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思考题

第二章

1-7题为判断题,判断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能量为E 的中子与原子核发生一次散射碰撞,中子的最大能量损失是(1-α)*E 。

2. 中子与原子核发生的弹性散射在实验室系中是各向同性的。

3. 中子与原子核发生一次弹性散射后,其勒增量等于ξ。

4. 在快中子反应堆内没有慢化剂,中子不会被慢化,因此快堆中的中子能谱就是裂变谱。

5. 慢化能力ξΣs 是衡量慢化剂优劣的唯一重要参数。

6. 慢化密度q(r,E)是r 位置处单位体积中单位时间内慢化到能量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中的中子数。

7. 无限稀释情况下的有效共振积分小于有限稀释情况下的有效共振积分,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包含的吸收核比较多。

8. 为什么我们要在质心系中研究中子与核的弹性散射?有什么好处?

9. 平均散射角余弦cos θ=2/(3A),而不是等于零,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10. 既然铀、锆、铝等材料的非弹性散射都能慢化中子,为什么反应堆里还要有专门的慢化剂?

11. 自然界中哪种材料的慢化能力最强?哪种材料是最优良的慢化剂?

12. 在我们讨论的四种慢化模型中,都假设源中子是单能的。实际上反应堆中最主要的源中子是裂变中子,而裂变中子是按裂变谱分布的,并非单能的。这是否意味着从这些模型推导出的结论均不能用于实际的反应堆?

13. 有效共振积分的定义是什么?其量纲是什么?“有效”两字在定义中是如何体现的?

14. 在无限稀释下的共振吸收剂,其有效共振积分要比有限稀释情况下大,这是否意味着吸收剂越少吸收中子反而越多?

15. 对于U-238、Th-232等共振吸收核,为什么其低能共振峰的共振吸收是主要的?

16. NR 近似与NRIM 近似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7. 为什么还要引入“中间近似”?

18. 裂变中子慢化所花的时间与热中子的扩散时间相比,孰长孰短?

19. 我们知道,压水堆一定要用富集的铀燃料才能达到临界,其原因是氢对中子的吸收比较显著。既然如此,我们研究中子在氢中慢化时为什么可以忽略氢对中子的吸收?

20. 什么是能量自屏效应?

21. 为什么中子慢化能谱与源中子的能量无关?

22. 在热中子反应堆里,为什么可以认为中子能谱的高端是裂变谱?这些裂变中子不会被慢化吗?

23. 为什么中子慢化能谱Φ(E)是1/E 谱(费米谱),即能量越低处,通量越高?请给出物理上直观说明。

第三章

1. 菲克定律在哪些情况下不适用?为什么?

2. 在推导菲克定律时,我们得到3s D λ=,而实际上我们采用3

tr D λ=,试解释其原因。 3. 输运平均自由程tr λ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 解中子扩散方程时,常用的边界条件有哪几种?请尽可能完整的加以列举。

5. “在凸自由表面的外推距离处中子通量等于零”,是常用的边界条件。这是否意味着该处

的中子通量真的为零?上述边界条件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6. 为什么我们要用关于中子通量的外推边界条件来代替关于中子流的边界条件?

7. 用菲克定律推导出的外推距离20.667tr d D λ==,实际上我们所采用的外推距离是

0.7104tr d λ=,试解释其原因。

8. 为什么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中子通量连续而不光滑?

9. 对于具有任意分布源的扩散问题,一般可采用哪些方法求解?

10. “扩散长度的平方等于热中子从产生地点到被吸收地点的直线距离的均方值的六分之一”,这种说法严格吗?严格地应该如何说?

11. 为什么只有在奇异源(点源、平面源)的介质中,中子通量曲线是凹的,而存在体源(即介质中到处有中子源)时,通量分布曲线是凸的?

12. 如下图所示,在非均匀介质中如果中子通量为常数,而s ∑是位置的函数,那么在平面

X=0左边的碰撞密度将大于平面X=0右边的碰撞密度,因此大概可以预料,有沿着X 方向的净中子流存在。但是根据菲克定律,既然介质中的中子通量为常数,应有0d J D

dx φ=-=。

这两种分析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13. 在一个大水池内的A 点有一个点源,假设它放出的都是热中子。已知热中子在水中的平均吸收自由程45a cm λ=,这是否意味着中子被吸收地点B 离开A 点的平均距离是45cm ?

14. 什么是反照率?

