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危害症状,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发生;防治

油菜菌核病俗称烂杆、白杆、霉蔸等,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发生,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茎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子皱瘪,千粒重和出油率降低,产量下降,一般减产10%~70%。

1病原

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丝的士壤、残秸、种子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喷出,随气流传播,侵染花瓣、老叶。带病的花瓣、老叶与健茎、健叶接触,即引起发病,以后又通过接触而拓展蔓延。

2危害症状

油菜菌核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发生,终花后盛发。病菌首先侵染花瓣、花药和老叶,而后传染茎杆、分枝和角果。其中尤以茎部被害损失最为严重。

2.1苗期

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转白色,组织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如病斑绕茎,幼苗则死亡。

2.2病叶

病株多从植株下部衰老,叶片初时呈暗青色、水渍状,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危害规律 1、症状:⑴叶面症状。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后期多发生于叶片基部,多为脱落的花瓣带菌感染所致,常迁延至茎秆发病。⑵花期症状。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极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谢。⑶茎枝部位症状。早期病部淡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多呈软腐状,晴燥时病部淡褐色,后病部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层易与木质部分离,并破碎呈麻丝状,茎内中空,后期茎内生有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响发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油菜花期与菌核病孢子释放期吻合时间长,天气潮湿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油菜花荚期遇多雨天气,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发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标,但多浓雾天气,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若花荚期少雨雾,相对湿度低于75%,则病害发生较轻。⑵不同油菜间发病差异显著,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甘蓝型油菜品种间发病差异也极显著。⑶稻油轮作区发病比旱油轮作区轻,油菜栽种密度大的发病多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块发

病也较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或采取宽窄行移栽的方式;开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学防治:⑴防治对策。由于油菜菌核病发病期滞后于油菜开花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花期雨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根据开花进程,主动出击”的原则。⑵防治适期。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适期为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时。观察中得知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25%后,8-9天开花株率即可达90%以上。为了在防治过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将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率达95-100%时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⑶防治方法。过去本地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且发现多菌灵与硼肥混用对防病与增产均有明显作用。但90年代后期发现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强了10-20倍。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可选用菌核净、异菌脲及其复配剂。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术方案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 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是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重庆、四川等省(市)及陕西汉中和河南信阳等地区。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偏多,西北春油菜产区也逐渐偏重发生。为做好2019年我国油菜产区菌核病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控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防控面积的40%以上;常发区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发区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 二、防控策略 采取“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播种时和菌核病发生初期施用生物菌剂,降低田间菌核数量;防治关键时期,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大力推广应用无人机等植保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重发区:长江流域秋播油菜产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为菌核病重发区,注意重点防控。 2.常发区:浙江、重庆、四川、河南信阳和陕西汉中地区为菌核病常发区,注意关键期防控。 3.轻发区:云南、贵州、陕西关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为菌核病轻发区,注意适期防控。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措施: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2)水旱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3)施用生物防治菌: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花瓣带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发生。(1)生物防治:菌核病发生初期,采用盾壳霉、木霉菌或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防治。(2)化学防治: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乳剂或水剂为主的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3.加强统防统治。在油菜花期推荐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迅速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少为害损失。 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直播油菜技术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苗过程的栽培技术。 一、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 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干旱季节,沙性土壤油菜主根深达土层1m 以上,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其抗旱、抗倒伏能力强,能较好地避免因土壤冻结造成翻根倒苗现象。直播油菜没有因移栽而造成生育停滞阶段,所以耐寒、抗冻能力也较强。 2.抗逆性强在干旱、瘦瘠或低温地区,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田块,直播油菜较移栽油菜更具优越性。它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成活率高,可以提早苗期生长发育。此外,直播油菜的播种期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油菜病毒病与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期。受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能减轻病害,因而直播油菜发病程度一般较移栽油菜为轻。 3.长势不匀直播油菜往往由于抢时整地,质量不易达到要求,播种后常常出苗不齐,间苗、治虫、管理面积大,花费劳力多,稍有疏忽,易造成高脚苗或线苗。比如间苗、定苗时,照顾到壮苗,又可能照顾不到行株距,往往造成田内植株生长不整齐。由于其须根数量较少,吸收耕作层内土壤养分的能力较弱,长势也不强。 4.直播油菜较为省工省时,能缓解季节和劳动力矛盾,直播油菜可省去移栽环节,而且用工分散,便于其他作业和农事安排。 二、播种育苗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生长优势强,产量、出油率高的生育期适中的优质油菜品种。如华双 5 号、中双9号、中双10 号等。 2、适期播种。直播油菜无起苗环节,生长无停滞阶段,因此同一品种直播比移栽延迟10—15 天播种。在我区9 月底、10月初播种为宜。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直播油菜根系入土较深,大部分根群集中于表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和县植保植检站二O二一年三月一日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预计偏重流行。 二、预报依据: ①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均呈中等以上程度流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 ②田间病情略重于去年。叶发病于2月19日初见,接近常年,近日普查,病田率45.5%,叶病株率平均1.3%,略高于偏重发生去年。③易感品种种植比例较大。我县主栽油菜品种,抗病能力差,利于发病。④气候条件有利于菌核病的流行。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高,另据省气象局预报预计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但阶段性波动较大,降水量适中,油菜菌核病发生气象等级较高。偏湿的油菜田环境和未来的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总体有利。 三、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 近期雨水较多,应加强油菜田田管,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2、化学防治 ⑴防治适期、次数:分别在油菜盛花初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3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进行第二次防治。 ⑵防治药剂:可选用亩有效成分啶酰菌胺15-25克,或菌核净40-60克,或腐霉利37.5克。施药时可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增加植株抗逆性。 ⑶防治方法:细水喷雾,力求均匀周到,确保植株上下受药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亩喷药液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30公斤,电动喷雾器不少于45公斤。 注:对于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每亩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兼治油菜蚜虫。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 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 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 ①选用抗病品种: 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522、"杂 97060、"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 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 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

