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小论文

马克思小论文

马克思小论文
马克思小论文

资旅学院酒管12101班刘舒婷学号:20

关于大学生理想的小论文

我发现,当下许多的大学生都十分的迷茫,整天过得很颓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不知道为何自己不断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离自己的理想目标越来越远。

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十年后你就死了,你希望死之前做成一件什么事?或者你希望十年后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三年后呢?再或者一年后呢?如果从现在开始,不断地问自己,你也许不仅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还能找到当前你需要做什么来达成你想做的。但前提是,你有一个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

试问:什么样的理想才能称之为崇高?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所谓的乌托邦即“乌有之乡”。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的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和货币以及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在中国,很早就有“大同社会”这一说辞。同样,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指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大提高,同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我想这样的理想才是崇高的吧!

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观念呢?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饱满的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因此,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学生在有了崇高的理想之后,如何在大学生活在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也许许多的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他们本以为当他们鲤跃龙门,跨进大学校园后,会离他们的理想更进一步,可当他们真正处于大学生大军中的一员时,他们退去了,反而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因此,如何在大学生活在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我自己的看法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知识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开启你通向理想的大门。所以,大学生必须专重学习,不但使自己的专业,其他方面的书籍、知识也需要吸收、积累。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多多参加一

些有意义的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各种能力上不断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力、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再者,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应该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时事,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发达,多了解时事也有利于自己调整方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当今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社会共产主义在我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大学生在发展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理想,并坚定信心,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马克思-课程论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习心得 ——以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为例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授课教师王歆 姓名陈娟 学号20162116171 专业金融专硕 中国·新疆·石河子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 陈娟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金融专硕 引言 社会调查必须在研究伦理的框架之内进行, 这一点在中国尚未受到应有的 重视。国际上规定研究伦理的基本准则是尊重、受益与公平。国内外的大部分文献仅仅是从道德权利的角度来谈论伦理,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还应该从方法论角 度认识研究伦理的贯彻对于提高调查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伦理的重要性来源于社会调查的“互动”、“交换”和“主体建构”的理念。任何以“人”为对象的社会调查都需要贯彻三项基本研究伦理:知情同意、平等与尊重、无伤害与受益, 并要求调查者要真正地做到为被调查者着想、以“平常心”对待。这些伦理原则的贯彻有助于促进调查过程中的互动, 提高调查质量。任何社会调查都要贯彻研究伦理, 这是一种刚性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调查中研究伦理的缺失 作为研究社会的一种实践方法与技术手段, 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界使用最 多的研究方式之一, 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我国学术界围绕社会调查展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各种方法与具体的技术, 对于研究伦 理在社会调查中的重要性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 尤其是对于如何在研究过程 中尊重、保护被研究者, 以及研究伦理的贯彻与否如何影响调查质量这些重要的方法论问题没有进行详细讨论。国际上对于社会调查中研究伦理的关注是从20 世纪中期开始, 以“塔斯克基梅毒实验”(Tuskegee Syphilis Study)为一个关键性的事件。从1932 年起, 美国政府资助的塔斯克基梅毒实验在持续40余年的连续研究中, 对黑人进行梅毒试验、检验却不给予治疗。这一实验使得美国政府臭名昭彰, 也成为医学伦理史上的一个负面例子。这之后, 国际上对于研究伦理问题开始关注。尊重、受益、公平被规定为三个基本的研究伦理原则。在中国,与伦理相关的讨论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 在哲学的范围内讨论伦理的问题, 即我们通常所认识的“伦理学”或者道德学, 被定义为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行为规范的科学。尤其是近年来的若干社会现象, 譬如克隆人、脑移植、人工流产等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生命伦理学”的相关讨论。 其次, 围绕着“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问题, 社会科学界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十余年的争论。尽管这场争论几乎没有直接涉及研究伦理的范畴, 但是研究者的立场以及研究者对于调查研究的影响开始引起关注。

马克思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行动的思想指南。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泛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始终是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夜色社会主义的联系,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作用: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1、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 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 3、批判功能。 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 4、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哲即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人生观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是他所信奉