15. 热中子在水和石墨中的扩散长度分别是多少?为什么以石墨作慢化剂的反应堆,其临界体积要比以水作慢化剂的反应堆大得多?

16. 外推边界条件是从真空边界条件推导出来的。请问:在介质与真空的交界面上,0J -

=这一边界条件与外推边界条件是否等价?

17. 在介质与真空的交界面上,0J -=这一边界条件与外推边界条件究竟哪个更好一些?

18. 为什么热中子在介质中的扩散时间比快中子在介质中的慢化时间长得多?例如在水中,快中子的慢化时间大约是1微妙,而热中子的扩散时间大约为210微妙。

19. 同一温度下热中子的飞行速度并不划一(而是按麦克斯韦分布),为什么热中子的扩散时间与热中子的速度(能量)无关?

20. 扩散长度的定义是a D ∑,为什么扩散长度的定义只对热中子才有意义?

21. 扩散理论只适合于弱吸收介质。堆芯里面的核燃料是强吸收介质,为什么扩散方程可以

用于堆芯计算?

22. 在哪些情况下,中子流密度与中子通量密度在数值上相等?为什么?

23. 如果废除外推边界条件,会带来哪些消极后果?(这个问题在学完第四章后再来讨论为好)

本章研究论题

1. 上述思考题中,第12题的结论是:在X=0处没有净中子流。请从数学上加以证明。

2. 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扩散长度?

3. 采用外推边界条件有哪些好处?

第四章

第四章(反应堆临界理论)思考题

1. 反应堆的几何曲率由什么决定?材料曲率由什么决定?

2. 当反应堆的几何曲率大于材料曲率时,反应堆处于什么状态?

3. 厚度为a 的一维平板裸堆的几何曲率如何计算?其两侧加上反射层后堆芯的几何曲率将如何变化?堆芯内的通量不均匀系数将如何变化?

4. 为什么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层的反应堆无法用分离变量法解析求解?

5. 在解临界问题时,有哪几种常见的边界条件?

6. 为什么K ∞相同的材料做成球形时临界体积最小?

7. 反射层节省δ的定义是什么?δ的值与那些因素有关?为什么反射层太厚,并无实际好处?

8. 采用单群理论计算出的K 值与实际情况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9. 如何求解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层的反应堆的临界问题?

10. 什么是多群扩散理论?

11. 在多群扩散理论方程中有哪几个群常数?各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12. 轻水堆分析一般采用几个能群?其热群与快群的分界能是如何选取的?

13. 计算某能量区间内扩散系数的平均值D 时应该采用什么函数来权重?试写出第g 群扩散系数g D 的表达式。

14. 试述双群扩散方程中快群转移截面1∑的意义,并写出其表达式。

15. 为什么在双群理论中,中子年龄11D τ=∑?

16. 能否用实验方法测量热中子年龄?

17. 多群扩散方程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求解?

18. 反应堆方程22

0B φφ?+=中2B 是什么曲率?几何曲率还是材料曲率?

19. 想象把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反应堆的堆芯分成好几块,其中每一块是否都处于临界状态?每一块的K ∞是否都大于1?

20. 要计算多群扩散方程的群常数必须知道堆内的中子通量分布(,)r E φ,而中子通量分布是在解中子扩散方程后才能得到,这个“死结”如何才能解开?

21. 分别写出快中子反应堆和热中子反应堆的单群临界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个量的物理意义。

22. 单群临界公式2211eff K K B L ∞==+的误差来自何方?(1.忽略快泄漏,2.K ∞计算较粗)

23. 为什么对于大型热中子反应堆,年龄理论临界公式与双群临界公式,甚至与修正单群临界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24. 用铀235金属做成的一个球形裸堆正在临界状态下稳定运行,试就以下各种情况讨论该反应堆的有效增殖系数K eff 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该反应堆被迅速地压缩到原来体积的一半。

(2)一个大胖子突然坐到该反应堆上,把它压成了一个椭球体。

(3)在该反应堆周围包上一层很厚的镉。

(4)该反应堆突然掉进了一个大水池里。

(5)靠近该反应堆放一个中子源。

(6)靠近该反应堆放置一个同样的反应堆。

(7)仅让此反应堆运行一段时间。

(8)仅让此反应堆放置一段时间。

25. 我们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研究了中子扩散和中子慢化理论,目的是为了解决反应堆的临界分析计算问题。在本章中,扩散和慢化的知识是如何用于临界问题的?