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 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 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 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 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 97060、"杂 9522、"杂 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③种子处理: 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 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 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怎么防治油菜病虫害 油菜,又叫油白菜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也有许多用处,比如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经常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蚜虫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的传播媒,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因此,应当在油菜幼苗期及时进行防治。在油菜未播种前,对寄主上的蚜虫进行彻底防治,以消灭传毒的介体。同时在未移栽前,也要勤查虫,发现有蚜虫时,立即进行防治。 2、田园管理。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结合中耕培土破坏子囊盘。结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开花前摘除老黄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随后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减少病菌侵染。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

油菜苗期、初花期各喷1次浓度为0.1%的硼砂溶液+新高脂膜可有效治疗因缺硼引起的“萎缩不实病”、“花而不实病”。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等病害。每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植物细胞免疫因子以寄主植物抗病机理及利用病菌毒性变异原理,控制植物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繁衍。连续施药2--3次,每隔7--10天1次。

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 油菜病毒病又名花叶病,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重病区流行年份产量损失20%~30%。目前国内外报导的油菜病毒病有13种,其中芜菁花叶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油菜病毒病中最主要的病原病毒。 症状 不同类型油菜上的症状差异很大。 甘蓝型油菜苗期症状有:①黄斑和枯斑:两者常伴有叶脉坏死和叶片皱缩,老叶先显症。前者病斑较大,淡黄色或橙黄色,病健分界明显。后者较小,淡褐色,略凹陷,中心有一黑点,叶背面病斑周围有一圈油渍状灰黑色小斑点。②花叶:与白菜型油菜花叶相似,支脉和小脉半透明,叶片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出现疱斑,叶片皱缩。 成株期茎秆上症状有:①条斑: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后成长条形枯斑,连片后常致植株半边或全株枯死。病斑后期纵裂,裂口处有白色分泌物。②轮纹斑:在棱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心开始为针尖大的枯点,其周围有一圈褐色油渍状环带,整个病斑稍凸出,病斑扩大,中心呈淡褐色枯斑,上有分泌物,外围有2~5层褐色油渍状环带,形成同心圈。病斑连片后呈花斑状。③点状枯斑:茎秆上散生黑色针尖大的小斑点,斑周围稍呈油渍状,病斑连片后斑点不扩大。发病株一般矮化,畸形,苔茎短缩,花果丛集,角果短小扭曲,上有小黑斑,有时似鸡爪状。 白菜型和芥菜型的主要症状,苗期为花叶和皱缩,后期植株矮化,茎和果轴短缩。 病原 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甜莱西部黄化病毒(Beet western yellow virus,BWYV),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油菜花叶病毒(Youcai mosaic virus,YMV)等是引起油菜病毒病的主要毒源。其中芜菁花叶病毒(TuMV)是最主要的毒源。芜菁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粒体线状,720~750 nm×12~15 nm。蛋白质分子量为27000,共有226个氨基酸。核酸分子量为3.2×103。A260/A280=1.23。病组织中可见风轮状内含体,钝化温度为62℃,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d。寄主范围广,为害十字花科、菊科、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系统侵染萝卜、白菜、芜菁、菠菜、茼蒿和花生等,局部侵染黄花烟与苋色藜。汁液和蚜虫传播,已知有40~50种蚜虫传毒,主要蚜虫为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非持久方式传毒。