况,风蚀面积则有所扩大,全疆水土流失状况总体仍在恶化,但局部有所减轻。(3)盐渍化土壤分布广,面积大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使新疆盐碱土分布广、面积大,不适当的农业措施等人为因素,往往会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据新疆土壤普查资料,新疆有典型盐土362.81×104hm2,草甸盐土241.30×104hm2,沼泽盐土16.98×104hm2。世纪80 年代自治区第二次普查的407.87 20×104hm2 耕地中,土壤盐渍化面积达122.88×104hm2,占普查耕地面积的30.13。轻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占52.66,其中,中度者占27.87,重度者占19.46。按地区论,新疆耕地盐渍化具有普遍性,南疆分布面积最大,北疆次之,东疆地区最少。以行政地区论,喀什地区盐渍化面积最大,达31.99×104hm2,次为阿克苏地区,面积为11.1×104hm2,昌吉州处于第三位,面积为9.75×104hm2。按盐渍化程度的地理分布区分,喀什地区有重盐碱地6.42×104hm2,是全疆重盐碱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阿克苏地区次之,有 1.35×104hm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处于第三位,全州的重盐碱地面积为0.86×104hm2。新疆的耕地,其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人工绿洲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新疆农区耕地的土地盐碱化现象,虽在逐步减轻,但总体上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它仍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绿洲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也是新疆当前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防治的任务十分艰巨。(4)草地面积减少、超载和退化现象严重新疆天然草地面积5725.88×104hm2,占全疆国土面积的34.44,是自治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新疆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草地面积减少、超载和退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当前新疆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仅1986-1999 年全疆的草地面积减少132.49×104hm2,平均每年减少10.19×104hm2。其中,北疆地区减少69.2×104hm2,占当地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3.0;南疆地区减少53.53×104hm2,占 2.8;东疆地区减少1.6×104hm2,占0.4。1995-2000 年间,新疆草地面积仍以每年13.76×104hm2 的速度在缩减。与其相反,

新疆的牲畜头数却在迅速增长。1949 年,牲畜存栏头数为1038×104 头(只),到1985 年增长至3016×104 头(只),相当于1949 年的2.9 倍。1999 年,新疆牲畜的存栏头数已上升至4397×104 头(只),较1985 年又增加了1381×104 头(只)。因此,草地的超载现象十分严重,1986 年,新疆草地的超载率为30.36,1999年高达47.49。其结果,必然导致草地严重退化。新疆草地除天山中山带的夏季放牧场退化不明显外,其余各地各类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且有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据1986 年统计,全疆不同程度退化的草地面积为3329.7×104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0。到了1999 年,退化草地面积即上升至3744.96×104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80。目前,新疆草地退化面积每年仍以30×104hm2 的速度在扩大。新疆的草地退化,多出现于近水源、交通沿线和居民点周围,其中以荒漠类草地的退化现象最为严重。由于退化,新疆草地的生产量与上个世纪50 年代相比,下降了30-60,草畜矛盾日趋突出,每个羊单位所需草地面积较以往增加了23-43。当前,新疆草地面积减少、超载和退化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和明显改善,草畜矛盾日益尖锐,草地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还将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5)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湿地减少新疆境内有大小河流570 条,除额尔齐斯河外均为内陆河。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的发展,大量引水灌溉和拦截水源,使许多河流下游的水量减少或完全断流。