26. 堆芯水铀比的大小,对于堆的物理特性有很大影响。当水铀比从小变大时,热中子利用系数、逃脱共振几率、无穷增殖系数、燃料转化比、堆芯寿期、慢化剂温度系数等,将如何变化?

27. 单群中子扩散方程是中子扩散理论的最简单模型。利用它,我们导出了堆物理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物理量。试问,除此之外它有实际用途吗?对于怎样的堆,单群方程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28. 为什么对于轻水堆,用四群扩散方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计算结果?

29. 为什么实际的反应堆绝大多数是非均匀堆?非均匀堆在物理上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30. 对非均匀堆进行物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思路)是什么?

31. 既然有了六因子公式,为什么还要四因子公式?既然已经定义了K eff ,为何还要定义K ∞?

32. 对于厚度为a (含外推距离)的一维平板裸堆问题,

222()()0x d x B x dx φφ+=的解为什么只能是正、余弦函数?

33. 在我们的教材中,堆芯的材料曲率被定义为221m K B L ∞-=,它是在“单群、裸堆”的条

件下引入的一个物理量。请问:

(1)在“单群、有反射层”情况下,这个定义是否还适用?

(2)在“双群、裸堆”情况下,材料曲率的表达式应该如何写?

34. “只有当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堆内才能维持稳定的中子通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35. 当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堆内中子通量按照最小特征值1B 所对应的基波特征函数1φ分布。在放有外中子源的次临界反应堆内,堆内中子通量分布与临界时有何不同?

36. 试提出一种测量反应堆的临界质量(或临界体积)的实验方法,假设堆芯的材料和栅元尺寸已经确定。

37. 用户希望某个用于科学研究的反应堆的芯部某些地方有很高的快中子通量,反射层中有

很高的热中子通量,应该如何设计此堆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试提出你的方案。

38. 为什么快中子反应堆的最小临界质量要比热中子反应堆要大得多?

39. 为什么原子弹要在被压缩到最大密度时才(用中子源)点火?

40. 在一维平板均匀裸堆模型中,如果不采用外推边界条件而采用真空边界条件,结果会有哪些不同?

41. 为什么反应堆堆芯双群常数与四因子之间有密切关系?给出了双群常数,能把四因子都计算出来吗?

42. 中子年龄理论是一种可以同时描述中子的扩散与慢化的理论,为什么在实际反应堆计算分析中采用的是分群扩散理论而不是中子年龄理论?

核反应堆动力学思考题

1. 哪种易裂变材料(核燃料)的缓发中子份额最大?哪种易裂变材料的缓发中子份额最小?

2. 以铀作燃料的反应堆,其缓发中子份额随燃耗将如何变化?

3. 为什么在反应堆动力学方程中应该用βeff来代替β?

4. 反应性的常用单位是什么?用元作反应性的单位有什么好处?

5. 热中子反应堆与快中子反应堆内的瞬发中子寿命是否相同?为什么?

6. 中子寿命与中子代时间这两个量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点堆方程中普遍采用中子代时间?

7. 什么是反应堆的周期?在什么情况下反应堆有稳定的周期?

8. 什么是倍周期?

9. 什么情况下反应堆周期主要由缓发中子决定?什么情况下主要由瞬发中子决定?什么情况下由二者共同决定?

10. 什么是周期保护?

11. 点堆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点堆动力学方程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12. 点堆动力学方程的初始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点堆动力学方程是刚性方程?

13. 为什么单组缓发中子点堆模型在反应性很大或很小时都适用,但是当反应性不大不小时却不很精确?

14. 向临界的堆中加入很大的负反应性时,单组缓发中子点堆模型的计算结果为何不准?

15. 有人说,向临界的堆中加入很大的负反应性后,堆内中子密度立即按80秒的周期下降。这种说法对吗?

16. 瞬跳近似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瞬跳近似?

17. 为什么瞬跳近似只能用于单组缓发中子的情况?

18. 常源近似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常源近似?

19. “如果反应堆内的中子密度n保持恒定,那么该堆一定是处于临界状态”,这样说正确吗?

20. “当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状态时,堆内中子密度必然将越来越低,最后降到零。”对吗?

21. 点堆模型有哪些局限性?

22. 瞬发临界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瞬发临界和超瞬发临界是十分危险的?

23. 什么是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系统),它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用途?

24. 在点堆方程中,为什么不是对缓发中子写方程而是对缓发中子先驱核写方程?