马克思课程论文

论现代社会实践与理论之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心得摘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研究受到教育界、档案学、图书馆学等应用学科的青睐。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学者对社会工作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展开大量研究,并探索出整合二者的若干方法。因此,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进行相应研究。 关键字: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虚拟实践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想必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这句话具有深远的普适性,而它的普适性不止体现在哲学研究上,更多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大家同样不陌生,这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坚固的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是同样的道理。从这方面来说,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饱受争议的。 在哲学上,实践的定义是这样的,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理论则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中外哲学都早已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且对这一概念做过很多论述。可惜最终都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实践观,没有真正阐明了实践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其中的合理之处,加以融合,最终正确的定义了实践的本质,即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也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更加强调实践是哲学改造世界的工具与途径。 理论是从客观事实总结提取的经验与规律,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武器。 从这两点上看,就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成熟以来,对于实践与理论的态度,那就是辩证统一,相互发展。 事实也的确如此,正确的实践是基于对理论的深刻认识,因为有了理论的支持,所以我们避免了盲目,逃过了盲从。也同样是因为我们的实践,所以我们得以发现更多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总结了更多理论。两者的结合是如此紧密,这样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两者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飞速进步。但我们也要明白,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并不是让我们死守规矩固步自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统一的统一性包罗万象,是理论与实践继承的统一,也是创新的统一;是总结的统一,也是开拓的统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中,随着虚拟世界的发展,对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性定义,再次被扩展,于是产生了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是伴随着虚拟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新崛起的一种新型的实践形态。虚拟实践不但影响着我们以往形成的理论观念和思维方式,甚至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图景,同时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带来了冲击。虚拟实践观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起的是作用是促进其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传统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即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虚拟实践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关于信仰的哲学思考——信仰与道德什么是信仰?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人类对于某种思想、主张、主义的信服和推崇,是其社会行为的指导和最终目标,亦即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是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恩格斯曾指出:“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这是说包括迷信在内的各种信仰都是基于人类永恒的本性,人类力图通过对某种高于客观现实的无限性的追求,以弥补由存在本身的有限性带来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实现其独有的生存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人们缺乏正确的信仰,价值观沦丧,道德底线一再降低正不断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都迫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信仰?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强烈需求下,精神文明往往与之需求背道而驰,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或者破坏原本的道德底线,做出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事情。 信仰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对改变困境需求的反映,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同的。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信仰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将对我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正文: (一)世界观的概述 一、世界观的释义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

马克思 课程论文

马克思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正是基于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与研究,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堪称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首先,关于唯物史观,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生产力观点和群众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其次,关于中国当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简历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明珠、自立的一段发展史。具体分为四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至今)。 在过渡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生产力发展落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没收官僚,建立国营,恢复生产等措施来发展生产力,通过土地改革来缓和阶级斗争,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历史发展。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对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影响,同时,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初期,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曲折性。我党对中共八大作出的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产生的右倾保守认识,以及在建设中不顾国情、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催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的发展,加上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最终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这一重大挫折体现了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上层建筑在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范例

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来引导大学生恋爱 摘要: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矛盾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价值的特点等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指导分析大学生恋爱。做好大学生的恋爱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行为;引导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和成熟,自然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爱情不同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它在情感和行为上都有着自身的特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指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恋爱的许多问题是必要性的。用哲学原理去指导分析我们的恋爱行为,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认真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引导恋爱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也有反作用。对恋爱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引导导恋爱行为。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特征,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建立正确恋爱观的基础,也是青年大学生谨慎驾驶爱情之舟的前提。如果你在恋爱过程中能够对恋爱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就不会扭曲恋爱,就会享受到恋爱给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进而体会到恋爱的真谛。 而对恋爱的错误的认识可能导致你误解了恋爱意义,产生了错误的恋爱观。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很有可能不敢谈恋爱,或者超想谈恋爱。有的大学生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怕承担不了责任而不敢谈恋爱,然而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就与之擦肩而过。有的则是为了排解孤独、寂寞,为了释放多余的精力、寻求精神快慰而谈恋爱。还有的误解则是以为恋爱就是婚姻,恋爱的对象就是以后的终身伴侣,因此对恋爱过程中就十分盲目,然而婚姻恢复了它的视力。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爱情是美好的,婚姻才是现实的;譬如爱情和面包一样,它们一辈子不搭!所以错误的恋爱观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这就是意识对物质所带来的反作用。 二、用矛盾的观点原理引导恋爱 (一)、矛盾两面性的观点 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恋爱就是成功的,所以失败是难免的。因此世界时就多了那么多受伤的心,也就有了许多人恋爱失败后不想再去谈恋爱了。有的高中生恋爱分手了,为了逃避情伤,高考后从福建省跑到老远的哈尔滨理工大学读书。但是从矛盾两面性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我国文化产业安全性评述 摘要:本文基于现有文化安全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从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文化安全内涵、文化安全理论、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文化安全的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研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应对措施。 文化积淀和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情感,塑造着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规范,是一个民族发展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文化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兴起并迅猛发展,与之相伴更是文化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对抗与冲突。发达国家恃自己在文化中的强势地位,企图消解文化的多样性价值,把弱势民族及其文化整合到一个由强势国家所控制的世界文化中,从而控制整个世界,实现其霸主地位。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由于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国家文化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遭遇到的严重威胁和挑战的本质境况,因而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现有文化安全研究文献的梳理归纳,从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文化安全内涵、文化安全理论、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文化安全的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研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些努力。 一、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 现有文献对文化安全由来问题的研究大都在“国家”为安全主体的框架内展开,其研究视角的不同可归之为综合说和外因说。黄旭东(2009)在《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一文中指出,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文化出现断层、缺失甚至消亡,既有可能是该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因历史发展的客观因素或人为