TuMV的致病性有分化现象。根据甘蓝型油菜上的症状分为黄斑株系与枯斑株系。将30个油菜上的TuMV分离株接种在Green鉴别寄主上,鉴定为CR1、CR2和CR3 3个株系。 病害循环 TuMV初侵染来源主要在车前草和辣根等上越夏,也可在茄科和豆科作物中越夏,由有翅蚜在越夏寄主上吸毒后,迁飞到油莱苗上引起初侵染。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是萝卜、小白菜、红菜苔和大白菜等,也是TuMV的主要来源。土中病残体和带毒种子偶尔传病但作用不大。TuMV的再侵染主要是通过田间油菜病株及邻近油菜田的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株,由有翅蚜传播至油菜健株上引起。TuMV还可通过人工汁液摩擦传播。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 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 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 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 为病情指数, d i 为各严重度级值,l i 为各级病株数,L 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 1003 ???= ∑L l d I i i

表1 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 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通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油菜病虫防治技术

油菜病虫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适时换茬。大多数油菜病、虫、草都是以相应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因而轮作换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能显著减轻发病,如果水源不好,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轮作换茬对菌核病防治效果最好,对病毒病、霜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油菜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接茬,否则病害加重。 2、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连年种植同一品种,容易引起品种抗性的丧失和退化,有利于病虫的积累和传播。因此,应因地制宜及时更换高产抗病新品种。 3、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15%食盐水选种除去混在种子里病、瘪粒或用50°C温热水浸种5分钟,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 4、适时播种和移栽。油菜播种过早出苗后蚜虫危害严重、也容易引发病毒病和软腐病。因此,要根据所选油菜品种的生育特性,选择适时播种或移栽,以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5、科学施肥增强抗病虫能力。重施底肥(有机肥),早施苗肥,稳施薹肥,巧施花肥,补施壮粒肥,增施P、K肥。在油菜基肥中每亩加95%硼砂1-2kg或美国硼砂99%持力硼200-250g,结合苗期喷施水硼2-3次,以解决油菜对硼的需求。 6、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深沟高厢,降低田间温度,可减轻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在11月底以前,要培土壅根,并

在冬前施好腊肥,保根保苗,同时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油菜抗寒性,为油菜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春季进行深耕培土,将菌核和越冬跳甲等深埋土中。在油菜开花前摘除植株下部老黄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以大大减轻菌核病。 改进收割方式。因为油菜菌核病的菌核有50%-90%集中在基部5寸以下的茎杆内,在油菜收获时,要将植株连根拔起带出田外,尽量不让菌核脱落田中,减少病菌积累。 (二)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1、苗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 (1)草害。我市油菜生长前期主要杂草有看麦娘、野燕麦、猪殃殃、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化学除草应以此为目标。 a.免耕油菜田,杂草以看麦娘、鸭舌草、荠菜为主,每亩可使用20%百草枯400ml喷雾。为节省工效,可直接混用90%禾耐斯45-60ml或35%一锄45-60g兑水37.5kg喷雾。 b.翻耕直播和移栽油菜田土壤封闭除草。在播后苗前或移栽前1-3天,用35%一锄可湿性粉50-60g 兑水30kg喷雾。 c.移栽后30天或直播油菜4-5叶期,视田间草情、草相选择对应的除草剂除草。以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亩用10.8%盖草能乳油20-30ml,兑水30kg喷雾;以繁缕、猪殃殃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择30%好实多乳油50-55ml兑水 37.5kg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则选择17.5%快刀乳油,