25. 我们在说明缓发中子的重要性时,用加权方法计算了l并用它代替瞬发中子寿命l来计算()

n t随时间的变化。实际上这种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定性说明,用于定量计算却是很不准确的。为什么?

第六章思考题

1. 什么是裂变产物?

2. 裂变产物与裂变碎片这两个概念有何区别?

3.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哪两种裂变产物的影响最大?

4. 如何估计毒物对反应性的影响?

5. 反应堆启动后,堆中的氙-135和钐-149的浓度达到平衡值各需要约多长时间?

6. 一般压水堆中,平衡氙中毒相当于多大的负反应性?

7. 正在运行的压水堆突然停堆后,堆中的氙浓度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 正在运行的反应堆突然停堆后,堆中的氙浓度是否一定会增长?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请指出停堆后氙浓度增长的条件。

9. 有人说,停堆后出现碘坑的原因是碘衰变得比氙快,对吗?如果碘的衰变常数小于氙的衰变常数,停堆以后还会出现碘坑现象吗?

10. 停堆后堆中的氙浓度上升到最大值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从碘坑中爬出来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11. 为什么在深碘坑中启动反应堆需要十分小心?

12. 钐-149与氙-135的行为有什么主要差别?

13. 除了氙-135、钐-149,还有哪几种裂变产物的热中子吸收截面比较大?

14. 什么是氙振荡现象?氙振荡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15. 为什么只有在大型热中子反应堆中才可能发生氙振荡?

16. 氙振荡有什么危害性?如何去探测它、抑止它?

17. 停堆后钐-149的行为与氙-135有何不同?为什么?

18. 什么是非饱和性裂变产物(渣),如何计算他们对反应性的影响?

19. 为什么在快中子反应堆里不存在氙中毒问题?

20. 为避免核动力舰船掉入碘坑影响机动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1. 为什么说,如果只用轻水堆(PWR和BWR),那么地球上的铀资源只能利用很小一部分?为什么开发增殖堆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铀资源?

22. 为什么用钚作燃料的液态金属增殖堆可以达到较高的增殖比?

23. 除了建快堆,还有其他什么利用U-238的途径吗?

24. 为什么热中子增殖堆只能用U-233作燃料?

25. 为什么在一些热中子增殖堆设计方案里,都采用了流态燃料方案?

26. 为什么重水堆的转化比要比轻水堆高?

27. 某学生在某生产堆(石墨水冷堆)上实习时,了解到该堆在燃耗初期,其有效增殖系数是随燃耗深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为什么?

28. 为什么生产堆在生产武器钚时,燃耗很浅时就要换料?

29. 什么是U-Pu循环?什么是Th-U循环?

30. 什么是核燃料利用的一次通过(once through)方针?采取此方针的理由是什么?

31. 为什么CANDU(加拿大重水堆)采取once through方针?

32. 什么是MOX燃料?为什么要生产MOX燃料组件放在压水堆里烧?

33. 为什么MOX组件的生产成本要比普通组件贵得多?

34. 为什么要限制压水堆中装载MOX燃料组件的比例?

(此题有些过时,现在已经有全MOX组件的压水堆设计)

35. 为什么堆芯中的核燃料尚未燃尽时就要换料?

36. 目前PWR乏燃料中U-235的含量大约是多少?钚的含量大约是多少?

37. 目前压水堆核电站的燃料装载方案和换料方案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近来倾向于采用LLLP(低泄漏装载方案)?为什么LLLP必须始终用可燃毒物?

38. 为什么ADS可以用于长寿命核废物(次锕系核素和长寿命裂变产物)的嬗变?为什么快堆和混合堆也可以用于此目的?

39. 为什么CANDU(加拿大重水堆)要采用不停堆换料的办法?

40. 为什么燃耗计算是反应堆物理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在进行燃耗计算时,为什么要划分燃耗区和时间步?

42. 为什么燃耗计算必须与反应堆的静态计算结合起来进行?

43. 在正式的反应堆物理计算中,一般要对多少种重同位素、多少种裂变产物进行分析?

44. 什么叫反应堆的堆芯寿期?压水堆核电站的堆芯寿期大约是多长?

45. 常用哪几种单位来表示燃耗深度?为什么不能只用一种单位?

46. 当前压水堆核电站的燃耗深度一般可以达到多少?

47. 燃耗深度的提高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48. 有人说,如果反应堆的运行功率保持恒定,则堆内中子通量也保持恒定。对吗?