浅谈马克思的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 从初中一直到现在的大学,我们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崇拜马克思,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是个很传奇的人物,虽然我对他的生平事迹不是很了解,并且人们对于他的关注似乎更多的在他的革命思想方面,但确实从他的思想理论中能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成果,初期还有恩格斯,发展中有列宁等伟大的思想领袖。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现在大学还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触,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认识和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就此改变了。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唯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市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并且对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人们不应单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存在,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存在,即首先把存在看作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因为正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使“自在的”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同

马克思小论文

资旅学院酒管12101班刘舒婷学号:20 关于大学生理想的小论文 我发现,当下许多的大学生都十分的迷茫,整天过得很颓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不知道为何自己不断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却离自己的理想目标越来越远。 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十年后你就死了,你希望死之前做成一件什么事?或者你希望十年后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三年后呢?再或者一年后呢?如果从现在开始,不断地问自己,你也许不仅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还能找到当前你需要做什么来达成你想做的。但前提是,你有一个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 试问:什么样的理想才能称之为崇高?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所谓的乌托邦即“乌有之乡”。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的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和货币以及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在中国,很早就有“大同社会”这一说辞。同样,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指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大提高,同时,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我想这样的理想才是崇高的吧! 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崇高的理想观念呢?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饱满的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且,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因此,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学生在有了崇高的理想之后,如何在大学生活在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也许许多的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他们本以为当他们鲤跃龙门,跨进大学校园后,会离他们的理想更进一步,可当他们真正处于大学生大军中的一员时,他们退去了,反而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因此,如何在大学生活在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我自己的看法而言,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应该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知识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开启你通向理想的大门。所以,大学生必须专重学习,不但使自己的专业,其他方面的书籍、知识也需要吸收、积累。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多多参加一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理论实践面对面”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 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结课论文

分数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相关材料】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景观F1205 小组成员:王自明201225020411 韩梦梅201225020416 王倩201225020415 孟铎201225020502 郭菁201225020425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报告 前言:调查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时间:2013.12.2 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对象:在校大学生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差,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千方百计的逃课;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作业抄袭应付老师乃至不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并且考试时只靠突击。 我国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学生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影响之下,被动甚至是强迫地学习,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学校都会尽量减少和压缩。这样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出现严重的空位,兴趣、爱好、潜能和天赋等受到严重的压抑,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得其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得到削弱甚至扼杀。这种现象令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不知如何主动学习,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缺乏危机感。“高等教育由于专业设置的多元化,专业水平的多层次性,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难以形成可供操作的量化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学习动机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发现、探索活动掌握知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课程论文

一篇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关键词:共产党、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及组织基础。 从思想基础看:从1915年起,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旧道德、旧思想和旧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知识分子在无数次的对比研究中,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阶级基础看:中国工业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同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而且,由于它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这些再加上它与中国农民天然的联系性以及由于中国产业布局不平衡而带来的集中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了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事实上,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中国无产阶级就以反抗剥削者的战斗姿态,不断进行着英勇斗争。起初,还局限于自发的经济斗争领域,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带有政治性的罢工和斗争。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产生本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从组织基础看: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斗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