油菜病害

油菜病害 *我国已报道的油菜病害有17种,较重要的有油菜菌核病、油菜病毒病、油菜霜霉病、被称为油菜三大病害。

一、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 ?菌核病在世界油菜生产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各油菜产区也均有发生,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达80%以上,可导致减产10%~70%,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症状 苗期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并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植株下部的衰老叶片开始,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病斑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棱形至长条状绕茎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发展后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极易折断,茎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状斑,易脱落。潮湿时,病花瓣迅速腐烂。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起新的病斑。 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病角果内的种子多成瘪粒,少数种子表面也裹有菌丝。

油菜菌核病 病叶症状 病茎剖面(菌核) 病茎症状

二、病原 *病原物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1.形态菌核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 粉红色,全部由菌丝组成,萌发时先产生针状肉质的子囊盘柄,其后柄的顶端膨大并逐渐形成子囊盘。每个菌核抽生子囊盘的数目大多为1~4个,少数可多达10个以上。子囊盘肉质,浅肉色至褐色,初呈杯状,展开后呈盘状,表面为由子囊和生于子囊间的侧丝所构成的子实层;子囊棍棒状或圆柱形,顶部纯圆,无色,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 胞,无色,椭圆形,萌发时产生芽管,长成菌丝,菌核有时也可萌发直接产生菌丝。

油菜病虫害防治

油菜病虫害防治 一:油菜病害 1、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或萎缩病):油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类型不同,病害症状差异很大。甘蓝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叶的叶脉间发生油渍状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成黄色斑块,开花后长出的新叶病斑扩展很快,成为花叶,下部的叶片变黄脱落,到发病末期,茎叶发生坏死病斑,变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传染途径是由蚜虫的活动,蚜虫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对病毒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措施有:①选用抗病品种:甘蓝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种抗病,因此大力推广甘蓝型油菜,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9522、杂97060、杂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 ②适期播种:在冬油菜区,秋季气温高,其重病区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适当延迟播期,错开有效蚜迁飞高峰的时间,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③选地种植:油菜田应选择离蔬菜区较远,前茬作物不是十花科的田块,并应集中种植,以便集中管理治蚜,此外增施磷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并及时抗旱。④经常检查田块,及早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减少病源。⑤药剂防治,以灭蚜虫为主,因为蚜虫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2、油菜菌核病(也称霉杆,烂杆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时间长,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开花后发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茎基部和叶柄出现红褐斑点,然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腐烂,上面长有白色絮状菌丝,最后病苗枯死,病组织外形成许多黑色菌核,现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茎杆变空,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茎杆容易开裂、折断,内有鼠类状黑色菌核。花瓣感病后颜色苍白,没有光泽,容易脱落。角果受害后,产生不规则白斑,内部有菌核,种子干瘪。防治方法:①轮作换茬,最好与水稻轮作,因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会腐烂,旱地轮作应在3年以上。②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高产抗(耐)病的优质品种,如豫油4号、豫油5号、杂97060、杂9522、杂98033、杂双1号、杂双2号、杂双4号、丰油9号、丰油10号等品种。③种子处理:可用10%盐水溶液进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④清沟排渍:排渍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⑤中耕松土,可在2-3月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以破坏子囊盘并压抑菌核的萌发。⑥摘除老黄叶和病叶,一般在3月底4月中旬摘除下部的黄叶和病叶,减少病源,还能够提高通风透光率,提高油菜产量。⑦药剂防治: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施,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千克。 3、油菜霜霉病霜霉病在油菜一生期间均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初为淡黄色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大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叶背面病斑上出现霜状霉层,茎、苔、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绿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不规则形斑块,花梗发病后有时肥肿,畸形,花器变绿、肿大,呈“龙头”状,表面光滑,上有霜状霉层,感病严重时叶枯落直至全株死亡。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的丰产品种:甘蓝型油菜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白菜型最易感病,芥菜型次之。②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③搞好田间管理,清沟排渍,合理施肥,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并适时摘除老叶、黄叶和病叶等。④药剂防治:可选用25%瑞毒粉剂3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或0.05%-0.2%乙磷铝液等药剂喷施,每7天喷1次,每亩喷施50-60千克,防治2-3次。 4、油菜猝倒病以南方多雨地区较重,病菌浸染幼苗,初期幼茎近地表处出现水渍状斑,后变黄腐烂并渐干缩,折断而死亡。根部发病后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从地表折断,潮湿时病部密生白霜。发病轻的幼苗,可长出新的支根和须根,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防治方法:①苗床处理,用50%福美双200克拌土100千克。或用50%多菌灵,或50%敌克松每平方米8克对土20倍混匀撒施。②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间苗开沟排渍,合理密植。③药剂防治,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每亩55-66克加水20-35千克,或75%百菌渍1000倍液喷施。 5、油菜软腐病(又称根腐病)在我国冬油菜区发生较普遍。发病症状主要是靠近地表的茎杆,发生水渍状的软腐,内部腐烂,呈空洞状,有恶臭。本病可在根茎叶上发生,病苗从茎基伤口入侵,产生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表皮稍皱缩,继而病部皮层开裂,内部软腐变空,可从茎蔓延到根部。靠近地面发病的叶片,叶柄纵裂、软化、腐败,病部出现灰白色或污白色黏液,有强烈臭味。病株叶片萎缩,初期早晚间能恢复,晚期则失去恢复能力,重者抽苔后倒伏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治传病昆虫,彻底治虫。②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代森铵800倍液或代森锌600-800倍液,或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2-3次。二、油菜害虫 1、蚜虫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在干旱年份更为严重,蚜虫又是传播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因此一定要把蚜虫消灭在造成危害之前,治蚜虫的关键是:第一早治,油菜出苗就开始治蚜虫,第二连续治,第三普治,将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间油菜一起防治,方法有:①注意抗旱和清除杂草,保持土壤湿润,抑制蚜虫繁殖,及时清除杂草,防止蚜虫滋生。②生物防治:保护及人工饲养天敌,如蚜茧峰、草蛉、瓢虫等,使