49. 我国的PWR核电站开始都采用12个月换料方案,后来都逐渐改为18个月换料。请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第七章反应性反馈与反应性控制”思考题

1. 为什么反应堆的反应性会随温度而变化?

2. 为什么当反应堆的功率变化时反应性也会随之变化?

3. 为什么反应堆的温度系数一般都要设计成负的?

4. 为什么PWR具有一定的自动跟踪负荷的能力?

5. 既然反应堆的温度系数已设计成负的,具有内在的安全性,并且能自动地跟随负荷,为什么还需要设置外部的控制系统呢?

6. 为什么燃料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性?

7. 为什么慢化剂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反应性?

8. 燃料温度系数和慢化剂温度系数在数值大小上,以及作用时间的快慢上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脉冲堆(例如TRIGA堆)能忍受极大的正反应性输入而不会发生事故?

9. 在哪些情况下,压水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可能会变成正的?

10. 为什么热中子反应堆都要设计成稍微欠慢化的?

11. 除了反应性温度系数,还有哪些常用的反应性系数?

12. 什么是反应性的温度亏量和功率亏量?

13. 什么是过剩反应性?

14. 为什么反应堆必须要有剩余反应性?

15. 为什么压水堆的剩余反应性要设计得比快堆和重水堆大得多?

16. 一座反应堆(例如压水堆),什么时候它的过剩反应性最大?什么时候过剩反应性最小?

17. 压水堆核电站一般采用哪些手段来控制反应性?各种控制手段各控制多大的反应性?各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只采用单一控制手段?

18. 沸水堆的控制棒与压水堆的控制棒有何不同?

19. 为什么沸水堆的控制棒要从堆芯底部插入?

20. 为什么沸水堆不宜采用化学补偿控制?

21. 沸水堆的再循环回路为什么可以用来调节反应堆的功率?

22. CANDU型重水堆在反应性控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23. 有些反应堆为了提高中子经济性,不用控制棒,它们是如何控制反应性的,试举例说明。

24. 在均匀裸堆的中央插入一根控制棒,除了使堆内被吸收的中子数目增加外,对中子的泄漏有何影响?

25. 什么是反应性的谱移控制技术?简要说明其原理。

26. 中子价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7. 什么是控制棒的价值?

28. 什么是控制棒的微分价值?

29. 中心控制棒的价值如何计算?

30. 偏心控制棒的价值如何计算?

31. 一般控制棒的价值如何计算?

32. 什么是控制棒的S曲线?为什么反应堆的自动调节棒宜置于堆芯高度的中间位置处?

33. 部分插入的控制棒的价值如何计算?

34. 什么是控制棒之间的干涉效应?

35. 为什么在压水堆中普遍采用固体可燃毒物?

36.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可燃毒物?

37. 为什么过去只在首炉燃料中才需要配置可燃毒物?而采用LLLP(低泄漏装载方式)时,非首炉燃料也要配置可燃毒物?

38. 可燃毒物棒常用含硼材料制成。慢化剂中的硼酸也含有硼,为什么硼酸不能起到可燃毒物的作用?

39. 为什么压水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的绝对值随燃耗的加深而变大?

40. 硼有很大的中子吸收截面,它既可以作为控制棒材料,又可以用作可燃毒物。铪也是优良的控制棒材料,它是否也可以用作可燃毒物?

41. 硼-10与热中子的(n,α)反应截面很大,能大量吸收热中子,故被广泛地用作热中子反应堆的控制棒吸收体材料。含硼控制棒在堆内大量吸收中子,其所含的硼-10原子核不断消耗。但我们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例如两年),控制棒的价值却几乎没有减小,这是为什么?

42. 在压水堆中,当水的温度上升时其密度下降,导致逃脱共振几率p下降,热中子利用系数f上升,为什么总的效应是反应性下降?

43. 为什么大型钠冷快堆中钠的反应性空泡系数是正的?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其空泡系数为负?

44. 某反应堆的控制棒采用碳化硼作为吸收体材料。实际测量时发现:反应堆处于热态时,堆内控制棒的价值要比冷态时大,试解释其原因。

45. 在压水堆里,插入控制棒时与不插入控制棒时,其慢化剂温度系数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46. 为什么压水堆的燃料温度系数与燃耗深度有关?