塔里木河自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的河道,于1972 年断流,使至台特玛湖自然河道缩短了320km。在此之前的1921 年,台特玛湖至罗布泊的180Km 塔里木河河段断流,直至2002 年丰水期才又到达台特玛湖。克里雅河在历史上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00 多公里注入北部的塔里木河,上个世纪50 年代还可流至县城以北的240km 处,60-70 年代河道向上退缩了100km,至80 年代中期,河水仅能流到县城北115km 左右,在此以下的河道处于无水断流的地境。30 年左右的时间内,克里雅河的河道即缩短了125 km 之多。除此之外,尼雅河、且末河、安迪尔河、策勒河等河道也都有不同程度地断流和缩短现象。新疆的湖泊多为河流的尾闾湖,河道断流必然导致其萎缩或完全干涸。在上个世纪的50 年代,新疆有5km2 以上的湖泊52 座,面积达9700 km2。70 年代末,全疆湖泊面积减至4748 km2,减少49。在萎缩型湖泊中,艾比湖1957 年的湖面为1070 km2,1959 年减至823 km2,1983 年是522 km2。26 年中,艾比湖的湖面萎缩了448 km2,较1957年缩小了41以上。干涸或基本干涸型的湖泊中,如罗布泊、玛纳斯湖、卓尔湖、台特玛湖、艾丁湖等,在上个世纪70-80 年代也由于得不到水源补给先后干涸或基本干涸。粗略统计,全疆湖面已由20 世纪40 年代末和50 年代初的120×104hm2,缩小至目前的近70×104hm2,湿地面积也由280×104hm2,降至目前的148×104hm2,造成湿地资源大量减少或严重破坏。(6)荒漠河岸林和灌木林面积减少,资源植物破坏严重由于无节制的樵采、无计划的开垦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原因,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胡杨林面积,20 世纪70 年代末较50 年代末减少了47,木材蓄积量减少了66。同期,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面积减少了62,蓄积量减少48.9。其中,下游地区面积减少69.6,蓄积量减少77.1,使该段绿色走廊千疮百孔,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降低。1990 年胡杨林二次调查时,仅有 2.26×104hm2 胡杨疏林地。据20 世纪50 年代末期的资料,新疆准噶尔盆地天然梭梭灌木林分布面积为750×104hm2。由于多年来的樵采和毁林开荒,梭梭林分布界线平均向沙漠腹地退缩了30-40km。林业勘测设计院1982 年调查,其梭梭灌木林面积只有237×104hm2,较1958 年减少了68.4。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经过封育管护,在沙漠地区恢复了百万亩灌木林,但与50 年代末的水平相比仍相差甚远。近年来,受市场中药材价格的驱动,采药人员猛增,任意滥采乱挖中药材的现象极为严重,使一些名贵中药材和重要资源植物遭到破坏。新疆甘草的面积,已由上个世纪50 年代的200×104hm2,减少到1983 年的86.67×104hm2,至今现存甘草面积仅有53.33×104hm2。目前每年仍以4×104t 的速度采挖,每年有2.4×104hm2 天然草场遭受破坏。对麻黄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新疆每年采挖麻黄近6×104t,至少造成26.67×104hm2 的草地被破坏。采用截枝断根的采挖方式,使麻黄难以恢复生机。除此之外,对贝母、阿魏、肉苁蓉等资源植物的破坏,与甘草、麻黄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7)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多年来对甘草、麻黄、肉苁蓉、贝母等药用植物的大量采挖,不仅使资源储量迅速减少,甚至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被收入我国药典的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目前在产地伊宁县的拜什墩和阜康已难以采集到标本。养鹿业的发展,对野生仔鹿大量捕捉,加之偷猎肆虐,目前野生种群数量已不足20 世纪70 年代的1/4,资源面临枯竭,物种濒危。渔业强度捕捞,导致自然水体的年渔获量,由上

个世纪70 年代的7000t 以上,下降至目前的不足5000t。可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使新疆不少生物的资源优势迅速劣变,甚至导致物种濒危与灭绝。目前,新疆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83 种,约占全国濒危动物种数的15.4。其中列入极危的动物24 种,野马、赛加羚羊在野外已经绝迹,新疆大头鱼的生存亦濒临灭绝。国家环保总局在1984 年颁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新疆有23 种。其中7 种属于二级保护对象,16 种为三级保护对象。另外,还有61 种植物被列入新疆保护植物之列。新疆的农、林、牧业发展中,大量外来物种(或品种)被引入,在丰富新疆生物多样性组成的同时,原有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被大量流失。