我的梦 梦是离不开人的成长的。梦和人的成长一样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从萌芽到初长成,再逐渐壮大、成熟、鼎盛,最后终止。人是在不断成长的,梦也是不断补充、更新、完善的。我觉得我现在处在一个探索的时期,似乎这个时期拉得很长,感觉一望看不到尽头。但是我不泄气,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因为青春没有失败,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努力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从完成小我到最终实现大我,这是最终的梦。 最初的梦是理想化的,在没有接触社会现实之前,曾经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要有机会有时间。这种想法就好像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研究某个问题一样,先开始做的条件是简单的优化的,很多因素都会先忽略不计,研究起来会很容易。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讨论然后说说自己长大后想当什么。同学们都争相骄傲地说着自己要当科学家、老板、明星等等。我愣在那边,呆呆地看着活跃发言的同学,想不出自己想要做什么,眼光看不到以后。当时的我就想着过好每一刻吧,将来怎么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自然明晰了。这与我现在随和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关的吧,不会去强求什么,所关注的是从所经历的事情中收获成长。人的一生,如果来不及完成自己的梦,实现自己的价值,至少应该是有所收获的,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临死的时候,可以自信地说,这一生没有白活。 从现在看向我的过去,我发现,从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是疑惑的,如果老师家长不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似乎就不会自己去寻求什么,以至于到现在只知道自己不想去做什么,而不能明确该做什么,感觉现在所做的似乎没那么有意义。我想我这样的想法是目光短浅了一点,因为看不到将来而迷茫,进而感受不到现在所做的事情对未来的意义。不过,从小循规蹈矩地学习的一点好处显现出来了,那就是认识到书是有用的东西,虽然有点后知后觉了,但总的来说只要醒悟过来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为晚。书本和老师教给我积极的思维,怀有正义和敬畏之心。 小的时候主要的任务就是玩了,哪有时间去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呢,哈哈。到了初中,最直接的梦就是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了,可以获取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起点。但其实这目标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没有很刻意地把它作为目标。有明确的目标是很好,但很容易因为死盯着目标而受功利思想驱使,弄得最后不是去获取真知、灵活运用,而是在如何取得高的分数而使自己迷失在无尽的题海里。现在看来,那时似乎有点把哥哥当成榜样的意味,想要成为哥哥一样能了解很多事情,把事情解释得头头是道。那个时候,求知欲特别强烈,很热心于和同学讨论问题,精力很充沛,午睡时间几乎都用来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了;晚上躺在床上还会在脑海里想解题思路;走在路上还和同学交流意见,自己用手比划着,脑袋里跟着建立起立体意象。这段时期还生活在乡下,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大家谈论的话题甚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的。说来惭愧的是那时对文学名著课外读物什么的都不理睬,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经典的文章外,课外并没有什么积累,加上生活圈子很小,对很多事情没有什么见解。总的来说,这段时期没有什么梦想可言,却是很珍贵的一段记忆,所有的童真童趣,美好的感觉都在这里,最重要是没有留下什么童年阴影,很健康地成长了,伴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思想。 有所体悟是从高中开始的,成长从这里开始,梦也是在这里萌芽的。高中如愿地在市里最好的学校度过。到了新的环境很快就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匮乏,周围有才的人比比皆是。很快就变得沉默起来,开始去看书。每星期放假的时候就回去新华书店看书,第一次发现是在一次语文早读读到课文读本里摘录的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里的一段“痛苦和不安往往来自于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体会到了“共鸣”这个词的真实感受。后来我就去书店里找这本书,其间又发现了一本名叫《安静》的书,作者是周国平。读着里面的文字,感觉就像是一位经历颇丰的老者在给你娓娓讲述人生,教导你如

马克思主义论文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课程试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主题: “理论实践面对面” 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 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 __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院 别: 学生姓 名: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 主题: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目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剖析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报告: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而在中国,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经济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蓬勃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理论原理的科学性和发展观。同时我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论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论文题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道路 院、所、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或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实践发展过程研究 级别2014级 学年2015-2016学年 学期第三学期 姓名董璇 学号112014332002002006 类别②全日制硕士 (①全日制博士②全日制硕士③教育硕士④高师硕士⑤工程硕士 ⑥农推硕士⑦兽医硕士⑧进修) 2015年12月30日

研究生院(筹)制 课程类别①必修课 课程考试方式④课程论文 题号得分教师评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任课教师签名: 备注:成绩评定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每份试卷均应标明课程类别(①必修课②选修课③同等学力补修课)与考核方式(①闭卷笔试②口试③开卷笔试④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应给出评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摘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已被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主要形成了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兼容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 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这期间主要形成了两种兼容模式,一种是以西方经济学思想或者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另一种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实践历史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东欧国家和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以英国和美国为主导的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的探索,以及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无疑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成功典范,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深化市场改革,坚定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成功典范,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结合起来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光辉一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上创立起来的。它大致经历了萌芽、初始、体制建立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实现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萌芽阶段 实际上,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就有了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萌芽。主要体现在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重要文献以及八届三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标题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研究 姓名张宝林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 0121220066 日期 2013 年11月12日 得分

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研究 【摘要】 马克思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人物了,但它的理论一直伴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并且正确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无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欧美的众多资本主义国家,他们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并将其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这句话充分诠释了上述情况。然而要系统、全面地理解这句话的正确性,就得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出发,进而讨论它的科学性和当代意义,最后结合这三方面的内容,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概念; 科学性; 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对马克思主 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 摘要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是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问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中国60年发展实践做出的正确选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创新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对于继续深化我国所有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包括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从一方面看,所有制就是人们对生产条件的关系。马克思说:“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从另一方面看,所有制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任何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任何可以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所有制或所有制关系就是以上两个方面的统一。离开自然,没有人对生产条件的占有,当然谈不上生产,也就谈不上所有制。但是离开社会,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难以存在,任何所有制性质都不能得到说明。因此,所有制实际上是通过人对自然的占有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所有制存在于它的具体形式之中。“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起来的……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 “私有制作为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的对立物,只是在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是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人类经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私有制社会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和劳动条件互相分离,“生产工具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第一次作为大工业所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矛盾只有在大工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因此,只有在大工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因此,“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