47. 压水堆的慢化剂温度系数与温度有关,低温时其绝对值较小,高温时其绝对值较大,试从物理上对此进行解释。

48. 为什么在常温下压水堆中的含硼浓度超过大约500ppm就出现了正温度系数,而在高温下硼浓度达到大约1300ppm才会出现正温度系数?

49. 清华大学5MW低温供热堆的堆芯水铀体积比是2.46,一般核电站压水堆的堆芯水铀体积比如果取得这样大,其慢化剂温度系数肯定是正的,但清华供热堆的温度系数仍是负的。

这是为什么?(清华5MW低温堆堆芯高度为69cm,等效直径为62cm)

50. 为什么高温时反应堆的燃料温度系数的绝对值比低温时小?

51. 切尔诺贝利4号堆是一座热功率为3200MW的石墨沸水堆,它用石墨作慢化剂,水作为冷却剂。所用燃料的富集度为2.0%。据报导,在低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的百分之六)下该堆的冷却剂空泡系数是正的,而在高功率下空泡系数是负的。这是为什么?试从物理上进行解释。

52.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以后,苏联核能专家指出,只要将这类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的富集度从2.0%增加到2.5%,就可以使它们的冷却剂空泡系数总是负的。这是为什么?

53. 在零功率反应堆上如何模拟测量反应性空泡系数?试提出一种实验方案。

54. 众所周知,为了使反应堆具有内在的安全性,其各类反应性系数都应该设计为负的。既然如此,为什么CANDU堆的反应性空泡系数是正的?

55. 什么是反应堆的等温温度系数?

56. 有人提出在燃料中掺入一些Pu238,可以起到可燃毒物的作用。请说明其原理。

57. 可燃毒物一般做成什么形式?

58. 沸水堆中的可燃毒物为什么不像压水堆中那样做成可燃毒物棒,而是直接混在燃料芯块中?

59. 控制反应性有哪些方法?就你所知尽可能多的加以列举。

60. 压水堆中普遍采用银-铟-镉合金作为控制棒吸收体,为什么?

61. 为什么核潜艇反应堆的控制棒常常采用铪作为控制棒的吸收材料?

62. 为什么可燃毒物只有非均匀布置,才能达到与燃耗的理想匹配?

63. 秦山核电厂的慢化剂温度系数是正的,但是堆内插入控制棒以后,慢化剂温度系数就是负的,为什么?

64. 压水堆中允许冷却剂发生局部沸腾,因此堆芯中也含有少量空泡。某压水堆寿期初、低温时的空泡系数为-50pcm/%空泡,寿期末、高温时的空泡系数为-250pcm/%空泡,试解释之。

65. 压水堆核电厂都是在热态启动开堆的。例如秦山核电厂规定:临界温度不得低于280℃。试从堆物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66. 我们知道,压水堆里面的控制棒数目是非常多的(约50束,每束24根)。试解释其原因。

67. 清华大学10MW高温气冷堆里总共只有4根控制棒(位于反射层里),就足以控制反应性了。为什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2.5】 如果要用电解的方法从含1.00×10-2mol/L Ag +,2.00mol/L Cu 2+的溶液中,使Ag+完全析出(浓度达到10-6mol/L)而与Cu 2+完全分离。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VS.SCE,不考虑超电位) 【解】先算Cu 的 起始析出电位: Ag 的 起始析出电位: ∵ Ag 的析出电位比Cu 的析出电位正 ∴ Ag 应当先析出 当 时,可视为全部析出 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0.203V 上,才能够完全把Cu2+ 和Ag+分离 【12.6】 (5)若电解液体积为100mL ,电流维持在0.500A 。问需要电解多长时间铅离子浓度才减小到 0.01mol/L ? 【解】(1)阳极: 4OH - ﹣4e - →2H 2O+O 2 Ea θ =1.23V 阴极:Pb 2++2e - → Pb Ec θ =﹣ 0.126V ()220.059,lg 0.3462 Cu Cu Cu Cu v ??Θ++ ??=+ =??(,)0.059lg[]0.681Ag Ag Ag Ag v ??Θ++=+=6[]10/Ag mol l +-=3 3 -63 SCE =0.799+0.059lg10=0.445v 0.445v-0.242v=0.203v ????'=-=