油菜直播技术

油菜直播技术 一、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 1.根系发达直播油菜主根粗长,根系入土深,干旱季节,沙性土壤油菜主根深达土层1m以上,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因而其抗旱、抗倒伏能力强,能较好地避免因土壤冻结造成翻根倒苗现象。直播油菜没有因移栽而造成生育停滞阶段,所以耐寒、抗冻能力也较强。 2.抗逆性强在干旱、瘦瘠或低温地区,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田块,直播油菜较移栽油菜更具优越性。它的根系与土壤接触良好,成活率高,可以提早苗期生长发育。此外,直播油菜的播种期较晚,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油菜病毒病与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期。受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能减轻病害,因而直播油菜发病程度一般较移栽油菜为轻。 3.长势不匀直播油菜往往由于抢时整地,质量不易达到要求,播种后常常出苗不齐,间苗、治虫、管理面积大,花费劳力多,稍有疏忽,易造成高脚苗或线苗。比如间苗、定苗时,照顾到壮苗,又可能照顾不到行株距,往往造成田内植株生长不整齐。由于其须根数量较少,吸收耕作层内土壤养分的能力较弱,长势也不强。 4.直播油菜较为省工省时,能缓解季节和劳动力矛盾,直播油菜可省去移栽环节,而且用工分散,便于其他作业和农事安排。 二、直播油菜的栽培要点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直播油菜根系入土较深,大部分根群集中于表土下20—30cm 以内。为了便于根系生长,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在不破坏犁底层前提下,力求深耕,一般在20cm以上。同时使表土土疏碎细,水气协调,田面平整,为迅速出苗和苗全苗齐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稻茬油菜,翻耕后要立即细整细耙,力求达到深沟、田平、土碎、无杂草,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施足基肥确保菜苗生长正常,根系发达。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可起到改良土壤、保肥、保水作用,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实行分层施肥,将基肥中80%土杂肥和40%化肥在耕地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