广泛用于养殖和种植业中的品种单一化,也导致许多具有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在逐渐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及认识的局限则是最重要的。目前,威胁新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致危速率,仍在有增无减!新疆突出的生态问题除上述以外,部分地区还存在水体污染、农村化肥污染、土壤地膜污染、矿藏开发和重大工程行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等。3、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2002 年新疆各县(市)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有10 个县(市)单元(占县市总数的11.76),良好,一般的有23 个县的有11 个县(市)单元(占县市总数的12.94)(市)单元(占县市总数的27.06),差的有29 个县(市)单元(占县市总数的34.12),劣的有12 个县(市)单元(占县市总数的。14.12)分别占新疆总面积的 4.85、7.57、16.06、32.74、38.78。2002 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面积比例2002 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类型及等级优良好一般差劣2 面积(万km )8.05 12.58 26.68 54.38 64.4 比例 4.85 7.57 16.06 32.74 38.78 县市个数10 11 23 29 12 比例11.76 12.94 27.06 34.12 14.12 Ⅰ级区:即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地区,包括巩留县、特克斯县、布尔津县、新源县、哈巴河县、霍城县、尼勒克县、昭苏县、阿勒泰市、伊宁县,共计10 个县市,占全疆县市单元总数(按85 个计)的11.76。面积共8.05 万km2,占全疆面积的 4.85。Ⅱ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的地区,包括裕民县、查布查尔县、额敏县、乌鲁木齐市、乌苏市、和静县、塔城市、呼图壁县、库车县、昌吉市、博乐市,共计11 个县市,占全疆县市单元总数的12.94。面积共12.58 万km2,占全疆面积的7.57。Ⅲ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地区,包括阿合奇县、沙湾县、温泉县、精河县、喀什市、石河子市、托里县、乌恰县、伊宁市、奎屯市、轮台县、青河县、拜城县、吉木萨尔县、玛纳斯县、富蕴县、阿克陶县、温宿县、泽普县、焉耆县、木垒县、博湖县、叶城县,共计23 个县市,占全疆县市单元总数的27.06。面积共26.68 万km2,占全疆面积的16.06。Ⅳ级区:生态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包括莎车县、库尔勒市、疏勒县、伽什县塔什库尔干县、吉木乃县、乌什县、奇台县、米泉市、岳普湖县、和硕县、阜康市、阿图什市、克拉玛依市、阿克苏市、巴楚县、福海县、皮山县、疏附县、和布克赛尔县、阿瓦提县、和田市、巴里坤县、新和县、卖盖提县、于田县、民丰县、吐鲁番市、沙雅县,共计29 个县市,占全疆县市单元总数的34.12。面积共54.38 万km2,占全疆面积的32.74。Ⅴ级区:即生态环境质量劣的地区,包括英吉沙县、策勒县、尉犁县、伊吾县、若羌县、托克逊县、且末县、洛浦县、柯坪县、墨玉县、鄯善县、哈密市,共计12 个县市,占全疆县市单元总数的14.12。面积共64.40 万km2,占全疆面积的38.78。从综合评价结果看,2002 年Ⅳ、Ⅴ级区包括县市有41 个,占全疆县市总数的48.24;二者面积合计占全疆面积的71.52。说明新疆生态环境总体属于差和劣的水平,表现为林地、草地生态覆盖率较低;水域、湿地面积较小,各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生态恶劣区比例较高,景观多样性中等,耕地、草地有一定程度的退化,综合评价等级为差。从全疆范围分析,北疆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疆,北疆西部比北疆东部地区好。主要是由于北疆的自然条件好于南疆,北疆的降水较多,森林、草原的面积较大,荒漠土地面积相对较小,地表植被覆盖度较高。具体来讲,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区是天山北部西北沿边地区,主要是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区是天山北麓绿洲区,包括乌鲁木齐市—乌苏市一带;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区是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及西部绿洲区,主要是指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及西部的巴州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是昆仑—阿尔金山北麓地区,主要指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东天山的哈密地区及吐鲁番地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