Ea=1.23+(0.0592/4)×4×lg10﹣5=0.934V Ec=﹣0.126+(0.0592/2)×lg0.2=﹣0.147V E=Ec﹣Ea=﹣1.081V (2)IR=0.5×0.8=0.4V (3)U=Ea+ηa﹣(Ec+ηc)+iR=2.25V (4)阴极电位变为:﹣0.1852 同理:U=0.934+0.1852+0.77+0.4=2.29V (5)t=Q/I=nzF/I=(0.200-0.01)×0.1×2×96487/0.500=7.33×103S 【12.7】 【12.8】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某有机一元酸的摩尔质量,溶解 0.0231g纯净试样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 以电解产生的 OH-进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通过0.0427A 的恒定电流,经6min42s到达终点,试计算此有机酸的摩尔质量。【解】 m=(M/Fn)×it t=402s;i=0.0427;m=0.0231g;F=96485;n=1 解得 M = 129.8g/mol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 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 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 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教学文稿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 案)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 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 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 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

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 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选择出发菌株的要求:

逻辑学试题

逻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心理规律 D、语言规律 2、参加会议的人不都是干部。这句话可用符号表示为()。 A、SOP B、SEP C、SIP D、SAP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 A、有效性 B、必然性 C、非或然性 D、或然性 4、明天一定下雪。这句话表达了()命题。 A、假言命题 B、模态命题 C、性质命题 D、概率命题 5、已知“我单位有的干部不会开车”为真,则可推知下面()命题为真。 A、我单位所有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B、并非我单位有的干部会开车。 C、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会开车。 D、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非p为前提,若增补()或()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非q。 A、或者p或者非q B、当且仅当非q则p C、如果非p那么非q D、p并且q E、如果p那么q 2、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北京”与“中国”之间是()()关系。 A、全异 B、真包含 C、相容 D、反对 E、真包含于 3、直接推理①┐(SIP)→S0P和②SOP→SIP的正确情况是()()。 A、都正确 B、不都正确 C、都不正确 D、①正确但②不正确 E、①不正确但②正确 4、以“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为一个前提,再加上()或()为另一个前提,就能进行正确的选言推理。 A、甲队获得了出线权 B、乙队获得了出线权 C、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 D、甲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E、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5、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科学产生了新的逻辑是()()。 A、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 C、普通逻辑 D、传统逻辑 E、数理逻辑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真值函项的类型有()()()()()。 A、重言式 B、矛盾式 C、赋值式 D、系统式 E、协调式 2、若┐p和q都取真值,那么()()()()()。

仪器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 1. 什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四个阶段?” 分析化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为:(1)经验分析化学阶段:分析化学在19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的是经验。(2)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所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是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即所谓化学分析法。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比色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这是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的主要特征。(3)现代分析化学阶段:以仪器分析为主,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带来的微电子学,集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4)分析科学阶段: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化学组份(包括无机和有机组份)。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溶液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为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实现了从“手艺”到“科学”的飞跃,这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大变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许多新技术(如X射线、原子光谱、极谱、红外光谱、放射性等)的广泛应用,使分析化学家拥有了一系列以测量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也大大加快。(3)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改善,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空前的要求,同时又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分析化学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框,开始介入形态、能态、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等的测量。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 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2. 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 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

《仪器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 1.电极电位是否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单个电极的电位能否测量? 答:电极电位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就目前为止,单个电极的电位不能测量. 2.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时,若使用标准加入法,试用一种最简单方法求出电极响应的实际斜率。 答:标准加入法 3. 根据197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UPAC)推荐,离子选择性电极可分为几类?请举例说明。 答:三类: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敏化电极; 4.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有何不同? 答:电池电动势等于阴极电极电位减去阳极电极电位 5.简述一般玻璃电极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答:玻璃电极下端是由特殊成分的玻璃吹制而成的球状薄膜,膜的厚度为30~100 μm。玻璃管内装有pH值为一定的内参比溶液,通常为0.1 mol/LHCl溶液,其中插入Ag-AgCl 电极作为内参比电极。敏感的玻璃膜是电极对H+,Na+,K+等产生电位响应的关键。它的化学组成对电极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石英是纯SiO2结构,它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的电荷点,所以没有响应离子的功能。当加入Na2O后就成了玻璃。它使部分硅-氧键断裂,生成固定的带负电荷的硅-氧骨架,正离子Na+就可能在骨架的网络中活动。电荷的传导也由Na+来担任。当玻璃电极与水溶液接触时,原来骨架中的Na+与水中H+发生交换反应,形成水化层。即 -+ + + + + - Na G H = G +Na H 上式中,G代表玻璃骨架。由图可知,在水中浸泡后的玻璃膜由三部分组成,即两个水化层和一个干玻璃层。在水化层中,由于硅氧结构与H+的键合强度远远大于它与钠离子的强度,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水化层表面钠离子点位基本上全被氢离子所占有。在水化层中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4、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答:出发菌株定义:出发菌株指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试验菌株。 要求:★对菌株产量,形态、生理等情况了解;★生长繁殖快,营养要求低,产孢子多且早;★对诱变剂敏感;★菌株要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多出发菌株:一般采用3~4个出发菌株,在逐代处理后,将产量高、特性好的菌株留作继续诱变的出发菌株。 5、诱变选育的流程 答:出发菌株经纯化活化前培养(同步培养)→培养液(离心、洗涤、)→单细胞获单胞子悬液→诱变处理→后培养(中间培养)→平板分离→初筛→复筛→保藏及扩大试验 筛选的关键是选择一定的特征(如菌落特征、生化特征等)去判断所筛选的菌株是我们所需要的突变株。

逻辑学习题集

逻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练习 一、填空题 1.词项是反映思维对象_____的思维形式。 2.任何词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_____和_____。 3.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在_____之间的关系。 4.词项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_____;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越_____。 5. a、b两个词项。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___。 6.给词项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___。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____和_____。 8.“虎”这一词项可以概括为_____,限制为_____。 9.概括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限制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 集合词项②非集合词项 ③否定词项④属性词项。 2.词项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 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 ② 所有语词都不表达词项 ③ 所有词项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 有的词项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c词项是a、b两个词项的属词项,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 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 交叉关系② 反对关系 ③ 矛盾关系④ 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 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 全同关系② 全异关系 ③ 真包含关系④ 交叉关系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词项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 定义过宽② 定义过窄 ③ 循环定义④ 同语反复 三、双项选择题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最新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 答:定义:发酵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传统发酵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的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青霉素发酵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两大技术问题:1)通气搅拌解决了液体深层培养时的供氧问题;2)抗杂菌污染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空气、培养基灭菌、无污染接种、大型发酵罐的密封与抗污染设计制造。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 答: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 答: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合适的反应器、基质的选择 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 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省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二、思考题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答: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基本方法:1、控制营养:如以唯一碳源或氮源作底物;2、控制培养条件:如pH、温度、通气量等;3、抑制不需要的种类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答: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 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1.就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 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 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 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与计算:

即: -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与甘汞电极(为3.将一支ClO 4

负极)组成电池。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 标准溶液(0、 4 -浓度。 0500mo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V。求待测溶液中ClO 4 解: -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值。注意:此题中虽然ClO 4 4、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ISAB有何作用? 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就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就是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使用TISAB的作用为: ①保持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用p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 ΔE =53×(5、00-2、00)=159(mV) 实际测到的pH为: 2、00+2、65=4、65pH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仪器分析思考题2016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绪论 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第2章 色谱分析 1、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什么?保留时间 2、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用有效塔板数n 和有效塔板高度H 作为衡量柱 效能的指标。 4. 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式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液相色谱中, 流动相为液体,组分的纵向扩散系数B 很小,流速 u 较高,故纵向扩散相B/u 可忽略不计。 Van Deemter 方程在HPLC 的表现形式: H=A+Cu 5.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6、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 间的关系? 随u 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 7、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池检测器,产生信号的原理,是利用组分与流动相之间的什么性质?热导系数不同。 8、用角鲨烷分离甲烷、乙烷、丙烷时,它们从色谱柱中流出的顺序。甲烷、乙烷、丙烷。 9、分配比表示物质在两相中的什么之比。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 10、范第姆特方程式可以说明的哪些方面。它可以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11、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用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办法进行定性。 12、在色谱柱中,若某组分分配到固定相中的量为m s (单位:g),浓度为c s (g ?mL -1 ),分配到流动相中的量为m L (单位:g)浓度为c L (单位:g ?mol -1 ),则该组分的分配比k 是多少。c s /c L 13.理论塔板数n 的计算式为_________ 2 2 211654.5??? ? ??=???? ? ?? =b R R W t b t n 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内,n 越多,h 越____小____________。 14.在相同条件下,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______相对保留值_____________,亦称___选择性(选择性比)______________。 15.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___(理论)_塔板数______,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__分离度__ ___。 16.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时,若标准物质的注入量m s 为0.435μg ,所得峰面积A s 为4.00cm 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